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44

  • 【直播】 2026年镍钴锂价格预测 全球储能市场火热背后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

    10月20日,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于10月20-21日在厦门万豪酒店及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首日,嘉宾们围绕“ 印尼政策解读及未来发展展望 ”“ 全球碳酸锂供应链:从ESG视角审视机遇与挑战 ”“ 碳酸锂市场:供需博弈下的价格震荡与未来展望 ”“ 镍钴供应链大洗牌:刚果(金)、印尼与中国企业的生存游戏 ”“ 锂资源新格局:南美锂三角 vs 非洲锂带 ”“ 202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 ”“ 镍新能源及传统行业中长周期发展预测 ”“ 全球镍产业市场现状及痛点 ”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直播】碳酸锂、镍市场价格与展望 刚果(金)、印尼与中国镍钴供应链探讨 10月21日,大会精彩继续, 2025 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10月21日的嘉宾发言内容,SMM将全程对其进行文字、图片直播报道,敬请关注! 》点击查看大会专题报道 》点击查看大会图片直播 10月21日 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SMM 2026年镍钴锂价格预测报告发布 发言嘉宾:SMM 钴行业研究员 肖文豪 SMM 钴行业研究员 肖文豪围绕“钴市场供需格局与未来展望”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根据全球钴供需平衡的预测来看,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将延续,并且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刚果(金)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地区市场失衡。 2024-2030E年全球钴资源展望 提及全球原生与再生钴供应预测方面,SMM预计,2024年到2025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到2030年全球钴供应量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将在6%左右。 分国家来看,SMM预计,到2025年,预计印尼原生钴的供应占比或将从2024年的12%提升至30%左右,刚果金原生钴供应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73%收窄至57%左右。 全球理论三元、钴酸锂电池以及可回收钴金属量 目前,可回收钴金属主要来自产间废料;2028年后,SMM预计报废电池中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将逐步超过产间废料量。 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来自社会退役的全球三元和钴酸锂电池的回收量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48%左右,全球理论可回收钴金属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也或达44%左右,增长速度远超产间废料和库存退役。 》SMM:全球钴市场供需格局与未来展望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钴资源紧张问题? 发言主题:碳酸锂期现定价与产业融合破局之道 发言嘉宾: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业务总监 司徒尤伟 发言主题:湿法冶金技术革新:苏尔寿 ECR 萃取塔如何重塑锂电回收与盐湖提锂格局 发言嘉宾:苏尔寿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工艺系统事业部 中国区销售总监 袁 方 苏尔寿集团 可持续流体创新解决方案 流体设备事业部: 泵送解决方案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最佳的流程设计和泵送解决方案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电力、化工等工业领域范围。全面的水处理行业解决方案,可提供泵、搅拌器、压缩机、研磨机、筛网和过滤器 化工事业部: 传质、静态混合、和聚合物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可提供工艺设备、整体工艺过程系统和技术许可。我们正在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如生物基化学品、聚合物和燃料、纺织品和塑料的回收技术、碳捕集和利用/存储等技术。 服务事业部: 专注于泵、电机、涡轮机等设备的维护、升级等服务。定制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可减少维护时间和运营成本,并提升设备效率和可靠性。 》苏尔寿在湿法冶金和电池回收领域高效解决方案 发言主题:全球视野——紫金矿业的电池矿产布局及市场分析解读 发言嘉宾: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办公室 战略与信息处 副处长 刘笑仪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圆桌访谈:锂电材料期现市场:衍生品工具与价格风险管理 主持人: SMM锂电高级分析师 王子涵 发言嘉宾: 广州期货交易所 高级代表 浙商中拓集团有限股份公司 锂矿业务总监 冯李丹 厦门象屿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锂电业务总监 何维伟 圆桌访谈:动力电池材料路线演进:三元、磷酸铁锂的技术边界与市场博弈 主持人: SMM 锂电分析师 杨 玏 发言嘉宾: 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 峰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晓明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朱 武 紫金矿业中央研究院紫金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 博士,高级工程师,紫金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 高鹏然 发言主题:解码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长效安全之道:贝特瑞的创新材料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事业部研发负责人、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宋雄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高安全高比能正极材料的开发研究 发言嘉宾:江苏宜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研发经理 刘永孝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技·数驱动,贸·融结合,助力有色产业新生态 发言嘉宾: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业务拓展部总监 林仁翔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全球储能市场火热背后: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与风险 发言嘉宾:罗兰贝格 项目经理 傅强 》点击查看 2025 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前三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近200GWh 瑞浦兰钧和蜂巢能源翻倍增长

    当前,我国出海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对高质量、专业化海外综合服务需求显著增加。为支持出海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近日,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完善公共服务、集成创新地方服务、延伸健全海外服务、加强经贸合作保障、拓展提升专业服务、提升出海企业能力等6方面的16项举措,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维护企业海外正当权益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我国首个海外综合服务领域的指导文件。 另据商务部官网10月9日消息,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钬等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 公告明确提出,对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含电芯和电池组)、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及相关设备与技术进行出口许可管理。同时,对粒径在特定区间内的人造金刚石微粉与单晶产品也纳入管制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锂电领域出口管制是针对高端产品和技术进行精准管控,意味着我国在开放大部分产业链国际合作的同时,正有意识地保留在尖端材料与技术领域的战略优势,以统筹发展与安全。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我国外贸“新三样”之一,随着上述政策的出台,将为出海电池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6.7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占当月销量18.2%。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出口占比分别为66.0%和34.0%,和上月相比,其他电池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 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99.9GWh,累计同比增长45.5%,占前9月累计销量18.7%。动力和其他电池占比分别为64.6%和35.4%,和1-8月累计相比,动力电池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动力电池方面 ,9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7.6GWh,占总出口量66.0%,环比增长17.1%,同比增长50.9%;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129.1GWh,占总出口量64.6%,累计同比增长32.7%。 按材料类型划分的动力电池出口量(单位:GWh) 按照动力电池的材料类型划分,9月,我国三元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0.7GWh,环比增长22.8%,同比增长32.1%,占比为60.6%。1-9月,我国三元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75.7GWh,累计同比增长22.5%,累计占比为58.7%。 9月,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口量为6.8GWh,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96.0%,占比为38.7%。