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0个
我国是工业硅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随着我国有机硅及多晶硅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工业硅消费表现出内需替代外需、化工用途超越冶金用途的趋势,多晶硅需求将成为工业硅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我国工业硅消费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业硅消费量保持稳步增长,2010—2021年消费规模由134.2万吨快速增长至313.2万吨,复合年均消费增长率为8%,其中国内消费量由71.6万吨增长至235.8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1%。终端下游产业包括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等,具体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国防军工、信息通信、新能源等相关领域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近几年随着国内有机硅、多晶硅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市场需求和规模的大幅扩张,我国工业硅消费表现出“内需替代出口、化工超越冶金”的趋势。2021年我国国内工业硅消费结构中,有机硅消费占比28.7%,出口消费占比24.7%,铝合金消费占比20.7%,多晶硅消费占比19.9%,耐火材料等其他产品消费占比6.0%。当前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指引下,预计至2023年多晶硅消费需求将超越铝合金和出口需求。 我国工业硅区域消费分析 华东是我国工业硅最大的消费区域,2020年消费占比达到42%,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三大下游产业在该区域均有分布。华北消费占比17%,排名第二,主要消费贡献来自北方第一大出口港天津以及内蒙古、河北等省份的有机硅、铝合金消费。华南消费占比15%,排名第三,主要消费贡献来自第一大出口港黄埔港以及广东本省的铝合金消费。近年来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多晶硅、有机硅消费逐渐增加,2020年西北消费占比14%,排名第四。 随着有机硅、多晶硅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较多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小型消费市场,如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区呈现外销占比逐年下降,本地消费比例逐年增加趋势。 工业硅优质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下游产业企业布局各具特点,其中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共计11家,主要分布于华东和西北两大区域,以国企和上市公司居多,产能集中度高,且多为经营业务广泛的集团公司;多晶硅生产企业12家,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区域,头部均为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铝合金产能则较为分散,企业数量庞大,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区域。 我国工业硅进出口情况 我国工业硅出口为主,进口较少,近两年出口占我国工业硅消费总量的比例约在30%。得益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出口比例在逐年减少。2005年5月我国取消工业硅13%的出口退税,其后出口关税的调整经历三个阶段:2008年1月出口暂定关税税率10%,2008年12月调整至15%,2012年12月取消出口暂定关税并延续至今。工业硅出口流程与其他工业品类似,主要有订舱、报关、出提单、目的港清关、收款等环节,但基本不涉及保税仓储。 2010—202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整体维持小幅上升趋势,年出口量在50万—80万吨。然而出口消费占我国工业硅消费的比重却从2010年的47%下滑到了2021年的25%左右,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有机硅、多晶硅快速发展导致国内消费占比逐渐增加,相比之下海外工业硅需求增速放缓。 从绝对量来看,由于我国工业硅产能相比海外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海外成本高企叠加老旧产能出清,预计未来我国工业硅出口量有望保持稳定趋势。从消费占比来看,我国有机硅、多晶硅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使出口占我国工业硅消费的比重逐年递减。
