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

  • 油价再度疲软 欧佩克+会宣布进一步减产吗?分析师持不同看法

    欧佩克+将于6月4日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实施进一步的石油减产。 今年4月初,由于油价疲软,该组织宣布减产约116万桶/日,这一举措令市场感到意外,并短暂地扭转了油价的下跌态势。 但在本周末的会议前,由于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仍在持续加息以抑制高企的通胀,这令外界对于出现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油价再度走弱。截至收盘,WTI 7月原油期货收跌1.37美元,跌幅1.97%,报68.09美元/桶,主力连续合约5月份跌幅10%。布伦特7月期货收跌0.88美元,跌幅1.20%,报72.66美元/桶。 为此,欧佩克+内部出现分歧。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与俄罗斯因在石油减产问题上的分歧而关系紧张,沙特方面认为,俄罗斯持续向市场供应大量低价石油,这破坏了沙特政府提振油价的努力。 在华尔街,各大行同样持有不同看法。以下是分析师对会议结果的预期: 高盛: “我们预计,4月份宣布自愿减产的9个主要欧佩克+产油国将保持产量不变,但这些国家可能会利用一些强硬的言论对其决定作部分抵消。” 该行补充道,如果今年下半年油价保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下,欧佩克定价权的提升应使该组织能够进一步减产。 汇丰银行: “我们认为欧佩克+将等待最新一系列减产的影响,然后再对供应做出任何进一步的改变。” “我们仍然认为欧佩克+将采取灵活的方法——如果预期的供应赤字在夏季没有实现,我们可能会看到该组织进一步减产。” 汇丰银行预计,目前的减产措施,加上中国和西方国家从夏季开始的更强劲石油需求,将在2023年下半年导致市场出现供应短缺。 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 “我们认为欧佩克+会被迫做出反应,无论如何都会倾向于减产。” “目前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7-8月的供需平衡将是最为紧张的,而从基本面来看,在需求强劲和供应下降之间存在近300万桶/天的差异的几个月里,减产是很难实现的。” 然而,Katona补充道,欧佩克+需要市场意识到基本面很重要,并非所有事情都归结为纯粹的宏观信号。 荷兰合作银行: “我们认为欧佩克+会坚持到底,继续4月份的减产。4月份的意外减产使油价在大约三周内上涨了5-7美元。” “第二次减产将更公开地显示他们的担忧,并体现出更为脆弱的一面;我们将第二次减产视为看跌信号,除非减产幅度非常大。”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Amarpeet Singh: 在巴克莱看来,欧佩克+“可能会保持积极主动,主要目标是避免持续的盈余,因为库存的急剧增加和随之而来的情绪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导致波动性的显著增加”。 Singh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增长放缓,欧佩克+国家在季节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限制产量,今年下半年将出现供应赤字。”

  • 欧佩克+起内讧?沙特和俄罗斯据称因减产分歧而关系紧张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沙特与俄罗斯因在石油减产问题上的分歧而关系紧张,沙特方面认为,俄罗斯持续向市场供应大量低价石油,这破坏了沙特政府提振油价的努力。 知情人士称,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的重要成员,沙特对俄罗斯表达了不满,原因是后者并未完全履行其为应对西方制裁而减产的承诺。据悉,沙特官员已向俄罗斯高级官员抱怨,并要求他们遵守商定的减产协议。 欧佩克+是由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国家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去年10月宣布,为稳定国际油价,将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底削减200万桶/日的原油产能。今年4月,由沙特领衔的几个主要欧佩克+生产国宣布,将于今年5月至12月期间合计再减产166万桶/日。 此外,俄罗斯今年2月宣布,计划于3月将石油产量减少约50万桶/日,约占其总产能的5%,并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维持限产,作为对西方制裁的回应。 然而,国际能源署(IEA)本月发布报告称,俄罗斯没有完全履行其宣布的减产计划。 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西方买家纷纷回避俄罗斯石油,俄罗斯转而向印度等亚洲国家大量出口低价石油。 尽管在沙特的领导下,欧佩克+试图通过减产来稳定油价,但国际油价仍较4月初下跌了约10%。全球石油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目前约为77美元/桶。 沙特官员和其他熟悉该国政策的人士指出,沙特政府面临着维持较高油价的压力,因为该国需要油价维持在约81美元/桶的水平,才能实现预算平衡。 欧佩克+将于6月4日(本周日)在维也纳举行第35届部长级会议。

