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8个
当地时间1月1日,伊拉克举行了西古尔纳1期油田(West Qurna 1)牵头合同者交接仪式,中国石油(CNPC)正式接替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该油田牵头合同者,同时也是最大持股方。 牵头合同者,是指当一个油田项目非常重要且复杂时,就会有几个伙伴(大石油公司)作为联合体共同参与。但是,联合体中会有一位“老大哥”,即牵头合同者,当有重要事宜需要表态或者重大决策需要投票时,牵头合同者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行为等同于联合体各方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交接仪式在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省举行。中伊双方官员以及中石油、巴士拉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公司的代表出席了交接仪式。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和伊拉克国营的巴士拉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买卖协议”,以把其在伊拉克最后剩余的上游油气资产出售给后者。 这次交易也标志着这家美国公司正式退出伊拉克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 西古尔纳1期油田位于巴士拉西北约50公里处,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之一,估计年原油产量超过2500万吨。该油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之一,预计可采储量超过200亿桶。 “伊拉克和中石油计划在2024年底将该油田的产量提高到60万桶/天。” 伊拉克石油部上游业务副部长Basim Mohammed表示。 西古尔纳1期油田股权之争 作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西古尔纳1期油田曾经吸引了众多石油巨头的青睐。 2010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伊拉克国有的石油勘探公司(OEC)共同获得了赢得了西古尔纳1期油田的开发权。但是2013年底,埃克森美孚先后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了中石油(25%)和印尼国家石油公司(10%)。 壳牌也在2018年将其拥有的19.6%的股份全部出售给了日本伊藤忠石油开发株式会社(CIECO)的子公司West Qurna Limited2,售价4.06亿美元。 随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和巴士拉石油公司又分别购买了埃克森美孚在该油田持有的10%和22.7%的股份。 由此,该油田开发公司的股东包括中国石油、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拉克石油勘探公司,其中中国石油持有最多股份。
据欧佩克+代表们透露,该组织将在下个月初召开网络会议,恢复例行的石油市场监测,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周二,国际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每桶76美元左右。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可能于2月1日举行会议。欧佩克及其盟国本月开始了新一轮减产,试图避免第一季度全球供应过剩并捍卫原油价格。 油价在去年第四季度下跌近20%,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创纪录的供应抵消了欧佩克+减产措施和强劲燃料需求的影响。预计今年石油消费增长将大幅放缓,这引发了对供应过剩的预期。 去年11月底,欧佩克+同意额外自愿减产,总减产量达到220万桶/日,以支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但其中大部分是此前减产措施的延续,新的减产量为90万桶/日左右。 但减产效果却极为有限,因为原油交易商对减产的实际实施程度持怀疑态度,尽管几个关键成员国正努力进一步削减产量。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助理、资深石油交易员Adi Imsirovic称,“在市场走势强劲的情况下,欧佩克的影响是强大的,但在市场疲软时,欧佩克的力量也不大。在需求明显改善之前,欧佩克都会面临大麻烦。” 此外,在投资者看来,欧佩克+的凝聚力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未能就进一步减产达成共识,去年11月底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被推迟了四天。 在围绕产量配额存在争议的背景下,安哥拉在加入欧佩克十六年后宣布退出。不过这预计不会对该国及欧佩克+联盟的供应产生任何影响。 长期以来,配额遵守情况不稳定一直是欧佩克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沙特经常调节自身的原油产量以弥补这一点。但现在,沙特的原油产量已是十多年来最低的水平。 最近几周,途径世界贸易通道红海的商船频频遭袭,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油价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支撑。此外,巴以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而在美国海军摧毁了胡塞武装的三艘船只后,伊朗向红海派遣了一艘军舰。 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通常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代表各国部长审议石油市场状况,并监督其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另外,由22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将于6月1日在维也纳举行面对面会议。
