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0个
红星发展表示,公司目前已向部分下游磷酸锰铁锂材料生产企业小批量送样,供下游客户进行测试,未来的市场进展尚存在不确定性,具体情况请以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为准。
湘潭电化表示,锰是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元素,在磷酸锰铁锂电池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后,锰系新能源材料可获得新的增量。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3月24日下午,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与湖南德景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年产5万吨锰系新能源材料项目签约仪式。 据了解,锰系新能源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4亿元,用地面积107亩,产品主要涵盖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电池级碳酸锰、电池级富锰多元前驱体、电池级磷酸锰等。由湖南德景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从企业背景来看,湖南德景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长沙市宁乡高新区,公司整合中、日、韩锂电产业资源,是一家专业为锂电新能源材料行业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生产的锂电专用陶瓷匣钵,精密陶瓷配件以及锂电材料用粉体烧结、混合、破碎等设备,与专注动力电池的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形成产业链深度合作关系。 从产品布局情况来看,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以及电池级碳酸锰均可应用于钠电以及磷酸锰铁锂。而电池级富锰多元前驱体可应用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同时,该项目还包括此前关注度较低的 电池级磷酸锰 ,该材料为白色块状物或无定形粉状物,很少溶于水或醇,能溶于酸,其化学式为MnPO4·H2O,绿灰色非结晶粉状物。因Mn3+/Mn2+相对于Li+/Li的电势更高,使得LiMnPO4/C复合材料具有潜在的高能密度的优点。 SMM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的多样化驱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材料迭代也势必加快。未来,锰基正极材料或将迎来一波需求高峰。 》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德方纳米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已经投产,正在进行产能爬坡。产品的测试指标目前已通过了下游客户的验证,从当前的验证结果来看,公司的磷酸锰铁锂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上具有突出优势。 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的长期竞争力体现在其性能优势方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相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②降低电池成本,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电池包整体成本;③提高续航里程,拓宽应用场景,从而应用到更多乘用车车型中;④低温性能优异,满足高纬度地区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要求;⑤保留了磷酸铁锂高安全性、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德方纳米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已经投产,正在进行产能爬坡。产品的测试指标目前已通过了下游客户的验证,从当前的验证结果来看,公司的磷酸锰铁锂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上具有突出优势。 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的长期竞争力体现在其性能优势方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相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②降低电池成本,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电池包整体成本;③提高续航里程,拓宽应用场景,从而应用到更多乘用车车型中;④低温性能优异,满足高纬度地区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要求;⑤保留了磷酸铁锂高安全性、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在LMFP从0到1,磷酸锰铁锂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电池、正极、锰矿企业均有望受益。率先布局LMFP的电池、正极企业能获取先发优势,在产品端获得一定溢价,并带来超额利润。力泰锂能2020年、2021H1磷酸锰铁锂售价都为6万/吨,而德方纳米2020年、2021H1磷酸铁锂售价分别为3、4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溢价显著。