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45

  • 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周三表示,三周前维持利率不变是正确的举措,同时暗示在经济持续强劲的情况下,美联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不得不再次加息。 威廉姆斯在纽约联储的一次活动中表示,“我们仍有更多工作要做”,以平衡供需并降低通胀。他表示,在考虑美联储未来的举措时,他将“依赖数据”,并补充称, 数据支持美联储可能需要在某个时候进一步加息的想法 。 威廉姆斯拒绝透露他是否认为有必要在7月加息,并指出他的工作人员尚未开始相关工作,而这些工作有助于他决定下次货币政策会议如何行动。 威廉姆斯表示, 通胀仍然过高,这令他感到不安 ,不过他也承认物价压力已经有所缓解。 他表示,自己“不满意”物价压力的现状。他还表示,当前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高,经济对加息的反应“相当好”。 威廉姆斯还表示,近期美联储需要加息的观点与市场对美联储即将降息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已经有所缓解,并指出市场“已经听到了美联储发出的信息”。 联储纪要指向今年继续加息 周三早些时候,美联储发布了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 几乎所有美联储官员都预计今年还会加息 。 在上月的利率会议上,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5.25%不变,这是该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暂停加息。 会议纪要称,鉴于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加息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这些举措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时间,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6月暂停加息是适当或可接受的。 会议纪要还显示,与会者认为经济表现非常强劲,尽管他们继续警告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出现“温和”衰退。 在最近的评论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了他的观点,即美联储不太可能结束加息 ,他指出,官方预测显示,今年将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 其他一些美联储官员也表示支持进一步加息,但没有说明可能加息的时间。 不过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等人则表示,通胀已经下降,这将允许美联储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利率不变。

  • 美联储纪要揭秘6月跳过加息背后“真相”:有人曾想“十一连加”!

