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9个
最近几年,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化率逐步攀升。泰国作为“亚洲底特律”正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有不少中国主机厂企业落地建厂,并且带动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本土化加速和构建。 在此背景下,再生铝事业部高级营销经理丁卫全,国际再生负责人张晓瑶前往泰国前往多家当地企业进行走访交流。3月4日,SMM来到 CY Global, Inc 进行走访交流。经过此次走访调研,SMM对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泰国再生金属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 公司介绍 CY Global, Inc 于 2004 年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成立。专门购买、加工和销售各种废金属,包括铜、黄铜、铅、锌、电动机、Zorba 粉碎机碎片、密封装置、绝缘铜线、黄铜散热器、变压器、交流发电机、定子、电枢、铝和各种不同的废金属。 在过去的 20 年里,C&Y 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大的金属回收商之一。每年在美国的关联堆场运送超过 170,000 吨有色金属,包括休斯顿、芝加哥、克利夫兰、亚特兰大、达拉斯、堪萨斯城、奥克兰、丹佛、俄克拉荷马州和密苏里州。C&Y 在泰国拥有一家自有加工厂,每年可处理 100,000 吨各种废金属。
最近几年,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化率逐步攀升。泰国作为“亚洲底特律”正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有不少中国主机厂企业落地建厂,并且带动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本土化加速和构建。 在此背景下,SMMCEO卢嘉龙,再生铝事业部高级营销经理丁卫全,国际再生负责人张晓瑶、海外市场负责人董如君、钢铁事业部负责人姚新颖、2025东南亚汽车供应链大会负责人严曹伟等前往泰国前往多家当地企业进行走访交流。3月4日,SMM来到 Metalcom LTD 进行走访交流。经过此次走访调研,SMM对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泰国再生铝原料及处理加工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铝行业的发展。 公司介绍 Metalcom LTD成立于2001年7月18日,授权资本4.5亿泰铢,公司专注于生产铝合金锭,制造铝锭和铝坯,是泰国当地最大的铝合金锭生产企业,公司拥有铝锭 120,000 吨/年,铝坯 12,000 吨/年的年产能,且可以加工处理各类废铝产品,配备完善的加工处理设备。铝锭月产量达10000吨,其中50%的产品供应给丰田,本田等车企。
最近几年,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化率逐步攀升。泰国作为“亚洲底特律”正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有不少中国主机厂企业落地建厂,并且带动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本土化加速和构建。 在此背景下,再生铝事业部高级营销经理丁卫全,国际再生负责人张晓瑶前往泰国前往多家当地企业进行走访交流。3月4日,SMM来到 Eright Metals CO.,LTD 进行走访交流。经过此次走访调研,SMM对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泰国铝合金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铝行业的发展。 公司介绍 Eright Metals CO.,LTD公司泰国工厂位于北柳府Gateway City工业区(政府工业园)免税区,拥有年产16万吨的自动化金属加工生产线;规划年产12万吨的铝合金冶炼生产线及配备国际领先压铸设备、加工中心、检测仪器的汽车铝合金压铸车间将于2025年建成投产。
最近几年,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化率逐步攀升。泰国作为“亚洲底特律”正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有不少中国主机厂企业落地建厂,并且带动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本土化加速和构建。 在此背景下,SMMCEO卢嘉龙,再生铝事业部高级营销经理丁卫全,国际再生负责人张晓瑶、海外市场负责人董如君、钢铁事业部负责人姚新颖、2025东南亚汽车供应链大会负责人严曹伟等前往泰国前往多家当地企业进行走访交流。3月4日,SMM与 Delta Daiki Metal (Thailand) Co., Ltd.和泰国再生协会的秘书长等人 展开探讨 。SMM对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泰国铝合金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铝行业的发展。 公司介绍 Delta Daiki Metal (Thailand) Co., Ltd.有限公司于2023年在泰国成立。是大正(控股)有限公司和日本大纪铝业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年产再生铝合金锭10万吨。 大正铝业有20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最大的再生铝合金锭出口商之一,也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制造用铝的合作供应商。 大纪铝业有限公司成立已有100多年历史。大纪铝业的总部及分公司不仅设在日本,还分布在美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和印度。大纪铝业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主要汽车用铝材供应商。
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今日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工作回顾中提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财联社记者对比2025年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后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二次明确提及了汽车产业,较2024年的五次有所减少;“智能网联汽车”已连续两年被提及,但表述有所不同——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新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车行业,作为市场化的行业主要靠市场力量去推动。政策要减少对市场的干扰,所以我们看到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整个汽车行业提的也比较少,说明汽车行业已经走向市场化发展的良性阶段。”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这对汽车行业,尤其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起到很好的稳定的推动作用,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316.8万辆,比上年增长38.7%。 “我们不是看销量,而是看产量,关键是国家统计局产量,说明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达到了世界超强的规模。”