根据大宗商品市场数据分析公司Kpler,去年12月,印度从其最大原油供应国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暴跌至202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在欧美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收紧之际,由于付款问题,6艘载有索科尔原油的油轮无法交付。 Kpler数据显示, 在去年5月升至215万桶/日的历史高位后,印度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开始波动下滑,11月至12月期间急剧下降,上个月降至148万桶/日 。 印度12月份的俄油进口量是自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1月时该国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为141万桶/日。 印度炼油商在2023年平均每天购买14万桶索科尔原油,但上个月却无法收到任何这类石油。 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周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采原油的俄罗斯石油巨头Rosneft旗下子公司Sakhalin-1 LLC,因未能在阿联酋开设银行账户,使得其买家无法按照约定用迪拉姆付款。 俄罗斯此前已经宣布将不再接受美元作为其能源商品的支付方式,且该国不愿接受印度本币卢比,因卢比在全球接受程度有限,印度炼油商现在选择以阿联酋迪拉姆支付俄罗斯原油。 Katona表示,在印度海岸附近的六艘油轮中,有两艘表示可能会改道前往中国。不过他也表示,尽管存在障碍,但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索科尔石油贸易看起来可能会继续下去,因为最近又有三艘油轮被预定用来运输索科尔原油,而这三艘油轮都“表明印度是其最终目的地”。 Kpler数据还显示,12月,俄罗斯原油占印度石油日进口量(451万桶)的32.9%,其次是伊拉克原油(22%)和沙特原油(15.6%)。相比之下,11月印度原油进口量为452万桶/日,其中37.1%来自俄罗斯。 不过, 2023年全年,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相较前一年增长逾一倍,达到每天179万桶 ,而从其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伊拉克的进口量则减少了11%,至每天90.8万桶。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称,由于最近红海船只遇袭事件增加了运输时间延长和成本上升的风险,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印度的炼油商正在寻求增加来自中东和其他附近国家的供应。 最近几周,由于也门胡塞叛军对途径红海海域商船和油轮的多次袭击,船运公司对进入红海正变得愈发谨慎。这已导致大量船只被迫改道,许多船只宁愿增加长达三周的航程而绕道好望角。 从地中海和北海生产商处运货的油轮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它们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前往亚洲。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问题敏感,他们不愿透露姓名。但根据他们获得的消息,不少船运公司要求印度公司承担通过常规(红海)航线交货的风险溢价,但印度炼油商不愿意承担这些额外的责任,正在寻找替代供应商。 印度炼油商担心,由于保险和运费成本急剧上升,他们的利润可能会受到挤压。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跟上国内需求的增长步伐,而印度国内需求正在因这个南亚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而持续攀升。 印度国有的巴拉特石油公司的一位官员称,该公司已经开始从其他来源来安排原油进口,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印度贸易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印度政府正在建议国内炼油商选择更长的路线,并使能源进口多样化,更加重视从波斯湾和中亚地区购买。他们指出,与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加强红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会谈,也正在进行中。 Emkay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 Ltd.首席经济学家Madhavi Arora称,来自黑海地区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并改道,从而导致其相对来自中东的原油溢价变得更高。她还指出,印度对欧盟的精炼燃料产品出口也可能受到影响。 相比从俄罗斯和北海进口原油,印度从中东主要产油国进口原油,大多只需途径霍尔木兹海峡,基本不会受到红海局势的影响。 不过,虽然印度炼油商担心供应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炼油厂的运转率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印度总理莫迪周二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讨论了中东局势,包括红海袭击事件。
