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3个
11月房地产市场仍延续下跌走势。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的70城房价数据,11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城市数量16个,较上月增加6城;下跌城市51个,较上月减少7城。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城市数量为5个,下跌城市62个,均与上月相同。 从房价涨跌情况来看,11月70城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2%,比上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二手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4%,较上月收窄了0.1个百分点。 “新房、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15个月,不过11月环比跌幅开始呈现收窄态势,其中新房价格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收窄,二手房价格也是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对于跌幅收窄的原因,李宇嘉认为,需求端纾困力度加大,热点城市调整限购、限贷政策,叠加换房可以抵扣个税等,对需求有释放效应,对房价稳定也有一定效果。 从各线城市来看,各等级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跌。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在房价上涨城市中,杭州新房价格以0.7%的环比涨幅领跑,长沙、成都、泉州次之,环比涨幅均为0.5%,北京、上海、南京分别上涨0.1%、0.3%、0.3%。 而广州、深圳新房环比跌幅均达到0.5%,在房价下跌城市中,济宁新房价格跌幅最大,为1.1%,牡丹江、哈尔滨、长春、贵阳等城市下跌也较明显。 “目前房地产供求两端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楼市方面需持续发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 “当前供给两端的支持政策均在落地执行中,展望2023年,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将加快保交楼的实质性进展,消费者对购买新房的观望情绪有望缓解,促使今年部分延迟的购买需求在2023年逐步释放,换房退税等改善性需求支持政策也促使换房需求在2023年入市,预计2023年市场将逐步呈现量价趋稳走势。”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本次涉及房地产的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强调预期引导,更有利于市场情绪修复。在未来楼市政策的优化过程中,针对刚需、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
推土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1家推土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推土机809台,同比增长65.8%,累计销售推土机6657台,同比增长3.32%。 平地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平地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675台,同比下降4.12%,累计销售平地机6668台,同比增长4.02%。 汽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7家汽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724台,同比下降3.47%,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24260台,同比下降47.7%。 履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8家履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履带起重机272台,同比增长22%,累计销售履带起重机2969台,同比下降19.4%。 随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6家随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随车起重机805台,同比下降53.2%,累计销售随车起重机16618台,同比下降31.2%。 塔式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5家塔式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塔式起重机1746台,累计销售塔式起重机19711台。 工业车辆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33家叉车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82648台,同比下降5.79%,累计销售叉车971886台,同比下降4.56%。 压路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9家压路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压路机1252台,同比增长13.7%,累计销售压路机14199台,同比下降23.1%。 摊铺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3家摊铺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摊铺机137台,同比增长44.2%,累计销售摊铺机1434台,同比下降36.8%。 升降工作平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1家升降工作平台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升降工作平台13248台,同比增长18.5%,累计销售升降工作平台183712台,同比增长21.7%。 高空作业车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高空作业车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1月当月销售各类高空作业车220台,同比下降34.3%,累计销售高空作业车3177台,同比下降11.1%。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11月份消费市场明显承压,市场销售降幅有所扩大。但线上消费较快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部分升级类消费好于整体,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平稳增长。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购物方式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 一、疫情对消费市场短期扰动影响明显 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其中,商品零售下降5.6%。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销售下降,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2%和1.6%。同时,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到较大冲击,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4%。 二、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明显 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升。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其中,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5.1%和6.1%。 网络购物带动快递等行业较快增长。据国家邮政局测算,11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增长1.2%;受“双11”网购促销带动,11月1日—11日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同时,网络消费、线上服务等带动信息服务类消费较快增长。 三、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 必需类商品销售良好。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和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9%和8.3%,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整体水平。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5.3%和3.5%,增速分别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6.4、3.2和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9.2%,增速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7.1个百分点。 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好于整体。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同比保持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4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7%和4.9%,增速分别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3.6和2.8个百分点。 四、部分线下零售业态保持增长 1—11月份,在实体店铺零售中,生活必需品供应更为集中的便利店、食杂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3%和3.5%,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2.2和1.4个百分点;自助式消费较多的超市、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分别增长3.1%和10.3%,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0和8.2个百分点。 11月份市场销售承压主要是受疫情短期冲击影响,消费市场提质增效态势没有改变。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市场销售有望稳步恢复。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204亿元,同比下降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1亿元,下降5.2%。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 按消费类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1—11月份,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 按零售业态分,1—11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4.3%、3.6%,专卖店与去年基本持平,百货店下降8.0%。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3.4%、6.1%。 附注 1.