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个
近期,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univa 宣布,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太阳能电池工厂已经开始生产电池,并已经为其客户开始供货。据当地媒体报道,Suniva 是美国本土第一家恢复硅基组件商业生产的太阳能公司。 据悉,去年10月,Suniva宣布计划重启位于佐治亚州诺克罗斯的太阳能电池工厂 ,重启的第一阶段将从2024年春季开始,工厂的年产能将提高至1GW。Suniva表示,第二阶段可将工厂进一步扩大至2.5GW,彼时Suniva已经从纽约投资基金Orion Infrastructure Capital(OIC)获得了1.1亿美元的融资承诺。 Suniva曾经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拥有位于密歇根州和佐治亚州两家工厂。 2017年该公司申请破产,并关闭了产能为450兆瓦的佐治亚工厂,公司表示无法与更便宜的进口太阳能产品进行竞争。 不久之后,Suniva和SolarWorld要求联邦政府根据201条款对外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贸易关税。这一请求获得了成功,进口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至今仍被征收201条款关税。 不过,SolarWorld未能恢复,现已停业。Suniva此后也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但现在Suniva表示,新的IRA制造业税收抵免将使其能够重新启动电池制造业务。自2019年Suniva退出破产程序以来,Lion Point Capital一直持有该公司。
11月14日,陕西宁强县1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中标候选人第1名: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385.312825万元,折合每瓦单价为0.839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944.33368万元,折合每瓦单价为0.894元;中标候选人第3名: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840.3298万元,折合每瓦单价为0.884元。 据悉,项目招标人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双玻光伏组件的供货、检验、试验、包装、运输、交货等相关内容。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3日,中国电建发布2025年度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规模均为51GW。 在51GW光伏组件框招中, 投资建设项目所需N型TOPCon单晶硅组件预计采购总量12GW,工程承包项目所需N型TOPCon单晶硅组件预计采购总量36GW,项目所需N型HJT单晶硅组件3GW,电池片尺寸要求均为182mm及以上。投标人应按合同要求完成光伏组件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运输至现场及交货、现场开箱检查、安装指导、调试试验、试运行、消缺、性能保证的考核验收、技术服务和质保期内的维修及保养等工作。供货范围主包括:光伏组件及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消耗品、技术服务等。 在51GW光伏逆变器框招中, ≥3125kW(华变)的箱逆变一体机预计采购总量12GW,投资建设项目所需的组串式逆变器(AC800V)预计采购总量8GW,工程承包项目所需的组串式逆变器(AC800V)预计采购总量25GW,10-150kW的组串式逆变器(AC380V)预计采购总量6GW。 根据公告,本次招标将按各包件分别确定中国电建2025年度光伏组件入围供应商(入围供应商数量根据实际投标人数量确定),并签订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有效期至下一年度集中采购结果正式公布为止。集团(股份)公司所属各成员企业各规格型号光伏组件的采购均按照框架入围名单及协议执行。中国电建集团所属各成员企业各规格型号逆变器的采购均按照框架入围名单及协议执行(集中式逆变器的采购采用箱逆变一体机的入围名单)。 除有特殊情况外,集团(股份)公司所属各成员企业将在项目落地、具体采购需求明确后,根据此次招标结果,直接邀请入围供应商通过谈判采购或竞价采购等二次竞争方式,确定其所需光伏组件的最终成交单位,并签订采购合同,不再另行单独招标。 中国电建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 中国电建2025年度光伏逆变器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
11月12日,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来自于自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 从中标价格来看,均价0.683元/W。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预估采购光伏组件总容量为2.5GW,本次招标采购N型TOPcon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本框架协议期限为自签订框架协议起1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9日,清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总额不超过5亿元(含本数),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投资分布式光伏支架智能工厂项目、能源研究开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清源股份表示,分布式光伏支架智能工厂项目有利于公司扩大光伏支架的产能,推动公司进一步高速发展;能源研究开发中心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创新能力,丰富公司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偿债风险与财务费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综上,公司本次发行聚焦主业,符合理性融资,融资规模合理。
