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9

  • 据外电12月14日消息,国际镍业研究小组(INSG)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增加至32,200吨,高于之前一年同期的供应过剩12,100吨。 2023年9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24,700吨。 2023年前10个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走阔至193,200吨,去年同期为供应过剩72,400吨。 印尼是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同期印尼原镍产量为110万吨,同比增加19.5%。印尼占到全球镍产量的42%。 具体情况如下(单位:千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王欣

  • WBMS: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镍供应短缺0.59万吨

    据外电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31.87万吨,消费量为32.47万吨,供应短缺0.59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288.75万吨,消费量为278.44万吨,供应过剩10.31万吨。 2023年10月,全球镍矿产量为30.13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镍矿产量为294.89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WBMS: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锡供应过剩0.02万吨

    据外电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3.14万吨,消费量为3.11万吨,供应过剩0.02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28.89万吨,消费量为27.92万吨,供应过剩0.97万吨。 2023年10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74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5.4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据外电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31.87万吨,消费量为32.47万吨,供应短缺0.59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为288.75万吨,消费量为278.44万吨,供应过剩10.31万吨。 2023年10月,全球镍矿产量为30.13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镍矿产量为294.89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据外电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3.14万吨,消费量为3.11万吨,供应过剩0.02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28.89万吨,消费量为27.92万吨,供应过剩0.97万吨。 2023年10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74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5.4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据外电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原铝产量为603.25万吨,消费量为599.66万吨,供应过剩3.59万吨。 2023年1-10月,全球原铝产量为5793.42万吨,消费量为5728.28万吨,供应过剩65.14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分析人士:明年镍市延续供应过剩局面

    11月23日,沪镍加速破位下跌,主力合约NI2312盘中最低录得126440元/吨,为202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收报127720/吨。当前距9月的镍价高点173750元/吨已回撤27%左右。 中信建投期货有色分析师王彦青表示,近期镍价加速下跌主要受宏观与产业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宏观方面,近期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财政支持力度也有所减弱,市场担忧海外经济陷入下行周期,同时近期人民币表现强势,使得沪镍较伦镍跌幅更为明显。产业方面,随着镍中间品产能释放,转产电积镍成本持续下滑,带动镍价中枢不断走低。 从供需角度看,王彦青认为过剩压力依然不减,一级镍产能持续增长,国内企业暂未表现出明显的减产或推迟投产的意愿,需求端除了合金板块外,下游消费均表现偏弱。镍市过剩压力下,库存正不断累积。 一德期货有色分析师谷静表示,近期沪镍期货屡创新低的底层逻辑是今年镍市的全面过剩,国内外纯镍库存明显增加。近期加速下跌是因为下游表现持续低迷,市场看空情绪较浓。她认为当前镍市依旧供强需弱,预计2023年全面过剩,2024年将延续过剩格局。 “事实上,纯镍过剩从年初纯镍生产企业产能投放计划中已现端倪,只是市场对新能源及国内需求恢复抱有一定期待,库存也始终在低位徘徊。”海通期货有色研究员袁正向记者表示,从现实情况看,下游需求尤其是不锈钢及新能源的需求增长远不及镍系产品产能投放的增速。 他表示,从最近纯镍库存持续增长的表现看,基本确认了镍市过剩,且尚未有纯镍生产企业减产,因而过剩局面仍将持续。另外,印尼结束矿业调查后镍铁供应恢复、过剩预期兑现和成本坍塌是近期镍价破位下行的重要因素。 王彦青认为,目前镍产业链主要面临两大压力:一是此前中间品偏紧格局不断缓解,可能导致转产电积镍成本走弱,将驱动镍价继续下移;二是国内生产企业未表现出明显减产或推迟投产意愿,在需求偏弱格局下,镍市过剩压力不减。 袁正表示,镍产业链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下游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预期兑现,库存持续上升使得现货升水的情况逐渐改变。 “当前硫酸镍、纯镍生产利润被快速挤压,但部分技术路线仍有利润空间,企业减产意愿不足。价格持续下行不断试探成本线,在供给过剩格局扭转之前,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探,直至达到纯镍供需平衡点。目前产业链上游的镍矿及中间品尚有利润,但负反馈持续进行,上游成本支撑对后续镍价表现尤为关键。”袁正说。 谷静表示,从电解镍生产利润看,目前不同原料外采高冰镍、MHP以及硫酸镍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意味着这部分产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出清,但当前电镍累积的库存并不足以支撑这部分产能出清后的需求,生产积极性下降势必对供应造成影响。 细分看,镍主要下游不锈钢厂前期累积的库存依旧没能有效去化,而新能源对镍的需求增速下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三元前驱体总产量在74.8万吨,同比下降3.75%,年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同比呈下降趋势,同时海外需求疲弱,出口数据下滑且短期看不到好转迹象,市场对新能源耗镍量的预期远低于年初的预估。 在谷静看来,2023年镍市进入全面过剩格局,预计2024年过剩量有增无减。但从估值角度看,电镍价格在击穿硫酸镍价格支撑后,继续向下寻找成本支撑,按当前价格折算成本在128500元/吨,结合当前盘面价格看,下方空间有限。由于当前产业链利润均较差,势必对镍第一生产大国印尼造成影响,后期需关注其关于镍矿的政策变动。 不过袁正认为,从目前产业链负反馈进一步加深、过剩情况传导至上游镍铁端的情况看,期镍主力合约仍有向下的空间,将逐渐试探产业链各生产技术的成本线,目前下一个成本支撑在120000元/吨,能否突破需观察实际供需表现。 他表示,后续需观察以下几方面情况:宏观方面关注美国的就业、通胀数据;事件方面关注印尼矿端政策调整;供需层面关注镍厂投减产计划、库存变动等。 展望未来,王彦青表示,短期镍价支撑位在125000元/吨附近,过剩逻辑下中期镍价仍将趋势性下跌。他提醒投资者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美债收益率见顶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情绪修复对镍价的阶段性支撑。第二,转产电积镍成本变化对镍价的影响,以及转产利润收窄对企业投产的影响。第三,人民币汇率走强对镍价造成的压力。

