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3

  • 生态环境部:关于严格控制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4月2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开信息显示,为切实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关于严格控制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24年4月12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书面反馈生态环境部,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邢雪彬 电话:(010)65645595 邮箱:ods@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编:100006 《关于严格控制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的通知》 为切实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现就严格控制第二批13种氢氟碳化物(HFCs)化工生产建设项目、加强全部18种HFCs化工生产设施环境管理通知如下。 一、各地不得新建、扩建附1所列用作制冷剂、发泡剂等受控用途的HFCs化工生产设施(不含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HFCs的化工生产设施,即副产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通过审批的除外。 二、已建成的附2所列用作受控用途的HFCs化工生产设施,需要进行改建或异址建设的,不得增加原有HFCs生产能力或新增附2所列用作受控用途的HFCs产品种类。 三、附2所列用作受控用途的HFCs化工生产设施进行试生产产生的HFCs也应纳入配额管理,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取得相应配额后方可进行使用和销售。 四、副产附2所列HFCs的化工生产设施产生的HFCs除作为原料用途使用外,用作受控用途也应纳入配额管理,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取得相应配额后方可进行使用和销售;或销毁处置,不得直接排放。 五、因特殊需要确需新建、扩建附2所列用作受控用途的HFCs化工生产设施(不含副产设施)的,由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六、对违反以上规定的企业,依照《条例》予以处罚。 七、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1.第二批控制的氢氟碳化物名单 2.中国受控氢氟碳化物名单

  • “淘氢热”兴起!全球更多公司开始寻觅“白氢”矿藏

    3月26日讯:氢资源近年来正在逐渐被重视,因为它可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质氢,它有时也被称为白氢、金氢或天然氢。它是指在地球表面下以自然形式发现的氢气,被认为是由水和富含铁的矿物之间的高温反应产生的。 氢一直被宣传为可能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众多潜在能源之一,但它的大部分生产都是使用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由此产生的氢被称为“灰氢”。 当然,众多种类的氢能中有一种名为“绿氢”的能源,它是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分解水的过程,这意味着它的生产并不存在碳排放。然而,它的弊端在于成本高昂,其发展一直受到经济环境的阻碍。 因此,地质氢的勘探逐渐被提上议程。鉴于其巨大潜力,如今全球正掀起新的一轮“淘金热”。 更多公司开始“寻宝”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韩国等国正在进行勘探工作,围绕地质氢的势头正在形成。 根据挪威一家专注于能源行业的研究和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研究,截至去年年底,有40家公司在积极寻找地质氢气矿床,而2020年只有10家。 这家咨询公司将目前的这场对地质氢的追求描述为“白色淘金热”,并表示,参与者希望这种未开发的资源能成为未来清洁能源转型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Rystad能源公司氢研究主管Minh Khoi Le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能源的新旧定义是相对的…该项目的首次发现已有时日,但地质氢从未被提取过,人们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尝试过对其进行探索。” 偶然发现 1987年,在距离马里首都巴马科大约6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首次发现了地质氢气。加拿大Hydroma公司在一次钻探水的失败尝试中发现了大量无味的气体,无意中发现这些气体是高度易燃的。但这口井很快就被堵住了,随后便被人遗忘了。 近二十年后,对该地点的后续勘探发现了含有几乎纯氢气的地质储层。如今,这些资源被用来为马里的Bourakébougou村提供电力。 去年,研究人员在法国东部洛林地区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质氢气矿床。这一意外发现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这种清洁能源潜力的兴趣。 地质学家Geoffrey Ellis认为,世界各地的地下水库中可能埋藏着大量天然存在的氢气。Ellis还补充道,根据目前的了解,地球内部可能有大约5万亿吨的地质氢气,不过其中大部分可能太深或太远,无法经济地回收。 尽管如此,Ellis还是指出,即便地质氢气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几,仍可能满足200年内的所有预计需求。Ellis强调,“地质氢的潜力是存在的”,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加速早期研发。 上个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2000万美元支持美国16个地质氢项目,以推进地质氢的自然生产。该部门表示,这种能源在燃烧或用于燃料电池时可能产生零碳排放。 不确定性和质疑声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种新型能源的商业化前景。 Rystad Energy的氢研究负责人Minh Khoi Le提出,“就潜力而言,我认为它仍有一点不确定,因为除了马里的那个项目外,其他项目都没有真正开始生产或提取氢气。” Le还指出,如果某些机构——例如美国地质勘探局——可以提供一些潜在数据的证明,那么这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的能源分析师Ana Maria Jaller-Makarewicz直言,“有时我们还没学会走路,就想学习跑步。” 他认为,目前氢能的第一个短期优先事项应该是——寻找用绿色氢取代所谓的灰色氢的方法。 此外,行业组织氢科学联盟(Hydrogen Science Coalition)近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目前发现的地质氢为全球每日提供的能源还不如一台风力涡轮机。