1-9月,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52.4GWh,累计同比增长51.8%,占比为40.6%。 按材料类型划分的其他电池出口量(单位:GWh) 其他电池方面 ,9月,我国其他电池出口量为9.1GWh,占总出口量34.0%,环比增长20.3%,同比下降0.5%。1-9月,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70.7GWh,占总出口量35.4%,累计同比增长76.3%。其他电池多数为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基本为磷酸铁锂材料。 企业层面 ,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同比增长28.3%,中创新航、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汽新能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中汽新能、蜂巢能源和中创新航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394.4%、248.3%和140.7%。 1-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45.5%,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瑞浦兰钧和蜂巢能源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226.7%和174.2%。 9月,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50.9%,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蜂巢能源和中创新航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291.9%和105.4%。 1-9月,动力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32.7%,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蜂巢能源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达171.7%。

  • 澳大利亚股指刷新高 美澳矿产协议引发“关键金属热”

    因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协议,澳大利亚多家关键金属与稀土企业的股价走高。 截至周二(10月21日)收盘,澳大利亚基准S&P/ASX 200指数涨0.7%收于历史新高。权重股中,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涨2.7%,纽蒙特也涨2.7%,力拓涨0.9%。 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美洲锂业收涨7.49%,公司正在西澳开发一个用于回收与精炼关键金属镓的项目,美国政府将对该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在隔夜美股市场中,美洲锂业收涨8.31%。 澳大利亚市值最大的稀土生产商Lynas Rare Earths早盘一度涨超4.7%,但盘中持续走低最终收盘跌7.56%。需要指出的是,该股本月仍累涨12.79%,年初至今的涨幅接近200%。 其他中小型稀土矿商明显走强,VHM收涨20.65%,盘中一度涨超30%;Northern Minerals涨1.85%,早盘一度涨逾16%。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主要镁生产商Latrobe Magnesium收涨15.38%,锂矿商Pilbara Minerals收涨2.55%。 稀土与关键金属是电动汽车、半导体、国防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料。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澳美两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分别投入10亿美元,用于“可立即启动”的项目。 白宫表示,美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将释放价值53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资源。日内,全球采矿业专家齐聚悉尼参加会议,他们对此欢迎称将带来投资机会,但对美方提出的时间表表示怀疑。 悉尼金融机构Barrenjoey分析师Dan Morgan评论道:“即使到2027年,各个项目准备就绪的时间也是非常艰巨的,而且对于许多项目而言,这是无法实现的。” Morgan称,“整体来看,稀土行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会很快被供应增长淹没,也不可能在一年内就被淹没。我们更可能在5到7年后才会出现供应增长。” 央视新闻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就美澳关键矿产协议发表评论时表示,全球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关键矿产资源国应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正常的经贸合作。 隔夜,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还宣布向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发出了七份意向书(LOI),总额超过22亿美元,用于推进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关键矿产项目,其中包括Arafura Rare Earths。 Arafura首席财务官Peter Sherrington表示:“这对我们有利,对我们的行业同行也有利。它最大的作用是从股权角度降低融资风险。”

  • 【直播】碳酸锂、镍市场价格与展望 刚果(金)、印尼与中国镍钴供应链探讨

    自2025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三个月刷新月度销量纪录,储能市场同样热度不减,“供应紧张”和“一芯难求”成为储能市场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固态电池概念的持续升温及其商业化进程的加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火爆.......锂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原材料,在供需格局上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于10月20-21日在厦门万豪酒店及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将以全球化视角,聚焦镍钴锂资源的市场动态与价格机制,全面解析国际政策环境变化、资源端与需求端的供需错配问题,深入探讨电池材料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与嘉宾们一同,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共识,在趋势的研判中锚定方向,共绘锂电池原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SMM将全程对此次大会进行文字、图片直播,敬请关注! 》点击查看大会专题报道 》点击查看大会图片直播 开幕致辞 致辞嘉宾 SMM CEO 卢嘉龙 2025 纯镍优质采标单位 》点击查看详细企业名单 2025 镍生铁优质采标单位 》点击查看详细企业名单 10月20日 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印尼政策解读及未来发展展望 发言嘉宾: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 Mr. Septian Hario Seto 发言主题:全球碳酸锂供应链:从ESG视角审视机遇与挑战 发言嘉宾:国际锂业协会 中国区总经理 Martin Ma 全球锂资源分布 综合市场调研数据得知,受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需求驱动,预计至2030年,全球锂需求量总体或将保持约20%的年均增速至400万吨 ; ●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锂储量约占全球60%-70%、全球产量的近80%,预计至2030年将继续长期占据资源供应主导地位。 ●锂供应链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且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同时,需要让整个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化和绿色化发展,这类目标也带来了挑战; ●锂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及实现全球经济脱碳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中国碳酸锂加工格局 据2024年中国锂工业发展报告及2023年金信期货研究院碳酸锂专题报告显示: 碳酸锂生产区位与企业分布相对集中,江西、四川、青海三省作为锂云母、锂辉石、盐湖锂重要产地,2024年中国碳酸锂总产量超过70万吨 ;分品质来看,电池级产品占比超过50%;分原料来看,原矿冶炼是碳酸锂生产的主要来源 ; ●电池级碳酸锂主要来源于锂辉石,部分来源我国特有的锂云母; ●盐湖卤水主要生产碳酸锂。 》国际锂协:ESG视角下全球碳酸锂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 发言主题:碳酸锂市场:供需博弈下的价格震荡与未来展望 发言嘉宾:SMM 锂电高级分析师 王子涵 SMM锂电高级分析师 王子涵围绕“锂盐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SMM预计,2025年全球碳酸锂产量有望达到137万吨左右,其中中国或贡献约70%的产量;预计到2030年,全球碳酸锂产量有望达到240万吨左右,中国继续贡献主要增幅。供需平衡方面,SMM预计2025年到2030年,全球碳酸锂市场或将维持供应过剩的态势,其中2025年~2026年,碳酸锂供应过剩的幅度相比其他年份或将有所收窄。预计2025年到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或将成为新的需求拉动点,叠加动力市场需求稳步上行;长期资源过剩下,部分高成本项目投建释放或有延缓。 》SMM:全球锂盐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碳酸锂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圆桌访谈:镍钴供应链大洗牌:刚果(金)、印尼与中国企业的生存游戏 主持人:SMM 钴行业研究员 肖文豪 访谈嘉宾: 刚果矿业部协调与采矿规划技术部门 Mamoko Egyul 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经理 刘祎婷 公平钴联盟(FCA) 指导委员会主席 Ines Kaempfer 发言主题:SQM锂创新科技 驱动电动化革命 发言嘉宾:SQM 对外事务总监 Stefan Debruyne 圆桌访谈: 锂资源新格局:南美锂三角 vs 非洲锂带 主持人:SMM 锂电行业高级分析师 周致丞 访谈嘉宾: SQM 对外事务总监 Stefan Debruyne 建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锂矿运营 陈仕仪 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外销售副总监 覃祥琪 发言主题:202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 发言嘉宾: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原秘书长 刘彦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由中、日、韩三国企业生产。 