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小米YU7销量火爆难掩资金分歧 南向持续减持释放什么信号?

    小米集团(01810.HK)旗下首款SUV车型YU7于6月26日正式发布后,凭借超高性价比引发市场抢购:3分钟大定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 尽管小米的销售数据亮眼,资本市场反应却显分化。截至发稿,小米集团跌1.70%,报57.95港元。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25日至27日新品发布窗口期,股价累计涨幅仅4%。 注:小米集团的近期表现 两大资金动向或成关键压制因素: 南向资金连续撤退小米集团 规模缩水:持股数量从4月16日的44.78亿股降至6月27日的39.02亿股,持股比例从17.28%降至15.04%,累计减持超5.6亿股。 注:南向资金在小米集团的持股比例变化 从卖空数据来看,6月27日,小米卖空股数飙升至5391万股,较前日暴增278%,创4月11日以来新高。 注:小米集团的卖空股数变化 机构持续看好小米后续的表现 尽管短期波动,主流投行仍上调预期,核心逻辑在于规模效应驱动亏损收窄+生态协同壁垒: 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民生证券维持“推荐”,强调交付能力是2025年核心变量。SU7累计未交付订单仍达15万辆,YU7上市后产能分配成关键。预计2025年营收5232.65亿元,经调整净利389.71亿元。 交银国际发布研报称,予以小米集团的目标价上调至67港元。基于二期工厂投产及武汉基地布局,将2026年销量预测从58.2万辆上调至70万辆,YU7占比将达SU7两倍以上。 交银国际上调小米汽车2025、2026年销量至40和70万辆。分车型看,该券商预测YU7系列在2026年贡献SU7系列两倍以上销量。因此该券商上调2026、2027年收入预测至6462、7785亿元。 此外,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近期的小米投资者大会上披露,小米的汽车业务亏损正在逐步收窄,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在YU7的智驾研发投入上,总预算为35亿元,整体投入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 车内无人、远程无人 刚刚 特斯拉新车“凭自己”跑到车主家

    特斯拉完成首次无人驾驶车辆交付,进一步向投资者和市场展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 6月27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一辆特斯拉Model Y汽车已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从公司位于奥斯汀附近的工厂行驶至一位客户家中。他强调,此次交付“横穿了城镇”,路线包含高速公路,且车内没有任何人,也无远程操作员介入。 收到这辆 Model Y 的车主是X上叫做“Jose”的客户。他在X上晒出了与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Ashok Elluswamy、特斯拉高级软件工程师工程师段鹏飞(Phil Duan)等人的合影。 据报道,特斯拉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负责人Ashok Elluswamy补充称,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最高时速达到了72英里。此次无人驾驶交付于6月27日完成,比马斯克此前设定的目标日期(6月28日,即他54岁生日当天)提前了一天。 此前据华尔街见闻,6月22日特斯拉刚刚在奥斯汀启动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内测服务,只有受邀请的用户才可以在APP上下单,同时车辆在副驾驶座上配备了一名安全监控员。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密集动作,正值其面临多重压力的关键时刻。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等关键市场的销售依然疲软,同时近几周多位高管离职。 市场挑战下的关键转型 特斯拉加速推进其AI战略,背后是其核心业务面临的增长瓶颈。 公司在包括北美和欧洲在内的主要市场销售增长乏力。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尽管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整体大幅增长27.2%,但特斯拉5月份在欧洲的新车销量却同比暴跌27.9%,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下滑。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1.8%大幅收缩至仅1.2%。 与此同时,据华尔街见闻,最近几周,已有多名公司高管相继离职: 特斯拉的高管、马斯克最亲密的密友之一Omead Afshar已离开公司。 负责“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项目工程的负责人Milan Kovac辞职,理由是希望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LinkedIn显示为北美人力资源总监的Jenna Ferrua也已离职,其名字同样不再出现在公司通讯录中。 在这一背景下,成功展示并落地AI和机器人技术,对支撑特斯拉的长期估值和增长故事至关重要。 从技术上看,这次无人交付可以被视为特斯拉在4月份展示的一项能力的延伸。当时,特斯拉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汽车在其得克萨斯州工厂的总装线下线后,能自动行驶至物流停车场。 然而分析指出,无人驾驶交付未来能否成为特斯拉运营中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组成部分,目前尚不清楚。此举在短期内更多被视为一次技术和营销展示,而非一项成熟的商业交付方案。

