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03个
在SMM举办的 2024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上,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围绕锂电池核心金属材料——锂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碳酸锂价格大跌致储能电池成本和价格迅速降低 下图是SMM电池级碳酸锂以及储能电池自2023年1月以来价格变动情况,从中可以发现,在电池主要原材料电池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储能电池价格也下行明显。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价格 成本方面,2023年1月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总计0.8元/Wh,2024年1月其成本已经降至0.4元/Wh左右,成本降幅高达52%上下。 碳酸锂长期供需展望 锂需求 在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推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正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在69%左右,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待到2022年到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或将达到20%左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25年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或将在12%左右。 SMM整理了2018年到2027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按领域以及按类型的分布情况。其中2023年,储能电池需求占全球锂电池总需求的17%左右,预计该比例在2024年或将提升至19%左右,2027年有望提升至23%上下。全球锂电池需求方面,预计自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或将在25%左右。 按照电池类型分类,2023年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占比在56%上下,三元电池占比在37%左右。待到2027年,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66%左右,三元电池需求占比或收窄至29%上下。 锂供应 2024年碳酸锂产能有望相较2023年有所增加 据SMM统计,2023全球碳酸锂产能在154万吨左右碳酸锂当量,2024年,预计全球碳酸锂碳酸锂产能或将超过200万吨碳酸锂当量。 2018-2027E全球锂资源供应持续攀升,回收量逐步增加 供应方面,SMM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或将达到130万吨碳酸锂当量上下,相较2023年的105万吨碳酸锂当量同比增长28%左右。 行业集中度方面,SMM预计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行业集中度或将有所下降。 2023~2024年间,澳大利亚将提供主要的锂辉石供应增量,中国将提供主要的锂云母增量,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将提供主要的盐湖提锂的增量。 在SMM即将召开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上,便将邀请澳大利亚知名锂矿企业Pilbara Minerals的CEO Dale Henderson就“澳大利亚锂矿及电池产业发展”的话题展开分享。 在锂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锂精矿的高成本锂产能可能面临逐步淘汰的风险 据SMM调研显示,在全球锂资源供应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锂精矿的企业成本相较其他运营模式而言更高,高成本锂产能后续或将面临被逐步淘汰的风险。 2024-2026年全球锂资源预计处于过剩状态,碳酸锂价格区间预计将面临压力 据SMM整理的2020年2026年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来看,预计接下来的三年间——2024年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将持续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方面,预计在2023年到2025年间,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的边际增长率正在放缓,随着后续资源项目的集中释放,碳酸锂供需平衡转向过剩,价格承压下行。 待到2026年,储能市场的繁荣或将推动下游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长。在电池级碳酸锂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源扩张正在放缓,预计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过剩情况或将得到缓解。 短期碳酸锂供需展望 锂需求 据SMM此前数据显示,2024年1月,因电力和储能行业提前备库,1月下游需求略有放缓,电池产量环比2023年12月出现小幅下滑,不过表现依旧好于此前预期;预计2月因春节放假等原因影响,国内锂电池产量或将继续下滑,3月将逐步回暖。 2023年年底降库后,一月份库存销售比率略有上升;电池制造商遭遇轻微库存积压 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年终的年底降库存结束后,2024年1月库存销售比略有上升,电池制造商库存略有累积。 正极材料的生产由销售情况决定,正极材料企业每月按照需求进行实时调整。随着需求的恢复,后续的生产计划可能会增加 SMM预计204年3月中国正极材料月度产量或将达到18万吨左右,4月或将提升至19万吨左右。 锂供应 SMM预计,在2023年到2024年间,国内锂资源将继续释放,不过在当前锂价的背景下,锂资源释放速度或慢于预期。 受春节和集中检修的影响,碳酸锂产量在2月触及低点;随后的产量恢复将导致供应明显增加 SMM针对2023年11月到2025年碳酸锂后续产量作出预测,从此前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受春节假期以及集中检修的影响,碳酸锂产量在2月触及低点,之后随着产量的恢复,后续碳酸锂供应量减明显增加。预计2024年3月碳酸锂月产量或将环比2月增长38%,4月碳酸锂产量或将环比3月增长15%左右。 碳酸锂库存水平方面,SMM预计,2024年中国碳酸锂库存水平将继续上升。需要注意的是,SMM碳酸锂库存样本覆盖率约为95%,可能会因公司规模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SMM将继续更新。样本包括上游(冶炼厂),下游(正极材料制造商)和其他(贸易商和电池生产商)。此外,调查的库存包括企业内部库存、社会仓库库存,不包括保税港库存。 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影响 下图是SMM分析的短期可能会影响碳酸锂价格走势的利多以及利空因素,具体如下: 关键因素: ① 部分电池制造商提前下单采购正极材料: 原计划在3月份的一些订单被提前至1-2月份,导致部分正极材料生产商在假期前的开工率高于预期。此外,由于预期假期期间物流将暂停,正极材料厂在假期前增加了锂的库存,导致彼时碳酸锂价格略有上升。然而,考虑到假期后的不确定性,正极材料生产商正在采取观望态度,限制库存补充量,抑制碳酸锂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② 3月期货仓库注销仓单导致现货市场流动性波动: 3月份,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注销仓单提货单重新进入现货市场。