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9个
宝武镁业日前公告的9月6日接受特定对象调研的记录显示: 问:请介绍一下宝武镁业? 宝武镁业介绍:公司1993年成立,2007年上市,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回收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镁、铝合金材料的生产及深加工、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铝合金、铝挤压微空调扁管、铝挤压汽车结构件、中间合金以及金属锶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轻量化、消费电子及建筑等领域。公司拥有“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熔炼-镁合金精密铸造、变形加工-镁合金再生回收”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优化公司产品成本结构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能稳定给客户提供各种产品。 问:宝武镁业在原镁的生产工艺的优势有哪些? 宝武镁业介绍:用硅铁对矿石中经过煅烧产生的氧化镁进行热还原,称为“皮江法”。公司采用竖罐炼镁,具备很多优点,如单罐产量提高、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还原罐使用寿命提高和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可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稳定质量的目的。公司的炼镁技术仍在继续做改进与突破,将炼钢的智能化技术融入到炼镁技术中,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问:公司和汇川动力联合开发的镁合金轻量化电驱总成有什么优势? 宝武镁业介绍:镁合金壳体电驱动总成,集先进的集成设计理念、前沿的制造技术、优质的材料选择于一身。镁材料的轻量化特性不仅有助于降低电耗,也会显著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同时,镁合金在机械性能、加工便利性、电磁屏蔽能力等方面也有优势。 问: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发展的如何? 宝武镁业介绍:关于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我们一直在优化合金成分组成,调整生产工艺,创新产品形式,同时对不同形式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为后续批量生产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问: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宝武镁业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镁还原设备和镁合金生产加工设备,原镁生产节能降耗水平位于行业前列;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大罐竖罐镁冶炼技术、镁合金熔炼净化技术和镁合金成型技术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利用公司已有的研发生产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部委及省级科研项目。公司持续推进实施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公司生产方向盘骨架、仪表盘支架、中控支架、座椅支架、显示屏支架等镁合金汽车零部件, 公司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时机,在稳定镁合金基础材料供应的基础上,着力拓展下游深加工业务,在扩大现有产品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镁合金深加工汽车部件,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公司将镁一体化压铸作为轻量化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与高校和汽车厂商共同从设计端开始介入,着力于镁一体化压铸全产业链的发展。 宝武镁业此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544.1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37%,本期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产品销量增长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78.7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35.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6%。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业绩同比下降。 谈及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宝武镁业在半年报中介绍: 公司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成为全球镁产业引领者,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交通、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消费电子及新基建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制品、铝合金制品等。 公司有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储量,安徽巢湖近9000万吨,安徽青阳拥有13亿吨,五台拥有5.8亿吨,主要用于金属镁、玻璃、钢铁制造以及建筑行业。公司有巢湖、青阳、五台、惠州四大原镁和镁合金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拥有50万吨/年以上原镁和镁合金产能,公司有南京、巢湖、青阳、重庆、荆州、天津六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生产基地,致力为客户提供全套轻量化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200台以上压铸单元和近1000台加工中心,具有部件表面处理能力和自主开发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团队,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设计需求。 公司在发展原镁和镁合金材料、保证下游客户获得稳定原材料供应的同时,拓展镁合金在汽车、消费电子、建筑模板、镁储氢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此前多家券商发布了点评宝武镁业的研报,部分内容如下: 天风证券09月06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宝武镁业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持续深耕行业,宝钢入主开启新征程;2)镁行业:供给格局重塑,“小”金属演进为“大”金属势不可挡;3)全产业链扩张+深加工领域拓展,公司步入高速成长期。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白云石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风险、测算偏差风险。 德邦证券8月01日发布研报称,维持宝武镁业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营收有所增长,利润小幅下降;2)2024年上半年镁价格低位运行,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业绩同比下滑;3)上游:公司白云石资源丰富,生产基地达产后将拥有50万吨/年的原镁和镁合金产能;4)下游:2024年上半年持续布局压铸、制氢等多领域。