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

  • 特朗普关税影响显现 美国港口入境集装箱量连续两个月下滑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风暴下,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开始“降温”:港口入境集装箱数量连续两个月下滑。 据央视新闻7月24日援引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报道, 关税政策的影响已经在美国港口显现 。 相关数据显示,6月美国港口接收的进口产品集装箱数量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在二季度出现负增长,这表明美国的商品进口正在萎缩。 报道称, 根据美国前十大港口的数据,5月美国入境集装箱数量同比下降6.6%,6月同比下降7.9% 。 资深行业分析师John McCown上周日在相关报告中写道,5月和6月美国入境集装箱数量大幅下滑抵消了4月份与企业(试图在关税措施生效前)提前囤货相关的近10%的增幅,这导致第二季度的入境集装箱数量同比下降1.8%。 下降或不是暂时的 McCown还表示,入境集装箱数量下降可归因于关税,但不幸的是,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种下降将是短暂的 。 他指出,在去年增长15%之后,2025年美国年度总进口量很可能出现下降。“这将是美国集装箱航运60年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度变化之一。” McCown还表示,他只知道有两次年度集装箱运输量下滑的情况,分别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而且都是短期下滑。 他指出,受关税政策影响, 今年美国集装箱运输量减少25%“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将“直接导致美国年度对外贸易额减少5100亿美元”。 根据McCown的数据,去年通过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货物总价值为2.2万亿美元。

  • 中美关税"黄金窗口"引爆市场 集装箱预定暴增277%中集集团H股一度涨超10%

    在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释放重大利好的推动下,港股航运板块延续涨势。截至发稿,中远海发(02866.HK)涨3.67%、中远海运港口(01199.HK)涨2.47%、青岛港(06198.HK)涨1.45%。 注:航运股的表现 同时作为全球集装箱龙头的中集集团(02039.HK)自然受益其中。今日盘中涨幅一度突破10%。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在4月9日到5月14日期间累计上涨30%。 截至发稿,中集集团涨4.29%,报5.84港元。 注:中集集团的近日表现 政策松绑提振航运 消息方面,5月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经会谈达成协议,美国将在90天内把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也将把美国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随后中美两方均在近日调整有关关税。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进口商本周大幅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订单。多家航运公司和行业跟踪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的货运量已经显著回升。 全球航运数字化平台Vizion披露震撼数据:协议达成后7天内,中美航线集装箱预订量暴增277%,从5709标准箱飙升至21530标准箱。 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证实,其美中航线舱位预订量三日激增50%,CEO Rolf Habben Jansen直言"船舶舱位即将售罄"。 Flexport创始人Ryan Petersen更在社交媒体紧急预警:首日海运订单暴涨35%,港口拥堵危机隐现。 物流公司ITS Logistics全球供应链副总裁保罗·布拉希尔(Paul Brashier)表示:“我的客户在中国预装了数千个集装箱,准备运进。”他预计,在接下来的四到六周内,集装箱运输数量会进一步激增。 高盛分析指出,美国进口商为把握30%关税的黄金窗口,正掀起史无前例的备货潮,中国出口数据或将在三季度创下纪录。

  • 提前进口!美国1月份集装箱进口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四成来自中国

    赶在特朗普多次嚷嚷并威胁的“2.1关税日”前,美国1月份集装箱进口量正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根据知名供应链数据提供商笛卡尔(Descartes)的数据,1月美国海港的集装箱进口量为2487470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9.4%,同时也超过了2022年创下的前一个1月进口纪录。 报告称,这标志着美国海港处理的进口集装箱数据连续第七个月保持在240万标准箱左右,在此期间港口设法避免了严重拥堵,这与之前导致严重中断的激增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迹象显示,一些美国进口商在预期的新关税和其他潜在供应链中断之前抢购了一些商品。专家表示,近几个月来,从塑料玩具到机械零件等商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月初签署行政令,正式宣布自2月4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曾宣布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但随后又将墨加关税暂停至了3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整体而言, 笛卡尔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海港处理的来自中国的集装箱数量出现了猛增。 美国当月从中国的进口量为997909个TEU,同比增长10.2%,环比也增长了10.6%。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海港所有进口集装箱处理量的四成。 报告指出,这一增长是由于进口商抢在最近宣布并实施的对华关税前敦促发货,同时农历新年效应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通常会推动假期前出货量增加。笛卡尔在报告中表示,这给进口商带来了不确定性,并可能扰乱未来几个月的贸易流。 笛卡尔行业战略总监Jackson Wood指出,“新关税和潜在关税的影响,加上中国农历新年因素,导致1月份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增加。这些贸易政策发展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人们对进口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的担忧。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面临物价上涨和市场长期波动的风险。” 报告显示,美国1月来自中国集装箱的商品类别主要包括了:HS-94(家具、床上用品等)、HS-39(塑料及其制品)和HS-84(锅炉、机械等)。 除了中国外,1月来自越南的集装箱进口量增长也较为明显,来自德国的集装箱数量则大幅减少了17%!

