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SMM6月20日讯: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钴资源国家之一,其镍钴产业在全球范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印尼的镍钴产业迎来了又一波的关注热潮,镍市场也再度迎来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如何保证原料供应,控制原材料成本,保证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印尼镍产业链生产企业的合作机会,也成为镍不锈钢企业近年来的核心焦点。为此,SMM在2023年6月,专程组织了由不锈钢企业、新能源车企、投资企业等镍产业大佬,一起前往印尼苏拉威西省进行实地考察,实地学习交流国内优质企业在印尼的发展情况,谋求更精准、更深度的合作,创造更有效、更持续的交流。 第六站:印尼德龙园区 本次考察探讨了镍铁品位、入炉镍矿品位、一期项目后生产高冰镍的规划、电厂发电煤单耗量等话题。印尼德龙园区表示,一期员工人数约9000人;印尼、中国员工比例约为3:1;镍铁品位在10-12%附近;入炉镍矿品位为1.6-1.8%,需要配矿,所以入炉品位不是一直不变的;一期后续有打算新增设备生产高冰镍;电厂发电煤单耗量为600g左右(若为标煤,单耗在360g/度电左右)。 企业简介 PT. Virtue Dragon Nickel Industry公司,总部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生产厂部设在东南苏拉威西省肯达里。 VDNI公司由中国一重集团和江苏德龙镍业集团公司合资成立,前期投资60亿人民币,主要以镍铁合金冶炼生产为主,公司配有PMS自备码头和发电厂等辅助生产设施,于2017年正式投产2020年全面投产。 PT.Virtue Dragon Nickel Industry项目被列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 。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肯达里工业园基地,是江苏德龙镍业集团等股东布 局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规划面积5307公顷,现园区由VDNI 、FHNI 、PMS 、OSS等组成,首期VDNI项目于2014年进入印尼,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首条RKEF镍铁生产线投产。 考察涉及项目 此次考察仅为德龙一期镍铁项目,合作方为一重,是一带一路重要项目。共有15条33000KVA镍铁产线。年规划镍铁产能约11万镍吨/年。参观部分为四条镍铁产线。干燥窑-回转窑-电炉对应匹配。
充电桩又迎重磅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为此,《指导意见》明确五方面任务,一是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其中提到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和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三是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如持续完善标准体系等;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如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我国是全球充电桩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仍然不能满足车主的需求,国内车桩比从2018年的3.4:1下行至2022年的2.5:1,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充电桩的投入,而本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将拉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也表示:“《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该《指导意见》还将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各地充电桩政策相继落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随着电动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需求增加,充电桩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也推动了充电桩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新型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充电桩市场高质量发展。 从地方层面来看,北京、安徽、广东、浙江等地都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聚焦工作。2023年,陕西省、重庆市、天津市等地还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重庆出台了《重庆市2023年度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其围绕桩、站、平台、宣传等四个方面,出台9项财政补贴政策;天津将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印发了研究制定了《2023年民心工程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实施方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扩大汽车消费和绿色智能消费;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了解到,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 据中泰证券测算,2023年至2025年,我国充电桩需求分别达279万个、380万个、503万个,到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93亿元,年复合增速为43%。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测算,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分别达到440万、760万台。 张翔表示,就发展速度而言,近两年充电桩的发展速度要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快,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 江瀚也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但与终端充电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一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还不够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地区和城市的建设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 充电桩的建设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使用体验的关键要素,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哪些产业迎来新机呢? 张翔表示,高质量充电桩不仅可以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次,充电桩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充电桩本来价值高,在两千到十万元之间,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也将带动高压电子零部件等行业的发展。此外,充电桩与停车场紧密捆绑,充电桩的构建也物业方、停车场带来了收益。 江瀚也认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力能源、智能交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至25.64%,在此背景下,充电难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光大证券研报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而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车桩比为2.5:1,与理想车桩比1:1存在一定差距,表明当前充电桩数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对这一问题,张翔表示,此前充电桩行业效益普遍不好,运营投资回报周期长,很多停车场不愿意建新能源充电桩,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平均3.8辆车共享一个充电桩;充电费用较高,在充电的过程中有时候还需要负担停车费;充电桩管理不当,损坏的充电桩无人维修保养;充电桩兼容性也不太好,有些车新能源车品牌到充电桩也无法充电。 