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SMM锂电负极及石墨碳素产业年会上,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碳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韩浩东对中国石油焦市场运行情况展开分析。他表示,国产石油焦供应短期保持高位,进口减少,港口库存缓慢下降,电解铝用石油焦需求稳定,负极材料、钢用碳素需求转弱。供暖季即将到来,且2+24年减产,石墨制品限制出口,市场可趁年底价格低位进行补库操作。
中国炼厂规模变化
国内炼厂一次常减压加工能力
截至 2023年,中国共有 155 家炼厂,其中独立炼厂88家。中国炼厂一次原油总加工能力达 9.86亿吨/年,中国独立炼厂一次加工能力为 3.85亿吨/年,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总计 1.72 亿吨/年。炼厂数量较 2022 年下降 0.25%,但原油总加工能力较 2022年增加 0.41%。目前中国的炼油能力仍属于第一梯队,与美国共同领跑全球。
当前中国的炼油行业正处于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阶段。产能规模还在扩张,但主要是为满足化工产业的需求,而不是炼油产业;近年来主要炼油产品产量增速放缓或下滑;技术成熟、高精尖技术应用广泛,开拓空间较小;主流炼油产品品种减少,部分产品供应规模持续萎缩;中小规模炼油厂因政策和市场因素退市增加,炼油利润整体呈下滑趋势,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降低;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主要是政策限制,中国在七大炼油基地之外原则上已不允许新增炼油厂。
国内炼厂一次常减压装置分布
按区域分布
华东、东北、华南和西北位列前四,整体格局没有变化。华东和华南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均属中国成品油的三大消费市场,另外炼厂靠近沿海港口码头,便于原油油轮卸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若单独拆出山东来看,则山东区域的炼油能力已经超过中国炼油总能力的五分之一。东北、西北地区是石油主产区,原料运输成本较低,也有利于炼油业发展。
按企业/集团
独立炼厂群体依然稳居国内炼油能力第一名。中石化继续排名次席;中石油排名第三。主营炼厂与独立炼厂在全国炼油能力的占比基本为六四开。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加上其他国有或中央背景炼厂一次加工能力为 6.01亿吨/年,占中国总炼油能力的 61%,维持强势地位。
国内炼厂延迟焦化加工能力
截至 2023 年 , 中国炼厂延迟焦化加工能力达 1.43亿吨/年,中国独立炼厂一次延迟焦化加工能力为 5830万吨/年,山东地炼一次延迟焦化加工能力为 3870万吨/年。中国石油焦生产能力3300万吨/年,实际产量2700万吨/年。
近五年,中国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变化趋势起伏波动,并于2019 年国内延迟焦化装置产能达到峰值 14555 万吨。2020 年国内延迟焦化装置产能出现首次下滑,到 2023 年中国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达到第二个高点,环比增加0.81%。石油焦下游的异军突起,极大的促进了焦化利润提升,延迟焦化装置生命周期延长,退出步伐暂缓,不过新建炼厂更青睐将加氢裂化作为主要的重油处理装置,导致延迟焦化装置产能难有增长。
国内延迟焦化装置企业分布
按区域分布
中国延迟焦化装置产能增减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西北地区,近两年华东地区新增焦化装置 300 万吨/年(盛虹200 万吨/年、科宇100 万吨/年)、退出延迟焦化装置 40 万吨/年(海科40 万吨/年),华南地区新增延迟焦化装置 600 万吨/年(广东石化 600 万吨/年),西北地区新增一套 120 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宝瑞隆石化 120 万吨/年)。目前七大炼化基地焦化配套已完成,意味着中国焦化产能达到顶峰。
按企业/集团
