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12月30日讯:在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有色网(SMM)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2SMM有色金属产业年会暨2022SMM黑色产业年会暨大宗商品贸易高峰会-黑色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三一集团创新战略研究办公室钢材研究员王喆从终端机械的角度分析了对黑色产业的需求,从当前工程机械的产业现状及周期、钢材当前基本面现状两大方面出发,对黑色产业的市场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及未来走向做出了展望。
工程机械产业周期解析
从近十年的工程机械销售数据来看,工程机械景气周期已经持续了数年,2015年-2021年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上升周期,主要驱动来自于地产+基建的周期共振,大部分工程机械产品销量实现翻倍,其中挖掘机销量翻了6倍,搅拌车销量也接近3倍的增长。
而目前来看,工程机械复苏周期的顶点已经过去。今年全年因为旺季需求缺失导致工程机械的销量严重不足,工程机械在短期内周期性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中期来看,随着替代更新需求逐渐增加,或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从数据可以看出,就挖掘机销量而言,其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强相关,与基建投资弱相关。而国外其他国家的工程机械周期同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就美国而言,工程机械的周期逻辑是城市化带动这工程机械完成多阶段发展。从2世纪初到20年代的加速城市化阶段,建筑行业以基建为主,工程机械的发展完成了0到1的突破。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城市化速度放缓,下游需求放缓后,工程机械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出现迭代升级。而从90年代至今,城市化发展再次提速,因房地产、市政、交通等多样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工程机械迎来了二次发展。虽然在这一段时期内工程机械的增长市政主旋律,但期间也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共振出现一定的行业发展波动。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美国凭借技术优势,通过对外出口来有效的平衡国内工程机械的供需周期,从而促进行业的成熟发展和稳定。
而从日本工程机械的周期逻辑来看,机器代替人工有效的巩固了行业中长期需求。尤其是小挖的占比,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应用领域拓宽,需求不断增加。此外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听杨也具有机器替人的需求。因此,在日本,工程机械的发展周期受到城市化发展和产品革新驱动两方面的影响。城市化率持续上行促进了工程机械保有量的提升,而产品革新升级则促进了工程机械逐渐走向成熟。
从欧美成熟市场的工程机械周期性减弱的状态,可以有效的的得出以下结论,那就是工程机械成熟的发达国家行业周期波动性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弱,随着工程机械市场逐渐成熟后,行业的波动性会随之减弱。具体体现为行业周期持续时间缩短,以及周期的波动幅度减小。
对于本轮工程机械的下行周期,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跌的准备相对而言更为充分,从驱动因素。竞争格局、销售政策、购买意愿、发展理念及全产业链化等方面对比来看,本轮下行周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有着更长足的发展,从而具有应对风险的更强能力。
目前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周期当中呢?从宏观角度来看,单台挖掘机撬动的基建地产价值达到顶峰。从微观角度来看,自2018年以来,挖掘机价格出现下滑走势。因此,综合宏观规模经济拐点以及微观主机厂设备价格下滑,我们认为从供需角度来看:目前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已经进入供给饱和阶段,如果主机厂继续保持大量供给,将对设备供给行业(主机厂、租赁)带来风险。
而本轮周期不同于以往周期的两个行业亮点分别是工程机械设备的出口提升,从而平滑了国内的行业周期,与此同时工程机械电动化在政策驱动下开始加速发展。首先,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大幅提升,龙头企业海外收入金额持续提升,后续增长天花板仍然比较高,并且海外出口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对海外转嫁国内设备供需矛盾,进而平滑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周期。其次,从2015年国外企业率先探索工程机械电动化开始,预计到205年达到一波工程机械电动化高峰,将经历六大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国内工程机械电动化在整政策驱动下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电动化渗透率不足1%,参照新能源汽车发展逻辑,随着生产的规模化、锂电池成本下降,电动化产品的购置差价将会缩小,预计到 2025年电动化工程机械产品销售将迎来首个高峰期,预计将达到25%,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总体而言,从供给侧来看,目前工程机械企业积极探索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从产品革新维度,电动化为下一轮设备更新奠定了基础。受设备销量大涨影响以及2021年较低的基数维度,2022年全年工程机械行业资本开支从绝对值和同比口径均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从需求端来看,下游房地产及基建支撑有限,但总体工程机械长期向好的局面不变。
