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99个
12月4日,陕西宁强县1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组件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8385.312825万元。 据悉,项目招标人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双玻光伏组件的供货、检验、试验、包装、运输、交货等相关内容。
产能过剩、价格踩踏、行业内卷,光伏行业已深陷多方混战一堂的拉锯战中。 但在当下,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行业已然觉醒,一场自上而下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政府、商协会及企业各方正努力把光伏产业重新拉回正轨,并针对行业出现的偏差打出三击重拳。 第一击重拳:建立自律公约 进入今年下半年,行业情况进一步“恶化”,组件价格急转直下、快速崩塌,抵制“内卷式”竞争已刻不容缓。 “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中央政治局7月的一场会议振聋发聩,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行业9位头部企业家齐聚央视夜话行业发展,并合力写下“合”字,意在破除行业内卷。 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硬核发文,确定组件最低限价标准: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W,(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0元/W,企业报价若低于这一标准,涉嫌违法,同时协会也将时刻关注监督。 虽不具备法律效应,但“限价公约”的发布代表着企业开始集体抵制低于成本价竞争的无序内卷,是行业的一种觉醒和自救行为,可以理解为行业自律公约初步建立。 从结果来看,“限价公约”发布后初见成效,多家头部企业微调组件出货价格,而在此后央国企组件招投标报价中,大部分企业也都在遵守限价公约,仅少部分企业报出低于成本线价格,但甚少中标,中标人亦或是第一中标候选人所投报价,四舍五入后均在限价之上。 第二击重拳:化解过剩产能 回归根本,供需才是底层逻辑,历经近几年“大干快上”的投资热潮,光伏四大主产业链环节名义产能均超已1000GW,远超终端需求。 然而,产能扩张仍在进行时,但依据当下的市场及融资环境,待建项目落地可行性也在发生变化,若继续投产大概率面临亏损或滞销的局面,部分产能只能被迫提前退出。 北极星统计,2024年以来宣布延期、终止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具体来看,共14家企业宣布延期项目,几乎涵盖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延期投产时间多集中在2025、2026年;而12个终止项目则主要集中于电池、组件环节,且多为跨界玩家,所瞄准的也都是高效N型技术。 当然,市场之手作用之时,另一只“调控之手”也开始下拳。11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大幅提高光伏制造项目资金、技术水平、水电能耗等指标。 例如,将硅料新建改扩建项目还原电耗、综合电耗提升至40千瓦时/千克、53千瓦时/千克,对于这样的门槛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根据行业目前技术水平,仅2家企业达到扩产要求。不难看出,政府这一举措旨在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但值得关注的是,新政策所针对的是新增产能,对存量项目作用有限,目前行业存量项目减产则主要依靠协会组织下的企业自律性调整。 以硅片环节为例,有消息显示,11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行业自律会议,之后某头部拉晶企业带头下调开工率,从月初计划的40%降到30%左右;而就在近期,业内有消息称,协会根据明年硅片市场总需求量进行估算后,对硅片企业明年产能配额进行分配。 第三击重拳:严防内卷外溢 在国内市场极致内卷的同时,越来越多企业也将目光聚焦于海外市场,这不仅仅是生存只选,更是高利润所在地。但在竞争日趋激烈和海外贸易壁垒频发形势下,严防“内卷外溢”迫在眉睫。 近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召开“光伏行业对外贸易企业自律座谈会”,这场会议虽没有大肆宣传,但规格更高、导向也更加明确。 会议两大重要看点,其一为在这场协会组织的会议中打破往常参会人员范畴,商会及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之外,出现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级政府代表;其二则是会议主题,即企业要加强自律,开展良性竞争,严防光伏行业“内卷外溢”。 事实上,这场会议与前不久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降低光伏出口退税政策初衷如出一辙,政策将光伏出口退税率从13%降至9%,一方面,降低出口退税可以遏制国内低价产品无序溢出,避免恶性竞争,为优质产品提供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产品价格低廉质疑的回应。 短期来看,虽为出口依赖较强企业带来不小现金流压力,但长期来看,实则是在促进光伏产能缩减与供给侧改革。 据InfoLink调研,受退税政策影响,上周海外硅片报价已出现上涨,企业相应提升对外报价约4-5%不等。 当然,内外组合拳之下,有实力的企业也并未随波逐流陷入价格战之中,而是将技术创新视为破局密匙。近期,光伏龙头先后官宣技术创新成果,隆基、晶科先后祭出新产品,二者将组件量产效率纷纷推至24.8%,天合自主研发双面i-TOPCon电池效率最高达到26.58%。 龙头企业对于技术的执着,无疑是在通过技术的迭代创新将行业视线重新拉回产品价值本身,以打破内卷的行业现状,引领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良性道路。 在一系列措施重击之下,光伏行业能否扭转、重新回到正轨?宜宾即将召开的2024行业年度大会行业大会,能否调整行业行驶航向、以及硅片等产业链配额又将如何分配,北极星将持续关注!