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下,从 2015 年开始,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 年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并逐步拉大差距。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为324GWh,在全球占比高达 57%。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738GWh,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到68.3%。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910GWh,全球份额为71%。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 28.6%,全球市场份额扩大到76%。 2025年1-7月,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为940GWh,同比增长约68%,全球占比超过80%。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 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找到生存机会? 发言主题:氢氧化锂保税仓储及转口贸易“一站式交易服务”模式 发言嘉宾:天津绿伟新材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孙 雨 发言主题:镍新能源及传统行业中长周期发展预测 发言嘉宾:SMM 镍行业高级研究经理 冯棣生 SMM 镍行业研究负责人 冯棣生围绕“不断发展的镍业:趋势、风险和未来之路”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SMM预计,2025年到2030年,全球原生镍市场或将维持供应过剩的态势。然而,在短期内,由于MHP系数显著上升,为精炼镍提供了较强的成本支撑;同时,印尼对镍资源管控依旧严格,近期冶炼企业因担忧矿石资源紧缺而提前储备库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尽管精炼镍的基本面显示供过于求,但其价格下跌的空间在短期相对有限。 印尼红土镍矿占据供应主导地位,全球硫化镍矿供应占比持续下降: 从2018年至2030年(预计),全球镍矿石生产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预计硫化镍矿的份额从2018年的32%下降至2030年的12%,红土镍矿的份额显著上升,从68%升至88%,成为最主要的镍矿来源。但2023年开始,红土镍矿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开始,2023年火法矿的占比70%,湿法矿的占比仅为10%,预计到2030年,火法矿占比降低至61%,湿法矿占比则提升至27%。 湿法冶炼占比的提升,主因当前全球高品位镍矿资源正逐渐枯竭,产业为开发储量巨大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同时,湿法工艺凭借其在生产成本、综合回收、环保低碳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完美契合了产业对低成本、大规模、绿色化镍原料的需求。 镍矿供应分国别来看,印尼的份额从2018年的约26%飙升至2030年的近80%,菲律宾的份额从约41%下降至约8%,印尼在全球镍资源供应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SMM:全球镍市场供需分析及展望 后续价格如何演绎? 发言主题:全球镍产品应用与拓展 发言嘉宾:国际镍协 Market Development Director Pierre Derieux 镍消费用途 镍的主要运用领域分析 不锈钢是镍最大的首次用途领域,其次是电池,后者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镍在各个终端应用的分析 镍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遍及所有行业,包含消费品、餐饮和食品加工,移动与交通以及建筑、建造和施工、能源等领域。 》国际镍协:全球镍产品市场应用现状与拓展 发言主题:全球镍产业市场现状及痛点 发言嘉宾:诺励斯镍业 亚洲地区镍分析师 白 帆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圆桌访谈:电池产业的ESG转型:从绿色金属到循环实践 主持人: 国际镍协会 中国区首席代表 陈伟超 访谈嘉宾: Umicore 全球市场信息经理 孟元晓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ESG办公室 总经理 Killian Xu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ESG高级经理 刘程曦 优美科电池材料 全球市场信息经理 孟元晓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ESG管理部经理 朱钟晖 发言主题: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计划:满足国际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性和供应链可追溯性的期望 发言嘉宾:GBA 全球电池联盟 电池护照项目负责人 Graham Lee GBA电池护照 电池护照的愿景旨在制定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统一且可比较的绩效期望标准,以实现负责任且公正的循环型电池价值链。 通过以下方式加速扩展负责任且公正的循环型电池价值链: 1.建立全球电池护照生态系统,包括为电池制定协调统一的可持续性绩效期望标准。 2.使公司作出的努力可衡量、值得信赖并具有可比性。 3.通过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的ESG评分,跟踪并奖励整个价值链中的改进措施。 》GBA电池护照满足国际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性和供应链可追溯性期望 至此,大会首日发言结束,10月21日精彩继续! 》点击查看 2025 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国际镍协:全球镍产品市场应用现状与拓展【锂电原材料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上,国际镍协Market Development Director Pierre Derieux围绕“全球镍产品市场应用现状与拓展”的话题展开分享。 镍消费用途 镍的主要运用领域分析 不锈钢是镍最大的首次用途领域,其次是电池,后者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镍在各个终端应用的分析 镍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遍及所有行业,包含消费品、餐饮和食品加工,移动与交通以及建筑、建造和施工、能源等领域。 2024年镍市场流向 全球原生镍用量——2025年前七个月与2024年同期对比 2025年前七个月,原生镍使用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约11万吨。这相当于较上年增长约5.7%。 关注不锈钢 镍按首次使用领域划分的用量 不锈钢仍是镍的主要使用领域,其次是电池;镍用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但过去几年各首次使用领域的相对份额保持稳定。 全球不锈钢产量演变:产量与品位份额 2024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约为6,260万吨;较上年增长7%;十年复合年增长率约4%。 全球不锈钢产量与品位占比 全球不锈钢产量:2025年一至二季度 世界不锈钢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季度全球不锈钢粗钢总产量为3,19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 中国不锈钢分钢种产量2025年前八个月 中国不锈钢增长由300系驱动 1月至8月期间,中国不锈钢产量达2,725万吨,较去年同期前八个月增长3.2%。 增长主要由300系推动,其产量增长4.8%至1,390万吨。 200系和400系1.7%和2%,达到840万吨和500万吨。 中国与印尼不锈钢产量对比全球总产量 过去十年,中国占有率从52%增至63%;印尼份额为8%,因其在2017年前未生产不锈钢。 2024年,中国与印尼合计占全球不锈钢产量的70%; 印尼不锈钢供应量略超500万吨,主要归因于中国生产企业青山集团与德龙。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2024年不锈钢品位占比 中国与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对比 2024上半年VS2025上半年 2025上半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增加5%;同期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增长3%。 聚焦电池 全球与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演变及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比: 2020-2024年,中国目前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64%的份额。 分区域电动汽车销量:2024年与2025年前八个月对比 2025年前八个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25%;中国在此期间售出约800万辆电动车。 全球电池供应商与化学体系镍用量:2024年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镍用量约32.3万吨;其中超三分之一用于中国市场电动汽车。 • 2024年全球新售乘用车电池镍装载量约32.3万吨; • 高镍NCM体系(NCM8与NCM9)占比最高达33%,低镍体系(NCM5与NCM1)占24%,中镍体系(NCM6与NCM7)占18%。NCA与NCMA合计占比约16%。镍氢电池(9%)主要用于混合动力车; • 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与松下为镍用量前三电池厂商。 2024年中国电池供应商与化学体系镍部署量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共部署32.3万吨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用于中国电动汽车。 •2024年,中国新售乘用车电动汽车电池领域镍部署量约11.3万吨; •镍主要应用于NCM5(48%)和NCM8(41%)电池化学体系; •按镍部署量计算,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和LG新能源位列电池生产企业前三; •镍部署量领先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Y、极氪001、理想L7增程式、上汽大众ID.3; •截至2025年,小米SU7凭借NCM8化学体系成为中国镍用量最高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镍使用量演变:2020-2024年中国与全球对比 尽管磷酸铁锂基电池化学材料占主导地位,中国仍占全球电动汽车镍需求量约三分之一 据阿达玛斯情报消息,全球电动汽车镍使用量从2020年的8.05万吨急剧上升至2024年的32.32万吨;这意味着五年内增长四倍,反映出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以及对镍基电池化学材料需求量的上升;中国镍使用量从2020年的2.73万吨增至2024年的11.29万吨(同样增长四倍);中国始终占据全球电动汽车镍需求量约三分之一。 