  • 詹文龙院士:核电可成为碳中和的基荷能源

    作为一种低碳、高效、实用、紧凑、可靠的能源形式,核能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昨天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詹文龙介绍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的研发和建设进展。这个大科学装置的研究目标是使核电站的铀资源利用率由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95%以上,核废料量减少到4%以下,最终处置的核废料的放射寿命缩短500年以内,让核裂变能发电更安全更高效,成为可持续成千上万年的安全、清洁、低碳战略能源。 昨天的论坛结束后,詹文龙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 核电在电力系统起到基荷能源作用 核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在未来碳中和的图景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詹文龙院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到2060年碳中和时,核电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起到基荷电站的作用。电网现在用到很多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后者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需要一个基荷的、晚上也发出稳定的电力能源来托底。以前主要是煤炭来承担这个作用,但其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正在慢慢退出,到时核电就可以取代煤电成为基荷能源,而从现在的技术来看,核电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既有经济性,又有规模,又是电网里的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2008年初的那次冰雪灾害,导致交通受阻,连煤都运不过去的地方,就靠核电在保持供应。核电非常稳定。实际上,从国际上来说,法国电力系统里核电占比是70%左右,美国基本一直保持20%左右,前苏联也是超过30%的比例,核电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詹文龙说。 据了解,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显示,我国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电机组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以来,我国新核准核电机组10台,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3台,新开工核电机组6台。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81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商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682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 2030年新的加速器驱动系统可示范性应用 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倍受关注,但在环保性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核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詹文龙院士告诉记者,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保证固有安全性(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干预,仅仅利用自然规律,使反应堆自动趋于正常运行或安全停闭的安全特性。) 目前核电站如何确保安全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詹文龙对记者打了个形象比喻,表示核电出事故的概率和飞机失事一样低,即百万分之零点几。“由于核能最先作为武器出现,所以大家对其过度解读,甚至都给妖魔化了”。 谈及核电站选址问题,核电站使用的核裂变能技术需要水冷装置,因此核电站基本上均建在沿海地区。由于适合的选址地点有限,这也限制了中国核电的发展。詹文龙指出,我们提出的新技术的核电站冷却是无水或者用水很少,这样核电站的选址将不必局限在沿海地区。届时,可走到胡焕庸线以西,把核电厂建造在一些人造绿洲里。“核电站放在西北荒漠,还可以把那边的太阳能给利用起来”。 同时,随着核电规模的增长,乏燃料处理问题凸显。为了减少乏燃料,我国推出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即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这套系统是加速器、散裂靶和次临界反应堆的“结合体”。詹文龙表示,到2030年,我国新的加速器驱动系统可以做出示范性装置,而在燃料再生循环方面, 2040年之前可以做出示范装置,进行示范性应用。 “中国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国际前列,特别是超导的直线加速器,在束流强度方面,已经比国际上高一个数量级了,而且非常稳定。”他说。 不过,核能研究具有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效益等特点,所需经费往往是其他一些学科的数倍或几十倍。但由于研究经费高昂,还需相关部门继续对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的大力资助。 核技术有望造福中国上百万的癌症患者 除了发电,核能技术在哪些领域还能进行商业化应用? 詹文龙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实际上,核能是把双刃剑。除了核能发电以外,在医学上放射性诊断和精准治疗领域,核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最新的医用靶向阿尔法同位素药物用于精准放疗,可在不损害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彻底清理和消灭癌细胞。目前我们也在做这种能精准放疗的靶向同位素药物,预计明年可拿出一些“小样”,届时有望造福中国上百万的癌症患者。 公开资料显示,核医疗装备是核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软硬件系统的总和,包括核医学影像装备、放射治疗装备等,是癌症、肿瘤等疾病诊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阿尔法射线具有四大独特优势:能量强、射程短、耐乏氧、易防护。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教授解释,在医学上,射线歼灭肿瘤组织有赖于其自身能量的强弱,阿尔法射线的能量是所有射线中最强的;阿尔法射线的射程非常短,有精确定位、向肿瘤部位提供足够辐射剂量和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等优势。