SMM1月4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715元/吨,盘初迅速走高后震荡下行,日内最高点在18050元/吨,最终收盘价格在17640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跌130元/吨跌幅0.73%,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112手至7502手,环比增加1.52%。硅2308合约成交量在14744手,环比减少4.17%。 工业硅现货市场供应维持偏宽松,低品位硅因北方积极出货跌幅较为明显,现货行情持续弱势下游备货比较理性,硅价维持偏弱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摘要 2022年,在意外因素频发之下,工业硅价格波动依然剧烈。全年价格重心小幅下移。 供应端无惧扰动,2022年工业硅产量再创新高,产能投放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双重贡献供应增量。2023年,预期将有超过两百万吨的工业硅产能投放,工业硅的供应增长确定性较强。 2022年工业硅需求增长显著受益于多晶硅的需求,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继续大量投放,预计将给工业硅带来约70万吨的需求增量。 2022年有机硅产能提升明显,对工业硅需求提升显著。不过行业利润高开低走,企业开工率逐渐下行,给工业硅需求带来负面效应。预计2023年2季度以后,疫情扰动减弱带动有机硅行业利润修复,同时给工业硅需求继续带来增量。 铝合金行业表现稳中有增,预计2023年铝合金对工业硅需求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态势。 2022年工业硅出口显著回落,在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正逐渐走向现实的背景下,2023年出口下行趋势或难逆转。 总体而言,2023年工业硅总体有望延续供需两旺格局,但总体供需平衡仍然相倾向宽松,叠加成本端在能源危机缓和的背景下或有回落空间,我们预计,2023年工业硅价格整体呈向下倾斜的“W”型走势,价格重心有所下移。工业硅期货价格上半年价格运行参考区间16000-21000元/吨,下半年价格运行参考区间15000-19000元/吨。 风险点:疫情形势超预期、国内经济修复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因素、能源危机 目录 正文 一、回顾2022:意外因素频发,价格重心下移 2022年,工业硅价格整体震荡运行,疫情、高温等意外因素扰动下,工业硅价格波动依然剧烈。总体来看,工业硅2022年全年价格重心小幅下移。 1月,工业硅价格小幅下降,彼时虽西南地区减产,但新疆供应相对充足,而冬奥影响部分下游开工,需求走弱。2月,工业硅价格迎来上涨,2月初正值春节,供应尚未恢复正常运转,但下游需求在节后迎来迅速复苏,特别是有机硅行业景气度较高,给工业硅需求带来较强支撑,这一轮涨势延续至3月中旬。3月中旬后,华东地区疫情形势严峻,终端企业开工明显走低,企业大幅减少备货,需求的疲软持续向上游传导,硅价持续下行直至6月初。随着华东疫情好转,终端采购需求有所恢复,6月起工业硅迎来一轮快速上涨的,但此轮上涨行情持续时间不长,至6月下旬就已结束涨势,价格随后快速回落。7月,工业硅市场震荡运行,一方面,西南地区丰水期到来,西南工业硅企业开工普遍增加,另一方面,需求端仍未显著复苏,下游刚需采购为主,工业硅价格运行相对稳定。8月起,高温天气席卷全国,居民用电量大增,而四川地区水电因来水不足的问题,发电量反而有所减少,四川地区工业企业普遍限电,工业硅企业大规模停产,叠加新疆疫情爆发,供应减量的担忧推动工业硅价格大幅上涨。8月底,高温天气影响渐弱,工业硅价格也快速回归。9月以后,云南限电、新疆疫情等原因对给供应带来扰动,同时运输通道不畅的问题使得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工业硅价格缓慢上涨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起,供需持续呈现两弱格局,供应端因云南限电、新疆疫情受限,而需求端除多晶硅持续向好以外,下游有机硅行业陷入持续亏损,铝合金利润不足,开工动力有限,工业硅价格进入缓慢下跌状态,直至年底。 二、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供应:增长显著,产能延续扩张势头 供应无惧扰动,产能产量显著提升。2022年,工业硅供应端扰动因素较多,特别是8月以来四川限电与新疆疫情,使得工业硅开工率提升受阻,月度产量上也出现明显的缺口。不过,工业硅产量依然创下新高。据SMM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工业硅产量319.4万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18.8%。这一方面受益于工业硅开工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工业硅新增产能的投放。 2023年,工业硅产能将继续投放。工业硅新增产能上下游一体化产能较多,新增项目包括合盛硅业、新安股份、东方希望、协鑫、特变电工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头部企业的扩张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且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性。从目前的规划来看,2023年工业硅新增产能将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据SMM数据,2023年工业硅新增产能达227.4万吨,且下半年投产居多。 2、需求:增长确定性强,重点关注需求释放节奏 从2022年的需求情况看,多晶硅需求在下半年显著增长,而有机硅则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陷入亏损的局面,开工率逐渐走低,铝合金保持相对稳定,出口则显著回落。展望2023年,多晶硅新增产能继续投放,多晶硅需求仍将是工业硅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有机硅仍在产能释放期,但行业面临亏损的局面,产能投放进度或要打下折扣;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下,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出口端在海外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亦难乐观。