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7个
民生证券点评文灿股份研报显示: 铝合金铸件龙头,切入特斯拉、蔚来等客户供应链。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深耕铝合金铸件二十余载,切入特斯拉、蔚来等客户供应链,一体化压铸行业领先。2020年公司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完善高压、低压和重力铸造三大铝合金压铸工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0亿元,同比+27.18%,实现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大增144.50%。23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达0.11亿元,同比-79.97%/环比+347.85%,主要系1)公司主要新能源客户受“价格战”、车型换代等因素影响排产不及预期(23Q2蔚来交付2.35万辆,同比-6%/环比-24%);2)百炼集团墨西哥工厂升级改造影响交付;3)墨西哥第三工厂一期厂房建设后设备采购等。随着公司主要客户换代车型上市及其定价优化,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订单在5月份开始逐步回升。公司前瞻布局一体化压铸领域,设备落地进度在行业前列,已完成新势力客户定点产品试制。后续随一体化压铸产品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攀升。 一体化压铸先行者,产能扩张支撑订单上行。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轻量化可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实现,催化一体化压铸赛道。铝合金是现阶段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铝压铸件广泛分布在汽车的动力、传动、三电、底盘等系统。新能源汽车引领轻量化赛道,车身结构件目前铝转化比率较低。从铝合金压铸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整体格局较为分散,公司率先在大型一体化结构件产品领域获得客户量产项目定点并且完成试模,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前瞻入局、研发投入、客户优质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公司拥有全球生产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大吨位9000T压铸机,计划陆续引进多台大规格压铸机,奠定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生产优势。 收购百炼,拓展工艺,开启全球化进程。2020年末,公司收购全球领先的铝合金压铸件生产企业法国百炼集团,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百炼集团具备低压和重力铸造的技术优势,同文灿的铸造工艺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生产流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公司客户资源丰富,涵盖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和Tier1厂商,在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后,公司进一步进行海外客户拓展,提升公司在汽车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此外,百炼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分布在墨西哥、中国(武汉、大连、无锡)、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家,公司通过收购百炼完成了全球生产基地的布局,有望根据各个汽车厂商的制造需求在各个生产基地投资建设不同工艺的铸造生产线,进而推动公司商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墨西哥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63.81/78.48/96.4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3/4.48/6.9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为50/22/14倍。公司已获得产品定点的一体化压铸产品均取得了产品试制成功,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先行业平均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竞争加剧、百炼新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H1 共实现营业收入25.6 亿元,同比增长4.9%,归母净利润0.1 亿元,同比下降89.8%,每股收益0.05 元。其中23Q2 共实现营业收入12.9 亿元(+7.6%),归母净利润0.1 亿元(-80.0%),短期业绩承压。公司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先,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开拓,下游客户销量逐步提升,产能持续升级扩张,长期发展看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7 元、1.58 元、2.51 元,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短期业绩承压,后续有望逐步提升。2023H1 公司实现营收25.6 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本部11.3 亿元(-0.9%),法国百炼14.3 亿元(+10.1%)。 2023H1 毛利率13.2%,同比下降5.1pct,主要是上半年车市销量不佳及部分客户车型更新换代,导致排产不及预期,同时部分产能设备开始折旧所致。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1%,预计主要是负荷开工率高导致部分产品交付延迟,质量成本支出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2%;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7%,主要是汇兑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四项费用率同比增加0.3pct。