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1月3日,云图控股(002539.SZ)在接受调研时指出,松滋基地35万吨磷酸铁及配套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其中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已有稳定产品产出。展望磷矿石未来价格走势,云图控股表示,磷矿石属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又是磷元素的唯一规模化提取来源,其作为磷复肥、磷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需求持续向好。预计未来磷矿石的供应将延续紧张态势,价格相对坚挺,公司看好磷矿石未来的发展。 据介绍,云图控股已经取得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区东段采矿权,采矿规模400万吨/年,东段磷矿已探明储量1.81亿吨。目前公司东段磷矿采矿工程已完成项目备案并取得环评批复,正加紧办理安全设施设计评审的相关工作,并开展征地手续、矿井建设前期准备等工作。 针对氮肥产业链的短板,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应城基地“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建设,目前尚在筹建阶段。该项目主要包括60万吨水溶性复合肥、4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70万吨精制盐、20万吨碳酸氢钠(小苏打)、5万吨三聚氰胺;改扩建30万吨两钠、70万吨合成氨;30万吨轻质碱改造为重质碱等。未来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基本实现上游氮资源自给自足,彻底打通氮肥完整产业链。 海外市场方面,目前公司已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建立了自有营销渠道和网络,同时,为了深入拓展东南亚市场,公司在马来西亚规划建设复合肥海外生产基地,保障海外市场的稳定供应。
1月3日,云图控股(002539.SZ)在接受调研时指出,松滋基地35万吨磷酸铁及配套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其中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已有稳定产品产出。展望磷矿石未来价格走势,云图控股表示,磷矿石属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又是磷元素的唯一规模化提取来源,其作为磷复肥、磷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需求持续向好。预计未来磷矿石的供应将延续紧张态势,价格相对坚挺,公司看好磷矿石未来的发展。 据介绍,云图控股已经取得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区东段采矿权,采矿规模400万吨/年,东段磷矿已探明储量1.81亿吨。目前公司东段磷矿采矿工程已完成项目备案并取得环评批复,正加紧办理安全设施设计评审的相关工作,并开展征地手续、矿井建设前期准备等工作。 针对氮肥产业链的短板,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应城基地“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建设,目前尚在筹建阶段。该项目主要包括60万吨水溶性复合肥、4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70万吨精制盐、20万吨碳酸氢钠(小苏打)、5万吨三聚氰胺;改扩建30万吨两钠、70万吨合成氨;30万吨轻质碱改造为重质碱等。未来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基本实现上游氮资源自给自足,彻底打通氮肥完整产业链。 海外市场方面,目前公司已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建立了自有营销渠道和网络,同时,为了深入拓展东南亚市场,公司在马来西亚规划建设复合肥海外生产基地,保障海外市场的稳定供应。
SMM 1月5日讯:据今日最新消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振华新材发布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215.09%。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振华新材主要提到了三点,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其二,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且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12月初,振华新材曾回应过投资者关于公司产能几何的问题,振华新材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现有总产能为5万吨/年。此外,振华新材还提到了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情况,其表示,公司2022年1-9月产能利用率为85.21%,其中因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7-9月产能利用率已达115.05%。 在11月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振华新材曾被问及如何应对锂盐及镍钴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坦言,目前公司并没有通过期货等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在面临原材料价格下跌趋势时,公司一般会考虑适当减少库存,尽量做到快进快出,降低相应的风险。 提及如何看待2023年锂盐价格的问题,振华新材表示,锂盐2023年的价格会受到供给端产能释放情况及需求端的影响,目前来看,锂盐价格的高企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也催生了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而振华新材便在钠离子电池方面有所布局,据振华新材表示,公司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是第二代产品,客户方面均有比较良好的反馈,预计最先使用场景是两轮车和中低续航里程的电动车。 提及未来正极材料的发展预期,振华新材表示,锂价的快速上涨提高了终端产品成本,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而钠离子电池的面世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市场对锂的焦虑。振华新材认为,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各有优势,各有适合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这三类电池材料都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钠离子等新型材料电池的加速推广,预计正极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三元正极材料放明天,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为例,其2022年现货报价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截止2022年12月30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现货均价报32.8万元/吨,较年初的24.6万元/吨上涨8.2万元/吨,在3月10日更是一度飙升至373950元/吨,整体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不过近期近期随着国内下游维持弱势,叠加前驱体和锂价下跌影响,三元材料成本持续下行。截止2023年1月5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现货报价元旦后连跌两日,跌至31.3~33.5万元/吨,均价报32.4万元/吨。
