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3个
即将进入三月份,精铜杆FOB出口报价在节前节后基本持平无明显变动,主因为何?同时随着出口窗口打开,未来精铜杆出口是否存在机会?对精铜杆出口市场影响又如何?以下为近期精铜杆出口市场解析: 据SMM统计,本周(2.28)8mm电解铜杆出口加工费(FOB)最低价录得210美元/吨,最高价录得230美元/吨,均环比持平,2.6mm电解铜杆出口加工费(FOB)最低价录得250美元/吨,最高价录得270美元/吨,均环比持平。 因春节前后外贸市场整体淡静,且在转换为加工贸易形式出口后,加工费波动幅度减少,近期春节前后精铜杆出口FOB加工费持稳,但据SMM了解,目前国内持有加工手册的头部出口企业,2月份出口量基本保持稳定需求量,但市场未见新增消费,难寻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进口盈亏下跌,出口窗口随之打开,对于精铜杆出口市场更加有利,具体来看,原料方面,因进口盈亏下跌可能导致进口原料流入减少,或使出口企业原料偏紧,存在对国内加工贸易下电解铜的需求。并且虽然出口窗口打开,但未来精铜杆出口量能否增长,在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出口市场,精铜杆出口渐渐涌现一定内卷氛围的情况下,仍需关注海外市场需求如何。
元宵节已过两周,节日氛围逐渐消散,多数下游企业也在元宵节后全面复工复产,然而节后终端消费恢复缓慢叠加铜价维持高位运行,始终压制下游采购情绪,当前精铜杆企业开工及库存情况如何?下游心理价位几何?各方面消费情况恢复程度有何差距?以下为具体解析: 从上图可知,年后铜价重心走高并维持高位震荡,明显压制下游补货欲,据SMM,不管是精铜杆企业还是下游线缆厂,放假停产时间均同比延长。同时据SMM数据,精铜杆企业节后成品库存也达高位,去库节奏明显不及往年水平,订单也以年前在手订单为主,新增订单较少,年后两周,多数精铜杆企业等待元宵后下游陆续复工提货。 然后时间线推至当前,元宵节已过去两周,下游企业陆续全面复工复产,据SMM交流,精铜杆企业新增订单及去库效率却仍无明显起色,据多数企业表示,终端消费恢复仍需时间,多数下游企业目前在手订单也以年前招标为主,交付时间并不紧张,而工程基建、地产等方面项目尚未完全恢复开工,新增订单有限,精铜杆整体消费端口承压。同时铜价维持高位运行,虽一度跌至76600元/吨,但随之而来的智利大规模停电事件,又再次使铜价拉涨回77000元/吨上方,据SMM了解,多数下游企业或待铜价跌至76000元/吨下方,方有更多补货欲望,因此2月内精铜杆消费恢复始终有限。 据上图精铜杆开工率走势图,年后精铜杆开工率逐步修复,但据精铜杆企业表示,当前去库压力再次上升,不少企业成品库存再次增加,若周内消费持续受到压制,上下环节去库始终不畅,或将是本周或下周开工率掉头下降,具体情况,需持续关注周内去库程度。SMM将持续为您关注行业最新情况。
本周SMM调研了国内主要大中型铜杆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综合看企业开工率为74.25%,环比增加12.15个百分点,较预期值高1.01个百分点,按农历时间春节后第三周开工率同比小幅下滑0.09个百分点。 随着排除春节假期停产影响,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环比回升,但本周消费仍明显受制于铜价的波动和终端消费的疲软,仅在周一至周二铜价走低时,下游提货有较明显恢复,但铜价抬升后新增订单再度受抑,同时终端消费恢复缓慢,抑制精铜杆下游企业提货节奏,因此精铜杆企业去库过程仍不顺畅。 从具体库存来看,交割后现货跌至贴水,在部分大型企业原材料备库下,国内主要精铜杆厂原料库存环比增加9.61%,录得53050吨,在逐渐去库下,精铜杆厂成品库存环比继续减少7.26%,录得58800吨。展望后市,当前精铜杆企业去库过程受阻,企业成品垒库压力及生产计划不一,预计下周精铜杆周度开工率相对持平,录得74.55%,环比上升0.30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23个百分点。
步入蛇年,春节氛围逐渐消退,精铜杆企业已在元宵后陆续全面复工复产,那么2025蛇年春节放假时间同比2024年是否持平?春节精铜杆企业停工时间是否与节前预期一致?节后消费如何?以下为具体解析: 首先,根据上图,在1月份中,节前备库消费就被高铜价压制,仅有部分刚需及看涨后市的备库订单释放,春节过后,铜价再度冲高,持续压制新增订单的流出。 据SMM交流,在高铜价背景下,春节过后,精铜杆企业成品库存消化节奏较慢,去库压力之下停工时间有一定延长,同时下游企业也因终端消费恢复缓慢,隐性库存未完全消化,复工情况不及预期。并且,元宵后虽下游企业进一步复工复产,但对于精铜杆企业仅表现为刚需补库的增加,市场回暖或仍需等待价格下跌。 以下为具体调研情况: 从数据来看,2024年春节放假时长平均为12.5天,2025年计划放假时长为14.0天,同比延长1.5天,2025年实际放假时长为16.2天,较计划时长延长2.2天,同比实际延长3.7天,多数企业放假时间同比增加。