根据规定,这批货物不得再次入库,因此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期货仓库注销仓单和相关货物的重新进入现货市场可能会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一动态,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 更多锂电行业的相关动态及展望分析,敬请关注SMM将于2024年5月28日-3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大会由上海有色网、苏州市人民政府(暂)联合主办,以“智启双碳.绿动未来”为主题,集“论坛、展览、活动”于一体,将举办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企业家沙龙、专业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届时,政府领导、两院院士及国内外科学家、数十个国家外宾,各行业领军企业家出席大会。大会突出三个引领——引领中资企业国际化、加强对外合作;引领科技创新,适应技术快速迭代;引领新能源上中下产业链安全构建。 大会将围绕新能源各产业,原料、材料、光伏、储能、氢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池回收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展示最新成果。届时,展会将覆盖8大展馆,1200多家国内外参展商将集中亮相。
在全球各国对环保愈发重视的当下,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年攀升,而储能作为能弥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缺陷的存在,在显著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的同时,也成为了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 而当下,不论是光伏还是储能市场,国际竞争都进一步加剧,光伏方面,美国、印度、欧盟等主要光伏市场均在致力于扶持本土的光伏制造产业,海外光伏组件巨头也在加速产能扩张;储能方面,中国、美国和欧洲也在持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 在这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全球光伏、储能行业未来前景如何,又有何投资机会? 为了促进全球光伏和储能行业的发展、加强全球行业间信息、技术的交流、学习,3月4-6日,SMM在迪拜傲途格精选酒店旗下哈布图尔格兰德度假村举办了 2024 SMM零碳之路-光伏与储能峰会 ,会议邀请了行业专家、研究人员和先进的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当前行业热点话题。内容将涵盖光伏、储能全球发展展望、光伏最新投资机会、全球光伏技术发展以及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等。 3月4日开幕致辞 SMM高级副总裁 卢嘉龙 颁奖典礼 为了助力光伏行业推进能够普遍适用的基准指标、改善透明度和促进业务增长,SMM以客观视角提供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分析评估,通过SMM方法论对企业实力展开调研分析。具体来看,SMM通过对市场占有率(包括出货量,产能及扩产,中标项目,国际化程度) ,客户反馈(包括产品质量,客户服务),技术研发实力(包括研发投入,光电转化效率,专利数量),ESG(能源结构),财务指标这5个维度为样本企业评分(1~5分),并依据各维度评分为样本企业评级。最终评选出以下15家荣获“ SMM Global Tier1 - PV Modules(组件类) ”荣誉的行业企业,并在SMM主办的 2024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SMM“光伏组件全球一线品牌”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3月5日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全球锂市场展望 发言嘉宾:SMM新能源研究部总经理 王聪 碳酸锂长期供需展望 锂需求 在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推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正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在69%左右,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待到2022年到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或将达到20%左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25年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或将在12%左右。 SMM整理了2018年到2027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按领域以及按类型的分布情况。其中2023年,储能电池需求占全球锂电池总需求的17%左右,预计该比例在2024年或将提升至19%左右,2027年有望提升至23%上下。全球锂电池需求方面,预计自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或将在25%左右。 按照电池类型分类,2023年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占比在56%上下,三元电池占比在37%左右。待到2027年,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66%左右,三元电池需求占比或收窄至29%上下。 锂供应 2024年碳酸锂产能有望相较2023年有所增加 据SMM统计,2023全球碳酸锂产能在154万吨左右碳酸锂当量,2024年,预计全球碳酸锂碳酸锂产能或将超过200万吨碳酸锂当量。 2018-2027E全球锂资源供应持续攀升,回收量逐步增加 供应方面,SMM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或将达到130万吨碳酸锂当量上下,相较2023年的105万吨碳酸锂当量同比增长28%左右。 行业集中度方面,SMM预计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行业集中度或将有所下降。 2023~2024年间,澳大利亚将提供主要的锂辉石供应增量,中国将提供主要的锂云母增量,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将提供主要的盐湖提锂的增量。 》SMM:2024-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延续过剩 短期碳酸锂供需如何? 发言主题:2020-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未来展望 SMM储能首席分析师 冯棣生 SMM储能首席分析师冯棣生围绕“全球储能市场的前景”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超200GWh,2021年到2024年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9%上下。而虽然在过去一年间,储能需求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初步预期,增长有所放缓,但SMM认为,储能的长期积极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800GWh,2024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了储能的发展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年增加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占比约在31%。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上升到约42%,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53%。 