  • 湖北首条氢能示范线启动

    3月31日电,据东风汽车消息,3月30日,东风商用车携手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汉宜氢能示范线正式启动。 作为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汉宜氢能示范线连接着武汉、潜江、仙桃、荆州、宜昌等湖北省内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启动运营将有力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起从制氢、储运氢到用氢的完整闭环生态系统。

  • “淘氢热”兴起!全球更多公司开始寻觅“白氢”矿藏

    3月26日讯:氢资源近年来正在逐渐被重视,因为它可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质氢,它有时也被称为白氢、金氢或天然氢。它是指在地球表面下以自然形式发现的氢气,被认为是由水和富含铁的矿物之间的高温反应产生的。 氢一直被宣传为可能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众多潜在能源之一,但它的大部分生产都是使用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由此产生的氢被称为“灰氢”。 当然,众多种类的氢能中有一种名为“绿氢”的能源,它是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分解水的过程,这意味着它的生产并不存在碳排放。然而,它的弊端在于成本高昂,其发展一直受到经济环境的阻碍。 因此,地质氢的勘探逐渐被提上议程。鉴于其巨大潜力,如今全球正掀起新的一轮“淘金热”。 更多公司开始“寻宝”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韩国等国正在进行勘探工作,围绕地质氢的势头正在形成。 根据挪威一家专注于能源行业的研究和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研究,截至去年年底,有40家公司在积极寻找地质氢气矿床,而2020年只有10家。 这家咨询公司将目前的这场对地质氢的追求描述为“白色淘金热”,并表示,参与者希望这种未开发的资源能成为未来清洁能源转型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Rystad能源公司氢研究主管Minh Khoi Le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能源的新旧定义是相对的…该项目的首次发现已有时日,但地质氢从未被提取过,人们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尝试过对其进行探索。” 偶然发现 1987年,在距离马里首都巴马科大约6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首次发现了地质氢气。加拿大Hydroma公司在一次钻探水的失败尝试中发现了大量无味的气体,无意中发现这些气体是高度易燃的。但这口井很快就被堵住了,随后便被人遗忘了。 近二十年后,对该地点的后续勘探发现了含有几乎纯氢气的地质储层。如今,这些资源被用来为马里的Bourakébougou村提供电力。 去年,研究人员在法国东部洛林地区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质氢气矿床。这一意外发现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这种清洁能源潜力的兴趣。 地质学家Geoffrey Ellis认为,世界各地的地下水库中可能埋藏着大量天然存在的氢气。Ellis还补充道,根据目前的了解,地球内部可能有大约5万亿吨的地质氢气,不过其中大部分可能太深或太远,无法经济地回收。 尽管如此,Ellis还是指出,即便地质氢气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几,仍可能满足200年内的所有预计需求。Ellis强调,“地质氢的潜力是存在的”,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加速早期研发。 上个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2000万美元支持美国16个地质氢项目,以推进地质氢的自然生产。该部门表示,这种能源在燃烧或用于燃料电池时可能产生零碳排放。 不确定性和质疑声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种新型能源的商业化前景。 Rystad Energy的氢研究负责人Minh Khoi Le提出,“就潜力而言,我认为它仍有一点不确定,因为除了马里的那个项目外,其他项目都没有真正开始生产或提取氢气。” Le还指出,如果某些机构——例如美国地质勘探局——可以提供一些潜在数据的证明,那么这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的能源分析师Ana Maria Jaller-Makarewicz直言,“有时我们还没学会走路,就想学习跑步。” 他认为,目前氢能的第一个短期优先事项应该是——寻找用绿色氢取代所谓的灰色氢的方法。 此外,行业组织氢科学联盟(Hydrogen Science Coalition)近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目前发现的地质氢为全球每日提供的能源还不如一台风力涡轮机。

  • 3月31日电,据东风汽车消息,3月30日,东风商用车携手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汉宜氢能示范线正式启动。 作为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汉宜氢能示范线连接着武汉、潜江、仙桃、荆州、宜昌等湖北省内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启动运营将有力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起从制氢、储运氢到用氢的完整闭环生态系统。

  • “氢”春已到!政企联动、商乘并举按下氢能赛道“加速键”