本周SMM调研了国内主要大中型铜杆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综合看企业开工率为62.10%,环比增加44.36个百分点,较预期值低0.53个百分点,按农历时间开工率仍同比下滑4.1个百分点。 假期结束精铜杆企业陆续复工带动开工率如期回升,目前虽处于去库周期,但自节后复工始,精铜杆企业普遍表示下游提货节奏始终较慢,本周仅较上周略微恢复,但仍未到正常消费水平。而其根源仍需追因至铜价冲高,年后铜价持续走高,终端消费未见起色,下游企业复工情况也不及预期,新增订单疲软,同时在铜价的压制下,下游补库欲望也相对较弱。 从库存来看,随年后开工及部分进口铜货源、长单到货,国内主要精铜杆厂原料库存,环比增加43.41%,录得48400吨,精铜杆厂成品库存逐渐消化,环比减少17.12%,录得63400吨。展望后市,预计精铜杆企业开工率继续排除假期影响,下周(2.14-2.20)开工率回升至73.24%,同比仍下滑1.1个百分点。
据SMM数据,2025年1月全国 精铜杆产量 合计71.6万吨,较12月份环比减少18.17万吨,开工率为51.99%,环比下滑16.38个百分点,同比去年1月下滑11.9个百分点。其中华东地区铜杆总产量为47.89万吨,开工率为58.47%,同比下滑9.16个百分点;华南地区铜杆总产量为10.63万吨,开工率为46.64%,同比下滑16.76个百分点。(其他地区产量及开工率数据详见SMM数据库) 一月份春节氛围逐渐浓厚,同时铜价重心抬升,压制下游买兴,据SMM数据显示,SMM 1#电解铜1月份平均价为75023.61元/吨,环比12月上涨581.56元/吨,精废铜杆价差也较上月环比扩大412元/吨。消费逐渐走弱至一月末,进入春节假期,精铜杆普遍放假停产,带动产量环比减少,从整体开工率来看,2025年1月开工率同比去年1月下滑11.9个百分点,按阴历时间同比2024年2月环比上涨11.97个百分点,造成差距主要因素为春节时间跨度不同,从2025年1-2月平均开工率来看,预计平均开工率为52.78%,同比小幅上涨0.82个百分点。 2月年末效应未消 预计产量仅小幅回升 二月中假期氛围逐步消退,多数铜杆厂在元宵节前陆续恢复生产,但2月份上旬仍处于春节假期当中,整体生产天数实际与一月份相近,因此预计2月精铜杆全国产量73.77万吨,开工率录得53.56%,仍处较低水平。从消费来看,因节后铜价冲高,终端消费恢复缓慢,当前新增订单迟缓,若铜价无明显走低,或至少在元宵后有部分刚需补库释放。
据SMM,2025年1月份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率为56.74%,环比下滑15.87个百分点,低于预期值6.49个百分点,按阴历时间因春节时间跨度不同,精铜杆开工率同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开工率为64%,中型企业开工率为44.66%,小型企业开工率为53.3%。 1月份精铜杆行业开工率录得56.74% 同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去年2月开工率42.05%) 临近春节,1月份铜价重心回升,据SMM数据显示,SMM 1#电解铜1月份平均价为75023.61元/吨,环比12月上涨581.56元/吨,精废铜杆价差也随之扩大,据SMM统计,1月份江西地区再生铜杆与华东地区电力用杆平均价差为1218元/吨,较上月环比扩大412元/吨,精铜杆优势缩减。同时随着铜价重心的上升、美国将加关税等消息传出,部分下游企业担忧节日内及节后铜价将回落,春节前下游备库消费并无明显释放,叠加在此前年底冲量铜价低位时已有大量消费释放,因此进入1月节日氛围逐渐浓厚,精铜杆企业部分提前进入假期。1月份精铜杆开工率较预期低6.49个百分点,但因此前在手订单相对充足,2025年1-2月预计平均开工率仍录得57.4%,同比略强于2024年1-2月平均开工率55.36%。 1月精铜制杆企业原料库存比为10.04% 1月精铜制杆企业成品库存比16.13% 因尚处于节日期间,不少企业仍有节前备库尚未消化,尤其因节后铜价冲高,成品库存消化缓慢,2025年1月精铜制杆企业原料库存环比增加2.85个百分点,成品库存比环比增加6.37个百分点。 预计2025年2月份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率为58.07% 元宵未过,2月份上半旬节日氛围仍存,不少下游企业仍未复工,同时节后铜价不断冲高支撑强劲,下游并未出现明显补库动作,新增订单较弱,若短期内铜价无明显回落,或需等待元宵节后,方才有一定刚需释放预期。预计2月份开工率将小幅增加1.33个百分点至58.07%,因春节周期不同,同比2024年2月增加16.02个百分点,同比2024年3月减少13.07个百分点。
承接上篇,在完成加工手册的申领后,也意味着企业的出口业务距离完成一般贸易至加工贸易的方式转换仅一步之遥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一般贸易转换为加工贸易后,原料要求也面临改变,以往在一般贸易下,对铜材出口的原料选择并无限制,但转为加工贸易,原料的选取需遵守加工贸易下的要求以及其衍生的其他规则,具体解析如下: 首先,从政策概念角度出发看加工贸易,如上篇所说,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过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包含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深加工结转等,大部分企业涉及业务多以这三种为主,这一点从铜杆线出口量柱状图中也可看出(如下)。 从加工贸易的政策要求出发,如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生产原料应全部为进口,(辅料耗材、设备等如以其他方式出口,如装配业务、协作生产等,则全部或部分进口视具体合同而定)。