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个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持续的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预计将令2023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放缓,但2024年可能会出现反弹,这意味着需要开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该机构预测, 2023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将放缓至略低于2%,低于2022年的2.3%,也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2.4%的五年平均增长率水平 。 IEA数据显示, 随着经济前景改善,2024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预计将反弹至3.3% 。 今年上半年,由于铝、钢铁、造纸、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因电价高企而减少用电,欧盟的电力需求下降了6%。IEA表示,相对温和的冬季也减少了电力需求。 欧洲的批发电价已从去年的创纪录水平大幅下降(当时俄乌冲突扰乱了电力市场),但当前的平均电价仍是2019年水平的两倍多。 相比之下,印度电价较2019年水平上涨了80%,而日本电价上涨了30%以上。印度的电力消费量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6.8%,2024年增长6.1%,低于2022年8.4%的增幅。 而美国的电价几乎已经回落到2019年的水平。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2023年美国电力需求预计将下降1.7%,并在2024年反弹至2%,低于2022年的2.6%。 IEA数据显示,在2022年温和增长3.7%之后,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5.3%,2024年增长5.1%。为应对夏季热浪而增加的制冷措施预计将推动中国今年的电力需求增长。 可再生能源将覆盖电力需求增长 IEA预测, 可再生能源将覆盖今明两年预期中的电力需求增长,明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全球电力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 然而,全球水力发电量有所下降,与1990年-2016年的数据相比,2020年-2022年的发电量下降了约2%,约为240太瓦时,相当于西班牙一年的电力消耗量。 IEA指出,预测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水电挑战,并据此制定规划,对于有效和可持续地利用水电资源至关重要。 IEA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应有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印度等国的碳排放量增加预计将被其他国家的碳排放量减少所抵消,这些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部署,天然气持续取代煤炭。 IEA数据显示,仅欧盟就占据了发电碳排放下降总量的40%。
国际能源署(IEA)警告称,如果俄罗斯不再对欧洲大陆供应天然气,再加上该地区遭遇寒冷天气,欧洲仍可能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冬天。 在周一(7月17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天然气安全评估报告》中,国际能源署表示,即使欧洲的天然气储存库在10月前达到接近100%的储备,但也“不能保证”未来市场不会出现紧张局面。 近几个月来有关天然气库存有望达到100%储备容量的预期,帮助压低了天然气价格。 国际能源署指出,尽管欧洲能源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在即将到来的供暖季节之前,重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目前,欧洲天然气价格较去年8月创下的纪录价格已大幅下降,最新报价为26欧元/兆瓦时,仅为去年峰值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定于明年1月和2月交割的欧洲天然气期货仍高于近月价格,这表明市场仍然脆弱,大家担忧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出现另一场供应危机。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如果欧洲面临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寒冬,同时可再生能源难以缓解取暖需求,欧洲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反弹至100欧元/兆瓦时。但如果出现暖冬,则可能跌至15欧元/兆瓦时附近。 国际能源署还预测了好几种情况,其中包括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液化天然气进口充足的情况,这样的话,即使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欧洲也能应付自如。然而,该能源机构表示,这也取决于亚洲的液化天然气需求,由于今年全球天然气供应仍然紧张,任何计划外的因素都可能破坏平衡。 据报道,目前欧盟约10%的天然气进口仍由俄罗斯供应,主要是液化天然气。 行业机构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称,欧盟目前的天然气储存量超过80%,比前五年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分析师预计,可容纳约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气库,将在11月前达到90%的欧盟官方储气目标。 但国际能源署表示,在寒冷冬季、俄罗斯完全切断管道气供应和液化气供应量低的多种不利因素情况下,欧盟储气库明年4月的天然气储量比可能只有20%。 国际能源署称,“结构性天然气需求持续减少”,如提高能源效率、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安装热泵,将是确保2023/24年冬季天然气平衡的必要条件。 欧盟委员会官员周二声称,去年的天然气市场动荡不是欧洲的第一次,很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这需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 天然气出口国论坛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0%,达到1780亿立方米。 根据该报告,去年的能源危机使得欧盟成员国元气大伤,工业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欧盟内部的天然气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7%,而总发电量下降了7%,达到182亿千瓦时(TWh)。此外,煤炭发电显著下降了39%。
神马电力7月14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0万元至51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2631.52万元至3131.52万元,同比增加133.68%至159.08%。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00万元至47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2384.72万元至2884.72万元,同比增加131.37%至158.91%。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8.4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15.28万元;每股收益:0.05元。 