    在美联储上月议息会议结果出炉后,其实不少市场人士都会好奇:在这一重大的政策调整窗口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如何做到让所有FOMC票委都投票支持在跳过6月加息,但当月公布的利率点阵图却又“极端鹰派”地认为还需加息两次的? 而隔夜最新披露的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无疑向人们揭示出了当时议息会议讨论时的具体情景: 原来,美联储在当时暂时停下加息脚步的决策背后,也并非真的就“铁板一块”。 6月跳过加息背后并非“铁板一块” 在隔夜美联储纪要出炉后,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记者Nick Timiraos就以“一些美联储官员支持在6月份加息”为题,将最大的注意力放在了这处关键细节上。 美联储上月公布的利率声明显示,制定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所有11名有投票权的成员都同意上个月“按兵不动”的决定,这是自2022年3月官员们将利率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调以来连续10次加息后首次暂停。 对此,会议纪要也表示,考虑到美联储在过去一年中加息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这些举措对经济状况的影响需要时间,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上月保持利率稳定是适当或可接受的。 但 会议纪要同时也指出,会议上有投票权和无投票权的18名官员中,有几名官员可能同意加息的。 会议纪要显示,他们中的一些官员支持在6月加息,或者本来支持加息提议,但最终改变了主意,因为经济活动的势头比之前预期的要强劲,而且几乎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正朝着2%的央行目标回归。 Stifel Nicolaus & Co.首席经济学家Lindsey Piegza表示,“鉴于之前美联储利率声明曾表示,该决定得到所有委员一致通过,这次的会议纪要令人有点吃惊。显然,美联储内部存在意见分歧,一些官员明显不太愿意暂停一次升息”。 当然,大部分与会者仍认为,6月会议按兵不动能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评估经济取得的进展,以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胀双重使命。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借贷成本和降低资产价值来减缓经济增长。但在今年春天三家银行倒闭引发了对信贷紧缩加剧的担忧后,官员们对加息的幅度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自两年多前美国通胀开始飙升以来,鲍威尔一直试图保持美联储内部的团结。自2021年11月开始放松疫情时代的刺激措施(退出QE)以来,还只有出现过一次反对票。而最新的会议纪要显然暗示,美联储想要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保持这种团结,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纪要其他内容并无太多新意 除了“一些美联储官员支持在6月份加息”——这一细节比人们想象中更为鹰派外,隔夜会议纪要的其他部分则并无太多新意。 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美联储决策者确切说是“几乎所有”决策者都认为年内可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利率。 再加上纪要中提到会后与市场沟通阐明政策意图的重要性,这些证据充分表明美联储的紧缩行动还没有结束。 许多人还指出,在去年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立场后,委员会已放慢紧缩步伐;为了提供更多时间观察累积紧缩的效果、并评估其对政策的影响,进一步放缓政策紧缩步伐将是合适的。 对于接下来的会议决策, 与会者一致认为,将继续基于收到的信息及其对经济前景和风险平衡的影响,做出每次会议的政策决定。与会者还强调了向公众传达美联储依赖数据这一方式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纪要中有11次使用了“弹性”(resilient或resilience)一词,来描述美国经济、金融市场或银行系统。 美联储内部研究人员为6月会议准备的经济预测继续假设,银行进一步收紧信贷预计可能造成的影响将导致今年晚些时候经济开始温和衰退,之后会缓步复苏。 但纪要也同时显示,鉴于劳动力市场状况持续强劲,以及消费者支出的弹性,官员们认为,未来经济缓慢增长并避免衰退的可能性,几乎和温和衰退的可能性一致。 美联储鹰派基调笼罩隔夜市场 从严格意义上讲,周三是华尔街交易员在下半年所经历的第一个完整交易日(美股周一提前收盘,周二则全天休市)。而在美联储比市场预期更为鹰派的纪要发布后,美国股债市场隔夜普遍遭遇了打压。 根据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对美联储在7月25日至26日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目前为88.7%,高于一周前的81.8%。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数据也显示,预计美联储今年晚些时候不会降息。 美国主要股指周三全线走低,道指结束了此前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的行情。截至收盘,道指跌129.83点,跌幅为0.38%,报34288.64点;纳指跌25.12点,跌幅为0.18%,报13791.65点;标普500指数跌8.77点,跌幅为0.20%,报4446.82点。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也在美联储纪要出炉后普遍走高。截止纽约时段尾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1个基点报4.957%,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5.8个基点报4.252%,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7.4个基点报3.935%,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3个基点报3.930%。 LH Meyer/Monetary Policy Analytics经济学家Derek Tang表示,会议纪要可能会强化市场对7月加息的预期。他表示,7月份加息虽非必然,但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因为如果在连续两次会议都不加息,美联储就很难声称加息周期仍然存在。 LPL Financial 首席经济学家Jeffrey Roach也指出,在上个月鹰式停顿后,美联储可能会在7月重启加息,除非出现任何重大意外。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上周在欧洲央行年会上曾表示,6月份保持利率稳定为进一步放缓加息步伐、更好地研究这一快速紧缩举措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途径。但他同时也指出,更强的经济韧性可能需要美联储继续加息。鲍威尔指出,“虽然政策是限制性的,但它可能还不够限制,而且限制的时间也不够长。” 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周三也最新指出,美国近几周的经济数据显示有必要加息。他在央行研究协会年会上的一场讨论中表示,他认为央行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最新的数据支持了这个假设。 目前在7月25-26日利率会议前举行前,官员们还将会迎来两个关键经济数据,一是本周五就将发布的6月份非农就业报告,另一个是下周三(7月12日)发布的6月CPI数据。投资者显然需对这两个关键经济指标保持密切留意。

