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

  • 西北院首个100MW投建营光伏项目转入商运

    10月30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投资建设的首个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张掖山丹曦景东乐北滩100兆瓦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山丹光伏项目)正式转入商业运行。山丹光伏项目是西北院首个投运的100兆瓦投建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是甘肃省张掖市“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建设项目,装机容量100兆瓦,新建110千伏升压站,以一回110千伏线路接入已建成投运的330千伏建业汇集站,同步配套建设15兆瓦/6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系统。项目商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7万吨,有效减轻大气污染,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山丹光伏项目转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西北院新能源投资实现了项目开发、建设、并网、转商业运行完整链条全贯通,对西北院新能源投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北院已先后在陕西、新疆、甘肃、山西、西藏等多地获取光伏、风电、“光热+光伏”投资开发指标,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 不止五大龙头 多家组件企业涨价!

    近日,关于天合、晶科、隆基等多家头部企业上调组件价格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经北极星了解,部分企业确实向上微调1-3分/W。 而此次头部企业集体行动,实则是10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反内卷”会议的后续反馈。 晶科能源表示,“基于行业‘反内卷’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各企业正共同努力促进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公司积极响应,期待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 不止上述企业,据北极星调研,个别前十企业也将随行就市,上调组件价格,称“市场涨,我们就涨”。而目前来看,大部分二三线组件企业尚未跟进。 实际上,本次头部组件企业集体涨价,是对长期以来的价格战发起的反击。2024年开年以来,产业链价格大跳水,硅料价格由7字头降至3字头,受低价中标规则影响,组件中标价格更是一路走低,n型组件中标价格从0.9X降至0.6X,已普遍低于行业成本价,企业陷入“越亏越卖、越卖越亏”的怪圈。 而由于招投标启动及中标公示有一定周期,企业的投标价格并不能真实反馈当前市场行情。如被业内广泛讨论的0.612元/W的投标价格,实际上是在9月10日启动招标,10月9日正式开标,投标价格与当前组件市场价格存在“时差”。 10月1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光伏组件当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点击阅读)一文中指出,0.68元/W已经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北极星梳理近期光伏组件投标及中标价格来看,自行业协会“反内卷”会议后,光伏组件投标价格有所提升。如10月22日,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开标,该项目采购2.5GW的N型TOPCon双面组件,投标均价0.694元/W,报价范围为0.675-0.722元/W。 此次头部企业联合行动,对提振组件市场价格有一定积极作用。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最终影响价格的仍是供需关系,目前来看企业仍有一定程度库存,且国内外需求提升有限,组件价格真正回暖或许还要一段时间。 近期有消息称,某央企在修改招标规则,涉及风光储项目,并将储能项目招标中技术评价权重和价格评价权重由50%和45%调整至55%和40%。如果央企们效仿上述行为,修改光伏项目的价格评价权重,或将对组件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 美国ITC正式对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面板、组件和下游产品启动337调查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10月31日投票决定对特定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面板、组件和下游产品启动337调查。 2024年10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面板、组件和下游产品(Certain TOPCon Solar Cells, Modules, Panel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22)。 2024年9月30日,美国Trina Solar (U.S.), Inc. of Fremont, California、美国Trina Solar US Manufacturing Module 1, LLC of Wilmer, Texas、中国江苏Trina Solar Co., Ltd. of China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9,722,104、10,230,009),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美国Runergy USA Inc.、美国Runergy Alabama Inc.、中国Jiangsu Runergy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Adani Solar USA Inc.、印度Adani Green Energy Ltd为列名被告。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立案后45天内确定调查结束期。除美国贸易代表基于政策原因否决的情况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337案件中发布的救济令自发布之日生效并于发布之日后的第60日起具有终局效力。

  • 晶科能源:1-9月光伏产品总出货量达到73.13GW

    10月30日,晶科能源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717.70亿元,同比下降1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15亿元,同比下降80.88%。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45.19亿元,同比下降22.09%;净利润约为1487.42万元,同比下降99.41%。 从出货量来看,2024年1-9月,晶科能源实现光伏产品总出货量73.13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67.65W,N型组件占比约85%,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5.48G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1.29%。与此同时,公司致力于巩固和加强自身在N型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不断推进产品量产效率功率的提升和产能结构的优化。此外,公司还宣布了在沙特合作开发10GW高效N型电池组件产能的计划,以强化面向未来的全球竞争力。 展望四季度,晶科能源表示将努力克服行业外部挑战,平衡出货规模与利润,力争实现全年出货90-100GW。