然而,风电和太阳能输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会增加移峰调频的压力,导致电网电压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储能为减轻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电网压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它将显著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 因此,随着全球减少碳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不断进行,从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向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过渡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 SMM预计随着后续时间的推移,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年扩大。 由于电力等问题,欧洲和美国在储能方面先行一步;而中国的储能行业也在设立碳中和目标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他新兴国家也为储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球储能市场主要由三大市场主导:中国、美国和欧洲。2023年,中国、美国和欧洲新增储能装机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引领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 预计到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超200GWh,2021年到2024年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9%上下。而虽然在过去一年间,储能需求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初步预期,增长有所放缓,但SMM认为,储能的长期积极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800GWh,2024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 》SMM:2024年全球储能需求或超200GWh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挑战 发言主题:全球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 发言嘉宾:Jinergy海外销售总监Ben Yu 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的年新增容量翻了四番,从2021年的290吉瓦增加到2030年的近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650吉瓦),从2031年到2050年平均超过1050吉瓦。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28%上升到2030年的60%以上,到2050年将接近90%。 据BNEF 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光伏市场展望方面的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总计479GW左右,乐观情况下,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总计563GW左右。 》全球能源结构和趋势分析 装机容量和电池容量预测 发言主题:晶科能源零净应用储能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晶科太阳能储能销售经理GCC Ahmed Heggy 储能前景预测 - 公用事业型储能系统(Utility ESS)占据市场80%份额 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35GWh,2025年达到155GWh,但近三年的装机容量增长率正在放缓。2023年和2024年是装机容量的爆发期。 在应用场景方面,公用事业型储能市场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为80%。预计到2028年,公用事业型市场的份额将降至78%。居民储能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6%略降至12%,并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3%。工商业(C&I)市场的份额稳定在6%,并预计在2025年略有增长至7%,到2028年进一步增长至9%。 储能系统(ESS)对零碳排放的贡献 据世界经济论坛方面消息,为了实现2050年零碳排放的雄心壮志,从当前到2030年之间,全球电网规模电池储能的年度增量必须平均达到约120GW。 》2024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预计达135GWh ESS对零碳排放有何贡献? 发言主题:中东地区企业市场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言嘉宾 : Astronergy, CHINT Group中东和北非地区销售总监 Ahmad Alkhufash 发言主题:领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中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Hui YE 圆桌论坛:绿色目标-将太阳能与储能相结合 话题: ① 储能在平滑太阳能波动中的作用 ② 太阳能与储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③ 通过太阳能和储能提高电网韧性 ④ 太阳能技术与储能集成的发展进步 主持人:Customized Energy Solutions中东和北非新兴技术总监 Avanthika Satheesh 嘉宾: Yellow Door Energy产品开发副总裁 Youssef Ammar SLB储能业务开发经理 Ramy Elias Jinko Solar技术服务和产品管理主管 Mohammed Saady Dweik 圆桌论坛:太阳能蓝图——促进MEA成为光伏行业的领导者 主持人:DNV 经济学家和区域经理 Mohammed Atif 嘉宾: EMPEREAL ENERGY AND SERVICES联合创始人/阿联酋董事总经理 Manoj Divakaran SirajPower业务发展副主管 Alok Nand Kishor Astronergy, CHINT Group中东和北非地区销售总监 Ahmad Alkhufash Power n Sun创始人兼总经理 LK Verma 专题讨论-如何聚集全球资源加速非洲光伏产业发展? 嘉宾: SMM新能源咨询主管 颜宇翀 Foreign Investment Network of Africa主席 Olayinka Fayomi 3月6日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光伏产业链定价逻辑和发展趋势研究 发言嘉宾:SMM大数据部总监刘小磊 SMM大数据总监刘小磊介绍了光伏产业链的定价逻辑与发展趋势,他预计,2024年,预计全球新增光伏发电容量将达到417GW,同比增长8%,待到2026年,全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占比预计将超过60%。 光伏产业市场概况 2024年,预计全球新增光伏发电容量将达到417GW,同比增长8% SMM整理了2010~2027年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光伏新增装机量的预测情况,其中2022年到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8%,预计2023年到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或同比增长8%至417GW左右。 全球新增装机容量需求占比方面,预计自2023年到2024年,中国在全球需求占比中的比例将从49%下滑至45%,美国需求占比则保持在22%左右。 到2026年,全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占比预计将超过60% SMM预计,2024年分布式光伏占比将在55%左右,集中式光伏发电占比在45%左右;待到2027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比例将持续提升至63%左右,集中式光伏发电占比或收窄至37%左右。 