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聚焦2024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追踪

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及规划、各界代表提案、行业政策风向一览!

 | 进入专题>

聚焦2024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追踪

氢能板块多股涨停 多地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 地方两会

来源:SMM

氢能板块早盘活跃,截止10:57分,新动力(涨20.18%)、康普顿、德固特、京城股份、雪人股份、四川金顶、华光环能、英特力、洪涛股份涨停,汉马科技触及涨停,永安行、华电重工、新锦动力涨超7%,多股涨超5%。

消息面上,2024年1月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随着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相继公布,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引发市场关注,这是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就已被“划过重点”,《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则进一步描出了中国氢能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


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以来,中国发布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氢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政策和计划,氢能相关政策顶层设计也在逐步完善。

而自2019年以来,为了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

相关政策梳理:

► 2024年2月底,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其中,氢能开发利用技术是重点方向之一,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离网、可中断负荷)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工业副产氢高效提纯技术,经济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开发及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等。

2024年2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应用、城市级绿能交通体系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在试点内容方面,《意见》提出,开发新型车用水冷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系列化产品、百千瓦级大功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和氢能船舶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探索先进氢能技术在中重型牵引车、自卸车、船舶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多个氢能交通运营平台,投入各类氢能车辆进行市场化模式运营,摸索全套化运输服务及平台商业模式。

《意见》指出,到2026年,完成新型车用水冷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系列化产品的研发,开发百千瓦级大功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形成船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标准测试并交付。完成1至3个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建设,依托平台持续推广氢能车应用。

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冰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围绕储能、氢能、核能、虚拟电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完善能源保供长效机制。

► 2024年1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提出加强电解水制氢装备、氢气压缩机、氢膨胀机、高压储氢容器、液氢装备、输氢管道、氢应用、氢电融合和氢安全等标准研制,制定氢品质检测、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临氢材料测试、氢储运装备测试、燃料电池和零部件测试等标准。

2024年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创建广州南沙粤港融合绿色低碳示范区,研究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运营新模式,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欧盟碳排放相关标准互认机制,助力“零碳”产品全球范围自由流通。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适当超前布局建设和运营换电站、高压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新型基础设施。扩大绿证绿电交易,支持各类企业购买和使用绿证,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实现高比例绿电消费。

2024年1月,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ISO/TR11954:2024《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正式发布。ISO/TR 11954:2024在完善最高车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加速能力试验以及爬坡试验,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测试方法。该标准可适用不同压力等级、不同动力总成模式以及不同控制策略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引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ISO/TR 11954:2024的发布,促进了国内国际标准相互促进融合机制的形成,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协调的贡献度,同时助力了中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走出去。

2023年12月2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降低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氧化铱、气体扩散层、增压器、循环泵、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碳电极片)的进口关税。通过降本促进研发投入,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加速下探(从2020年15000元/kW降低至2023年3000元/kW),拓宽下游场景的想象空间。燃料电池应用场景有望从交通端扩散到能源端,兆瓦级燃料电池堆主要面向氢能发电领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调峰,热电联产综合效率可达90%以上。

2023年12月1日,国资委等部门发布了《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 ,该倡议旨在加快构建以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和河北五城示范群为基础的氢能高速网络建设。这五个城市示范群共有41个城市,目标是建立一个联通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氢能高速网络。这一规划包含了对高速运营车辆和高速加氢站给予政策支持的内容,如减免高速通行费以及优化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等。专家指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建设氢能高速将进一步促进其规模化发展。

以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进展为例,过去一年,南区一期、二期正式投用,国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挂牌建设,国电投生产基地、美锦氢能总部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首笔氢能领域碳减排交易重锤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突破900辆,包括“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氢能检测第一股”科威尔等近百家上下游汽车企业进区入驻……足见氢燃料汽车产业的发展之速。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加强氢能高速网络体系建设,加强推动跨区域、中远途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推动逐步形成联通全国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查看详情

►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了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到加快高效制氢技术攻关,推进储氢材料、储氢容器和车载储氢系统等研发。加快氢、甲醇、天然气等高效燃料电池研发和推广应用。突破电堆、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材料等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支持制氢、储氢、燃氢等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加强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标准体系研究。》查看公告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的三大定位: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查看通知

2021年5月,结合产业发展优势,我国基于国家标准GB/T 26991的技术方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ISO/TC22/SC37)提出修订ISO/TR 11954:200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提案,并于2022年2月25日正式立项。该项目由中国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修订工作。》查看原文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列为三大方向。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内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约5万辆,同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每年达到10万吨至2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每年100万吨至200万吨。到2050年,国内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发布《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计划指出,要加强煤化 工与火电、炼油、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转化、燃料电池等相关 能源技术的耦合集成,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要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及先进 核能的制氢技术、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制氢和甲烷重整/部分氧化制 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纯化技术,开发氢气储运的关键材 料及技术设备,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以及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 研究氢气/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甲醇/ 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MFC)技术,解决新能源动力电源 的重大需求,并实现 PEMFC 电动汽车及 MFC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示 范运行和推广应用。研究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实现示范应用 并推广。

氢能源作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氢能也已逐渐成为各地方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氢能也正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氢能源发展仍存在成本高、储运困难、配套设施不足、技术瓶颈等诸多阻碍和条件的不足,但相信在各界尤其是官方政策层面的支持下,我国的氢能产业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中国的经济创造新的亮点。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