  • 美联储会议纪要:几乎所有官员都预计年内继续加息

    当地时间周三(7月5日),美联储发布了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美联储官员都预计今年还会加息。 在上月的利率会议上,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5.25%不变,这是该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暂停加息。 官员们认为,在6月保持利率不变,将使他们有更多时间来评估经济在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的进展。 部分与会者支持6月加息25个基点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所有11名有投票权的委员都同意上月的利率决定。会议纪要称,鉴于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加息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这些举措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时间,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6月暂停加息是适当或可接受的。 然而,会议纪要显示,在所有18名与会官员中(包括有投票权和无投票权),有一些人倾向于在6月加息25个基点,或者他们本可以支持这样的提议,因为经济活动的势头比之前预期的要更强劲,而且几乎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正朝着委员会2%的目标回落。 几乎所有官员都预计今年还会加息 几乎所有与会官员都表示,进一步收紧政策可能是合适的,但收紧速度要慢于去年3月以来的快速加息。 18名与会者中,除两人外,其他人都预计今年至少加息一次,其中12人预计会加息两次或更多。 许多官员还指出,在去年迅速收紧货币政策立场后,委员会已经放慢了收紧步伐,进一步放慢收紧步伐是合适的,以便有更多时间观察累积加息的效果,并评估其对政策的影响。 避免衰退的可能性与温和衰退的可能性相当 纪要指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滞后性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总体通胀在过去一年有所缓和,但核心通胀自年初以来并未显示出持续的放缓趋势。 会议纪要称:“经济正面临信贷紧缩带来的不利因素,包括家庭和企业利率上升,这可能会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造成压力,尽管这些影响的程度仍不确定。” 纪要显示,鉴于劳动力市场状况持续强劲,以及消费者支出的弹性,官员们认为,经济继续缓慢增长并避免衰退的可能性,几乎和温和衰退的可能性一致。

  • 上月是全球主要央行年内最鹰的一个月?今晚聚焦美联储纪要

    许多市场人士在今年年初曾一度认为,到了年中的6、7月份,全球各主要央行的紧缩之旅想必都将来到尾声。然而,眼下的情况却显然正与人们当初的设想“南辕北辙”…… 一组统计显示,6月份选择加息的全球主要央行数量为年内迄今之最,这一结果显然令不少交易员感到惊讶。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紧缩政策,因为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争取在抗通胀的战役中占据上风。 在G10货币央行中,有9家央行在上月举行了议息会议,其中有7家毅然决定加息,仅有两家央行(美联储和日本央行)选择在当月按兵不动。 挪威央行和英国央行上个月都以高于预期的50个基点的加息举措震惊了市场,而加拿大央行和澳洲联储则在早前一度暂停加息后恢复了紧缩周期。瑞典央行、瑞士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在当月收紧了货币政策。 根据统计,上述G10央行在上个月的加息幅度总和达到了225个基点。 进一步扩展来看,这些G10央行2023年迄今已累计加息28次、总体加息幅度达到950个基点;而自挪威央行于2021年9月份拉开本轮全球性的加息周期以来,这些G10央行的累计加息幅度已达到了3765个基点。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经济学家Tiffany Wilding表示,“虽然一些央行在降低通胀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总体而言,央行官员们继续面临着艰难的平衡行动。” Wilding补充称,“如果财政政策没有准备好挽救局面,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不确定的增长环境,周期性的下行风险正在积聚。” 今晚聚焦美联储会议纪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联储在6月会议上跳过加息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这一全球最主要央行当月释放的鹰派信号,依然令所有市场参与者感到震惊。美联储当时发布的最新利率点阵图预测,到今年底前其还将再加息两次。 而 今晚,有关当时美联储议息会议时的更多细节,无疑将有望呈现在市场人士的面前——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公布6月会议纪要! 这份纪要将有望向人们展示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是美联储官员势必将会澄清当次会议选择暂停加息的理由,在当时会议上一个颇难得的现象是,美联储内部没有出现任何一张利率反对票。 但与此同时,却又有那么多官员支持在年内余下时间再加息至少两次,美联储内部鹰鸽阵营究竟是如何抉择当时和未来的利率走向的,无疑值得玩味。 在上周出席欧洲央行年度论坛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未排除美联储在7月和9月连续两次会议加息的可能性。 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上周则表示,她认为今年再加息2次是“合理的”,但她也警告称,美联储应该平衡“加息不足或过度收紧”的风险。 事实上,随着美联储近几个月来一路向外界释放鹰派的措辞,目前确实有不少人开始相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对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来到5.5-5.75%的预言最终会实现。 媒体Goats'n Guns发行人Tom Luongo近期就表示,他相信今年的利率最终将达到6%,“我认为鲍威尔将再次加息,甚至可能在年底前多次加息。到今年年底,我们将达到6%左右的利率水平。” 当然,有鉴于下半年目前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美国经济和通胀的运行轨迹变数依然很多,眼下一切的利率路径或许也还很难真正下断言。 Vanguard分析师在年中展望中表示,他们认为,各国央行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在他们看来,将通胀降至央行目标的最后阶段可能是更具挑战性的。 RSM经济学家Tuan Nguyen则指出,“目前对美联储来说,将所有选择摆在桌面上非常重要。无论是7月还是9月会议,所有这些会议都将是现场会议,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可以选择是否暂停或加息。”