  • 开售18小时 小米YU7锁单量已破240000台

    6月27日,小米汽车宣布,旗下的YU7车型开售18小时,锁单量已突破240000台。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据悉,6月26日晚,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发布。新车共推出三个版本,标准版定价为25.35万元,Pro版本为27.99万元,Max版本为32.99万元。新车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 作为小米汽车推出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小米YU7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后排135°豪华电动座椅、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700TOPS辅助驾驶算力及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等,全面对标全球最畅销的特斯拉Model Y。 具体来看,小米YU7车身尺寸为4999/1996/1600毫米,轴距3000毫米,提供多种动力版本。外观方面,新车采用小米家族式设计语言,但与小米SU7又有很大的不同,雷军否认小米YU7是拉高拉长的SU7,其车头采用封闭式设计,前大灯组采用十字交叉的LED日行灯设计,上部为风道,下部为两个透镜灯组。 内饰方面,小米YU7最大的亮点是配备小米天际屏,长达1米的贯穿在前挡风玻璃底部的显示装置,小米澎湃OS车机系统可以实现三个界面同时展示,并可以随时将手机应用转移到车机屏幕上,拓展后排Pad屏幕加入联动,此外还能实现与家庭的小米生态互联。 辅助驾驶方面,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智能感知硬件。搭载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拥有700TOPS算力,全新升级四合一域控制模块,还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采用4nm工艺制程。 动力方面,小米YU7全系搭载小米超级电机V6s Plus,最高转速达到22000rpm,功率、扭矩、转速实现显著提升。其中,小米YU7 Max为双电机高性能四驱,最大马力达690PS,0-100km/h加速3.23s,最高时速253km/h,性能表现强劲。 此外,YU7标准版拥有835 km的CLTC续航,是目前中大型纯电SUV的最大续航;YU7四驱版车型拥有770 km的CLTC续航,也是四驱纯电SUV的续航第一。小米YU7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大充电倍率达5.2C,可实现10%-80%最快充电12分钟,15分钟最长补能620km。

  • 美国6月新车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5%

    据路透社报道,J.D. Power与GlobalData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美国6月新车总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5%,达到125万辆。然而,若不考虑销售天数的调整,美国6月实际新车销量预计将同比下降5.4%。 市场分析师指出,这一现象源于美国消费者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担忧,导致部分购车需求提前至今年3月和4月释放,从而对美国6月新车销量产生负面影响。J.D. Power数据与分析部门总裁Thomas King称,为规避未来涨价,美国市场的消费者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提前购入新车,导致这两个月额外售出14.9万辆汽车。Thomas King补充道:“这些提前的销售将对今年剩余时间的行业销售速度构成阻力。” 此外,去年6月因网络攻击导致的销售系统中断事件,使美国新车零售销量减少约8.5万辆,这对同比数据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这一特殊因素使得美国6月新车销量的同比数据显得较为乐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同时,数据显示,美国6月新车平均零售价格预计将达到46,233美元,同比上涨3.1%,但环比仅微增0.2%。目前,关税政策使制造商每辆汽车的成本平均增加约4,275美元,具体影响因生产地区而异。面对关税成本压力,汽车制造商已逐步减少促销力度,优惠幅度从今年1月份建议零售价的6.1%降到了今年6月份的5%。 Thomas King表示:“优惠力度的缩减反映了关税给汽车制造商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使部分寻求经济型车辆的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该报告还称,美国今年第二季度新车销量预计将达到418万辆,同比增长2.5%。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去年同期经销商系统中断后的反弹效应,美国今年7月新车销量的同比数据可能难以准确反映市场真实情况。

  • 丰田汽车5月全球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创新高

    据外媒报道,得益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对混合动力车型的强劲需求,丰田汽车公司5月全球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创下纪录,尽管全球车企正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引发的巨额亏损压力。 丰田6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子公司大发汽车(Daihatsu Motor Co.)和日野汽车(Hino Motors Ltd.)在内,其5月全球销量达955,532辆,同比增长7.5%,今年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4,607,634辆,同比增长8.4%。 丰田5月份全球产量为906,984辆,同比增长0.8%。尽管丰田在中国和北美市场的产量表现向好,但由于日本本土运营规模缩减,5月份全球总产量仍同比保持稳定。该公司今年1至5月的累计产量为4,559,584辆,同比增长9.1%。 就区域来看,丰田及其雷克萨斯品牌5月份在日本本土的销量增长超4%,达到106,586辆。这主要得益于丰田从去年的认证问题和召回事件中恢复,以及陆地巡洋舰250和皇冠Estate等新车型推出的提振。 在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丰田汽车5月的销量为271,093辆,同比增长5.6%。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49,887辆,同比增长6.8%。尽管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转型持续、价格竞争及促销举措不断加剧,但受益于丰田混合动力车型(HEV)受政府补贴政策拉动的强劲表现,丰田销量仍实现增长。 在北美市场,丰田5月销量增长了11%,达到280,928辆。其中美国市场的销量为240,176辆,同比增长11%,主要受到该地区持续旺盛的需求以及凯美瑞、RAV4等车型的强劲销量的推动。 丰田在欧洲的销量为99,884辆,同比增长3.4%,雅力士和雅力士Cross等混合动力车型的畅销继续驱动丰田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势头。 丰田汽车的发言人近日曾表示,基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公司将于下月对部分在美销售车型提价超200美元,并称此举为公司定期价格调整的一部分。此前三菱汽车已宣布上调三款车型在美国的售价。目前各大车企都在争相将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降至最低。 日本主要车企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若日本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未能降低汽车关税水平,日本车企恐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丰田5月曾表示,仅4月和5月两个月,关税就将导致其损失1,8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日产和本田均预测损失达30亿美元,而斯巴鲁和马自达因关税冲击则暂未公布截至2026年3月财年的年度利润预期。