张翔进一步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政策给予充电桩行业一些鼓励、激励政策,吸引运营商积极投资、积极维修保养;其次政策要帮助充电桩盈利,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增高,新能源汽车对充电桩的依赖程度也会随之减小,因此,应该降低车主充电成本,比如将电价降下来,电价降下来后车主的使用率也会随之提高,西部地区也要加快建设充电桩,让车主放心去买新能源汽车。如此才能保持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长城证券也认为,充电桩的建设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使用体验的关键要素,补齐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将有利于拓宽使用场景,或成为下沉市场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关键。 江瀚针对这一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建设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中,可能会遇到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同厂家的充电设备之间无法互操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充电桩位置不够合理,布局不合理会影响用户体验;充电设施维护难度大,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等问题。 江瀚建议,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充电设备标准和接口,促进互联互通。这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然后,加强充电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或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等方式,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充电设施的位置规划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城市规划等手段,规划合理的充电设施布局,同时加强对充电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其次,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营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对充电设施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SMM6月20日讯: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钴资源国家之一,其镍钴产业在全球范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印尼的镍钴产业迎来了又一波的关注热潮,镍市场也再度迎来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如何保证原料供应,控制原材料成本,保证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印尼镍产业链生产企业的合作机会,也成为镍不锈钢企业近年来的核心焦点。为此,SMM在2023年6月,专程组织了由不锈钢企业、新能源车企、投资企业等镍产业大佬,一起前往印尼苏拉威西省进行实地考察,实地学习交流国内优质企业在印尼的发展情况,谋求更精准、更深度的合作,创造更有效、更持续的交流。 第四站:印尼永誉国际能源公司 本次考察探讨了印尼永誉国际能源公司,盛屯国内高冰镍项目、盛迈镍业高冰镍生产工艺等话题。印尼永誉国际能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战略规划中没有涉及到湿法项目,后续计划待定;盛屯国内高冰镍项目已出产品,主要直供金川生产电镍;公告显示盛迈镍业高冰镍生产工艺为富氧侧吹工艺。 企业简介 印尼盛屯集团高冰镍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图纸设计等相关工作,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投产,设计产能为年产4万金属吨高冰镍。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5亿美元。根据公司所占股权比例计算,公司本次对外投资金额为2.45亿美元。 本项目所在地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红土镍资源,能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不同品位的原材料保障。公司经过多年冶炼技术的研发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具备了低成本将红土镍直接生产为高冰镍的高新技术,积累了成熟可靠的实践能力,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18个月。考察中雅办介绍的为盛屯的所有项目情况,涉及板块有锂、镍、磷酸铁、钴等多个品目。 盛迈镍业项目情况:设计产能为年产4万金属吨高冰镍。盛迈镍业坐落在wanxiang工业园。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产品公告》)。 《产品公告》包括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为: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型、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合作的车型。 针对上述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尝试联系宁德时代证券部,但截至发稿,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同时,宁德时代方面尚未对此予以回应。 与此同时,孚能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配合客户按要求做好面市销售的相关准备工作。” ▍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拟于今年实现钠电产业化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纷纷拟于今年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具体来看,今年4月16日,奇瑞汽车宣布,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同时,奇瑞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 宁德时代也于5月底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将首发奇瑞车型。 另据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钠电池产业化阶段。 此前,今年3月,孚能科技宣布获得江铃集团的“EV3钠电池定点函”。 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表示,“公司已公告与江铃集团的钠电合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对接国内知名A00级整车客户及其他两轮车客户。” 如下图所示,奇瑞汽车本次公示的纯电动车型的产品型号为NEQ7000BEVJH11L,最高车速为100km/h,搭载钠离子蓄电池,电池生产企业为宁德时代。 江铃汽车公示的纯电动车型隶属于羿驰品牌,产品型号为JX7001ESMBEV,最高车速100km/h,搭载钠离子动力蓄电池,电池生产企业为孚能科技。 据了解,产品公告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车辆的生产许可证。公告公示后,相关车型后续才能获批生产。 ▍钠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几何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利用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相较于锂电池,钠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 据统计,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两者电池的能量密度均在150Wh/kg以上。