  • 光伏行业三季报盘点:哪些企业先于行业“复苏”?五家组件厂三季度盈利

    三季度财报披露接近尾声,受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晶硅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亏损程度严重,部分环节陷入“多卖多亏”的境地。 经过二季度的“寒冬”之后,光伏行业目前仍未完成产能出清,但已在周期底部,已有组件企业开始业绩回暖。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披露财报的光伏主产业链上市公司中,阿特斯(688472.SH)、协鑫集成(002506.SZ)、晶科能源(688223.SH)和横店东磁(002056.SZ)的前三个季度净利润持续为正;晶澳科技(002459.SZ)上半年亏损8.74亿元之后,Q3实现净利润3.9亿元。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组件出货排名亦初步揭晓。结合企业信息和机构统计,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688599.SH)和隆基绿能(601012.SH)四家第一梯队组件厂出货均在50GW以上,合计超过200GW。业内分析认为,在市场淡季、需求低迷和价格内卷的极端行情中,市场订单正逐渐向少数优质企业集聚。 五家组件厂Q3实现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光伏产品出货73.13GW,同比增长31.29%,其中,组件出货67.65GW。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其出货规模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业绩方面,晶科能源是上半年为数不多的保持盈利的组件厂。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17.70亿元,同比下降1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5亿元,同比下降80.88%。分季度看,Q3净利润为1487.42万元,同比下降99.41%,不过扣非净利润2.59亿元,环比显著提升。公司毛利率也从二季度的8.1%提升至11.8%。 晶澳科技Q3业绩被认为超出市场预期。分季度看,公司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亿元、-3.9亿元以及3.9亿元,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并在第三季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毛利率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8.7%,较一、二季度大幅提升。 同时,阿特斯、协鑫集成和横店东磁Q3净利润分别为7.16亿元、3857万元、2.85亿元。虽然同比均有下降,但在各环节利润承压的情况下,能实现盈利,已经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其中,阿特斯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为19.55亿元,在组件公司中最高。 2024年以来,受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持续影响,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陷入非理性价格战,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但从上述盈利企业的布局来看,较早实现N型产能放量,以及不断巩固海外市场等,是组件厂在行业周期下行时抗风险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晶科能源前三季度N型TOPCon出货占比已经超过了85%,成为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保障。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将努力实现90-100GW的全年出货,并更好地平衡出货量和利润;同时,美国、中东等高毛利的海外市场的贡献,对公司利润形成了有效支撑,公司曾在半年报中表示,海外市场贡献了七成以上营收。 根据晶澳科技产能规划,2024年末组件产能将超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到组件产能的80%,其中n型电池产能57GW。 协鑫集成在芜湖投建的20GW(一期10GW)N型TOPCon电池项目于2023年底全面达产,通过技改升级,目前产能已提升至12GW;新建的2GW 210R尺寸电池片产线也于今年8月投产。此外,除了今年相继中标/入围多个组件集采项目外,公司还连续取得印度等海外GW级大单,海外市场出货同比大幅增长。 组件第一梯队中,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前三季度亏损。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昨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坦言,错失美国高利润市场及BC产销不匹配,是导致前三季度大额亏损的重要原因。天合光能在财报中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光伏产业链供需影响,光伏组件相关产品售价同比下降,光伏产品盈利能力下降。 上游亏损仍在持续 除了一体化组件厂尚有博弈空间之外,硅料和硅片环节则仍然处于普遍亏损状态。TCL中环(002129.SZ)是硅片环节龙头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为94.86GW,同比增长11.4%,但在业绩方面,却营收与净利润均大幅下滑。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5.82亿元,同比下降53.59%;归母净利润为-60.61亿元,同比下降197.95%。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9.98亿元,且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三季度光伏行业仍处于供需失衡状态,虽然8月底后价格趋稳,但主产业链各环节仍然价格与成本倒挂。公司新能源材料单瓦成本行业领先,但受产品价格及存货影响,亏损总额加大。 受硅片价格持续下跌,硅片环节存货减值压力较大。TCL中环前三季度计提了24.39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实际利润4.7亿元。 硅片环节是产业链上业绩压力最大的环节,多家“硅片新秀”前三季度亏损额在10亿元以上。双良节能(600481.SH)、弘元绿能(603185.SH)、京运通(601908.SH)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39亿元、-16.3亿元、-14.09亿元。多家公司表示,业绩亏损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由于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通威股份(600438.SH)是多晶硅和电池片双龙头,前三季度亏损39.73亿元;协鑫科技(03800.HK)前三季度亏损约29.71亿元;大全能源(688303.SH)前三季度亏损10.99亿元;新特能源(01799.HK)前三季度亏损14.05亿元。 不过,多家硅料企业Q3亏损收窄,通威股份Q3亏损8.44亿元,协鑫科技Q3亏损14.92亿元,大全能源Q3亏损4.29亿元,亏损环比Q2均收窄。 协鑫科技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前三季度公司颗粒硅现金成本(含研发成本)分别为37.84元/公斤、35.19元/公斤和33.18元/公斤。在销售均价持续下跌的行业背景下,通过降本增效提质,公司Q3业绩相较于Q2亏损收窄。 由于前三季度大面积亏损局面持续,多家光伏龙头还是面临年报首亏的风险。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近期公开表示,如果全年业绩还亏,这将是通威在A股市场上市23年来的首亏,也是创业42年来的首亏。 行业“自律”能否加快周期见底? 进入四季度,面对产能出清不畅的现状,行业“自律”被频频提及。今年10月14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的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后,14家光伏头部企业围绕“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以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达成共识。 据消息人士透露,10月28日下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硅料头部企业再次进行了内部会议,对硅料/电池等环节的限产进行磋商。据招商证券等机构分析,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尽管具体限产方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但后续达成某种共识是大概率的,如过剩最严重、操作难度最大的硅料环节限产实现,从硅料到组件的产业链价格,可能会快速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强调,要重视实现行业自律的难度。钟宝申认为,经营主体过多一直会是行业自律最大的挑战。经营主体过多,协调、自律的难度会成倍增加。他建议,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行业整合,减少行业的经营主体数量,经营主体的适度减少有益于行业自律,健康发展。 好消息是,近期多家光伏头部组件厂宣布调整价格,调整幅度从0.01元/W-0.03元/W;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0.68元/W“参考价”后,近期集采投标的报价区间也整体上调。有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头部组件厂积极响应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措施,价格内卷现象正在逐步缓解。

