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6

  • 宁德时代“紧咬”LG新能源背后:中企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市占率前十榜单“霸占”6席 两巨头赴美“掰手腕”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市场格局也悄然生变 。放眼全球,2023年上半年, 中韩对垒格局持续,中国企业“独占鳌头”趋势愈发明显。 SNE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 中国企业占6席 ,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2.7%, 韩国企业占3席 ,合计市场份额23.3%, 中韩战绩差距从去年约三成扩大至约四成 。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直逼LG新能源排名第一的位置, 1-5月电池装车量同比翻番 ,市占率达27.3%, 仅落后LG新能源0.1个百分点 。 宁德时代本周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 同比增长153.64% 。据测算,Q2净利环比增长11%。杰富瑞分析师Johnson在报告中表示对宁德时代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渗透看法积极, 上调公司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6%-9% 。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79%,一举超越德国, 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各显神通抢地盘,《通胀削减法案》发布后,LG新能源加快扩产, Q1营业利润增长逾一倍 。宁德时代今年2月宣布将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新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工厂投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 。 ▌ 中韩动力电池大PK 海外装机或变天—宁德时代“兵临城下“ LG新能源一哥宝座“岌岌可危” 据韩国咨询机构SNE最新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名显示,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中, 中国企业占6席,韩国企业3席 。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的 总体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56.1%上升至62.7% ,韩国企业(LG、SK ON和三星) 合计市场份额从25.8%下降至23.3% 。总体来看,中韩战绩差距进一步拉开, 从去年约三成的差额扩大至约四成 。而韩国企业中,除了LG市占率 上升了0.3%至13.9% ,SK ON和三星的市场份额 均有一定下滑 。 在前十企业中,市占率同比增速最快的公司为亿纬锂能, 达150.7% ,超过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也是前十强中 除了前三名外唯一市场份额增长的公司 ,市占率2.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剩余六家锂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或与去年持平,合计总市占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四个百分点。 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的提升并不纯粹依托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池 在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提升 。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asearch的数据,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1-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5家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市占率 合计达32.1%,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3家韩国电池企业(LG、SK ON和三星)的 合计市场份额为47.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 。 前十名中,比亚迪位居第六,海外市场装机量 同比增长540.5% ,是TOP10中增长率最高的,这主要 得益于比亚迪旗下元 PLUS EV (Atto 3)车型在欧洲、东南亚、新西兰等市场的出色表现 。宁德时代排名第二,公司前5月海外市场装机量 同比大涨104.5%,市占率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至27.3%,仅落后LG新能源0.1个百分点 。据悉,公司在德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已经投产,主要为宝马、戴姆勒、博世等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此外,现代全新Kona EV、起亚Gen 2 Ray也将使用其产品。而相比去年,LG新能源市占率仅提升0.1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超越LG新能源似乎势在必得 。 据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公众号7月17日发布的《宁德时代国内份额下降|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38%》报道,多位车企人士表示,在选择电池供应商时,除了质量和产品可靠性之外, 成本是重要因素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不再盲目追求电池续航的增长,电动车续航400-600公里已经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层面各家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大, 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从续航、性能又回到了价格和规模上 。 据皇冠上的明珠公众号5月29日发布的《宁德时代 |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够打败手LG和松下?》一文,在技术路线上,LG新能源主要发展 软包三元电池 ,提供电芯+模组的方案,宁德时代 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并重 ,提供 CTP技术 的电池包。CTP技术的本质是降本增效,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CTP电池包的零部件减少了40%,生产效率提高了50%,电池包能力密度提升10%-15%, 成本下降30% 。另一方面,相对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且不含贵金属材料, 成本预估低15%-20% 。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成为了“香饽饽”,从2023年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产量来看,三元锂电池累计产量99.6GWh,占总产量33.9%, 累计同比增长12.6%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93.5GWh,占总产量65.9%, 累计同比增长53.8%,全行业都在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据锌刻度公众号7月2日发布的《LG嬗变:新能源长大,面板让位》一文,2021年7月是动力电池赛道的一个分水岭,当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超越三元锂电池,并一直维系这个趋势至今。 LG新能源长期严重依赖三元锂电池,在这波技术路线的竞赛中,落了下风 。 ▌ LG新能源借IRA法案营业利润暴增 “宁王”北美迎挑战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79%,一举超越德国,成为 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拜登早在2021年8月5日宣布的《清洁汽车和卡车》总统令要求到 203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要达到50% 。美国市场的巨大市场规模和潜力使其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 。 然而在 “制造业回流美国” 的顶层政策下, 扶持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无疑是美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 《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 ,实施巨额税补激励措施。但法案规定, 只有在美国进行整车组装的电池厂才能受益 ,且强制要求只能从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采购电池原材料。 美国一直是LG新能源重点发力地区,其CEO权英寿凭借先发优势在去年1月的媒体沟通会上直言:“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全球竞赛中,(LG)将很快击败中国竞争对手宁德时代。”IRA法案发布后, LG新能源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 。与主机厂合作方面,LG新能源与美国通用汽车合作成立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去年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25亿美元的贷款,将用于在美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建设三家动力电池工厂。今年3月,LG新能源宣布,其与本田的合资企业LH Battery已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年产能接近40GWh,将于2025年年底投产。据韩国《东亚日报》4月24日报道称,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拟与LG新能源在美国建立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合资企业,规划年产能或为35GWh- 40GWh。LG新能源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 因《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以及美国电动汽车的热销,其2023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增长逾一倍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去年年初曾表态,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一定要进去”。 今年2月, 宁德时代宣布将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新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 。为了满足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要求,工厂由福特汽车全资建设,宁德时代提供运营和技术服务,不占股份。 据外媒报道, LG新能源是福特汽车此前电池供应商之一,主要生产三元锂电池 。据媒体报道,接近宁德时代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北美建厂的日韩企业以三元锂电池路线为主,而福特将要采用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因此选择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上占有优势的中国动力电池商合作。”至于这个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为何是宁德时代,福特CEO吉姆·法利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没有与宁德时代相同体量的公司可以选择, 对福特来说,宁德时代是唯一选择 。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新工厂未来投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比福特采用的镍钴锰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 便宜 15% 。“ 不过,即使绕过了IRA法案,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合作 仍面临不小阻力 。美国众议院的两个委员会近日表示, 正在调查福特汽车与中国电池公司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 。据路透社和美国其他国内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共和党人贾森·史密斯(Jason Smith,密苏里州共和党人)和中国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主席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人)在最新的一封联署信中, 要求福特汽车回答此次交易的许可协议、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的关系以及合作协议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否会流向中国的问题 。宁德时代随后回应, 项目在正常推进 。