中东已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光伏设备的安装速度实际上是由作为核心推动力的ITC税收抵免所驱动。2023年美国光伏装机量总计31.43GW,2024年预计同比增长30%至40.86GW左右。 预计政府政策出台的支持性政策、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满足电力需求的努力,以及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或将成为推动市场的重要因素。 巴西市场方面:考虑到巴西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恢复进口关税可能会减少未来进入市场的零部件数量。因此,预计巴西地区2024年光伏装机容量同比增幅在10%左右。 印度市场方面:印度推出了一项屋顶光伏项目以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预计到2030年分布式光伏安装量将增长两倍。2024年印度光伏装机容量有望增至15GW左右。 》SMM: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发电容量同比增8% 中国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发言主题:创新光伏技术 - Astronergy在GCC地区的N7卓越成就 发言嘉宾:Astronergy, CHINT Group中东和北非高级技术经理 Mohammad Eleiwat 圆桌访谈:释放MEA潜力-太阳能产业最新投资机会 主持人:EY基础设施咨询和项目融资主管 Abhayiit Sinha 嘉宾: Al Shirawi Solar业务拓展主管 Ashok Thangavel JPMorgan Chase & Co.摩根大通支付公司EMEA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金属和采矿执行董事 Semih Ozkan 发言主题:全球光伏技术概述 发言嘉宾:晶科太阳能关键客户经理- GCC Abdullah Fattal 圆桌论坛: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组件的最新技术进展 主持人: Bureau Veritas Group全球太阳能技术领导 Kevin Gharabaghi 嘉宾: Astronergy, CHINT Group中东和北非高级技术经理 Mohammad Eleiwat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关键客户经理- GCC Abdullah Fattal Desert Technologies合伙人,首席技术官 Dr. CHERRADI Nabih 通威太阳能产品管理部 Tongwei Solar 》 SMM氢能峰会 直播:全球风光氢能需求展望 | 降低氢规模化成本的途径 | 金属行业如何迈向绿色未来
在SMM主办的 2024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上,SMM储能首席分析师冯棣生围绕“全球储能市场的前景”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超200GWh,2021年到2024年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9%上下。而虽然在过去一年间,储能需求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初步预期,增长有所放缓,但SMM认为,储能的长期积极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800GWh,2024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了储能的发展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年增加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占比约在31%。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上升到约42%,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53%。 然而,风电和太阳能输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会增加移峰调频的压力,导致电网电压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储能为减轻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电网压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它将显著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 因此,随着全球减少碳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不断进行,从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向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过渡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 SMM预计随着后续时间的推移,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年扩大。 由于电力等问题,欧洲和美国在储能方面先行一步;而中国的储能行业也在设立碳中和目标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他新兴国家也为储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球储能市场主要由三大市场主导:中国、美国和欧洲。2023年,中国、美国和欧洲新增储能装机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引领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 预计到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超200GWh,2021年到2024年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9%上下。而虽然在过去一年间,储能需求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初步预期,增长有所放缓,但SMM认为,储能的长期积极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800GWh,2024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 政策和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回顾和展望 中国储能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在官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储能发电侧近两年发展迅猛。SMM预计,2024年,来自发电和电网侧的需求将占82%,贡献主要的增量。 在用户端储能方面,中国2023年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SMM预计未来其还将继续增长。 SMM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需求或将达到320GWh左右,2024 - 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或在25%上下。 在储能协调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发电侧储能快速增长 据SMM统计,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发布了新增储能部署文件,新增储能部署(配储比例)在10%-20%上下,大部分省份倾向于“新能源+储能”的配置组合。目前主导的能源配置时长为2小时。