总的来说,2023年工业硅需求增长的主力军仍是多晶硅,其他行业虽然仍有需求增长,但需要靠国内外经济的韧性来支撑,这将给工业硅的需求带来节奏上的不确定性。 2.1多晶硅需求高速增长 2020-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相对稳定,维持在55.65万吨/年的水平;但2021年以来,受终端光伏装机需求驱动,多晶硅的供不应求有所加剧,国内新增产能开始加快建设;到2022年,前期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同时在高额利润驱动下,也有不少新玩家入局、老玩家扩产,国内产能不断增加。 产量方面,2020年-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相对稳定,随着新增产能陆续释放,2022年产量开始快速增长。据SMM数据,2022年11月,我国多晶硅单月产量9.32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17.8%,前11个月累计产量71.94万吨,同比增长64.06%。 展望未来,2023年新增产能将继续释放,为产业带来更多的供给增量。预计2022年全年多晶硅名义产能或将达到131.15万吨;对于未明确预计投产时间的项目,假设建设周期为15个月,则2023年多晶硅名义产能将有望达到271.7万吨,届时多晶硅的供给端有望迎来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我国多晶硅全年产量约82万吨,202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140万吨左右,这将在2023年给工业硅带来约70万吨的需求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国内产量假设下,2023年全球多晶硅供应将达150万吨,这可供460GW的装机需求。目前市场对于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的中性预估在350GW左右。也就是说,多晶硅供应将显著过剩,随之而来的多晶硅价格下跌或对未来多晶硅的产能投放与开工带来压制,而这也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变量。 2.2有机硅高开低走,等待行业复苏 2022年,有机硅行业整体高开低走,在年初疫情好转所带来的需求支撑之下,有机硅中间体价格迎来持续走高,行业利润升至高位。3月以后,随着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程度加深,叠加国内有机硅新增产能的投放,供强需弱矛盾显著,有机硅价格一路走低,行业生产利润在3季度末归零,并在四季度逐渐陷入亏损境地,这也使得有机硅企业开工动力持续下降,对工业硅需求逐渐走弱。 从产量来看,据SMM数据,2022年11月我国有机硅DMC产量14.76万吨,同比增长11.99%,2022年前11个月累计产量169.7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7.68%。因此,尽管我们看到短期有机硅行业面临一定困难,有机硅行业全年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展望2023年,有机硅产业仍有较多产能规划投产,但当前生产亏损的局面之下下,企业投产动力或减弱,这或对工业硅的需求增长带来压制效应。不过总体而言,有机硅对工业硅的需求增长的确定性依然较强,预计2023年2季度以后,在国内疫情扰动减弱之后,有机硅行业利润有望修复,同时有机硅企业开工率的提升也将给工业硅带来更为强劲的需求。 2.3铝合金稳中有增 2022年,铝合金行业表现总体稳定,行业开工除华东疫情期间有所下滑之外,全面呈波动运行态势。从产量上来,铝合金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我国铝合金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22.52,2022年前11个月,我国铝合金累积产量1115.6万吨,同比增长4.46%。 预计2023年铝合金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下,单车用铝量的提升推动铝合金整体需求维持增长,不过增幅预计继续维持个位数,铝合金对工业硅需求保持小幅增长态势。 2.4出口显著回落,下行趋势难逆 工业硅出口量跟随海外宏观经济波动而变化,2022年,工业硅出口量较2021年显著下滑,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工业硅出口量为59.07万吨,较2021年同期下降17.26%。当前海外工业硅需求正遭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在经历了2021年的货币财政双重刺激后,2022年各大经济体政策普遍开始收紧,给需求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冲突下,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工业生产造成挤压,海外经济体制造业PMI普遍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展望2023年,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正逐渐走向现实,政策端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带动下,全球政策总体或将维持紧缩态势,这将给海外需求继续带来负面效应。我们预计,2023年工业硅出口或仍趋于下行,但下行幅度或难达到2022年的水平。 3、原料与成本:能源带来支撑有望减弱 2022年,工业硅成本高位坚挺,除丰水期因西南地区电价下行带来成本回落以外,工业硅全年成本中枢总体上移。