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个
黔源电力(002039) 事件概述:1月19日,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9亿元到4.64亿元,同比增长55%到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00亿元到4.78亿元,同比增长55%到85%。 四季度水电表现好于预期:2022年,公司9座水电站发电量合计8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其中,北盘江流域3座电站表现优异,累计发电量6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1%。考虑到四季度贵州省内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公司水电出力提振,水电发电量合计8.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北盘江流域3座电站合计发电量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6%。 光伏运行稳定,有望贡献正收益:2022年,公司光伏电站发电量合计7.34亿千瓦时,其中,四季度完成发电量1.35亿千瓦时。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光伏装机75万千瓦,在建装机20万千瓦,已核准项目计划装机20万千瓦,新能源转型顺利,随着在建、待建项目投产并网,增量电量有望进一步提振新能源业务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四季度水电出力好于预期,全年业绩释放。在央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政策推动上市平台资源优化整合,或带来潜在的发展新机遇。根据电量、电价变化,调整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2/23/24年EPS分别为1.02/1.37/1.50元(前值1.21/1.37/1.50元),对应1月19日收盘价PE分别14.6/10.9/9.9倍。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年14倍PE,目标价19.1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自然条件变化;2)电量消纳不足;3)补贴发放延迟;4)设备价格上涨。
意华股份(002897) 1、持续拓展业务布局,第二曲线增长动能强劲扬帆起航 连接器劲旅,光伏支架业务崛起之秀。意华股份成立于1995年12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业务,并通过收购来丰富产品布局和提升业务能力。分业务类别来看有连接器和光伏支架两大核心业务,连接器又包括通讯连接器、消费电子连接器和汽车连接器等。 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受益于公司持续拓展下游业务,过去数年公司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达到44.90亿元,2017-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38.65%。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32亿元,同比增长28.12%。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连接器业务持续深耕,同时在太阳能支架及配件业务不断拓展,第二成长曲线发展动能强劲,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快速增长。 2、光伏支架业务有望快速突破,背靠大客户未来发展可期 行业有望加速建设推动。光伏行业有望持续推动建设,并且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企稳下降有望加速行业下游建设,目前晶硅光伏组件价格已呈现企稳下降态势,未来随着光伏整体建设成本的持续下降,同时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后,建设有望加速。 收购增强业务实力,背靠大客户赋能增长。公司陆续收购意华新能源、晟维新能源夯实技术能力,具备包括跟踪支架系统、多类固定可调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完善业务布局与业务能力;同时公司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与竞争实力,客户涵盖了NT、GCS、FTC、天合光能、正泰安能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同时公司为光伏跟踪支架领域排名第一的NEXTracker供货太阳能跟踪支架,赋能公司业务拓展与增长。此外,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用于乐清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光伏支架全场景应用研发及实验基地建设项目,为未来发展增添助力。 3、通讯连接器有望稳定增长,汽车连接器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发展 网络建设持续推动,通讯连接器有望稳定增长。运营商资本开支在19-20年出现明显增长后,后续或将稳定或略微下降。但我国网络建设仍然在快速推动,基站数量持续增长,带动通讯连接器需求。据Bishop&associates,Inc.预测数据,至2025年全球通讯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美元。 汽车连接器市场有望随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快速增长。根据Bishop&Associates,Inc.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4.52亿美元。汽车连接器相比其他类型连接器发展潜力大,随着汽车电子架构演进,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高压/高速连接器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汽车连接器市场的快速增长。 公司客户强劲,老牌劲旅业务稳健发展。意华股份在连接器领域深耕,拥有丰富的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比亚迪、吉利等等,公司稳健发展连接器业务,有望在通信领域稳健增长,同时抓住汽车连接器行业发展机遇,在该领域实现营收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深耕连接器领域,同时拓展光伏支架及配件业务,通过并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并成功开拓国际大客户赋能后续增长。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2.7/4.2/5.3亿元,对应22-24年市盈率分别为36、24、19倍。