在未来,预计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且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各地推出储能项目投资补贴,重点多是放在发电侧发展。 工商业储能将成为中国储能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 自2023年年初以来,据SMM了解,各省用电时间不同,电价差异越来越大。据SMM统计,2023年,中国超过19个省、市、地区的平均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千瓦时,这为基于峰谷差价的套利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分时电价政策下,储能系统在非高峰时段从电网购买低价电力,并在电价高峰时段释放,从而减少了电费支出。它们还有助于平衡电网的峰值负荷,并延迟电网扩建所需的投资。 此外,今年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整体价格下降导致储能系统的成本降低,显著提高了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 SMM预测,到2030年,中国工商业储能需求或将达到约26GWh。 多重干扰因素下的美国储能市场 美国储能市场发展回顾和展望 作为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由于美国电力市场的成熟,市场力量在推动能源储存设施的安装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在2023年,由于联邦利率上升和某些储能结构件的交付期延长等因素,美国储能的增长有所放缓,但长期前景仍然乐观。在ITC政策、能源转型和市场动态的刺激下,美国储能市场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到2030年,美国储能市场需求预计将超过200GWh,足以保证其作为世界第二大储能市场的地位。 发电侧:美国发电和储能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在美国新增发电方面,风能和太阳能新增发电占比在13%左右,预计到2030年,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有望超过30%。 美国发电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电网是独立的,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区域调度;美国发电侧储能项目审批时间过长,延迟了储能需求;储能系统中其他部件(如变压器)的短缺日益严重,可能会影响需求。 发展趋势与目标 随着光伏和陆上风力发电的逐年增加,美国很早就开始布局和发展发电侧的储能;ITC为光伏发电提供十年的补贴政策,风电项目需求持续增加。 未来几年,预计美国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均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ITC补贴政策将家庭储能纳入补贴范围,推动了美国BTM储能的发展 家庭储能市场的增长受到居民用电量波动和电力成本高企的影响,成为重点拓展领域。在美国,住宅电价在所有行业中属于最高价位,从2016年的12.55美分/千瓦时上涨到2023年上半年的15.91美分/千瓦时,涨幅高达16.5%。且除了昂贵的电费,美国还面临着停电的风险。因此,美国户储刚需性增加。此外,最近生效的ITC法案将家庭储能纳入税收减免优惠,将基本税率提高到30%,并延长了补贴期限,从而改善了美国家庭储能的经济性。 BTM 储能引领的储能已经开始——欧洲储能市场 欧洲储能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家用储能市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短期内推高了欧洲地区的电价,也因能源短缺而导致停电。在高电价和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双重影响下,欧洲家庭储能市场发展迅速。 而当前,欧洲正在经历能源转型。SMM认为,虽然2024年欧洲地区新能源建设和储能设施的需求可能会放缓,但长期来看仍将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 SMM预测,到2030年,欧洲对储能的需求将超过160GWh,继续保维持其作为世界第三大储能市场的地位。 欧洲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初具规模,多国规划推动未来的增长 据SMM了解,在过去的五年中,欧洲约有50%到60%的能源消耗依赖于化石燃料的进口。欧盟对外天然气依存度高达90%,对外石油依存度高达97%。在俄乌冲突中,欧盟意识到欧洲必须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加快提高自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此外,欧洲的政策举措也刺激了储能的发展。 政策方面,德国和英国等国相继发布了与储能相关的政策,共同推动未来其全球储能行业的增长。 在2022年俄乌战争的影响下,欧洲电价迅速上涨,导致家庭储能刚性需求增加 2022年的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居民平均电价创历史新高。自去年以来,随着冲突态势的改变,欧洲居民的电价暂时下降。然而,供需平衡无法使天然气价格长期保持在低位,目前欧洲居民的平均电价仍比其他地区高出三倍多。家庭储能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 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储能行业的高人气下,相关企业的数量更是增长迅速,导致产业链产能过剩 在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储能相关的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产业链产能过剩明显,从储能各环节的全球分布来看,储能电池生产环节,目前中国的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80%;集成环节,中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6%,同时美国和欧洲分别贡献19%和14%;需求环节,虽然中国在全球需求中,其份额占37%。而美国和欧洲剩余的需求合计占47%。 随着产能的迅速扩张,技术迭代也在持续进行。从电池单元到储能系统,迭代的步伐从未停止。 作为第二大储能市场:在《通胀削减法案》下,美国储能产业链有望加速布局 当前储能需求呈现全球化发展的态势,然而,作为第二、第三大市场的美国和欧洲,为了加速构建自身产业链,已陆续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欧盟电池法》。其中IR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ITC,今年ITC补贴宣布了储能补贴比例的提升,以及补贴持续时间的延长。 进入2023年以来,储能系统成本进入下行调整路线 下图是SMM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以及中国储能电池的价格走势回顾,从其中可以发现,自进入2023年以来,在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下跌的背景下,储能电池价格也下跌明显。碳酸锂价格的明显下降,直接带动储能电池成本和价格快速下降。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且据SMM了解,2小时储能系统和EPC的月度中标价格也在2023年整体呈现下行趋势,EPC同比降幅在25%左右,储能系统月度中标降幅在49%左右。 总结 市场: 虽然短期内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因某些因素而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预计未来全球储能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价格: 随着碳酸锂价格进入周期性低谷,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成本也在下降。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预计短期内锂电池储能系统的价格或将维持低位。 更多锂电行业的相关动态及展望分析,敬请关注SMM将于2024年5月28日-3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大会由上海有色网、苏州市人民政府(暂)联合主办,以“智启双碳.绿动未来”为主题,集“论坛、展览、活动”于一体,将举办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企业家沙龙、专业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届时,政府领导、两院院士及国内外科学家、数十个国家外宾,各行业领军企业家出席大会。大会突出三个引领——引领中资企业国际化、加强对外合作;引领科技创新,适应技术快速迭代;引领新能源上中下产业链安全构建。 大会将围绕新能源各产业,原料、材料、光伏、储能、氢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池回收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展示最新成果。届时,展会将覆盖8大展馆,1200多家国内外参展商将集中亮相。