营收增长,毛利率大幅下降,费用率小幅增长,2023H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 亿元(-91.9%)。其中23Q2 公司实现营收12.9 亿元,同比增长7.6%,毛利率同比下降5.1pct,归母净利润0.1 亿元,同比下降80.0%。 随着下游市场回暖订单量恢复,下半年公司四个一体化结构件项目陆续量产,后续业绩有望提升。 一体压铸技术优秀,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开拓。公司一体压铸工艺完整、产品种类齐全,应用部位不断拓展,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持续突破,成为率先在大型一体化车身产品领域获得客户量产项目定点并且完成试模的零部件企业,23 年H1 一体化产品良率超过95%。产品覆盖范围广泛,目前已获得大型一体化结构件后地板、前舱、上车身一体化项目、低压副车架、电池盒、电机壳等产品定点。随着主要客户换代车型上市及其定价优化后销量提升,公司订单量恢复,加之下半年四个一体化结构件项目陆续量产,公司业绩有望大幅改善。 产能多点布局,海外业务持续恢复。公司2022 年10 月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用于安徽、重庆及佛山的产能建设,已于2023 年7 月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截至23H1,公司拥有4500T 以上压铸机26 台,已全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新的设备进一步满足了公司目前产能需求。公司稳步推进重庆、安徽六安、广东佛山(二厂)、墨西哥制造基地规划与建设,墨西哥第三工厂已完成一期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设备采购。公司持续开拓的产品线和不断拓展的产能有望推动业绩增长。 估值 考虑到下游汽车销量承压,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7 元、1.58 元、2.51 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1)汽车销量下滑;2)原材料涨价及产品降价;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中邮证券日前发布的有关立中集团的研报显示: 经营稳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司实控人为臧氏家族,2015 年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中间合金,2018 年和2020 年分别从实控人手中收购立中股份、新天津合金和新河北合金股权,新增铝合金车轮和铸造铝合金业务,2021 年向上游延伸,拓展新能源锂电新材料业务,形成公司“3+1”的业务格局,上下游协同发展。2020 年公司营收规模迈入百亿级,2022 年公司共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213.71/4.92亿元,同比增长14.69%/9.41%,毛利率和三费占比基本稳定,铸造铝合金/亮面车轮/中间合金业务实现毛利5.81/11.24/2.40 亿元,占比28.58%/55.33%/11.82%。 一体化压铸市场加速成长,公司免热合金业务从1 到10。自2020年特斯拉首次宣布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Model Y 车型后,各车企纷纷跟进,新势力中蔚来、极氪、高合、小鹏已有应用一体化压铸的车型发布,沃尔沃、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同样加速一体化压铸产业化进程,压铸厂文灿股份近日收到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一体化压铸共计3 个前舱、后地板项目,一体化压铸渗透率预计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免热合金材料作为一体化压铸的必然之选受益颇多,我们测算到2025年国内/全球免热合金市场规模将达到99.1/172.8 亿元,国内企业中公司具备技术、客户、产能三大优势,市占率将稳步提升。 铸造铝合金:再生铝材料占比高,未来市场广阔。公司铸造铝合金产能为130 万吨,2021/2022 年销量为86.68/83.70 万吨,再生铝原材料采购量为54.91/56.63 万吨,未来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限制下,再生铝将成为铝工业的原材料供给的重要来源,汽车轻量化与双碳趋势下,市场空间广阔。 铝合金车轮:轻量化产品占比提升,产销量维持高增。公司现拥有铝合金车轮产能2370 万只,车轮模具产能1200 套,车轮组装能力300 万套,轮胎组装产能300 万套,2020-2022 年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06%,预计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产量继续维持高增长。从公司重点项目方向看,轻量化车轮为公司主要发展方向,产品结构优化,单轮盈利将有提升。 中间合金:中间合金龙头,高附加值产品表现亮眼。公司现拥有总产能11 万吨,年产5 万吨铝基稀土功能性中间合金新材料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6 万吨。细分产品上,2022 年高端晶粒细化剂和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营收同比增速达131.67%/64.88%,表现亮眼。 锂电业务:一期投产在即,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锂电材料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在即,量产后的氟化盐将作为中间合金产品的添加剂使用,实现降本提质的目标,同时1 万吨六氟磷酸锂将直接对外销售,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免热合金行业龙头,将显著受益一体化压铸市场扩张,预计2023/2024/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07/9.18/14.16亿元,对应EPS 为0.97/1.47/2.27 元,对应PE 为23.74/15.69/10.17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铝价上涨风险;一体化压铸市场渗透率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国际贸易风险;汇率风险等。