  • 国家能源局向海平: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建立健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5月27日,2023年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召开。在致辞中,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就本次论坛主题,分享了三点体会。 首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重要任务。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战场。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行业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能源行业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把握降碳节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确保安全降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其次,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能源转型的节奏和重点。能源转型一定要尊重发展规律,把握好节奏和重点。 一是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国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是由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相对比重会逐年明显下降,但绝对消费量还将维持必要规模,欧美等已经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也是如此。因此,煤炭的减量发展一定要与新能源的增量发展相协调。 二是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技术基础好,具备超大规模发展的广阔前景,但在发展时序上、区域上要与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发展相协调。 三是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推动水火风光核等多能互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向演进。 其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 新时代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能源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建立健全支持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构筑支撑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体制机制。 能源行业要围绕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要发挥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工程实践机会多的优势,依托能源重大工程,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 油价只能听天由命了?俄副总理:欧佩克+6月不太可能再减产

    当地时间周四(5月25日),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他预计 欧佩克+不会在6月维也纳会议上采取新的措施。 由23个国家组成的欧佩克+将于下月3日至4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议,审查今年下半年的原油生产政策。 诺瓦克称,“这将是六个月来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议,我们将像往常一样等待组织对市场形势的评估。” 4月初的时候,多个欧佩克成员国意外宣布自愿减产,总减产幅度达100万桶/日,诺瓦克也在同一天宣布俄罗斯先前50万桶/日的削减力度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这一系列的措施当时一度使国际油价大幅跳涨,但之后油价依然维持下行趋势,现已经回吐所有涨幅。有分析师认为,为了支撑油价,欧佩克+很可能会在6月进一步减产。 诺瓦克表示,目前75-76美元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反映了市场对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估,他认为,导致油价下行的因素包括 美国的高利率、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等。 他说道:“但我不认为会有任何新的措施。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做出了自愿减少石油产量的决定。” 这位俄罗斯前能源部长重申,“我们没有哄抬价格的任务,只有平衡市场、确保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任务。” 诺瓦克 预计石油需求会在今年夏季增加,布油价格到年底会超过每桶80美元。 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政府视频会议上表示,“总的来说,形势绝对稳定。”

  •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有交易员在德国E-World能源展会上表示,随着天然气价格暴跌到欧洲能源危机前的水平,“生产商卖天然气还要倒贴钱”这一情况似乎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虽然这种情形非常罕见,但并不是没有。此前在2006年10月,由于英国天然气储存能力达到96%,同时来自挪威的Langeled天然气管道增加了供应,导致当地气价一度跌至负值。 现在,欧洲大陆也正在面临相似的场景,库存填充进度快于预期,消费量却显著萎缩,同时还有强劲的风能和太阳能供电。虽然欧盟国家储气量要高于英国,但仍存在负价的可能,只是概率会低一些。 目前,欧洲储气设施的填充量 已经达到了66%左右 ,显著高于历年的水平。一些人预计,储气设施最早会在今年8月填满。 瑞士能源开发商MET集团的首席执行官Gyorgy Vargha表示,“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我们9月或10月就会装满。 只要存储满了几天,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个位数的价格。 ” 当前,超低价的天然气 并没有提振工业需求 ,一些买家推迟了采购,进一步打压了市场。截止发稿,作为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不到每兆瓦时25欧元,甚至不及去年8月峰值342欧元的零头。 挪威石油高管Peder Bjorland告诉媒体,虽然目前的价格水平离个位数和负数还有距离,但不能排除意外的发生,欧洲个别地区的天然气市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负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欧洲的电力市场中,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负电价。财联社上月报道曾提到,当时大量的绿电涌入荷兰电网,远超电力需求导致电网过载,电力价格一度触及 -739.96欧元/兆瓦时 。 另外,三年前的“负油价”至今也让市场参与者印象颇深。由于疫情重创能源需求,加上储油设施无法消化,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创下负37.63美元的结算价格。 当时,这一破天荒的场景给原油乃至整个商品领域的投资者都上了一场深刻的金融风险课。

