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35个
4月27日上午,池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池州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一季度,池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69.1亿元,同比增长7.8%,居全省第1位,比上年全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6.7%。 据池州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和“345”发展目标,抓紧抓实“项目年”“晒目标、抓落实”等重点工作,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经济回暖态势增强 一季度,池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4%、26.6%、23.2%、6.9%,比全省快8.2、19.3、7.1、0.9个百分点,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比全省快1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产业发展协同有力 今年以来,池州市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增势平稳。 工业生产持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1个月居全省第1位,增加值总量排名前10的行业中,有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4个行业增速超20%。 服务业复苏回暖,旅游业加快升温,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恢复。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7%、32.9%。 市场活力加快恢复 随着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池州市市场活力恢复明显,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池州市新设立市场主体4943户,增长9.1%。 民营经济快速增长,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9.3%,比全省快1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企(事)业单位融资需求旺盛,3月末,池州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2%。其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恢复尤为明显,企(事)业单位经营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8亿元。 动能转换加速赋能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一季度,池州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3%;半导体产业增加值增长2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53.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6%。 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10.2%,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3%提高到8%。 创新驱动更加活跃。池州市吸纳技术合同155项,合同成交额13.45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2倍。 一季度,池州市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0个,完成投资增长108.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87.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9.9个百分点。 宝镁轻合金、中建材新材料暨港廊一体化等项目投资加速放量,成为池州市投资增长的“压舱石”。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51%,比全省快3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池州市民间投资增长29.6%,比全省快34.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75.4%,占民间投资的比重达68.6%。 原文链接: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9.1亿元 同比增长7.8% 增幅居全省首位
坤彩卖的是氯化钛白粉的价格,而成本是硫酸钛白粉的价格。”在坤彩科技(603826.SH)董事长谢秉坤看来,公司在一个红海产业开拓出了一片蓝海天地,首创的萃取法氯化钛白粉在成本上有明显优势。据公司透露,目前市场订单已经反馈良好,处于绝对的供不应求状态,订单生产已经排期至明年。 钛白粉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但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尤其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硫酸法生产,产能集中在中低端,不仅产品质量有局限性,导致利润空间较小,还因环保、能耗等原因受到限制。坤彩科技为何做出战略转型决策,又有何信心能破局?财联社记者走进公司产线现场调研,并采访了坤彩科技董事长谢秉坤。 谢秉坤深知行业的现状,“我国是一个钛白粉生产大国,但依然是品质与品牌的弱国、销售收入小国。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但他认为,坤彩科技的萃取法氯化钛白粉品质比肩甚至超过国际巨头。 “坤彩科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完成既定目标,建成150万吨规模的产能,为公司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也在无机材料这个领域,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获得新的市场、新的能力。”谢秉坤表示。 坤彩科技董事长谢秉坤接受采访 谈工艺优势:降低原料要求 无需进口钛矿 此前,坤彩科技更被外界熟知是在珠光材料行业,目前已具备年产3万吨珠光材料和1万吨合成云母的产能,据机构统计,公司珠光材料的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约在45%左右。 而从珠光材料发展到钛白粉,为开启新业务的成长,公司经过长达13年的技术攻关与4年的产线优化。 之所以耗费漫长的时间与成本,是因为坤彩科技没有选用业内较为成熟的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工艺路线,而是从头开始研发“盐酸萃取法”。据悉,目前全球钛白粉生产主要以氯化法为主;而我国因氯化法技术复杂、对原材料和设备材质要求较高等因素,主要以硫酸法为主。