神马电力对本期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一)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市场,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在海外市场方面,尤其是欧美市场,公司研发的新材料外绝缘电网全系列产品,经过大量电网公司二十年来的应用,通过运行效果证明了可以解决传统产品的问题,因此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基础,加之碳中和目标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海外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50%;(二)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全球营销网络建设,引入国外高端销售人才,加大公司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宣传力度,提升了公司在海外的影响力,但同时海外市场营销费用增长较快;(三)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研发、工艺等创新,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调,提升了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了净利润的增长;(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并引入高技术人才,导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相应增加。以上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提升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推动了报告期内的业绩增长,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月14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HK)及华电国际电力股份(01071.HK)相继在港交所发布中期业绩预盈公告。 其中,华能国际公告预计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57.5-67.5 亿元,同比增长291.11%-324.35%;华电国际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23.5-28.2亿元,同比增长43%至71%。 更早之前,中国电力(02380.HK)于7月10日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2%-135%至18-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力在7月10发布预盈公告后,便迎来了一波短线行情。截至7月14日收盘,中国电力单周累涨超7%。 而在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双双公布大幅预增公告后,电力港股的后续行情也更让人期待。 此外,据信达证券分析师左前明、李春驰7月16日发布的行业周报,目前仍有不少利好因素有利于电力股行情。 据信达证券研究显示,截至7月14日,国内动力煤价格仍在环比下行。另一方面,截至7月14日,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同比降 24.26%,环比下降42.46%,或对水电供给形成影响。 信达证券分析称,在电力供需矛盾紧张的态势下,煤电顶峰价值凸显;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下,电价趋势有望稳中上涨,容量补偿电价等机制有望出台。 招商证券分析师宋盈盈还在7月15日的报告中称,7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电改又迈入新台阶。 招商证券指出,随着电改深入推进,火电容量补偿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扩大火电盈利空间。
据BNAmericas网站报道,阿根廷能源部6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息牛(Vaca Muerta)地区非传统天然气产量达到5730万立方米/日,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11.1%。非传统石油,即页岩油产量为29.59万桶/日,同比增长26.2%,环比增长0.2%。 目前,息牛盆地页岩气产量占阿根廷全国天然气产量的42%,页岩油产量占46%。 5月份,阿根廷石油总产量超过300万立方米,略高于4月份的299万立方米和2022年5月份的284万立方米。 前5个月,阿根廷累计原油产量为1500万立方米。去年同期产量为1358万立方米。 5月份,阿根廷天然气产量为41.74亿立方米,高于去年同期的38.62亿立方米。 前5个月,阿根廷累计天然气产量为196.58亿立方米,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95.22亿立方米。
据国际能源署(IEA)称,俄罗斯即将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OPEC+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IEA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估计, 到7月和8月,沙特阿拉伯的原油总产量将降至每天900万桶 。报告称,这将是沙特两年来最低的石油产量,将导致该国的产油量落后于俄罗斯。 IEA预计沙特产油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国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并且该国最近表示将把减产措施延长至8月底,以支撑原油价格。 根据IEA的数据, 今年6月,沙特阿拉伯的原油日产量为998万桶,而俄罗斯为945万桶 。 尽管俄罗斯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计划从8月份开始将原油日产量减少50万桶。 但其实际产量经常超过其承诺的减产水平,这使得俄罗斯的产油量有可能超过沙特阿拉伯。 事实上,沙特官员已经抱怨称,俄罗斯没有兑现其削减承诺。今年5月,国际油价跌破沙特阿拉伯的关键盈亏平衡水平——每桶81美元。 几个月来,沙特一直在努力推高油价,该国能源部长表示油价之所以保持在低位,是因为市场已经“扭曲”。 OPEC+的原油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40%左右,自去年11月以来,面对油价低迷,该组织一直在削减石油产量,沙特今年6月首次自愿额外减产,试图推高油价,但刺激效果却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俄罗斯6月份的石油出口量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在今年早些时候经历了数月的强劲出口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可能最终也有所下降。
国际能源署(IEA)周四表示,今年石油需求将创下历史新高,但经济逆风和加息意味着石油需求增幅将略低于预期。 尽管预计石油需求将达到1.021亿桶/日,但IEA今年首次下调了对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较上月削减22万桶/日,降至220万桶/日。削减后,IEA预计今年石油需求为日均1.021亿桶。 IEA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写道: "世界石油需求正面临来自严峻经济环境的压力, 尤其是因为过去12个月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 该机构称,持续的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已令制造业不景气程度显著加深,因此首次下调2023年的增长预期。 不过,IEA仍看好中国需求,认为 中国将占今年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以上,预计中国经济将会加快复苏 。但IEA认为,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的需求仍然低迷。 IEA还称, 因汽车电气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明年石油需求增长将减半 ,降至110万桶/日。IEA在6月发布的半年报中表示,全世界彻底抛弃化石燃料的步伐正在加快,未来几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几乎停止增长。 油价周四早盘小幅走高,延续了本月迄今的涨势,布油已站上80美元高位,为两月来首次。