  •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美联储继续加息对国内影响有限 下半年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概率不大

    2023年上半年已经过去。纵观上半年,中国经济在缓慢复苏。在内需外需均疲弱的情况下,前两季度经济表现并未如期,中美两国5月份经济数据一冷一热形成反差,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超贬同步,利差对出口型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棋至中盘,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复苏仍然有着较高的期待。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会怎么走?政策面后续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还有哪些储备措施能够落地?日前,财联社记者就这些热点话题专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 李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他对下半年经济整体较为乐观。在他看来,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缓步回升。目前来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落在7.5%-8.0%、两年复合增速为3.8-4.1%。往后看,库存周期见底回升、稳增长政策加快加码出台、市场主体信心修复,届时我国经济运行有望稳中求进。 对于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李湛的看法与市场主流一致。他对记者表示,由于美元存款利率较高,银行结汇数据也低于往年水平,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往后看,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币并不存在单边贬值的基础,大概率保持双向波动。 “我们认为,无论联储后续是否继续加息,此轮加息大概率已经接近尾声,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限。”他对财联社记者说。 对于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李湛的观点也非常清晰。他认为,今年中央多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当下地产基本面承压加重,政策有望在供需两端进一步宽松,包括松动非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房贷利率下调、加强融资端政策落实等,但放开一线限购、棚改等刺激政策的概率不大。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缓步回升 财联社:前段市场比较悲观的时候,有观点称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你怎么看? 李湛: 我不认同。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缓步回升。目前来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落在7.5%-8.0%、两年复合增速为3.8-4.1%。往后看,库存周期见底回升、稳增长政策加快加码出台、市场主体信心修复,届时我国经济运行有望稳中求进。 财联社: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均未有明显增长,投资拉动经济作用趋弱,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李湛: 从数据上分析,5月经济修复仍遇波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下行。其中,基建逆势回升支撑经济,且全年来看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制造业和地产回落态势较为明显。 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制造业投资连续8个月下行,或系“三重压力”仍待纾解。主要原因是一是民企利润仍负增,限制投资扩产意愿;二是在做大做强央国企的背景下,对民营的政策支持需进一步显性化;三是内外需均转弱,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投资扩产必要性不足而明显放量的企业中长期贷款或存“空转”。 第二是地产投资增速走弱。今年1-2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为-5.7%、显著好于预期,主要与土地购置费异常高增有关。从高频开工来看,地产建安投资未有实质性改善,因此土地购置费的不确定因素消退后,地产偏弱的基本面开始显现。 财联社:降息落地之后,很多人认为下一步货币、财政政策都还需加码,你怎么看?应该加码在何处? 李湛: 一般来说,在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是常规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降息之后仍可能再降准。此外,PSL、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工具也可能继续推出或扩容。作为再贷款的一种,同时也是“准财政”工具,PSL可能再次被启用。由于PSL期限较长,可推动政策性银行调增中长期基建贷款,支撑企业中长贷保持较高水平。 我们注意到,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或将成为常态化的针对特定领域的支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关注地方存量债务化解、城投化险的实质性举措;与基建相关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特别国债等。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和延续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企业人工及原材料成本等。据此推断,后续也可能推出有助于改善居民收入、降低企业成本的其他政策。 美联储继续加息对国内影响有限 财联社:美联储鲍威尔近期为加息风险划下红线,这是否意味着美元加息接近顶部?如果下半年加息两次,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李湛: 美联储在6月FOMC会议中暂停加息,为2022年此轮加息开启后首次。但点阵图显示2023年可能还会加息两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也比较鹰派。其背后原因一是当前美国利率水平已经较高,实际利率也已经转正,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将会逐步显现;二是当前美国通胀水平虽连续回落,但高基数发挥了较多作用,后续通胀反弹风险并不低。 但是,我们认为,无论联储后续是否继续加息,此轮加息大概率已经接近尾声,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限。首先,美联储后续能够加息的空间不大,国内货币政策预计将以我为主,继续支持国内经济复苏;其次,在出口方面,美国经济目前主要是服务消费支持,商品消费并不强劲,对我国出口的拖累作用也有限。 财联社:近期人民币贬值幅度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人民币汇率目前这种情况,对经济复苏是否有利? 李湛: 近期人民币出现新一轮贬值,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外部看,由于美联储保持鹰派,美元指数近期保持较高位,叠加美债收益率上行带动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从内部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非典型复苏,经济恢复态势与市场预期有一定差距,人民币汇率有所承压。 此外,由于美元存款利率较高,银行结汇数据也低于往年水平,共同推动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往后看,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币并不存在单边贬值的基础,大概率保持双向波动。此外,汇率的贬值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为经济复苏提供一定的支撑。 财联社:最近一些观点认为,随着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币值会越来越坚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湛: 根据SWIFT数据,202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5,占比2.54%,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也关乎与其他国家合作交往的密切程度。而人民币汇率则受市场上人民币的供需影响,反映的是贸易往来、资本流动以及两国经济的相对强弱。相信随着我国与相关国家经济金融往来的逐渐加深,人民币将会被更多的国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稳步推进。 放开一线限购、棚改等刺激政策的概率不大 财联社:房地产你怎么看?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是否还有缓和的可能? 李湛: 数据显示,1-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为-7.2%,全年预计将小幅改善至-4%。1-5月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为8.4%,主要与2022年疫情低基数有关,全年可能缓步回落。 今年中央多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当下地产基本面承压加重,政策有望在供需两端进一步宽松,包括松动非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房贷利率下调、加强融资端政策落实等,但放开一线限购、棚改等刺激政策的概率不大。从长远来看,总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动人口占比均见顶回落,叠加城镇化放缓,预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中枢将下行,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房地产供给过剩或需进一步出清、向良性稳态水平回归。 财联社:从促进经济复苏的角度,我们在产业、消费和出口方面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推出? 李湛: 实际上,6月的降息已经体现在经济复苏出现波折后,决策层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提升,可以密切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基于近期政策跟踪,我们认为可能的发力方向有:一是在地产政策方面,在房住不炒大基调下,一线城市房地产实质性放松较难,但其余高能级城市需求侧仍有望进一步松动。房企融资端松绑政策有望加强落实。 二是在制造业和产业政策方面,近期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文件均表明,目前国家重点支持产业以电子信息、算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为主,包括推动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等。后续政策或将延续支持“卡脖子”领域、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比如AI、半导体、数字经济等。 三是在消费政策方面,6月多部门加快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延长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等。后续关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例如汽车家电、地方消费券、其他政策等。 最后在出口政策方面,我国可能采取出口信贷支持、优化结算服务、推进自贸协定落地等措施,并将继续通过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及其他各类产品的出口;此外,“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我国加深沿线国家与地区合作,有利于对冲部分出口下行压力。