风险提示:镁价格下跌超预期;镁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受股市弱势下行的影响,宝武镁业9月4日股价也出现下调,截至9月4日10:18分,宝武镁业报0.02元/股,跌0.55%。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1)公司与华为有哪些合作?比如汽车、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合作和规划?(2)公司液体金属已发展许久,是否有应用到相关产品或者与相关企业共同发展,能否举例说明?”宝武镁业9月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目前已经量产的有:5G基站散热器,赛力斯问界的仪表盘支架、后座椅支架横梁。 在技术交流的有数字能源电驱类产品。 对于投资者此前关心的:“请问公司投的镁制氢项目,大型一体化压铸项目,轻型镁合金取代铝合金深加工项目,低空经济项目都失败了吗?有没有哪个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了?”宝武镁业8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镁合金电驱业务已经通过了客户的台架试验,验证通过,并初步选定了车型;大型一体化压铸件,准备生产样件测试。低空经济项目已经收到了客户的定点订单。新的应用都在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 “ 公司研发的镁基固态储氢有无新进展?产线规模多少吨?量产后在工业领域是否能高度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 宝武镁业8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研发的镁储氢材料可用于氢储运领域和氢冶金领域,且相对于气态、液态、稀土材料等其他储氢方案有成本低、单位质量储氢率高等优势。如顺利实现量产,对助力国家氢产业发展,绿色能源转型将产生积极影响。 宝武镁业7月30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544.1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37%,本期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产品销量增长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78.7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35.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6%。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业绩同比下降。 谈及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宝武镁业在半年报中介绍: 公司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成为全球镁产业引领者,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交通、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消费电子及新基建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制品、铝合金制品等。 公司有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储量,安徽巢湖近9000万吨,安徽青阳拥有13亿吨,五台拥有5.8亿吨,主要用于金属镁、玻璃、钢铁制造以及建筑行业。公司有巢湖、青阳、五台、惠州四大原镁和镁合金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拥有50万吨/年以上原镁和镁合金产能,公司有南京、巢湖、青阳、重庆、荆州、天津六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生产基地,致力为客户提供全套轻量化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200台以上压铸单元和近1000台加工中心,具有部件表面处理能力和自主开发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团队,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设计需求。 公司在发展原镁和镁合金材料、保证下游客户获得稳定原材料供应的同时,拓展镁合金在汽车、消费电子、建筑模板、镁储氢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此前多家券商发布了点评宝武镁业的研报,部分内容如下: 德邦证券8月01日发布研报称,维持宝武镁业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营收有所增长,利润小幅下降;2)2024年上半年镁价格低位运行,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业绩同比下滑;3)上游:公司白云石资源丰富,生产基地达产后将拥有50万吨/年的原镁和镁合金产能;4)下游:2024年上半年持续布局压铸、制氢等多领域。风险提示:镁价格下跌超预期;镁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8月1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宝武镁业推荐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全产业链覆盖,资源优势显著;2)公司产能增长空间广阔;3)规划 30 万吨硅铁项目,成本优势进一步加强;4)2024H1 镁铝比平均为 1.04,低于 1.1-1.3 的合理区间,下游接受度提升,镁需求多点开花。风险提示:金属价格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镁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等。 首创证券8月1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宝武镁业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上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低镁价影响公司镁合金业务业绩,镁深加工业务稳步增长;3)下游需求不断开拓,静待新建项目产能释放。风险提示:镁价下跌,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投的镁制氢项目,大型一体化压铸项目,轻型镁合金取代铝合金深加工项目,低空经济项目都失败了吗?有没有哪个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了?”宝武镁业8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镁合金电驱业务已经通过了客户的台架试验,验证通过,并初步选定了车型;大型一体化压铸件,准备生产样件测试。低空经济项目已经收到了客户的定点订单。新的应用都在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 “ 公司研发的镁基固态储氢有无新进展?产线规模多少吨?量产后在工业领域是否能高度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 宝武镁业8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 公司研发的镁储氢材料可用于氢储运领域和氢冶金领域,且相对于气态、液态、稀土材料等其他储氢方案有成本低、单位质量储氢率高等优势。如顺利实现量产,对助力国家氢产业发展,绿色能源转型将产生积极影响。 被问及"公司官微发布:由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台云海镁业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等国内40余位固态储氢专家共同起草的《低压固态储氢技术要求》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助力氢能产业细分赛道有标可依。这是不是意味着公司的固态储氢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进入下一步正式量产?"