中国延迟焦化装置产能从企业分布情况来看,中石化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 5540万吨/年,占比 32%;中石油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 1900万吨/年,占比 13.28%;中海油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 880 万吨/年,占比 6.15%;地炼及其他炼厂延迟焦化装置总产能5990万吨/年,占比41.86%
国内炼厂延迟焦化加工能力预测
预计未来五年国产石油焦产能、产量将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23年新增项目海右石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更多为大炼油,退出产能及预期减产企业多为中硫石油焦生产企业,因此未来国产石油焦产量将会有所增加,但是商品量将存在较大的下降风险,且中低硫石油焦资源愈加紧张。
国内炼厂机遇与挑战
石油焦供需格局分析
国内炼厂石油焦产量分析
2023年1-9月国内石油焦产量2263.42万吨,同比增加 11.4% ,独立炼厂石油焦产量989.72万吨,同比增加15.11% ;
2022年国内石油焦产量达2793.4万吨,同比增加 1.77%,独立炼厂石油焦产量1195.78万吨,同比下降1.24% 。
中国石油焦产量基本呈现震荡走高的趋势,石油焦产量变化基本符合中国延迟焦化装置产能变化趋势,2022 年同比 2021 年延迟焦化装置新投产能较多,且均已在市场投放,且 2023 年下半年炼厂焦化装置停工检修较少,且多以满负荷生产为主,石油焦市场供应量宽幅增加。
国内石油焦产量分布
按地区分布来看,华北地区石油焦增量较大,主要是中石化洛阳石化 140 万吨/年、石家庄炼厂 80 万吨/年焦化装置分别于复产出焦;华东、华南地区石油焦供应小幅增加,西南地区由于重庆龙海石化有限公司焦化装置由于原料问题全年停工,其于地区石油焦供应小幅下降。
中石化石油焦产量同比增加 4.73%,主要是因为中石化洛阳石化、石家庄炼厂 焦化装置恢复正常生产,中石油旗下全年延迟焦化装置检修家次较少且部分检修时间较短,叠加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延迟焦化装置于 12 月下旬产能释放,产量较 2021 年同比明显增加,幅度 6.21%。中海油旗下炼厂延迟焦装置停工检修主要集中于上半年,下半年仅中海油(泰州)石化有限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停工检修半个月,全年石油焦产量同比小幅降低 0.12%。地方炼厂由于冬奥会环保限产、原油价格暴涨炼厂炼油成本增加、部分炼厂查税以及延迟焦化装置常规停工检修等多重因素影响,产量同比减少 1.73%。
石油焦进出口量分析
2023年1-9月石油焦进口量1261.03万吨,同比增加20.9% ;2022 年中国石油焦进口量 1483.96 万吨,同比增加 18.57%。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负极材料市场产能扩张迅速,电解铝产业链需求稳步增长,叠加海外铝厂需求减弱,中国石油焦市场价格相对高位,海绵焦进口量增长迅速,其中委内瑞拉海绵焦大量到港。而传统沙特、美国高硫燃料级弹丸焦长期价格倒挂,委内瑞拉石油焦逐步占据市场份额,同时玻璃厂需求减弱,且对石油焦的品质有所放宽,碳化硅企业对石油焦需求向好;中低硫弹丸焦市场需求平稳。
2023年1-9月石油焦出口总量继续下降,出口量13.69万吨,同比减少31.17%;2022 年中国石油焦出口量 25.15 万吨,同比减少 17.04%。2022年受原油价格暴涨、环保限产、焦化装置检修、下游需求扩增等多重作用,上半年市场呈现供应紧张局势,中国石油焦出口量继续下降。
国内石油焦消费量分析
2023年1-9月石油焦消费量3398.61,同比增加10.79%;2022 年中国石油焦下游需求共计 4100 万吨,同比 2021 年需求增加 1.26%。铝用炭素、钢用碳素及负极等石油焦需求占比63.26%,占比进一步加大。燃料焦方面,炼厂自用量增加,同比增加 0.95%,玻璃厂、电厂及水泥厂需求减少 3.48%。
国内石油焦价格
1-9月,国内石油焦均价2635元/吨,同比下滑14%。
2A石油焦均价3428元/吨,同比下滑47%。
3B石油焦均价2348元/吨,同比下滑47%。
高硫石油焦均价1891元/吨,同比下滑36%。
国内炼厂延迟焦化开工负荷率