目前,主流A00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110-130Wh/Kg之间。 在2022年底,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一度逼近60万元/吨,高昂的锂价推高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因此钠电池曾因为其成本优势而备受产业链各方的关注。 但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回落至30万元/吨左右,钠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突出。 光大证券认为,虽锂价回落,但钠电池降本速度或快于锂价回落速度。 钠电池核心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增效或使钠电池成本未来较锂电池具有优势。 据该机构测算,按照2023年和2025年碳酸锂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和15万元/吨计算,以“层状氧化物+硬碳”和“普鲁士蓝+软碳”两种材料体系为例,2023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469-530元/Kwh,与磷酸铁锂接近; 远期2025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258-293元/Kwh,有望较磷酸铁锂便宜25.1%-34.1%。 头豹研究院在最新报告中亦指出, 钠离子电池将在A00级电动车市场中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 A00级电动车是续航里程较短和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其客户群体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预计2027年A00级电动车的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46.5亿元。 “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规模的扩大,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普遍认为将有20%-30%的电芯成本优势。当然,这一数据也跟碳酸锂价格相关。体现在整车上,可能有约10%的成本优势。”有钠电领域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规模量产后的钠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或较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研究显示,钠电池优异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也会使其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再进一步 当前,电池厂商正加速推进钠电池的研发、量产进度。据高工产研统计,目前有超35家钠离子电池企业进入中试阶段,另有50家以上处于实验室阶段。 预计2023年上半年送样企业超20家,下半年5家以上企业实现量产。 此前,今年2月,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展示了搭载钠离子电池的思皓花仙子电动车。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竞相公布了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最新布局与量产计划。 其中,今年6月9日,派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向众钠能源进行增资,并将持有后者1.9231%的股权。同时,双方签订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派能科技、众钠能源将结合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与多场景应用。 与此同时,天能股份日前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已具备300MWh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 产业链方面,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布局钠电池相关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 “未来2-3年应该是钠电池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钠电领域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也将更好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上述钠电领域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产品公告》)。 《产品公告》包括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为: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型、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合作的车型。 针对上述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尝试联系宁德时代证券部,但截至发稿,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同时,宁德时代方面尚未对此予以回应。 与此同时,孚能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配合客户按要求做好面市销售的相关准备工作。” ▍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拟于今年实现钠电产业化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纷纷拟于今年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具体来看,今年4月16日,奇瑞汽车宣布,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同时,奇瑞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 宁德时代也于5月底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将首发奇瑞车型。 另据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钠电池产业化阶段。 此前,今年3月,孚能科技宣布获得江铃集团的“EV3钠电池定点函”。 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表示,“公司已公告与江铃集团的钠电合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对接国内知名A00级整车客户及其他两轮车客户。” 如下图所示,奇瑞汽车本次公示的纯电动车型的产品型号为NEQ7000BEVJH11L,最高车速为100km/h,搭载钠离子蓄电池,电池生产企业为宁德时代。 江铃汽车公示的纯电动车型隶属于羿驰品牌,产品型号为JX7001ESMBEV,最高车速100km/h,搭载钠离子动力蓄电池,电池生产企业为孚能科技。 据了解,产品公告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车辆的生产许可证。公告公示后,相关车型后续才能获批生产。 ▍钠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几何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利用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相较于锂电池,钠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 据统计,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两者电池的能量密度均在150Wh/kg以上。目前,主流A00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110-130Wh/Kg之间。 在2022年底,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一度逼近60万元/吨,高昂的锂价推高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因此钠电池曾因为其成本优势而备受产业链各方的关注。 但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回落至30万元/吨左右,钠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突出。 光大证券认为,虽锂价回落,但钠电池降本速度或快于锂价回落速度。 