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0个
事件:2023年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了2023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稳物价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础上,创新机制、稳定预期、加强监管“三箭齐发”,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我们认为,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要看点如下: 再次重申“煤炭为主”,新能源替代担忧有望解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指出: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系统观念,煤价改革、电价改革“双管齐下”,以机制创新支撑能源保供稳价。我们认为“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被再次强调,市场上“新能源短期内对煤电产生冲击”的担忧或将打消。 煤价、电价价格传导机制通畅,产业链利润传导障碍有望解除。周伴学提出,“明确煤、电价格可在合理区间内有效传导;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制度,引导市场交易电价合理形成。”我们认为,该项改革有助于煤炭成本向电力传导,产业链利润传导的障碍解除,“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有望逐步解除,利润可以沿着产业链传导,电力企业对煤价上涨的敏感性有望减弱。根据发改委的要求,港口长协价格的合理区间为570~770元/吨,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2022年长协实际波动范围为719~728元/吨,均价为722元/吨。在煤、电利润传导障碍有望解除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23年长协价格有望提升。现货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煤炭行业供需格局将由供需平衡转为供不应求,现货价格中枢同样有望上移。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煤炭板块“推荐”评级。标的方面,煤、电产业链利润传导壁垒破除,利好煤价上涨,我们建议关注:中国神华、山煤国际、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另外,动力煤资源紧俏,部分焦煤会被充作动力煤使用,焦煤价格同样有望提升,建议关注山西焦煤、平煤股份、淮北矿业。 风险提示:1)经济增速放缓风险;2)煤价大幅下跌风险;3)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4)电价上涨幅度低于预期。
动力煤市场供需延续弱势,价格持续下跌。供给方面,春节临近,多数煤矿年度生产任务基本完成,叠加疫情影响部分煤矿人员短缺暂停生产或减产,坑口动力煤供应进一步收缩。需求方面,当前全国持续全面供暖,电厂日耗维持高位,随着冬季消费旺季逐渐进入尾声,加之工业企业陆续进入停产放假状态,终端补库接近尾声,需求边际转弱市场信心稍显不足,叠加气温偏暖导致日耗总体低于往年,预计短期内用电用煤需求难以提振,市场将延续供需双弱走势。我们还是坚定看好未来动力煤价格保持中枢水平。近期价格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0日,大同南郊Q5500弱粘煤坑口价1074元/吨,环比下降4.28%;陕西榆林Q5500烟煤末坑口价1245元/吨,环比下降2.66%;内蒙东胜Q5200原煤坑口价967元/吨,环比下降1.33%。库存方面,截至1月6日,北方港口库存合计2343万吨,较上周增加95万吨,涨幅4.23%;长江口库存合计452万吨,较上周减少33万吨,跌幅6.80%。 焦炭首轮提降落地,双焦市场情绪走弱。供给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地方煤矿将陆续停产放假,结合疫情对供应端影响,供应仍将面临阶段性收缩。需求方面,本周焦炭价格提降落地,焦企开工率受利润压缩因素有所回落,双焦市场情绪均走弱,炼焦煤价格有所下降,截至1月6日,山西吕梁产主焦煤市场价2300元/吨,环比下降6.12%。库存方面,截至1月6日,国内100家样本独立焦化厂炼焦煤总库存为1025.70万吨,环比增加12.8万吨,涨幅1.26%;国内110家样本钢厂炼焦煤总库存886.17万吨,环比增加22.47万吨,涨幅2.60%。炼焦煤下游地产政策催化持续,近期关于首套比例以及贷款利率放宽的市场情绪持续催化,预计将持续改善下游地产需求,地产边际有望好转,我们看好中长期地产复苏,炼焦煤有望迎来需求的强劲反弹。 2022年国内煤炭总产量同比增长,未来持续支持先进产能释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支持能源企业节日安全正常生产”。1月4日,国资委同样提出“煤炭企业要加快办理产能核增手续,做好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尽快释放先进产能”。1月5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介绍,2022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长8%,全年实现增产煤炭3.2亿吨。预计全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实际兑现量约20亿吨,稳住电煤供应的基本盘。会议表示,2023年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全面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国家能源局表示,电煤中长协供应量2023年进一步提升到26亿吨,覆盖面要超过85%。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靖远煤电、盘江股份、陕西煤业。 风险提示:安全事故风险,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煤价大幅波动等。