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21年10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0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11月份,受疫情短期冲击加大影响,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从累计看,保持总体平稳。同时,工业结构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民生产品供应得到保障,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累计增长总体稳定。受疫情反弹,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10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但从累计看,工业平稳增长态势未变。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3%,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回落0.7个百分点。 二是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彰显工业经济韧性。11月份,新能源产品生产保持高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5%,充电桩、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0%、68.6%、50.7%;新材料产品生产高位加快,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0.3%、103.4%、77.4%,较10月份加快30.3、7.2、17.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较快增长,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民用飞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1.2%、30.8%、24.3%。 三是生活必需品生产保持增长,能源保供成效继续显现。各方面聚焦民生需求,加大相关产品生产,保障居民生活需要。11月份,涉及居民衣、食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保持增长。其中,化纤长丝机织物、蚕丝被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0%、1.8%;方便面、乳制品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9%、4.5%;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豆制品制造、毛织造加工等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1%、6.1%、1.8%,为经济社会有序运转提供有力支撑。能源保供政策持续显效,为保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发挥重要作用。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10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增长5.5%、7.2%,加快2.5、0.5个百分点。 11月份疫情波及面广,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工业平稳增长格局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措施显效,工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下阶段,面对复杂严峻国内外形势,要按照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最新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私营企业增长1.6%。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7.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0.7%,纺织业下降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汽车制造业增长4.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 分产品看,11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2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0919万吨,同比增长7.1%;水泥19172万吨,下降4.7%;十种有色金属588万吨,增长8.8%;乙烯251万吨,增长4.6%;汽车242.3万辆,下降9.9%,其中新能源汽车75.6万辆,增长60.5%;发电量6667亿千瓦时,增长0.1%;原油加工量5961万吨,增长0.3%。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069亿元,同比名义下降6.6%。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11月份,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广发等多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秋粮再获丰收。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增长0.4%。全年粮食产量继续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产量12665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亿斤,增长1.7%。豆类产量470亿斤,增长19.6%。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长0.6%,连续3年增加。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增长21.7%。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3%;私营企业增长3.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22.2%。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0.31%。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0%。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亿元,同比下降3.0%。 三、服务业生产放缓,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1%,1-10月份为增长0.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1.0%、5.4%。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2%、7.3%,分别比上月加快1.0、0.9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分别增长8.9%、8.2%、8.2%。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5.1%;其中,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1%。 四、市场销售略减,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较快增长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5.3%。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0.15%。其中,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民间投资增长1.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0%、13.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3%、28.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1%、24.4%、21.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5%,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3%、7.5%。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7%。 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336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8335亿元,增长11.9%;进口165033亿元,增长4.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8%,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6%,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4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996亿元,增长0.9%;进口16052亿元,下降1.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43亿元。 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 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2%,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0%。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 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0%,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5%,交通通信价格上涨2.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21.2%,粮食价格上涨3.0%,鲜果价格上涨9.6%,猪肉价格上涨34.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 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6%、6.7%。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持平。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拓展阅读: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国家统计局: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 国家统计局:11月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3%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 国家统计局: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6)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11月份,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能源先进产能平稳有序释放,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与10月份相比,原煤、原油增速加快,天然气、电力增速放缓。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加快,进口由升转降。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原煤生产企业持续加大增产增供力度。11月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4万吨。