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0个
1月30日晚间,中国神华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687亿元至707亿元,同比增加184亿元至204亿元,增长36.6%至40.6%;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694亿元至714亿元,同比增加194亿元至214亿元,增长38.8%至42.8%。 据了解,这一业绩将创下中国神华2007年A股上市16年以来的新高。若按归母净利润上限计算,“煤炭一哥”预计2022年度日净赚1.94亿元。 对于业绩预增,中国神华表示,一是公司落实保障能源供应政策和要求,核增煤矿产能,商品煤产量及售价上升;以煤电保电力稳定,新增投运机组,售电量和价格增长;同时严控成本增长,煤电运化一体化产业链竞争力持续巩固。二是公司平均所得税税率同比下降。三是公司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股代表性“分红大户”,中国神华披露的《2022-2024年股东回报规划》显示,其保底承诺2022-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60%。如果按最低比例60%测算,2022年度现金分红也在420亿元附近,与最新市值5575亿相比,股息率近8%,而如果其延续前两年的超高分红比例,只要股利支付率不低于80%,按现价计股息率便有望突破10%。 整体来看,受益于煤炭能源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煤炭行业延续盈利行情。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晚间,共有21家煤炭上市企业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潞安环能、山西焦煤5家上市煤企预计2022年度净赚上百亿元,仅安源煤业、安泰集团两家上市煤企预计实现净利润亏损。 而2021年38家煤炭上市企业中,仅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中煤能源4家上市煤企实现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 对于2022年的业绩增长情况,多家煤企均称受益于2022年煤炭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规模效应持续释放,促进公司业绩大涨。 民生证券认为,近期煤炭上市公司不断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业绩改善确定性较强。同时,板块龙头公司保持较高分红比例,“业绩+分红”因素有望提升板块配置价值,驱动板块估值提升。 展望后市,2023年行业需求开启常态化复苏,煤炭价格中枢有望提升。 随着疫情“放开”趋势明确,在此背景下,消费复苏预期强烈,中长期来看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考虑到2022年上半年火电发电量基数低,2023上半年火电将保持高增速。再远期看,火电需求韧性强大,只要不出现大的突发事件,保持轻微正增长将是常态。 化工方面,在“十四五”规划下,产能仍有望大幅扩张带动耗煤量提升。地产链也在“三支箭”等政策利好以及疫情放开下有望复苏,带动水泥、钢铁用煤需求平稳增长。考虑到煤炭供给端遭遇增量瓶颈,因此预计2023年煤炭行业将出现供需缺口,进而导致价格抬升。 投资机会上,民生证券指出,在煤炭行业供给遭遇增量瓶颈的背景下,有增量的标的稀缺性凸显,建议关注:1)昊华能源,2022年9月28日公司下属红墩子一期进入联合试运转,红二煤矿预计将在2023底前投入联合试运转,公司2023~2024年产量有望持续增长。 2)中煤能源,大海则煤矿建设规模获准调增至2000万吨/年,已进入整体试运转,预计2023年完成竣工验收。里必煤矿建设规模400万吨/年,预计2025年3月竣工。苇子沟煤矿建设规模240万吨/年,预计2025年12月竣工。 3)兖矿能源:截至2022年上半年万福煤矿工程进度达到92%,投产在即。 4)山煤国际:截至2022年上半年,下属两对基建矿井工程进度分别达到88%与98%,投产在即。
投资要点: 数据拆解: 全口径:12月量同比环比双降,价格同比降环比微增;全年量减价升。2022年12月进口量同比降0.13%、环比降4.33%,全年进口量同比降9.20%。2022年12月全口径进口煤价格录得135美元/吨,同比降21.27%(对应降幅37美元/吨),环比增0.67%(对应增幅1美元/吨)。2022年1-12月全口径煤炭进口均价录得145美元/吨,同比增30.75%(对应增幅34美元/吨)。 动力煤:12月量同比环比双降,价格同比降环比微增;全年量减价升。2022年12月动力煤进口量同比降16.91%、环比降11.99%,全年进口量降37.43%。 2022年12月进口动力煤价格录得149美元/吨,同比降6.68%(对应降幅11美元/吨),环比增1.66%(对应增幅2美元/吨)。2022年1-12月进口动力煤均价录得146美元/吨,同比增41.44%(对应增幅43美元/吨)。 炼焦煤:12月量同比降环比升,价格同比环比双降;全年量价齐升。2022年12月炼焦煤进口量实现646万吨,同比减少13.66%,环比增长13%。2022全年进口6381万吨,同比增16.77%。