国内光伏业史上最大并购案面临变数。今日晚间,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阳股份”)事项进展。其中提到,截至目前相关工作尚在进行中,交易各方仍在持续就交易相关事项进行磋商, 不排除原交易方案可能存在调整或终止的风险 ;磋商过程中,交易各方也同步在积极探讨其他整合方案,如有确定进展或变化,公司将及时披露。 今年8月,通威股份宣布拟斥资不超过50亿元并购上市失利的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这一规模,是近年来光伏行业,乃至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起并购计划。 但该项收购计划并非一帆风顺。继今年9月份盐城电池工厂被曝员工大规模放假后,润阳股份泰国工厂近日疑似出现停工。据财联社记者近日获取的一份文件显示,润阳泰国4期组件厂停工时间是11月7日起至2025年1月5日止(共60天)。对于停工原因,文件中称是“生产受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影响,目前订单不稳定,对生产连续性造成影响。” 海外产能陷入停工传闻,增加该笔并购重组不确定性。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润阳股份产能覆盖光伏全产业链,其电池片出货此前连续居于行业前列,但在电池技术剧烈迭代的当下,业内普遍认为通威看中了其海外产能。 此次并购进展宣布后,持续成为市场热点。在11月4日召开的通威股份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通威股份董事会秘书严轲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正与第三方中介机构持续推进审计、评估及业务尽调等相关工作,并与各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若相关事项存在重要进展或重大变化,公司将按照监管规则及时披露。此外,公司目前暂无其他收购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润阳股份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专利风险。根据微信号“润阳新能源”10月4日消息,润阳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工厂正式投产。文中提到,阿拉巴马工厂的年产能预计达到2GW,有望成为美国太阳能制造领域的新星。 不过,9月30日,天合光能(688599.SH)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ITC(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面板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以下简称为337调查),润阳方列名被告。 对此,润阳股份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文称,已于2024年10月8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出撤销天合的两项涉案专利的申请(IPR程序)。 根据相关议程,IPR程序终裁将于2026年3月作出。不过,有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在终裁之前,争议产品可能暂时无法在美国市场进行销售。另有法律界人士分析称,如果ITC认为侵权成立,可能会颁发普遍的排除令、有限的排除令或者禁止令,这种救济手段一旦颁发,被请求人无法再将侵权产品出口到美国,甚至出口到美国的侵权产品需要进行销毁。
短短两三年前,光伏电池突破效率瓶颈,全面揭开N型竞赛大幕,TOPCon、异质结(HJT)、IBC三大具备商业化量产前景的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奔至当下,TOPCon以900GW产能席卷市场,IBC以效率之名持续扩大声势,异质结怎么样了呢? HJT企业“抱团”,向规模化冲刺 据最新数据显示,异质结电池采用双面钝化技术,最高理论效率可达29.2%。令异质结备受推崇的还有它仅需四步的极简工艺制程、高双面率、低衰减和低碳排放等诸多优势。 回看过往两年的市场动态,当TOPCon技术以暂时领先的性价比优势席卷市场之时,异质结降本增效的速度同样不容小觑。 这背后离不开整个异质结产业链的“抱团”前行,“独木难成林”,这也是近年来光伏技术迭代与产业发展的典型趋势。2023年7月20日,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成立,至今已集结了上下游产业链上的153家成员单位;仅8个月后,华晟新能源等10家核心异质结企业联合发起了高效异质结740W+俱乐部,国电投、通威、中建材浚鑫、珠海鸿钧、上海恒羲随后也相继加入,各家企业群策群力,为异质结绘就了更为清晰的降本增效路线,这无疑是产业跃升的重要推动力。 就增效路径而言,据悉,异质结的提效技术包括硅片吸杂、硅片掺杂元素优化、硅片背面抛光、高迁移率靶材、全开口网版、光转膜等。在上述一系列技术的导入与优化之下,740W+高效异质结俱乐部预期,2024年底异质结电池效率将较2023年底提升0.65%。 近期,异质结第一大厂华晟新能源官宣,其喜马拉雅系列G12-132版型异质结光伏组件再度刷新纪录——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68.938W,组件转换效率达到了24.75%,相比去年底的纪录,组件功率提升了18W+,效率拉高了近0.6个百分点。不足一年的时间,华晟异质结再次获得突破,这无疑为异质结技术的重大进展立下里程碑,为异质结行业的进一步拓展和升级带来了积极信号。 值得重视的是,异质结电池效率稳步上升的同时,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尤其在非硅成本的关键环节——银浆,异质结军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已成各家标配的0BB技术,通过取消主栅线增加组件受光面积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并且还可显著减少银浆耗量。740W+高效异质结俱乐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光伏HJT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在异质结电池产线,0BB技术可使每片电池的纯银浆耗量减少20~30mg。 异质结的独家竞争力还在于其低温工艺带来的减银“杀手锏”——银包铜技术。从白皮书了解到,伴随2022年底,银包铜浆料技术导入量产,异质结电池的银含量已经从50%向40%、30%、20%逐步压缩。据华晟新能源介绍,通过0BB技术叠加40%银含量的细栅浆料,预计今年年底其每瓦银耗有望降至5~7mg,低于TOPCon(约10.24mg/W)甚至PERC(约7.82mg/W)水平。