1月10日上午,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金湘军在省能源局调度全省能源保供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强化调度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服务国家能源保供大局中彰显使命担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伟参加。 调度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中铁太原局集团负责人汇报了2023年全省能源保供总体形势、任务分解、煤炭资源接续配置、公路铁路运输保障等情况,山西焦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华阳集团、潞安化工集团负责人汇报了稳产保供情况,11市市长作了书面发言。 在听取发言后,金湘军就做好今年能源保供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扎实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和新增产能核增。要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好国家和我省产能核增支持政策,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加大煤矿智能化建设力度,提升煤炭生产效率。做好协调服务,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 二是确保电力和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要持续做好燃煤发电企业电煤库存监测,强化供电设施巡查和检修维护,发挥电力市场分时价格作用,完善有序用电预案,用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电力供应稳中有增。强化天然气气源协调保障,压实储气责任,保障民生用气稳定,加强煤成气资源统一调运,充分发挥煤成气对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作用。 三是全力做好能源运输保障。要用好能源运输保障工作专班机制,统筹做好煤炭铁路发运工作,加强重点港口煤源组织,科学调配运力,做好运输衔接,确保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保障公路路网畅通,发挥公路运输兜底保障作用。 四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能源领域“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实施省属煤炭企业扭亏减亏、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供应”的理念,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强化值班值守和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督促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坚决打击以保供名义超能力超强度生产、违规外包、盗采煤炭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关心关爱煤矿干部职工,做好生产生活和防疫物资保障。 六是强化责任落实和监测调度。要压实主体责任,细化分解目标,加强煤炭日产量调度,科学合理安排采掘衔接和生产计划,及时疏解产销储运堵点难点,不折不扣完成全年任务,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点击查看原文: 《金湘军在调度全省能源保供工作时强调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强化调度狠抓落实 在服务国家能源保供大局中彰显使命担当》
印度恢复了对发电厂进口部分煤炭的要求,以寻求建立库存,避免夏季出现电力短缺。印度电力部在其网站上的一份报告中说,到9月份,发电企业将不得不进口按重量计算占其需求6%的煤炭,以保持“平稳运行”。报告说,从4月份开始的6个月里,印度面临2400万吨燃料的短缺。印度环保部在报告中说,目前煤炭日供应缺口高达30万吨。报告称,如果没有进口,使用国内煤炭的工厂的库存“将逐步降至零,这将严重影响印度的电力供应状况”。 煤炭对印度经济至关重要——它通常占印度全国电力的70%左右——对于发电厂来说,为应对酷暑而大量使用空调的夏季建立库存尤为重要。去年,印度还下令从海外采购了几个月,但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罕见的举动,因为它与印度政府加强能源自力更生的目标背道而驰。 自2021年秋季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解决煤炭短缺问题,当时长时间的季风淹没了煤矿。去年夏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海运煤炭价格飙升,加剧了供应短缺。过去一年,煤炭库存有所增加,发电厂的库存增加了31%。然而,目前的水平仅能维持12天,远低于3周以上的目标。 印度环保部表示,对于不符合进口规定的工厂,国内煤炭供应将被切断。该机构表示,还需要尽早开始进口,以避免港口和交通网络的拥堵。印度煤炭供应链的主要限制之一是其铁路网络,无法将燃料运送到远离煤矿和港口的地区。印度铁道部表示,完全解决铁路方面的限制还需要时间。
