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8

  • 丰田汽车日前宣布,计划在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上,采用压铸(Giga-Casting)技术。与特斯拉类似,丰田在制造中将汽车车身分为三个主要铸件——前部、中部(搭载电池组)、后部,从而实现“重要部件集成”。 目前,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汽车产业的渗透率为12%,虽然行业的渗透率较低,但是一体化铸造技术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将加速其市场下沉,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张。据财信证券等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将达到38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将达到258亿元。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美利信 的一体化压铸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率先量产大型一体化压铸件。 瑞鹄模具 一体化压铸业务已获得多款车型定点。

  • 轻量化需求高增 一体化压铸蓄势待发【机构研报】

    节能+新能源续航需求迫切,轻量化大势所趋。轻量化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节能:“双碳”目标下,政策对于汽车百公里油耗提出要求,据工信部数据,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到总销量40%,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达3.2L;2)新能源续航:新能源渗透率持续走高,但“里程焦虑”仍是限制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增加车重,据DuckerFrontier研究,新能源车在动力传动系统、电池包与车身结构件及其他零部件分别使单车用铝量提高了30/142/7kg),电池能量密度短期内较难提升,因此提升续航里程应最大化进行新能源汽车减重。轻量化路径主要包括材料、工艺、结构三个方面,可从动力/车身/底盘/内外饰等多个部位减重,其中三电系统的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实现轻量化和提升续航的关键路径之一。轻量化大势所趋,国内外冲压/压铸企业加速入局,抢占三电壳体/大型车身结构件市场份额。 轻量化材料势在必行,轻金属用量持续提升。据星源卓镁招股说明书,2022年整车材料中钢铁占总重量62%,铝合金和塑料占比均为8-10%。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性等综合优势突出,加速代替汽车钢材零部件,例如气缸体、变速器壳、转向机壳、发动机罩等,绝对减重均可达70kg。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预测的汽车销量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用铝量有望达653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2610亿元,较2021年增长67%。镁合金减重优势明显,减震属性独特,镁价下跌使得镁性价比大幅提升,镁合金上车有望加速。 轻量化新技术持续创新,一体化压铸趋势明朗。冲压件及压铸件在汽车车身中应用分布广泛,其中冲压件可通过热成形/一体式冲压等方式实现轻量化;大尺寸铝合金压铸件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可大幅减少冲压及焊接流程,降本增效。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一体压铸产品有望从后底板产品拓展至前舱、中底板、电池托盘等相关零部件。造车新势力转型包袱小,快速跟进,整车厂加速布局。爱柯迪、旭升集团、美利信、嵘泰股份、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多利科技、博俊科技、瑞鹄模具等零部件公司加速布局一体化压铸,产业趋势明朗。 投资建议: 轻量化需求高增,一体化压铸蓄势待发,推荐压铸公司爱柯迪、旭升集团、万丰奥威、瑞鹄模具、美利信、嵘泰股份、博俊科技、多利科技、祥鑫科技、华达科技、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立中集团、力劲科技、伊之密、星源卓镁、合力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汽车行业政策实施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风险。

  • 打不过就加入?丰田拟引入一体化压铸技术 称将简化工序、降低成本

    以特斯拉为首的一体化压铸队伍,迎来了一位重磅老牌车企加入。 丰田汽车日前宣布, 计划在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上,采用压铸(Giga-Casting)技术 。与特斯拉类似,丰田在制造中将汽车车身分为三个主要铸件——前部、中部(搭载电池组)、后部,从而实现“重要部件集成”。 丰田表示,这有助于简化工序、降低车辆开发成本与工厂投资, 目标2026年将开发费用将至70%、未来降至50%;工厂投资2026年降至50% 。 与此同时,丰田也展示了首个铸件,并与旧款零部件作出对比。 从图片可以看出,同样一个部位,旧款中至少包含数十个不同的零部件,而新款铸件仅有一大块金属。 另外, 丰田还计划建设一条“自动推进式”组装产线 ,即在制造过程中,这些正在生产中的车辆会“自己向前开”来通过工序。 之前丰田汽车曾表示,将从特斯拉的制造工艺中汲取灵感,而一体化压铸便是其中一项。 一直以来,特斯拉都是一体化压铸的坚实拥簇者与实践者。根据公司公布的信息,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Model Y原方案80个冲压焊接零件可集成为一个铸件,并实现40%降本、10%减重。 值得注意的是, 之前追随特斯拉加入一体化压铸队伍的,大多是蔚来、小鹏、理想等一众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身影寥寥。如今除了丰田之外,通用汽车、现代汽车、沃尔沃汽车等也开始谋划采用这一技术 。 汽车自重对碳排放总量有巨大影响,国泰君安指出,汽车轻量化是解决节能环保与市场需求空间的矛盾关键。轻量化是降低油耗提高续航的关键,一体化压铸有效降低车重。 落实到整体产业链上,上游由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压铸机和压铸模具组成,一体化压铸模具毛利率40%,净利率20%,单环节利润最高,技术壁垒最高,格局分散;中游为第三方压铸厂和自建产线的整车厂,该环节竞争激烈,少数具有核心优势的铝铸件供应商占据大部分中高端车型的配套市场;下游则直接对接主机厂。 分析师预计, 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将按照后底板、前机舱、前底板、下车身总成和白车身的顺序逐步实现量产。随着整体行业降本增效需求爆发,或加速一体化压铸渗透率爆发,新能源汽车2026年一体化压铸规模有望超300亿元 。