周四晚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布7月石油需求报告。报告显示,该机构维持对全球石油需求的乐观预期,上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且认为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支撑石油需求,202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只会轻微放缓。 OPEC在报告中表示,预计202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225万桶/天,而2023年的增长为244万桶/天,对2023年的需求增长预测较上月提高9万桶/天。 去年10月来OPEC+已宣告三轮减产,4月的减产后,成员国减产幅度已经提升至36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3.7%。上月初,沙特还额外宣告单边减产100万桶/天,以提振油价。有分析称,沙特减产将令第三季度的供需平衡减少3000万桶供应量。 供应端收紧已初见成效。周四,布油价格两个月来首次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 在描述减产后的石油市场时,OPEC在报告中表示,OPEC+的先发制人的做法和产量限制“为(全球)石油市场增加了相当大的稳定性,基于此,今年呈现的坚实的石油市场基本面预计将延续到2024年”。 报告还显示,尽管OPEC+承诺减产,但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带动下,6月份OPEC石油产量增加9.1万桶/日至2819万桶/日,略高于5月。 展望未来能源需求前景,OPEC写道: “2024年,在中国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稳健增长预计将提振石油消费。” 值得指出的是,分别隶属石油消费国(IEA)与产油国(OPEC)的两家国际机构在同日发布的报告中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OPEC预计,202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增加220万桶/天,达到每天1.043亿桶。而IEA则认为明年石油需求仅会增加110万桶/天,为OPEC预测的一半。IEA认为, 汽车电气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将限制石油消费增长 。
根据一份最新的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指数级增长正在压低电价,并帮助消除电力系统中的大量碳排放。化石燃料已经不再具经济性,使用量已达峰值。 落基山研究所(RMI)在周四与贝索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联合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中表示, 从中国到欧洲,太阳能、电池和风能的产能正在飙升。这意味着到2030年,世界电网应该能够实现其净零排放目标,从而使对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的需求直线下降。 “电力系统中的化石燃料需求,显然已经在2022年达到顶峰。”RMI高级负责人Kingsmill Bond告诉记者。他表示,展望未来,“考虑到这些替代技术的发展速度,化石燃料需求实际上很难从目前水平增长。” 在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供应短缺以及价格飙升后,各国政府和行业正在重建能源基础设施。较高部署率也压低了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使成本较高的传统能源(碳氢化合物)失去竞争力。 RMI预测, 到2030年,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将提供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力,而目前这一比例约为12% 。这些能源的发电量将达到14000太瓦时,超过化石燃料。 在中国和欧洲引领清洁能源增长的同时,全球其他地区也在部署清洁能源。报告称,纳米比亚、荷兰、巴勒斯坦、约旦和智利过去五年以相当快的速度增加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巨大的成本优势 可再生能源成本在过去十年中大幅下降。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间,太阳能和电池成本下降了80%,海上风电成本下降了73%,陆上风电成本下降了57%。 RMI表示,到2030年,清洁技术成本将减半——太阳能的价格将从目前的每兆瓦时40多美元降至20美元。 “变化发生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巴黎气候协定》的创造者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在一次圆桌讨论中表示,“尽管不能保证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增加两倍,但根据我们所看到的趋势,眼下这种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在美国通胀呈现出明显放缓的趋势后,大宗商品、非美货币集体走高,其中国际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自5月以来重回每桶80美元上方。 具体行情显示,纽市早盘,洲际交易所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89%,现报每桶80.11美元,自5月2日以来首次涨破80美元。 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5%,现报每桶75.84美元,也自5月2日以来重回75美元关口上方。 美股盘前,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率为3% ,为2021年3月以来的新低,较5月的4%整整放缓了1个百分点。另外,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年率录得4.8%,也低于市场预期。 美国总统拜登的长期密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贾里德·伯恩斯坦告诉媒体,“我们看到经济中有一些不寻常的现象,即通胀的急剧下降。在过去一年,同比通胀率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 由于CPI的明显降温,市场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程度也相应地降低。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最主流的观点认为:美联储将会在7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然后维持到年底,而不是之前“点阵图”暗示的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 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已经累跌90个点,现报100.59,回到了2022年4月时候的低位水平,推升了一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都显示,原油市场到年底前将趋紧。EIA昨日报告写道,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176万桶/日,高于此前预计的159万桶/日。 信达证券能源行业分析师7月11日的报告显示,国际能源机构(IEA)、美国能源署(EIA)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三大机构都在6月报告中 上调了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 供应方面,欧佩克的龙头沙特阿拉伯本月月初宣布,7月份开始实施的自愿额外减产日均100万桶原油的措施将延长1个月至8月底。今年5月,沙特已自愿减产日均50万桶原油,两次减产后,今年7月起沙特原油日均产量已减至900万桶。 另据媒体追踪的数据,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正在显示出下降的迹象,平均发货量低于2月份时的平均水平。今年3月,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该国决定在2月平均开采水平的基础上每天减产50万桶石油,此后该决定被延长至年底。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