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

  • ​合盛硅业中标国能米东区600MW光伏项目一期组件采购订单

    10月16日,新疆公司乌鲁木齐光伏发电国能米东区6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31万千瓦)光伏组件采购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26182.75863万元,单价0.69元/W。 招标公告显示,国能米东区6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由国能乌鲁木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该项目是新疆公司甘泉堡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集团“积极争取配电网区域内风、光资源,与增量配网有机耦合,建设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采取推动产业园区低碳转型的建设路径,开展新能源项目建设。该项目装机总容量为600MW,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310MW(交流侧),二期建设规模为290MW(交流侧);国能米东区6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交流侧装机容量为310MW,直流侧装机容量379.46MWp,容配比为1.22406。 本项目为国能米东区6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310MW)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供货容量不低于379.46MWp的643153块N型590Wp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 最低价0.66元/W!14家企业中标国家电投12.5GW组件集采订单

    10月16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四年度第51批集中招标(第一批光伏电池组件设备)中标候选人公布,14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常州华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其中,华耀光电中标规模达到1.98GW,晶科能源3.27GW,隆基200MW,通威1.72GW,协鑫集成3.42GW,正泰1.57GW。 从中标价格来看,均价0.727元/W,单价区间在0.66元/W-0.94元/W。 根据招标公告,光伏组件集采共划分四个标段,分别为P型182、N型182、N型210以及高效组件,规模总计12.5GW。

  • 日本TOYOSolar:拟在埃塞俄比亚建设2GW电池工厂 其美国组件厂供货

    日本光伏制造商TOYO SOLAR宣布,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一座年产能为2GW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该公司表示,选择埃塞俄比亚的原因包括有利的投资政策、关税状态和充足的水电供应,此外,埃塞俄比亚是根据1974年美国贸易法第201条免除双面太阳能电池关税的国家。 TOYO SOLAR表示,埃塞俄比亚2GW电池工厂将为其在美国规划建设的2GW组件工厂供应电池。 该电池工厂的选址位于Hawassa地区,预计投资为6000万美元,计划于今年11月进行设备安装,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

  • 华能首个规模化先进光伏技术实证示范应用基地正式投产

    10月11日,华能嘉峪关3万千瓦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实证平台成功并网,标志着华能首个规模化先进光伏技术实证示范应用基地正式投产,将有力助推先进光伏技术产业化发展,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和设备选型提供有力支撑。 该基地由华能清能院提供技术支持,华能甘肃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1000亩,集生产试验、数据监测与性能分析为一体。这是国内首个高效异质结光伏实证基地,安装了成套先进光伏实证监测设备和实验设备,创建了光伏系统户外测试数据校正溯源方法。依托其实证实验能力,华能将重点开展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应用、戈壁光伏电站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一体化智能运维等技术研究,建立全面、客观、权威的先进光伏实证数据库。研究成果对推动先进光伏技术应用推广及光伏电站生态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证基地分为实证生产试验区、实证数据监控分析平台、室内性能检测分析实验室三大部分,其中,生产试验区包含电池/组件、逆变器、支架、运维四大实证区,涵盖40余种先进光伏技术的实证示范及应用。

  • 最低价0.662元/W!通威预中标国华投资光伏组件集采订单

    10月16日,国华投资2024年第三批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布,第一中标候选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3967.847696万元,单价0.662元/W;第二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4547.131024万元,单价0.678元/W。 国华(玛纳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天富国华兵地融合玛纳斯县3GW光伏项目(一期1GW工程-国华0.3GW)EPC总承包工程为光伏与氢能为一体化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光伏额定装机容量300MW(交流侧),容配比1.2084,安装容量362.05208MWp(直流侧)。 本项目为天富国华兵地融合玛纳斯县3GW光伏项目(一期1GW工程-国华0.3GW)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供货容量不低于362.05208MWp的593528块N型610Wp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交货期为2025年1月至2025年6月。

  • 2GW TOPCon!又一光伏企业赴美建厂

    近期,越南太阳能制造商Boviet Solar已开始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设其2GW TOPCon组件工厂,太阳能电池工厂也将紧随其后。 工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对位于皮特县的现有500,000平方英尺的工厂进行翻新,用于公司单面Gamma系列和双面Vega系列组件的组装,适用于所有细分市场-住宅、商业和工业以及大型地面电站。 这些组件的目标是在2025年上半年初开始量产。在公司于2024年4月宣布将北卡罗来纳州作为生产基地后不到六个月,组件组装厂的建设就开始了。此外,Boviet Solar将投资2.94亿美元建设2GW组件和太阳能电池工厂。 第二阶段涉及建设一个55,000平方米的工厂,专门用于生产年产能2GW的太阳能电池,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Boviet Solar尚未透露预计何时开始电池片商业生产的时间表。