  • 关税威胁下恐慌性囤货!美国港口遭遇史上“最繁忙旺季”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在特朗普2.0时代关税和移民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笼罩下,美国零售商和进口商正持续加紧囤货的步伐…… 数据显示,由于企业在潜在的关税上调之前加紧进口货物,并试图避免备用港口出现与罢工相关的中断,美国最繁忙海运贸易中心处理的进口集装箱数量正持续激增。 上个月,洛杉矶港进口量为462,74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根据港口数据,该港口当月还处理了出口集装箱122,716个、空集装箱319,570个。 临近的长滩港10月份则处理了接近100万个进出口和空集装箱,打破了两个月前创下的纪录。 洛杉矶和长滩两港合计占美国集装箱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它们正迎来着有史以来最繁忙的旺季——旺季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持续更久。在7月、8月和9月,停靠圣佩德罗湾的船只数量便已创下了历史新高,洛杉矶港在当季处理的集装箱数量创下了116年以来之最。 南加州港口10月份总共处理了950303个进口集装箱,仅略低于2021年5月创下的980450个集装箱的纪录,当时疫情期间对消费品的需求和供应链混乱导致海上船舶大量积压,集装箱在码头上堆积如山。 自美国大选以来的过去两周里,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个人和公司,都在担心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是否会完全兑现提高其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威胁,并对来自其他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普遍关税。因此,大量企业准备在年底前继续进口大量商品,即便年底通常是港口较为平静的时期。 而正如财联社上周 文章 中所提到的 ,一些美国进口商甚至不惜在当前这一节骨眼,提前订购以往一整年的中国进口货物。 这在中国方面的数据中其实也能得到体现。 1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0月出口同比增长12.7%,为近两年来最大的月度增幅。数据显示,中国10月的贸易顺差由9月的817亿美元增至957亿美元。中国出口数据远远超出了分析师之前估计的5.5%左右的增幅,也超过了9月的2.4%,这也是自2022年7月以来最大的增幅。 毫无疑问,六年前的经历,显然至今仍令不少美国零售商和进口商记忆犹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当特朗普在2018年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美国企业也曾争先恐后地在关税实施之前提前囤积进口。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在关税里程碑或实施日期之前,我们看到货运量激增,随后(关税落地后)则会大幅下降。” 这一次,不确定性依然无处不在:特朗普将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关税?将以多快的速度实施?关税针对哪些国家,以何种顺序落地?这一切都让许多美国进口商尽可能快地抢购商品。 至少有一家美国大公司已经在尝试减轻这一打击。据媒体上周报道,美国最大出口商之一波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表示,他最近与特朗普讨论了潜在关税的影响。 奥特伯格警告员工,与中国的贸易战可能对波音公司造成特别严重的打击,因为该公司向中国航空公司出售飞机,而美国并不从中国进口任何大型客机。 根据于11月15日至21日进行的一项业内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测, 相比去年同期,预计中国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增长率将加速至7%。 这一预测相较于10月,也就是美国大选前的5%增幅有所提升,并将推动今年出口总额达到3.548万亿美元,超过2022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马来亚银行经济学家Erica Tay预计,在未来几个月里,中国出口可能会继续受益于外国公司的恐慌性囤货。 在特朗普确定将重新上台执政之后,“贸易战幽灵”可能再度袭来,世界也正对新的保护主义形势严阵以待,已经有众多美国商家抢先从中国进口商品,一些小企业更是心急如焚。