参考可比公司23年平均34倍估值,考虑公司积极开拓光伏国际大客户,并积极扩产,同时向汽车连接器领域开拓,受益于行业快速发展有望实现较高增速,给予公司2023年30-35倍PE,对应股价为73.82-86.1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风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消费电子景气度持续低迷导致相应业务收入和毛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晶科能源(688223)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度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6.6-29.6亿元,同增 133%-159%,扣非归母净利润 25-28 亿元,同增 371%-428%。2022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9.84-12.84 亿元,同增 134.21%-205.61%,环增27.65%-66.57%,扣非归母净利润 9.84-12.84 亿元,同增 314.01%-440.20%,环增 38.09%-80.18%。表观业绩符合预期, 2022四季度美国滞港费影响部分利润,实际经营业绩超预期! 单瓦盈利持续提升、新技术超额收益兑现。 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组件出货约 44.5GW,同增约 100%;其中 2022四季度出货约 16GW,环增约55%/同增约 78%, TOPCon 出货约 6.9GW。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我们测算 2022四季度单瓦净利约 1 毛/w,环比提升 3 分;其中 PERC 单瓦盈利约 6 分, TOPCon 单瓦盈利约 1 毛 5, N 型超额收益逐渐兑现。展望2023 年,公司组件出货持续高增, 我们预计 2023 全年增长 50%以上,N 型 TOPCon 占比 60%+,远高于行业同行; 2023 年美国市场已开始批量放行, 我们预计 2023 全年美国出货占比 5-10%,高溢价市场修复+新技术占比提升+原材料价格下行,带动盈利进一步提升! TOPCon 持续领跑、新技术迭代升级。 公司现已满产 24GW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超 25%;尖山二期 11GW 电池将在 2023一季度满产,采用HOT2.0+技术(正面 SE 结构), 我们预期后续效率可提升至 25.8%。同时,公司布局云南楚雄 6.5GW TOPCon, 我们预计将于 2023三季度投产,海宁袁花基地 6.5GW 电池改造( 2023二季度出片), 我们预计 2023 年底 N型产能达 40GW+。提效上,公司 2024 年将推出 HOT3.0(全域钝化),2025 年将 TOPCon 与其他技术结合, 我们预期效率破 26%。降本上,公司现已实现新技术组件 P/N 成本同价,后续随效率提升进一步摊低单瓦成本。提效降本贡献超额收益,新技术持续领跑, TOPCon 龙一地位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为 TOPCon 占比逐步提高,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28/65/90 亿元(前值27/55/75 亿元),同增 148%/131%/38%, 我们给予 2023 年 35XPE,对应目标价 23 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固德威(68839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7.1亿元,同增111%-153%,扣非归母净利润5.7-6.8亿元,同增132%-178%。2022四季度归母净利润3.1-4.3亿元,同增389%-570%,环增43%-96%,扣非归母净利润3.0-4.2亿元,同增656%-937%,环增40%-92%。业绩大超市场预期,主要系费用率下降。 储能环增20%、加大工商储布局、2023年量利双升。我们预计2022四季度公司储能出货9-10万台,环增20%+,储能2022全年出货达24-25万台,同增280%+。2023年逐步拓展工商储市场,15-30kw等产品在少量出货,2023年继续推出50kw产品,我们预计工商业占比达10-20%,2023全年储能逆变器出货达50-60万台,同增150%+;公司亦于2022四季度推出LynxC工商储电池产品,同时公司pack产能逐步提升,由2022年1gwh提至2023年2gwh,生产由委外代工逐步切换自供,盈利进一步改善,2023年将迎量利双升,我们预计2023实现出货1.5-2gwh。 2023年并网高增、新业务逐步放量。我们预计2022四季度公司并网出货16-17万台,环增5%+,2022全年出货47-49万台,同增5%+,2023年光伏需求高增,我们预计实现并网出货80万台+,同增60%+;户用系统业务2023年预计出货1GW,同比翻两倍增长;光电建材业务我们预计2023年放量实现营收2-3亿元。 规模效应凸显、费用率明显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22Q4费用额环比略增,但收入端随出货环增提升较多,因此费用率继续环比下降,盈利进一步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随光储逆变器出货高增+新业务放量,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费用率改善明显,我们上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6.5/18.5/28.4亿元(前值5.5/16.2/25.3亿元),同比+133%/184%/53%,我们给予2023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60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钧达股份(002865) 事件:1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0~7.8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0~5.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2年业绩扭亏为盈,受益于资产重组与行业发展。 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业绩改善的主要原因包括:①2022年公司收购捷泰科技剩余股权,捷泰科技100%业绩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贡献业绩增量。②光伏行业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新产能释放以及N型TOPCon产量,捷泰科技实现了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③公司出售汽车饰件业务相关资产组,取得约2.15亿元的非经营性收益。 