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本文就两会潜在看点做简要梳理。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我们预计2024年两会将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工作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考虑到春节总体消费额与人流量超预期,逆周期政策基调可能不会较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有过大的调整。2024年两会将在增长目标、财政赤字、地方专项债等一些具体宏观调控指标上有更为明确的部署。
具体看,我们总结以下6大关注点:
1、延续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的导向、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在5%左右。
根据1-2月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31个省市自治区2024年GDP增长目标加权平均值为5.4%、中位数为5.5%,对比而言2023年的加权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6%、6%。各地增长目标隐含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可能定于5%左右。近年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较各地加权平均目标低0.5-0.8个百分点。2023年GDP占全国比例前三大省份(广东、江苏和山东)2024年的增长目标均为5%。2023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录得5.3%、超过年初两会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而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非单纯考虑“量”的增长。比如“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2、财政政策或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但仍将强调财政可持续性、精准性、针对性。转移支付或适当上升。后续再融资债支持化债、甚至特别建设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建设等政策也可能择时推出。
我们预计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率和今年大体持平,而中央+地方实际实现的赤字率有所回升、转移支付亦可能适当上升,考虑财政收入或有回落、总体赤字隐含的扩张水平仍然温和。具体安排上,预计中央财政赤字率与去年持平,不排除年中赤字有所扩张,甚至特别建设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建设等政策也可能择时推出。例如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决议,将2023年预算赤字率从年初的3.0%上调至3.8%。
同时,我们预计地方专项债额度扩张幅度或有限、小幅高于2023年的3.8万亿元,但后续可能再下达1万亿左右的再融资债助力地方平稳化债。随着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持续落地,部分地方广义财政缺口(包括平台)将由地方再融资债、银行贷款和央行紧急流动性工具填补,而地方专项债的扩张或较为克制、更强调精准性、针对性。比如2023年11月5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要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防止资金闲置浪费。
3、货币政策保持合理平衡,以“调结构”为主;融资成本仍将下调,但节奏需权衡各方制约。
货币政策或延续 “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中长期看,短端和长端利率均有下行空间,但利率下调节奏或将参考宏观经济及资产价格走势。随着地产周期进一步出清,且海外将开启降息周期,不排除今年长端及短端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2023年来长端融资利率下行速度趋势性快于短端、亦快于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下行,由此,银行利差承压。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不排除年内加权平均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1 月24日央行主要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会表示,将推动银行加大向居民销售政府债券的力度,增厚居民“类利息”收入,从而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此外,短端利率调整暂时或受到中外利差的制约,随着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短端利率下行也可能更为顺畅。如我们在《联储是否会更快降息,影响几何?》中分析,如果通胀延续下行趋势,不排除联储今年2季度开启降息周期。
而考虑到货币政策以稳健为基本导向,以“调结构”为主要抓手,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结构性信贷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包括央行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等,促进资金流向实体、并对重点支持领域提供更大幅度的优惠利率支持,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4、扩内需:基建、制造业投资或将继续作为逆周期调节“抓手”。设备更新换代、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或带来内需增量。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预计增发国债及提前下发的地方债或将支撑基建增长,而制造业投资可能延续十四五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继续承担逆周期调节作用。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或带来内需增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及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适度的扩大消费的以旧换新”。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提到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兼顾实现扩投资促消费及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
从地方两会对2024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来看,加权平均后消费增速目标略高于投资。各省市社零增速目标加权平均约为6.3%、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较去年的7.8%回落至5.9%,可能表明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背景下,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受到约束、同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投资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传统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5、产业政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两会期间可能会围绕新质生产力,在货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和倾斜,可能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一个提及的便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在地方两会中,各省市在重点工作内容中大多提及要争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方向主要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
此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银发经济”的概念,老年用品生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等方面或迎来发展机遇。在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并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具体而言,根据发改委在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回答,银发经济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而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范畴,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框架下的总体考虑,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6、房地产:需求端政策或继续调整,防风险更多依赖金融机构加速推进保交楼及三大工程建设。
地产需求侧政策可能延续“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导向,目前广州、上海、苏州及北京通州区等地已陆续优化限购政策,后续各城市仍可能根据地产供需形势变化对需求侧政策进行调整。在“房住不炒”原则下,房产需求端政策在执行层面有望有一定灵活度,在房价有下跌压力的城市限购限贷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此外,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防风险底线不变。在地产领域,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此外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1月5日,住建部及金管局宣布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贯彻金融工作会议“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部署,防止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进一步上升、缓释房企信用风险。同时,1月5日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有望通过加码金融支持、助力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在财务可持续的情况下通过存量房收购、扩大保障房供给。整体而言,在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银行可能对地产平稳去杠杆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风险提示:出台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执行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