    4月1日讯:作为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源产业“一触即发”。 3月30日,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湖北高速氢能源生态示范线启动,共30辆49吨东风氢能重卡投入使用。据湖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购买170辆东风氢能重卡,抢占氢能车路协同新赛道。 “东风汽车一直坚持混动、纯电、氢能路线并进。”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表示,在氢能动力上,公司已建立“东风氢舟”氢能技术品牌,包含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和东风氢芯燃料电池电堆两个子品牌,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350kW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在湖北首条氢能示范线启动的同时,海马汽车氢燃料电池示范运营也正式开启,首批25台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市场运营。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本次示范运营投放的车型是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丰田电堆系统和70兆帕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用时3分钟至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至0.87千克。“公司将继续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 业内普遍认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领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发展氢能产业意义重大。相关地方和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编制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初地方两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开年,宁夏、海南、山东、内蒙古等八省份接连出台支持氢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山东率先对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内蒙古则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规模化制氢。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在多重政策的助力下,自今年2月初以来氢能概念板块集体走强,近一月上涨3.4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03%。3月29日,云内动力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氢燃料储能发电项目,燃料电池项目的详细设计阶段已基本完成。

  • 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

    海马氢能,绿色出行。3月30日,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这也标志着海马汽车打造的海南自贸港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示范项目基本建成。海马汽车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打造全岛交通干线燃料电池汽车运营体系,助力海南交通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刘立武,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陆敏,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真锅晃太,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开启示范运营 仪式现场,20台崭新的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有序排开,亮眼吸睛。其中有10台刚刚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归来,得到会务组和国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 海南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本次示范运营投放的海马7X-H是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搭载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续航里程长、可快速补充能源、低温使用性能好、可彻底回收利用等优点,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海马7X-H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至0.87kg,可在零下30℃高寒环境中正常使用,电堆使用寿命长达30000小时,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示范运营,共投入车辆25台,全部由海南海马销售公司持有并组织运营,其中20台率先在海口市内提供网约出行服务,将穿梭于城区、机场、高铁站、码头和环岛旅游公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绿色、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另有5台将应用于公务租赁、会务接待、预约体验和公众科普等场景。 “我们将充分利用海马绿电制氢和高压加氢一体化站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建成的加氢站提供车辆加氢服务。”卢国纲介绍,海马的制氢加氢一体站,将为本次示范运营提供低至16元/kg的优惠服务价格,折合一公里不到0.2元。 卢国纲表示,希望通过示范运营,打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各基础环节,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制氢产业的商业化、加氢站的全岛布局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的应用等,普及大众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的认识,为下一步探索更多差异化的商业运营模式、降低制氢加氢成本、完善政策环境等创造条件,更为海南加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打好基础。“海马和丰田的工程师们倾注精力开发的这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不仅可以应对高温地区环境,亦可驰骋在零下30℃的高寒地区。”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真锅晃太表示,此次以海南岛作为起点,一定可以为中国各个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和碳中和提供示范经验。 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陆敏表示,希望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继续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打造成为海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张新名片。 海马汽车助力海南建设 “氢能岛、氢经济、氢社会” 从汽车产业变革上看,上半场“电动化”已基本完成,下半场“零碳化”“数智化”“国际化”才刚刚开始,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布局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才刚刚起步,加之海南有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有自贸港政策的独特优势,在海南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大有可为。 海马汽车自2013年开始投资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中国最早开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的整车企业之一。目前海马已获得氢燃料电池汽车发明专利14项,获得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资质和产品公告。同时,海马汽车联合中国航天、中国华能等上游头部企业,已在海口建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及高压加氢一体化站。 未来,海马汽车将继续与丰田汽车深入合作,并探索与上游海上风电、制氢加氢以及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端合作伙伴广泛合作,大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今年内,海马汽车还将在政府的支持下启动第二个示范运营项目,并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为在海南建设“氢能岛”、发展“氢经济”、建成“氢社会”做出贡献。

  • 4月1日讯:作为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源产业“一触即发”。 3月30日,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湖北高速氢能源生态示范线启动,共30辆49吨东风氢能重卡投入使用。据湖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购买170辆东风氢能重卡,抢占氢能车路协同新赛道。 “东风汽车一直坚持混动、纯电、氢能路线并进。”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表示,在氢能动力上,公司已建立“东风氢舟”氢能技术品牌,包含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和东风氢芯燃料电池电堆两个子品牌,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350kW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在湖北首条氢能示范线启动的同时,海马汽车氢燃料电池示范运营也正式开启,首批25台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市场运营。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本次示范运营投放的车型是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丰田电堆系统和70兆帕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用时3分钟至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至0.87千克。“公司将继续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 业内普遍认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领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发展氢能产业意义重大。相关地方和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编制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初地方两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开年,宁夏、海南、山东、内蒙古等八省份接连出台支持氢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山东率先对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内蒙古则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规模化制氢。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在多重政策的助力下,自今年2月初以来氢能概念板块集体走强,近一月上涨3.4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03%。3月29日,云内动力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氢燃料储能发电项目,燃料电池项目的详细设计阶段已基本完成。