  • 常青股份:一体化压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预计2024年达到投产条件

    》查看SMM小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什么时间派息分红?一体化压铸项目落地了吗?多久可以给公司带来效益等问题,常青股份6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分红派息自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个月内实施,具体时间请关注公司在上交所官网的公告。公司一体化压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预计2024年达到投产条件。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2022年一季报不到1000万净利润,2023年有5300多万这么高的增长率是什么原因?以及公司四五月份经营状态等问题,常青股份6月15日回应称:公司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2022年一季度增长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023年一季度商用车产销量有所回暖、公司自动化生产线达产后效率的提升、公司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公司四五月份生产经营正常。

  • 中信证券3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非农就业降温 加息临近落幕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美国劳动力市场有所降温但仍较强劲,就业增长符合预期,失业率小幅下降,薪资环比增速仍偏高。细分来看,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的增长主要由休闲和酒店业、政府部门、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保健服务业的增长带动。但需注意的是未来银行业流动性压力或引发信贷进一步紧缩,企业用工需求或加快下行。该行预计基准情形下,美联储将于5月加息25bps后停止加息。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23.6万人,基本符合增23万人的预期;3月失业率为3.5%,预期为3.6%,前值为3.6%;3月平均时薪同比增4.2%,预期增4.3%,前值增4.6%;平均时薪环比增0.3%,预期增0.3%,前值增0.2%;3月劳动参与率为62.6%,前值为62.5%,预期为62.5%。 美国就业增长符合预期,失业率小幅下降 美国劳动力市场继续强劲增长,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基本符合预期,失业率略有下降,仍处历史低位。美国3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3.6万人,和预期的23万人基本相符,较上月31.1万人有所下降。失业率相较2月3.6%的水平略有下降,录得3.5%,低于预期3.6%。3月美国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美国就业市场继续表现强劲。 细分来看,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的增长主要由休闲和酒店业、教育和保健服务业、政府部门、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增长带动。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总计新增23.6万人,略低于过去6个月的平均增幅33.4万人。增长主要由休闲和酒店业(+7.2万人)、教育和保健服务业(+6.5万人)、政府部门(+4.7万人)、专业和商业服务业(+3.9万人)推动,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和金融活动行业的就业人数负增长,反映出加息对于利率敏感行业的负面影响在进一步显现。 美国劳动力市场有所降温但仍较强劲。虽然在美国银行业发生风险事件前美国职位空缺数(2月数据)就已较大幅下降至一千万人以下,但当前美国职位空缺数(993万人)仍远高于2020年疫情前700万人左右的水平,职位空缺数与失业人数的比值仍高于1.5,并且离职率仍高居不下。当前企业调查数据也显示近期招工困难度以及企业对于未来劳动力需求的预期均没有明显下降,当前劳动力市场仍偏强劲。 但是银行业流动性压力或在未来引发信贷进一步紧缩、企业用工需求加快下行。美国制造业工作时间继续下降,或反映出劳动力需求未来会进一步降温。同时在高利率的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存款流失严重,并且银行持有的国债、MBS等长期金融资产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在银行业经营存在压力的背景下,未来信贷环境或有所恶化,信贷紧缩或进而引发企业裁员,因而信贷紧缩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例如房地产、金融业、科技行业、医疗保健等行业存在较快遭受紧缩寒风的可能性。 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将如何? 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偏强劲的增长态势,当前美国银行业有所承压,近期一些经济数据出现趋弱迹象,我们预计基准情形下,美联储将于5月加息25bps后停止加息。3月20万人以上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将支撑失业率短期继续处于低位,劳动力继续健康增长构成美联储加息的底气。而通胀压力方面,3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速位于0.3%仍偏高的水平,同时,除住房以外的服务项通胀仍未放缓。美联储官员近期言论仍偏鹰派,表示仍需要时间抗击通胀。但在美国银行业爆雷后,3月制造业PMI以及非制造业PMI均低于预期,零售额环比也重回负增长。近期多名美联储官员表示需要观察后续银行业压力、信贷紧缩对于经济的影响,因而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将高度依赖于通胀下行斜率,尤其是除住房外服务项通胀以及美国金融风险的演变。在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将最后加息25bps,终点利率水平为5.0%-5.25%。但若后续美国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较严重、突发的流动性风险,则不排除美联储因担心加息的滞后影响,而在5月议息会议开始停止加息的可能性。

