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1

  • 隆基绿能:当前光伏产品价格已处于底部位置 下半年需求旺季或对价格带来支撑

    SMM 8月14日讯:此前,隆基绿能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其中被问及8月行业开工率是否会出现明显提升的情况,隆基绿能表示 ,一般情况下,中国、欧洲等主要市场下半年的需求相对集中在9月至12月,例如欧洲7月至8月进入夏季休假期间,终端需求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预计8月行业开工率环比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公司硅片和组件开工率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 此外,还有提问称,“近期光伏主链价格基本持稳,组件部分产品价格仍在小幅下行,那么后续组件价格有何展望?” 对此,隆基绿能表示,根据市场价格测算,光伏主链已经持续亏损数月,甚至部分环节价格已经低于其现金成本。在这样的价格形势下,光伏主链开工率基本调到了较低的水平。随着下半年需求旺季的到来,将对产业链价格产生一定的支撑。综合来看, 公司认为当前光伏产品价格已经处于底部位置。 组件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至8月14日,集中式项目单/双面PERC182mm组件现货报价在0.7~.75元/瓦,均价报0.73元/瓦;集中式项目单/双面PERC210mm组件现货报价在0.7~0.76元/瓦,均价报0.73元/瓦;N型182mm组件价格跌至0.71~0.79元/瓦,均价报0.75元/瓦;N型210mm组件现货报价跌至0.74~0.79元/瓦,均价报0.77元/瓦。 据SMM此前调研显示,目前组件需求增幅平缓,库存仍在持续累积。不过集采项目的交付需求正在陆续启动,8月部分组件厂提产显著,中后段组件企业选择开工率持平或下调居多,组件排产预期环比小增。 具体来看,据SMM调研,随着下半年交付高峰的到来,一些企业也因交付订单数量的增加而大幅上调了开工率。多数企业考虑在手订单量和库存压力,选择保持开工率稳定或小幅下调。其中,8月N型组件的排产比例进一步上升至89%。自7月以来,下游终端电力企业采购组件时,有超过90%的选型为N型组件,部分集采项目已经不再购买P型组件。因此,组件企业积极调整P型与N型组件的生产比例,部分企业甚至选择关停P型组件产线,头部企业的N型组件排产比例已接近90%。 硅片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N型182mm硅片(130μm)现货报价在1.08~1.1元/片,均价报1.09元/片;N型210mm硅片(130μm)报价在1.55~1.6元/片,均价报1.58元/片,暂时维持稳定。 据SMM调研显示,目前统计8月硅片出现多家上涨,但部分企业临时下调开工拉低此前硅片预计产量,SMM预计8月硅片产量54.02GW(此前7月底预计57.02GW)。库存方面,由于电池片方的采购压力,硅片库存出现小幅上升,但目前对比8月电池排产,硅片有去库可能。 基于当前的市场价格,有投资者询问隆基绿能是否会下调2024 年硅片和组件产品出货量目标的问题,公司表示,目前尚未调整2024 年硅片、组件出货量目标。 此外,隆基绿能还被问及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展望,对此,隆基绿能表示,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4 年 1-6 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 102.48GW,同比增长 30.7%,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进入下半年,风光大基地等集中式项目陆续启动,预计将继续支撑中国光伏市场需求的增长。从历史情况来看,中国光伏市场需求不断超预期发展,因此很难精准判断 2024 年中国市场的具体装机规模。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 云南宇泽新能源20GW单晶硅拉棒投产

    6月30日至7月1日,云南昆明东川区5个项目举行点火(投产)仪式。其中就包含云南宇泽新能源20GW单晶硅拉棒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0余亿元,于2023年4月18日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在2023年11月底投产,二期在2024年6月建成投产。 目前,宇泽新能源在全国共有4个基地,分别是云南楚雄基地、云南广南基地、昆明东川基地以及江西宜春基地。