收购捷泰尘埃落定,电池片业务增厚业绩。 公司自2022年8月1日起将捷泰科技100%纳入合并报表,2022年,受益于市场需求增长及新产能释放,捷泰科技实现了销售收入和盈利大幅增长,其电池片出货量10.72GW(其中P型PERC产品8.85GW,N型TOPCon产品1.87GW),出货量同比增长88%,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亿元,同比增长约120%,实现净利润约7.2亿元,同比增长约220%,电池片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业绩高增做铺垫。 2023年1月,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364.25万份股票期权,授予价格148.41元/股,首次激励对象共计216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等,行权业绩考核目标期间为2023-2025年,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各年度考核目标为公司收入与净利润相比2022年分别不低于50%/100%/150%。股权激励有望进一步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为业绩高增做铺垫。 TOPCon第二波大级别机会已至,公司有望率先享受行业红利。 我们认为TOPCon第一波机会是由产品参数超预期引领的扩产高景气,目前该逻辑已经充分演绎;第二波机会是由盈利兑现带来扩产超预期。TOPCon电池单W净利润达0.08~0.10元/W,投资回收期仅需1.5~2年,扩产优势明显。公司作为率先出货的TOPCon制造企业,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20、19.80、29.10亿元(前值为4.92、17.57、24.88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6、1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TOPCon电池片盈利不及预期;项目产能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光伏:国家能源局局长:光伏已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主体,有力支撑能源保供。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将超过7亿千瓦,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住建部:多地方已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鼓励申报。1月9日,住建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254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目前,北京、广州等多个地方已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积极申报。辽宁2023年绿电绿证交易方案出炉,光伏上网电量1275小时。近日《2023年辽宁省绿电绿证交易工作方案》发布。方案明确,光伏最高发电小时数1300小时,按2022年光伏发电平均厂用电率1.89%,折合上网电量小时数1275小时。上下半年平均分摊。 风电:2022年央企整机商集采定标79.54GW。根据国际能源网风电项目数据库统计显示,2022年1-12月份,央企共有79540.1MW(约79.54GW)、436个风电项目整机集采定标。陆上风电项目共372个,规模为53938.6MW,折合约53.94GW;海上风电项目共47个,规模为20601.5MW,折合约20.6GW。2022年度发改委核准风电项目共计陆上34.3GW+海上8.5GW。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2022年各省市发改委1-12月份核准批复的风电项目,共计核准298个项目,规模总计42819.9MW。其中,陆上风电项目34300.7MW,海上风电项目8519.2MW。中电建16GW风机集采开标,海上风机跌破2400元/kW。1月11日,中电建2023年度16GW风力发电机组集中采购项目开标。项目分为3个包件,包件一(自主投资项目所需陆上机型5GW)平均报价为1644元/kW。包件二(工程承包项目所需陆上机型10GW)平均报价为1606元/kW。包件三(海上机型1GW)最低报价23.528亿元,折合单价2353元/kW。本周风电整机采购开标总计1199.5MW(约1.20GW),最低中标单价1820元/kW。本周(1月9日-1月13日)开标含塔筒陆上风电项目1个,规模总计150MW。不含塔筒陆上风电项目有4个,规模总计1049.5MW,项目最低中标单价1820元/kW,最高中标单价1830元/kW。 工控:12月份,CPI环比由降转平,同比涨幅略有扩大;P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1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同比降幅收窄。 光伏板块:建议关注电池片环节钧达股份(002865,未评级)、爱旭股份(600732,未评级);昱能科技(688348,未评级)、禾迈股份(688032,未评级)、德业股份(605117,未评级);建议关注光伏电站运营商,新投电站成本下降,年投建规模提升芯能科技(603105,未评级)、太阳能(000591,未评级)等;辅材环节,量升利稳,胶膜环节福斯特(603806,未评级)、海优新材(688680,未评级)、支架环节意华股份(002897,未评级)、玻璃环节福莱特(601865,未评级)、亚玛顿(002623,未评级)等;风电板块:建议关注的海风成长性相关度高与抗通缩表现较强的海缆与塔筒管桩环节东方电缆(603606,未评级)、大金重工(002487,未评级)、海力风电(301155,未评级)、天顺风能(002531,未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增长不及预期;风电行业增长不及预期;工控行业增长不及预期
海优新材(688680)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2~55亿元,同增67%~77%,归母净利润0.7~0.9亿元,同减72%~64%,扣非归母净利润0.45~0.65亿元,同减82%~73%。2022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68~13.68亿元,同比-3%~24%,环比-19%~4%,归母净利润-0.63~-0.43亿元,同减148%~133%,环增15%~42%,扣非归母净利润-0.77~-0.57亿元,同减162%~146%,环增9%~33%。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22四季度盈利承压、23年量利同升。公司预计2022年胶膜出货4.2-4.3亿平左右,同增70%;2022四季度出货约1.0-1.1亿平,同增35-49%、环比略增;2022四季度由于组件厂去库存导致胶膜出货不及预期,同时2022四季度EVA粒子降价带动胶膜价格快速下跌,形成“高成本+低价格”的剪刀差,我们测算单平亏损0.45-0.5元。