  • 中企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市占率前十榜单“霸占”6席 两巨头赴美“掰手腕”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市场格局也悄然生变 。放眼全球,2023年上半年, 中韩对垒格局持续,中国企业“独占鳌头”趋势愈发明显。 SNE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 中国企业占6席 ,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2.7%, 韩国企业占3席 ,合计市场份额23.3%, 中韩战绩差距从去年约三成扩大至约四成 。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直逼LG新能源排名第一的位置, 1-5月电池装车量同比翻番 ,市占率达27.3%, 仅落后LG新能源0.1个百分点 。 宁德时代本周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 同比增长153.64% 。据测算,Q2净利环比增长11%。杰富瑞分析师Johnson在报告中表示对宁德时代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渗透看法积极, 上调公司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6%-9% 。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79%,一举超越德国, 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各显神通抢地盘,《通胀削减法案》发布后,LG新能源加快扩产, Q1营业利润增长逾一倍 。宁德时代今年2月宣布将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新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工厂投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 。 ▌ 中韩动力电池大PK 海外装机或变天—宁德时代“兵临城下“ LG新能源一哥宝座“岌岌可危” 据韩国咨询机构SNE最新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名显示,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中, 中国企业占6席,韩国企业3席 。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的 总体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56.1%上升至62.7% ,韩国企业(LG、SK ON和三星) 合计市场份额从25.8%下降至23.3% 。总体来看,中韩战绩差距进一步拉开, 从去年约三成的差额扩大至约四成 。而韩国企业中,除了LG市占率 上升了0.3%至13.9% ,SK ON和三星的市场份额 均有一定下滑 。 在前十企业中,市占率同比增速最快的公司为亿纬锂能, 达150.7% ,超过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也是前十强中 除了前三名外唯一市场份额增长的公司 ,市占率2.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剩余六家锂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或与去年持平,合计总市占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四个百分点。 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的提升并不纯粹依托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池 在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提升 。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asearch的数据,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1-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5家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市占率 合计达32.1%,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3家韩国电池企业(LG、SK ON和三星)的 合计市场份额为47.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 。 前十名中,比亚迪位居第六,海外市场装机量 同比增长540.5% ,是TOP10中增长率最高的,这主要 得益于比亚迪旗下元 PLUS EV (Atto 3)车型在欧洲、东南亚、新西兰等市场的出色表现 。宁德时代排名第二,公司前5月海外市场装机量 同比大涨104.5%,市占率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至27.3%,仅落后LG新能源0.1个百分点 。据悉,公司在德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已经投产,主要为宝马、戴姆勒、博世等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此外,现代全新Kona EV、起亚Gen 2 Ray也将使用其产品。而相比去年,LG新能源市占率仅提升0.1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超越LG新能源似乎势在必得 。 据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公众号7月17日发布的《宁德时代国内份额下降|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38%》报道,多位车企人士表示,在选择电池供应商时,除了质量和产品可靠性之外, 成本是重要因素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不再盲目追求电池续航的增长,电动车续航400-600公里已经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层面各家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大, 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从续航、性能又回到了价格和规模上 。 据皇冠上的明珠公众号5月29日发布的《宁德时代 |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够打败手LG和松下?》一文,在技术路线上,LG新能源主要发展 软包三元电池 ,提供电芯+模组的方案,宁德时代 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并重 ,提供 CTP技术 的电池包。CTP技术的本质是降本增效,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CTP电池包的零部件减少了40%,生产效率提高了50%,电池包能力密度提升10%-15%, 成本下降30% 。另一方面,相对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且不含贵金属材料, 成本预估低15%-20% 。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成为了“香饽饽”,从2023年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产量来看,三元锂电池累计产量99.6GWh,占总产量33.9%, 累计同比增长12.6%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93.5GWh,占总产量65.9%, 累计同比增长53.8%,全行业都在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据锌刻度公众号7月2日发布的《LG嬗变:新能源长大,面板让位》一文,2021年7月是动力电池赛道的一个分水岭,当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超越三元锂电池,并一直维系这个趋势至今。 LG新能源长期严重依赖三元锂电池,在这波技术路线的竞赛中,落了下风 。 ▌ LG新能源借IRA法案营业利润暴增 “宁王”北美迎挑战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79%,一举超越德国,成为 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拜登早在2021年8月5日宣布的《清洁汽车和卡车》总统令要求到 203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要达到50% 。美国市场的巨大市场规模和潜力使其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 。 然而在  “制造业回流美国” 的顶层政策下, 扶持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无疑是美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 《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 ,实施巨额税补激励措施。但法案规定, 只有在美国进行整车组装的电池厂才能受益 ,且强制要求只能从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采购电池原材料。 美国一直是LG新能源重点发力地区,其CEO权英寿凭借先发优势在去年1月的媒体沟通会上直言:“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全球竞赛中,(LG)将很快击败中国竞争对手宁德时代。”IRA法案发布后, LG新能源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 。与主机厂合作方面,LG新能源与美国通用汽车合作成立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去年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25亿美元的贷款,将用于在美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建设三家动力电池工厂。今年3月,LG新能源宣布,其与本田的合资企业LH Battery已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年产能接近40GWh,将于2025年年底投产。据韩国《东亚日报》4月24日报道称,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拟与LG新能源在美国建立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合资企业,规划年产能或为35GWh- 40GWh。LG新能源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 因《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以及美国电动汽车的热销,其2023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增长逾一倍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去年年初曾表态,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一定要进去”。 今年2月, 宁德时代宣布将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新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 。为了满足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要求,工厂由福特汽车全资建设,宁德时代提供运营和技术服务,不占股份。 据外媒报道, LG新能源是福特汽车此前电池供应商之一,主要生产三元锂电池 。据真锂研究公众号3月6日发布的《追不上“宁王”,LG新能源急了!》报道,接近宁德时代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北美建厂的日韩企业以三元锂电池路线为主,而福特将要采用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因此选择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上占有优势的中国动力电池商合作。”至于这个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为何是宁德时代,福特CEO吉姆·法利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没有与宁德时代相同体量的公司可以选择, 对福特来说,宁德时代是唯一选择 。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新工厂未来投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比福特采用的镍钴锰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 便宜 15% 。“ 不过,即使绕过了IRA法案,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合作 仍面临不小阻力 。美国众议院的两个委员会近日表示, 正在调查福特汽车与中国电池公司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 。据路透社和美国其他国内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共和党人贾森·史密斯(Jason Smith,密苏里州共和党人)和中国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主席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人)在最新的一封联署信中, 要求福特汽车回答此次交易的许可协议、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的关系以及合作协议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否会流向中国的问题 。宁德时代随后回应, 项目在正常推进 。