  • 隆基、一道等22家企业入围中国能建17GW组件招标采购订单

    10月30日,中国能建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中国能建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中标候选人。共计22家企业入围,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能建华东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恒羲光伏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显示,主要型号为P型182mm单晶组件、P型210mm单晶组件、N型182mm单晶组件、N型210mm单晶组件,异质结HJT组件,预估采购数量17000MW。按照光伏组件类型及投资方式拟按10个标包招标,具体情况如下:(001)工程承包项目所需P型182mm单晶组件;(002)工程承包项目所需P型210mm单晶组件;(003)工程承包项目所需N型182mm单晶组件;(004)工程承包项目所需N型210mm单晶组件;(005)工程承包项目所需异质结HJT组件;(006)自主投资项目所需P型182mm单晶组件;(007)自主投资项目所需P型210mm单晶组件;(008)自主投资项目所需N型182mm单晶组件;(009)自主投资项目所需N型210mm单晶组件;(0010)自主投资项目所需异质结HJT组件,潜在投标人可以对某一标段或全部标段进行投标,兼投兼中。

  • 组件涨价潮起?多家头部组件厂称“已调整分销渠道价格” 能否落地需看招标现况

    市场传闻多家头部组件企业向上微调组件出货价格。晶澳科技(002459.SZ)和天合光能(688599.SH)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分销渠道价格有调整;晶科能源(688223.SH)回复称,正在努力促进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隆基绿能(601012.SH)方面表示,组件价格随行就市调整。 对于价格调整幅度,多家企业并未细说。根据市场消息,上周组件端价格报涨,龙头在上周及本周率先行动,天合光能上调3分/W,隆基绿能部分型号上调1~3分/W。 就在本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基于行业“反内卷”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公司积极响应,期待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晶澳科技人士称,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基于对市场趋势、成本、订单情况等因素做全面考量,同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评估和动态调整定价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三季度,针对持续萎靡的价格,光伏行业已发起“保卫战”,硅片是首先发起调价行动的环节。8月27日,TCL中环(002129.SZ)和隆基绿能同时宣布涨价消息。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市场需求仍旧疲软,供过于求局面未得到扭转。据硅业分会上周消息,各尺寸硅片价格降幅1.59%~5.41%。对比来看,G10L成交均价为1.05元/片,较8月27日上调后价格(1.15元/片)跌幅达到8.7%。 在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下,此轮组件价格调涨有待观望。有市场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指出,组件价格调整落地情况,需要观察招标情况。目前组件端的库存和产能供给仍然处于高位。此外,由于目前上游价格尚未出现明显变动,此轮涨价是否能够有效执行,亦有疑问。 从地面电站招投标情况看,多家企业已经配合此前光伏行业协会给出的0.68元/W参考价。在10月22日开标的中节能2.5GW N型TOPCon双面组件采购项目中,包括头部组件企业在内的13家企业在此次招标中给予了积极响应,项目投标均价0.694元/W,报价范围为0.675~0.722元/W。 但分销渠道仍在进一步博弈中。 根据infolink消息,组件价格在上周开始出现僵持,厂家酝酿报价上扬 2-3 分人民币。然而,实际成交价格尚未见到落地。涨价能否成功落地仍要看市场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厂家策略而定,厂家确实有意识地调整十至十一月产量,TOPCon 主流瓦数供应部分出现紧张。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下游的价格还是取决于硅料环节产量控制情况。硅业分会在近期分析中认为,电池、组件价格虽有下跌,但整体成交价集中,说明已经接近底部。近期光伏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频繁发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晶硅光伏行业走回正常轨道。