2022年12月进口炼焦煤价格录得189美元/吨,同比降27.99%(对应降幅74美元/吨),环比降7.43%(对应降幅15美元/吨)。2022年1-12月进口炼焦煤均价录得234美元/吨,同比增16.29%(对应增幅33美元/吨)。 褐煤:12月量同比增环比降,价格同比环比双降;全年量价齐升。2022年12月褐煤进口量实现1326万吨,同比增长23%,环比减少7.22%。2022全年进口13060万吨,同比增9.82%。2022年12月进口褐煤价格录得91美元/吨,同比降23.82%(对应降幅29美元/吨),环比降0.85%(对应降幅1美元/吨)。2022年1-12月褐煤进口均价录得94美元/吨,同比增25.43%(对应增幅19美元/吨)。 无烟煤:12月量同比环比双升,价格同比环比双升;全年量价齐升。2022年12月无烟煤进口量实现104万吨,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36%。2022全年进口1106万吨,同比增20.61%。2022年12月无烟煤价格录得228美元/吨,同比增0.69%(对应增幅2美元/吨),环比增4.53%(对应增幅10美元/吨)。2022年1-12月无烟煤进口均价录得212美元/吨,同比增46.06%(对应增幅67美元/吨)。 点评与投资建议: 12月进口数据符合预期。12月当月进口量无论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管控放松、地产支持力度增强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强等因素,进口需求较为旺盛。但是由于印尼国内出口资源偏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进口量增幅。从价格层面来看,12月进口煤价格环比有所增加,但幅度也不大,海外煤价仍出于相对高位。 2022年全年进口量受到海外煤价高企的影响同比降低。2022年全年的进口煤量继续萎缩。一方面,俄乌战争导致全球煤炭资源供不应求,可供贸易资源减少;另一方面,贸易煤价在部分时段与国内煤价形成倒挂,抑制煤炭进口。 2023年欧盟煤炭缺口或将大于2022年,国际动力煤贸易空间仍偏紧张。由于2023年欧盟将在全年禁运俄罗斯煤炭,同时多国燃煤电厂重启,多重因素将导致煤炭缺口大于2022年。全球煤炭价格目前仍处于高位,预计2023年动力煤贸易还是维持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预计进口煤缺口主要仍集中在动力煤,建议关注兖矿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山煤国际。 风险提示:欧洲能源危机缓解,蒙古国通关车辆数大幅增加,中澳煤炭贸易重启,俄煤产量增加和进口加速,印尼煤炭基准价大幅回落,国际煤价大幅下跌。
神火股份(000933) 事件:公司于1月19日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增长12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17.91%。 点评: 全年煤、铝产品量价齐升。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煤炭、电解铝、铝箔产销量同比增加,价格同比上涨。2022四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上涨65%,环比三季度增长17%。 电池铝箔已通过行业验证。公司控股子公司神隆宝鼎已于2022年12月29日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取得IATF16949认证证书,认证范围为电池铝箔生产;预计2023年将顺利供货。神隆宝鼎的核心设备铝箔轧机、分卷机、轧辊磨床等均选用国际一流水平的进口设备,整体装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二期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3年下半年也将逐步投入运营。 铝供给:整体偏紧,继续观察云南来水情况。2022年8月以后,云南省“来水”同比下降明显,云南省已于9月开始要求铝企减产,神火股份等公司均已发布压降负荷减产公告。预计云南在枯水期(11月至第二年的5月)期间电力仍将维持紧张,上半年难有供给增量;2022年11月-2023年1月贵州因电力紧张累计减产产能达94万吨/年,预计2023年电解铝整体供给较紧,尤其在上半年。 铝需求:地产用铝同比改善,看涨2023年铝价。据光大金属已外发的《需求仍是主要抓手,地产恢复进程决定板块弹性——钢铁有色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铝(2020年)下游需求分布中建筑行业占比为32%,在经济复苏和保交楼背景下,2023年地产竣工面积有望改善,保守预计全年铝需求增长4.1%。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2022年业绩大增以及2023-2024年铝价上行中枢上移,我们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74.2/82.4/83.3亿元(较前次预测上调幅度为6.1%/5.1%/2.6%),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5.2/4.7/4.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云南限电政策对产量影响的不确定性;带息负债长期高位风险;铝价、煤价下跌风险。