  • 我国硅片产能突破900GW

    (一)全球硅片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硅片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底,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974.2GW,同比增长46.7%,产量约为681.5GW,同比增长78.8%。从生产布局看,2023年底位于中国大陆的企业硅片产能约为953.6GW,占全球的97.9%,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2023年,全球生产规模前十的硅片企业总产能达到831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85.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全球前十硅片企业总产量达到577.9GW,产量合计占比全球84.8%,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 (二)我国硅片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我国大陆硅片产能约953.6GW,同比增长46.6%;产量约668.3GW,同比增长80%,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8.1%,在全球硅片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进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硅片出口额约48.6亿美元,同比下降4.1%。出口量约70.3GW,同比增长93.7%,约占我国硅片产量的10.5%。2023年,硅片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的占比有所提升。 (三)产业发展特点 单晶硅棒/硅片新入局者不断涌现。2023年,单晶硅棒产能较2022年底增长近400GW,传统单晶硅片企业隆基绿能、TCL中环拉晶产能均超150GW。弘元绿能、美科股份、高景、双良等,凭借其单晶环节拉晶或切片主要设备生产企业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积累,也在以较快的速度提升新产能。在硅棒、单晶硅片环节不断涌现出新入局者。 大尺寸硅片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3年以来,182和210尺寸的硅片已成为市场主流,合计占比高达98%,而166及以下尺寸的硅片则逐渐退出主流市场,仅占2%。 硅片尺寸多元化。2023年,矩形片和微矩形片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微矩形片的市场占比已达到20.3%,矩形片的市场占比也达到了10%。 硅片薄片化进程放缓。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在150μm左右,较2022年下降5μm。用于TOPCon电池的n型硅片平均厚度为125μm,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约120μm,分别较2022年下降15μm和5μm。而2022年用于TOPCon电池和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较2021年分别下降25μm和20μm。 (四)产业发展趋势 202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垂直一体化布局,展望2024年,光伏硅片产业整合将继续深入,规模持续扩大。随着TOPCon电池片2023年开始逐步放量,n型硅片需求增长。不仅行业老牌厂商扩产n型电池产能,众多跨界新厂商也纷纷加入n型电池的竞争之中。从国内外市场的种种迹象来看,硅片行业在2024年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竞争格局,国内外竞争进一步加剧。

  • 最低1.48元/片!黄河水电N型单晶硅片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

    6月19日,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2024 年-2025年N型单晶硅片采购项目采购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 第一中标候选人:湖南晶博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328万元; 第二中标候选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382.8万元。 根据招标公告,此次N型单晶硅片长单采购量为300万片/月,合计采购量约 3600万片,合同期限为自合同签订日起1年。按此数量计算,这两家N型单晶硅片投标报价分别约为1.48元/片和、1.773元/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硅片价格维持低位,据硅业分会数据显示,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至1.1元/片;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至1.45元/片;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至1.65元/片。并预计,随着硅片持续低迷,一体化企业或将减少产量,采取外采或双经销等方式,因此预计6月硅片排产维持在52GW,环比下降12.8%。

  • 易成新能:筹划剥离单晶硅电池片业务

    6月12日,易成新能公告称,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或其控制的企业出售所持有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20%的全部股权,出售同时将平煤隆基持有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于易成新能,届时公司出售标的方平煤隆基将不持有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平煤隆基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本次交易以现金支付,不涉及发行股份。 据了解,平煤隆基负责运营易成新能的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业务,截至2023年底,共有20条M10生产线,实际产能达到10GW。在2023年度财报中,易成新能曾介绍其光电转换效率由投产之初的19.8%提升至接近PERC电池24.18%的理论极限,达到全球行业量产领先水平。此外,平煤隆基的全资子公司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有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金属加工项目,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建成后将年产量达到6600万套。 对于此次交易,易成新能表示,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将继续夯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锂电负极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产业布局,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积极拓展高端碳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本次交易事项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易成新能同时提示称,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价格等关键要素均未最终确定,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协商,本次交易相关事项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豪掷132亿元!沪硅产业扩产300mm半导体硅片