  • 美联储博斯蒂克:如果通胀偏离目标 可能会继续加息

    当地时间周四(6月29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如果通胀偏离目标,或通胀预期开始变得艰难,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加息,不过目前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 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累计加息了50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提升至5%-5.25%,不过该央行在本月的利率会议上未采取行动,维持利率不变。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四表示,大多数美联储政策制定者预计,到今年年底,他们至少还需要加息两次,不过博斯蒂克并非其中之一。博斯蒂克认为,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美联储应维持利率不变。 博斯蒂克指出,目前美国核心通胀企稳,一些指标显示通胀已开始真正进入正常区间,这意味着决策者有时间等待,让他们的政策发挥作用。 本月早些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4%,略低于市场预期的4.1%,前值为4.9%,这是美国CPI同比涨幅自2022年6月创出40年来峰值9.1%后连续11个月下降;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份美国核心CPI同比上涨5.3%,与预期值持平,前值为5.5%。 博斯蒂克表示:“我确实认识到,如果通胀偏离目标,或者似乎明显停滞不前,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或者如果通胀预期开始出现困难,我们可能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博斯蒂克补充称,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两种情况,因此,他愿意等待,但如果出现了苗头,他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呼吁提高利率,采取积极措施。 鲍威尔本周再次强调了在后续会议加息的可能性,博斯蒂克评价称,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可能性不大。 博斯蒂克指出,过去八周,雇主在招聘员工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但并不严重,而且更接近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