  • 据外电11月23日消息,伦镍周四下跌,盘中触及逾两年半最低水平,受供应持续过剩打压。 北京时间12:28,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镍跌0.1%,报每吨16,415美元,盘中一度下跌0.6%,至每吨16,335美元,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镍主力12月合约下跌3.2%,至每吨127,790元。盘中稍早,该合约下跌4.2%,至126,440元,为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伦镍下跌45%,沪镍下跌37%,为两交易所表现最差的基本金属。 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2.39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42万吨过剩。今年前9个月,全球镍市场过剩15.5万吨,高于一年前的6.05万吨。 来自印尼的供应激增超过需求,造成过剩。 LME期铜上涨0.3%,至每吨8,381美元。期铝上涨0.3%,至2,224美元;期锌上涨0.4%,至2,506美元,期铅上涨0.3%,至2,227.50美元。 美元指数下跌0.2%,美元疲软使以美元计价的金属对其他货币持有者来说更加便宜。 LME期锡下跌0.1%,至24,645美元。 沪铜下跌0.5%,报67,700元;沪铝下跌0.5%,报18,730元;沪锌下跌0.9%,至20,865元;沪铅下跌115%,报16,555元;沪锡下跌1.4%,至204,690元。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据外电11月15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9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3.13万吨,消费量为3.16万吨,供应短缺0.03万吨。 2023年1-9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25.76万吨,消费量为24.95万吨,供应过剩0.8万吨。 2023年9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78万吨。 2023年1-9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2.62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 据外电11月15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9月,全球原铝产量为577.27万吨,消费量为578.76万吨,供应短缺1.49万吨。 2023年1-9月,全球原铝产量为5180.58万吨,消费量为5084.16万吨,供应过剩96.42万吨。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刘畅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