  • 瑞浦赛克20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7月15日,瑞浦赛克2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柳东新区新能源产业园提前半年实现预定进度,正式投产。 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国烜表示,瑞浦赛克20GWh动力电池项目的正式投产,对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柳州“一二五”工程战略的实施,促进新能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助推柳州汽车工业提质升级,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筑牢广西汽车产业根基。 “一二五”工程是柳州今年头号工程。其中,“一”是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是整个工程的创新策源地。已有七个院士团队加盟、知名的国内电动智能化供应商伙伴参与,形成了十八个子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自治区政府批准组建的第一家自治区实验室,是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五”是构建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等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 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20GWh动力电池项目于2022年3月签约柳东新区,于2022年10月启动建设,是目前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招引的投资最大的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4亿元,总占地面积约471亩,总建筑面积约42.9万平方米,规划建成具备20GWh产能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 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由上汽集团旗下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青山实业旗下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同时,瑞浦赛克是青山-瑞浦兰钧在华南地区投资布局的重要举措,本项目投产标志着瑞浦兰钧全国锂电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 年销售收入超百亿 又一动力电池项目投产!

    来自益佳通电池官微的消息显示,7月10日上午,江苏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益佳通集团子公司)年产12GWh新能源动力锂电池(一期)项目投产仪式在江苏益佳通基地举行。 益佳通集团董事长邹延龙在投产仪式上表示,益佳通电池12GWh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项目采用了行业内先进的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集聚了最高效的制造流程,标志着益佳通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年收入超百亿的崭新的益佳通集团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巍然屹立。” 据了解,江苏益佳通12GWh动力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自2022年4月开始建设,占地529亩,新建厂房面积超30万平方米,规划达产后年产能可达12GWh,项目分两期建成(6GWh/期),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0亿。 资料显示,益佳通集团是研发、生产、销售动力锂电池为主要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车辆、新能源船舶、储能和工程机械等新能源细分领域。在储能产品方面,益佳通锂电池主打280Ah电芯,延伸电池模组、电池簇、集装箱式储能产品,凭借创先技术和便捷的使用功能,目前集团与行业龙头、央企国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构筑良好的产业链生态圈。 江苏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22年2月28日,法定代表人为邱玉胜,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3209万元人民币。 江苏益佳通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池制造;电池销售。 江苏益佳通是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安徽益佳通电池的大股东则是深圳市益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6.4209%。