宝武镁业8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 关于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我们一直在优化合金成分组成,调整生产工艺,创新产品形式,同时对不同形式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为后续批量生产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宝武镁业7月30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544.1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37%,本期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产品销量增长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78.7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35.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6%。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业绩同比下降。 谈及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宝武镁业在半年报中介绍: 公司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成为全球镁产业引领者,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交通、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消费电子及新基建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制品、铝合金制品等。 公司有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储量,安徽巢湖近9000万吨,安徽青阳拥有13亿吨,五台拥有5.8亿吨,主要用于金属镁、玻璃、钢铁制造以及建筑行业。公司有巢湖、青阳、五台、惠州四大原镁和镁合金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拥有50万吨/年以上原镁和镁合金产能,公司有南京、巢湖、青阳、重庆、荆州、天津六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生产基地,致力为客户提供全套轻量化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200台以上压铸单元和近1000台加工中心,具有部件表面处理能力和自主开发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团队,可满足客户不同的设计需求。 公司在发展原镁和镁合金材料、保证下游客户获得稳定原材料供应的同时,拓展镁合金在汽车、消费电子、建筑模板、镁储氢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宝武镁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构成显示: 从宝武镁业的营业收入构成可以看到,镁合金和镁合金深加工产品占其上半年营业收入的43.57%,回顾镁合金的上半年价格走势可以看到: 上半年镁市场需求整体不佳,使得镁价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以SMM镁合金AZ91D均价的历史走势来看:SMM镁合金AZ91D2023年12月29日的均价为22150元/吨,其2024年6月28日的均价为19800元/吨,其均价上半年下跌2350元/吨,跌幅为10.61%。 近来多家券商发布了点评宝武镁业的研报,部分内容如下: 民生证券8月1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宝武镁业推荐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全产业链覆盖,资源优势显著;2)公司产能增长空间广阔;3)规划 30 万吨硅铁项目,成本优势进一步加强;4)2024H1 镁铝比平均为 1.04,低于 1.1-1.3 的合理区间,下游接受度提升,镁需求多点开花。风险提示:金属价格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镁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等。 首创证券8月1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宝武镁业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上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低镁价影响公司镁合金业务业绩,镁深加工业务稳步增长;3)下游需求不断开拓,静待新建项目产能释放。风险提示:镁价下跌,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各城抢跑低空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据悉,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监视全覆盖。加快推动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围绕低空产业补链强链,深度服务好链上企业和机构,推动深圳加速向“低空经济第一城”迈进。 深圳当前已聚集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包括无人机厂商大疆、无人机飞行系统及摄像技术服务商道通智能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商边界智控等。其中,边界智控于近期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深圳当地资本基石资本、南山战新投出资参与。 在刚刚过去的7月,杭州、上海以及广州等多地就相继印发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北京、苏州、成都等地则纷纷发起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政策利好带动低空经济成为投资市场的风口。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低空经济领域已发生投融资事件超50起,事件数量超过去年全年。 深圳:多维度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大会现场,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根据方案,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到2025年底,深圳将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消息,在低空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深圳聚焦以下四方面重点工作,包括探索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建设高质量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深圳此前已发布多项政策。 首先是在2022年底,深圳发布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提出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该产业发展。 2023年末,深圳又出台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 今年初,深圳继续发力,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由深圳市政府统筹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探索低空飞行在各领域的应用;并提出推动建设低空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规模效益。 