全球电动汽车镍使用量2024上半年VS2025上半年 据阿达玛斯情报消息,2025年上半年,电动汽车电池中的镍使用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 》点击查看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 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找到生存机会?【锂电原材料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原秘书长 刘彦龙文围绕“202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的话题展开分享。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由中、日、韩三国企业生产。 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下,从 2015 年开始,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 年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并逐步拉大差距。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为324GWh,在全球占比高达 57%。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738GWh,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到68.3%。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910GWh,全球份额为71%。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 28.6%,全球市场份额扩大到76%。 2025年1-7月,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为940GWh,同比增长约68%,全球占比超过80%。 2014-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产销及出口情况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 根据工信部数据和行业协会分析预测,2024 年 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为 1170GWh,2023年产量为940GWh,同比增长 24%。 其中,1-12 月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为823GWh,2023年动力电池产量为664.3GWh,同比增长23.9%, 占锂离子电池总产量 70.3%; 消费类产品用小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为 8% ,产量为94Gwh,2023年产量为 91GWh,同比增长3.3%;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占比为 21.7% , 产量为254GWh,2023年储能产量为154.7GWh,同比增长64%。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约为7000亿元,2023年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约7900 亿元,同比减少11.4%。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为4348.74亿元,2023年出口额为4573.64亿元,同比减少5% (按美元计算为611.21亿美元,2023年为650.07亿美元,同比减少6%)。 2024年中国动力及其他锂离子电池产销量 2024年1-12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96.8GWh,同比增长41%。 2024年1-12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1039.5GWh,同比增长42.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3GWh,同比增长28.4%,占总销量76.1%;其他电池销量为248.2GWh,同比增长118.8%,占总销量23.9%。 2024年1-12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达197.1GWh,同比增长29.2%。出口占前12个月销量19%。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33.7GWh,同比增长5%,占出口量的67.8%;其他电池出口量为63.4GWh,同比增长151.6%,占总出口量的32.2%。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强 2024年1-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较去年增加4家,总装机量548.4GWh, 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139.0GWh,占总装机量 25.3% ,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409.0GWh,占总装机量 74.6% ,同比增长56.7%。 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417.5GWh、461.2GWh和524.1GWh,占总装机量比分别为76.1%、84.1%和95.6%。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10中国占6家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数据显示, 2024年1-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其中,六家中国企业的总市场份额达67.1%,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 。三家韩国企业总市占率下滑至18.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个百分点,与中企之间的市占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至48.7个百分点。日本松下的动力电池装车增速下滑18%,市占率跌至3.9%,排名位列第六位。 SNE称,松下装车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特斯拉Model 3车型进行了部分更改导致的销售放缓。三星 SDI 的电池使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欧洲和北美主要汽车制造商对电池的需求下降。另外, 欧美车企加大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也是日韩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韩国三家公司正在加大磷酸铁锂电池产线的建设,希望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初投入生产。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 根据InfoLink全球储能供应链数据库的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14.7GWh,同比增长60%。 2024年行业集中度继续维持高位,前10家企业占比90.9%。前10家企业中前9家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市场地位明显,稳坐行业第一;亿纬锂能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一直位列行业第二。 2024 全年全球大储电池出货 283.0 GWh,大储电池占比89.9%,同比增长 68.0%。大储市场,Top5 企业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比亚迪、中创新航。大储市场 CR5占比已超 75%,市场进入高集中度阶段,新进玩家成长空间已十分有限。300Ah+电池占比过半,头部企业的500Ah+电池2025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 2024 全年小储电池出货 31.7 GWh,小储电池占比10.1%,同比增长 12.4%。小储市场,Top5 企业为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新能安、鹏辉能源、国轩高科。小储行业竞争依旧激烈,行业 CR5 占比接近 65%。 小型锂离子电池主要企业出货量 根据Techno统计, 2023年小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136.2亿个。其中,日本企业占比26%,韩国企业占比38.9%,中国企业占比35.1%。 根据EVTank统计,2024年松下和LGES等企业的圆柱电池出货量下滑明显。SDI和Murata等企业由于客户大规模的选用中国产圆柱电池其出货量也受到影响,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在日韩企业圆柱电池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却大规模的增长。 在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出货量“一增一减”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全球圆柱电池的市场份额提升至2024年的43.6%。 锂离子电池成为中国电池出口额最大的品种 根据海关出口数据统计分析,近9年来,锂离子电池产品一直是中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出口额占比均超过50%,并呈逐年快速递增。 从2016年的出口额68.4亿美元,占比56.7%,快速上升2024年的出口额611.20亿美元,占比91.3%。 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611.20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650.07亿美元,同比下降6%;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数量为39.14亿个,同比增长8.1%。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及其他锂离子电池产销量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970.7GWh,同比增长54.3%。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920.7GWh,同比增长58.2%。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75.5GWh,占总销量73.4%,同比增长49.7%;其他电池销量为245.2GWh,占总销量26.6%,同比增长87.6%。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达173.1GWh,同比增长48.5%。合计出口占前8月销量18.8%。其中,动力电池出口为111.5GWh,占总出口量64.4%,同比增长30.3%;其他电池出口量为61.6GWh,占总出口量35.6%,同比增长99.0%。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强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较去年增加3家,总装机量417.9GWh, 同比增长43.1%。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77.4GWh,占总装机量18.5%,同比下降9.7%;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340.5Wh, 占总装机量81.5%,同比增长65.1%。 