  • 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37.6GWh:两家中企同比三位数增长

    7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37.6GWh,同比增长52.3%。得益于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增加,比亚迪以同比三位数增长的纪录保持第二名。 从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企业来看,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以及欣旺达,总市占率高达62.7%,较1-4月微涨。 具体来看,1-5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9.6%至86.2GWh,市占率36.3%;比亚迪同比增速达107.8%,装车量涨至38.1GWh,市占率16.1%,蝉联全球亚军;中创新航装车量10.2GWh,同比增长55.6%,再次超韩国企业三星SDI,排在第六位,市占率4.3%;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位置不变,分列第八到十位,装车量分别为5.3GWh、5.1GWh、3.8GWh,其中,亿纬锂能也跟比亚迪一样,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增速达150.7%,成为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企业同比增速最快的企业。 SNE分析,中国企业宁德时代较去年同期增长59.6%,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30%的电池供应商,继续保持全球市场第一的地位。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许多主要乘用电动汽车车型上。比亚迪通过建立包括电池自供和整车制造在内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凭借价格竞争力在中国国内市场赢得青睐。 除中国企业外,1-5月,韩国三家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中的份额为23.3%,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但三家企业的电池使用量均有所增加。其中,LG新能源同比增长56%,装车量33GWh,排名第三,市占率13.9%;SK On同比增长9%,装车量12.4GWh,排名第五,市占率5.2%;三星SDI同比增长28.8%,装车量9.9GWh,排名第七,市占率4.2%。 SNE表示,韩系三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各自公司配备电池的车型的强劲销售。 此外,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的日本公司,1-5月的电池使用量为19.1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1%,市占率8%,排名第四。以松下为例,作为特斯拉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北美市场特斯拉使用的电池占据了大部分。近日,在美国停产一段时间的Model 3长续航车型又开始销售。据了解,LG新能源的电池将装车在特斯拉汽车上,松下的市场份额变化备受关注。 SNE指出,预计2023年,中国企业将进军欧洲等海外市场,为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国内市场增速逐渐下滑做好准备。欧洲是继中国之后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且正在积极推行环保政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战场。此外,与美国相比,它的政治问题相对较少,并且作为寻求电池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点而受到关注。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认真进军欧洲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的占比有望提升。 海外建厂方面,据电池网6月底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已达28家(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0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06.5GWh。随着电池企业海外工厂的落地,也将吸引材料及设备厂商跟随建厂。从出海目的地来看,多为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 6月14日,欧洲全体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投票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规的要点: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提供电池二维码和数字护照。 新电池法规的通过使得出口欧洲的中国电池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新电池法的重点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它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强化电池质量和原材料供应管理、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零碳转型。” 于清教称,“欧盟新电池法落地,不仅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都将造成深远影响。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长远来看,也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

  • 发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 中核钛白接连发布增资/收购/出售动态