  • 红海风波持续!马士基半年四度上调利润预期 预计全球集装箱需求涨6%

    随着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引爆的红海危机持续,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A.P.Møller - Mærsk A/S)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当地时间周一,全球贸易的领头羊马士基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第四次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理由是红海袭击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导致需求增加和运费上涨。 马士基表示, 预计今年EBITDA(基础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10亿至115亿美元,而此前的预测为90亿至110亿美元。 这一预期也远高于市场预期:彭博汇编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101亿美元。 马士基控制着全球约六分之一的集装箱运输,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航运巨头。此前,由于红海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超出预期, 马士基已经在今年5月、6月和8月三次上调了2024年的利润预测。 自去年年底以来,胡塞武装的袭击迫使大量集装箱船改变航道,驶往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这一意外吸纳了集装箱行业的部分过剩产能,同时又帮助提振了集装箱运价。 马士基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它将于2025年开始与赫伯罗特公司(Hapag-Lloyd AG)的船舶共享合作,航行到非洲南部,这表明这家两家航运巨头预计红海的安全状况将持续到明年。 马士基还表示, 预计今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增幅将达到6%,达到此前预计的4%-6%的区间上限 。本周一,其美股存托凭证(ADR)涨幅一度高达7%,但随后有所收窄。 马士基还公布,在截至9月份的第三季度里,其营收达到158亿美元。其未经审计的初步数据显示,三季度基础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48亿美元,分析师预期36.3亿美元;三季度基础息税前利润(EBIT)为33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2.9亿美元。 马士基将于10月31日公布第三季的详细业绩。

  • 上期能源:调整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相关合约交易限额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简称上期能源)8月22日发布通知,经研究决定,自8月27日(周二)交易起,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新上市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100手。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按照单个客户执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开仓数量不受此限制。 关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相关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的通知 上能发〔2024〕65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风险控制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8月27日(周二)交易起,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新上市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100手。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按照单个客户执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开仓数量不受此限制。 特此通知。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2024年8月22日 推荐阅读: 》上期能源:调整集运指数(欧线)相关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

  • 上期能源:调整集运指数(欧线)相关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简称上期能源)8月22日发布通知,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8月27日(周二)交易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新上市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为18%,涨跌停板幅度为16%,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其2倍。 关于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的其他事项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风险控制管理细则》执行。 关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相关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的通知 上能发〔2024〕64号 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8月27日(周二)交易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新上市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为18%,涨跌停板幅度为16%,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其2倍。 关于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的其他事项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风险控制管理细则》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2024年8月22日 推荐阅读: 》上期能源:调整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相关合约交易限额

  • 全球拥堵加剧!高盛供应链指数创一年半新高

    全球供应链压力似乎正卷土重来,高盛供应链拥堵指出18个月来首次攀升。 周一,高盛发布最新供应链拥堵报告, 报告显示供应链拥堵指数从2级上升至3级,为18个月来首次,主要是由集装箱船积压增加和海运费率飙升推动。 高盛分析师Jordan Alliger在报道中指出: 季节性数据显示,中国/东亚至北美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费走势令人担忧。由于船只绕道好望角以避开红海南部航线,全球集装箱运力趋于紧张。 如果需求持续强劲,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运费,但能否重现2021年夏季的暴涨仍有待观察。 关键问题在于美国一些拥堵环节能否得到缓解,特别是仓储改善和东海岸港口积压情况。如果这些问题得到缓解,2024年指数有望回落至1级。目前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时间已从2021-22年供应链危机期间的80多天缩短至48天,然而东海岸港口仍存在积压迹象。 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ok警告称,随着集装箱运费飙升,供应链压力正在卷土重来。 目前从上海运送一个40英尺集装箱到纽约的成本已达9000美元,疫情高峰期为16000美元。 运输成本上涨的原因包括苏伊士运河通行量大幅下降、部分亚洲港口出现扰动,以及补库存带来的需求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本上涨主要集中在海运集装箱领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费率并未出现同等幅度的增长。 此前有分析称,如果全球经济急剧放缓,所有运输成本应该都将下降,而目前的全球经济仍在持续增长。关键问题是,供应链拥堵会加剧还是只是暂时的波动。