  • 力劲再签新订单:隆跃科技战略签约采购二十余台大中型压铸设备

    4月8日,力劲集团(00558)与隆跃科技就多台套智能压铸单元采购项目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具体而言,此次隆跃科技在宁波奉化隆重举行奠基仪式暨智能压铸设备采购战略签约仪式,计划引进力劲集团大中型压铸设备二十余台,聚焦研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总成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亩均产值1000万、亩均税收70万的经营目标。

  • 嘉瑞国际:2022年整体收入同比跌12.3% 镁合金、铝合金压铸业务均实现增长

    嘉瑞国际日前在港交所发布了2022年业绩情况。公告显示,受疫情、通胀飙升和西方采取的紧缩政策导致本地和全球消费市场双双下滑等因素影响,该公司2022年整体收入较去年录得约12.3%之跌幅至1,504,439,000港元(2021:1,714,549,000港元)。这主要是由于塑料及锌合金业务的销售业绩不理想。因此,其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减少至约74,844,000港元(2021:131,139,000港元),较去年下降42.9%。公司年内毛利也减少约28.2%至335,334,000港元(2021:467,235,000港元(重列)),毛利率约为22.3%(2021:27.3%(重列))。该集团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以税项、折旧、摊销和融资成本前盈利计算)约为183,767,000港元(2021:248,716,000港元)。 镁合金业务 鉴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理想,镁合金业务的收入轻微上升约8.6%至451,100,000港元(2021:415,207,000港元),占集团整体收入约30.0%(2021:24.2%)。公司镁合金业务的重点仍是探索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应用,期望未来能进一步提升镁合金业务的销售业绩。 铝合金业务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的推动下,本年度铝合金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增加约31.8%至190,367,000港 元(2021:144,417,000港元)。该分部对公司整体收入的贡献也从2021的约8.4%上升至2022年的约12.7%。鉴于人们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公司将致力扩展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应用,以提升该分部的盈利。 锌合金业务 新型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持续肆虐,大大削弱了家用产品的销售。因此,截至2022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锌合金业务收入约为99,937,000港元(2021:142,537,000港元),与2021相比减少约30.3%。该业务分部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6%(2021:8.3%)。 其他 与去年相比,其他业务(照明产品贸易、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及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业务)收入增加约19.2%至57,061,000港元(2021:47,850,000港元)。 展望 由于持续的经济和政治动荡,2023的全球商业前景仍不明朗。持续紧张的地缘政局以及利率上升的周期,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持续存在。尽管如此,公司还是留意到西方国家近期通胀放缓和供应链复苏等一些正面发展,以及商品行业通货紧缩的趋势。而且,中国取消防疫政策后重新开放,预计将会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嘉瑞将保持警惕和灵活应变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同时巩固其在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尤其在轻量化材料应用和精密模具开发方面。公司致力于及时为经济周期做好准备。 嘉瑞致力提供多元化镁产业链相关的专业服务,以下是集团长远发展的「新材料,新业务,新市场,新机遇」—四新策略。 新材料 经历了多年的研发,嘉瑞高导热镁合金材料及完整生产工艺(包括模具开发,压铸,加工及表面处理)终于开发完成。目前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00W/(m•K),是常规镁合金的1倍以上。该材料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解决散热问题的高端笔记本,AR/VR可穿戴电子产品及汽车电子组件上。 除此之外,集团一直和国内外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其他镁合金材料包括高强、高韧及高流动镁合金,以配合广泛应用于汽车仪表配件、车身结构件、底盘配件及三电系统等。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方案一直都是集团发展的重点。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轻量化技术在汽车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于传统还是新能源汽车。根据一份研究报告,2021全球汽车轻量化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72亿美元,预计2021至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会达到8.1%,其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1,070亿美元。嘉瑞目前提供适用于各类车辆的轻量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中国的电动式、插电式和混合动力汽车。除汽车装饰零部件外,公司正致力开发各种大型的镁合金部件,如仪表盘骨架,座椅骨架,电池包箱体,电控箱,三连屏骨架等,商用车储氢瓶支架等,自动驾驶系统、智能显示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散热系统等综合电子系统等零部件,从而提高汽车的续航力。 凭借其大型压铸系统及精加工能力,公司在设计和生产大型汽车零部件方面均可实现一体成型,。公司对汽车轻量化市场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充分准备利用其产品知识、创新、生产能力和行业经验以在短期内增加其市场份额。 目前,该集团推出的自主研发低地台石油气增程小巴。一方面可以令集团业务更加多元化,更重要是以自研小巴深化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上的应用作示范,整架车由材料至燃料都贯切低碳出行。 众所周知,除了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外,可持续能源及储能领域今后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集团对相关产品及零部件的发展已有部署,并期待该业务可以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 华达科技:生产电池箱托盘等主供宁德时代等企业 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产能建设