  • 最高时速72英里!马斯克:特斯拉Model Y首次实现全自动驾驶交付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周五(6月27日)表示,该公司已完成了首次从工厂到客户家中的Model Y全自动驾驶交付。这是该公司的最新举措,旨在展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进步。 在X平台的一篇帖子中,马斯克宣布了该公司达成的上述创新性成就。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已将一辆特斯拉Model Y从工厂自主交付到客户家中,并指出这次交付“跨越了城市”,且包含高速公路路段,比计划提前一天完成。 马斯克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公共高速公路上进行的完全自动驾驶,车内无人,也没有远程操作员控制车辆。 尽管该帖子未包含视频或图片,但马斯克表示相关视频将很快发布。特斯拉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则表示,该车辆的最高时速达到了72英里(约合116公里)。 此次交付比马斯克此前设定的首次全自动驾驶交付日期(6月28日)提前了一天 ,而6月28日恰逢马斯克的54岁生日。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首次实现的全自动驾驶交付,凸显了马斯克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引领其电动汽车公司未来发展的押注。 此举也紧随特斯拉于6月22日启动备受期待的Robotaxi服务之后。10台左右的Model Y作为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后续将有Cybercab等更多车辆加入车队。受邀用户可通过Robotaxi App呼叫车辆,并自动同步账户内的支付、座椅、音乐等设置。 马斯克本月早些时候在X平台上预告了这两项活动,并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在道路上部署数百万辆Robotaxi。 马斯克寄望于未来大规模生产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能作为支撑该电动车公司下一发展阶段的关键支柱。 目前,该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等关键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依然疲软,且因马斯克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而引发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冷遇。此外,近期已有多位特斯拉高管相继离职。 此番无人驾驶交付是特斯拉在4月宣传的一项能力的延伸,当时该公司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汽车从得克萨斯州的组装线自主移动到物流场地的过程,随后进行运输。 目前,尚不清楚上述自主交付,是否会成为未来特斯拉汽车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斯拉股价周五整体小幅走软,收盘下跌0.66%至323.63美元,盘后进一步下挫了0.22%。

  • 小米YU7赛道测试刹车片起火!公司回应

    针对有媒体在赛道测试小米YU7时刹车片起火,小米汽车于6月28日晚在最新一期答网友问中回应称,视频中,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进行1个暖胎圈+1个飞行圈后,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但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此外,测试车辆未使用小米YU7 Max大师模式中的“能量回收增强”功能。该功能会增强赛道工况下的能量回收强度,降低机械制动系统的负荷,即便出现ABS抱死情况,依然可以提供最大0.2G的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减少制动系统温度超过600℃的极端情况发生。 另据小米汽车介绍,小米YU7 Max采用低金属制动片,材料包含金属纤维、磨料、树脂等有机物。树脂及其他有机物在高温下(一般大于300°C)产生聚合物支链裂解反应产生部分气体,如水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烷基、芳香族气体等,其中部分可燃气体在高温(一般制动盘温度>600ºC)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短暂明火现象。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但制动性能不会失效。 问答全文如下: 看到有媒体在赛道测试小米YU7时刹车片起火了,这是什么情况? 视频中,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进行1个暖胎圈+1个飞行圈后,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但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此外,测试车辆未使用小米YU7 Max大师模式中的“能量回收增强”功能。该功能会增强赛道工况下的能量回收强度,降低机械制动系统的负荷,即便出现ABS抱死情况,依然可以提供最大0.2G的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减少制动系统温度超过600℃的极端情况发生。 在赛道驾驶时,车辆往往需要频繁在超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此时制动系统承受的负荷将远高于日常驾驶。在这种工况下,制动盘温度会急剧上升,若未采取有效散热,将引发材料起火。同时,小米YU7作为中大型SUV,相比尺寸更小的SUV车重更高,同时高动力带来的赛道尾速更快,制动系统在猛烈制动过程中产热也会更加明显。因此,有效散热是非常关键且基本的赛道驾驶常识。 小米YU7 Max采用低金属制动片,材料包含金属纤维、磨料、树脂等有机物。树脂及其他有机物在高温下(一般大于300°C)产生聚合物支链裂解反应产生部分气体,如水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烷基、芳香族气体等,其中部分可燃气体在高温(一般制动盘温度>600ºC)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短暂明火现象。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但制动性能不会失效。 小米YU7定位于城市豪华高性能SUV,我们强烈倡议大家注意驾驶安全,未经过专业升级与整备的原厂车,不要贸然进行赛道尝试。需要在充分了解产品性能边界及专业驾驶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驾驶技能的逐步学习与进阶。若尝试进行专业赛道驾驶,也需要对于车辆的轮胎、制动系统及散热进行必要的升级,并使用大师模式且打开能量回收增强功能,避免在极端工况下出现安全隐患。