此外,今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申请,明确支持深圳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有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除了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外,在产业层面,深圳目前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首先是直升机起降平台、5G基站等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深圳从密度来看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另外在整机制造的层面,有大疆、科卫泰等头部企业;零部件方面则有边界智控等。可以说,从市场的维度深圳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各地密集发起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与此同时,深圳将加快推动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该基金规模约20亿元。 在此之前,已有多地宣布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包括苏州、北京、成都、广州等地。 其中,北京、苏州、广州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均达到了百亿规模。 北京方面,于6月末宣布成立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该基金管理机构为达晨财智。苏州方面,则通过签约基金群的方式,发起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广州方面,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于7月5日正式发布,据透露,该基金将瞄准广州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重点投资布局低空飞行集成制造、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低空物流应用、卫星导航通信等细分领域。 有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纷纷发起,可以预期,接下来将有更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股东方出现国资身影,“一些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或对资金产生虹吸效应。” 事实上,当前阶段,国资就已经开始加快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布局。多家今年以来宣布完成融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其出资方都出现了政府引导基金或国资平台的身影。 就在本周一, 成都重产基金官宣参与沃飞长空B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重产基金为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旗下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重点围绕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健康、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以及新型材料等领域展开投资。沃飞长空则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聚焦垂直起降、新能源动力与智能驾驶的新通航企业。 今年吸金不少的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其于3月的A轮及6月的A++轮,就吸引到了来自四川及深圳两地的国资的参与,而在此之前,参投沃兰特的资方均为市场化机构。 除此之外,历正科技、览翌航空以及特金智能等,在今年官宣完成的融资中,参与资方都出现了包括深圳、洛阳以及合肥等在内的政府引导基金或国资平台的身影。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调研科创板公司中国通号。 据中国通号发布信息称, 8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到中国通号调研, 听取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齐良关于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介绍,参观了中国通号列车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室、基础装备实验室、核心技术攻关实验室,并 对中国通号科技创新、列控系统技术、低空经济产业布局等进行指导。 辛国斌充分肯定了中国通号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取得的显著发展成就,在核心技术攻关、交通强国建设、国家安全战略支撑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中国通号布局低空经济在技术引领、标准制定、产业未来发展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辛国斌希望中国通号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强化顶层设计,发挥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引擎。 7月31日,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号为此次会议发起单位 中国通号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具备技术延伸基础,近期更是在低空经济领域动作频频。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今年4月份以来,该公司与北京、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签署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完成前期市场布局。 “ 中国通号之所以通过‘央国企+地方政府’的方式切入低空经济, 是因为低空经济作为自上而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地方政府资源进一步落地;同时,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基建投资方向。”有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按照中国通号相关业务负责人的说法,中国通号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在低空空域管控方面具有优势,低空空域就像是轨道交通,同样需要规则和秩序”,该公司考虑未来将地面的信号控制“搬”到空中,低空经济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大想象空间。 前述机构分析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表示,中国通号布局低空经济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凭借央国企背景的资源优势,中国通号与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业务推进更顺畅;另一方面,中国通号也希望通过立足铁路控制系统向低空管控拓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从公司近期布局来看,中国通号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意愿最强、行动最积极的央国企之一。 ”该机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通号在铁路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铁路干线巡检、地铁勘测运维等适合低空应用的场景,这些场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为低空经济落地提供了现实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产业化落地及业绩贡献,前述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中国通号的‘低空经济’业务板块目前仍然处于初期探索、市场推广普及阶段,真正体现在具体业绩上,目前看,大概率要等到2025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 中国通号所属行业为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业务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及系统交付等板块,可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全产业链服务。其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获得订单,其所在的轨道交通及相关工程总承包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相关行业政策以及下游客户招投标计划的影响。 业绩表现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国通号实现营业收入65.09亿元,同比下降13.10%;实现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下降10.84%;实现扣非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0.29%。 上述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中国通号轨道交通项目订单一般自签订后即开始陆续转化,转化周期一般为2-3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对中国中车等装备领域企业,业绩转化较慢。 “但该公司以往的签订订单情况看,持续向好。”
据上海经信委消息,7月30日下午,上海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重点低空经济企业走进上海系列活动在市政府举行。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主持会议,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通报《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内容。 陈杰指出,低空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陈杰强调,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上海独特优势,加速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突破。 一要聚焦研制标志性产品 ,加快提升低空航空器规模化总装制造能力,充分发挥民航华东管理局等国家专业机构在沪优势,同步加强上海低空航空器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合力推进低空经济产业技术革新和标准引领; 二要聚焦建设低空基础设施 ,围绕低空运营单位核心关切,结合超大城市建设和空域实际,加快建设设施网、航路网、空联网、服务网“四张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地空联动的软硬基础设施体系; 三要聚焦打造商业应用场景 ,拓宽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应用,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低空文旅、智慧城市及载人交通等领域,深度挖掘商业化潜力,加快在重点旅游区域开发低空观光、航拍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同时, 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紧密协同市交通委、市公安局、民航华东局、空军上海基地等单位,建立军民地三方协同机制,组建具体工作专班,加快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建设常态化沟通协调工作模式,协调解决空域开放等复杂问题,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压实 ,各区要主动作为,加快落实行动方案具体任务要求,发布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的具体政策,因地制宜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还要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落实,把政策资源及时传达给企业,“一企一策”提供政策包、服务包,让企业诉求上得来、惠企政策落得下,切实感受到政策力度、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张英通报上海低空经济行动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已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明确将全面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重点支持10家以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研发制造领军企业落地发展,培育20家左右运营服务领军企业,集聚100家以上关键配套企业,打造30个以上标志性产品,实现“100+”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建立低空空域开放协调机制,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督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初步建成“海-岸-城”低空智慧物流商业体系,积极申请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明确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重点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关键配套供给、软硬设施建设、空间载体打造、管理服务提升、商业场景推广六大行动,全方位提高产业体系化水平,以航空装备标志性产品商业应用为引领,以低空基础设施和适航检测标准为支撑,以低空协同管理和运营监管为保障,加快新兴前沿领域创新突破,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会上,市交通委副主任蒋宏飞通报低空飞行场景应用推广有关考虑,金山区副区长罗明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斌分别作低空经济产业承载区招商推介。低空经济重点代表企业作交流发言,表示将积极加大在沪布局,重点在企业总部设立、研发设计、总装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配套产业链和供应链。 市公安局、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空军上海基地、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督局、市文旅局、民航华东空管局、青浦区、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相关负责同志,海通证券等券商机构,低空经济重点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今日, 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会上,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等发起单位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运行方案, 交控科技当选第一届轮值副主席单位 。 