    6月5日晚间,中核钛白发布多个新能源产业相关公告,全力打造一体化绿色循环产业经济。 4.5亿元 增资合林立业 快速布局新能源电池领域 中核钛白公告显示,公司与肇庆合林立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林立业)及其全体股东签署增资协议,分阶段对合林立业进行增资4.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合林立业75.385%的股权,合林立业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 据悉,合林立业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BMS、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拥有电芯、BMS、PACK完整的产业链和多项专利技术,并于2022年通过IATF16949、ISO9001认证。值得一提的是,合林立业的电芯主要以固态聚合技术路线为主,BMS软硬件自主开发,PACK设计能力优秀,整个开发过程和产品成果已通过赛力斯汽车、东风小康、广汽研究院等客户团队现场审核,部分产品已取得欧洲客户量产订单。 本次交易完成前,中核钛白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钛白粉、硫酸亚铁等化工品,并正在建设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产线(其中,磷酸铁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并试生产)。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线将延伸至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特种电源等新能源电池产品。 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中核钛白在“十四五”期间将通过构建绿色循环产业经济,实现“资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布局,在继续维持钛白粉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着力发展成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 中核钛白表示,本次,公司增资收购合林立业,是落实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对公司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延伸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控股合林立业后,可以通过实施赋能战略,依托其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快速实现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布局,充分把握全球新能源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收购/出售控股公司股权 加快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布局 在披露对合林立业增资实现控股的同时,中核钛白还官宣了与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伟力得”)相关合资公司的两项动态。 其中,中核钛白与四川伟力得于近日签署双方《关于甘肃泽通伟力得钒材料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0元受让四川伟力得持有的甘肃泽通伟力得钒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通伟力得”)44%的股权,并由公司履行对应注册资本的出资义务。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泽通伟力得95%的股权。 同时,中核钛白还与四川伟力得签署双方《关于甘肃泽通伟力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将持有的甘肃泽通伟力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伟力得”)51%的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5,204.0816万元,实缴出资300万元)以人民币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四川伟力得。本次交易完成后,甘肃伟力得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拉长线来看,鉴于中核钛白拥有包括含钒稀硫酸在内的资源优势,四川伟力得系全钒液流储能系统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行业领先企业,拥有行业核心技术等优势,公司于2022年7月与四川伟力得就共同在甘肃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事宜签署《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将以共同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展开全面深度合作。 同年7月13日,中核钛白与四川伟力得在甘肃白银签署了《关于设立甘肃泽通伟力得钒材料有限公司合资协议》,双方出资设立泽通伟力得,共同推进钒矿资源的开发、钒电解液的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的项目落地。泽通伟力得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其中,中核钛白认缴出资5,100万元,占泽通伟力得注册资本的51%;四川伟力得认缴出资4,900万元,占泽通伟力得注册资本的49%。 同年7月20日,中核钛白与四川伟力得、甘肃伟力得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向甘肃伟力得增资人民币5,204.0816万元,用于认缴甘肃伟力得股本5,204.0816万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甘肃伟力得51%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泽通伟力的发展方向为重点开发甘肃省内钒矿资源,并全力在国内外获取优质矿产资源,以及应用尖端技术将低品位的钒原料进行提取,从而大量降低钒电解液价格,以达到快速占领全球长时储能市场的目的。公司拥有包括含钒稀硫酸在内的资源优势,旨在以泽通伟力得为主体,加快推进钒矿的资源布局,以钒电解液的生产制造实现进一步的资源综合利用。 甘肃伟力得发展方向为利用张掖及河西走廊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着眼于新型储能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钒电池系统集成和储能电站的投资建设,共同打造“风、光、储”一体化的全国样板工程示范基地,为甘肃省乃至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时长的钒电池储能装备。四川伟力得系全钒液流储能系统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行业领先企业。四川伟力得在全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是全球唯一拥有GW级产能的全钒液流电池研发制造企业。 对于此次收购及出售控股公司股权,中核钛白表示,旨在通过股权调整实现合作两方各自优势的聚焦,明确公司与四川伟力得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中的分工,加快产业布局。 根据规划,中核钛白正聚焦“资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业务板块,全面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硫-磷-铁-钛-锂-钒”绿色循环产业经济,力争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 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182.5GWh:又一中企排位赶超韩企