  • IEA:清洁能源迅猛发展 今年全球太阳能投资料首超石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周四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随着清洁能源迅猛发展,今年全球太阳能投资预计将首超石油。 清洁能源迅猛发展 IEA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清洁能源正在迅速发展——比许多人意识到的要快。” 据IEA称,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2.8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预计将较2021年增长24%,达到1.7万亿美元以上。同期化石燃料投资的增幅为15%,达到1.1万亿美元。 仅仅在五年之前,清洁能源投资才达到和化石燃料持平。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企以及对供应担忧,可再生能源投资激增。 太阳能投资料首超石油 “一个光辉的例子是对太阳能的投资,这将首次超过对石油生产的投资。” 比罗尔表示。 IEA预计, 今年对太阳能(主要是光伏板)的投资将达到3800亿美元,而对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投资将达到3700亿美元 。 化石燃料投资也正在增加 虽然这是一个可喜的进展,但IEA警告称,化石燃料投资也正在增加。而化石燃料投资本应迅速下降,以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IEA警告称,目前的化石燃料投资支出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水平的两倍多。煤炭的错位尤其引人注目,目前的投资几乎是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水平的六倍。 IEA还指出,清洁能源投资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中国,而化石燃料投资增幅最大的是中东国家。

  • 国家能源局: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

    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原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助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意见建议传真至010-88072730,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zzgz@nea.gov.cn。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 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3年5月19日 部分附件内容如下: 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各有关电力企业: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助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 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本通知下发前,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并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运营企业,向所在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申请注销电力业务许可证;未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并已接入35kV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运营企业,应在本通知印发1年内申请补办电力业务许可证。 二、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兼任范围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运营企业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其生产运行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工作经历应符合《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要求。其中,项目由专业运维公司或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企业统一管理的,上述四类人员可在同一省份不同项目间兼任,其他情况不得兼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运营企业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应提供上述人员的任职文件及履职说明。 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运营企业,管理人员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进行调整。 三、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许可登记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机组情况登记”同一栏目中可登记单台(个,以下统称台)机组(单元,以下统称机组),也可登记多台机组。登记单台机组的,投产日期为机组首次并网发电的日期;登记多台机组的,投产日期为多台机组中最后一台机组并网的日期。同一批次投产机组因机组型号不同分开登记的,投产日期均登记为该批次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日期。本通知下发前已经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许可证中登记的机组投产日期与上述要求不一致的,可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并提供可以证明机组并网发电日期的有关材料。 光伏发电项目以交流侧容量(逆变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之和,单位MW)在电力业务许可证中登记,分批投产的可以分批登记。 本通知印发前,以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总和(单位MWp)在电力业务许可证中登记的,不再进行变更。 四、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机组)许可延续政策 不再开展水电机组许可延续工作。水电机组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不再登记机组设计寿命。 对于达到设计寿命的风电机组,按照《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及时开展安全性评估工作,经评估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按照《电力业务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申请许可延续;未开展安全评估或评估结果不符合安全运行要求的,注销(变更)电力业务许可证。 对于达到设计寿命的生物质发电机组,参照火电机组许可延续政策和标准执行。 五、明确异地注册企业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职责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在地与运营企业注册地不在同一省份的,该发电项目的电力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及变更应向项目所在地派出机构提出。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派出机构辖区运营多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为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或分支机构)的,电力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及许可事项的变更应由项目法人分别向项目所在地派出机构提出,一个派出机构辖区内各项目取得一个电力业务许可证正本和副本。 六、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许可数据信息管理 建立许可数据信息定期核验工作机制,持证可再生能源发电 项目运营企业应当结合日常业务,每年对运营项目许可相关数据信息进行1次核对,对已发生变化的登记事项和许可事项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并补充完善其他相关数据信息。对于3年内未登录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完善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加强日常监管,确保许可数据信息真实有效,许可数据同步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档立卡系统中进行更新。除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外的其他类型发电项目,一并按照上述要求,加强对许可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 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 智库: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石油制裁并未达到应有效果