  • 鲍威尔:今年或至少再加息两次 不排除连续加息的可能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今年可能需要至少加息两次以使通胀率降至美联储2%的目标,并表示在连续的政策会议上采取行动并非“不可能”。 鲍威尔周四表示:“绝大多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预计,到今年年底加息两次或更多次是合适的。”“通胀压力持续走高,将通胀降至2%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鲍威尔在马德里举行的会议上重申了他在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后发表的言论。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为自2022年初以来首次按兵不动。同时,美联储官员们暗示今年再加息两次可能是合适的。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鲍威尔表示,经济前景“尤其不确定”。 他表示:“我们的承诺不是要加息多少次,而是要采取一种足够严格的政策立场,使通胀率回到2%。”“进一步加息的时机和幅度将取决于经济的走势。” 鲍威尔表示,加息太多或太少的风险“还没有达到平衡”。他表示:“可能我们在一次会议上没有采取行动,但在另一次会议上又采取行动了。我们不排除连续加息。” 鲍威尔在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中表示:“我们看到了政策收紧对利率最敏感的行业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和投资。”“然而,货币紧缩的全部效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特别是对通胀的影响。” 当被问及美国是否会回到疫情前的低利率水平时,鲍威尔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他目前缺乏对这个问题的长期答案。 尽管总体通胀率已从一年前9.1%的峰值大幅回落,但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指标下降速度要慢得多。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指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核心通胀的“粘性”。 鲍威尔周四表示,监管机构致力于从硅谷银行和其他两家美国银行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虽然大型银行仍然资本充足且安全,而且应该保持该国银行体系的规模多样性,但在监管中型银行和非银行部门方面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鲍威尔表示:“这些事件表明,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硅谷银行这样规模的机构的监管。”“我期待着评估此类改革的建议,并在适当的时候实施它们。” 他表示,美国银行体系“强劲而有弹性”。 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正在对银行监管进行评估,预计他将很快提出改革建议。 当被问及如何实现物价和金融稳定时,鲍威尔表示,两者“密切相关”,美联储使用了不同的工具来控制通胀和促进金融稳定。 鲍威尔表示,银行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信贷环境进一步收紧,加剧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紧缩,但具体幅度仍不确定。 他承认,虽然劳动力市场仍然吃紧,但一些迹象表明供需正在趋于平衡。

  • 鲍威尔预计未来会有多次加息 可能是以激进速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表示,预计未来会有多次加息,而且可能是以激进的速度。 鲍威尔表示:“我们相信会有更多限制,真正推动它(通胀)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劳动力市场。”这些评论重申了鲍威尔及其他高官在6月会议上采取的立场,他们在会议上表示,到2023年底,有可能再加息50个基点。假设每次会议加息25个基点,这将意味着再加息两次。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在每次会议上都会加息,然后在6月暂停。在鲍威尔讲话时,市场受到小幅打击,道指下跌超过120点。 美联储目前的核心想法是认为连续10次的加息还没有时间在经济中发挥作用。因此,官员们不能确定政策是否符合“充分限制性”的标准,以使通货膨胀率下降到美联储2%的目标。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加息最终将把美国拉入至少是一个轻微的衰退。鲍威尔称:“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衰退,这不是最可能的情况,但肯定是有可能的。” 机构分析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自上次FOMC会议以来的数据与经济以“温和”速度增长是一致的。他承认,目前利率处于限制区间,但风险仍然倾向于做得太少。我们认为他强烈暗示在7月会议上再加息25个基点,这是我们的基本假设。

  • 神助攻!美国经济数据频传捷报 今晚鲍威尔的“老鹰翅膀”更硬了?