    6月11日晚间,沪硅产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三期),预计项目总投资约132亿元。 “(三期)项目建设一个中长期的规划。” 针对前述(三期)项目建设周期,沪硅产业相关工作人员今日(6月12日)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具体新产能投产时间,会根据公司具体建设进度、市场需求、客户订单情况等逐步释放,后续公司定期报告也会具体披露新建产能项目建设进展。 沪硅产业方面进一步表示,本次产能升级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公司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抢抓半导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公司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的生产规模,提升公司全球硅片市场占有率与竞争优势。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6月12日)早盘,沪硅产业股价高开,截至《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稿,该公司股价一度涨超6%,盘中报15.55元/股,总市值在415元左右。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沪硅产业300mm半导体硅片总产能已达到45万片/月,并且在2023年12月当月实现满产出货。该公司预计到2024年底,二期30万片/月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建设项目将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公司300mm硅片60万片/月的生产能力建设目标。 而 伴随此次三期投资扩产,沪硅产业300m硅片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新增60万片/月,届时将达到120万片/月的产能。 据了解,沪硅产业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或其下设子公司与大基金二期、太原市汾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汾水资本”或“太原投资方”)或其下设子公司共同出资,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太原晋科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名称为准,下称:“标的公司”),实施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太原项目。 早在2023年底,沪硅产业就已预告过本次投资扩产。根据公告,为进一步巩固公司在300mm半导体硅片方面的行业地位,子公司上海新昇2023年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拟以91亿元的总投资额在太原本地建设“300mm半导体硅片拉晶以及切磨抛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2024年完成中试线的建设。 项目完成后,沪硅产业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建设和技术能力将得到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巩固国内行业地位扩大优势提供保障。此次投资也是大基金继2022年5月参股沪硅产业二级子公司新昇晶科后,再次对沪硅产业的加码。 业绩表现方面,由于沪硅产业在扩产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公司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指标有所下滑。2023年财报显示,沪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90亿元,同比下降11.39%;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下降243.99%。 其中,在300mm半导体硅片方面,全年营业收入13.79亿元,同比减少6.55%;毛利率10.45%,同比减少1.90个百分点;销量下降约3.48%,产量同比增长20.09%,库存量同比增加322.97%。 截至2024年一季度,沪硅产业实现营收7.25亿元,同比减少9.74%;归母净利润-1.9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6亿元。 沪硅产业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新建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三期)产能, 是基于市场预期做出的决定,虽然由于半导体产业处于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该公司2023年的经营业绩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受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驱动,“我们认为,半导体行业中长期整体还是积极向好的。”

  • 《ESG Weekly》: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硅料硅片行业的可持续策略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调查显示,我国超过 30%的工业废水以及 90%以上的生活废水都有可能直接流入流域水资源中。水资源管理不仅涉及水资源的保护、分配和污染防治,还包括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工业领域尤其如此。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许多生产过程的基础,包括冷却、清洗、蒸汽产生等。 在所有工业领域中,硅料硅片行业尤为依赖水资源。水在具体的工业硅生产中用于净化硅、冷却设备与蒸汽产生。生产每吨硅源需要使用10-20吨水进行净化,其中90%以上的水会被回收利用;需要10-15吨水用于冷却设备;还需要5-10吨水用于产生蒸汽。因此,工业硅生产用水量一般为每吨产品30-50吨之间,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硅料硅片行业的产地却往往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单晶硅片产能集中于宁夏、内蒙古和云南等地,2019 年,宁夏和内蒙古单晶硅片产能占单晶硅片总产能的64%。但由于宁夏和内蒙古的水资源紧缺,两地的企业不得不面对用水指标紧张的难题。 工业废水处理是硅料硅片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芯片清洗、蚀刻,太阳能硅片切割、脱胶和清洗等生产工序中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废水pH低,硝态氮量高、氟离子含量高、可生化性低、含有重金属。据统计,这些废水约占到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5%。 面临种种水资源管理的挑战,技术创新是工业领域的必由之路。在硅料硅片行业,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被用于超纯水制备,确保切割和清洗过程的水质要求。作为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有机物、细菌等杂质,生产出超纯水供生产使用。 水资源管理方面,通威股份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隆基股份的节水策略是国内企业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案例。其中,通威股份子公司太阳能(眉山)通过制绒、碱抛工序清洗水循环利用项目,年减少纯水用量72万m³,年减少自来水耗量96万m³;而隆基股份子公司银川光伏通过采取清洗机节水改造、中水回收利用、浓水回收再利用、脱胶机浓水改造等项目,生产用水单耗降低 35.16%,节约自来水 150 万吨以上,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 总结来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导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早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政府要求国内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和五个转变(要素投入、主导能源、制造方式、发展模式、治理体系),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在制度变革深化下,当前我国重化工产业进入平台期,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至拐点,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蕴含着赶超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硅料硅片企业的探索实践 为了解国内硅料硅片企业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科创板日报》研究员从科创板相关上市公司中,通过大全能源进行案例研究,从公司官网、公开发布的ESG报告等,看看其实际的操作状况。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全能源”)成立于2011年2月,由纽交所上市的大全新能源公司在新疆石河子投资建设,注册资本21.45亿元,主要开展高纯多晶硅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7月22日,大全能源登陆科创板,通过IPO共募集约64亿元,用于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和年产35000吨太阳能光伏多晶硅项目,是注册制下新疆地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2021年10月25日,大全能源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 总体来看,大全能源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举措。 如蒸汽产生环节,内蒙古大全新能源采用全新工艺设备以及大装置、规模化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二次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蒸汽的使用。同时采用全封闭设计的循环水冷却装置,有效减少了冬季冷却过程中的蒸汽流失,节约了水资源。 废水处理环节,大全能源对高盐废水回收装置进行了优化。在生产过程中,对未充分利用的废水进行高效回收,通过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分离出来,使其重新回到生产流程中。2023 年,大全能源废水总排放量为 107.75 万立方米,排放强度较2022年降低 38.64%,较为有效地减轻了污水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 大全能源的探索,看似个例,其实也揭示了硅料硅片企业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通用关键因素:一是制定并执行严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二是依托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降低用水量;三是重视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形成闭环管理,降低工业废水排放。 客观来说,大全能源的水资源管理实践,也为业界探索水资源管理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率先实现水资源管理转型的企业,也就将在ESG评估体系中更上一层楼,进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对中国硅料硅片企业来说,这一转型计划,也许已不仅仅是未雨绸缪的压力和挑战,更是中国企业先行一步、造福和谐人居社会的责任和动力。