2023年硅料降价,刺激全球光伏需求45%以上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出货8.5-9亿平,同比翻倍左右增长。同时我们预计2023年TOPCon等新技术出货占比达30%+,导致POE粒子紧缺+盈利提升,公司出货结构受益优化,看好2023年量利双升! 新产能逐渐投放、剑指行业龙二。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底产能达7-8亿平。公司于2022年10月公告扩产胶膜2亿平,并搬迁技改存量产能1亿平,我们预计达产后可支撑2023年有效产能9-9.5亿平。2023年公司新增产能放量,且粒子保供能力强,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出货8.5-9亿平,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18-20%,剑指行业龙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2022四季度胶膜出货盈利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022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0.84/8.12/10.88亿元,(前值为2.82/8.12/10.88亿元),同比-67%/+863%/+34%,基于公司胶膜龙头地位,同时积极扩产提升市占率,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29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3%,突破传统晶硅电池29%的上限,且采取叠层模式后,光电转换效率有望突破45%,在光伏领域具有诱人前景,有望掀起光伏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 据了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较多,目前主流的有三种,分别是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钙钛矿电池。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晶硅电池虽然是第一代光伏电池,但仍然占绝大多数,而钙钛矿电池则一直没有开启大规模商用。 2022年以来,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多家企业开始试生产。 据协鑫光电数据, 100MW中试线生产的钙钛矿组件成本为1元/W, 当产能提高至10GW时钙钛矿组件成本将降至0.5元/W,随着未来产能提升, 钙钛矿组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至0.3-0.4元/W, 较目前PERC电池的2元/W的组件成本有明显优势。 目前单GW投资额约13亿,预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规模效应,到2026年钙钛矿单GW投资额有望下降到6-7亿元,未来5年产业投资空间超200亿。机构预计,2023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行业中试线扩产规模或达1000-1200MW,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长近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钙钛矿电池企业表示,2023年年底将开始规划建设1GW产线。这些产能投产后,钙钛矿电池将正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目前单结钙钛矿电池已有两条100MW量产线投产;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有2条试验线在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已有中试线投产;铜铟镓硒钙钛矿叠层2021年底有研究院及产线投建。与此同时,近两年钙钛矿一级市场投资火热, 腾讯、碧桂园及宁德时代等跨界布局钙钛矿行业。 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路径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借鉴晶硅电池的“起家”方法,从小的应用场景切入。王小博表示,晶硅电池最初应用于空间设备,之后逐渐进入通信、工业应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领域,最后进入了建筑光伏分布式电站、大型地面电站。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钙钛矿电池设备主要包括镀膜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等,其中 镀膜设备 价值量占比最高,重点关注京山轻机、迈为股份、捷佳伟创; 激光设备 建议关注德龙激光、大族激光、杰普特、迈为股份、帝尔激光; 封装设备 关注京山轻机。 相关概念股: 聆达股份(300125.SZ):目前子公司嘉悦新能源总规划建设10GW的高效光伏电池产能,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已建成投产3GW高效PERC晶硅电池项目;二期规划投资建设5GW210兼容182TOPCon电池智能工厂;三期2GW将拟建HJT叠加钙钛矿电池项目。 京山轻机(000821.SZ):公司已有部分钙钛矿电池设备出货,子公司晟成与头部钙钛矿企业协鑫绑定较深,包括设备端价值量大的PVD/RPD设备。 德龙激光(688170.SH):国内激光精细微加工头部厂商,在钙钛矿、巨量转移和锂电池除膜设备领域均已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在2023年快速放量。
据一份声明称,美国众议院两党议员小组周四将提出一项决议,废除美国总统拜登暂停对四个东南亚国家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进口关税的决定。 据称,该小组提出的《国会审查法案》(CRA)决议允许国会以简单多数推翻联邦法规,旨在支持国内太阳能制造商,这些制造商一直难以与海外生产的廉价电池板竞争。 密歇根州民主党众议员Dan Kilde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不能允许外国太阳能制造商违反贸易法,尤其是这种行为是以美国工人和企业为代价的。” 据了解,CRA是1996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允许国会以简单多数推翻联邦法规。如果CRA法案在出台后60天内没有获得通过,该法案将到期,并阻止联邦政府在未来发布“基本上相同形式”的规则。 废除这一政策将对美国太阳能行业造成打击,该行业认为,对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将冻结实现拜登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目标所需的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据悉,这四个国家约占美国面板供应的80%。 作为对这些担忧的回应,拜登去年免除了对这四个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产品的关税。而几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初步决定,对来自这些国家的部分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但由于拜登实施的两年豁免,这些关税要到2024年6月才会生效。 白宫曾表示,关税豁免将在美国行业增长期间起到桥梁作用。拜登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包括大力鼓励国内清洁能源产品的生产。