汽车轻量化势在必行,一体压铸加速进程 需求端上,国内汽车排放政策要求高,且新能源车里程焦虑强,汽车轻量化应用优势显著,解决汽车能源消耗+续航焦虑+提高性能的痛点需求,车企加速推进轻量化应用。供给端上,当前铝合金性能优越且工艺成熟,应用性价比、量产难度、性能表现的综合表现好,中短期具有大规模使用可能性。叠加一体化压铸突破铝合金连接工艺限制,我们看好铝合金的应用提高、汽车轻量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们对轻量化赛道的选股原则为客户结构>成本管控=出海领先,综合考量下重点推荐爱柯迪、旭升集团、瑞鹄模具、多利科技,并关注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嵘泰股份、美利信的投资机会。 我国并行材料+结构+工艺轻量化路径,材料为主流方案且有可观增长空间汽车轻量化的产业化途径包括材料应用、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材料轻量化路线是当前的主流技术方案。全球各国轻量化路径各有侧重,我国材料、结构、工艺三路径并行,并以材料为主。其中铝合金凭借优秀的性价比优势用量快速增加,16-19 年我国燃油车/纯电车/混动车单车用铝量的增幅分别为15.7%/33.6%/28.1%,但较海外相比单车用铝量仍有较大距离。我们看好单车用铝量随新能源车发展快速提高,打开可观发展空间,我们参考技术路线图1.0,预计25 年/30 年乘用车单车用铝量或达250kg/350kg,较20 年分别有35%+/90%+的增量空间。 底盘轻量化为主流赛道,三电为纯增量赛道,车身轻量化空间可期细分赛道看,底盘轻量化性价比优势突出且技术难度较低,为当前主流赛道;三电系统为轻量化纯增量赛道,电池盒轻量化为重点方案,目前多采用冲压铝合金电池包上盖+挤压铝型材下盖,同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均推进无模组电池包的应用,将有效降低质量并提高能量密度;白车身构成30%的整车重量和15%-20%的成本,2022 年我国铝合金在燃油/电动车车身的渗透率为3%/8%,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就发展潜力而言,车身>底盘> 三电系统,一方面车身部件的铝合金渗透更低,一方面一体化压铸应用加速推广后,白车身轻量化ASP 增量在1 万元+,高于三电系统和底盘。 一体化压铸革新汽车轻量化,催生可观增长空间一体压铸率先由特斯拉发起、新势力跟进、传统车企着手布局,产业进程快速推进。短期看,在电车竞争趋向同质化+软件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下,车企有动力推动一体化压铸以实现硬件的标准生产和车型的高效扩产迭代;未来随着相关产能释放、规模效益体现,降低车企综合成本为其远期动力。叠加23 年《工信部联通装〔2023〕40 号》等国内政策定调了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看好一体化压铸产业化节奏加快。考虑厂商的布局周期,24-25 年一体压铸上车数量或大幅提高,21-25 年全球新能车一体压铸渗透率或从6%提至12%。我们认为一体压铸带动下,25 年相关产业空间达126 亿元,2021-2025 年CAGR 达104%。 轻量化重资产+低周转+原材料占比高,优选高景气与极致成本管理标的轻量化赛道呈现显著的重资产、低周转、利润波动大的特征,同时汽车轻量化部件一般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我们认为公司尤其是铝压铸赛道相关的利润上限取决于客户定点,产品的单车价值量与客户定点车型的销量影响公司的利润天花板;而利润弹性空间取决于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由于轻量化赛道重资产、低周转、大宗材料占比较高,更是考验公司压缩成本费用端的能力,其中产能利用率、良率、费用控制或为释放规模效益的关键要素。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
民生证券发布的点评文灿股份的研报表示: 事件概述: 2023 年 7 月 21 号,公司公告子公司天津雄邦于近日收到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两个新生产平台的一体化铝压铸前舱和后地板定点。此次定点的一体化前舱、后地板项目共计 3 个,生命周期 4 年,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预计约为 23-26 亿元, 该定点项目预计 2024 年第三季度逐步开始量产; 广东文灿收到国内某知名锂电池制造商的通知,选择广东文灿为其汽车电池盒供应商,广东文灿将为客户开发、生产混动车型铝压铸电池盒,终端客户为德国知名汽车整车厂,此次定点的电池盒项目共计 2 个,生命周期 12 年,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预计约为 14-15 亿元, 该定点项目预计 2024 年第四季度逐步开始量产。 公司一体化压铸再获大单, 业绩迎来拐点。 公司为一体化压铸龙头企业,本次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一体化压铸大单, 体现了客户对公司在一体化铝压铸领域和汽车电池盒大规模量产交付经验的认可,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优质客户群与产品结构,进而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项目预计 2024 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逐步开始量产,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此前, 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23Q2 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947.09 万元~1546.09 万元,同比-83.34%~-72.77%,环比+272.61%~+508.91%, 主要系公司新能源汽车客户上半年排产量不及预期,同时百炼集团墨西哥重力铸造工厂部分设备老化更换和升级造成部分产品交付延迟,质量成本支出增加等。 随着客户换代车型上市及其定价优化,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订单在 5 月份开始逐步回升, 此外,公司墨西哥第三工厂(一期) 预计将在三季度完成重力铸造和高压铸造产线的布局。 