异质结非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通过叠加专用硅料、专用硅片、硅片薄片化以及无铟、低铟靶材等,异质结军团抛出决心,在保障异质结电池与组件超高效率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底在性价比上将追平TOPCon,这也预示着异质结大规模产业化爆发在即。 产能落地加速,市场需求攀升 降本增效是揭开产业化爆发序幕的关键,市场认可则是进一步推动异质结规模化应用的加速器。 据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现有已投产异质结电池产线数量约67条,已投产异质结产能规模约42.3GW。其中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规模目前已达20GW,占比近半。 虽然现有规模尚小,但异质结显然成了当下企业逆势扩张的首选技术。据北极星跟踪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签约、开工、投产的异质结电池组件总规模直奔百吉瓦。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从异质结不断扩张的阵营中不难看出,其拥护者从早期的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等“孤勇者”向外扩延,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以及央国企的押注。 头部组件企业逐步加码对异质结技术的研发,中试产线陆续落地;全球第一大光伏电站投资商国家电投旗下国电投新能源专注于“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被视为达成世界最强清洁能源供应商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举措;上海电气加速培育光伏产业新赛道,成立上海恒羲光伏加码异质结电池组件等。 随着产能的加速落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日益显现,各企业联合推动设备和辅材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通过降本效应提升了异质结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令异质结队伍信心倍增的是终端市场的认可,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异质结技术的创新活力。从北极星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异质结已作为单独标段出现于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央国企的集采中,当时规模均未超过1GW,但今年以来,GW级异质结招标大单涌现,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绿发等异质结集采规模整体已超10GW。 其中,仅中国绿发一家,异质结标段采购规模就达到3.5GW,最终由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国晟新能源3家企业包揽。最新消息显示,今年9月,短短三个月时间,华晟新能源已圆满完成了中国绿发1.8GW异质结组件的全部交付。这些组件将应用于中国绿发新疆若羌的4GW光伏项目中,该项目建设完成后,有望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异质结光伏电站。 天然优势,开启叠层竞赛 “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异质结专属招标累计接近30GW”。 “光伏龙头企业开始进入异质结领域”。 在今年8月的“2024异质结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研讨会”上,通过上述两大标志性事件,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兼CEO徐晓华表示,异质结正迅速成为下一个主流技术选择。 众所周知,降本增效是光伏这艘巨轮持续前行的核心引擎。引用业内观点,光伏发电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1美分/kWh,这也意味着光伏降本增效仍然重任在肩。 作为光伏组件的第一大成本,在电池片的硅成本以及非硅成本上,异质结均展现出足够信心。其中非硅成本的“重痼”银浆,除了已逐渐量产导入的银包铜,异质结甚至直指“无银”。在今年的SNEC展上,国电投新能源发布全球首款量产高功率铜栅线异质结组件,通过铜替代,异质结降本进展显著。 另外在硅成本上,异质结的“杀手锏”则是更低成本的专用硅料、硅片以及更薄的硅片,这主要得益于异质结的低温工艺和完全对称的电池结构,特别是硅片薄片化。据测算,硅片每减薄10μm可降低硅片成本约5%。从白皮书了解到,相比PERC技术的150μm和TOPCon技术的130μm,目前异质结的主流硅片厚度已到110μm,预计今年四季度将冲击100μm。 通过极致降低硅料用量,叠加更短的低温工艺步骤,异质结实现了更低的碳排放,这也为光伏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含金量”。以华晟新能源为例,经TüV莱茵认证,华晟喜马拉雅系列G10-144版型高效异质结组件实现了低至366g CO₂eq/W的碳排放量,未来,随着异质结技术的进一步迭代,碳排放有望低于300g CO₂eq/W。截至目前,华晟已累计交付异质结产品至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海进程表现亮眼。 不止于此,突破晶硅电池效率极限,终极技术落于钙钛矿叠层电池成为行业共识,有望打开30%+的效率赛道。 眼下,各大技术路线叠加钙钛矿电池研发正呈烈火烹油态势,有关研发突破的消息此起彼伏。但无可否认,无论是基于产线改造亦或效率提升,异质结均被认为是钙钛矿电池的最佳“CP”。 抢跑叠层竞赛,异质结企业已动作频频。1月,安徽光势能一期3.6GW异质结叠层电池及组件项目投产;6月,淮南益恒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GW异质结叠层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此外,华晟新能源也已于今年二季度打通了1MW叠层小试线,目前正在加紧推进百兆瓦级叠层中试线建设…… 待异质结技术在成本与效率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或将打开光伏产业的新一轮局面。