随着暖冬天气缓解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美国煤炭价格已从创纪录的高位快速下跌。 根据政府周一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6日当周,美国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价格跌至每吨115美元,较前一周下降45%。来自阿巴拉契亚中部地区的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3%,来自伊利诺伊盆地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1%。 以上三个地区均为美国主要产煤区,这三处区域,再加上阿巴拉契亚南部、洛基山脉、保德河盆地被统称为美国六大产煤区。 过去一年,随着俄乌冲突颠覆了国际市场,全球油价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但温暖的天气,特别是在欧洲,缓解了对燃料短缺的担忧,帮助抑制了需求和价格。 全球其他地区的煤炭也在下滑。自年初以来,澳大利亚基准价格下跌6.6%,欧洲基准价格下跌4.2%。 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上周是新年第一周,一些高价合同在2022年底到期。买家也在为在第二季度开始的交货下订单,并且必须预测几个月后的市场状况。 美国能源信息署煤炭项目首席运营研究分析师Rosalyn Berry周一表示,尽管随着形势变得更加明朗,未来几周煤价可能会反弹,但“目前看来,共识是煤炭价格会更低。”。
美国煤炭价格从历史高点大幅下跌,原因是暖冬天气缓解了对这种污染最严重的化石燃料需求。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当周,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价格跌至每吨115美元,较前一周下降45%。来自阿巴拉契亚中部地区的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3%,来自伊利诺伊盆地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1%。 据了解,由于俄乌冲突升级颠覆了国际市场,全球油价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但温暖的天气缓解了对燃料短缺的担忧(尤其是在欧洲),有助于抑制需求和价格。其他地区的煤炭价格也在下滑。自今年年初以来,澳大利亚基准价格下跌了6.6%,欧洲基准价格下跌了4.2%。 此外,另一个因素是时间。上周的价格是新年的第一,一些高价合约在2022年底到期。买家也在为可能在第二季度开始的交货下订单,并且必须预测几个月后的市场状况。 美国能源情报署煤炭项目首席运营研究分析师罗莎琳•贝瑞(Rosalyn Berry)周一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随着形势变得更加明朗,竞价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再次上升,但“目前看来,市场预期是煤炭价格将会走低。”
投资建议:煤炭价格已经企稳,需求复苏积极做多。本周市场多空消息交织,一方面“澳煤禁令”解除,代表央企可开展点对点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业务,冲击国内供给;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意欲刺激房地产市场,提振下游需求。我们认为全球煤炭贸易再平衡大背景下,澳煤进口放开对国内供给冲击有限,进口能否持续放量有待进一步跟踪验证。当前煤炭需求仍然是板块投资的主要矛盾,伴随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力,煤炭需求向好趋势更加明确。叠加中国神华上调最新一期外采煤炭价格,需求已经出现明显回暖迹象,价格筑底接近完成,我们看好后续煤炭板块行情。在增产保供大背景下,中长期合同制度日益强化,供需结构性错配更加凸显,煤价易涨难跌。同时,‘迎峰度冬’旺季将临,下游电厂负荷有所增长,叠加焦钢利润修复,下游补库需求带动焦煤价格上涨,行业基本面依然强劲。板块调整之后,煤炭股高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以及需求复苏下的高弹性,攻守兼备,配置价值更加突出。三大利好催化:1)房地产融资三支箭已经射出,地产复苏支持政策不断,煤炭下游钢铁、建材需求不悲观;2)冷空气来袭,电煤消耗进入去库阶段,叠加全球能源危机下煤气联动,能源价格高位震荡;3)2023年中长期合同落地迟迟不下,困难程度超乎想象,负面预期边际修复。重点推荐:动力煤公司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山煤国际、晋控煤业;炼焦煤公司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淮北矿业、盘江股份、上海能源、平煤股份;无烟煤公司兰花科创。 动力煤方面,上游煤矿销售好转,港口煤价博弈延续。供给方面,保供影响持续,产地疫情影响再起,市场流通资源不多,煤矿出货顺畅,产地库存压力减轻,短期年末供应收紧预期边际增强。需求端,电耗季节性增长,但随终端补库接近尾声,需求边际转弱,观望增多,需求不强。截至1月6日,京唐港动力末煤(Q5500)山西产平仓价1190.0元/吨,相比于上周下跌3.0元/吨,周环比下降0.3%,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379.0元/吨,年同比增加46.7%。 