原有客户的排产增加、新客户的拓展、 墨西哥新工厂产能释放等将持续提高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铝合金铸件龙头,新建产能陆续达产带动业绩释放。 公司深耕汽车铝压铸市场,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领域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等。公司近年来持续拓展新能源客户, 2022 年蔚来、理想等铝压铸产品逐步投产。 2023 年 5 月,公司发布定增,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5 亿元,用于安徽、重庆、佛山等生产基地建设。据公司公告,项目建设期 2 年,逐步达产期 3 年,预计项目建成后第 6 年完全达产, 公司预计达产后年度营收为 15.28 亿元,进一步贡献公司收入。 目前公司拥有多台大吨位压铸机,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先, 产能扩张支撑订单上行。此外,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墨西哥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收 63.81/78.48/96.4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52/5.28/6.89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 年 PE 为36/24/19 倍。 公司一体化压铸领先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竞争加剧;轻量化及新能源相关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百炼新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定点项目实际开展和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等
中泰证券发布得有关文灿股份的研报显示: 事件:公司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天津雄邦近日收到国内某头部新能源主机厂两个新生产平台的一体化车身结构件定点, 将为客户开发、生产大型一体化铝压铸前舱和后地板零部件。 根据客户规划,此次定点的一体化前舱、后地板项目共计 3 个, 全生命周期(四年)总销售金额预计约为 23-26 亿元, 预计 2024 年第三季度逐步开始量产。 子公司广东文灿近日收到国内某知名锂电池制造商电池盒供应商定点, 将为客户开发、生产混动车型铝压铸电池盒,终端客户为德国知名汽车整车厂。 根据客户规划,此次定点的电池盒项目共计 2 个, 全生命周期(十二年)总销售金额预计约 14-15 亿元,预计 2024 年第四季度逐步开始量产。 一体压铸产业趋势边际向上,龙头持续强化 一体压铸行业产业趋势是明确的,但因还处初期阶段,阶段性会有某一个时间点渗透率低于市场预期的情况,如今年前五个月行业层面的发包几乎停滞,我们认为主要是跟车型的定点上市时间有关系,不是行业进度不及预期。 5 月底以来新势力多个新车陆续发包,整个行业发包重启,公司近期斩获某头部新能源车企共计 3 个一体化前舱、后地板项目,持续验证。 公司是工艺领先+前瞻布局+全产业链优势的一体化压铸龙头,本次再度获得客户一体化前舱、后地板产品定点,体现了主机厂对公司在一体化铝压铸领域的认可。 新能源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是从 0 到 1 的潜在千亿市场。 一体化压铸本质上是高压铸造工艺,由特斯拉率先推广,在原本设计中多个单独、分散的小件经过重新设计高度集成,再利用大型压铸机进行一次成型。一体化压铸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降本、轻量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特斯拉示范效应下,蔚来、理想、小鹏、 华为/赛力斯、极氪均已跟进该工艺,根据产业链信息,大众、 小米、奔驰、长安等车企都在规划,汽车行业正在掀起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根据特斯拉规划,车身一体化应用范围将从后地板渗透至前舱以及底盘电池托盘, 我们判断单车价值至少可看向 8000 元,市场前景广阔。 工艺领先+前瞻布局+全产业链优势铸就一体化压铸龙头, 23 年一体压铸率先兑现业绩。一体化压铸产品的本质是对车身件的进一步整合,公司作为铝压铸车身件龙头具备转型先发优势。公司是国内最早研究及使用真空高压铸造工艺生产铝合金的企业,是国内大规模量产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的领先企业,产品基本覆盖全部铝合金车身结构件,先后为特斯拉、奔驰、蔚来等中高端车型供应铝压铸车身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量产经验。公司 2020 年开始储备车身一体化技术,目前已获得 3 个主机厂订单, 2023 年公司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率先放量、一体化压铸前舱也率先量产,一体化压铸率先兑现业绩,预计客户突破进度有望再超预期,将充分享受新产业趋势红利。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一体化压铸是从 0 到 1 的潜在千亿市场,工艺领先+前瞻布局+全产业链优势铸就一体化压铸龙头。同时公司产品线自 2020 年发生重要变化,新增底盘、大三电、电池托盘/储能箱体产品,全面拥抱新能源,打开成长性。 预计公司 23-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1、 5.5、 7.7 亿元, 23-25 年增速依次为-10%、 158%、 41%,对应当前 PE 60X、 23X、 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海外经营不及预期、铝价反弹