12月4日上午,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首场会议——光伏供应链配套发展研讨会在四川宜宾召开。备受关注的对话环节,就行业热点问题“为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如何加强自律,防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八大光伏龙头企业高层发声。北极星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对话嘉宾如下: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熊海波 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经理 徐新峰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钱晶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胡荣柱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宋登元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晓华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经理 冯琰 江苏日御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CTO郑京 核心观点: 熊海波: 在行业调整期,企业更要有勇气做减法、渡过周期。首先企业要盈利,这是硬道理。第二健康的现金流是王道,企业不管在风光的时候还是在低谷期,要有定力、有勇气做减法。 最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机电商会、国家能源局在组织一些防内卷的会议,但是企业自律到一定程度进入深水期是比较难的,因为每一个企业所处环境不一样,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候,可能会放弃共同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政府要有所为,(规范)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尤其是在新项目建设之前,能出台相关宏观政策调控。 徐新峰: 从政策层面,此前出台的对于新产能的标准还过于宽松,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对产业调控有帮助的政策;行业层面,官方协会已经在努力控制,但在实际执行阶段,企业到底能执行到多少还要打个问号;微观层面,能不能生存下去,关键还是在企业自身。所谓的降本增效,其实不是简单看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材料的降本增效,是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是整个行业的效率,所以企业自身还是要保现金流,自身要做到整个运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这才是活下去的关键。在我看来,技术迭代才是取代内卷或者说过剩最好的办法。 钱晶: 中国企业为什么在联盟或者自律这件事情上很难呢?我觉得其实也不一定。自律不是责任感的问题,如果企业不自律,不断地报低价,不断地扩产,扩低质产能,你想熬死别人,不要天真。自律是所有龙头企业在这个时候必须做的,中国的企业联盟也是可以策略性、阶段性地形成力量,所以一定要自律。也希望媒体,要给予正确、正面的导向。比如在某些企业在关闭部分产能、放假的时候希望正面引导;当某些企业还在扩产的时候要以负面的方式报道它。 胡荣柱: 在这个非常时期,行业共识、自律是有必要的,而且已经出现成效了。而让行业恢复常态, 政府、企业、客户、投资者等,都应从各自的角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政府部门,制定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投资者,要更加理性;企业,也要更加的理性,尽量减少甚至杜绝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另外,我们要正视行业所处的这个阶段,出现这些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一方面要保持信心,另一方面也要直面种种问题,坚信终会走出本来很正常的这么一个低迷的阶段。 宋登元: 当三头在外的时候,大家都是赚钱的,在PERC时代也是赚钱的,但现在,中国光伏技术全面引领,却要为生存而战,这有点悲哀。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出现了问题。目前,协会在帮助做一些新的规则,政府在做一些规则和条件,我个人还是充满信心的,首先技术处于最好的时代,技术完全可以支持行业健康发展,关键是商业模式是否能有所创新,形成长效机制避免再次经历此次的周期。 郑京: 我们认为适度的竞争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这也是中国光伏十年甚至二十来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恶性内卷确实是这个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毒瘤。 要避免恶性内卷,我个人觉得自律是有限的,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掐死是一样的道理,靠各个厂家的自律是不太可能真正达成某种真正的改变,更多的是依靠行业的联盟;另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企业应该大力投入自主研发,且行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规范非正规的模仿、照抄一类不良行为。 冯琰: 从美科角度而言,首先就是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积极响应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行业自律公约,尤其是防止恶性竞争、低价倾销;第二是在练企业内功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差异化竞争策略,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第三是进一步加深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维护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徐晓华: 今天光伏走成这个样子,可能跟人人都想当盟主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发起异质结 740W俱乐部,没有盟主,大家一起推进异质结进步。 我觉得自律千万不要变成期望他律,自己不自律,光伏行业是大家的,还是要把自律做大,自己限产限价,我们异质结组件肯定要做到自律,价格不会低于行业指导价,此外我们也在用技术创新寻找新的方向,开拓增量市场。 注:以上内容由北极星根据现场对话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12月3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格6092.195万元,单价0.704元/W。 本项目交流侧约67MW(直流侧约86.5MWp),本次采购86.5MWp,182mm单晶双面双玻组件,按>600Wp/块。首批组件交货暂定2024年12月20日(暂定,具体以项目进度为准),具体以合同签署的要求为准。