钢材基本面解析
目前生铁粗钢的供给目前仍以市场供需为主导,我国粗钢产量于2020年到达顶峰10.6亿吨,随后2021、2022产量分别回落至10.3、10.2(预估)亿吨。供给端工信部禁止新增钢铁产能,通过减量置换的方式提升高炉单产以及降低能耗,钢铁产能将会有结构性调整 ,但难有进一步增量;同时随着需求端的周期性走弱,钢铁供给最高峰已过,预计2023年全国钢铁产量将下降2%,总量在10亿吨左右。
而随着炼钢利润逐渐回归正常区间,2023年的粗钢供给将回顾供需为导向,因此行政压减产量的必要性或将下降。2021年双碳政策确立以及能耗双控等多因素叠加,行政压产对钢材供给造成较大的干扰,也造成了钢价发生大幅异常波动,钢厂持续维持高利润;2022年行政压产力度显著弱于2021年,超额利润消失后钢厂回归正常利润区间,预计2023年钢材供给仍将由市场供需自主调节,从另一角度来看,大规模行政压产将进一步降低财政税收收入,预计2023年大规模行政压产概率较低。
而消费端来看,由于建材消费表现疲软,铁水流向板材的比例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房地产端需求疲软,基建投资虽有托底作用,但无法逆转整体建材领域的需求下滑,板材需求对钢材整体消费占比有较大提升。
2022年我国制造业维持较强韧性,出口贸易仍然处于高基数状态,因此我国制造业今年仍然维持相对高的景气度;但欧美紧缩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威力将作用于明年,海外经济衰退的压力将使出口贸易承压,因此2023年制造业更多将依靠内需的拉动;11月末我国防疫管控逐步放松,预计明年消费将有回暖的趋势,续持续关注内需增量预期与外需减量预期的博弈情况。
此外,热卷库存水平目前醋鱼往年的平均值线附近,而冷轧、中厚板则由于统计口径扩大的影响,库存水平高于往年。
目前,制造业各个赛道由于行情不同表现各异,因此板材主要下游维持高景气度的压力较大。其中汽车行业在2022年产销走强,预计2023年汽车产销依然有正向增长预期;而家电企业产销总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但家电是与地产强绑定行业,地产的疲软将拖累家电消费,2023年难有亮眼的增长预期;同时海外经济衰退也将使家电出口承压。此外,船舶、集装箱方面,受海外经济衰退影响,海运业景气度持续回落,造船完工量与集装箱产量持续下降。
另外,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周期开启,经济衰退风险急剧上升,1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倒挂。美国国内需求收缩,热卷价格大幅回落,尽管对中国钢材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全球总量收缩也将压缩我国外贸利润,叠加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预计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将承压。
而建材类用钢品种(螺纹+线材)与地产周期强绑定,疲软的土地成交以及新开工面积的负增长均对建材类用钢需求形成拖累,我们预计2023年建材用钢需求仍将进一步下降。但在中性偏悲观的需求预期下,铁水流向选择向板材倾斜,同时部分长材品种为电炉生产工艺,电炉受制于用电成本以及废钢供应的影响,属于钢材边际产量,在钢厂普遍低利润的状态下,建材品类供给调节弹性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建材库存整体表现相对健康,库存水平为近几年较低水平。
回顾地产行业近年来表现,目前行业扔出低迷状态,预计2023年房地产仍将维持下行趋势,地产用钢下降5%左右。供给端目前房企资金链依然紧张,尽管政府陆续出台房地产相关资金纾困政策,但销售回款的低迷以及信用质量下降导致银行低息贷款授信受限,房企依然面临较大的资金链压力。而需求端上,居民的购房意愿仍未能出现起复,对未来信心不足使得预防性储蓄上升、对房企交付能力担忧、疫情影响等因素持续影响居民购房意愿。
目前基建仍在主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但是预计明年增速将有所回落,因2023年基建投资维持正增长,但财政政策对基建支持力度将有所减弱。
而微观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冬季季节性回落,终端开工强度仍不及去年同期。11月末,我国防疫国策风向发生转变,螺纹成交略有回升;但从时点上来看,北方地区进入冬季,终端开工率季节性回落,水泥磨机开工率、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也显著低于往年同期。
此外,防疫政策转向初期,北京、广州、重庆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拥堵延时指数显著低于往年;而疫情影响较小的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拥堵指数已逐步回归至往年同期水平。
总结与展望
供给端上,粗钢供给回归市场供需调节逻辑,政策干扰的影响逐渐下降。需求端上,房地产下行趋势短期内仍难逆转用钢需求将同比下降。而基建仍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制造业仍将维持韧性,但不同赛道分化将加剧。此外,海外出口将持续承压。成本端目前供应充足,上方价格空间有限。因此,虽然钢铁市场需求总量难言乐观,2023年钢铁总需求同比或将小幅下降,预计价格中枢小幅下移,但防控政策转向后不确定性增加,不排除旺季需求与真实需求发生共振的情况,从而形成阶段性做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