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 作为具有商业化应用前景的下一代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高效率、低成本、能耗低、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在光伏降本革命中受到关注。 回看2022年,钙钛矿领域融资热度持续升温,赛道中涌现出不少新入局者。展望2023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有望提速,行业竞争或将加剧。 回顾2022年:钙钛矿领域融资热度升温 2022年,协鑫光电、纤纳光电、仁烁光能等纷纷完成新一轮融资。另据中信建投统计显示,2022年,协鑫光电、纤纳光电等钙钛矿企业完成了千万级至上亿级融资。 图|2022年钙钛矿领域融资事件(部分) 具体来看,仅在2022年,协鑫光电便完成两轮融资。其中,2022年12月,协鑫光电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由淡马锡投资、红杉中国、IDG资本三家联合领投,川流投资等机构跟投,大股东协鑫科技持续加码。据悉,该轮融资将用于完善协鑫光电100MW大尺寸钙钛矿组件产线的工艺和设备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钙钛矿领域涌现出不少新入局者。 根据IT桔子统计, 2022年成立的新经济公司中与钙钛矿有关的公司共有三家,分别为:无限光能、光晶能源、脉络能源,且这三家企业均在2022年里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对此, 有钙钛矿领域资深从业人士表示,“钙钛矿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行业属性具有较强先发技术优势,谁的技术在产线上率先得到验证,谁就在产业化先行一步,这一优势对于其后续发展和参与竞争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钙钛矿技术门槛高,后来者不容易突破先行者设置的技术门槛。” “未来,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业内的竞争必将加剧。”上述钙钛矿领域资深从业人士如是说。 展望2023年: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有望提速 尽管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尚处于产业化早期,其配方、设备、工艺等仍处不断迭代阶段。但自2022年以来,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三条百兆瓦级别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建成,多条百兆瓦产线、GW级产线计划中。 产线进展方面, 其中, 协鑫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9月,该公司建成全球首条100MW量产线,组件尺寸1m×2m。“目前协鑫光电的100MW产线处于工艺开发和设备改造阶段,下线组件效率已实现稳步提升,预计2023年底可实现超18%的转换效率。” 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表示,该公司150MW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已建成投产。“2023年,我们800平方厘米的大尺寸钙钛矿组件效率有望突破20%。” 在扩产方面,据于振瑞透露,该公司将于2023年启动首条GW级产线的建设,这一产线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 中金公司研究预计,2023年钙钛矿行业中试线扩产规模或达1000-1200MW,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长接近两倍;2023年上半年三家企业或率先启动行业首批GW级产能的建设和招标活动;且2023年至2024年,预计各家一级市场钙钛矿公司融资轮次有望继续向前推进。 图|钙钛矿头部公司产线进展(截至2022年12月,来源:中金公司) 从钙钛矿产业链来看,相关方热情升温、产业链打造或将提速。 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分析表示,在钙钛矿产业链上,装备、导电玻璃成为重要环节。 “2022年,由于几条百兆瓦级产线的建设,使一些设备厂商获得钙钛矿设备的订单。预计2023年,钙钛矿装备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多企业将加入进来;同时,一些钙钛矿光伏组件企业也未雨绸缪,结合自身工艺技术路线开始在装备方面进行布局。未来在钙钛矿装备研发上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景象。”于振瑞进一步解释道。 他还表示,“导电玻璃在钙钛矿产品的成本中占比很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能提供这一产品的企业还不多,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上市公司布局方面,其中,金晶科技的产品TCO玻璃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率和高导电率,是光伏薄膜电池组件及钙钛矿电池组件的主要配件;京山轻机已有部分钙钛矿电池设备出货,并在布局其他钙钛矿电池设备并已有相应技术储备。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以来,钙钛矿量产稳定性痛点问题难以被破解,这也阻碍了钙钛矿产业化发展。 “目前钙钛矿组件产品还没有得到野外实际应用下的检验,这也是大家对它的稳定性仍然关注的原因所在。2023年,业内将有些实际应用项目落地;未来1-2年,钙钛矿的稳定性将在真实环境下得到验证。”有钙钛矿领域资深从业人士表示。 随着产业链各方参与者共同推动,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有望提速。 展望未来,在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看来,“2023年,钙钛矿光伏产品将在各种场景下得到应用,预计各类BIPV、分布式光伏等项目上都能看到钙钛矿光伏产品的身影。”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