    6月5日早间,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182.5GWh,同比增长49%。得益于其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扩大,比亚迪以较上一年三位数的增长保持在第二位。 具体从公布的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企业来看,中国企业已然占据六席,总市占率高达62.3%。其中,1-4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5.6%至65.6GWh,市占率35.9%,以”老大哥“身份持续领跑;比亚迪加速追赶,以同比108.3%的增速涨至29.4GWh,市占率16.1%,连续四个月站稳TOP 10第二位置;中创新航装车量8.4GWh,同比增长65%,首超韩国企业三星SDI,排在第六位;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列第八到十位,装车量分别为4.4GWh、3.4GWh、2.8GWh,其中,亿纬锂能同比增长96.6%,接近一倍。 除中国企业外,韩国三家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中也长期占据主要位置,1-4月,LG新能源保持第三位置,同比增长49.3%,装车量25.7GWh,市占率14.1%;SK On增速较缓,装车量9.5GWh,市占率达5.2%,位列第五;三星SDI装车量首被中创新航赶超,排在第七位,1-4月装车量7.5GWh,同比增长28.4%,市占率达4.1%。 此外,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的日本公司,1-4月电池使用量为15.1GWh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9% ,在TOP 10排行中保持在第四位。 SNE分析,2023年,中国企业有望进军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为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做准备。其中,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政治问题比美国少,作为寻求电池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点而备受关注。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欧洲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国内出口数据来看,中汽协消息显示,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1-4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34.6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25.2GWh,占总出口72.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9.4GWh,占总出口27.0%。 从出海布局情况来看,不只美国和欧洲,我国电池企业全球海外投资也在提速。6月2日,国轩高科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正有意向在北非国家摩洛哥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年产能长远规划为100GWh。 5月18日,派能科技宣布,其全资子公司Pylon Technologies Europe Holding B.V.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p.A.将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用于制造派能科技储能产品。此工厂将成为派能科技海外首座储能工厂。  5月,亿纬锂能更新了两大海外基地动态:5月12日,亿纬锂能全资孙公司亿纬马来西亚拟向PKL购买土地,在当地建立锂电池制造厂;5月9日,亿纬动力官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购买土地建设电池工厂。 除了上述企业的最新海外动态,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在内的多家国内锂电池企业官宣在海外建厂,工厂数量达25家(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19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406.5GWh。 至此,国内锂电池企业官宣在海外建厂数量已达27家,20个工厂公布规划产能,达506.5GWh。 对于出海布局,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认为,国内电池厂海外建厂速度目前相对于日韩,特别是韩系企业速度要慢,但未来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容,国内企业出海速度肯定会加快。“无论是出口还是海外建厂,除了商业博弈以外,也面临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挑战。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关税壁垒高,运力紧张等困难有待克服。此外,还可能面对用工与用能成本、本地化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专利纠纷、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社会治安等挑战。”