  • 未正面回应东南亚产能停工传闻 新一轮“双反”恐至 隆基绿能对美出口再起波折?

    对于东南亚电池和组件厂陷入减产停产传闻,隆基绿能(601012.SH)证券部人士6月24日回应财联社记者称,具体情况还在和海外业务口沟通中。美国重启“双反”调查还未正式落地,具体影响不太好评估。 6月24日有消息称,据知情人士透露: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停工,稍早之前,隆基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也已停工。 对于上述消息,隆基绿能尚未作出正式回应。在美国“双反”政策限制下,隆基绿能是最早在东南亚布局光伏产能的组件厂之一,产品主要面向美国出口。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作为规模最大的光伏组件厂,隆基绿能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多有波折。在今年4月30日进行的隆基绿能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此前隆基产品不能进入美国市场,造成一定的订单流失,但经过波折的过程后,隆基进入美国市场的通道已经理顺,美国海关已接受隆基新规划的供应链通路。根据钟宝申预计,到今年下半年,隆基绿能的美国市场会迎来显著的好转。 但变数也依然存在。2022年,美国商务部应当地企业申请,对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四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反规避关税的调查。最终裁定,该项调查实行免征24个月关税,即将于今年6月到期。 今年5月16日,美国白宫刊登声明,以所谓的不合理贸易为由,对进口光伏电池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根据业内预期,美方可能会继续对东南亚光伏提起新一轮“双反”调查。如果最终裁定存在反倾销等行为,东南亚地区光伏产品将面临高额关税。 一位头部组件厂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公司在东南亚基地开工率确有调整,但是受整体行情影响,不能完全等同于受新一轮“双反”影响。此前国内光伏产品因高额关税限制,基本没有直接对美国出口。新的贸易政策目前还没完全落地,涉及追溯和滚动税率等规则,比较复杂。 有业内分析认为,如果东南亚光伏产品不再出口美国,头部厂商可能会寻找新的投资地,例如中东地区,以规避相关风险。不过该人士表示,产能转移中东还为时尚早,但会密切关注。 需注意的是,美国是光伏装机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对于这一市场,国内组件厂仍然探索解决方案。据隆基绿能消息,公司美国5GW组件合资工厂于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目前已经实现了产品出货。此外,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688472.SH)等均有在美建厂方案。 受产能迭代和需求不足影响,光伏产业正处在这一轮周期底部,目前多个环节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并跌破现金成本,各环节开工率普遍下降。 受极端低价导致的库存减值等因素冲击,隆基绿能在去年四季度亏损9.42亿元,环比由盈转亏。今年一季度,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23.5亿元。