崔东树认为,生产数据体现了整个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大国的竞争都是生产的竞争,而不是销量的竞争,“产量数据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强大的优势地位。”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崔东树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在发展电动车。“电动化是产业的基础,而且是行业竞争的核心焦点。智能网联中,网联是功能、智能化是配套。所以我们一直坚定的认为电动车是全场竞争。”崔东树分析表示,电动车是能源革命、是产品革命,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整个电池等产业链竞争的国际影响的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向大会提交的五份建议中便包括“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雷军表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空间,用户使用时间将大大增加,产业向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快速融合,这个过程离不开丰富的产业生态支持。 对此,雷军提出了包括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以及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等三点具体建议。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被提及的次数虽有所减少,但多次提到的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低空经济等也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雷军在向今年两会提交的建议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力量。人工智能终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正在加速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向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多元领域拓展,智能终端和消费电子的产业优势让中国有机会成为新格局的引领者。 “人工智能与手机、电脑、汽车、机器人融合起来以后,带来了一种消费体验功能的重塑性提升。从生产端来讲,这不仅仅是有可能会创造一些新的千亿级或者万亿级的产业,从消费端也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特意讲了,要把中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发展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手机、电脑、人形机器人,新一代的智能终端。”
一个代表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行业组织周二警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墨的新关税将导致汽车价格大幅上涨。 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的首席执行官John Bozzella说, “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将受到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的影响。” 该组织成员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现代汽车和Stellantis,但特斯拉不在其中。 “大多数人预计,一些车型的价格将上涨25%,对汽车价格和车辆可用性的负面影响几乎会立即显现出来。” 他补充说。 当地时间3月3日,特朗普宣布,此前宣布的对等关税将于4月2日开始征收,而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于3月4日生效。 与汽车制造商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赞扬了特朗普, 并特别提到他计划在4月份采取进一步的关税行动。 UAW表示:“很高兴看到美国总统为结束像炸弹一样落在工人阶级身上的自由贸易灾难而采取积极行动。我们期待着与白宫合作,制定4月份的汽车关税,使工人阶级受益。” 警告声四起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发出了警告,称关税将破坏已经存在超过25年的北美一体化供应链。 在最终组装之前,一些汽车零部件可能要跨越边境六次或更多次。 “ 汽车生产和供应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转移。 这就是挑战和困境:北美的汽车关税最终可能会在就业机会回到美国之前增加消费者的成本,”Bozzella补充道。 据报道, Stellantis 周二告诉经销商,该汽车制造商将继续与特朗普政府就关税问题进行接触,并 警告称这将增加影响客户的“成本负担”。 根据媒体获悉的一封电子邮件,该汽车制造商写道:“由于该行业在北美高度整合, 这些关税将使Stellantis的旗舰品牌克莱斯勒、道奇、Jeep和Ram在与韩国、日本和欧洲进口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 美国国际汽车经销商协会(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指出,经销商已经面临汽车和零部件价格上涨以及高利率的问题。该组织表示: “关税可能直接导致标价增加数千美元。” 上周,许多汽车制造商会见了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敦促政府不要推进广泛的关税上调。 而上个月,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也警告称,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将给美国汽车业“打一个洞”。 他说,“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成本,巨大的混乱。”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赴小米汽车调研交流】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一行前往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将加强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创新发展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希望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 多措并举加速推广换电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今年依然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痛点。冯兴亚认为,换电模式作为与充电模式并列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既符合双碳战略,也能有效解决补电难问题,具备明显优势。然而,目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保有量仅4200余座,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电池标准缺乏统一等问题尚待解决。基于此,冯兴亚希望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多措并举加速推广。