3月4日讯: 锂电产量追踪系列之一: 锂电下游产量笔记预期?上游 PVDF 如何规划及应用? 一. PVDF 定义 聚偏氟乙烯( PVDF ),外观为半透明或白色粉体或颗粒,是含氟树脂中用量第二大的材料,具备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医疗等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领域,产品附加价值较高 二. PVDF 产业链 PVDF 产业链较长,上游以电石和萤石为原料,制备 R152a 作为基础原料,然后进一步反应生成 R142b , R142b 经高温裂解生成偏氟乙烯单体,偏氟乙烯单体经聚合釜聚合后生成聚偏氟乙烯。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R142b 是生产 PVDF 关键材料;然而 R142b 是 HCFC 类制冷剂的一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淘汰 HCFC 材料,国内于 2013 年开始限制 HCFC 类制冷剂的使用,对其实施配额制生产,并于 2015 、 2020 、 2025 年对配额削减 10% 、 35% 、 67.5% ,直到 2030 年完全淘汰但保留 2.5% 的维修量。国内对于非制冷剂用途的 R142b 进行生产限制,通常 R142b 会配套下游一起建设。 这意味着想要生产 PVDF ,除建设本身 PVDF 产能外,还需要搭配 R142b 的生产线,整体投入成本增加。如果单方面只考虑采买 R142b ,可能会收到 R142b 供给波动,对自己 PVDF 生产量遗留较大的波动风险 图 1 : PVDF 产业链生产流程图 三. PVDF 产品分类及制备方法 PVDF 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常规级 PVDF ,二是锂电级 PVDF 。其中常规级 PVDF 主要包括涂料、注塑、水滤膜、光伏背板。锂电级 PVDF 主要包含隔膜涂覆和正极材料粘结剂。因为正极材料所使用 PVDF 的性能要求远高于常规级,且目前难以找到替代产品,故锂电级 PVDF 的价格业远高于常规级 PVDF 。需要注意的是隔膜涂覆的锂电 PVDF 与正极涂覆的 PVDF 存在性能和价格明显差距,只是因为隔膜涂覆级 PVDF 性能高于常规级,但远弱于正极涂覆级,故有时也会将其归类为常规 PVDF 目前 PVDF 的主要制备方法分为乳液聚合发和悬浮聚合法。两种方在市场中都有应用,具体应用取决于使用场景。只要性能相同,制备方法和终端使用并没有差别 图 2 :乳液法与悬浮法对比图 四. 市场情况 目前全球 PVDF 主要由外资为主,如阿科玛、索尔维、吴羽等老牌化工企业。中国以东岳、中化蓝天、孚诺林等为主。早期由于国内技术起步晚,早期份额主要被外资占据,近年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国产替代正在加速进行,未来国产正极 PVDF 应用将有机会取代外资企业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日前,比亚迪(002594)公布了2月销量数据,2月比亚迪销售共122,311辆,其中,乘用车销售121,748辆,包括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23,291辆。 2月,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车型销售共114,060辆。 至此,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超670万辆。 电池方面,比亚迪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6.665GWh,今年前两月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7.973GWh。 详情如下:
3月3日电,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 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政策驱动力度,并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以及要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2月26日晚,蔚来汽车官方宣布,其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来能源”)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科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电池银行投资管理、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换电站业务、虚拟电厂以及股权投资这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其中,在换电站业务方面,双方将选择合适场所投资建设电动汽车换电站,在提升换电服务便利性的同时,推动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的商业应用。共同推动换电标准化、换电站专利研发及换电专利开放。开展换电站运营数据共享及数据资产运营。 而在虚拟电厂项目方面,双方将推动充换电站、储能站、可调负荷等聚合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需求侧响应服务,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据官方介绍,虚拟电厂作为一种新型电力协调管理系统,是实现电力系统双向灵活调节的重要‌‌‌‌‌‌‌‌‌‌‌‌‌‌‌‌‌‌‌‌‌‌‌‌‌‌‌‌‌‌‌‌‌‌‌‌‌‌‌‌‌‌‌‌‌‌‌‌‌‌‌‌‌‌‌‌‌‌‌‌‌‌‌‌‌‌‌‌‌‌‌‌‌‌‌‌‌‌‌‌‌‌‌‌‌‌‌‌‌‌‌‌‌‌‌‌‌‌‌‌‌‌‌‌‌‌‌‌‌‌‌‌‌‌‌‌‌‌‌‌‌‌‌‌‌‌‌‌‌‌‌‌‌‌‌‌‌‌‌‌‌‌‌‌‌‌‌‌‌‌‌‌‌‌‌‌‌‌‌‌‌‌‌‌‌‌‌‌‌‌‌‌‌‌‌‌‌‌‌‌‌‌‌‌‌‌‌‌‌方式。通过通信、物联网和软件算法等技术手段,虚拟电厂可将充换电设施、光伏、储能、微电网等不同空间的分布式资源进行聚合、协调和优化,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据悉,蔚来换电站是国内首个智能微电网型分布式换电设施,可通过换电订单预测、实时评估充电负荷可调节范围。同时,通过“量子加密”、5G专用切片等技术,蔚来换电站具备秒级响应虚拟电厂调控指令的能力,高效参与电网调节。 早在2019年,蔚来就通过“能源云”在上海组织换电站和家充桩参与全市电网的削峰填谷。此外,蔚来还通过多个试点落地项目,联动各地电网公司、能源发电企业,实现虚拟电厂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应用。 此次蔚来能源与南网储能牵手,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的可调能力,通过虚拟电厂更高效地参与电力市场。 目前,蔚来已在全国建设2,375座换电站,公共充电桩21,603根,截至2024年2月底,蔚来已组织换电站587座、充电桩超过2.7万根参与全国14个省市的需求响应以及调峰辅助服务,总调峰容量约30万千瓦。 