    一份最新研报指出,俄罗斯石油收入在今年3月和4月持续反弹,达到了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意味着,如果不采取新的制裁举措,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的石油战将走向失败。 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已团结欧洲盟友支持每桶60美元的俄罗斯石油购买价格上限规定,并且多国实施了进口禁令,但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收入正在持续回升。 与之相反的是,近一周前,七国集团(G7)领导人在日本广岛峰会结束时还表示,对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价格上限正在发挥作用,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正在下降,且该国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正在使世界各国受益。 但CREA首席分析师Lauri Myllyvirta指出,一系列调查表明,西方的制裁措施没有发挥作用。所谓的价格上限机制未能限制俄罗斯的石油价格,西方也没有严格执行该政策,导致制裁失去了可信度。 Myllyvirta补充道:“比如,按照协议,欧盟将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但很明显,欧盟并没有严格执行计划。” 此前,基辅经济学院下属研究所KSE Institute分析俄罗斯官方外贸数据以及船运信息发现,今年一季度,几乎所有通过俄罗斯东部主要港口Kozmino出口到亚洲的石油价格都远超60美元,当季该港口的平均油价为73.14美元/桶,远高于价格上限。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俄罗斯石油产品出口收入大幅下降,这表明西方制裁正在产生预期的效果,在不限制全球石油流动的情况下,削减俄罗斯的收入。 而CREA的报告显示,3月份俄罗斯石油收入已经开始增加,4月份的石油税收收入环比增长了6%。诚然,4月份的收入仍远低于去年同期,但CREA预计收入回升趋势将持续下去。 CREA能源分析师Isaac Levi认为,除非西方国家降低价格上限水平,并填补可能的政策漏洞,否则俄罗斯石油收入将进一步恢复,并将导致限价机制的全面失败。 CREA的数据显示,自欧盟实施进口禁令和七国集团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以来,俄罗斯从海运石油出口中获得了约580亿欧元(625亿美元)的收入。 CREA称,如果价格上限降至每桶30美元,俄罗斯的收入可能减少220亿欧元。

  • 华西能源日前发布了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去年计提2.5亿的资产减值,对公司2023年度的业绩有何影响的问题华西能源回答:2022年资产减值主要是信用减值损失,就减值对2023年业绩的影响,是新增减值还是会转,取决于2023年新增应收账款及账款清收工作的结果,暂时无法预计。 对于公司去年100亿订单目前的状况,华西能源回复:公司新签项目按合同约定执行。其中部分预付款已到。完工时间情况根据订单合同约定并受开工时间、执行进度影响。不同合同有所差异,通常执行时间周期为1-3年之间。有关订单收入具体情况,请关注公司定期报告和相关公告。 华西能源还表示:公司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太阳能等市场领域拓展顺利,订单总量暂不能预计。 对于公司的新能源项目以及镁金属项目到什么阶段,风电和光伏发电订单如何拓展等问题,华西能源回应 :陕西南洋镁创主要定位新型炼镁工艺技术研发及运用,是公司新材料业务拓展领域。目前相关技术尚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新能源市场拓展正有序推进,先后签订了云南麻栗坡光伏项目工程总包、成都东部新区20MW分布式光伏+氢能集成发电站设计项目施工总包、甘肃金钒源储电力金昌600MWh熔盐储能项目等合同。 对于2023年公司能否实现扭亏的问题,华西能源表示,公司经营管理层正积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产品交付能力、提升经营规模。减少公司亏损或实现扭亏为盈。 华西能源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华西能源实现营收 8.59亿元,同比下降43.37%; 净利润-7.65亿元,同比下降1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7亿元,同比下降10.99%;基本每股收益为-0.64元。该公司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32.92%;归母净利润-1.32亿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