同时,结合企业实践和对产业的洞察,就如何推动eVTOL产业的发展,冯兴亚希望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推动与电车产业融合,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5全国两会上将提出5项建议,包括“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的建议、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的建议、关于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的建议”。雷军表示,建议尽快完善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编制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化分级等系列标准,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认定方法,强化国际国内标准有效衔接。力争2027年内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2030年率先形成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积极推进行业内人工智能终端优秀产品、典型案例遴选,树立行业标杆,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汽车市场要有序竞争 企业自律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议题。张兴海称,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做到全球第一,非常不易,但是存在很多挑战。特别是我们国内的一些竞争挑战非常激烈。体现在卷价格、卷技术,甚至可能会在生态上有一些竞争。基于此,张兴海希望行业能够更加自律。张兴海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市场化有些无序,需要有序的市场化,需要企业自律,也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才能把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得更好。 【瑞泰新材:目前公司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小】 瑞泰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目前公司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小。固态电池在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和商业路线上均有待发展。 【武汉蓝电:公司未开展固态电解质技术研发】 武汉蓝电近期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二次可充电电池及电池材料的检测设备,从未开展固态电解质技术的研发,亦未在任何公开渠道披露与此相关的技术进展或业务规划。相关报道中提及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为不实信息。 相关阅读: 汽车零部件板块掀“涨停潮” 圣龙股份等11股涨停 这支新股两次触发临停!【热股】 【SMM分析】2月锂电材料供应环比下滑 淡季整体市场需求疲软 【SMM分析】2025年2月SMM国内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增加2% 同比增加97% 【SMM分析】2月氢氧化锂产量持续减弱,环比减少不到5% 磷酸铁锂市场2月总结【SMM分析】 【SMM分析】52.99万!小米SU7 Ultra正式发布!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2.24-2025.2.28) 【SMM分析】2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下滑 预计3月将出现回升 【SMM分析】2月磷酸铁产量继续下滑 节后市场反映平淡不及预期 【SMM分析】节后市场开工较晚 2月硫酸钴产量维持下行 【SMM分析】2.24-2.28海外锂要闻 【SMM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技术双驱动 【SMM分析】2月三元前驱体的产量环比下降14% 【SMM科普】锂电池回收产业链一览 电池及固态电池指数年后大涨逾20% 火爆行情持续 行业有望现供需拐点?【热股】 江特电机:目前在宜春地区从已探明矿区储量统计 持有或控制锂矿资源量1亿吨以上 【SMM分析】碳酸锂需求“追赶“不及供应增量 价格呈现持续下跌 【SMM分析】锂矿2.24--2.27周度行情 【SMM分析】氢氧化锂2.24-2.27 周度行情 【SMM分析】受市场消息扰动 周内电解钴现货价格持续上行 【SMM分析】周内钴中间品价格止跌上行 【SMM分析】本周 钴盐价格有所上涨 【SMM分析】本周 四氧化三钴价格有所上涨 【SMM分析】成本波动较小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持稳 【SMM分析】三元材料本周市场行情速递 【SMM分析】供需双弱掣肘 本周隔膜价格平稳运行 【SMM分析】本周三元前驱体价格涨幅明显 下周或将持续增长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梯次电池利用价格走势(2025.02.24-2025.02.27) 【SMM分析】本周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负极材料价格全面上扬 磷酸铁锂市场周度小结【SMM分析】 【SMM分析】2月21日至2月27日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SMM分析】钴酸锂价格后市看涨,3月份排产预期上行 【SMM分析】本周电芯价格小幅下跌,终端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配置竞争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产业链企业的入局,换电市场正吸引包括外资品牌在内的更多玩家的加入。 3月4日,大众中国方面向财联社记者确认已与宁德时代在换电领域达成合作意向,“不过,目前只是在规划中,还没有具体方案。” “在与大众中国最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公司的换电业务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其中一环。”有宁德时代内部人士表示。 2月下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宁德时代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显示,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全面深化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研发、新材料应用以及零部件开发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先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池概念及产品。其中,便涉及换电业务。 去年12月,宁德时代正式宣布将推出20#和25#两种标准化巧克力换电块,可根据不同的化学体系提供多电量的产品服务,且每一个标准型号换电块,都配有磷酸铁锂、三元两个电量版本,供用户按需配电。 “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CEO曾毓群在当日举办的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宁德时代未来所有电池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 宁德时代计划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同时将进军港澳市场;在规划中,将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随着换电生态壮大,巧克力换电站最终规模将达到3万个。此外,宁德时代已与长安、广汽、北汽、五菱、一汽合作,将共同推出10款换电车型。 “从大众与宁德时代此次合作来看,换电将成为大众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对转型起着‘加速’作用。”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者对补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换电模式关注度将持续提升,“对于大众这样的主流合资品牌,拥抱换电或可以实现‘换道超车’。” 在大众集团的产品体系中,基于CMP和CEA平台、架构的新车将于2026年及其后密集投放中国市场。有接近大众中国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目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规划看,尚未涉及换电车型,与宁德时代的有关合作或只处于意向阶段。不过,据外媒报道,双方在换电系统方面已有具体规划。 大众牵手“宁王”的背后,是换电赛道蕴含的巨大市场空间。普华永道报告指出,为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国家鼓励和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换电站数量将不断增加。此前,开源证券研报则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其中换电站设备、动力电池、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分别为164.4亿元、255.5亿元、914.1亿元。 在国内,主机厂角逐换电赛道的竞赛业已展开。2月9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今年是蔚来换电站的建设大年。同时,换电业务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上海市的换电站已经基本接近盈利。目前,蔚来已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集团、江汽集团、奇瑞汽车、路特斯汽车、广汽集团、中国一汽等多家车企签署换电合作,相关换电车型即将推出。
近日,小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了全球发布会,将此前在国内发布的产品悉数带去全球市场。 其中小米15 Ultra在欧洲起售价1499欧元,超过苹果最贵的机型iPhone 16 Pro Max(欧洲市场起售价为1479欧元)。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更是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目前来看,小米将手机之外的其他业务,包括汽车、大家电等推向海外市场,实现高端化,是小米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其在港股市场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去年8月起,小米的股价从15.36港元上涨到2月27日的最高价58.7港元,涨了近三倍。即便经历了近几日的回调,小米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仍高达48%小米市值已超越美团、比亚迪,最高达到1.47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仅次于腾讯和阿里。截至2025年3月4日,小米集团总市值为1.27万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依托“人车家”生态互联,有助于小米向全球市场拓展大家电业务,但同时如何摆脱“性价比”的刻板印象,也是小米需要面对的挑战。 向海外高端市场找增量 近年来,国内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逐渐放缓,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向海外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要增量成为了各家智能手机厂商在存量市场中寻求增长的策略。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2024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批发平均价大于等于600美元)市场同比增长8%,增长速度高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5%。 小米从2020年开始,就向海外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先后将小米 10至15系列推向全球市场,其中小米 14 Ultra在欧洲市场首销销量比前代翻了3倍,同时带动了同场发售的小米 14销售同比增长6倍。 小米 15 Ultra则是延续了小米在海外市场的高端化策略,在欧洲定价继续超过iPhone 16 Pro Max,但提供了双卫星通讯,更强的影像系统和充电续航能力。 在全球发布会上,卢伟冰透露小米高端化步入全新阶段,手机、汽车、AIoT 业务加速出海,还将在海外正式推出大型家用电器。 根据小米最新披露的2024年Q3财报数据显示,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为925.1亿元,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28.2%。 丁科技创始人、家电行业观察家丁少将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五年,国内头部家电、小微电子厂商积极投身全球化,主要由于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而全球市场空间广阔,出海能突破单一市场的增长瓶颈。 他还提到,相比欧美那些主打传统功能性研发及品牌拉力塑造的品牌,小米凭借领先的智能化和生态互联能力,运营效率更高,智能 AI 化及生态联动体验更佳,结合产业链和渠道运作优势,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超过8.61亿台,同比增长23.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用户数达到1710万,同比增长24.9%;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到1.35亿人,同比增长8.5%。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米生态协同的盈利在于其建成后的利润空间的提升,因此看似每个业务并不具备高利润,但一旦形成生态链,其成本优势、协同利润,以及未来的附加利润都是其他对手望尘莫及的,这也是部分供应商宁愿前期不赚钱也要抢占小米生态供应链的原因。” 摆脱 “性价比” 标签,小米高端化出海的挑战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品牌高端化战略,卢伟冰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出海计划:第一阶段是小米产品以及品牌的国际化,而现在小米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将小米模式推广至海外市场。未来五年内,小米计划在海外开设1万家实体店“小米之家”,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强化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丁少将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米品牌通过手机出海已具备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且积累了AI、通信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全球化品牌运作经验,同时擅长IoT生态布局,可协同带动汽车、家电业务智能化和生态化发展。” 