钠电池核心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增效或使钠电池成本未来较锂电池具有优势。 据该机构测算,按照2023年和2025年碳酸锂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和15万元/吨计算,以“层状氧化物+硬碳”和“普鲁士蓝+软碳”两种材料体系为例,2023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469-530元/Kwh,与磷酸铁锂接近; 远期2025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258-293元/Kwh,有望较磷酸铁锂便宜25.1%-34.1%。 头豹研究院在最新报告中亦指出, 钠离子电池将在A00级电动车市场中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 A00级电动车是续航里程较短和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其客户群体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预计2027年A00级电动车的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46.5亿元。 “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规模的扩大,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普遍认为将有20%-30%的电芯成本优势。当然,这一数据也跟碳酸锂价格相关。体现在整车上,可能有约10%的成本优势。”有钠电领域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规模量产后的钠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或较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研究显示,钠电池优异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也会使其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再进一步 当前,电池厂商正加速推进钠电池的研发、量产进度。据高工产研统计,目前有超35家钠离子电池企业进入中试阶段,另有50家以上处于实验室阶段。 预计2023年上半年送样企业超20家,下半年5家以上企业实现量产。 此前,今年2月,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展示了搭载钠离子电池的思皓花仙子电动车。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竞相公布了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最新布局与量产计划。 其中,今年6月9日,派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向众钠能源进行增资,并将持有后者1.9231%的股权。同时,双方签订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派能科技、众钠能源将结合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与多场景应用。 与此同时,天能股份日前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已具备300MWh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 产业链方面,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布局钠电池相关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 “未来2-3年应该是钠电池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钠电领域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也将更好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上述钠电领域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当地时间周二(6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美国,开启国事访问。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莫迪会在当天与埃隆·马斯克会面,争取特斯拉公司在印度当地建厂生产电动汽车。 据了解,马斯克已经和莫迪政府谈判了数年之久,但双方在进口关税和建立工厂的谈判上陷入了僵局,马斯克也曾在推特上公开抱怨印度的汽车进口关税太高。 今年5月,特斯拉和印度在长达一年对峙之后恢复了对话,由特斯拉高管组成的一个代表团在印度讨论了有关在当地采购零部件和激励措施的问题。 有消息称,特斯拉高管在与印度官员的会谈中重申了对该国高关税的担忧,但印度政府仍不打算在关税上让步。 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特斯拉可能会在年底前为新工厂选址。当被问及印度是不是他感兴趣的地方时,他回答说到“绝对是”。 不过,印度的潜在竞争对手不少。上周,马斯克开启了他的欧洲之行,先后会见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法国总统马克龙。 有消息称,法国官员希望他在法国建造欧洲下一个特斯拉超级工厂,而意大利、西班牙也是潜在的追求者。 除了印度之外,特斯拉也向其他亚洲国家提出了开设工厂的建议。马斯克去年11月表示,他认为韩国是投资可首要选择的国家。 今年1月,有媒体爆料,特斯拉已接近达成在印尼建立工厂的初步协议,目标为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法国拟推动欧盟对我国电动车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当前处于法国提案阶段,欧盟还未给予明确回复。 2022/23年1-4月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销量为15.4/6.8万辆,占比6.1%/8.3%(不包含特斯拉),销量占比较高的车企均带有欧资或者欧洲品牌背景,且在欧洲具备产地,较难发起反倾销。 同时由于中国是欧洲的主要出口国,相互制约较大,中信建投认为法国此举仍未落地,即使后续推进也对中国车企的影响极小。 6月15日,法国拟推动欧盟对我国电动车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当前处于法国提案阶段,欧盟还未给予明确回复。 2022/23年1-4月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销量为15.4/6.8万辆,占比6.1%/8.3%(不包含特斯拉),出口欧洲车企可以分为两类,销量占比较高的车企均带有欧资或者欧洲品牌背景,且在欧洲具备产地,较难发起反倾销。 1)有欧资背景的车企(收购欧企/与欧企合资):例如吉利领克、上汽MG、东风易捷特、吉利Smart,此类车企受益于合资方或收购品牌,在欧洲认可度较高,为销售主力,23年1-4月此类车型销量在欧市占率为8%,欧洲市场占比车企全球销量的11.8%,占出口比例超80%。以上车企除了上汽,其余均有欧洲本土产能,预计受反倾销影响较小。 2)中资品牌的出口车企:例如比亚迪、长城、一汽、江淮、小鹏等,或将成为反倾销对象,但此类车企在欧洲市占率仅0.3%,出口主力在东南亚市场,对欧出口比例较低,不对欧洲销量形成冲击,后续需要关注具体欧盟讨论进度。 从相互依赖对比来看,中国是欧洲的主要出口国,22年中国进口车销量达88.5万辆,同比-5%,其中德国、斯洛伐克、英国、奥地利为主要出口国,总销量达46.4万辆,占比超过52%;单看电动车,2022年中国进口车销量达4.3万辆,同比+44%,其中德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主要出口国,销量超3万辆,占比达70%。中国自主品牌当前在欧洲销量占比较低,反倾销策略影响较小;而中国又是欧洲车企的主要出口地,相互制约较大,我们认为法国此举仍未落地,即使后续推进也对中国车企影响极小。 有欧资背景的车企(收购欧企/与欧企合资):例如吉利领克、上汽MG、东风易捷特、吉利Smart,此类车企受益于合资方或收购品牌,在欧洲认可度较高,为销售主力,此类车企的特点在欧市占率较高(23年1-4月为8%),欧洲市场为车企主要市场( 23年1-4月占比11.8%),对欧出口比例高(欧洲销量占出口超80%)。除了上汽,其余车企均有欧洲本土产能,预计受反倾销影响较小。 仅出口的中资车企:例如比亚迪、长城、一汽、江淮、小鹏等。此类车企在欧洲市占率仅0.3%,出口主力在东南亚市场,对欧出口比例较低。虽然此类车企在欧洲销量较低,但为反倾销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欧洲为出口主要发力市场,需要关注后续具体条例。 1)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估值。 