中国神华:11月实现商品煤产量2600万吨(同比-4.8%),销量3660万吨(同比+3.7%);总发电量153.7亿千瓦时(同比+16.3%),总售电量144.6亿千瓦时(同比+16.3%)。1-11月,实现商品煤产量28660万吨(同比+3.1%),销量38040万吨(同比-11.7%,主因外购煤规模下降);总发电量1728.1亿千瓦时(同比+16.6%,主因新机组陆续投运),总售电量1623.8亿千瓦时(同比+16.9)。中国神华公布外购煤采购价格(1月7日至1月29日),外购4000/4500/5000/5500大卡分别为466/548/630/712元/吨,较上期持平;外购神优2/3/4分别为962/1009/1062元/吨,较上期+40/+40/+40。陕西煤业:11月实现煤炭产量2121万吨(同比+29.24%),销量1793万吨(同比-35.03%),其中自产煤销量2112万吨(同比+28.11%),贸易煤销量-318万吨(同比-128.64%)。1-11月公司实现自产煤产量14402万吨(同比+10.99%),实现销量21493万吨(同比-13.44%),其中自产煤销量14227万吨(同比+11.03%),贸易煤销量7265万吨(同比-39.53%)。5月限价令执行以来,公司煤炭价格平稳运行,基本不受限价影响。中煤能源:11月实现煤炭产量918万吨(同比-11.0%),销量1903万吨(同比-12.5%),其中自产煤销量940万吨(同比+6.9%)、贸易煤销量963万吨(同比-25.6%)。1-11月公司实现煤炭产量11034万吨(同比+6.7%),销量24334万吨(同比-13.5%),其中自产煤销量11152万吨(同比+11.0%)、贸易煤销量13182万吨(同比-27.1%)。兖矿能源:三季度公司实现煤炭商品煤产量2593万吨(-3.27%),商品煤销量2565万吨(-2.39%),其中自产煤销量2244万吨(-7.0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商品煤产量7657万吨(同比-1.55%),商品煤销量7872万吨(同比+1.98%),其中自产煤销量6905万吨(同比+0.34%)。山煤国际:一季度公司实现原煤产量913万吨(同比-9.04%),商品煤销量1216万吨(同比-45.26%)(贸易煤业务持续剥离,下同)。二季度公司实现原煤产量1107万吨(同比+7.85%),商品煤销量1159万吨(同比-24.34%)。三季度公司实现原煤产量1085万吨(同比+19.53%),商品煤销量1595万吨(同比+7.10%)。 焦煤及焦炭方面,产地供应趋紧,年前价格稳健。供给方面,产地安全检查严格,煤矿产量有所下降,供应端趋紧,煤矿暂无库存压力,年前产地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需求端,下游焦企冬储补库基本结束,叠加焦炭首轮降价,双焦行情走弱,焦企对原料煤采购积极性放缓。截至1月6日,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2730.0元/吨,相比于上周持平,周环比持平,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130.0元/吨,年同比增加5.0%。潞安环能:11月实现原煤产量468万吨(同比+8.84%),实现商品煤销售量385万吨(同比+33.68%)。1-11月实现原煤产量5296万吨(同比+4.81%),实现商品煤销量4792万吨(同比+7.04%)。平煤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原煤产量2268万吨(同比+4.44%),商品煤销量2358万吨(同比+2.74%),其中自有商品煤销量1998万吨(同比+0.21%)。河南地区主焦煤价格(车板价:主焦煤(V25-27%,A<10%,S<0.5%,G>75,平顶山产):河南)维持在2320元/吨,价格维持高位,盈利确定性较强。淮北矿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商品煤产量1796万吨(同比+10.09%),商品煤销量1524万吨(同比+2.85%);焦炭产量278万吨(同比-10.08%),销量276万吨(同比-10.50%)。淮北地区主焦煤价格(车板价:焦精煤(A<11%,V21-25%,0.6%S,G85,Y20mm):安徽:淮北)维持在2395元/吨,四季度环比三季度持平,盈利有望维持。盘江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煤炭产量863万吨(同比+14.45%),煤炭销量941万吨(同比+16.67%),其中自产煤炭销量865万吨(同比+15.21%)。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煤炭销售收入885860.21万元(同比+48.69%),毛利润380716.69万元(同比+87.84%)。 风险提示:政策限价风险;煤炭进口放量;宏观经济大幅失速下滑;第三方数据存在因数据获取方式、处理方法等因素导致的可信性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周三,有市场传闻称,国家发改委于本周二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了恢复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一事。计划将首先允许宝武、大唐、华能、和国能四家企业自澳进口煤炭,并且禁令可能最早于4月1日撤销。 对于近日澳煤开放的传闻,有投资者向宝钢提问,公司湛江基地距离澳洲较近,如果中国放开对澳洲煤炭进口限制,是否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利好消息?宝钢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未从澳洲进口煤炭,后续会保持关注。 市场相关研报则表示,短期进口或难放量,对市场影响更多的是在情绪上。目前国内煤焦市场偏空情绪浓厚,预计煤焦期价或呈现震荡偏弱格局。 