屈放则认为,小米家电作为出海主推产品,依托小米生态链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不过,由于不同地区家电市场渗透率和竞争格局各异,小米需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有观点认为,尽管小米正用“技术越级+生态捆绑”改写全球高端市场规则,但其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欧洲用户相信,一个曾以“性价比”横扫市场的品牌,能提供与价格匹配的奢侈品级服务体验。 Canalyse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手机销量的整体数据上来看,2024年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售价在800美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超过4100万部。尽管小米以2220万部的业绩位居第三,出货量与去年持平,但(高端手机出货量增长)这一趋势的主导者主要是苹果和三星。”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汽车尚未在海外上市销售,今年和去年都仅仅作为展品在MWC大会上亮相。 卢伟冰在发布会上披露,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7 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成绩,为海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有汽车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部分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如充电桩数量少,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导致市场接受度受限,小米需要等待市场进一步成熟或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这需要时间和成本。 该名分析师补充道,保障稳定的供应链是产品全球供应的基础,小米需要时间优化和完善供应链和售后体系,包括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确保在海外市场销售时能满足需求,避免出现供应短缺等问题。
SMM 3月4日讯:3月4日,汽车零部件板块盘中拉涨,北方长龙20CM涨停,骏创科技涨超12%,万安科技、襄阳轴承、永茂泰、圣龙股份、南方精工等11股涨停,凌云股份、天润工业等多股纷纷跟涨。 而3月4日,上交所一支从事汽车造型部件和汽车声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汽车车轮总成分装业务的新股上市——合肥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通控股。公开资料显示,公司长期深耕于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包括烫印、喷涂、电镀等多样化的工艺技术。 而汇通控股也拥有多家如今汽车行业知名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奇瑞、蔚来、零跑等企业,在股票上市首日,汇通控股便强势上涨并仅在当日上午便触发两次临时停牌!据公告显示,首次触发临时停牌发生在2025年03月04日09时45分,于2025年03月04日09时55分起恢复交易;二度临牌发生在自2025年03月04日09时56分,自2025年03月04日10时06分起恢复交易。 截至日间收盘,汇通控股以110.1%的涨幅报50.81元/吨,其盘中最高冲至77.77元/股,较其首发价格24.18元/股涨幅高达221.63%。 消息面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提出了五项建议,分别是, 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的建议、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AI 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的建议。 关于充电桩方面,雷军表示,目前充电桩、车载硬件、辅助智能终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充电桩建设需持续优化布局,汽车生态设备接口不统一,汽车生态配套产品较为匮乏、缺乏统一标准等。对此,雷军建议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充电桩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充电桩信息全国统一可查,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此外,雷军提到的“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一度在网上引发热议。他表示,随着年轻消费者数量增多,用户对汽车外观与个性化功能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号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汽车产品的设计效果,现有汽车号牌不具备智能化能力,难以满足日常出行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需求。优化号牌颜色设计、拓展号牌智能化功能对于推进汽车消费、增加经济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小米集团在2024年3月份发布了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小米SU7,凭借着贴合用户口味的设计以及亮眼的颜色和超高的安全性以及产品性能,受到一众年轻人的追捧,21.59万元的售价,自上市至今,其截至2025年2月销量已经超过了22897辆,2024年上市之后9个月的交付量超过13.5万辆。 而针对汽车颜色这一点,雷军还提到,根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君迪发布的《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在外观造型的偏好选择上,购买了个性车身颜色的车主中,有26%将颜色视为最喜欢的方面,这一比例远高于购买传统车身颜色的车主,反映出个性颜色更加受到用户青睐。小米车型在售卖之初车牌搭配的多是银灰色,百搭的车牌颜色能与车身颜色产生较为完美的融合,相比而言,传统的绿色新能源车牌配色,对于小米汽车而言,便略打破了原有车漆的和谐搭配,对比小米集团其他产品向来较为和谐的产品外观设计,雷军会提出如此建议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开源证券此前便指出,小米汽车通过用户智能生态,并凭借巧妙营销和以高颜值为代表的强产品力推出小米SU7。通过“外形设计+高端配置+安全系数高”打造以高颜值为代表的强产品力。 且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继续高歌猛进,作为电动车巨头的比亚迪,在2024年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18233辆,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61.4%,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宝座可谓是岿然不动;小米SU7 2月份的交付量超2万台,已达成连续5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台的成绩;而今年1月份交付量超过理想的小鹏汽车,在2月同样“不辱使命”,继续维持强势,其2月交付新车30453台,同比增长570%,已连续4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理想汽车2月新车交付量达26263辆,同比增长29.7%,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1190062辆。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