SMM 1月5日讯:据今日最新消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振华新材发布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215.09%。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振华新材主要提到了三点,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其二,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且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12月初,振华新材曾回应过投资者关于公司产能几何的问题,振华新材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现有总产能为5万吨/年。此外,振华新材还提到了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情况,其表示,公司2022年1-9月产能利用率为85.21%,其中因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7-9月产能利用率已达115.05%。 在11月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振华新材曾被问及如何应对锂盐及镍钴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坦言,目前公司并没有通过期货等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在面临原材料价格下跌趋势时,公司一般会考虑适当减少库存,尽量做到快进快出,降低相应的风险。 提及如何看待2023年锂盐价格的问题,振华新材表示,锂盐2023年的价格会受到供给端产能释放情况及需求端的影响,目前来看,锂盐价格的高企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也催生了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而振华新材便在钠离子电池方面有所布局,据振华新材表示,公司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是第二代产品,客户方面均有比较良好的反馈,预计最先使用场景是两轮车和中低续航里程的电动车。 提及未来正极材料的发展预期,振华新材表示,锂价的快速上涨提高了终端产品成本,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而钠离子电池的面世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市场对锂的焦虑。振华新材认为,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各有优势,各有适合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这三类电池材料都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钠离子等新型材料电池的加速推广,预计正极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三元正极材料放明天,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为例,其2022年现货报价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截止2022年12月30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现货均价报32.8万元/吨,较年初的24.6万元/吨上涨8.2万元/吨,在3月10日更是一度飙升至373950元/吨,整体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不过近期近期随着国内下游维持弱势,叠加前驱体和锂价下跌影响,三元材料成本持续下行。截止2023年1月5日, 三元材料523 (多晶/消费型) 现货报价元旦后连跌两日,跌至31.3~33.5万元/吨,均价报32.4万元/吨。
2023年1月4日,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新注册登记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电池装车总量达到446GWh,同比增长74.7%。 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制表/维科网锂电 其中,六家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至60.5%。“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超过6辆由中国企业配套动力电池。” 韩国三家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7.4个百分点至23.1%。 LG新能源的市占率从19.6%降至12.3%,全球排名从第2下降到第3位。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奥迪等。 SK On的市占率比去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5.9%,仍居第五位。 三星SDI的市占率为5%,排在第六位。 日本的松下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5.1个百分点至7.7%,由2021年前11月的第三位退至第四位。 韩国与日本公司市场份额的下滑与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的飙升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中国的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在2021年前11个月从32.2%跃升至37.1%,这比四家韩国与日本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加(30.9%),还高出6.2%。 宁德时代 如果单论2022年11月,宁德时代以23.4 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相较上一月上涨接近三成,创单月历史新高。其市占率达40.9%,占比首次突破全球市场的四成,稳居首位。 市场动态方面,在过去的2022年12月,宁德时代看点多多,其为2023年打下好基础。 产品力方面,12月30日宁德时代发布的消息显示,麒麟电池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世界领先。 