当地时间周三,俄罗斯分管能源的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接受国营电视台采访,谈及今年该国的能源出口形势变化,以及对后续能源市场动向的展望。 由于近两年欧美国家不断加码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所以 该国的能源出口结构也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转变 。基于同样的原因,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也要比投资者更熟悉的布油、美油便宜10-20美元。 (布油、乌拉尔原油价格走势图,来源:tradingeconomics) 印度份额猛然崛起 对于全新的俄罗斯原油出口版图,诺瓦克介绍称, 在现在的状况下,俄罗斯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大概在原油出口比重中占到45%-50% 。 与此同时, 俄罗斯此前几乎不向印度供应原油,但在短短两年内,印度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0% 。在印度大力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另一面,则是欧洲进口的锐减, 大致从之前的40-45%降低至仅有4-5 %。 诺瓦克也强调,早在2022年2月以及西方国家的制裁之前,俄罗斯已经开始与亚太国家构建更加紧密的关系,而之后出现的“欧美限制及禁运措施...仅仅加速了能源供应路线的转变”。 在中印之外,诺瓦克也提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对俄罗斯的原油和石油制品感兴趣,以及 “北海航线”在国际原油贸易中愈发重要的作用 。 俄罗斯副总理表示:“有许多国家愿意购买俄罗斯的原油、石油制品,包括 拉美、非洲以及其他亚太区域国家 。但如果我们从整体上谈论主要合作伙伴,那些都是新的航运路线,包括正在使用的北海航道。” 北海航道指的是沿俄罗斯海岸线往返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的交通线,由于全球变暖的缘故,该航线逐渐展现非凡的潜力。以北欧往返中国的航线为例,北海航线相较于走苏伊士运河可以节约10来天的航程。 诺瓦克透露,2023年经北海航道出口的原油大概为 150万吨 (1吨约等于7桶),并强调这条航线的盈利能力很强。 对于OPEC组织近期的情况,诺瓦克表示俄罗斯已经严格遵守减供的承诺,并预计2024年的国际油价(布油)维持在80-85美元/桶,与当前的价格相近。 北极2号LNG项目近况 由于美国上个月对俄罗斯的北极2号LNG项目施加了新的制裁,使得该项目重回舆论焦点。该项目的控股股东是俄罗斯最大的LNG生产商诺瓦泰克(Novatek),持有近60%股份。 诺瓦克也在最新的访谈中表示, 该项目已经开始有效地生产液化天然气,预计投向市场的第一批供应将在2024年一季度到来 。 行业知情人士也确认该项目已经产出了“第一滴”LNG,但也表示要实现年产能660万吨的目标可能还尚需时日。 根据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规划,到2035年该国LNG的产能将达到1.4亿吨,预计届时将占据全球LNG市场的20%。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总计2500亿美元的收购热潮,不少企业利用公司高股价来获得低成本资金储备,并为这个可能经历更多整合的行业的下一次动荡做好准备。 随着世界经济摆脱大流行病的低迷,石油需求开始回升,激发了收购者的热情。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在2023年进行了总价值1,350 亿美元的收购;康菲石油公司在过去两年完成了两笔大交易。 大家不约而同瞄准的是美国最大的页岩油田区--德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盆地。目前,这四家公司已控制了该产油区未来产量的 58%。每家公司的目标都是从该区域抽取至少100万桶/日的油,预计到2027年底,该区域的原油产量将达到700万桶/日。 更多的交易即将开始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在12月份对四分之三的能源高管进行了调查,他们预计未来两年将出现更多价值500亿美元的石油交易或新的项目。二叠纪最大的私营页岩油生产商Endeavor Energy Partners正在探讨出售事宜,将促使美国的页岩油产量进一步集中。 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美洲上游研究总监瑞安·杜曼 (Ryan Duman) 表示:"整合正在积极改变局势,少数几家公司将决定(产量)增长是强劲、稳定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整合将对油田服务商和管道运营商产生溢出效应。提供钻井、水力压裂、砂石以及将运输公司正在进入一个客户越来越少、甲方定价权越来越大的时代。 "合并对生产商有利,但对服务公司毫无帮助。随着现有合同的重新谈判,服务公司的利润将受到挤压,"美国一家石油生产商的一位高管表示。 管道领域专家、东戴利分析公司的罗布-威尔逊(Rob Wilson)表示,随着获批和新建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数量减少,管道运营商也面临着自身的整合浪潮。据东戴利估计,二叠纪盆地现有输油管道的扩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这一问题,但到2025年中期,二叠纪盆地的输油管道容量将可达到90%。 保持现金储备 最新的收购说明了石油公司对尚未开发的低成本油气储量的追求。 在2023年的主要交易中,埃克森公司以595亿美元收购了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并以49亿美元收购了登伯里公司 (Denbury Inc)。雪佛龙出价530亿美元收购 Hess (HES.N),并以62亿美元收购石油竞争对手PDC Energy。