神火股份(000933) 全年业绩同比大增,煤铝维持高景气。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年报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12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6.0亿元,同比+117.9%。单季度来看,预计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7亿,环比+1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亿元,环比+10.3%。受益于煤炭、电解铝量价齐升,公司全年业绩同比大增。结合年报预告,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74.2/80.9/84.4(前值70.4/78.0/82.5)亿元,同比+129.4%/9.1%/4.3%;EPS为3.30/3.60/3.7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5.2/4.8/4.6倍。考虑到煤铝价格中枢已实现上移,云南神火铝业资产注入后水电铝全面投产,梁北煤矿技改有望贡献增量,以及电池铝箔放量在即,公司高盈利有望持续。维持“买入”评级。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公司业绩同比大涨 电解铝业务:公司电解铝产品定价随行就市。煤炭业务:公司下属永城矿区生产优质无烟煤,许昌矿区生产贫瘦煤,均是国内冶金企业所需的高炉燃料。公司煤炭销售模式以现货为主,2022年永城无烟煤出矿均价为2027元/吨,同比+32.0%;河南瘦煤车板均价为2327元/吨,同比+16.5%。其中四季度永城无烟煤出矿均价为2079元/吨,环比+20.9%;河南瘦煤车板均价为2250元/吨,环比+7.0%。展望后市:电解铝及焦煤下游需求与地产息息相关,当前地产“三支箭”逐渐落地,刘鹤副总理再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电解铝&焦煤的需求有望受益于地产预期改善,而国内电解铝行业存在明确的产能天花板,焦煤属于稀缺煤种供给亦无增量,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梁北矿技改&电池箔取得行业认证,公司盈利有望进一步走强 煤炭业务:随着梁北矿技改扩能持续推进,产能将增至240万吨,有望在2023年全面达产;刘河煤矿技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当中,建成投产后有望贡献业绩增量。铝箔业务:神隆宝鼎一期5.5万吨电池箔项目于2021年6月投产,并于同年四季度达产,目前公司已顺利取得16949行业认证,产品放量在即。二期6万吨新能源电池箔项目也在逐步推进,预计2023年下半年逐步投产。 风险提示:煤铝价格下跌超预期;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煤矿技改进度不及预期。
盘江股份(600395) 全年业绩高增长,关注煤炭产能增长与能源转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6-23.5亿,同比增长67.2%-10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0-22.9亿元,同比增长38.5%-66.9%,其中四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0-6.9亿元,环比变化-27.1%至67.1%。2022年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公司煤炭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同时,公司煤炭产能逐步释放,商品煤产销量同比增加。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7/25.5/31.0亿元,同比增长93.9%/12.1%/21.7%;EPS分别为1.06/1.19/1.4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6.7/5.9/4.9倍。公司全年业绩保持高增长,煤炭产能增长与能源转型带来新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煤炭全年量价齐升,2023年下游需求有望向好 煤炭产量逐步释放:2022年公司商品煤产/销量1169/1276万吨,同比+11.1%/+13.8%,其中Q4商品煤产/销量306/335万吨,环比+0.9%/+3.4%。全年业绩高增:2022年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905元/吨,同比+8.1%,吨煤成本542元,同比-2.4%,吨煤毛利363元,同比+28.6%;其中四季度商品煤综合售价804元/吨,环比-4.9%,吨煤成本557元,环比+9.2%,吨煤毛利247元,环比-26.3%。