  • 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 同比增长29.7%

    4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3年3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26.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占总装车量31.4%,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9.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占总装车量68.5%,同比增长44.4%,环比增长25.3%。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65.9GWh, 累计同比增长28.4%。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20.9GWh,占总装车量31.7%,累计同比下降2.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4.9GWh,占总装车量68.2%,累计同比增长50.5%。 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2.7GWh、25.1GWh和27.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1.9%、90.2%和98.3%。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4.9GWh、60.0GWh和64.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3.4%、91.1%和98.1%。 产量方面, 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1.2GWh,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23.5%。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8.2GWh,占总产量35.6%,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25.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2.9GWh,占总产量64.3%,同比增长39.7%,环比增长22.7%。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130.0GWh,累计同比增长26.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45.7GWh,占总产量35.1%,累计同比增长15.1%;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84.1GWh,占总产量64.7%,累计同比增长33.4%。 销量方面, 3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共计44.3GWh,同比增长81.1%。其中三元电池销量 17.8GWh,占总销量40.2%,同比增长60.5%;磷酸铁锂电池销量26.5GWh,占总销量59.7%,同比增长98.5%。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108.5GWh,累计同比增长66.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量44.7GWh,占总销量41.3%,累计同比增长62.5%;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63.6GWh,占总销量58.6%,累计同比增长70.2%。 出口方 面, 3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出口共计8.8GWh。其中三元电池出口6.8GWh,占总出口77.3%;磷酸铁锂电池出口2.0GWh,占总出口22.7%。1-3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25.8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18.7GWh,占总出口72.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7.0GWh,占总出口27.2%。

  • 孚能科技董事长:动力电池从“有”到“好”要做好4件事 加大锂镍钴等资源普查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呼吁:加大锂、镍、钴等资源的普查,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加快钠电池产业链的建设及支持下一代钠电池材料的研发;建议电池制造企业作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主体。王瑀表示,去年锂金属炒作,平均价格增长10倍,意味着全行业包括整车厂和动力电池厂为锂产业贡献了近1000亿的利润。王瑀提出,对电动车实施“限期退役”制度,比如规定10年或者15年退出市场。 王瑀提出,动力电池从“有”到“好”要做好4件事: 1、做实续航里程,电池宝电量需提升超过25%(体积、重量不变);2、消除充电焦虑,10分钟充电续航超400公里;3、降低电池包成本至100美元/KWh,加快钠电池产业链的建设,支持下一代钠电池材料的研发;4、少依赖钴、锂金属等稀缺资源,开发无锂和无钴动力电池。 今年车市开局低迷,同时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纷纷降价,汽车价格体系被打乱,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悲观情绪下,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自2022年12月以来,碳酸锂价格进入下跌周期,据SMM价格显示,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 均价已从567500元/吨跌至目前的210000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针对价格大跌对行业的影响,王瑀称整车厂可能会顺延投产时间,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整车厂改变今年经营计划。过去市场飞速发展,整车厂为了完成业绩赔了不少钱,今年整车厂很难再拿出很多钱去“赔”了,若价钱达不到预期可能减产。加上钠离子电池量产,事实上对碳酸锂行业和氢氧化锂行业已经造成冲击。 相关阅读: 》碳酸锂底价25万元/吨?赣锋锂业紧急回应!

  • 3月30日,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年一季度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亿纬锂能等27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0亿元。 据悉,亿纬锂能项目协议投资100亿元,主要涉及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板块,储能电池方面,主要生产高容量和高倍率21700电池,预计年产9GWh;动力电池方面,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系统,预计年产21GWh。 今年3月20日,亿纬锂能沈阳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刚宣布开工,该项目于去年9月正式签约,总投资100亿,主要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规划产能40GWh,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产。 3月17日,亿纬锂能惠州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以上2大工厂总投资31亿元,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合计产能达到12.5GWh,可配套18.4万纯电动乘用车。 业绩方面,财务数据显示,2022 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 363.05 亿元,同比增长 114.82%;归母净利润 35.1 亿元,同比增长 20.79%。 对此,亿纬锂能表示,2022年,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同时,公司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出货规模增长迅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