12月3日,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预估采购总容量2.6GW,N型TOPCon容量2.1GW,BC500MW。 本次框架协议分2个标段,详情如下: 框架协议有效期自协议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0日。 开标时间为2024年12月24日10:00:00。
12月2日,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4-2025年度分布式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3家,分别是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标单价来看,标包1、标包2均为0.7元/W、标包3为0.699元/W。
12月2日,靖远山发投(靖远)B区20万千瓦光伏项目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中标候选人第1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7201.572024万元,单价0.703元/W;中标候选人第2名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7201.572024万元,单价0.703元/W;中标候选人第3名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7201.572024万元,单价0.703元/W。 本次招标项目为靖远B区200MW光伏项目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白银市靖远县,项目安装容量为244.68808MWp(暂定),额定容量为200MW。 靖远山发投(靖远)B区20万千瓦光伏项目组件采购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供货范围包括整套光伏组件及组件间连接电缆和连接器,规格型号为600Wp及以上、N型单晶双面双玻;2)用于安装、调试、试运行、运行所供设备维修的专用工具(仪器)及材料等;3)提供组件设备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所需要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图纸;4)提供光伏组件产品参数表、产品I-V特性曲线图、产品缺陷检测图像等资料;5)提供光伏组件安装指导、调试等技术服务以及运行人员培训、质保期内的计划和非计划维修和保养等。目划分为一个标段。 交货期:投标人需承诺设备交货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具体交货进度如下:第一批交货时间:2024年12月3日,容量44MW;第二批交货时间:2025年3月20日,容量100MW;第三批交货时间:2025年4月20日,容量100MW。具体交货进度以招标方书面通知为准,方案以买方实际发货通知为准。 交货地点:靖远山发投(靖远)B区20万千瓦光伏项目场址现场。
12月2日,粤水电2024-2025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示,标段1中标企业有5家,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标段2中标企业有8家,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标段3中标企业有3家,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鸿钧新能源有限公司;标段4中标企业有3家,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华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标段1为550Wp及以上的双面双玻单晶PERC组件 ,容量为1GW,中标单价在0.637~0.675元/W;标段2为580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TOPCon组件,容量为2.5GW,中标单价在0.635~0.667元/W;标段3为59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HJT组件,容量为400MW,中标单价在0.778~0.79元/W;标段4为60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BC组件,容量为100MW,中标单价在0.785~0.8元/W。 根据招标公告,本项目包括4个标段,招标范围是预估总量为4000MWp的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双玻单晶PERC组件/双面双玻组单晶TOPCon组件/双面双玻单晶HJT组件/双面双玻组单晶BC组件,带边框、配套组件串接插头、配套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器具的供应、工厂试验、包装、保险、运输到目的地、交货、培训、安装指导、功能实现,配合现场调试和试验、参加试运行、竣工验收,负责质量保修等。
上山、下海、进沙漠,“十四五”以来,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光伏电站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光伏组件的运行环境随之复杂。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组件的性能不仅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更关乎到电站25年的生命周期。因此,光伏组件的选型与性能评估尤为重要。面对各种严酷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挑战,走出“舒适区”的光伏组件,如何保障稳定、可靠、高效运行? 应用场景拓宽,组件运行环境更严苛 光伏组件长期暴露在户外,时刻面临复杂的气候及环境条件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组件可靠性进而影响发电性能和发电量。多家设计院人员表示,光伏组件选型的总体原则是因地制宜,项目建设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光伏组件选型的关键要素。 “十四五”期间,将有2亿千瓦风光大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到2030年,“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4.55亿千瓦。与常规地面电站相比,“沙戈荒”风光基地气候、环境恶劣,海拔多处于1000米以上,而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处于低温运行,焊带、电池片膜层等在低温条件下弹性降低,易出现脱层、脱焊、隐裂等风险;沙漠地区季节性温差变化较大,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会加速设备老化、氧化;大风扬尘天气易形成沙暴浮尘,会磨损、侵蚀光伏组件。整体而言,“沙戈荒”场景下对组件的耐候性要求极高。 按照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海上光伏的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000GW,占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的近20%。