此次会议上,各单位明确了联盟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领域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宗旨使命。现场向参会企业征求了企业对丰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若干措施的意见建议。 除此之外,联盟轮值副主席单位 研究通过了丰台区低空创新发展大会方案,计划于9月份举办大会 。大会将以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为重点,进一步汇聚产业资源、促进合作创新。大会还研究了 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等有关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发起单位中,交控科技、中国通号系 科创板上市公司 ,分别主营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与信号系统。目前,两家公司已在低空经济领域作出布局: 东北证券4月研报显示,交控科技已经设立的交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低空空域运行调度指挥和空地协同自主环境感知产品两项业务。目前已形成调度指挥系统的总体方案,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识别,搭建了原型系统。 4月26日,中国通号与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签署“轨道+低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低空空域管控系统。4月29日,中国通号通信集团空地网一体化全域智能感知系统接入无人机场景业务,于大理市成功应用。 同为今日消息,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通报上海低空经济行动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已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明确将全面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 具体来看,将重点支持 10家以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研发制造领军企业 落地发展,建立低空空域开放协调机制,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督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积极申请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 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 事实上,除北京、上海外,各地业已对低空经济领域开展布局推进: 今日,《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正式印发,力争到2026年,引进培育无人机整机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以上,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7月17日,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联盟涵盖高校、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投资机构等108家成员单位,旨在搭建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 日前,苏州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其中共包含8章37条,主要从服务管理、运营管理、空域管理、飞行活动管理、飞行保障等方面对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进行了规定,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低空经济有望逐渐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
在今年的英国范堡罗国际航展上,电动起降飞机(eVTOL)领域不乏热情和交易,制造商们纷纷展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产品。 这种小型的、更安静的、可持续发展的飞机正备受行业关注。它们通常被称为空中出租车,能够搭载不超过四名乘客,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涌入全球更多的城市。 在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中,绝大多数eVTOL都是螺旋桨驱动的,其中设置在固定机翼上的旋翼可以旋转,使飞机能够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并像飞机一样飞行;并且,由于它们是由电池供电的,因此是零排放的,只不过这限制了它们的航程和飞行时间。 eVTOL完美地适应了城市飞行带来的“变革之风”。根据业内预测,未来或有一天,乘客将能够以与优步相近的价格乘坐这种飞行器。 制造商的竞逐 在本次国际航展上进行展出的制造商包括德国的Lilium,西班牙的Crisalion,英国的Vertical Aerospace;波音公司旗下的Wisk Aero和Joby均展出了其全尺寸原型机;此外,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则热衷于展示其Eve原型机,该原型机本月已在巴西展出。 德国企业Lilium是一家知名度较高的eVTOL制造商,其设计采用了30台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而不是采用许多带有螺旋桨的旋转发动机。 Lilium首席执行官Klaus Roewe指出,30台发动机意味着这架飞机的安全性更高,并且它比商用直升机更安静、也更舒适。 在航展前一周,Lilium正获得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沙特航空同意向其购买高达100架空中出租车,此外该公司还与沙特认证机构签署了一项协议。 西班牙的Crisalion公司也已收获了一笔订单。上周四(7月25日),迪拜直升机服务运营商Air Chateau宣布,它已经从Crisalion预订了10架eVTOL,这将支持阿联酋空中出租车服务的发展。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Air Chateau已向Crisalion公司下了十笔空中出租车的订单,总体预订量达到125架。 Crisalion首席运营官Oscar Lara指出,“迪拜是我们的核心市场之一,我们希望继续扩大我们在该地区的业务。” 英国eVTOL公司Vertical Aerospace在会展上展示了VX4,该机型的原型机据称目前正在其基地进行测试。 该公司首席战略官兼首席技术官Michael Cervenka指出,“我们很高兴能够使用这架飞机原型机进行无人驾驶飞行,这将使我们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现这一壮举的eVTOL制造商之一。” 波音旗下Wisk在会展上展示了其全尺寸原型机。该飞机是为无人驾驶、完全自主飞行而设计的。 Wisk公司首席执行官Brian Yutko表示,该公司正在测试其空中出租车,并希望“在今年年底左右飞行”。 此外,巴西飞机制造商Embraer表示,旗下的Eve机型有望在明年年底之前对其原型机进行测试和认证。 不过Eve的首席执行官Johann Bordais承认了潜在的挑战,他指出,“这不是一件小事。我们正处于技术和航空的极限,而这一刻的考验至关重要。” 现有挑战 关于eVTOL相关的想法和设计层出不穷,不过对制造商来说,安全认证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需要让全球各地的航空当局相信,这种飞行器是安全的和稳定的,而光这一点就阻碍重重。 各家制造商们指出,eVTOL要比直升机更高效、且维护成本更低,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将取代直升机,成为城市地区空中的“主力军”。 不过鉴于直升机的更高航行里程、更好的悬停能力以及更大的负载能力,现在向直升机“挥手告别”似乎还为时过早。 乘客的最终成本也是eVTOL制造商们在意的一大要素。鉴于早期的市场供应挑战,打“飞的”或许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像打优步一样便宜和方便。 Vertical Aerospace的Cervenka指出,“现在已经不需要很多花哨的新技术,这架飞机有望达成与租用优步大致相同的成本。” Lilium首席执行官Roewe表示,一旦市场完全建立起来,价格就必须下降。我们的目标为每乘客公里2欧元,这是一个许多人负担得起并且愿意负担的价值主张。” 两年后的下一届范堡罗航展上,eVTOL行业的格局或许会大不相同。