订单方面,12月8日,宁德时代与本田宣布,Honda在中国将于2024年至2030年间,从宁德时代预计采购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此外,12月份内,宁德时代还与华为、奇瑞、博世、长安、阿维塔科技等深化了合作关系。 产能方面,12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德国工厂顺利实现电芯生产,该工厂已具备对欧洲客户的本地生产与供货能力;12月19日,宁德时代与极氪汽车共创的动力电池制造及服务平台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一期全面投产;12月29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云南时代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不排除宁德时代将斥巨资于昆明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可能。 比亚迪 虽然比亚迪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0.6GWh,但来自比亚迪方面的公告显示,其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2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36GWh。 从1-11月全球装车量60.6GWh,到2022年全年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累计装机总量的89.836GWh,以及12月单月超10GWh达到11.152GWh,比亚迪显然是后程发力。 有一个对比是,比亚迪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量,而特斯拉才131.39万辆。此外,比亚迪2022年海外销售已经达到5.59万辆,超越机构此前给出的5万辆目标。 LG新能源 意在争第一的LG新能源,连第二的地位都不保了。当然,LG新能源仍在“挣扎”:12月19日,LG新能源发布一份声明称,将在2026年底前投资4万亿韩元(约合213.2亿元人民币),来扩大其位于韩国忠清北道奥昌的电池厂产能。 松下 从去年同期12.8%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至当前的7.7%,松下可谓是“大溃败”。其4.7%的同比增长率,也是TOP10中最差的表现,远低于平均74.7%的增速。 SK On SK On意在扩大其美国市场的占有率。1月3日有消息称,SK On与福特汽车(F)合资电池公司BlueOval SK将向美国能源部申请ATVM资金,用于大规模投资项目。 三星SDI 尽管三星SDI一直对海外生产线的扩张计划保持相对低调的态度,但在美国IRA法案通过后,不断有消息传出,三星SDI正与福特汽车或通用汽车洽谈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中创新航 最新消息显示,中创新航已就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售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有关材料已于2022年12月29日递交。 A股IPO,有望为中创新航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其产能快速释放。 12月14日,第366批公告显示,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开始正式装车蔚来ES8;12月20日,经济学者、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全面解析中创新航,指出中创新航具有成长性、产品力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看好中创新航的未来发展。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1月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半固态电池匹配客户需求,预计2023年批量交付。 欣旺达 欣旺达是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增速最高的企业,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87.3%。 12月7日,欣旺达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定在宜春市政府管辖区域内,共同构建从碳酸锂生产、锂电池关键材料到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体系。预计总投资165亿元。 12月16日,浙江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池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看到大圆柱电池的发展,并在该领域发力。 近日,亿纬锂能发布了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及“π”电池系统。据介绍,其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支持9分钟超快充。 亿纬锂能称,该款电池具备设计、制造、回收标准化;全生命周期零应力;制造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降低50%;采用90%镍含量与硅碳材料。 目前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累积产出50万颗。此外,亿纬锂能荆门大圆柱20Gwh工厂即将建成,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欧洲匈牙利工厂陆续建设中。
2023年1月4日,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新注册登记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电池装车总量达到446GWh,同比增长74.7%。 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制表/维科网锂电 其中,六家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至60.5%。“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超过6辆由中国企业配套动力电池。” 韩国三家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7.4个百分点至23.1%。 LG新能源的市占率从19.6%降至12.3%,全球排名从第2下降到第3位。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奥迪等。 SK On的市占率比去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5.9%,仍居第五位。 三星SDI的市占率为5%,排在第六位。 日本的松下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5.1个百分点至7.7%,由2021年前11月的第三位退至第四位。 韩国与日本公司市场份额的下滑与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的飙升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中国的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在2021年前11个月从32.2%跃升至37.1%,这比四家韩国与日本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加(30.9%),还高出6.2%。 