此外,LMFP与LFP相比,主要增加的成本在于锰矿,因此锰矿企业也受益于LMFP渗透率提升。 配置上,该行建议关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中创新航(03931)、国轩高科(002074.SZ)等;正极企业:德方纳米(300769.SZ)、容百科技(688005.SH)、当升科技(300073.SZ)等;锰矿企业:红星发展(600367.SH)、湘潭电化(002125.SZ)等。 天风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磷酸锰铁锂在2022年下半年仿佛按下“快进键”,电池、正极材料新品接连发布。电池端,中创新航8月发布One-Stop高锰铁锂电池,支持整车续航超过700km。正极材料端,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在7月发布LMFP新产品。德方纳米在9月11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正式投产。 1、LMFP提升哪些性能? 1)与铁锂相比:高电压,提高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提升。LFP、LMFP理论比容量都为170mAh/g,但LMFP理论电压平台达4.1V,高出LFP约20%,其能量密度相较LFP提升15%,提供更长续航里程。LMFP低温性能更优,-20℃下LMFP容量保持率达76%左右,而LFP为60-70%。 2)与三元相比:提高安全性。LFP、LMFP都为橄榄石形结构,相比三元电池的层状氧化结构更稳定,相比三元电池安全性更高。天津斯科兰德公司通过实验证明在NCM523材料中混入20%LMFP的复合材料电池在针刺实验中不燃烧、不爆炸,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磷酸锰铁锂具有电压高、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存在导电率差、循环次数较低问题,限制部分应用场景。该行认为LMFP适用于两轮车&动力电池,可纯用或与三元材料掺杂。 2、经济性如何?市场空间多大? 1)纯用LMFP:LMFP主要增加成本为锰,预计成本增加为5-10%,而能量密度提升15-20%。假设锰铁比6:4,掺锰后成本增加约3850元/吨。该行预计LMFP正极能量密度提升15-20%,成本提升5-10%,性能提升>成本提升,并有望在电池环节降低单wh成本。 2)三元:LFP电池能量密度约150wh/kg,若LMFP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达到165wh/kg,与NCM523能量密度接近,而价格端更具优势。若LMFP电池能量密度提高15%,达172.5wh/kg,与NCM622电池175wh/kg接近。与高镍三元掺杂,LMFP比例越高成本下降越明显。 3、行业空间: 1)两轮车:该行预计2022、2025年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分别为5987、6257万辆,锂电渗透率分别为15%、30%,锂电两轮车产量分别为898、1877万辆。假设2022、2025年单车带电量1、1.2kwh,锂电需求分别为9.4、22.7GWh。 目前磷酸锰铁锂电池已在两轮车上应用,预计2022、2025年LMFP渗透率5%、30%,LMFP电池装机0.5、6.8GWh,LMFP正极需求0.1、1.5万吨。 2)电动车:预计2025年25万以下车型销量占比约75%(这部分为LMFP潜在可替代空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1356Gwh,75%占比对应1017Gwh,考虑25万以下车型带电量较低(乘以系数0.8),对应纯用LMFP潜在锂电需求814Gwh。 假设2025年LMFP渗透率20%,对应LMFP电池需求163GWh,LMFP正极35.8万吨。b)掺杂磷酸锰铁锂:预计2025年25-30万车型销量占比约5%,假设这部分LMFP与三元电池进行掺杂。 若2025年掺杂LMFP的锂电池比例30%,对应掺杂LMFP锂电池需求20GWh,在此基础上假设掺杂LMFP比例50%,对应LMFP正极2.2万吨。 结合电动两轮车、电动车,预计2022、2025年磷酸锰铁锂正极需求1、39.5万吨,从0到1快速渗透。 4、工艺路径:液相法VS固相法 电池企业、正极企业均有LMFP专利储备,正极企业大多沿用原有正极产品工艺路径生产LMFP。无论液相法或固相法,LMFP与LFP工艺流程类似,主要差别在原材料锰源。 液相法:优势为1)混合均匀,反应更充分;2)颗粒表面光滑、圆润度好、分散性好;3)液相法更利于做出小粒径材料,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改善倍率性能,进而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缺点为1)引入硝酸根离子,需要脱硝酸且有一定环保压力;2)缩小粒径降低了压实密度。3)粒径过小比表面积大,使用大量粘结剂增加成本。 固相法:优势为1)工艺简单,过程易控,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2)压实密度高:比较动力领域产品,固相法的裕能、万润产品压实密度高于德方纳米。 缺点为1)铁源、锰源混合不均匀:受限于铁源和锰源原本的颗粒大小,无法使二者实现原子级别和混合,且掺杂元素也不易进入颗粒内部,导致产品电化学性能不佳。2)研磨过程产生氧化铁,影响能量密度。 从LFP到LMFP,液相法和固相法在动力产品的性能差距或缩小。液相法混合更均匀压实密度改善,弥补因粒径较小带来的压实问题。而固相法由于受限于铁源和锰源原本的颗粒大小,混合不均导致产品电化学性能不佳,液相法和固相法在产品品质上的差距或缩小。 从性能角度看,该行认为固相法、液相法均有方法解决磷酸锰铁锂电导率差、压实密度低、循环次数差等瓶颈。主要看各家技术突破,率先解决的企业有望在新技术迭代周期中获得先发优势。 5、成本端:液相法VS固相法 液相法工业级碳酸锂就可满足,而固相法需要电池级碳酸锂,锂价高位时液相法材料成本优势明显;能耗方面,液相法能耗较低,能耗成本低于固相法;环保方面,液相法引入硝酸根离子,环保成本高于固相法。碳酸锂耗量:液相法具有优势,固相法不断改善。 该行认为:当碳酸锂价格高企时,液相法具有工业级碳酸锂优势,成本端或更具竞争优势。 