又一城市宣布加入“天空之城”的竞逐,这一次,是常州。 继今年初常州发布消息称,2023年该市迈入万亿之城后,其再出震动全国的重磅消息:常州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提出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此前,已经有北京、广东、南京、深圳等省市接连表示要竞逐低空经济,今年已有二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后来者的常州,其迅速接入低空经济跑道的底气在哪里?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秘书长柏文喜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常州拥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如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等优势产业,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常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其纳入“1028”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通过发展低空经济,常州市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 常州市发改委主任李磊此前也郑重表示,“早在10年以前,当低空经济还是个‘绝对冷门’时,常州便创造了该领域里的多个‘首个’和‘唯一’。”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一块电池,不仅能装在汽车上,也能同样装在飞机上。常州正是凭借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动力电池产业,才迅速成为杀入低空经济赛道的“黑马”。也因其蓬勃的动力电池产业,近期还引来不少投资人前去探寻动力电池独角兽。 常州切入低空经济新跑道 继新能源行业外,常州在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以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继续打造新增行业。 近日,《常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发布。其中提到,将低空经济纳入“1028”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到2026年,引育一批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力争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规划研究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和配套设施布局。 到2026年,规划通用机场(运营中心)5个,新建通用机场(运营中心)1个以上,建成200个左右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按需构建覆盖市域范围的低空智联网。拓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大众的低空应用场景,开展低空领域民用无人驾驶试点示范,培育1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开通低空航线18条以上。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均已发布相关的低空经济行动方案,且发展目标也类似,比如,南京提出,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 在江苏,“低空之城”已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目标。那么,作为后来者,常州的优势在哪里? 一位投出国内低空经济相关项目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低空经济本质上是航空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行业的交叉,其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产业,而常州以智能制造闻名,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既有一批专精特新骨干企业,又有创新应用场景。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常州还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领跑全国地级市;新能源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名单”。 比如,其集聚重点企业近300家,形成从电池、航电、飞控到机身结构与内饰、基础设施的低空产业全链条;在关键材料及零部件领域,拥有中简科技、科泰斯、新创碳谷等一批碳纤维龙头企业,航空灭火器、直升机雷达天线罩、飞机坐具零件等市占率较高;在整机制造领域,拥有云博、星睿等9家无人机企业,产业发展成形成势,初步构建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柏文喜认为,常州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已有一些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比如,云梦山(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线可匹配各类民航、通航及中程混合动力飞行器,是国内唯一具有载人级新能源飞机电驱动系统开发经验的供应商;而常州市小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配套大疆无人机,生产的无人机伞降设备,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均居第一。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发现,落户常州的丰飞智控,其设计的eVTOL基于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该公司倾转旋翼的原理样机已成功试飞。 常州竞逐“低空之城”的缩影还体现为—上个月,白鲸航线大型无人货运飞机(W5000),在常州罗溪镇白鲸航线龙城基地开始建造。其是常州乃至江苏第一家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整飞制造厂,年产整机120架左右,也是地区制造业升级的标杆。 发展低空经济,常州还具有先发优势,早在2015年,常州就开始积极拥抱低空经济,规划建设了无人机产业园和特色小镇,并获批全国唯一真高500米、半径3公里无人机训练空域。今年初,常州完成4.9ghz频段5g低空专网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低空区域网络商用落地城市。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常州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原因主要基于其战略眼光和长远布局。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常州通过发展低空经济,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对于常州在发展和招引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的建议,袁帅认为,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用机场、起降场及低空智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工作等。 