西方石油公司将斥资120亿美元收购CrownRock。 得益于强劲的股价,今年的大多数重大收购都是股票交换,而不是大笔现金支出,如果油价像2016年和2020年那样下跌,若现金大额支出将危及买家的资产负债表。以埃克森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拥有约330亿美元的现金,是四年前的六倍多。 Wong & Partners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并购专家安德烈-甘(Andre Gan)说,化石燃料领域正在重新吸引新的投资。2023年利率的上升使得用股票支付收购费用,比用现金支持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由于利率和供应链成本上升,美国和法国的海上风电项目被取消。生产商也认识到,美国向可再生燃料、电动汽车和更高能效的转变将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并挤压生产成本高的公司。 过去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量每天增加约230万桶,达到每天1.017亿桶。由于欧佩克及其盟国一直限制石油产量,全球石油库存紧张,这有助于提振石油价格。伍德麦肯兹预计,由于大型石油公司将重点放在提高现金流而不是产量上,未来五年的石油产量将平均每年增加约25万桶/日,是前五年水平的一半。缓慢增长有助于拥有未开发储量的公司控制支出,提高利润率。 合并已促使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要求埃克森和雪佛龙就其收购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推迟了交易的完成。埃克森和雪佛龙预测它们将获得批准,并指出美国石油市场的规模和咄咄逼人的小对手是竞争将保持强劲的迹象。 数量更少、规模更大、专注于延长化石燃料业务寿命的石油生产商的出现,可能会使这些公司与优先转向清洁能源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与此同时,全球石油价格在2023年平均每桶约83美元,低于2022年的99美元,预计2024年将基本保持稳定。分析师认为,2024年石油价格将在每桶70美元到90美元之间波动,高于2019年每桶64美元的平均水平。
受益于红海危机和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利好影响,国际油价出现小幅上涨。这一影响也传递到港股石油股的表现上。截至14:24,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分别上涨3.64%、3.06%、2.8%。此外,A股市场方面,石油行业涨幅为1.9%,个股方面:统一股份涨停,中国海油、新潮能源均涨超3%。 注:截至27日14:24,港股石油股的表现 注:截至27日14:24,A股石油行业表现 首先,经过红海海域的船只进一步遭受袭击引发了人们对航运中断的担忧。其次,美联储的降息前景提振了经济与燃料需求增长的希望。 红海局势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最新报道,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表示,其一艘集装箱船周二下午在穿越红海时遭到袭击。这是红海危机升级的最新迹象。MSC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事件发生在世界标准时间12:25左右,当时其MSC United VIII号集装箱船正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港驶往巴基斯坦卡拉奇。 事实上,自上月中旬起,也门胡塞武装扩大对以色列目标的打击范围,开始在红海对“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实施打击,并不断升级相关威胁,导致多艘货轮在附近海域遇袭。因此,多家航运企业此前宣布改道绕开这一航线。 苏伊士运河位于红海以北,连接着地中海,是亚洲和欧洲之间最快的海上航线,全球大约15%的海上贸易由此经过,其中包括近30%的集装箱贸易。国际航运公会警告,绕行意味着航行成本增加、航运天数增多,交货时间也会相应推迟。 尽管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A.P.穆勒-马士基A/S已经表示,由于美国领导的旨在保护航运不受胡塞武装袭击的多国联合护航正在部署中,该公司正准备恢复红海运输,但许多其他托运人为了安全仍继续避开这条航线。 美联储降息提振市场 美联储近期表示将考虑降息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实施降息,这将有助于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燃料需求。此外,降息还可能降低美元汇率,使石油等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原油价格上涨。 受上述消息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周二涨2.5%,报每桶81.07美元,盘中最高上涨3.4%。这一反弹势头传递港股石油板块,其中中国石油股份、中国海洋石油领涨其板块。 后续油价怎么看? 尽管红海局势助推了油价回暖,但石油价格仍将出现2020年以来首次年度下跌。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全球供应过剩的担忧以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所驱动。 尽管欧佩克及其盟国采取了新的供应限制措施,但人们普遍担心明年会出现供应过剩。这是因为国际能源署(IEA)本月发布报告中指出,明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约50%至110万桶/日。这意味着即使欧佩克+国家减少产量,全球石油市场仍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推荐阅读: 》航运巨头货船遇袭 红海局势再升温!欧线集运指数盘中涨20%!上期能源密集出手! 》俄副总理:今年将对欧出口石油和石油产品份额降至4%至5% 》银河证券:红海袭击事件持续发酵 或将推动集运、油运运价水平上行 》油市年终盘点:俄罗斯成功规避制裁 欧佩克+减产但无力支撑油价 》别指望油价走高!专家:OPEC+减产救不了油市 明年原油需求将崩溃 》广积粮高筑墙 美国石油巨头2023年收购忙 为未来动荡做准备 》美国增产猛如虎!高盛下调2024油价预期 但料沙特不会打“石油战”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今年将向欧洲出口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不超过4%至5%的份额,此前的比例为40%至45%。 诺瓦克还称,印度在俄罗斯能源出口中的份额已上升至40%。