    周二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的多个领域出人意料地表现强劲,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极具韧性的画面,这进一步推迟了人们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同时也在周二较为罕见地推动了美债收益率和美股一同走高。 根据美国政府部门周二公布的报告,美国5月份新建住宅折合年率销量创逾一年最高水平,当月的耐用品订单数据也远超预期,6月最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则达到了2022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桑坦德美国资本市场(Santander US Capital Market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phen Stanley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们的共识仍坚持认为衰退将在几个月内开始,但目前的经济数据却讲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 虽然这些数据并没有否定未来一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但确实让人有理由相信经济低迷还没有到来,更不用说已成定局了。 此前有关零售销售、经通胀调整后的消费者支出和就业市场的最新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美国国债价格隔夜全线下跌,各期限收益率则纷纷上涨。 截止纽约时段尾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5个基点报4.768%,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4个基点报4.04%,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1个基点报3.771%,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4个基点报3.845%。 美国主要股指周二也纷纷走高, 随着美国越来越有希望将陷入衰退的时间进一步推后,投资者甚至无视了加息的威胁,重新调转枪头涌入市场。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上涨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6%,道指收高0.6%。 随着2023年接近过半,美股投资者眼下正坐拥巨大收益。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已反弹了1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30%,有望创下1983年以来最好的上半年表现。 隔夜美国数据究竟有多好? 尽管抵押贷款利率很高,但美国住房需求的反弹表明,到目前为止,该国经济依然能够承受更高的借贷成本。虽然房主不愿在此时置换房产,二手房市场不太活跃,但潜在买家已经适应了这种转变,并越来越多地寻找新建房屋。 周二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美国5月新建单户型住宅销售增长12.2%,折合年率达到76.3万套。这是该数据连续第三个月增长,高于媒体调查的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 随着对当前和未来状况的看法改善,美国6月份消费者信心也升至了2022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月份的102.5升至109.7,同样也超过了接受媒体调查的所有经济学家预期。 现状指标跃升至155.3,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衡量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展望的预期指标升至79.3。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首席经济学家Dana Peterson表示,虽然预期指标仍低于表示经济衰退的门槛,但一项新的指标发现,与5月份相比,现在预计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的消费者数量少了很多。 制造业在周二也传来了好消息。美国商务部报告称,5月耐用品订单量意外上升, 环比增长1.7%,预期为下降0.9%,同时,4月数据由增长1.1%上修为1.2%,耐用品订单量已连续3个月增长。耐用品订单的优异数据表明,尽管借贷成本高企且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仍在继续进行长期投资。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高级经济学家Jennifer Lee表示,这对本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说是个好兆头。过去几周,有关美国衰退的言论获得了高度关注,而最新一轮经济数据非常稳健。 目前,衡量经济数据实际表现与预期之间落差的彭博美国经济惊奇指数,在周二已经升至了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位,这反映出美国经济数据近来的表现,正持续好于投资者的预期。 鲍威尔未来两天将连番露面 上述一系列美国宏观经济层面的利好,无疑也将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老鹰翅膀”,更为“硬上几分”…… 按照日程安排,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即将在未来两天内多次露面,参加于葡萄牙小镇辛特拉举办的欧洲央行年度研讨会。具体的讲话时间如下: 北京时间周三20: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和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参加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小组讨论; 北京时间周三21: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受邀在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参加政策小组讨论。 北京时间周四14: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西班牙央行行长埃尔南德斯德科斯参加一场有关金融可持续性的会议。 鲍威尔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的密集讲话,无疑将受到市场人士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在他上周重申今年预计将进一步加息之后。尽管美国通胀近期一直在下降,但目前仍然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四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曾重申了联储政策制定者认为更多加息即将到来的观点。鲍威尔称,“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通胀降至2%。”他还指出,美联储今年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他认为利率“不会很快”下降。 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在昨日多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优异之后,交易员对美联储下月加息的预期已进一步升至了76.9%。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欧洲版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本周以来已有多位其他全球主要央行和国际机构的高官,发表了颇为鹰派的观点。拉加德周二在葡萄牙辛特拉的讲话就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各国央行将继续推高利率。拉加德表示,欧元区的通胀率过高,将在7月继续加息;央行不太可能宣布利率已经达到峰值。