接下来异质结的市场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近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和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节能”)相继公布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名单,正泰新能在众多投标者中脱颖而出入围集采,与两大能源巨头达成合作,共同助力双碳战略目标。 中国能建2024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覆盖了工程承包项目和自主投资项目两大领域,共计划分为10个标段,涉及17GW组件需求,涵盖p型、n型、异质结等多种技术类型,其中n型组件的需求占比超过80%。正泰新能凭借卓越的产品和技术实力,成功入围了第三、第四、第八共计三个标段,入围标段容量高达12GW。 正泰新能与中国能建有着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正泰新能曾为其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陕西丹凤棣花100MW农光互补电站等多个项目供货。其中,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规模宏大,对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和交付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正泰新能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仅用15天完成300MW ASTRO N组件全部发货工作,实现高质量交付。 与此同时,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结果公布。该项目共采购2.5GW n型TOPCon组件,用于旗下光伏项目建设。正泰新能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位列第一中标候选人,揽获1GW的招标容量。这是正泰新能与中节能的首次携手合作,正泰新能期待双方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正泰新能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今年,正泰新能接连入围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多项集中采购项目,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光伏解决方案。未来,正泰新能将继续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携手合作伙伴为实现清洁能源目标、构建美好生态而不懈努力。
“目前属于行业周期底部,供给侧已从源头遏制了产能扩张,未来可能会是行业逐渐回暖的过程。 ”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营收、净利双降。其中营收为717.7亿元,同比减少15.66%;归母净利润为12.15亿元,同比减少80.88%。 产能方面,晶科能源董事会秘书蒋瑞表示, 预计2024年年底硅片、电池和组件年化设计产能分别为120GW、95GW和130GW。 “面对行业下行市场,公司合理调整各环节开工率,硅片环节采取自产和外采结合的策略改善综合成本,N型电池开工率维持合理高位,组件开工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目前,公司2025年签单稳步推进。” 近日,晶科能源发布Tiger Neo三代最新产品,可实现功率670W和组件转化效率24.8%。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关注其技术实现途径,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该公司最新三代产品基于HOT4.0技术平台,涵盖HCP、MAX等多个创新特性,有效提升产品效率和双面率。 “ TOPCon未来三年仍有望年均提效0.5个百分点 ,公司计划将在优化LECO技术、钝化与细栅金属化等方向持续投入。未来TOPCon将继续保持主流技术路线地位,BC技术从下游客户应用角度出发,比较适合分布式的单面应用场景。”李仙德表示。 对于未来,李仙德表示,该公司长期看好美国光伏市场需求,同时紧密关注政策变化。“未来公司在美国市场会持续利用产品和产能的优势,努力提升当地市场影响力和供货能力。 当前,公司在美国已投产2GW组件产能,有望今年底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明年会有所放量 ,未来本土制造的品牌对美国市场拓展和市占率提升有积极作用。” 今年7月,晶科能源公告称,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李仙德表示,该项目 目前在推动执行阶段,计划明年上半年相关基础设施动工建设,预计2026年上半年达产。 行业来看,李仙德表示, 目前从近期市场招投标和报价来看,价格明显呈现止跌反弹趋势。 “现阶段组件在整个光伏系统成本占比较以往更低,涨价对于电站投资影响有限。同时经历了过去两年的行业波动,国内签单价格更多会是浮动定价机制,为产业链价格上涨和下跌过程中的订单价格调节带来了可能性。” 李仙德进一步表示,从需求侧来看,当前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市场快速成长,中美欧等规模较大的市场需要结合电网结构改善、应用储能来提升需求。“未来,没有技术优势、市场能力和资源平台的公司和没有竞争力的产能会淘汰出局,这也是行业去产能的机会。公司希望通过技术提升、成本下降、储能运用等手段进一步巩固综合竞争优势。” “ 明年全球(组件)需求稳中有升,预计增速10-20%。中国市场持续稳定在今年的高位,欧洲市场平稳发展,新兴市场维持高增速,为全球市场增量带来比较强的确定性。 ”李仙德表示。
11月11日,华能集团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招标中标候选人公布,14家企业入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阳集团(阳泉)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州华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从中标价格来看,中标价格在0.675-0.94元/W,中标均价0.751元/W。 标段1采购N型、双面双玻组件,中标均价0.707元/W;标段2采购异质结,中标均价0.829元/W;标段3采购BC,中标均价0.845元/W. 华能集团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总容量15GW。本次框架协议分3个标段: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