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为302.55GWh、341.9GWh和394.3GWh,占总装机量比分别为72.6%、81.8%和94.4%。 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10中国占6家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数据显示, 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90.7GWh,同比增长35.3%。 其中,六家中国企业1-7月的总市场份额达68.9%,比去年同期增加3.9个百分点。三家韩国企业总市占率为16.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个百分点,与中企之间的市占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至52.3个百分点。日本松下的装机量市占率为3.6%,排名至第六位,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全球电池市场正在迅速经历供应链重组和监管收紧。在美国,《大而美法案》(OBBBA)大幅缩减了之前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授予的清洁能源税收优惠,以限制与中国相关的电池和原材料的补贴资格。因此,日韩公司被迫修改其战略,以增加北美的采购和制造。 在需求方面,欧洲因CO₂法规的严格而呈现逐步复苏,而美国则呈现出分化;在补贴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势头增强,纯电动汽车放缓。欧洲正在成为中韩企业竞争的关键战场。 2025年1-6月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 根据InfoLink 数据,2025年1-6月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 240.21 GWh,同比增长 106.1%。前10 企业全部为中国企业。 上半年,北美市场因关税问题抢出货、中国市场因“强配取消”抢装、市场需求前置,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点 ,第二季度出货 136.78 GWh,超越 2024 年四季度,创下历史峰值。 上半年,行业集中度继续维持高位,前10厂家市场份额达 91.2%,与去年基本持平。宁德时代、海辰储能位居全球储能电芯总出货量前2。全球大储电芯出货 218.57 GWh,同比增长 110.15%。全球小储电芯出货 21.64 GWh,同比增长 72.38%。海外市场电芯出货 108.98 GWh,占全市场的比重接近 45%。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 Top3 厂商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 预计 2025 下半年,500 Ah+ 电芯将进入量产阶段。 2025年1-8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情况 2025年1-8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482.9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38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2025年1-8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数量为30.03亿个,2024年同期为25.31亿个,同比增长18.6%。其中,2025年8月锂离子电池出口额为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025年8月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为4.36亿个,同比增长18.2%。 美国对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征收关税税率的变化,显著影响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金额和市场占比。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从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分别于2月1日、3月4日和4月9日加征10%、10%和34%的额外关税和对等关税,导致 从2025年2月开始,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第一大市场由美国变更为德国, 连续五个月保持这一状态。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中国出口美国锂离子电池产品金额快速恢复。7月美国再次超过德国成为第一。 但7月4日《大而美法案》通过后,8月出口美国金额大幅减少,环比减少52.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国,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除正极中的三元和锰酸锂外)均超过了90%。 中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具竞争力的国家。随着中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中国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出口规模将持续稳步增长。 锂离子电池行业“内卷”严重 全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供大于求,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资金和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利润增长态势明显。二三线企业为了生存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在与头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利润空间被压缩,亏损严重。 根据对150家锂电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统计,整个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约为10445.07亿元,同比下降了12.97%;整体毛利率约为18.37%,同比下降1.97%。具体到15个动储细分产业链,2024年7个细分产业链营业收入降幅在10%以上, 下降最快的三个细分领域:上游锂资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34%)、正极材料(下降39.48%)、储能逆变器(下降26.29%)。 在8个保持正增长的细分领域中,只有4个实现10%以上增长,依次为:钴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80%)、铜箔(增长26.09%)、储能电池及系统(增长13.83%)、锂电池结构件(增长13.80%)。 在价格战争狂潮下,几乎没有赢家,即便是产业龙头也可能遭遇严重冲击。综合2024年产业趋势及变化看,未来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链博弈与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此轮洗牌周期。 根据对2025年上半年100多家中国锂电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 “锂电业务收入” 合计约为5379.95亿元,同比增长了14.95%,增速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35.16个百分点。但是, 伴随市场激烈竞争与博弈,目前在盈利层面还没有看到复苏迹象,上半年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约为18.24%,同比下降1.22%。 其中,锂资源、锂电隔膜、三元前驱体、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储能逆变器、锂电池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出现下降。 行业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争议增多 行业内卷时期,知识产权诉讼是市场和技术竞争的外延,所以企业间必然会出现围绕知识产权的交锋。 2019年LG与SKI在美国和韩国发生的商秘和专利等系列争议,最终双方以SKI向LG支付18亿美元、双方十年内互不起诉的条件和解。 2023年10月18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与Varta就钮扣锂电池专利全球诉讼达成和解。 目前,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ATL与珠海冠宇、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之间的专利诉讼仍在进行中。 2024年,匈牙利Tulip作为专利许可的管理员,汇集了来自LG和松下的全球1500个专利族的5000多项专利,涵盖了与阴极、阳极、电解质、隔膜和电极相关的广泛材料和工艺,以及与Cell、模块和Pack相关的结构和工艺。 向国内多家主流动力和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企业提出专利许可要求。2025年5月和7月,中国某企业因专利问题在德国被下达销售禁令,并要求其销毁库存。专利问题将是日韩企业阻止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中国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规范竞争 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电池薄膜专委会等行业组织均向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出倡议: 一、在价格自律方面,产品价格应在成本线以上,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二、在产能调控方面,应结合市场供需动态,科学规划生产节奏,提高产能利用率;三、在生产能力方面,要避免低质低效落后产能的重复布局,逐步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性能差的产线;四、在产业链合作中,要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为应用领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共同维护产业链健康生态,实现互利共赢;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尊重并保护行业内企业的研发成果与专利技术,鼓励通过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高质量行业生态。 