在南方五省和自治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蔚来已建设373座换电站,公共充电桩3,944根。蔚来方面表示,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探索车网互动的标准,让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接入电网获取收益,共同致力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以下是具体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管委,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工信厅(经信委),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现就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优化布局建设和用好电力系统调峰资源,推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灵活智能的电网调度体系,形成与新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问题导向,系统谋划。 聚焦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规划、建设、运行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技术、管理、政策、机制各方面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 ——市场主导,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体现灵活调节价值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建设调节能力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科学配置。 综合考虑各地资源条件、源网结构、负荷特性、承受能力等因素,结合实际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 ——坚守底线,安全充裕。 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安全第一、先立后破,动态研判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适度加快调峰、储能及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推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持合理裕度,增强极端情况防范应对能力,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加强调峰能力建设 (一)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 深入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到2027年存量煤电机组实现“应改尽改”。在新能源占比较高、调峰能力不足的地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最小发电出力达到30%额定负荷以下。在气源有保障、气价可承受、调峰需求大的地区,适度布局一批调峰气电项目,充分发挥燃气机组快速启停优势,提升系统短时顶峰和深度调节能力。探索核电调峰,研究核电安全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可行性。 (二)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 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推动水电扩机增容及发电潜力利用,开展梯级水电站协同优化调度,提升水电调峰能力。充分发挥光热发电的调峰作用。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通过加强高精度、长时间功率预测技术和智慧集控技术的应用,实现风光储协调互补,推动电站具备一定的电网调峰和容量支撑能力。 (三)大力提升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 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化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的协同,强化送受端网架建设,支撑风光水火储等多能打捆送出。加强区域间、省间联络线建设,提升互济能力,促进调峰资源共享。探索应用柔性直流输电等新型输电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送出和消纳能力。 (四)挖掘需求侧资源调峰潜力。 全面推进需求侧资源常态化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深入挖掘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等资源潜力,支持通过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主体聚合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推动实施分钟级、小时级需求响应,应对短时电力供需紧张和新能源消纳困难问题。 三、推进储能能力建设 (五)做好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需求和抽水蓄能站点资源建设条件,在满足本地自用需求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区域内省间抽水蓄能资源,统筹规划抽水蓄能与其他调节资源,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避免盲目决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防生态安全隐患。 (六)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 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自建、共建和租赁等方式灵活配置新型储能,结合系统需求合理确定储能配置规模,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容量支撑能力和涉网安全性能。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配套储能并充分发挥调节能力,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外送、促进多能互补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七)优化电力输、配环节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和布局。 在电网关键节点,结合系统运行需求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鼓励建设独立储能,更好发挥调峰、调频等多种调节功能,提升储能运行效益。在偏远地区和输变电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合理建设电网侧储能,适度替代输变电设施。 (八)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合理配置用户侧储能,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探索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等用户侧储能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换电模式等多种形式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九)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储能的技术经济优势,结合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需求,选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围绕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等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成创新和攻关,着力攻克长时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日以上时间尺度的系统调节需求。