  • 光伏行业转折点来了?多家组件厂商称价格“随行就市” 业内人士呼吁减产

    继“反内卷”座谈会后,多家光伏组件厂商被曝涨价。 有市场消息称,自10月29日起,隆基绿能光伏组件价格上涨1-2分/瓦,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在内头部组件企业出货价格均已向上微调1-3分/瓦。 对于上述消息,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今日(10月30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表示,“组件价格根据市场情况会进行调整。” 晶科能源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基于行业‘反内卷’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各企业正共同努力促进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公司积极响应,期待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 晶澳科技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上分销渠道价格略有调整。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基于对市场趋势、成本、订单情况等因素做全面考量,同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评估和动态调整定价策略。” 阿特斯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光伏组件价格变动请参考市场信息。” 截至发稿,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方面暂未予以相关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2日,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开标,该项目采购2.5GW的N型TOPCon双面组件,项目投标均价0.694元/W,报价范围为0.675-0.722元/W,最低价不低于协会此前公布的最低投标价,且相比于9月中旬报价有一定幅度上涨。 光伏组件厂商产品价格“涨”势看似“呼之欲出”,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所提出的倡议紧密相关。 不久前,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阿特斯等16家参会。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就在10月1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题为《光伏组件当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的文章,并提到, 2024年10月的光伏组件成本“参考价”为0.68元/W,称“已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中标合同必须是高于成本。 “0.68元/W只是一个最低价,只是想控制(相关价格)不再继续下滑,要回弹得企业自身控制负荷,改善供需关系。0.68元/W这个价格不含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端折旧和三项费用,只覆盖现金成本。”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吕锦标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目前同样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过剩情况下,还是需要龙头企业能够下调出货计划,控制生产负荷,不低于成本抢单,不要为了完成出货量,追求出货量排名而持续低价抢单,造成亏损放大。” 硅业分会10月24日数据显示,该周硅片价格整体下跌,主要由于下游需求动力不足。本轮降价自电池组件起,硅片环节上下游僵持博弈超过两周时间,最终以电池环节大幅减产收尾,传导反馈至硅片端减产降价。该周电池组件价格再度下跌,M10单晶TOPCon电池片成交价降至0.265元/W,182mmTOPCon双面双玻组件价格降至0.68元/W。 对此, 硅业分会方面表示,该周电池组件虽有下跌,但整体成交价集中,说明已接近底部。 近期光伏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频繁发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晶硅光伏行业走回正常轨道。根据上述情况,下游电池企业考虑大规模抄底备货,硅片短期内连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都过剩,均低于现金成本价销售,供应不压缩,价格无法回弹,亏损放大不可避免。”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认为,目前看硅料环节有调整机会,四季度四川、云南步入枯水期,有60多万吨产能不能享受优惠电价,会增加0.5-1万元/吨成本。“龙头企业要考虑降负荷保现金流,这有利于减少供应,消化库存,带来价格反弹。” 吕锦标表示,“相信龙头企业后续会主动调低负荷,控制供应节奏,让价格回归理性。目前看前10大组件企业占总出货量的85%以上,这部分企业首先不低价抢单,不低于成本出价,就可能稳定市场预期。” “光伏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销售价格需要高于全成本,企业才能可持续经营。 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方面表示。 中信证券近日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光伏行业协会提出行业“防内卷”倡议,有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国内1-9月光伏发电量及新增装机数据均显著高于全国电力行业平均水平,在风光大基地持续建设的背景下,四季度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走高。

  • 0.68元/W!高景太阳能中标鲁甸县火德红镇复合型光伏项目组件采购订单

    10月29日,鲁甸县火德红镇复合型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64396000元,单价0.68元/W。 招标公告显示,本次光伏组件总量为智定94.7MWp,规格型号为单晶硅双面N型580-590Wp。

  • ​0.828元/W!华润异质结组件采购中标结果公布

    10月25日,华润海原呱呱山90MW风光储一体化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光伏项目异质结光伏组件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为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标价格93150000.00元,单价0.828元/W。 招标公告显示,本期项目交流侧备案容量90MW,直流侧容量约112.5MWp的异质结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