公司煤炭产量逐步释放,成本同比下降,煤价同比上涨,全年业绩高增。下游需求有望向好:2023年各省经济增速目标出炉,全年经济有望实现高增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预期改善有望带动炼焦煤需求,炼焦煤下游需求有望向好。 煤炭产能逐年释放&风光火储一体化带来新成长 煤炭产能逐年释放:马依西一井一采区(120万吨)于2022年7月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转,发耳二矿西井一期(90万吨/年)预计于2022年年底进入联合试运转,公司2021年煤炭产能2100万吨,2023年有望达到2310万吨,相比2021增加10%。到2025年,公司煤炭产能有望达到2520万吨/年。煤炭产业链延伸: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已获发改委核准批复,并已完成工程招标。风光火储一体化:公司作为主体规划电源规模612万千瓦,包括风电项目30万千瓦、光伏项目3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150万千瓦,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转型有望为公司未来带来新成长。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煤价下跌超预期;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全球最大煤炭资源供应国之一澳大利亚的一些动力煤生产商将被政府要求保留更多燃料以供国内使用。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基恩(Matt Kean)办公室周四表示,新南威尔士州定于本月底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告知一定数量的煤企将动力煤产量保留多达10%供国内电力市场使用。新南威尔士州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州,也是仅次于昆士兰州的澳大利亚最大产煤州。 据澳大利亚媒体周三晚间报道,新南威尔士州正寻求解决约400万吨的煤炭短缺问题,预计约占今年澳大利亚全国煤炭总出货量的2.5%。 新南威尔士州每年生产约2亿吨可售煤炭,每年出口约1.75亿吨。但三年来的降雨量超过了平均水平,导致产量和出口出现下降,2022年纽卡斯尔主要港口运输了1.36亿吨煤炭,而2021为1.5633亿吨,2019年达到峰值1.6514亿吨。 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占2021年动力煤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此前,该州政府曾采取措施,避免电网压力过大导致电力市场崩溃重演。去年,电网压力导致澳大利亚主要电力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崩溃局面。新南威尔士州拥有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码头,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试图缓解国内的资源短缺,并于去年12月通过了一项法律,将当地动力煤的价格限制在每吨125澳元(约合86美元),为期12个月,以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澳大利亚生产的大部分动力煤都出口至国外市场,分析师预期截至6月的一年内,澳大利亚动力煤出口额将达到创纪录的近760亿澳元。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公司将受拟议规定的约束。澳大利亚煤炭巨头Whitehaven Coal Ltd.周四表示,预计该州政府将在未来几天公布更多细节,并证实该公司不受去年12月宣布的政策的约束。
动力煤市场是2022年欧洲电力行业动荡的主要受益者,截至去年3月中旬,由于公用事业和贸易公司争相用其他燃料替代失去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动力煤价格飙升超过250%。 由于整个欧洲大陆的使用量持续增加,欧洲基准动力煤价格在2022年保持接近历史高位,全年平均每吨约285美元,相比之下,2021年每吨约115美元。 同样地,根据气候与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显示,煤炭使用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截至去年11月,欧洲煤电行业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超过6亿吨,创下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由于最近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自去年12月1日以来,由于冬季气温温和、储气罐装满以及工业使用量减少,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了60%——2023年迄今为止,欧洲煤炭价格和需求已大幅下降。 