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占当年总产量的12.87%,而硫酸法占当年总产量的比重高达87.13%。 “坤彩深知,如果采取硫酸法或氯化法,将跟国内钛白企业处于红海竞争,我们并没有别的优势,也很难通过这个工艺实现质量的超越或者成本的超越。所以开始采用了新的方法,全世界没有人用过的萃取法,生产氯化钛白粉。这个项目经过了13年时间,到现在为止投了30多亿的资本。在这期间,我们不断优化工艺、调整技术,以期质量达到要求。”谢秉坤称。 实际上,由于硫酸法钛白粉能耗高、污染大,已不满足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废处理经济成本的负担越发沉重,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促进企业减少硫酸法钛白粉的生产。2022年,受环保政策的影响,我国硫酸法钛白粉产量为336.4万吨,较2021年减少了7.68万吨。 谢秉坤认为,萃取法在环保减排方面将有独到优势。“新工艺能够真正做到在碳指标的使用上、应用上,均实现大幅度的减少,在三废上得到了循环的使用,余热则得到了梯度的使用。固废可以全部回收,变成了比较低端的氧化铁。所以我们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坤彩将坚持贯彻创新、协同、绿色、共享、开放理念。” 另一方面,在现有工艺下,国内钛白粉生产面临着高品质原料紧缺问题。钛白粉的上游原材料占据了钛白粉绝大部分的成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钛精矿,目前在国内探明的钛矿资源储量已经可以达到全球第一,主要集中在四川的钒钛磁铁矿,但由于品质较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依然很大。 “盐酸萃取法比较硫酸法或氯化法,对钛精矿的品质要求更低,国内中等钛矿就能实现完全供应和充分生产,无需进口国外钛精矿原材料,突破了国外氯化法钛白粉技术封锁和垄断,破解海外同行业龙头‘卡脖子’问题。”谢秉坤表示。 谈市场策略:定价低于国外竞争对手 坤彩科技介绍,公司首套盐酸萃取法二氧化钛项目启动于2018年,2019年8月年产20万吨二氯氧钛项目开始试生产,于2020年达到稳定状态,实现持续的规模化量产;2020年12月年产1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开始试生产,于2022年正式跑通。截至目前,坤彩科技有20万吨高端二氧化钛的产线在投产中。 “我们其实已经建成2条生产线,在基础建设及配套方面,实际上具备了50万吨的生产条件。今年内,我们力争要投入5条生产线。希望未来达到150万吨左右的整体规模,这是公司对于整个十四五期间的规划。” 谢秉坤透露。 接下来,坤彩科技将更加重视钛白粉产线的数字化升级。“自动化程度已经不错,但还需要2到3年的应用场景的数据收集和掌握,设备也要经过2到3年的考验,最后用算法的方式把企业的整个系统完善。我们在设计控制中心的时候,就做好了从自动化、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升级准备。” 坤彩科技的自动化钛白粉生产线 与做珠光材料起家时类似,在销售策略方面,尽管坤彩科技的钛白粉品质以高端为主,更倾向于用比同品质产品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 “今年坤彩的钛白粉大量投放市场,这些客户都是各行各业用量比较大的或是龙头企业,他们对成本、对培养新的供应商特别有需求。我们目前给市场的定位是比国际质量靠前竞争对手便宜1000元/吨,但比国内的中低端产品贵7000-8000元/吨。这个价格受到了客户的认同,也能够反映产品品质。”谢秉坤称。 在谢秉坤看来,公司的萃取法氯化钛白粉在成本上有明显优势,“坤彩卖的是氯化钛白粉的价格,而成本是硫酸钛白粉的价格”。 “我们高度关注国外同行的制造成本,科慕、特诺、康诺斯等国际一线品牌大概28000元/吨的成本,我们(价格)定位在3万以内,国外品牌的成本是很难承受的,他们要卖到32000元/吨以上才会有利润,最高到36000元。卖到3万/吨,他们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谢秉坤称。 “所以这就是一个红海的产业,我们做出了一片蓝海的天地。我们的真正利润来自于技术的创新,所以我们没有卖的比国外龙头贵。” 据坤彩科技的钛白粉产线负责人胡策刚透露,目前市场订单已经反馈良好,“处于绝对的供不应求状态,订单生产已经排期至明年。” 谈结构调整:重视海外市场与高端产品销售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随着海外市场对钛白粉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钛白粉行业的出口量近年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我国钛白粉的出口数量达到140.58万吨,较2021年上升7.17%,出口金额为38.34亿美元,较2021年同比上升5.36%。而我国钛白粉的进口量在2022年处于下滑态势,进口数量为12.31万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35.85%,进口金额为4.4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8%。 也正是因为钛白粉的市场缺口,使得谢秉坤下决心进军这个行业。 “90%的珠光客户都用钛白粉,坤彩做了一个统计,我们现在珠光客户覆盖了全球钛白粉需求量的60%-70%。我们有完整的全球市场网络体系,包括仓储、物流、销售结算和服务。”谢秉坤表示。 “珠光材料和钛白粉的市场规模比例是1:100,如果珠光材料全球市场规模是10万吨,那么钛白粉就是1000万吨。目前的统计数据不完整,官方的统计数据是800多万吨,我把没统计的企业加起来,总计(需求)近900万吨。(而)目前在建的产能,投产的是600万吨。”谢秉坤认为,行业的需求还在持续增加中。 而在国内,钛白粉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端产品的应用也在大幅提升。新基建的加快推进,为钛白粉行业提供新的发展良机;同时,行业下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高端制造业对钛白粉的需求逐步扩大。 “高端钛白粉的需求还是可以预见的。我们希望,未来中国在钛白粉应用领域,虽不指望达到国外的氯化钛白和硫酸钛白9: 1的比例,但我想1: 1是有可能的。” 谢秉坤称。 “根据我国现有的市场存量,氯化钛白是500万吨,硫酸钛白400多万吨。必须利用高质量发展,与低成本的基础,才能实现坤彩科技的目标,把500万吨的氯化钛白粉存量市场抢去20%,然后再在国内培养经营,否则就会失去市场。” 谢秉坤认为,坤彩科技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在国外我们有分公司,致力于构建国内国际市场新发展大格局。”而落实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全面推进,“高质量不仅仅是产品品质,还包括更深层次的东西。从产品端来讲,我们做到了同类产品品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整个企业的管理,在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上,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公布2023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共八大类619个项目。其中涉及特钢材料产业链强链工程(8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链工程(17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强链工程(23项)、风电装备产业链强链工程(4项)、氢能产业链强链工程(5项)、)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强链工程(9项)、光伏产业链强链工程(10项)、碳基新材料产业提质工程(15项)等项目。 