  • SMM:Topcon电池扩产暂缓 未来光伏电池扩产增量来自于XBC与HJT【SMM光伏论坛】

    5月30日,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光伏发电系统供应链论坛 上,SMM光伏高级分析师毛婷婷分享了光伏电池P转N进程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光伏电池市场P转N进程 光伏电池行业发展驱动力——降本+增效 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持续围绕“增效”+“降本”展开。 从发电量角度看,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率、双面率、弱光表现、温度系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晶硅光伏电池技术发展路径 2023-2024年光伏电池技术P型向N型迅速转型,叠层电池产业化未来将加速。 中国企业光伏电池产能现状:P型退坡 N型达70%以上 2.光伏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23年中国光伏电池市场供需回顾 中国光伏电池市场快速完成P/N结构切换 ,屡现结构性供需矛盾 • 2023 年 N 型电池市占率快速提升 :2023年月度N型电池比例从年初10%提升至12月的48.68%,包含topcon、HJT、ABC等N型电池片。2023年全年Topcon电池占比23.62%,HJT电池占比2%不到,N型BC电池占比1%出头。 • 2023 年上半年 N 型扩产进展慢市场仍以 P 型为主导: 2023年上半年Topcon电池产能释放缓慢,PERC电池需求占比85%以上。 • P/N 切换期,结构供需矛盾大 : 2023年下半年电池结构性供需矛盾较为明显,2023年Q3N型需求提升超供应扩张速度,盈利能力大幅削减。 中国TOPCon电池片历史价格回顾(2023年5月-2024年4月) 光伏电池市场产能结构——专业化电池厂 VS一体化组件厂自有电池厂 专业化电池厂齐聚Topcon电池,头部一体化组件厂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行,2024年下半年专业化电池扩产或将进入BC路线。 Topcon电池市场直销量降低 大厂之间以双经销交易为主 电池厂Topcon直销订单减少,双经销模式为主。新晋N型电池厂以直销为主,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 210RN系列逐渐成为大尺寸系列主流 182系列已被183微矩形所替代 SMM 评述: •182.2*183.75:该尺寸电池片已替代182方片系列成为市场主流标注尺寸,但因下游组件厂差异化竞争日益激烈,组件厂自身的特殊尺寸型号也变多,对于专业化电池厂,18X系列尺寸可在设备端兼容度高,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210*210:大尺寸电池片的良率控制对工艺要求更高,生产难度更大,当前市场约15家制造商可生产该尺寸,且大部分为原PERC210系列厂家,少数新晋厂家也在提升该尺寸布局, •210*182:4-5月该尺寸供应量正快速提升,当前约有10家制造商生产该尺寸,且在Q2、Q3间供应增量较为明显,其产量已赶超210方片成为大尺寸系列的主流。 •5月Topcon电池增量达4GW,以专业化电池厂家的爬产增量为主,电池供应集中度有所走弱,Top5制造商电池供应占比从4月49%降低至5月的44%。 •5月通威的电池产量增长较为明显,主因其眉山基地Topcon电池爬产放量,而捷泰有所减产,主因其库存高位,减产以去库存。 未来光伏电池市场供需展望 Topcon电池扩产暂缓,未来光伏电池扩产增量来自于XBC与HJT。 2024年-2027年光伏电池整体扩产速度放缓,PERC产能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未来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于HJT和XBC,五年间1400GW总电池产能将成为峰值,2026年往后随着钙钛矿的成熟,又将主导新一轮电池技术革命。 XBC作为N型晶硅电池效率中的“王牌”,市场期待值在2023年四季度中大幅提升,动摇了不少电池厂家对于产能的规划,原规划Topcon与HJT电池路线的产能布局中纷纷加入了XBC电池。 电池市场累库将延续到2024年-产业链过剩矛盾突出,组件扩产放缓,是电池企业之间的生存之战,此期间电池累库风险较大。 而2025-2026年预计为电池市场的去库存周期,2024年高涨的库存需要拉长时间年限来消化。2026年往后新一轮电池技术革命开启,2027年扩产带来新的增量。   