海上光伏前景广阔,但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和强浪环境也给组件带来严峻挑战。如在高等级腐蚀区域,光伏组件主要面临盐雾腐蚀和海洋生物腐蚀;高温、高紫外线辐射等会加速光伏组件老化;水汽侵入会造成玻璃基材腐蚀、电池片金属化腐蚀和封装材料的老化,加速组件PID效应;海鸟排泄物附着在光伏组件上,还易出现热斑效应。 在光伏电站运行环境日益严苛的现状下,光伏组件选型需要更精细化。结合电站业主招标情况来看,电站业主在组件选型中除了关注效率、成本外,对组件可靠性同样提出了要求。 高可靠光伏组件如何炼成? 为确保产品可靠性,一款组件产品在上市之前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实验室检测必不可少。部分头部企业为进一步把控产品质量,还专门设立了企业实验室,一道新能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一道新能光伏实验室集研发与质量控制为一体,具有专业、全面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可进行组件外观检查、最大功率确定、绝缘试验、湿漏电流试验、PID、冰雹、LID、UV、湿冻和湿热试验等数十项检测项目,是当前行业内最先进的企业实验室之一。截至目前,一道新能实验室先后通过了TüV莱茵目击实验室、TüV北德 IECEE CB-Scheme's CTF2实验室、TüV南德TMP目击实验室、TüV北德CTF目击实验室等权威认证,这是对一道新能实验室测试能力、管理体系、硬件水平等方面的充分认可。 而获得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无疑是对产品品质最好的背书。作为N型技术的引领者,一道新能在N型TOPCon领域率先布局并持续深耕,在技术创新和效率突破的同时,还确保了产品的高可靠。截至目前,一道新能搭载TOPCon 4.0 Plus电池的DAON 4.0高效组件产品,已获得TUV/CGC/CQC/PCCC/UL等多个第三方机构基础认证以及多项加严测试,包括CE认证、3倍IEC、3倍PID、盐雾8级、沙尘、氨气等,进一步彰显N型组件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一道新能N型双面双玻组件通过了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测试实验室PV Evolution Labs (PVEL)的产品质量验证计划(PQP)中的一系列严格测试。具体来看,在经过600次-40度到85度的温度变化循环的热循环测试以及2000小时温度85度、湿度85%的湿热测试后,一道新能DAON组件展现出了在极寒、极热以及湿热条件下组件材料和结构的耐久性;在经过动态机械载荷与静态机械载荷的双重测试后,一道新能DAON组件保持了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的功率输出,展现出了优异的抗风性能;在针对电势诱导衰减测试(PID)以及高温辅助光致衰减测试(LETID)中,一道新能DAON组件展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耐光性和长期稳定性。 隶属于德国VDE协会成员的10家德国EPC厂商联合发布SMQS 90038-1光伏组件质量标准,对铭牌参数、组件认证、可靠性、电池、主要封装材料性能参数、出货检验和ESG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新的质量标准要求,一道新能DAON组件满足该标准的严苛要求,再次展现了N型组件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 一道新能N型组件的高可靠性还得到了多个实证基地的验证。一道新能DAON组件入驻漠河极寒测试园,实证数据显示,在最低温度达到-43.98℃,组件积雪达到8cm以上的漠河,在不均匀雪载的情况下,一道新能DAON组件凭借高耐候性的研发设计、高可靠性材料匹配和生产工艺,成功抵御了极端低温与暴风雪的考验。 户外作业的光伏组件会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长期的紫外线照射会使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电池片等部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导致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功率衰减等问题。一道新能DAON组件具有良好的抗UV衰减性能,可确保光伏组件在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使用寿命中,持续稳定地输出电能,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收益和长期运行可靠性。 高可靠是组件稳定运行的大前提,此外,光电转换效率、组件发电能力也是评估组件性能的关键指标。一道新能搭载TOPCon 4.0电池的DAON组件在PV Magazine Module Test发布的实测发电量数据方面拔得头筹。10月初,一道新能DAON 4.0组件经过TüV 南德测试认证,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610.15W,全面积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4.02%,标志着一道新能在N型TOPCon高效电池和组件技术路线上再次取得跨越式突破。 实证电站的数据反馈则进一步验证了一道新能N型组件的高发电量优势。据悉,在青海某电站N型较P型组件实证项目中,一道新能N型组件平均发电量增益达6.59%;在海南某电站N型较P型组件实证项目中,一道新能N型组件平均发电量增益达4.41%,彰显了一道新能在N型领域的硬核实力。 从黄沙漫漫的沙漠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从连绵起伏的山峦到地势险峻的高原……近年来,一道新能持续深耕N型技术的研发创新,并不断推出适应沙戈荒、山地、海面、雨林等各类极端环境的高效、高可靠组件。当前,一道新能N型高效组件已在全球各地各类场景中广泛应用。 过硬的产品品质,源自于一道新能对高效组件的不懈追求和对组件质量的严苛把控。一道新能相关人员介绍,面向未来,一道新能将继续加强与权威机构的合作,通过不断的测试和认证,确保研发技术以及产品性能领跑行业标准,并不断推出适应新应用场景的高效、高可靠组件产品,为全球客户服务。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日前,品诚集团总部暨研发智造基地落地在浙江省建德市建德航空小镇。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150亩,建设3GW高效轻质光伏组件项目(含配套用透明复合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用地100亩,预计2026年3月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并竣工投产。一期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品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PC材料(聚碳酸酯)、PMMA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复合材料等先进高分子功能材料智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医疗设备、轨道交通、新能源车辆、工业防护、美学及科技建筑、现代农业、电子电器等领域的“以塑代玻”和“以塑代钢”,并始终致力于“进口替代””。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