宁德时代 如果单论2022年11月,宁德时代以23.4 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相较上一月上涨接近三成,创单月历史新高。其市占率达40.9%,占比首次突破全球市场的四成,稳居首位。 市场动态方面,在过去的2022年12月,宁德时代看点多多,其为2023年打下好基础。 产品力方面,12月30日宁德时代发布的消息显示,麒麟电池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世界领先。 订单方面,12月8日,宁德时代与本田宣布,Honda在中国将于2024年至2030年间,从宁德时代预计采购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此外,12月份内,宁德时代还与华为、奇瑞、博世、长安、阿维塔科技等深化了合作关系。 产能方面,12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德国工厂顺利实现电芯生产,该工厂已具备对欧洲客户的本地生产与供货能力;12月19日,宁德时代与极氪汽车共创的动力电池制造及服务平台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一期全面投产;12月29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云南时代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不排除宁德时代将斥巨资于昆明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可能。 比亚迪 虽然比亚迪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0.6GWh,但来自比亚迪方面的公告显示,其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2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36GWh。 从1-11月全球装车量60.6GWh,到2022年全年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累计装机总量的89.836GWh,以及12月单月超10GWh达到11.152GWh,比亚迪显然是后程发力。 有一个对比是,比亚迪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量,而特斯拉才131.39万辆。此外,比亚迪2022年海外销售已经达到5.59万辆,超越机构此前给出的5万辆目标。 LG新能源 意在争第一的LG新能源,连第二的地位都不保了。当然,LG新能源仍在“挣扎”:12月19日,LG新能源发布一份声明称,将在2026年底前投资4万亿韩元(约合213.2亿元人民币),来扩大其位于韩国忠清北道奥昌的电池厂产能。 松下 从去年同期12.8%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至当前的7.7%,松下可谓是“大溃败”。其4.7%的同比增长率,也是TOP10中最差的表现,远低于平均74.7%的增速。 SK On SK On意在扩大其美国市场的占有率。1月3日有消息称,SK On与福特汽车(F)合资电池公司BlueOval SK将向美国能源部申请ATVM资金,用于大规模投资项目。 三星SDI 尽管三星SDI一直对海外生产线的扩张计划保持相对低调的态度,但在美国IRA法案通过后,不断有消息传出,三星SDI正与福特汽车或通用汽车洽谈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中创新航 最新消息显示,中创新航已就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售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有关材料已于2022年12月29日递交。 A股IPO,有望为中创新航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其产能快速释放。 12月14日,第366批公告显示,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开始正式装车蔚来ES8;12月20日,经济学者、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全面解析中创新航,指出中创新航具有成长性、产品力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看好中创新航的未来发展。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1月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半固态电池匹配客户需求,预计2023年批量交付。 欣旺达 欣旺达是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增速最高的企业,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87.3%。 12月7日,欣旺达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定在宜春市政府管辖区域内,共同构建从碳酸锂生产、锂电池关键材料到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体系。预计总投资165亿元。 12月16日,浙江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池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看到大圆柱电池的发展,并在该领域发力。 近日,亿纬锂能发布了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及“π”电池系统。据介绍,其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支持9分钟超快充。 亿纬锂能称,该款电池具备设计、制造、回收标准化;全生命周期零应力;制造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降低50%;采用90%镍含量与硅碳材料。 目前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累积产出50万颗。此外,亿纬锂能荆门大圆柱20Gwh工厂即将建成,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欧洲匈牙利工厂陆续建设中。
来自“徐州发布”的消息显示,1月4日上午,江苏省徐州市举行2023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暨比亚迪(002594)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活动。 本次奠基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用地约706亩,包括洁净、组装、配料、无尘、恒温、干燥等车间,建设刀片电池生产线,计划2023年12月部分产线投产运营。 根据比亚迪日前发布的产销快报,2022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4GWh。 此外,1月4日,韩国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汽车注册电动汽车电池总装车量为446GWh,同比增长74.7%。其中,比亚迪以60.6GWh的装机量排名第二。