  • 一汽、东风相继成立新公司 整车央企改革背后的深水区“突围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整车央企新一轮布局浮出水面。 6月26日,东风汽车召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科技成立大会,推进自主乘用车业务的整合与发展。据悉,新公司将承担东风自主乘用车板块的主要业务,涵盖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和服务等环节,且未来将独立运作,集中资源推进品牌、渠道和运营体系建设。 “奕派科技是东风汽车在自主乘用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布局。”东风汽车方面表示,新公司将依托集团在品牌、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积累,推进产品体系优化与市场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其将全面覆盖东风乘用车旗下的三个自主品牌。” 当前,东风乘用车旗下有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其中,东风风神成立于2003年,是东风的首个自主乘用车品牌,品牌价位集中在10万-15万元区间;奕派和纳米则是东风集团在2023年推出的新品牌,其中,奕派定位主流科技电动品牌,价格区间为10万-20万元;纳米则定位“国民纯电专业品牌”,价格聚焦10万元以下。业内猜测,随着奕派科技的成立,纳米品牌或将纳入旗下管理,而风神品牌则暂时保持独立运营,后续东风自主板块或将进行独立整合。 “此次调整为东风在自主乘用车上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此次改革,将着重解决东风乘用车三大品牌的定位和产品规划问题,不仅形成更加灵活的公司主体,还由此结束以往的“内耗”,且“奕派”背后也是东风与华为深化战略的战略考量。 面向智能化竞争下半场,另一家央企同样朝着“质量提升”的方向转变。天眼查显示,一汽旗新动力(长春)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由中国一汽集团间接全资持股。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多项机器人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将聚焦智能制造领域,致力于为汽车制造及其他工业领域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 “汽车央国企改革有望推动企业价值重塑。”东方证券研报认为,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有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渐趋增大,深化央国企改革、激励汽车企业向新能源科技型企业创新转型将成为推动国有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滑8%,行业利润率跌至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 3月,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央企战略性调整不仅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策略,也是应对当前行业变革的重要手段。”前述业内人士认为,改革后央企的规模效应或将重塑行业格局,加速低效产能的淘汰。同时,央企联合制定的电池规格、技术协议等标准,将可能成为行业主流,倒逼全产业链升级。“整车央企改革背后的战略逻辑绝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供应链集约化整合、市场与品牌协同等多路发力推动产业升级。”

  • 丰田5月全球销量表现亮眼 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

    由于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强劲,丰田汽车5月份的销量连续第五个月增长,并且连续第三个月创下纪录。 丰田周五(6月27日)称,5月丰田汽车全球销量达840,681辆,同比增长0.3%。其中,日本本土市场销量为102,071辆,同比下滑12.7%,主要原因是普锐斯生产和出货的长期停滞;不过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销量高达738,610辆,同比增长2.4%。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市场,丰田汽车在该地区上市后持续高速增长,5月销量为253,322辆,同比增长14.9%;其中美国市场贡献突出,销量达216,620辆,同比增长15.7%。 同时,丰田在欧洲市场同样表现出色,5月销量为96,593辆,同比增长7.3%。法国、德国市场均有暴涨表现,其中法国涨幅最大,同比增长60.0%至13,032辆。 此外数据显示,包括子公司大发(Daihatsu)和日野(Hino)在内,丰田上个月的全球销量达到955,532辆,较上年同期增长8%;全球产量则是达到906,984辆。 关税担忧 不过,在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准备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之际,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一位发言人上周指出,下个月将把在美国销售的部分车型的价格上调200美元以上,这是根据市场状况和竞争等因素进行的定期调整的一部分。 不仅仅是丰田,主要汽车制造商近期一直在争先恐后地将贸易战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前,三菱汽车也宣布将提高三款车型在美国的售价。 如果日本政府与白宫的谈判未能降低关税水平,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将面临巨额损失。 丰田在5月份时曾表示,预计仅在4月和5月就会有18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的关税损失;日产和本田都预计将受到30亿美元的影响,而斯巴鲁和马自达则推迟了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利润预期。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周四(6月26日)表示,日本不能接受特朗普25%的汽车关税。赤泽辩称,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年在美国生产约330万辆汽车,远远超过在美国的137万辆出货量。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