  • 潞安太阳能预中标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采购订单

    10月14日,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采购招标中标候选人公布,标段2第一中标候选人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标报价4325.75万元,单价0.72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宿迁市苏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格4416.5万元,单价0.736元/W;第三中标候选人长治市鑫通都科技有限公司,投标价格4356万元,单价0.726元/W。 9月13日,标段1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是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中标价格3054.534万元,单价0.764元/W。 本次招标项目共分为2个采购标段,标段1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组件设备采购(总量40MW);标段2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组件设备采购(总量60MW)。

  • 土耳其修改对华光伏组件反倾销案反规避终裁结果

    2024年9月27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4/30号公告,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组件(土耳其语:bir modül halinde birleştirilmiş veya panolarda düzenlenmiş fotovoltaik hücreler)反倾销案反规避终裁结果,豁免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部分企业反倾销税(详见附表)。涉案产品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电池板,涉及土耳其税号8541.43.00.00.00项下的产品。措施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016年7月1日,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2017年4月1日,土耳其对该案作出肯定性终裁,对涉案产品征收20美元/平方米和25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五年。2022年3月26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2/10号公告,对该案启动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2023年9月15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3/26号公告,对该案作出第一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20美元/平方米和25美元/平方米反倾销税。 2023年11月25日,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组件启动反规避调查。2024年3月19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4/9号公告,对中国的光伏组件作出反规避终裁,裁定中国的涉案产品经由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及约旦出口至土耳其以规避反倾销税,因此决定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及约旦的涉案产品均征收25美元/平方米反倾销税。 附表:土耳其修改对华光伏组件反倾销案反规避终裁结果

  • 海上光伏风又起:组件可靠性进一步被验证 国内已规划近30GW项目

    海上光伏作为海洋能源利用和光伏资源开发新方式,近年来广受关注。今年9月,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成功下海,为深远海海上光伏的大规模开发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陆地水面光伏的延伸,早在2021年就有企业开始研究海上光伏,但专用产品一直到去年才呈现“井喷”态势。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包括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泉为科技(300716.SZ)、华晟新能源等组件厂均有针对海上光伏的产品推出。 据机构统计,目前待建或者在建中的海上光伏项目已达30GW左右。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海上光伏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诸多技术和生态红线等制约,仍然是现阶段海上光伏推广的主要挑战。 天合光能电池组件技术工程中心负责人王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海上光伏呈现“三高两强”的特点,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和强浪对组件及系统要求很高。随着双层镀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有序地开发海上风电,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海上光伏有望成为我国实现节能降碳目标和稳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 可靠性进一步被验证 海上光伏发展的重要背景,在于陆地上可用于建设大规模电站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王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国的主要用电省份大多位于沿海地区,这为海上光伏提供了地理优势;同时,海上光伏的遮挡较少,海面广阔,能够持续发电,且海上云层较少,有利于提高发电量。 但相比于陆地光伏,海上光伏要延长最佳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电站系统和客户的运营维护成本等,还要面对盐雾腐蚀、海洋寄生物和鸟粪的侵蚀,以及环境水汽渗透等问题。 为解决海上场景难点和痛点,业内已进行多年技术尝试。无锡本康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万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海上光伏面临着极端苛刻的自然环境,如高温、高湿、高盐雾、温度波动以及干湿交替等。早在2017年,公司就与天合光能合作开发双层镀膜技术,目的是防止水汽对玻璃造成侵蚀。 由于从单层镀膜转变为双层会增加成本,且其技术优势和潜在好处在当时并不明确,因此最初这项技术并不被看好。且当时单层镀膜生产线运行良好,厂房长度有限,引入双层镀膜意味着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在开发过程中,玻璃厂明显抵触。 不过,到2018年底,天合光能成功将双层镀膜技术推向市场。在随后的一年里,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2019年,凭借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功率,显著增强了耐腐性等特点,新建的玻璃生产线都开始考虑并纳入双层镀膜技术。 目前,双层镀膜技术已成为光伏玻璃“标配”,在海上光伏场景中,双层镀膜以及密封接线盒等配件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阻水与防侵蚀性能。根据邹万康提供的一组银川户外基地实证数据,双层镀膜衰减率远低于单层镀膜组件,带来发电量显著提升:第一年增加了0.85%,第二年增加了1.06%,第三年增加了1.1%,第四年增加了1.5%,到了第五年,增加的比例达到了1.99%。 为了确保光伏电站稳定运行,在结构设计上,海上光伏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的高密封设计,以此提高阻水性,并采用高耐腐蚀边框,确保光伏电站稳定运行。针对漂浮式海上光伏,线缆有长期浸泡海水的情况,天合光能联合行业伙伴完成了防水线缆的开发和测试,并获得了业内首家海上光伏防水线缆2PFG 2962联合认证。 海上光伏组件纷纷问世 目前,海上光伏以桩基式为主,但从长远经济性来看,漂浮式预计将是未来主要的海上光伏应用形式。根据天合光能发布的《海上光伏组件白皮书》显示,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积极推进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建设,其中超过35个国家拥有350个漂浮式光伏电站。 在国内现有规划项目中,海上光伏待建/在建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例如山东省提出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规模4200万千瓦以上;今年8月,上海发布《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案》。其中提出,2024年启动首轮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海上光伏专用组件近两年频频亮相,天合光能针对漂浮式和桩基式均可提供组件解决方案;今年初,晶澳科技推出了海上光伏组件,除了电池技术采用n型,为应对海洋环境挑战,该系列产品亦具有抗盐雾、抗紫外、抗湿热与抗热斑等特点。 据晶澳科技此前在互动平台回复,其产品已应用于山东、安徽与广东等地的海上光伏项目。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在海洋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与区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海上光伏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 泉为科技在今年4月推出的“虎鲸XII”系列高效异质结,其应用场景主要为海上光伏领域,经南德检测认证,最高功率可高达742.7W。据该公司人士介绍,泉为科技研发的“双循环自洁防腐玻璃”和“零水透特殊工艺”两项技术,提升可靠性和降低客户运营维护成本。 王乐在与财联社记者的交流中提到,海上光伏面临着运维难题,尤其是清洗和淡水资源的获取。他指出,目前行业内缺乏对海上运维的深入研究,但已经引起了关注。为解决海上光伏面临的问题并降低成本,天合光能牵头成立了海上光伏应用生态平台,从海洋典型环境着手,针对“三高两强”的挑战,建立了组件及材料性能评估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海上光伏建设成本目前仍显著高于陆地光伏。不过,乐观的预测认为,市场需求增长促进了度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有利于更大规模的普及,形成增长闭环。未来的海上光伏将与水产养殖业、制氢等产业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另外漂浮式光电不需要复杂耗时的基建,有利于项目快速施工,将会成为海上光伏的主流 同时,随着海上光伏进一步发展,海上“风光同场”被认为是未来海洋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据王乐介绍,海上漂浮式光伏可以使用海上风电场内闲置的海域空间;海上光伏可与海上风电复用电缆和输电线路设备;风、光从资源角度可以有效实现互补;海上光伏可共享海上风电的桩基基础、提供更便捷的锚泊和安装方式;可大幅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度、提高发电场出力和经济效益。