  • 美股收盘:强劲数据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科技股引领反弹

    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股表现强势。尽管面临美联储加息压力,但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然强劲,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数据显示,美国6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109.7,为2022年1月以来新高。美国5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录得76.3万户,为2022年2月以来新高。另有报告显示,受机械和电气设备新订单的提振,5月份美国工厂的商业设备订单连续第二个月上升。 Carson Group首席市场策略师Ryan Detrick评论称:"今年我们听到的都是即将到来的衰退,但事实是经济基础稳固,每一项经济数据都在降低衰退的可能性。" 此前,俄罗斯短暂的兵变事件增加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同时投资者仍在权衡世界多国央行的大举加息是否会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 Moya表示:“美国消费者信心和新屋销售数据都远远超出预期,提振了非必需消费品类股,同时投资者重新追逐人工智能股票。强劲的消费者信心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不会迅速恶化,今年可能也不会出现衰退。” 强劲的股市和经济令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感到困惑,他们原本预计美联储40多年来最快的加息将导致更多的经济放缓。而市场怀疑论者继续指出,今年股指的大部分涨幅是由少数几家最大的科技公司推动的,在市场广度仍然狭窄的情况下,这波涨势如何才能持续下去? 市场动态 截至收盘,道指涨212.03点,涨幅为0.63%,报33926.74点;纳指涨219.89点,涨幅为1.65%,报13555.67点;标普500指数涨49.59点,涨幅为1.15%,报4378.41点。 标普500指数的11个板块普遍收涨,可选消费板块涨2.06%,信息技术/科技板块涨2.04%,原材料、工业、电信服务、房地产板块至多涨1.4%,保健板块则跌0.2%,是唯一收跌的板块。 美股行业ETF基本收涨,全球航空业ETF大涨4.41%,可选消费ETF涨2.15%,科技行业ETF涨1.97%。全球科技股ETF涨1.95%。网络股指数涨1.71%,区域银行ETF涨1.70%,银行业ETF涨1.54%;而生物科技指数跌1.21%表现垫底,医疗业ETF微跌0.23%。 热门股表现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Meta涨超3%,亚马逊、微软涨超1%,奈飞小幅上涨,谷歌A微跌;苹果涨1.5%,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为2.96万亿美元。 新能源车板块表现强势,蔚来汽车大涨11%、小鹏汽车收高8%;特斯拉收涨3.8%,当天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宣布,将采用特斯拉的充电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表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正迅速成为美国行业标准。 芯片股普涨,应用材料涨4.83%,英伟达涨3.05%,高通涨2.71%,AMD涨2.68%,英特尔涨2.28%,美光科技涨2.05%。 热门中概股普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06%。爱奇艺涨超4%,哔哩哔哩、百度、腾讯音乐、拼多多涨超3%,理想汽车、京东、唯品会、富途控股、微博涨超2%,阿里巴巴涨超1%,满帮小幅上涨。 公司消息 【英伟达H100霸榜权威AI性能测试 11分钟搞定基于GPT-3的大模型训练】 当地时间周二,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领域开放产业联盟MLCommons披露两项MLPerf基准评测的最新数据,其中英伟达H100芯片组在人工智能算力表现的测试中,刷新了所有组别的纪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跑完所有测试的硬件平台。对于这个结果,英特尔也表示仍有上升空间。理论上只要堆更多的芯片,运算的结果自然会更快。 【瑞银计划砍掉逾半数瑞信员工 年内预计有三轮裁员】 瑞银集团(UBS)已完成对瑞士信贷(瑞信)的收购,结束了数月来瑞士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倒闭风波。接下来,瑞银计划从下个月开始将瑞信4.5万多名员工裁掉一半以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瑞信在伦敦、纽约和亚洲部分地区的投行业务员工、交易员和支持性工作人员预计将首当其冲受到裁员的影响,几乎所有业务都面临风险。瑞信员工已被告知今年将有三轮裁员,第一轮预计在7月底进行,另外两轮初步计划在9月和10月进行。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特斯拉充电技术即将成为美国行业标准】 当地时间周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表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正迅速成为美国行业标准。将加速审查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是否有可能成为美国充电行业标准。该组织的支持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更容易采用特斯拉充电标准。标准化过程是建立基于共识的关键一步,将对NACS充电连接器进行标准化,以确保任何供应商或制造商都能使用、制造或部署这种充电端口。数周以来,包括电动车制造商Rivian、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等公司均已同意采用特斯拉专有的充电标准NACS,让客户可以使用美国最大的充电网络。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