    华达科技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了投资者关心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是否有计划收购江苏恒义剩余股权以及公司是否有为宁德麒麟3.0电池提供零部件的问题,华达科技表示:江苏恒义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托盘的主要供应商,其在产品协同研发、精细制造、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江苏恒义作为华达科技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平台,对华达科技持续快速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华达科技将不断加大对江苏恒义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发展质量,增强其盈利能力,同时也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提高享有江苏恒义权益的比例。 江苏恒义凭借在产品协同研发、精细制造、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与宁德时代、上汽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国内主要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江苏恒义根据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与下游企业紧密协同,研制电池箱托盘一体化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其生产的主要产品电池箱托盘直接或间接为上汽、比亚迪、长城、、吉利、理想、小鹏、华人运通、合众等整车厂生产的多款车型提供了产品配套。目前,采用麒麟3.0电池的吉利极氪009MVP车型已量产上市,江苏恒义独家为该车型提供电池箱托盘配套。 对于公司在上游原材料方面做了哪些布局的问题,华达科技回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使用铝型材和铝铸件制造。近几年由于铝材价格波动较大,且原材料采购受制于上游企业,对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公司于2021年3月决策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的铝型材挤压成型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建设完工并实现量产后,将实现原材料自给,由此可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 目前,公司结合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及市场对一体化铸造产品的需求,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产能建设,以此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华达科技介绍,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生产的电池箱托盘、电机轴、电机壳等相关产品主要供应宁德时代、上汽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小鹏、理想等企业,间接或直接为上汽、比亚迪、长城、吉利、理想、小鹏、理想、华人运通、合众等整车厂多款车型提供产品配套。在新能源汽车车身件业务方面为特斯拉等企业提供了配套产品。2023年公司将凭借在产品协同研发、加工制造及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与更多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合作,拿下多个车型项目定点。 此外,华大科技还介绍,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具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恒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拥有覆盖系统、产品、工艺等方面的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电池托盘所需的型材挤出、CNC加工、焊接(CMT/MIG/TIG/FSW/激光/凸焊等)、FDS、SPR、机器人涂胶、自动拉铆、视觉检测、喷粉等全工序工艺。 公司目前已完成高强铝合金、新型镁合金等新材料的系统研发,进入了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攻关领域。 在向上系统如储能电池集成技术、动力电池集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开发等系统集成领域已开始拓展;在产业链上游已完成铝型材挤压产业化,并同步规划低压铸造和大型一体压铸的工艺布局,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赋能解决方案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 主机厂加速推进一体化压铸布局 行业降本增效趋势显著