进口煤炭3231万吨,同比下降7.8%,上月为增长9.0%。 1—11月份,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下降10.1%。 原油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5.9万吨。进口原油4674万吨,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放缓2.3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原油18777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6026万吨,同比下降1.4%。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放缓。11月份,加工原油5961万吨,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放缓0.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8.7万吨。1—11月份,加工原油61599万吨,同比下降3.9%。 天然气生产增速回落,进口降幅明显收窄。11月份,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3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2万吨,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收窄14.5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进口天然气9901万吨,同比下降9.7%。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1月份,发电6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月放缓1.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22.2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7%,增速比上月回落13.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同比持平,增速比上月回落24.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14.2%,降幅比上月收窄3.5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1.1%,增速比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2年11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市场销售受疫情短期冲击明显 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204亿元,同比下降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1亿元,下降5.2%。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 按消费类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1—11月份,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 按零售业态分,1—11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4.3%、3.6%,专卖店与去年基本持平,百货店下降8.0%。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3.4%、6.1%。 附注 1.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21年10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0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新动能成长彰显韧性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私营企业增长1.6%。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7.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0.7%,纺织业下降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汽车制造业增长4.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 分产品看,11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2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0919万吨,同比增长7.1%;水泥19172万吨,下降4.7%;十种有色金属588万吨,增长8.8%;乙烯251万吨,增长4.6%;汽车242.3万辆,下降9.9%,其中新能源汽车75.6万辆,增长60.5%;发电量6667亿千瓦时,增长0.1%;原油加工量5961万吨,增长0.3%。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069亿元,同比名义下降6.6%。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11月份,国内市场钢铁生产和需求基本平稳。进口铁矿石环比小幅增长,港口库存由降转升,铁矿石价格也由降转升。 一、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降转升 据钢铁协会监测,11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为373.54点,环比上升69.42点,升幅为22.83%;同比下降0.05点,降幅为0.01%。(见下图)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走势图 从分项指数看,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63.38点,环比上升5.22点,环比升幅为1.46%;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75.46点,环比上升81.56点,环比升幅为27.75%。(见下表)。 从全月情况看,11月份CIOPI综合指数平均值为346.26点,比上月平均值上升3.89点,升幅为1.14%。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352.64点,比上月平均值下降14.19点,降幅为3.87%;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345.06点,比上月平均值上升7.30点,升幅为2.16%。 二、进口矿价格升幅高于国产矿 11月末,CIOPI国产铁精矿价格为799.18元/吨,环比上升11.47元/吨,升幅为1.46%;CIOPI进口粉矿到岸价格为101.41美元/吨,环比上升22.03美元/吨,升幅为27.75%,比国产矿升幅高26.29个百分点。(见下图) 国产铁矿石与进口铁矿石价格走势图 从全月情况看,国产铁精矿平均含税价格为755.56元/吨,比上月下降31.20元/吨,降幅为3.87%;进口粉矿平均到岸价格为93.20美元/吨,比上月上升1.97美元/吨,升幅为2.16%。(见下表) CIOPI国产铁精矿和进口粉矿价格变化情况表 三、铁矿石供需变化情况 (一)铁矿石港口库存和进口量环比上升 据海关数据,11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885万吨,环比增加387万吨,上升4.1%;同比减少611万吨,下降5.8%。据Mysteel数据,11月末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为13278万吨,环比上升334万吨,升幅为2.6%;同比下降1973万吨,降幅为12.9%。(见下图) 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变化图 (二)钢铁产量环比基本持平 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11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产粗钢215.14万吨,环比下降0.17%,据此估算,全国日产粗钢257.05万吨,环比下降0.09%;日产生铁228.08万吨,环比下降0.18%。钢铁产量与上月基本持平。 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走势图
北京时间12月13日21:30,美国劳工部将公布11月CPI数据。市场预期,美国11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上升0.3%,较上年同期上涨6.1%。尽管通胀可能正在放缓,但其增速约为疫情前的三倍。 杰富瑞首席金融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表示,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将强化通胀已经见顶的说法。“就通胀前景而言,未来几个月我们仍然会遇到一些挫折。” 经济学家在过去七个月中有五个月低估了美国的通胀 明年的通胀轨迹将取决于核心商品价格是否会进一步回落、租金下降的时间和幅度,以及工资增长(特别是服务业)的放缓程度。 以下是经济学家对11月和未来几个月CPI的预期: 经济学家预计二手车和医疗保健服务的价格将下降,然而,住房价格仍将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 10月份CPI数据显示租金增速放缓。不过,道明证券美国宏观策略师Oscar Munoz预计11月住房价格将出现小幅反弹。经济学家认为,住房价格仍是11通胀报告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在前一个月的大幅波动后,一些分项指标也可能出现逆转。例如,10月份飙升5.6%的酒店住宿成本预计将放缓甚至下降。 Munoz表示,由于库存高企和假日季促销活动,服装价格也可能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与此同时,汽油价格自上月初以来稳步下降,有助于减缓11月和12月的通胀。 明年的通胀前景取决于商品、住房和工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个月的一次讲话中将通胀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核心商品、住房和除住房外的核心服务。 经济学家预计,近期核心商品价格将继续回落。10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0.4%。 商品供需失衡一直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但供应链改善和海内外需求疲软有助于稳定价格。 尽管如此,二手车和卡车的价格下跌一直是近几个月核心CPI下降的关键驱动因素。但Markowska表示,这些商品的价格企稳而不是下跌,最终可能会在明年3月份左右将月度核心CPI从0.3%推高到0.4%。她表示,这可能会增加美联储“不得不在明年5月份再次加息的风险”。 Inflation Insights LLC创始人Omair Sharif强调了住房价格的重要性,并预计核心服务成本的放缓速度将快于许多人的预期。 基数效应加上商品通缩预计将导致明年上半年CPI快速下降。在那之后,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经济学家预计明年通胀将大幅降温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Carl Riccadonna预计,到明年年中,CPI将从目前的8%左右降至4%。但他在本月早些时候的节目中表示,”再次将通胀率减半,即从4%降到2%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归根结底,决定通胀何时回到美联储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不包括住房在内的核心服务。由于工资在这些服务中的重要性,经济学家将关注各种各样的薪酬指标。尽管劳动力市场显示出一些疲软迹象,但总体而言,它仍然非常强劲。 Markowska表示:”当你考虑6至12个月后的通胀将如何时,我认为这真的取决于工资。”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