这与最大煤炭消费地区亚洲煤炭市场更为乐观的态势相冲突。随着主要煤炭消费国中国重启经济,亚洲已准备好在2023年大幅增加煤炭使用量和购买量。 价差扩大 欧洲和亚洲煤炭市场的不同基调,体现在它们之间创纪录的价差上。 从2010年到2020年,欧洲的API2煤炭价格和亚洲的纽卡斯尔煤炭价格的价差在每吨50美元以内,在这11年期间,纽卡斯尔煤炭价格平均比API溢价5.70美元。 但在本周,这一价差超过了每吨200美元,原因是以亚洲为主的纽卡斯尔煤炭价格保持在每吨370美元左右,而欧洲煤炭价格则跌至165美元。 虽然这种大价差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欧洲拥有大量煤炭库存的贸易公司可能会匆忙将煤炭转移到价格较高的亚洲市场。短期来看,此类举措可能会通过对亚洲煤炭价格构成压力,从而缩小套利窗口。 但从长远来看,欧洲电力市场将受到任何煤炭供应持续转向其他地区的影响,尤其是在针对俄罗斯供应的计划制裁生效后,天然气供应将继续紧张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亚洲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可能会扭曲购买模式和贸易流动,鼓励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煤炭买家进一步进口煤炭,并可能抑制澳大利亚等对成本敏感的出口国的销售。 紧密关联 最终,2023年煤炭市场的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是否恢复对这种燃料的持续需求。 2022年,欧洲天然气和煤炭市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公用事业和贸易公司被迫适应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预期供应量大幅下降的情况,同时争夺数量大幅增加的动力煤和其他发电燃料。 在俄乌冲突后的一个月里,这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而随着热浪加剧空调的使用,天然气价格在去年8月份被进一步推高。 自那以来,这两个市场保持步调一致——自去年9月1日以来,价格相关性为0.92——不过,随着天然气价格暴跌,价格趋势在2022年下半年发生逆转。 展望未来,这两个市场似乎仍将相互制约,欧洲的天气和天然气库存规模将在决定这两个市场的价格趋势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今年冬季迄今为止,欧洲已经避免了各种严重的寒流,这导致了天然气库存的历史性增长,并导致难以容纳任何额外的流入。这些高库存反过来又成为去年12月以来天然气价格下跌的主要推动因素。 然而,如果深冬寒潮来袭,随着工业用气在2022年欧洲各地紧缩开支后逐渐恢复,天然气库存仍容易出现急剧下降。 此外,任何潜在的天然气库存枯竭都会因当地煤炭市场的紧缩而加剧,因为公用事业公司已经面临着减少使用这种高污染燃料的压力,并且现在天然气出现近一年来最实惠的价格。 因此,尽管欧洲疲软的天然气市场目前是该地区煤炭市场的主要拖累因素,但欧洲天然气需求的任何好转都将支撑煤炭市场。 这就保证了,只要欧洲能源体系主要依赖进口化石燃料供暖和发电,这两个市场看起来就将保持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覆盖面扩大,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1)sxcoal: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介绍,22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加3.2亿吨(增速8%),23年将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全面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电煤中长期合同方面,预计22年实际兑现量约20亿吨,23年进一步提升至26亿吨,覆盖面超过85%。(2)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三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3)sxcoal:IEA报告显示,22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增长1.2%,首次超过单年80亿吨,超过2013年创下的纪录。我们认为,23年煤炭或供需双升,整体维持平衡,叠加国内电煤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现货煤价中枢有望依然维持高位。 疫情叠加春节致日耗显著低于同期,港口煤价预计短期仍弱势趋稳。(1)本周秦港煤价1185元/吨,环比/同比+10/370元/吨(增幅0.9%/45.4%)。榆林5800、鄂尔多斯及大同5500大卡指数环比+12/-13/-39元/吨至1185/959/1035元/吨。(2)本周(12月30日-1月5日),沿海八省电厂平均日耗203万吨,较去年同期-12%(上周分别为201万吨、-9.6%);平均库存3019万吨,较去年同期-9.6%(上周分别为2981万吨、-13.4%)。