国企大力增产,期价低位徘徊 在澳煤未进口的这段时期内,煤炭国企充当了重要角色,根据1月4日报道显示,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7.6%,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华电全年完成煤炭生产近5000万吨,同比增长2.1%。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2家企业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自产煤合同签约率达93.6%、履约率近100%,2021年以来累计让利超2400亿元。 而国内相应的煤炭期货价格则出现持续的低位震荡,焦煤主连持续在2270元/吨至1756元/吨区间内震荡,该行情已持续了5个月之久。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财联社整理 焦炭主连也出现相应的走势,持续数月在3000元/吨至2367元/吨区间内震荡。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财联社整理 国内煤焦市场偏空情绪浓厚,预计煤焦期价或呈现震荡偏弱格局 对于国内煤炭的走势,中钢期货研报指出,近期以来,中澳两国高层领导会晤频率增加,市场对于澳煤进口放开的预期持续升温,双焦走势明显弱于钢矿,受昨日消息刺激,则进一步强化了焦煤下跌预期,带动焦炭等品种价格走弱。 研报还表示,进一步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澳煤进口量实现清零,2021年及2022年仅有少量前期滞港澳煤通关。在实行禁令之前,澳大利亚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年进口量达8000万吨左右,其中炼焦煤3000~3500万吨,澳焦煤总体性价比相对较高,受到国内用煤企业的青睐,待进口放开后,低价澳煤将对国内焦煤市场造成冲击,不过因我国煤炭进口以及澳煤出口均已形成新的格局,在贸易格局重构存在摩擦成本情况下,短期进口或难放量,对市场影响更多的是在情绪上。目前国内煤焦市场偏空情绪浓厚,预计煤焦期价或呈现震荡偏弱格局,考虑到盘面贴水现货,建议谨慎参与。
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正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该公司业绩最好的煤炭部门被质疑难以顺应减排目标。 嘉能可的股东将在今年5月的年度会议上投票表决一项决议,敦促该公司解释如何将其动力煤业务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保持一致。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各国要努力争取把全球变暖幅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内的水平。 这项决议由非政府组织ShareAction和澳大利亚企业责任中心(Australasian Centre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共同发起的,汇丰资产管理和Legal&General是签署方之一。 如果该决议得到20%的支持,嘉能可将被要求做出回应。若达到75%的门槛,嘉能可则需要在一份详细的报告中回答这个问题。 嘉能可此前曾承诺,将其煤炭产能限制在2019年的水平,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该公司上月宣布,不会再开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Bowen盆地的Valeria项目,该项目价值为20亿澳元(约合13亿美元),每年约可产出2000万吨煤炭,使用期37年,原本有望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矿项目之一。嘉能可还表示,预计将在未来12年关闭12座煤矿。 然而,一些投资者仍然担心嘉能可的计划,近1/4股东在去年10月反对其气候报告。 嘉能可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煤矿企业之一。S&P Capital IQ数据显示,得益于俄乌冲突推动煤炭价格上涨,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嘉能可煤炭业务利润高达13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2亿美元。 Legal&General的ESG分析师兼投资总监Dror Elkayam指出,嘉能可有必要提高透明度,以解释该公司对动力煤的敞口如何与《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保持一致。 2021年,嘉能可通过其营销业务交易了6770万吨动力煤,还通过其工业业务开采了1.033亿吨煤炭,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发电的动力煤。
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7.19万吨、0.28万吨、8.01万吨、3.40万吨。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2%。2023年底前全面关停4.3米焦炉以及不达超低排放标准的其他焦炉。2025年,我省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煤炭和焦炭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货运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点击查看原文件: 《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