如2022年11月7日工业级碳酸锂54.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57万/吨,若1吨磷酸铁锂消耗碳酸锂234kg,工业级碳酸锂成本低于电池级碳酸锂约5850元/吨。若碳酸锂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固相法、液相法成本或不相上下,主要看各企业工艺积累。 此外,由于资源端碳酸锂、磷矿、锰矿等占比较大,资源端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或大于固相法/液相法路径选择的成本差异。 6、投资建议 德方纳米:2022年5月申请的专利看,锰溶出问题有望通过包覆、掺杂金属,以及添加络合剂大幅改善。德方纳米LMFP产能布局远远快于其它企业。 目前已投产的LMFP正极产能主要有:德方纳米11万吨+斯科兰德6200吨+力泰锂能2000吨+中贝1万吨,德方纳米LMFP正极投产规模最大,并规划2025年底LMFP正极产能达44万吨。LFP主攻储能、LFMP主攻动力,补锂剂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 在LMFP从0到1,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电池、正极、锰矿企业均有望受益。率先布局LMFP的电池、正极企业能获取先发优势,在产品端获得一定溢价,并带来超额利润。力泰锂能2020年、2021H1磷酸锰铁锂售价都为6万/吨,而德方纳米2020年、2021H1磷酸铁锂售价分别为3、4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溢价显著。 此外,LMFP与LFP相比,主要增加的成本在于锰矿,因此锰矿企业也受益于LMFP渗透率提升。 风险提示:磷酸锰铁锂需求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成本高企、磷酸锰铁锂大幅扩产行业竞争加剧、测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近日,有股友在互动平台提问:介绍下目前公司目前都有哪些品类正极材料的研发技术储备,可以吗? 2月13日,丰元股份表示,公司对于高性能磷酸锰铁锂、超高镍三元NCM正极材料、高比容量三元NCA正极材料、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高比容量富锂锰基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都有充足的技术研发储备。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无钴电池等前端新型材料。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核心竞争力,随时应对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方面对于正极材料的多方位需求,抢占锂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近日,有股友在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在磷酸锰铁锂上有无技术储备?目前研究进展如何? 2月14日,湖南裕能表示,公司还在研发磷酸锰铁锂的过程中,尚未批量生产。
随着锂价、镍价高企,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钠电、磷酸锰铁锂这种具有成本优势的新兴领域。据SMM了解,目前钠电前驱体多采用硫酸锰作为锰源,而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多以四氧化三锰作为锰源,因此SMM做了产业链更新,如下: 目前钠电正极材料的技术主要分为: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普鲁士蓝白这三种,据SMM调研,层状氧化物路线是企业选择最多的技术方向。主因层状氧化物技术接近三元,有协同效应,而聚阴离子技术的成本较高,且产生的电池能量密度偏低;普鲁士蓝白未能达到电芯级别,因此层状氧化物技术具有先发优势,有望成为主流技术。 主流玩家情况: 预计2023年三、四季度钠电正极材料会加速放量,但因钠电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二轮车和低速乘用车、储能方面,因此23年钠电的放量仍不及三元,从供需平衡情况来看,硫酸锰并不会出现短缺。 【更多关于高纯硫酸锰后市预测详情 可咨询SMM相关年报,更多锰咨询相关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757,联系人:孙贤珏】
四川路桥(600039.SH)公告,公司子公司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集团”)拟与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升科技”,300073.SZ)分别以49%:51%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并共同投资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首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据悉,首期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6.03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即10.41亿元(其中10亿元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其余60%由银行贷款及股东借款等方式解决。据此,新材料集团拟按股权比例出资约5.1亿元参与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项目建设开发,新材料集团仅作为参股方,不主导项目公司经营管理。项目总建设周期为35个月。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