  • “五位数”的集装箱运费即将重现?美国进口商急了……

    从上海到纽约运输一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玩具、汽车零部件或其他货物的运费,如今已跃升至将近10000美元,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进口商的挫败感,也促使一些专家认为航运市场正处于泡沫之中。 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截止上周四(7月11日),上海至纽约航线的40英尺集装箱即期运费价格已达到了9387美元。 尽管这一运费尚低于疫情初期约16000美元的峰值——当时由于因疫情封锁在家的消费者疯狂购物,导致运费飙升,但如今的数字也已经比2月份高出了一倍多。 除了上述距离最远的航线外,备受关注的上海至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集装箱运费指数本月也突破了8100美元。德鲁里指数显示,该贸易航线的运价目前约为疫情峰值阶段(每40英尺集装箱12400美元)的六成。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航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仍是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迫使大量船只避开苏伊士运河这条贸易捷径。环绕非洲的替代路线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船队也需要更远的航程和更多的船只来运输货物。 这导致了船只短缺、货运计划的中断和延误,也推高了占到国际贸易量约80%的海上运输的成本。 一些美国零售商和其他托运人的应对措施是提前进口——赶在学生返校、万圣节和圣诞节等商品进口的繁忙“高峰”季节之前囤货,但需求在短时间内的激增也加剧了海运费率的上涨。 航运运费走向扑朔迷离 一些犹记得上一轮通胀推动海运成本飙升的美国进口商眼下正担心,集装箱运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涨幅。 Lalo公司首席执行官Greg Davidson表示,关于航运价格的实际推动因素,从来没有透明度,只有假设。该公司在网上和Pottery Barn Kids商店销售时尚的婴儿高脚椅。 他表示,“集装箱运费的定价犹如一个黑匣子,在他的行业网络里, 大大小小的托运人目前都在为运费涨到2万美元做准备。” Davidson解释称, 这部分是由于人们担心,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11月美国大选中获胜,这位前总统可能会对进口商品征收全面关税。进口商往往会在关税实施前抢运货物,导致运费飙升。 近期,马士基、赫伯罗特等大型班轮巨头都已上调了利润预期,因为强劲的需求和较高的运价为它们的业绩带来了支撑。 不过,一些专业人士也表示,目前高昂的海运价格背后,或许已经有泡沫存在。 德鲁里集装箱研究高级经理Simon Heaney在谈到集装箱运价时就认为,“这是一个泡沫,最终会破灭。” Heaney称,接受该咨询公司调查的客户预计,明年上半年价格就会下跌。 德意志银行研究部分析师Andy Chu在一份客户说明中则指出,“很难理解运费上涨的幅度和速度。5月份制造业企业客户新订单数据的回落——这一数据历来与集装箱需求密切相关,本应打破这一趋势,需求下降可能会迅速拉低价格。” 他指出,“如果需求不能持续,那么运费可能会迅速正常化。”

  • “世界的尽头”令航运市场绝望!本周还没有集装箱船能通过好望角

    位于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曾有着“世界的尽头”的美誉,然而如今,肆虐这一全世界最著名岬角的“魔鬼风浪”,却正令全球航运市场感到绝望。 据不少物流公司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分析师表示,南非沿岸的恶劣风暴条件已导致相关海域的船只航行中断。 当地汹涌的海浪,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延误。过去几个月,不少为避免遭遇胡塞武装袭击的船只,已从红海海域改道绕行非洲好望角,而如今他们虽然躲过了“人祸”,却似乎依然避不了“天灾”。 总部位于丹麦的全球知名货代公司Scan Global Logistics周三就提醒客户,好望角附近的极端天气条件正迫使集运公司纷纷寻找避风港,以躲避大风所掀起的超过33英尺(约10米)高的巨浪。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航运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自周一以来,还没有任何集装箱船只通过好望角。 该数据分析提供商依靠船只的每日过境数据和船只位置数据来全面了解航运交通情况。 LSEG全球航运和农业负责人Fabrice Maille在报告中表示,“好望角东、西两侧的集装箱船只已完全停滞航行。目前红海的交通情况还没有显著变化,但已有几艘集装箱船已经掉头并在南非德班海岸等待。” 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好望角最初就曾被西方探险家称为“风暴角”。据LSEG的气象团队称,强气旋于上周日穿过了该地区,可能因气温远低于正常水平而引发了巨浪。 该团队还表示, 本周晚些时候可能会有另一个气旋影响南非,这可能意味着极端恶劣的海况还会持续数日。 Flexport首席执行官Ryan Petersen则在X平台上发布消息称,现在有大约600艘集装箱船绕行非洲,可能会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自去年11月底以来,绕行非洲导致大量船只通行欧亚航程的时间增加了10天乃至更久,这打乱了许多船只的班期表,并使许多地点的集装箱出现严重滞留。随着航运量的增加,亚洲和欧洲的几个港口正在经历拥堵,船只被迫在海上排队数天以等待泊位。 南非海事安全局近日也在X平台上表示,散货船MV Ultra Galaxy于周一在开普敦西北水域被遗弃,其18名菲律宾船员被一艘渔船从救生艇上救出。根据媒体编制的船只追踪数据,该船于7月4日左右离开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港口,前往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因恶劣天气而导致航运市场混乱的现象,还不止好望角海域这一起 ——在飓风“贝丽尔”于周一登陆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港口目前也仍然关闭。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