原文如下: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23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 晋政办发〔2023〕2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2023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已经省政府研究确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工作要求,强化服务保障,协调落实建设条件,做实项目调度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建设中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工作需要和项目实施情况,按程序进行调整补充。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4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pdf 晋政办发〔2023〕26号附件.pdf 晋政办发〔2023〕26号附件.xlsx
榆林统计官微消息,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力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压力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步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6.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1.45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80.58亿元,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1元,增长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4元,增长6.9%。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7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增加值25.61亿元,增长3.8%。种植业方面,全市农资储备较为充足,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畜牧业方面,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04.12万头,增长1.3%,出栏53.01万头,增长6%;羊存栏560.94万只,增长0.5%,出栏99.85万只,增长2%;牛存栏20.54万头,增长4.9%,出栏1.76万头,增长3.8%;猪羊牛禽肉产量6.04万吨,增长4.4%。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6%,制造业增长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6%。分能源和非能源工业看,全市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4.3%,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增长3.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7%,石油煤炭加工业增长18.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9.4%,其中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9.6%。 分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 其中原煤产量13802.78万吨,原油261.33万吨,原油加工量129.35万吨,天然气57.36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24.54亿立方米,发电量387.39亿度,精甲醇90.4万吨,聚乙烯56.09万吨,聚丙烯45.09万吨,聚氯乙烯42.15万吨,电解铝15.54万吨,金属镁13.83万吨,多晶硅4517.5吨,铁合金32.4万吨,兰炭828.55万吨,煤焦油68.19万吨, 烧碱28.63万吨,电石61.76万吨,水泥67.34万吨,平板玻璃203.1万重量箱。 三、服务业明显改善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较上年全年加快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7%、14.3%、15.9%、1.6%、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分别较上年全年加快2.9、13.6、5.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四、投资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4.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6%。商品房销售面积521万平方米,下降10.4%,商品房销售额40.77亿元,下降3.4%,商品房待售面积106.84万平方米,增长14.7%。分产业看,一产投资下降15.1%,二产投资增长14.4%,三产投资下降0.5%。 五、市场消费逐步回暖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5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59亿元,增长2.3%。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57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01亿元,增长0.8%,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175.74亿元,增长2.8%;餐饮收入18.84亿元,增长15.2%,较上年全年加快16.1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六、交通运输回稳向上 一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6.4%,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4%,航空客货邮吞吐量增长101.6%,分别较1-2月加快2.1、4.4、22.7个百分点。 七、金融市场总体平稳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89.21亿元,同比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2880.43亿元,增长8.4%。 八、全社会用电量下滑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89.33亿度,同比下降4.5%,其中工业用电量166.96亿度,下降5.8%。