  • 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

    海马氢能,绿色出行。3月30日,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这也标志着海马汽车打造的海南自贸港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示范项目基本建成。海马汽车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打造全岛交通干线燃料电池汽车运营体系,助力海南交通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刘立武,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陆敏,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真锅晃太,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开启示范运营 仪式现场,20台崭新的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有序排开,亮眼吸睛。其中有10台刚刚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归来,得到会务组和国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 海南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本次示范运营投放的海马7X-H是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搭载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续航里程长、可快速补充能源、低温使用性能好、可彻底回收利用等优点,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海马7X-H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至0.87kg,可在零下30℃高寒环境中正常使用,电堆使用寿命长达30000小时,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示范运营,共投入车辆25台,全部由海南海马销售公司持有并组织运营,其中20台率先在海口市内提供网约出行服务,将穿梭于城区、机场、高铁站、码头和环岛旅游公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绿色、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另有5台将应用于公务租赁、会务接待、预约体验和公众科普等场景。 “我们将充分利用海马绿电制氢和高压加氢一体化站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建成的加氢站提供车辆加氢服务。”卢国纲介绍,海马的制氢加氢一体站,将为本次示范运营提供低至16元/kg的优惠服务价格,折合一公里不到0.2元。 卢国纲表示,希望通过示范运营,打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各基础环节,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制氢产业的商业化、加氢站的全岛布局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的应用等,普及大众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的认识,为下一步探索更多差异化的商业运营模式、降低制氢加氢成本、完善政策环境等创造条件,更为海南加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打好基础。“海马和丰田的工程师们倾注精力开发的这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不仅可以应对高温地区环境,亦可驰骋在零下30℃的高寒地区。”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真锅晃太表示,此次以海南岛作为起点,一定可以为中国各个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和碳中和提供示范经验。 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陆敏表示,希望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继续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打造成为海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张新名片。 海马汽车助力海南建设 “氢能岛、氢经济、氢社会” 从汽车产业变革上看,上半场“电动化”已基本完成,下半场“零碳化”“数智化”“国际化”才刚刚开始,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布局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才刚刚起步,加之海南有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有自贸港政策的独特优势,在海南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大有可为。 海马汽车自2013年开始投资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中国最早开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的整车企业之一。目前海马已获得氢燃料电池汽车发明专利14项,获得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资质和产品公告。同时,海马汽车联合中国航天、中国华能等上游头部企业,已在海口建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及高压加氢一体化站。 未来,海马汽车将继续与丰田汽车深入合作,并探索与上游海上风电、制氢加氢以及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端合作伙伴广泛合作,大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今年内,海马汽车还将在政府的支持下启动第二个示范运营项目,并力争“十四五”末累计投入200台实现全场景示范运营,为在海南建设“氢能岛”、发展“氢经济”、建成“氢社会”做出贡献。

  • 商用进程提速 北京发布标准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

    北京发布《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围绕加氢站基本要求、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氢气品质管理、现场运行管理、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与数据记录等八个方面进行规范,明确加氢站投运前须完成安全评价报告、消防审验、防雷检测、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验收,取得相关资质证明后方可运行。标准发布实施后,将助力夯实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助力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力争建成并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74座的目标实现,服务北京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仅三个月的时间,氢能汽车的招标量就已达2744辆,招标车辆涵盖氢燃料电池公交、重卡等多种车型。而根据氢云链数据库,2023年氢燃料电池车的招标量为2040辆。这意味着,今年仅前三个月的招标量,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中银国际分析称,氢能产业周期开启,绿电制氢成本预计逐步具备竞争力,绿氢应用场景有望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在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逐步国产化、规模化、绿氢价格逐步下降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需求有望提升。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5万辆,预计2030年全球氢燃料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165万辆,2022-2030年复合增速48%。燃料电池商业化有望提速,具备成本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生产企业与氢储运、加注装置企业有望受益。推荐兰石重装、华电重工,建议关注亿华通、雄韬股份、潍柴动力、美锦能源、石化机械、厚普股份、开山股份、雪人股份。 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显示,燃料电池尚在商业化早期,核心部件与材料壁垒较高,建议关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出货量排名靠前、布局核心部件与材料的企业。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方面:建议关注亿华通、国鸿氢能(未上市)、捷氢科技(未上市)、潍柴动力;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方面,建议关注华电重工(通用氢能);催化剂方面,建议关注贵研铂业;双极板方面,建议关注治臻股份。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