    在汽车厂商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下,汽车轻量化及结构件一体化压铸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3月26日晚间,文灿股份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供应链近地化、低碳化、数字透明化以及全球化维度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在蔚来合肥工厂周边的供应支持等。 “通过这次协议的签署,公司将与蔚来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双方实现产业领域的资源共享,促进后期战略合作项目实施,提升协同发展效益。”对于此次战略合作,文灿股份方面表示。 根据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双方将在车身一体化压铸结构件轻量化研发、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在一体化电池盒,三电部分产品和汽车底盘等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近地化供应,共同安排产能扩充计划等。 “推进与汽车零部件压铸企业的深入合作,已成为蔚来汽车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去年蔚来汽车的合作伙伴日活动中,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曾公开表示,因铸件供应不足,ET7交付减缓。 2020年,随着特斯拉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生产ModelY后车身底板的生产,并将逐步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整个车身底板370余个结构件,这种颇为大胆的做法为沉闷的整车制造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过去三年,特斯拉的产量从50万辆,飙升至137万辆,毛利率也从21%上升至25%。在3月1日披露的宏图第三篇章中,特斯拉表示,将通过一体化压铸简化组装过程,同时进行序列组装和平行组装,实现一次性整车组装,生产效率提升30%。 在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下,整车厂亦已开始跟进一体化压铸的布局。“一体化压铸不仅是简单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我们也是自己研发的,整体已超过了竞品。”吉利汽车控股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告诉记者,目前极氪009正在全面使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从效果看,吉利压铸的吨位较特斯拉更大。“未来,我们还会将一体化压铸技术全面应用于其他车型,目前正处于验证阶段。一体化压铸大量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降低碳排放。” 对比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冲压、焊装、涂装及总装四个环节,一体化压铸将冲压及焊接环节进行合并,简化了车身的制造过程,且在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材料回收等多方面具备优势。3月24日,长安汽车发布招标公告显示,其旗下长安重庆底盘系统分公司正在对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进行招标,内容涉及各类检测设备。此外,市场有消息称,一汽铸造拟新建一体化压铸工厂,计划2024年6月实现量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不仅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厂在竞相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全球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采埃孚、博世、大陆等也都与汽车铝合金铸件研发制造企业有着稳固的合作关系。 “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竞争加剧,降本诉求强烈,主机厂通过一体化压铸降本将成为必然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全球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加大,一体化压铸作为车身制造技术及工艺的创新方案,渗透率正处于快速攀升的阶段,“一体化压铸的发展前提为单车规模化生产以及需求的高确定性,过去两年众多主机厂完成初步布局,2023年行业进展有望加速。”

  • 主机厂加速推进一体化压铸布局 行业降本增效趋势显著

    在汽车厂商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下,汽车轻量化及结构件一体化压铸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3月26日晚间,文灿股份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供应链近地化、低碳化、数字透明化以及全球化维度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在蔚来合肥工厂周边的供应支持等。 “通过这次协议的签署,公司将与蔚来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双方实现产业领域的资源共享,促进后期战略合作项目实施,提升协同发展效益。”对于此次战略合作,文灿股份方面表示。 根据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双方将在车身一体化压铸结构件轻量化研发、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在一体化电池盒,三电部分产品和汽车底盘等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近地化供应,共同安排产能扩充计划等。 “推进与汽车零部件压铸企业的深入合作,已成为蔚来汽车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去年蔚来汽车的合作伙伴日活动中,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曾公开表示,因铸件供应不足,ET7交付减缓。 2020年,随着特斯拉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生产ModelY后车身底板的生产,并将逐步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整个车身底板370余个结构件,这种颇为大胆的做法为沉闷的整车制造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过去三年,特斯拉的产量从50万辆,飙升至137万辆,毛利率也从21%上升至25%。在3月1日披露的宏图第三篇章中,特斯拉表示,将通过一体化压铸简化组装过程,同时进行序列组装和平行组装,实现一次性整车组装,生产效率提升30%。 在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下,整车厂亦已开始跟进一体化压铸的布局。“一体化压铸不仅是简单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我们也是自己研发的,整体已超过了竞品。”吉利汽车控股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告诉记者,目前极氪009正在全面使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从效果看,吉利压铸的吨位较特斯拉更大。“未来,我们还会将一体化压铸技术全面应用于其他车型,目前正处于验证阶段。一体化压铸大量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降低碳排放。” 对比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冲压、焊装、涂装及总装四个环节,一体化压铸将冲压及焊接环节进行合并,简化了车身的制造过程,且在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材料回收等多方面具备优势。3月24日,长安汽车发布招标公告显示,其旗下长安重庆底盘系统分公司正在对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进行招标,内容涉及各类检测设备。此外,市场有消息称,一汽铸造拟新建一体化压铸工厂,计划2024年6月实现量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不仅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厂在竞相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全球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采埃孚、博世、大陆等也都与汽车铝合金铸件研发制造企业有着稳固的合作关系。 “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竞争加剧,降本诉求强烈,主机厂通过一体化压铸降本将成为必然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全球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加大,一体化压铸作为车身制造技术及工艺的创新方案,渗透率正处于快速攀升的阶段,“一体化压铸的发展前提为单车规模化生产以及需求的高确定性,过去两年众多主机厂完成初步布局,2023年行业进展有望加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