因此铜材出口中,电解铜原料或铜杆等其他铜材原材料应全部为进口,若为进料加工,则从实际操作来看,原料选取上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种采购方案如下: 直接与海外贸易商/冶炼厂签订长单。 在国内市场采购进口铜零单。 通过深加工结转方式,在内贸市场寻求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深加工结转模式需寻求持有加工手册的上游企业,同样从海关申报,采购手册下原料,而后出口,深加工结转审批流程图如下: 流程来源:中国海关 另外,因国内铜杆出口目的国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将涉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部分。东盟国目前包含中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中规则四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应视为规则二(二)所指的原产产品: 1.原产于任一成员方的成分应不少于 40%;或 2.原产于一成员方境外(即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材料、零件或产物的总价值不超过所生产或获得产品离岸价格 的 60%,且最后生产工序在成员方境内完成。计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原材料中有40%应来源于东盟国,而东盟国家可采购电解铜量少且有出口限制规定,则主要原产地仍需寻找于内贸市场,也就是上文所提第三种采购模式,通过深加工结转合作,则可满足原产地规则。 以上为部分当前铜材出口原料选取的方式和规则变动,更多细节及出口方式,SMM将持续为您整理分享,如有问题,可联络上海有色网铜行业研究部 张桐栩 021-20707929 13295353556
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1.17-1.23)开工率如期下滑至55.17%,环比下滑15.29个百分点,较预期值高0.12个百分点,按春节时间计算,同比较去年节前一周开工率下滑6.85个百分点。 下周即将进入春节,市场消费如期走弱,订单量及出货均减少,多数企业按计划开始逐渐步入检修停产周期,开工率如期下滑。 从库存来看,因春节备库需要,国内主要精铜杆厂成品库存环比增加25.04%,录得85400吨,因今年普遍复工时间在初八前后,原料备库需求较低,精铜杆厂原料库存环比减少7.15%,录得34550吨。展望后市,随着进入春节假期,预计下周(1.24-1.30)精铜杆周度开工率将继续下滑至19.61%,环比下滑35.56个百分点,同比下滑12.27个百分点。同时多数精铜杆厂对节后消费持观望态度,目前在手订单较少,若节后铜价有较明显回调,或可带来部分补货消费释放。
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从11月底以来,国内铜杆线出口市场纷纷从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为未来出口市场转变布局 ,目前2024年全年进出口海关数据已更新,实际市场变动情况究竟如何呢?以下为详细解析: 2024年12月份,由海关数据统计可得, 12月精炼铜杆(>6mm)出口总量从11月份的6304吨下滑至3903.1吨,环比下滑38%。一般贸易下出口量从11月份的5916.2吨下滑至258.2吨,环比下滑95.6%,进料加工下出口量从232.6吨增加至2838.4吨,环比上升12.2倍,来料加工下出口量在1-10月份均为0的情况下,从11月份的15吨增加至140.8吨,环比上升9.4倍。 由海关数据统计可得, 12月精炼铜丝(≤6mm)出口总量从11月份的8325.9吨下滑至4627.4吨,环比下滑44.4%。一般贸易下出口量从11月份的6616.3吨下滑至892.3吨,环比下滑86.5%,进料加工下出口量从458.2吨增加至1372.4吨,环比上升近3倍,来料加工下出口量从11月份的42.6吨下滑至11.2吨,环比下滑73.8%。 依据以上图表和数据明细,从趋势来看,进入2024年12月后, 一般贸易下出口铜杆线均如期出现大幅减少,达到两年来最低水平 ,预计在2025年将会排除2024年内未完成长单影响,继续下滑。同时在市场整体转换交易模式,更多企业申领加工手册带动下, 加工贸易下出口量出现10倍的上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直接出口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也从11月份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若排除该部分增长,出口总量将有更大幅度下滑。 综上所述,市场基本已完成出口贸易方式的转换, 目前市场出口主流方式为进料加工(CIF),市场仍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目前国内企业对未来出口市场仍有一定积极预期和布局,加工贸易下出口量或将弥补退税取消带来的一般贸易萎缩。更多关于未来出口方式科普及市场最新情况,SMM将继续为您关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