  • 昨天又开会了!光伏业龙头研讨价格机制 上游已企稳但组件跌势未止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低迷,产能出清早已箭在弦上。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目的在于更早化解出清过剩产能。 由于此次会议为闭门会形式,具体商议内容未公开。有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期待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措施以改善当前产业链供需平衡。但实际的困难在于,考虑客户构成和成本结构存在的差异,单一的价格约束机制难以奏效。在没有减产计划的前提下,供应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微信号消息,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据悉,本次会议共有16家光伏头部企业参会,主要覆盖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各个环节,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等。会议具体议程共三项,包括商讨关于“反内卷式竞争、反低于成本倾销”等内容的行业自律公约;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对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其他建议。 关于产能出清的拉锯战持续至今,但即使在价格低谷,各环节产量仍在创新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约106万吨,同比增长约60.6%;硅片产量约402GW,同比增长约58.9%;电池片产量约310GW,同比增长约37.8%;组件产量约271GW,同比增长约32.2%。 价格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已多次组织座谈会,呼吁“反内卷”和行业理性竞争,但组件价格并未止跌。根据infolink消息,国庆节后,市场需求仍旧萎靡、低价影响整体价格仍出现下探,组件均价已开始向下贴近每瓦0.7元/W。 在隆基绿能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钟宝申被问到光伏行业价格何时出现拐点,他认为“目前各环节都处于低位,未来在价格方向应该是向上的,但是什么时点不好说,因为要看整体的供需关系,也要看企业的竞争关系。” 不过,光伏产业链上游在成本因素限制下,已经出现企稳。在通威股份最新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司管理层认为,短期来看,多晶硅价格在连续企稳多周后迎来小幅反弹,侧面印证产业链上下游对价格底部达成基本共识,但在供需情况没有发生显著改善前,多晶硅价格短期大概率将维稳运行。 此外,随着四季度枯水期来临,电力成本增加,将导致工业硅和多晶硅生产成本抬升,供需格局改善,价格有望继续小幅上涨。 虽然当前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出清信号,但新增项目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剩局面。9月30日,天合光能公告,将公司募投项目“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中的二期15GW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进行延期,由原计划的今年12月完工调整为延期至2026年6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