工业硅成本端主要为电力、硅石、还原剂(洗精煤、石油焦、木炭)、电极等,从成本分项来看,与能源息息相关的电价、煤价、石油焦等均明显上涨,而这与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密不可分。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危机持续,特别是欧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一度引发全球关注。不过,随着市场逐渐对能源供应格局重新适应,叠加海外经济下行带来的需求下滑,全球能源市场逐渐迎来新的平衡。当前,我们已观察到国际油价出现明显回落,而这将削弱能源相关的原材料成本对工业硅带来的成本支撑。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工业硅成本有望高位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与传统能源相关的品种必然会因碳排放问题承受更多的额外成本,长远来看,工业硅冶炼成本的上行将是大势所趋。但历史总是曲折演进,碳排放问题对行业带来的长远影响并不影响我们对于2023年工业硅成本阶段性回落的判断。 4、库存:总体上行趋势或难逆转 2022年,工业硅总体呈垒库状态,截止2022年底,工业硅社会库存与工厂库存共计22.4万吨,较年初增长49.8%。工业硅库存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是由于需求端的疲软,下游拿货不足所致。更重要的下游需求的增长也会带来正常库存水平的提升,这一点从工厂库存的持续增长上亦可以反映。一般来说,随着行业的扩张,为了保证行业的正常运转,市场的正常库存量也会上升,因为下游生产需要备货的量会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张而增长,否则可能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此外,伴随着工业硅期货的上市,工业硅库存蓄水池又出现增量需求。预计在产业增长与工业硅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硅库存水平将会进一步抬升。值得注意的是,因产业需求引起的库存上行并不一定是价格的压制因素。 三、展望:行业利润尚可,价格重心下移 展望2023年,工业硅供应端的增量有望继续释放,在2022年产能增加上百万吨的情况下,2023年还有超过两百万吨的产能预期建成,这将给工业硅的供应带来显著增量。而需求端除可预期的多晶硅方面继续增长以外,有机硅和铝合金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对工业硅的需求增长想象空间受到一定抑制。整体来看,2023年工业硅总体有望延续供需两旺格局,但总体供需平衡或相对宽松,叠加成本端与能源相关的电力、还原剂等方面或存在降价空间,成本端的支撑亦不牢固。分阶段来看,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在疫情扰动减弱与供应阶段性紧张之下迎来年度价格高位,随着供应增量的显现与需求的阶段性释放完毕,价格预计将呈震荡下行态势。不过,我们并不过分看空工业硅生产利润,在能源供应扰动不断的背景下,工业硅的能源属性将继续保障其维持良好的利润水平。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3年工业硅价格整体呈向下倾斜的“W”型走势,价格重心有所下移,工业硅期货价格上半年价格运行参考区间16000-21000元/吨,下半年价格运行参考区间15000-19000元/吨。
SMM12月30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535元/吨,日内多头增仓盘面走强,最高触及18520元/吨,后出现回落最终收盘在17851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涨380元/吨涨幅2.17%,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105手至7708手,环比减少1.34%。硅2308合约成交量在37967手,环比大幅增加192.08%。 基本面供需关系不变,部分硅持货商有资金需求低价出货情况仍旧存在,现货市场维持偏弱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SMM12月29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390元/吨,日内盘面维持震荡态势,最高点触及17665元/吨,最低点在17325元/吨,15:00收于1751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涨90元/吨涨幅0.52%,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384手至7813手,环比减少4.68%,已连续两日持仓量发生减少,主力合约成交量在12999手,环比大幅减少40.20%。基本面供需关系不变,下游消费疲软维持供应偏宽松,现货价格维持偏弱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中金研报认为,2023年工业硅或将在上下游投产节奏异步中寻求新的平衡。预计全年价格区间在18000-23000元/吨,多晶硅产能释放有望在上半年带动价格上升至23000元/吨,之后工业硅产能释放或拖累下半年价格回落至18000元/吨。 研报原文 2022年12月22日,工业硅期货正式登陆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又名金属硅,含硅量一般在98%左右,常见杂质包括铁、铝、钙。工业硅是硅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环节,通常由硅石在通电条件下由碳质还原剂还原而成,并主要应用于多晶硅、有机硅与硅铝合金等行业。 