完善安全标准,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逐步完善锂电池系列国家安全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在标准缺失或执行不严时,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统一严格的标准使所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技术和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将迫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制造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从而让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版《安全要求》”)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2)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已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锂蓄电池及电池组(适用于100 kWh以上)的电安全、环境安全、热失控及热失控扩散等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设定了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硬门槛”。 (3)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是2024年最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整治电动自行车电池市场乱象,已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4)GB 40165-2021 《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 适用于100kWh及以下的电池组的安全要求,已于2021年5月1日实施。 (5)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是消费类电池最核心的安全标准(2024年1月1日实施)。全面规定了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6)GB/T 45915—2025《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 开拓创新是应对内卷的有效途径 在现有成熟技术路径下, 产能急剧扩张造成供给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成本压力突出,利润难有保障,因此,开拓创新是应对内卷的有效路径。 材料方面,正极以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低成本高电压单晶三元、高镍和超高镍三元材料、高容量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型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等;负极方向则以硅基负极、硅氧负极、硬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电解液的创新方向则是满足低成本、高电压、快充、固态化等各种需求的电解质及各种添加剂等;隔膜方面,向着基膜薄型化和高强度发展,涂覆膜主要是发展超薄高耐热涂层。 电池方面,一方面要优化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包括增大单体电池容量、46系大圆柱、长薄型刀片电池、4C及以上超充电池等;另一方面则是研发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及钠离子电池等。 贸易保护政策下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受影响 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全球动力与储能市场占比进一步扩大。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加大对我国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 2025年5月12日前,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 动力锂离子电池征收82.4%,储能和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征收57.4%关税(2026年1月1日将提高到82.4%) ,将对我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出口造成严重阻碍。 5月12日中美关税调整后,中国出口美国的动力、储能与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总关税调整为58.4%和40.9%。 欧盟2024年10月29日宣布:从10月31日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车征收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最高加征35.3%。如果加上原有的10%关税后最高可达45.3%。 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国际化之路也受到严格的监管。仅仅欧盟,就接连颁布了《新电池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及《净零工业法案》,对电池护照、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电池标签和标志等细则进行了限制。 2025年7月4日通过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OBBB),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的税收抵免政策进行了调整。 这些政策的变化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及材料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持续关注。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路径调整 欧洲、美国电动化市场的快速崛起,带动了海外动力电池需求的快速扩大,而欧美本土电池厂商未真正崛起,给了中国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窗口期,2021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的产能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22年中国电池厂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或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且大多数是因为争取到了国际车企的电池大单,为了就近配套和避免高关税而选择海外建厂。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远景动力、中创新航、欣旺达、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 同时,动力电池企业大规模扩产带动材料及设备配套需求激增,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电池材料和设备企业正加速“走出去”,相继在全球建厂布局。如: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科达利、天奈科技、贝特瑞、华友钴业、巴莫科技、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厦钨新能源、中伟股份、龙蟠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锂电材料企业 ;先导智能、嘉拓智能、利元亨、海目星激光、联赢激光等领先装备企业 。 考虑到目前全球产业发展与政策可能持续进入博弈区间,未来更多的海外项目大概率被迫进入“延期”或终止。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正崛起为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出海的热门目的地。 新能源汽车是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市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已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4年底,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我国占比超过70%,从而带动了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全球市场占比也已超过70%,其中,2025年上半年6家中国企业总市场份额达68.9%。 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全球年度新车渗透率有望触及60%。届时,全球汽车当年总销量将达到1.17亿辆。 根据EV-volumes统计,2024年全球BEV+PHEV的销量为1779万辆,动力电池安装量870GWh, 预计2030年全球BEV+PHEV的销量将达到4200万辆,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达到2772GWh。 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市场占绝对优势 2023 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量约 26.6GW。其中: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约 21.3GW,是 2022 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的 3.6 倍,约占 2023 年储能新增装机的 80.3%;抽水蓄能新增装机量约 4.9GW,约占 2023 年新增装机总量的 18.3%;蓄热蓄冷新增装机量约 0.38GW, 占 2023 年新增装机总量的 1.4%。 2023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中,各技术路径占比情况为:锂离子电池占比为 97.5%, 飞轮储能占比为 0.7%,铅蓄电池占比为 0.4%,液流电池占比为 0.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2.46GW/109.58GWh,同比增长131.86%(功率)/163.8%(容量)。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39.38GW/91.64GWh ,功率占比92.64%,依旧为主流技术路线。 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迈入GWh级。5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新增装机,其中湖北应城、山东肥城两项目均为300MW级,此外河北建投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电站也成功并网试运行。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并网,首个百兆瓦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投运。长治30MW飞轮储能独立调频电站并网。 2025年1-7月中国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占锂离子电池总产量的29%,占比快速提升。 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趋势 (1)动力电池:低钴化、高镍化仍是动力电池材料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低成本、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将在不同应用场景得到应用。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2450GWh(占比64.5%)。 (2)小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消费类电池和小动力电池):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的进步,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传统消费领域继续小幅增长,智能穿戴、无人机、机器人、BBU/UPS等新兴消费领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领域将为消费类电池带来可观增长空间。 预计,到2030年小型锂离子电池将保持5%年复合增长率, 产量将超过126GWh(占比3.3%)。 (3)随着“双碳”政策实施、国内经济转型、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将为国内储能发展打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欧美国家推行绿色低碳环保和碳减排政策,储能电池需求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电池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产量有望达到1226GWh(占比32.3%) 。 预计,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将达到3800GWh。 全固态电池成为未来动力电池研发重点 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被列入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韩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全球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开发,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总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日本在全固态电池领域耕耘多年,技术创新不断加速,正举全国之力推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丰田、本田等车企计划2026-2027年逐步量产;韩国持续投入研发,开始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美国以初创公司为主,与欧洲汽车企业合作,加大全固态电池产业创新,2025年2月21日采用美国Factorial Energy全固态电池的奔驰汽车开始在英国路试。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固液混合电池布局早,产业链完整,各企业正在逐步装车。技术方案:用固态电解质作为电极添加剂或包覆正极、固态电解质涂覆隔膜、原位聚合/固化。 中国主要企业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及目标 2024年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工信部重大研发专项投资60亿元,每个项目8亿,其中硫化物三家(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集团),聚合物三家(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吉利汽车),凝聚态一家(宁德时代)。此外,支持知识产权体系构建和表征体系构建各一项。 中国企业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聚焦400Wh/kg,其中硫化物为主流量产趋势,正极沿用高镍三元,负极可选硅碳/锂金属;产业化时间:25年年底前对车规级电芯性能进行阶段性测试,2026年完成样车测试,2027年每个项目实现1千辆示范性装车应用。 国内固态电池及材料发展现状 从CIBF2025展会实况看,目前参展各电池企业(TOP10以及二三线企业)均展出了 多款半/全固态电池产品,已处于送样/出货阶段,拥有生产能力的主要还是半固态电池,下游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等消费领域(满足高能量密度要求)、储能领域(高安全性),车用动力领域仍然较少,除此前已知的蔚来等装车外无明显变化。 核心固态电解质材料方面,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均有展出,氧化物解决方案出现频次最高,实际出货方面以LATP为代表的氧化物成为主流,主要是体系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等。下游主要用于隔膜涂覆以及正极材料的掺混、包覆改性等,前者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固态电池用涂覆隔膜产品。 1)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升级从技术、成本等综合角度看,或沿着复合半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路径演进,全固态研发层面基本统一至硫化物方向, 当前仍有路线尚未明确、规模量产难度大、验证周期长等挑战,产业化乐观估计在2027年左右,中性预期在2030年后。 2)在渐进式替代过程中, 半固态下游应用将在消费、储能、动力领域不断渗透,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依旧具备较长生命周期且企业转型积极,不应过度悲观。 3)目前主流的LATP路线竞争激烈,在中短期内工业落地能力强、规模放量快的企业将具备一定成本优势率先获利。 钠离子电池在动力和储能领域有应用潜力 面对巨大的储能市场,钠离子电池以其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的诸多优势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数据中心、通讯基站、家庭/工业储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得到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我国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核心材料体系方面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部分专利还获得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授权。除了关键材料的研发,相关企业不断有序推进关键材料放大制备和生产、电芯设计和研制、模块化集成与管理,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还在发展中,要有全产业链一体化思维,围绕成本、低温性能、安全性和倍率性能开发细分领域市场。钠离子电池正在电动两轮车、汽车启动电源、储能及快充市场获得突破。 结束语 未来,全球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巨大。新能源汽车是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储能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正持续扩大。 中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但行业竞争激烈、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低,行业整合正在持续进行中,企业需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生存机会。面对行业内卷的寒冬,财务健康的企业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新变化,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调整出海目的地,东南亚成为热点区域。 全固态电池成为研发重点,钠离子电池有望在部分细分市场获得突破。 》点击查看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国际锂协:ESG视角下全球碳酸锂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锂电原材料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上,国际锂业协会 中国区总经理 马增光 围绕“ESG视角下全球碳酸锂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展开分享。 全球锂资源分布 综合市场调研数据得知,受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需求驱动,预计至2030年,全球锂需求量总体或将保持约20%的年均增速至400万吨 ; ●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锂储量约占全球60%-70%、全球产量的近80%,预计至2030年将继续长期占据资源供应主导地位。 ●锂供应链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且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同时,需要让整个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化和绿色化发展,这类目标也带来了挑战; ●锂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及实现全球经济脱碳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中国碳酸锂加工格局 据2024年中国锂工业发展报告及2023年金信期货研究院碳酸锂专题报告显示: 碳酸锂生产区位与企业分布相对集中,江西、四川、青海三省作为锂云母、锂辉石、盐湖锂重要产地,2024年中国碳酸锂总产量超过70万吨 ;分品质来看,电池级产品占比超过50%;分原料来看,原矿冶炼是碳酸锂生产的主要来源 ; ●电池级碳酸锂主要来源于锂辉石,部分来源我国特有的锂云母; ●盐湖卤水主要生产碳酸锂。 碳酸锂供应链的环境风险 ●研究比较了盐湖、锂辉石和锂云母三种电池级锂生产路线的碳足迹特征。结果显示,由于原矿品位、提锂技术和能源效率的差异,不同企业和生产路线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具体来看 : · 盐湖提锂平均碳足迹为13.3 t CO 2 e/t Li 2 CO 3 ,其中采用纳滤膜法的企业最低(6.3 t CO 2 e/t Li 2 CO 3 ) · 锂辉石提锂平均为13.9 t CO 2 e/t Li 2 CO 3 · 锂云母提锂平均最高,达24.5 t CO 2 e/t Li 2 CO 3 淡水资源稀缺成为盐湖提锂挑战: 盐湖资源多分布在高原地区,而这些区域普遍存在淡水短缺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降低淡水使用,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兼顾当地居民生活,成为大规模开发盐湖锂资源的一个重要考虑。 国内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 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公布了15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其中包括 锂离子电池。 国际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 欧美国家以“低碳”“绿色”“循环”为抓手酝酿和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当前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存在的挑战 现有“双碳”政策体系以 排放主体 及其 直接碳排放 为监管对象,政策影响也仅限于此; 碳足迹管理的对象是 产品及其供应链 所产生的 全系统排放 ,以产品为杠杆倒逼整个供应链减排, 全新的监管体系。 碳酸锂供应链透明化对碳管理的重要性 1. 精准碳足迹核算 供应链透明化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追踪每个环节的碳排放; 2. 