随着去美元化浪潮在全球愈演愈烈,全球多国都开始推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不过,印度推广使用其本国货币卢比的努力最近遇到了逆风。 据印度当地媒体援引印度石油部的话报道,印度用卢比支付原油进口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其贸易伙伴仍不愿接受卢比。 报告称,全球石油供应商仍普遍对卢比付款持抵制态度,理由是交易成本较高,以及由于卢比在全球接受程度有限,可能带来相关的外汇风险。 石油国家仍不愿接受卢比支付 据报道,印度石油部告诉印度议会委员会,在截至今年3月的2022-2023财政年度,印度没有一笔石油进口以卢比结算。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跨国原油交易合同的默认支付货币均为美元。然而,为了使印度货币国际化,印度储备银行于2022年7月11日起,允许进出口商用卢比付款。 然而在这一新政之后,虽然在与少数几个国家的非石油贸易中,印度成功用卢比进行了交易,但在与石油出口国的交易中,石油国家们仍然继续回避卢比。 “在2022-23财年,石油单位进口的原油没有以印度卢比结算。原油供应商(包括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继续表达他们对以卢比汇回资金的担忧,并强调了与资金转换相关的高交易成本以及汇率波动风险。”印度石油部告诉印度议会委员会。 印度加入去美元化大军 目前,随着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对包括俄罗斯和伊朗在内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全球多国都更加积极地推动“去美元化”潮流。 从中国到巴西的多个国家都在努力在国际支付和投资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而印度推动卢比国际化的举措也被视为去美元化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推动增加本国货币在全球的使用,而金砖国家也一直在权衡共同发行货币的可能性。今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去美元化趋势——印度尼西亚最近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扩大其货币印尼盾的使用。 去年,印度央行允许当地进口商开设特殊的海外银行账户,以便向其贸易伙伴支付卢比。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由于国内原油产量不足需求的15%,该国85%的原油需求都要靠进口石油来解决。
据官方媒体《安哥拉日报》(Jornal de Angola)周四(12月21日)报道,安哥拉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部部长迪亚曼蒂诺·阿泽维多(Diamantino Pedro Azevedo)宣布,该国于当天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我们不想在组织中默默无闻,我们想要积极参与,做出贡献。但当看到作出的贡献没有带来任何实际成果时,我们就像变得多余了。”阿泽维多说道,“我们不愿为了留在组织而留。”他指出,这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 安哥拉的退出将使欧佩克成员国的数量缩减至12个,近月该组织在沙特阿拉伯的带领下苦苦支撑国际油价。先前有消息称,安哥拉部长拒绝欧佩克调降其明年的产油配额,并表示计划打破这一限制。 据了解,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人口约3450万,石油和钻石开采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根据欧佩克最新的月报数据,安哥拉11月的产油量为113万桶/日,在欧佩克中属于中下水平。与之相比,整个组织的产量约为2800万桶/日。 这件事情隐含的矛盾早在今年6月就埋下。财联社报道曾提到,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布)在组织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下调2024年的产量配额,这一决策的原因是非洲产油国由于多年的投资不足和设备老化,生产原油的能力出现下降。 而在上月月末,欧佩克外部顾问进一步调低产量配额至110万桶/日。RBC资本市场的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表示,安哥拉一直反对减少产能配额,其与欧佩克之间的争端可能难以弥合。 另有数据显示,与8年前相比,安哥拉的产量已经累计暴跌了40%。媒体报道也曾提到,安哥拉驻欧佩克理事Estevao Pedro透露,他对2024年目标非常不满意,该国不打算坚持下去。 但需要指出的是,欧佩克成员的进出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包括卡塔尔、印度尼西亚等。最近的一例在2020年,厄瓜多尔在亟需资金的情况下,公开退出了欧佩克。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