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需求恢复影响因素较多,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仍需不断夯实。下一步,要全面贯彻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市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释放需求活力,畅通经济循环,持续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东亚前海证券日前发布的万丰奥威的研报表示: 事件 2023 年 4 月 25 日, 万丰奥威发布 2022 年年报。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82 亿元, 同比增长 31.73%; 实现归母净利润 8.09 亿元, 同比增长 142.6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53 亿元, 同比增长 283.65%。 核心观点 “双引擎” 战略稳步推进,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稳步推进“双引擎” 发展战略, 2022 年两大业务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实现营收 143.75 亿元, 同比增长 35.17%, 毛利率为 17.02%,同比增加 3.68pct, 其中汽车铝合金车轮/镁合金业务分别贡献 63.91/46.09亿元营收, 同比增长 36.54%/62.49%。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订单充足,销售业务持续优化, 2022 年实现营收 20.08 亿元, 同比增长 11.42%。 毛利率增长叠加费控能力增强, 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 2022年毛利率为 18.46%, 同比上升 2.37pct; 期间费用率为 10.43%, 同比下降 1.67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26%/4.44%/1.68%/3.05%, 同比下降 0.35/0.76/0.30/0.27pct; 净利率为 6.30%, 同比上升2.02pct。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持续开拓成长空间。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方面, 公司充分发挥轻量化技术应用优势, 卡位新能源赛道, 与主流新能源车企开展战略合作,同时优化价格结算联动机制, 加强大宗物资采购和原材料库存管控。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方面, 公司持续深化“研发-授权/技术转让-整机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 经营模式, 研发推出的高附加值机型 DA50、 DA62及纯电动飞机 eDA40 广受业界关注, 随着国内通航市场发展, 公司有望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及品牌知名度提前占据市场优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2.84/203.67/227.0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9/11.83/13.35 亿元, 对应 2023-2025 年的 EPS 分别为 0.47/0.55/0.62 元/股。 基于 2023 年 4 月 25 日收盘价 5.68 元, 对应的PE 分别为 12.18/10.28/9.11 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 原材料价格波动; 国际贸易及汇率波动;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在供强需弱背景下,钼价近期较最高点已逾腰斩。在成本倒挂现状下,下游需求大户不锈钢厂大多选择暂缓进场,致使钼市一直处于下行趋势。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当前钼价正在逐渐回归理性,钢厂钼铁钢招量逐渐呈回升趋势,但钼价后市仍难言乐观。 供强需弱 钼价腰斩 在供强需弱背景下,曾经气势长虹的钼价近期已逾腰斩。特别是钼的下游需求大户不锈钢厂,因成本倒挂,大多数选择暂缓进场,致使钼市一直处于下行趋势。 上海有色钨钼分析师姚伊凡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本轮下跌主要因为供应端国内钼精矿库存高企,矿山降价换量的趋势渐显,成本端支撑减弱;需求端钢厂近期虽逐渐放量进场招标,但压价操作明显。 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宇钼业)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当前价格偏弱运行,我们月初(钼精矿)销售情况良好,但后续价格依然没有稳住。” 龙宇钼业外售的钼精矿价被称为业内价格的风向标。公司于4月3日和19日对外公开竞价出售两批47%以上钼精矿,起拍基价分别为3000元/吨度、2600元/吨度,出售量均为300吨。 需求方面,不锈钢是钼下游的基本盘,占比约80%。 海南省不锈钢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四川省川联不锈钢产业商会执行会长、佛山市金属材料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李强曾向记者表示,去年底疫情放开后,市场预期过强导致部分不锈钢厂满负荷增产,但实际需求的兑现仍需时日。 钼价逐渐回归理性 后市难言乐观 钼价“腰斩”后逐渐回归理性,钢厂钼铁钢招量近期呈回升趋势,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钼价后市仍难言乐观。 “钼铁正常价应在15万元/吨左右,当前20万元/吨处于合理运行价格区间的上轨。”李强表示,当前下游不锈钢的需求没有明显增长,近两日钼铁价格高位回落后有所反弹,主要系之前钼价过高下游钢厂采购受压制,在跌至较合理区间后需求逐渐恢复。 姚伊凡则认为,钼价短期仍有回落空间,近期钼铁钢招量有所回升,但钢厂压价采购情绪明显。不锈钢下游订单开始跟进,虽然已有部分利润但仍不稳定,钼价后市取决于不锈钢材下游消费预期的兑现情况。 龙宇钼业对钢厂“挤牙膏”式的压价采购深有感触,公司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钼铁钢招量近期是有所回升,但是招标次数增多,每次量少,故意压价。” 但也有钼企持较乐观态度。洛阳钼业(603993.SH)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之前价格已经高到脱离基本面了,现在价格的回调也是在回归正常趋势。下游不锈钢的采购意愿近期还是比较强烈,没有疲软。”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另一家上市钼企金钼股份(601958.SH),相关人士表示,与春节那高点比是腰斩了,但整体上与往年比还是处于较高价格。未来钼价走势不好预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钼作为稀缺小金属品种易受到资金和市场情绪的影响,才会接连上演“大起大落”的走势。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两年全球钼业基本无新增产能,供应相对刚性,伴随国内制造业升级和新能源发展,钼下游的高强钢、高速工具钢、风电叶片、军工高温合金钼需求空间较大,未来整体上供给缺口仍然存在。