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出现大幅波动性,价格高位及不稳定性对于终端需求有一定影响,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3)锂电产业链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重点项目的推进是相关公司支撑营收和利润的关键,也是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同时影响产业链稳定性。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6月20日讯: 2023年5月,中国人造石墨 进口量为1,508吨,环比增长13%,同比下滑31% ,2023年1-5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 6,111吨。 进口均价方面,2023年5月,中国人造石墨 进口均价为83,110元/吨。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3年5月,中国人造石墨 出口量为51,389吨,环比增长5%,同比增加60% ,2023年1-5月中国人造石墨 出口量为235,826吨。 出口均价方面,2023年5月,中国人造石墨 出口均价为14,407元/吨,环比下滑3%。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2023新能源材料发展大会 6月26-28日 钦州天骄国际酒店 SMM 6月20日讯:6月20日早间开盘,充电桩板块开盘活跃,表现强势,一度拉涨逾1%,盘中最高触及2127.61,刷新2月15日以来的新高,较6月8日触及的最低点1967.57上涨160.04,涨幅高达8.13%。 个股方面,截止日间收盘,中兴通讯、亿嘉和、广安爱众、惠程科技等多股涨停,铂科新材、和顺电气等多股跟涨。 消息面上, 6 月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告中提到,目标是到 2030 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其还明确了五方面的任务:一是优化完善网络布局;二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三是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众所周知,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充电桩的建设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使用体验的关键要素,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充换电也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近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利好频出的同时,充电桩行业也随之被屡屡提及强调。 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提及“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之际,表示要稳定汽车消费, 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此外,在之前轰轰烈烈的新能源下乡活动之际,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汽车使用环境,组织电力企业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协同下乡,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以及汽车企业金融机构等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加大优惠促销和金融支持力度,让农村居民喜欢买放心用。 而在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时还提到,要推动完善农村充电基础设施。 积极协调推动完善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县乡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合理推进农村集中式公共充电桩场站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充电桩建设用地、电网支撑等保障工作。 6 月 12 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积极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做好新能源并网消纳,推进充电桩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地方方面,也有包括广东、上海、内蒙古等地均发布了各种政策推动充电桩的普及与应用。由此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当下,作为配套设施的充电桩前景可期。 而随着进入6月以来围绕充电桩各式利好政策的频出,也有不少企业开始“伺机而动”,开启充电桩行业的布局。 此前拓邦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拟增加经营范围充电桩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等。 凯旺科技也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尚未考虑自主生产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方面需求大增,公司目前具备快速充电站方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技术,并拥有运维6年以上的成熟充电站项目,不排除将来会布局自主生产充电桩可能性。 机构评论 中信证券 评论称,从政策端看,年初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重磅政策文件,涉及公共领域电动化、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充电桩行业迎来密集的政策催化;从需求端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长、高压快充车型对大功率充电的需求,充电桩进入加速建设期。在政策与需求双重刺激下,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有望受益。推荐两条投资主线:1)设备端——充电桩建设加速带来需求释放;2)运营端——充电利用率提升带来盈利改善。 国泰君安评价称,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与高速增速的电动汽车保有量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却稍显滞后,近年来各国均推出政策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据IEA预计,2030年全球将有550万个公共快充桩和1000万个公共慢充桩,充电的电力需求或超750TWh,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深厚电力电子技术积淀且已通过国内外多项产品认证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赛道中胜出。 长城证券分析师于夕朦称, 在确定“适度超前”的乡村充电桩建设目标下,充电桩整桩制造企业以及磁材、芯片、充电枪、监控、滤波等充电桩零部件、元器件生产企业业绩将率先受到正向驱动。 东北证券李恒光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内经济重要支撑。充电桩是新能源车的补能装置,在新能源车不断增长带来的需求提升和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车桩比为2.5:1,其中公共车桩比为7.3:1。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分别达到440万、760万台。 东亚前海证券称,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充电桩处于加速建设期,我国及欧美车桩比均有向下空间,较大需求缺口叠加政策刺激,充电桩有望进入景气周期。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包括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为: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型、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合作的车型。 对此,孚能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配合客户按要求做好面市销售的相关准备工作。”在此前的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表示,“公司已公告与江铃集团的钠电合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对接国内知名A00级整车客户及其他两轮车客户。”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