SMM2月9日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推动下,催动一体化压铸需求增长,市场行情有望保持高景气度,今日一体化压铸板块继续上涨,开盘一度涨近4%,随后回落平稳运行,截至14时00分,板块涨幅达到2.41%。个股方面,春兴精工涨停,伊之密、立中集团、永茂泰等多股跟涨。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催生一体化压铸的强大需求。与传统汽车制造相比,汽车一体化压铸在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材料回收等多方面具备优势,有望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 此前,特斯拉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实现了137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达16.8%。业内认为,特斯拉成本优势大幅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在2021年开始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 机构分析,特斯拉技术进步和降价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得新能源汽车被迫将上游成本下降的利益完全让渡给用户,压铸一体化有望加速推进,大型压铸机及一体化压铸产品供应商具备最高壁垒及市场空间。 根据中银证券测算,结合量产情况,随着一体压铸技术的快速渗透,2025年后地板/前地板/电池托盘渗透率达25%/15%/10%,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89亿元,2021-2025年的CAGR达到20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一体化压铸行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相关企业纷纷调整产业布局,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压铸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春兴精工1月31日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2800万元到4000万元,同比上年扭亏为盈。春兴精工表示,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积极优化布局,聚焦新能源项目开发,实现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大幅增长。 立中集团此前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表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07亿元,同比增长14.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4.99亿元,同比增长10.80%。其中,立中集团表示铝合金车轮和中间合金产品销量增加使得营业收入增加,同时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加大降本增效措施,提高了盈利水平。 广东鸿图2022年净利润预计达到4.51亿元至4.8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0.31%至60.31%。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产品转型升级及结构优化,是广东鸿图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万丰奥威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达到7.8亿元至8.8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133.98%至163.98%。万丰奥威表示,2022年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快速反应和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充分发挥镁、铝合金轻量化技术应用优势,提升客户配套量尤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配套供应。与此同时,通航飞机制造业务订单良好,从而提升了盈利能力,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文灿股份此前在2022年年度业绩预报当中表示,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2亿元至2.7亿元,同比增加126.41%到177.87%。2022年文灿股份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产品销量提升带动了其产品的整体营收。同时文灿股份子公司法国百炼集团在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领域持续推进,销量提升也推进了业绩的增长。 伊之密在2月初的投资者调研当中也表示,压铸机业务方面,虽然2022年3C行业较为低迷,使其压铸机业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一体化压铸领域以及LEAP系列高端压铸机表现亮眼。 泉峰汽车2022在年进行了战略转型,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从中小型零部件向中大型零部件转型,同时业务加速向整车厂渗透。虽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销售业绩有大幅增长,但受制于产品产能处于爬坡阶段未能得到有效释放,加之资金开支及需求,泉峰汽车2022年业绩预告当中就表示,2022年净利润亏损达到1.58亿元至1.32亿元,同比上年转盈为亏。 机构纷纷表示,一体化压铸未来行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东莞证券指出,一体化压铸技术取代传统车身制造流程的冲压、焊接环节,在材料、工艺和结构端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制造,能实现制造流程的降本增效。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推动一体化压铸技术渗透率的提升。随着汽车轻量化发展进程推进,传统冲压成型的钢制零部件逐渐被轻量化铝合金压铸零部件所替代,车用铝制零部件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 中信建投认为2023年结构性成为仍将成为汽车零部件投资主线。空间维度,关注单车价值量较高且后期依旧具备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的赛道(驱动:消费强化,电动增量,智能化技术变现与平台型技术或工艺的横向扩张);格局维度,关注行业较为集中,且本土汽零厂商参与度较低(国产化率低)的赛道,本土化率是汽零格局的核心影响要素。重点看好乘用车座椅、轻量化&一体化压铸、被动安全、线控底盘、热管理等汽零环节。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