推动全系统减排 能够帮助企业识别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优化供应链路径,推动全系统减排; 3. 提升市场竞争力 助企业满足欧盟、北美等市场对可持续采购的要求,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准入能力。 如何开展国际标准的碳足迹评估? 锂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 国际锂业协会汇聚了各方专家力量并综合参考各国标准,为锂行业制定了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PCF)指南。 为什么它很重要? •统一的方法提供了透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帮助供应商满足并通过全球 OEM 供应链的资质与要求。 •任何人都可以在同类的基础上进行报告和比较,并允许参与者根据可持续性表现进行区分。 •下游用户需要采用统一的锂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以进行scope 3报告和实现脱碳目标。 •立法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产品碳足迹作为衡量标准。如果锂行业不定义锂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方式,其他人会...... PCF 认证 ●构建一套透明、一致且高效的认证机制; ●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碳足迹报告进行专业审核,确保其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的锂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要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通过后会获得ILiA颁发的专属认证标识并在官网进行公告。 水足迹指南 即将启动。欢迎加入我们! 国际锂业协会 (ILiA)为全球锂价值链代言 协会的愿景 代表锂行业: 成为锂行业的全球非营利性行业协会,代表其成员的利益,同时以高效、有效的方式应付各种技术和商业挑战。 提升ESG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支持锂行业以可持续发展、具高度责任感的方式供应高质量锂产品,并积极推动ILiA协会成员对ESG资质的深入了解。 成为全球锂行业的权威: 获得各国监管机构、政府部门、行业从业者、民间社会、媒体和公众广泛认可,成为锂行业各个方面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 国际锂业的核心会员包括赣锋锂业、天齐锂业、SQM、AMG以及盛新锂能的知名锂企,会员遍布全球。 国际锂业的工作:告知、召集和倡导 • 告知 •锂业之声季刊和在线信息 •SMM的市场网络研讨会 •可持续发展/ESG研讨会和委员会 •召集 •LCA、健康与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小组委员会和工作组 •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全球) •倡导 •在全球活动、多利益相关方和政府代表中维护成员的利益。 协会的季刊——锂业之声致力于研究发布所有与锂有关的事情! ESG网络研讨会 国际锂业协会定期为其成员组织ESG 网络研讨会和座谈会,讨论即时的话题。此外,ILiA 还提供有关标准、负责任生产和采购以及其他ESG 主题的指导和信息。 最近几次的座谈会讨论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趋势,例如负责任采矿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以及与BenChalmers讨论的新CMSI(关键矿产安全倡议)。 总结 国际锂业协会会员涵盖全球85%的锂产量。 国际锂业协会始终遵守反垄断法和竞争法。 核心成员组成执行委员会,年度成员大会上投票权。 普通会员是下游利益相关者,可以参加小组委员会。 国际锂业协会召集、教育和推动整个锂价值链的发展。 》点击查看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苏尔寿在湿法冶金和电池回收领域高效解决方案【锂电原材料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上,苏尔寿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工艺系统事业部 中国区销售总监 袁方围绕“苏尔寿在湿法冶金和电池回收领域高效解决方案”的话题展开分享。 我们的创新引领工业发展的步伐 在流体控制领域有190多年的可持续创新 苏尔寿集团 可持续流体创新解决方案 流体设备事业部: 泵送解决方案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最佳的流程设计和泵送解决方案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电力、化工等工业领域范围。全面的水处理行业解决方案,可提供泵、搅拌器、压缩机、研磨机、筛网和过滤器 化工事业部: 传质、静态混合、和聚合物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可提供工艺设备、整体工艺过程系统和技术许可。我们正在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如生物基化学品、聚合物和燃料、纺织品和塑料的回收技术、碳捕集和利用/存储等技术。 服务事业部: 专注于泵、电机、涡轮机等设备的维护、升级等服务。定制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可减少维护时间和运营成本,并提升设备效率和可靠性。 苏尔寿化工 三个部门 传质分离与服务: 传质内件 •规整填料,散堆填料 •塔盘,液体分布器,收集器 •进料分布器 •分离器和聚结器 服务 •工程服务 •特殊塔设计服务 •塔现场服务(安装,维护,备件) 工艺解决方案 工艺解决方案 •高效精馏和热泵精馏 •液液萃取 •冷凝和急冷 •间歇精馏/反应 •蒸发器 许可技术 •可再生燃料,生物柴油,SAF •芳烃类化合物萃取和回收 •塑料回收等等 聚合物和结晶 结晶和聚合物单元操作 •熔融结晶,静态结晶,悬浮结晶 •混合,传热,反应 •脱辉 •发泡 生物基可降解聚合物授权技术 •PLA聚乳酸 •Polycaprolactone (PCL)聚己内酯 •Polyethylene furanoate(PEF)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苏尔寿化工成套技术 苏尔寿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萃取/反萃/除油 OptimEXT TM : 苏尔寿萃取解决方案工艺流程 高效萃取解决方案:简化萃取工艺; 单塔理论级可达30以上 OptimEXT TM VS 混合澄清槽& 离心萃取 高效萃取解决方案:简化萃取工艺 OptimEXT TM : 对比传统工艺的优势 大幅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稳定运行 流动资金最高减少90% ▪ 溶剂&滞留量双降,降低60%以上; ▪ 萃取率可达99.9%, 投资成本降低 ▪紧凑设计大幅缩减占地面积70%以上 ▪工艺简化,减少附属设备(泵,阀门,管道等) ▪适用于空间受限厂区 安全清洁运行 ▪密封结构,防溶剂泄漏,防爆设计 ▪无VOC排放问题 简化操作 ▪连续自动化操作 ▪节省人工操作成本 维护简便 ▪活动部件少→维护频次降低50%+; ▪动设备少,降低电耗成本 OptimEXT TM 案例: 客户现场实验 金属萃取率高,分离效果好,物理性除油 盐湖提锂 ➢卤水除硼: 硼除杂率>99%,反萃率>99%; ➢锂镁分离 :镁的除杂率>96%; ➢锂萃取率>99.5% ,锂的富集倍数超过15倍; 废旧三元电池提锂 ➢提锂: 锂萃取率>99%,反萃率> 99%; ➢溶剂回收率: 99%以上; ➢溶液除油: 600ppm降至20ppm; 如何获得完整技术服务? 我们的业务与能力 提供苏尔寿专有的技术许可以及为客户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点击查看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 前三季度阿根廷矿产品出口创新高

    据矿业周刊(Mining Weekly)援引路透社报道,阿根廷宣布称,前9个月,该国矿产品出口额为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这标志着前9个月该国矿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阿根廷将矿产品出口额飙升部分归因于金银等金属国际价格“表现突出”。 该国主要出口矿产品为金、银和锂,锂是电池生产的主要金属。阿根廷是世界第五大产锂国,储量位居世界第二。 “阿根廷锂生产扩大(7个项目在运营),出口增长与产量扩大有关”,阿根廷一位官员补充说,但没有透露锂出口增长的细节。 阿根廷有6个世界级铜矿项目,但都没有投入生产。

  • 力拓集团三季度业绩报喜:全业务板块生产强劲 铜当量产量同比增9%

    据力拓集团消息:力拓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生产业绩,全业务板块保持强劲生产业绩。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乔德(Simon Trott): “安全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对SimFer矿区员工Mohamed Camara的不幸身亡深感悲痛,并承诺在整个业务范围内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这段时间,我们在集团内部对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我们持续提升资产绩效表现——铝土矿业务与奥尤陶勒盖项目连续创下季度产量纪录,其中奥尤陶勒盖项目的地下矿按计划持续增产,今年铜产量增长有望超过50%。 “我们正全力确保皮尔巴拉业务在本年度实现强劲收官。我们的增长项目也正稳步推进——在西芒杜,我们已于10月开始在矿区装载首批铁矿石,并通过铁路运往港口。 “我们正稳步实现2025年产量指导目标,并在本季度对铝土矿产量指导目标进行了上调,具备实现强劲中期产量增长的坚实基础。当前,我们将继续通过卓越运营、简化流程,以及在绩效和资本投资方面的严格管理,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2025年第三 季度 执行摘要 • 新的运营模式与管理团队:旨在简化业务结构,释放更多股东价值。 新架构包含三大世界级业务板块:铁矿石、铝和锂、铜。硼酸盐及铁钛业务已被纳入战略评估阶段。 • 第三季度铜当量产量同比增长9% , 得益于我们所有资产的强劲表现。 • 铜业务:全年产量有望达到指导目标的较高水平 , 主要得益于奥尤陶勒盖矿区的快速增产。科力托铜矿在第三季度的表现符合预期,选矿厂与冶炼厂的重大计划性检修已顺利启动。 • 铁矿石业务:皮尔巴拉铁矿第三季度发运量创2019年以来次高水平,较第二季度增长6% 。 作为铁矿石产能替代战略的一部分,西安吉拉斯维持项目(West Angelas Sustaining Project)已于10月获得所有政府审批。 • 铝和锂业务:全年铝土矿产量指导目标上调, 得益于铝土矿业务的卓越运营表现,尤其是在安朗矿区。 2025年 指导目标 产量 指导目 标 • 铝土矿2025年产量指导目标上调。所有其他产品的产量指导目标保持不变 1 。 皮尔巴拉铁矿石发运量 • 由于第一季度热带气旋的影响损失了1300吨发运量(目前已恢复约一半产量),皮尔巴拉铁矿石全年发运量预计将处于指导目标的较低水平。当前运营系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缓解进一步损失的能力有限,因此第四季度需实现强劲表现。 • 皮尔巴拉铁矿的指导目标仍取决于计划开采区域的审批时间和遗产清查工作进展。 加拿大铁矿公司 • 预计全年产量将处于指导目标的较低水平。我们持续致力于改善矿坑健康状况。 铝土矿产量 • 我们已将铝土矿的产量指导目标从5700-5900万吨(较高水平)上调至5900-6100万吨,这体现了不断提升的产能利用率,尤其是在韦帕矿区,安朗铝土矿持续超名义产能运行。 1 产量指导目标仍受天气因素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