》【光伏论坛直播】全球光伏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工业硅、多晶硅市场展望 高效电池技术分享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 SMM:多晶硅上半年整体仍过剩  硅片将触底 未来一年如何排产?【SMM光伏论坛】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光伏发电系统供应链论坛 上,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对多晶硅、硅片市场进行了展望。 价格回顾:多晶硅历史价格回顾(2022年1月-2024年4月) ►近期硅料情况分析: 2024年05月:4月末5月初市场签单在成本压力的影响下,性价比因素占比进一步提成,混包料、劣质料市场份额增加。混包料最先跌破40元大关,价格跌至39元/千克。签单后期,部分混包料价格跌至35元/千克。 多晶硅供需回顾 ►上半年多晶硅市场回顾: •多晶硅市场整体仍保持过剩态势,库存处于持续累积状态,到2024年5月多晶硅库存已经逼近30万吨大关,在5-6月份仍将继续累积。 •多晶硅供应已经出现月环比减少情况——率先将体现在5月份,主要由于价格已经跌破大多数厂家的完全成本线,部分尾部厂家及老旧产能的现金成本线也已被突破,引发了多个厂家的停产检修。 •多晶硅头部厂家市占率继续提高,新产线继续投产且保持高速爬产。 多晶硅产能扩张及投产时间 其对多家企业的多晶硅产能扩张及投产时间进行了介绍。 多晶硅生产成本情况(2024年5月) •目前除了头部5家,其余厂家多晶硅都已经进入了亏损现金成本的状况。 多晶硅产量及价格展望 ►产量预测: •2024年5月-2024年8月:多晶硅排产持续降低,至2024年8月降至最低——主要受前期多晶硅过剩影响,由于多晶硅成本及库存压力,多晶硅检修逐渐增加。 •2024年9月-2024年11月:多晶硅在经历上一轮去库后排产随着新投产能逐渐恢复,同时此时刻为传统旺季,需求增加,排产上升。 •2024年12-2025年1月:备货结束叠加1月底春节假期影响,排产骤然下滑。 •2025年2月-2025年4月:新的一年多晶硅项目上马叠加需求的复苏,多晶硅排产开始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供应的过剩。 ►价格预测: •2024年5月-2024年6月:对于本轮价格SMM认为将在6月均价跌至32元/千克,部分时刻N型料最低价甚至有可能跌破30元/千克。 •2024年6月-2024年10月:前期价格跌破成本线也引发了硅料的减产,随之带来的事库存的减少以及价格的反弹,但SMM认为此轮反弹不具备较大的反弹空间。 •2024年10月-2025年1月:在经历年末震荡后随着产能的释放,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跌。 •2025年1月-2025年4月:节后需求开始复苏,价格随即开始上涨。 价格回顾:中国硅片历史价格回顾(2023年5月-2024年4月) ►5月硅片情况分析: 2025年05月:硅片成本压力持续增加,目前亏损已经达到单片3毛左右。一体化厂家双经销比例增加-以硅料换硅片,节约成本。目前硅片下跌幅度减弱,SMM认为硅片将触底。 中国硅片月度排产情况细拆(2024年5月 & 6月) ►SMM评述: •N型:N型市场进一步扩大,预计至6月占比达78% •P型:P型市场进一步萎缩,预计至6月占比降至22% •182mm:仍是市场绝对主流 •210mm:5-6月占比相对持稳, •210R占比有所增加 •一线企业:5月,受硅片库存压力较大及现金成本亏损严重,以及下游组件排产较低影响。 硅片头部企业扩产节奏(974GW-1171GW) 其对多个地区的硅片头部企业扩产节奏进行了阐述。 硅片产量及价格展望 ►产量预测: •2024年5月-2024年6月:硅片排产持续大幅度减少,前期库存压力较大,而市场信心又不足,采买积极性不高叠加亏损严重。 •2024年6月-2024年9月:硅片排产开始修复,尤其在8.9月份达到较高位置,得益于之前的去库以及年底抢装的需求增加。 •2024年10月-2025年1月:硅片排产维持相对低位震荡,年底到春节前夕,下游采购完成需求较弱。 •2025年2月-2025年4月:新的一年多晶硅项目上马叠加需求的复苏,硅片排产开始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供应的过剩。 ►价格预测: •2024年5月-2024年6月:SMM认为此轮硅片价格月度均价最低在1.1左右,最低时刻报价将低于1.1元/片,但1元/片价格支撑较强。 •2024年6月-2024年10月:亏损+前两个月的去库使得硅片价格出现一定反弹叠加年底抢装在原料端的传到,10月之前走势一般较强。 •2024年10月-2025年1月:开工率的提升以及年关需求的减少,价格一路走跌。 •2025年2月-2025年4月:春节之后需求复苏,价格再度迎来反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