动力电池撑起常州低空经济“半边天” 常州正是凭借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动力电池产业,才迅速成为杀入低空经济赛道的“黑马”。 制造一台新能源整车,需要多达2万多个零部件。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常州,选择将主攻点放在新能源整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目前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全国之首,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 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有四家落户常州。宁德时代、理想、比亚迪、贝特瑞等国内超过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也在常州设立了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上述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力应用场景,其动力稳定性、长续航能力是保证安全性和可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而要想大规模推广eVTOL和无人机,则需要大量的动力电池,因此在低空经济产业,动力电池行业将赢得大发展的风口和机会。 他透露,“目前低空经济赛道投资人仍在寻找无人机动力电池技术企业,包括一些国资和市场化头部机构。而常州具有完成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因此会有不少投资人前去挖掘具有潜力的独角兽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常州设厂的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也都已经在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经济领域有相关电池产品的布局。比如,此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X3试验样车成功首飞,中创新航为其提供动力;小动力产线是卫蓝新能源率先启动的产线,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主要供应无人机行业。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注册于常州的基金所投低空经济相关项目一共有22个,包括云圣智能、翼菲自动化、遨博智能等,关联基金包括常春藤(常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常州方广三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常州清源致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关联投资机构为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常州武进新兴发展基金、常春藤资本等。
在以新型储能系统、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中,保险保障必不可少。 7月15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文称,大力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险服务体系。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数”六大板块,针对研发、生产、运输、安装、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提供光伏日照指数保险、风速波动损失保险、储能产品效能保证保险等超70种保险产品。 同时,深圳金融监管局还表示,督促行业开展风险减量,利用智能工具、数据资源赋能风险防控,以投保企业风险特点为切入设计多元化风险减量服务方案,进一步优化覆盖灾前预警、灾中处置、灾后恢复的全流程风险服务体系。 记者还注意到,近期除深圳局之外,江苏金融监管局也围绕绿色能源、新型储能的金融支持作出相应安排。江苏金融监管局在相关文件中指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符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要求的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支持能源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等绿色转型。要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在行业层面,目前全国首单储能系统收入损失保险已经于今年5月左右签发。据人保财险介绍,已签发全国首单储能系统收入损失保险,为一家新能源管理公司提供专属保险保障。该产品以储能系统峰谷电价差收入为切入点,针对储能系统用户企业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储能系统故障等原因产生的峰谷电价差收入损失提供保险保障。 低空经济保险保障也在逐步推进 除新型储能之外,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概念也一度火热。那么,目前保险保障情况如何? 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监管局已指导行业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示范性条款。据悉,《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深圳地区)示范性条款》主要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操控人员在使用、操控无人驾驶航空器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对第三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险保障,并附加了急救费用垫付扩展条款、无过失赔偿扩展条款、不符合产品操作要求除外条款、喷洒及空投作业除外条款、隐私除外条款、精神损害除外条款等6个附加条款。 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该示范性条款为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加速发展和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下一步,将指导行业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承保、理赔细则,为保险机构开展服务提供指导和依据。 此外,江苏金融监管局也提出,要加强行业研究,创新多样化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智能电网、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在7月4日的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正式亮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与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项目,为亿航智能首批EH-216S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提供539万元专属风险保障。 另据了解,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正持续开展无人机保险相关业务,已正式报备无人机保险主险条款及一系列附加险产品,主要为消防救援、电力巡线、植保等领域无人机应用提供保险保障。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