我们认为,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短期或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且随着春节假期逐渐临近,电厂日耗显著低于近几年同期水平,非电需求短期也难以提振。供给端生产积极性亦有减弱,岁末年初供需整体双弱,在23年春节前最后一波补库带动下,近期港口煤价有所反弹,但预计短期仍弱势趋稳,后续仍需继续关注政策调控力度及下游需求实际释放情况。 23年底前山西4.3米焦炉全面关停,双焦短期或承压。(1)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底前全面关停4.3米焦炉以及不达超低排放标准的其他焦炉。(2)截至1月6日,供给端,焦化厂开工率74.9%,环比+0.9pct我们认为,随着前期焦炭价格持续提涨落地,焦企利润持续修复,且运输改善后原料到货顺畅,开工率持续回升。需求端,虽然本周焦炭首轮降价已全面落地,钢厂利润稍有修复,但受终端市场疲软影响,铁水产量仍小幅下降,钢厂采购积极性有所回落,后期仍需观察钢焦企业盈利、终端需求复苏及秋冬季环保限产情况。中期看,关注23年焦化去产能情况。焦煤方面,产业链终端需求疲软,叠加焦炭首轮降价落地,焦煤价格亦不同程度回调,但考虑到下游库存持续低位,若需求边际出现改善弹性可期,后期需关注产业链终端需求恢复情况及钢厂补库进度。 投资建议: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房地产政策部署,今年经济发展有望进一步复苏,煤炭需求改善可期,建议关注:1)受益下游需求边际改善的焦煤公司山西焦煤、潞安环能;2)稳健高分红的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3)新能源转型公司华阳股份、电投能源;4)受益煤炭产量增长和投资增加的煤机公司郑煤机、天地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大幅下滑、保供稳价及限产政策影响需持续跟踪。
22年保供增产成效显著,23年煤炭需求有望复苏。(1)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23年1月8日起实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等。(2)国家发改委:要求煤炭生产企业提前制定两节和元月份的生产计划,元旦春节期间做到不停工、不停产、供应不断档,指导各有关方面继续做好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并严格执行好电煤中长期合同。我们认为,22年主要产煤省份保供增产成效显著,保障全国能源供应稳定,23年继续挖潜增产能力或有所下降。随着疫情政策优化、稳经济等措施不断狠抓落实,稳增长有望取得明显成效,23年经济发展和煤炭需求有望进一步复苏。 疫情致日耗显著低于同期,港口煤价承压下跌。(1)本周秦港煤价1175元/吨,环比/同比-90/+387元/吨(增幅-7.1%/+49.1%)。榆林5800、鄂尔多斯及大同5500大卡指数环比-23/-13/-58元/吨至1173/972/1074元/吨。(2)本周(12月23日-29日),沿海八省电厂平均日耗201万吨,较21年同期-9.6%(上周分别为204万吨、-0.8%);平均库存2981万吨,较21年同期-13.4%(上周分别为3017万吨、-13.8%)。我们认为,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短期或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电厂日耗显著低于近几年同期水平,且随着春节假期逐渐临近,短期非电需求难以提振。供给端生产积极性亦有减弱,后续完成年度保供任务后或停产检修,岁末年初供需整体双弱,煤价继续弱势下行,后续仍需继续关注政策调控力度及下游需求实际释放情况。 终端需求仍未复苏,双焦连续提涨后短期或承压。(1)截至12月30日,供给端,焦化厂开工率74%,环比+0.6pct我们认为,随着焦炭价格持续提涨落地,焦企利润持续修复,且运输改善后原料到货顺畅,开工率持续回升。需求端,受终端市场疲软影响,钢材价格震荡运行,叠加焦炭价格上涨,钢厂利润有所收缩,铁水产量整体平稳,钢厂采购有所放缓,山西、山东、河北等地部分钢厂已提出首轮降价,降幅100-110元/吨,后期仍需观察钢焦企业盈利、终端需求复苏及秋冬季环保限产情况。焦煤方面,产业链终端需求疲软,对高价煤种较为抵触,焦煤价格不同程度回落,但考虑到下游库存持续低位,若需求边际出现改善弹性可期,后期需关注产业链终端需求恢复情况及钢厂补库进度。 投资建议: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房地产政策部署,23年经济发展有望进一步复苏,煤炭需求改善可期,建议关注:1)受益下游需求边际改善的焦煤公司山西焦煤、潞安环能;2)稳健高分红的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3)新能源转型公司华阳股份、电投能源;4)受益煤炭产量增长和投资增加的煤机公司郑煤机、天地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大幅下滑、保供稳价及限产政策影响需持续跟踪。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