近两月全国延迟焦化开工负荷涨至70%以上,处于历史高位,全国地炼延迟焦化开工负荷当前为71.67%,全国主营延迟焦化装置开工负荷当前为76.08%。国内石油焦开工均处于高位状态。在大炼油体系,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成品油消费,比如燃料油征收消费税降低国外成品油组分进口,放大成品油出口配额,支撑国内焦化开工。同时,焦化良好的利润贡献也是本年度焦化开工率高的主要因素。
石油焦供应分析
1、石油焦产量连续突破新高,最高值9月产量为224.77万吨,第一季度进口量也同比增加,最高值4月产量为188.9万吨。
2、2023年1-9月,国内石油焦产量同比增加232.27万吨,进口量同比增加218.05万吨,总供给同比增加450.32万吨,石油焦供应同比均高于往年。进口量受长协与贸易商抄底行为导致增长。
石油焦需求分析
1、石油焦消费量同比高于往年,最高值7月产量为425.79万吨,出口量相对往年减少。
2、2023年1-9月,国内石油焦消费量同比增加331.12万吨,出口量同比较少6.2万吨,总需求同比增加324.93万吨。
国内需求量增长主要结构为电解铝用石油焦与燃料用焦。
石油焦年度平衡表
中国石油焦流通量逐年走高,2022年达4277万吨,2023年1-9月3524万吨,同比增加450.32万吨,国内自产与进口均有大幅提升。在国内石油焦价格近两年,大幅走高的情况下,国外进口焦大量涌入国内,从2022年10月港口库存大增;在国内电解铝、负极材料需求提升的情况下,供给量仍远超需求量,主要港口有大量进口焦库存,这也是2022年底至今焦价走低的主要原因。
石油焦下游需求分析
中国煅烧焦产量分析
1-9月中国煅烧焦产量为1857.82万吨,同比增加205.18万吨;其中配套煅烧焦产量为1186.22万吨,同比增加94.02万吨;商用煅烧焦产量为675.5万吨,同比增加115.06万吨;且当前开工率68%,处于季节性高位。
铝用碳素市场分析
预焙阳极产量1630万吨,同比上涨54万吨,开工处于季节性低位。
电解铝产量3062万吨,同比上涨86万吨,开工处于季节性高位。
电解铝2023年高开工率主要支撑为下游需求支撑,新能源汽车较燃油车用铝量增加,2023年房地产竣工率高提升铝用需求。
负极材料产量分析
2023年1-9月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在93.9万吨,同比增长21%。负极产量远远低于2022年预期!!!
上半年,负极材料结构性供应过剩,消化库存为主,头部企业开工相对较高,多执行长期订单为主,中小企业开工低位。
5月开始,下游需求提升,库存压力减轻,部分企业开始小幅增产,开工率有所提升。产能扩张迅速,产能利用率同比下滑,1-9月平均67%。开工率数据第三方平台出具,实际开工低于此数据。
负极材料需求分析
2022年负极材料消费量91万吨,预计2023年消费量达到125万吨,同比增长37.63%。消费量其实也低于2022年对2023年得预期。其中欧美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电池出具得反倾销政策,中国出具得石墨化产品限制出口政策,全球经济低迷限全球消费能力是新能源材料消费不达预期得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后续在国家政策带动、车企及电池企业投资加大,电动化转型加速以及终端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的持续驱动下,未来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例不断提升,并且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负极材料市场持续增长
低硫石油焦资源有限,负极材料降本诉求明显,原料选择发生改变。针状焦向海绵焦、负极焦,高硫焦向中高硫焦转变。2025年,负极对石油焦消费量预计在160万吨水平。
未来五年负极材料产品行业公告出的拟在建产能将达到818.2万吨,预计产能投放会低于预期。 随着负极材料产能不断释放市场供需情况已发生反转,2-3年内负极市场或将因此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体化布局降本和技术革新将成为负极企业提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石油焦市场分析
低硫焦资源关注进口及国产叠加供应情况;
中硫焦将会出现阳极和负极的资源争夺,利好其价格;
高硫焦资源供应增加,且和燃料有重合,价格支撑相对较弱。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