来自“徐州发布”的消息显示,1月4日上午,江苏省徐州市举行2023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暨比亚迪(002594)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活动。 本次奠基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用地约706亩,包括洁净、组装、配料、无尘、恒温、干燥等车间,建设刀片电池生产线,计划2023年12月部分产线投产运营。 根据比亚迪日前发布的产销快报,2022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4GWh。 此外,1月4日,韩国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球汽车注册电动汽车电池总装车量为446GWh,同比增长74.7%。其中,比亚迪以60.6GWh的装机量排名第二。
SMM1月5日讯:华友钴业与浦华公司签订三元前驱体《购买协议》,协议约定华友钴业及其子公司拟于 2023年1月到2025年12月间向浦华公司供应三元前驱体1.5万吨 。浦华公司全称浙江浦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11日,法定代表人陈要忠,同时为华友钴业副总经理。浦华公司股权结构为 POSCO HOLDINGS持股 9.55%,POSCO CHEMICAL Co., LTD(浦项化学)持股 50.45%,浙江华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40%。本次交易的结算方式为:买方应在收到交货日期或交货文件后的规定时间内将发票金额电汇至卖方。 同步,华友钴业与浦项化学签订了三元前驱体《购买协议》,协议约定华友钴业及其子公司拟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12 月期间向浦项化学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16万吨 。其结算方式为:买方应在收到装运单据后的规定时间内将发票金额电汇至卖方。 华友在锂电业务布局路线是走 垂直一体化布局,从上游钴镍铜资源->钴盐/硫酸镍/电积铜等冶炼环节->三元/磷酸铁前驱体->三元/磷酸铁锂正极 。 三元前驱体跟下游客户目前主流的结算方式根据镍、钴、锰盐原料的市场价格以及加工费确定,因此华友成本端的优势较为明显,盈利性有一定保障。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1月5日讯: 2023 年1月1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正式生效。2022年8月,拜登正式签署《通胀削减法案》,重点关注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美国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并向购买新电动汽车以及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消费者分别提供7500美元和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该政策反映出美国高度的保护主义 ,美国正式开启了“闭门造车之路” 政策简读 当前美国对购买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该法案对这一税收优惠的获取资格进行了修改。修订后的抵免资格取决于三个条件: (1)汽车的最终组装是在北美进行的; (2)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的特定百分比来自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伙伴,或在北美回收; 北美回收定义:不仅包含北美,同时包括从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提取加工 ,回收材料来源也在FTA 范围之内。 (3)电池的组件的特定百分比是在北美制造的。 电池组件定义:正负极材料本身,及正极前驱、盐类材料、集流体(铜铝箔)、固体电极金属、粘合剂、电解质盐、电解质添加剂。 制造定义: 原矿环节:原矿已提取的物质或材料的精炼,包括处理、烘烤、涂覆成为组成材料的过程. 回收环节:将含有关键矿物的可回收材料转化为规格级产品,并代替原始材料以制造组成材料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产生电池中的新成分材料,并为电机供电。 并且要求于24年来自贸易协定国提取、回收主要原料(镍钴锂锰等)材料在整车价值中不得低于40% 美国规划好蓝图准备大展拳脚的同时,世界多个经济体也因此受到影响,但多为负面影响。 相关评论: 在该法案正式生效一天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便发文对美国提出批评,“此类行动(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在我们的贸易关系中惩罚了欧洲生产商,不尊重世贸组织规则,将损害世界经济”。 韩国《韩民族日报》认为,《通胀削减法案》把韩国和欧盟产车辆排除在电动汽车补贴对象之外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美国“吸走”全世界尖端产业工作岗位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德国之声”也曾直白指出,包括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大量欧洲企业成为《通胀削减法案》的受害者。 解读影响 欧洲影响---或将导致资本外流 2022 欧洲面临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欧洲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涨,已不具备生产区域优势,而IRA的出台无异于是对欧洲老盟友的“背刺”, 援引德国工商大会近期所做调查称,39%的受访企业表示希望增加在美国的投资,美国的补贴政策出台,将吸引欧洲资本流入美国建厂生产,不利于振兴欧洲经济。 日韩---中转站低位消失,产业或将被“真空” 日韩作为中欧、中美的中转站,其产业链具有特殊性多为将中国原料加工后出口,削减通胀法案后,日韩经营多年建立的产业链将被架空,韩国汽车产业链或将外迁,同时也伴随着资本与技术的外流。 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具有绝对优势,目前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绝大多数矿物、组件和电池均来自中国。受该条款的影响,美国车企对于中国锂电池的进口需求可能放缓。然而,美国难以在短期内超越中国花费7-10年建立起的完备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同时韩国、日本等汽车厂商也大量依赖中国的动力电池。中国的强势地位使得法案的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会促使中国同欧洲增加合作。 对于美国来说---利在远期,短期内难见成效 援引瑞士信贷集团数据,IRA可能通过税收资金在10年内给美国带来大约1.7万亿美元的新投资。能源创新预测,到2030年,IRA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近1%。汇集美国工会以及环保组织的联合组织蓝绿联盟预测,在未来10年,IRA将为美国增加900万个就业岗位。 对于美国来说,该通胀法案并不能解决通胀,但是构建自身产业链,有助于发展本国新能源,起步虽晚利在未来。但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遭到多国的抵制。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