考虑到效率、耐用性和成本等因素,硅基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是太阳能电池的行业标准,但目前的硅基光伏设备正接近理论上的效率上限。与此同时,钙钛矿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年轻新贵”,有可能夺走硅的“桂冠”。 不过,比较好的结果似乎是当这两种材料抛开竞争,结合起来。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材料都更高效,这要归功于它们能够收集太阳光谱的不同部分——钙钛矿更好地利用蓝光,而硅更专注于红色和红外波长。科学家们也不断在效率突破上费尽心思。 市场预测,到 2032 年,串联钙钛矿/硅技术将占全球光伏市场份额超过100亿美元。2022年12月,德国科学家创造了串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32.5%。而现在,这一记录已经被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科学家打破。 据报道,KAUST光伏实验室(KPV-Lab)的研究人员生产出了一种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其率转换效率(PCE)达到33.2%。据研究人员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串联设备效率。 该串联装置通过了欧洲太阳能测试装置 (ESTI) 的认证,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的良好研究电池效率图表中名列前茅。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KAUST团队就一直在稳步完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概念。他们不断在开发新的材料、方法和设备结构,并应对基本挑战,例如如何用钙钛矿材料均匀地覆盖硅电池的微米级金字塔表面。 然而这一次,KAUST团队并没有详细说明最新设计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从而创造了新的记录。 领导KAUST团队的Stefaan De Wolf博士说,“这一新记录是非集中光下所有双结太阳能电池的最高PCE,证明了串联技术提供超高性能光伏模块的巨大前景,这对于快速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对抗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可扩展的方法来生产面积超过240平方厘米的工业规模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此外,他们还在探索获得高度稳定的串联设备的策略,这些设备将通过关键的工业稳定性协议。
由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研发的我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交付。不同于单一零部件的镁合金替代,联合研发团队首次在重载卡车设计研发、工程制造及后效验证的全过程中贯通运用镁合金轻量化理念,形成系统设计方案。 镁是最轻的金属材料,以常用的原料为例,铝合金制汽车部件的重量是镁合金制的1.5 倍。此外,镁合金还具有抗震减噪、压铸性能好、切削加工性能优异、资源丰富且易回收等优势。机构指出,镁合金当前已步入高性价比区间,目前动力总成壳体实现0-1的产业化突破,有望开启1-N的放量模式。内外合力下,镁合金汽车部件或驶入快车道。中性假设下,预计2025年国内镁合金汽车部件市场规模达20万吨,2022-2025年复合增速28%。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云海金属 拥有“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熔炼-镁合金精密铸造、变形加工-镁合金再生回收”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的生产能力。 星源卓镁 镁合金产品主要配套品牌汽车的高端车型,如特斯拉Model X/S、克莱斯勒Dodge Charger、福特Explorer等,公司表示,高端车型销售价格较高,产品具有较高的毛利率。
》查看SMM小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近期镁锭价格跳跃式上涨,公司的价格联动机制能有效应对的问题,万丰奥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镁合金产品销售价格采用价格联动结算,同时强化了产品价格管控,加强大宗物资采购和原材料库存的管控,降低原材料价格对经营的影响,保障公司整体业务盈利能力。 万丰奥威还介绍,购买沃丰动力主要旨在公司充分使用其名下厂房资产,扩大镁合金业务国内产业布局、建设镁瑞丁亚太技术研发中心等,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铝轮毂生产基地规模排在前列、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同时也在不断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扩大智慧工厂建设,推动生产转型升级。 据万丰奥威的公司简介显示,该公司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该公司正式确立以“镁合金-铝合金-轻质高强度钢”金属材料轻量化应用为主线的新发展格局,。
4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举办“全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交付发布会”。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钊、榆林市人大主任王国忠、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张康宁、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榆林市府谷县县委书记田小宁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参加发布会的还有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四川、重庆、香港等6个省区、30余家企业的100余位嘉宾和20余家媒体。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牢记总书记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践行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创新项目运营机制,依托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西安交大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与陕汽集团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并构建精诚协作的创新联合体。 联合研发中心经过6个省份15家单位的大力协作,历时500余天最终成功研制了全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单车镁合金用量超过800公斤,最大单体镁合金制件尺寸13米,相比原钢制方案综合减重近1吨,可显著提升公路货运经济效能,有望培育千亿级轻量化专用车市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