探索推动储电、储热、储冷、储氢等多类型新型储能技术协调发展和优化配置,满足能源系统多场景应用需求。 四、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 (十)推进新型电力调度支持系统建设。 推动“云大物移智链边”、5G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增强气象、天气、水情及源网荷储各侧状态数据实时采集、感知和处理能力,实现海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 (十一)提升大电网跨省跨区协调调度能力。 充分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负荷特性和新能源资源存在差异、互补潜力较大的特点,挖掘跨省跨区送受端调节资源的互济潜力,通过灵活调度动态优化送电曲线,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适应新能源出力大幅波动带来的省间电力流向调整,加强电网灵活调度能力建设,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十二)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 推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技术升级,实现动态感知、精准控制,推动主网和配网协同运行,提升灵活互动调节能力。建立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机制,支撑分布式新能源和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资源并网接入,提升配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十三)探索多能源品种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机制。 依托多能互补发展模式,探索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联合调度机制以及风光水火储多品种电源一体化协同调度机制,提升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整体调节性能。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聚合商等主体作为整体接入公用电网并接受电网统一调度,实现内部多主体的协同优化,降低大电网的调节压力。 五、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 (十四)积极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 明确源网荷各侧调节资源和风光储联合单元、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主体的独立市场地位。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支持调节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探索煤电机组通过市场化启停调峰获取收益,根据各地系统运行需求探索增加备用、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十五)建立健全促进调节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需要和终端电价承受能力,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健全储能价格形成机制。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综合考虑系统净负荷曲线变化特征,动态优化时段划分和电价上下浮动比例,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引导用户侧参与系统调节。 (十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电力系统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结合地区电网发展实际,完善新能源并网技术标准,制定储能并网管理细则及调度规范,建立虚拟电厂等主体涉网及运行调度技术标准。制定煤电深度调峰改造相关技术标准,切实保障煤电深度调峰运行安全。强化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调度智能化信息安全风险防范。 六、加强组织实施 (十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国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 (十八)统筹制定实施方案。 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调峰储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科学确定各类调节资源建设目标、布局和时序;电网企业制定统筹推进主网、配网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十九)加强实施方案评估和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完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考核制度,组织相关机构对各地及电网企业的实施方案开展评估,指导相关单位完善实施方案,逐年推动落实。 (二十)压实地方和企业责任。 省级政府主管部门落实属地责任,负责本地区调峰、储能能力建设的组织实施,保障本地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消纳。能源电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据实施方案做好调峰、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行工作,电网企业做好调峰、储能资源的智能化调度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能 源 局 2024年1月27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企查查显示,电投浙电(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2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晓民,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供电业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等。
近日,据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官网消息,新华乌什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招标及施工图阶段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发布。 公告显示,项目共建设500MW/2000MWh构网型储能,其中包括250MW/1000MWh磷酸铁锂储能,250MW/1000MWh全钒液流储能,拟建储能站所在区域行政区划隶属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本次招标人为新华(阿克苏)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属于中核集团成员。 据悉,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近5年(2019年1月1日至今)应至少具有1项装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储能工程或新能源发电工程勘察设计业绩。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