我们认为,工业硅期货上市正当其时,与近年来工业硅在供需两端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工业硅自身所蕴含的“绿色属性”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互强化,中国在工业硅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也呼应了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诉求。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围绕“绿色低碳”与“中国主导”两大特点,对工业硅产业链上下游作简要梳理,并对2023年工业硅的供需格局与价格走势作展望。 光伏装机景气度彰显工业硅“绿色属性” :工业硅的绿色属性主要体现在以光伏为应用场景的多晶硅需求。从下游需求看,有机硅是当前存量需求占比中最大的领域,约32%。多晶硅占比约1/4,且是增量需求的最主要来源。在光伏装机需求高景气的驱动下,我们预计未来工业硅消费增长点将集中于多晶硅。 中国主导全球工业硅供需,凸显“国产属性” :中国是工业硅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2021年中国工业硅消费量约为236万吨,占全球消费的56%,中国工业硅产量约为321万吨(含97硅与再生硅),占全球供应的76%。中国是工业硅的净出口国,国产工业硅除满足内需外,亦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出口,2021年净出口工业硅77.4万吨,约为总产量的24%。从当前的产能规划来看,我们预计2022和2023年国产工业硅在供给侧的领先地位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追求绿色低碳与产业链安全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工业硅“绿色低碳”与“中国主导”两大特点或将进一步凸显,工业硅可能将维持供需两旺的趋势。 供给侧,国内产能扩张带动全球产量上升 :受疫情反复以及电力供应偏紧的影响,2022年西南地区工业硅的企业开工率显著下降,但新疆等地新增了53.5万吨产能,我们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硅产量同比增长19.8%至385万吨。展望2023年,疫情政策优化叠加约116.5万吨新增产能投产,我们预计中国工业硅产量将同比增长20.5%至464万吨,全球占比有望达到80%左右。 需求侧,多晶硅产能释放支撑工业硅消费增量,但传统需求可能放缓 :在多晶硅需求受光伏强劲增长带动的同时,有机硅与铝合金增速则受制于疫情冲击、地产疲软、宏观周期走弱等因素。 有机硅:我们预计2022年有机硅产量同比增长23.1%。地产行业疲软叠加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有机硅下游需求承压。但2022年约有80万吨有机硅投产,带动产量迅速增长。下游消费难以匹配新增产能的情况下,有机硅出现过剩。从三季度开始作为有机硅主要原材料的421工业硅与有机合成中间体DMC价格出现倒挂。展望2023年,地产缓复苏叠加疫情政策优化,宏观经济压力可能有所减弱。但我们判断有机硅过剩可能难以得到有效扭转,压力或将逐步向上游传导,因此2023年有机硅产量增速或将明显回落,我们预计有机硅用硅量增长将放缓至6.4%。 铝合金:除建筑相关需求疲弱外,近年来疫情也持续压制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我们预计2022年铝合金用硅需求增速仅为0.2%。但新能源汽车可能成为铝合金需求增长的亮点。宏观经济企稳叠加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铝合金用硅量增速有望回升至4.5%。 多晶硅: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强劲带动多晶硅需求与产量上行,多晶硅价格持续走强。但四季度后多晶硅产能逐渐恢复叠加新增项目建成投产,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所缓解,价格有所回落。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多晶硅产能或将进一步释放,全年产量或将达到130万吨,带动工业硅需求量同比大幅增长65.8%至162万吨,多晶硅或将一跃成为最大的工业硅应用领域。我们判断2023年多晶硅的产能释放速度或快于光伏新增装机,硅料平衡可能趋于过剩,多晶硅价格亦将承压。因此硅料环节可能通过压缩企业利润与降低产能利用率来实现新的平衡。但下游需求尚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预计硅料企业的利润可能仍将维持在比较可观的区间,工业硅需求增量也有一定保障。 工业硅出口:海外流动性收紧开始后,经济增速承压也拖累了工业硅出口表现。同时多晶硅产业重心进一步向国内倾斜也影响了出口需求。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硅出口或将下降7%至64万吨。 2023年,工业硅供需或将由紧及松,价格先涨后跌 总体来看,2022年工业硅供需有小幅过剩,553#年均价由2021年的20016元/吨回落至19678元/吨,421#年均价由2021年的21982元/吨回落至20543元/吨。 展望2023年,工业硅与多晶硅新产能的错位释放或导致工业硅供需平衡先紧后松。多晶硅的投产计划贯穿全年,但工业硅投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可能有65万吨多晶硅投产,但同期工业硅投产仅31万吨,供需平衡可能收紧。下半年工业硅产能开始释放,新增产能或将达到85万吨,但多晶硅产能快速投产可能给硅料环节带来较大的供给压力,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可能受到压制,而有机硅与铝合金亦难以承接住工业硅的供给释放,工业硅的供需平衡或将向过剩一端倾斜。 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工业硅或将在上下游投产节奏异步中寻求新的平衡。我们预计全年价格区间在18000-23000元/吨,多晶硅产能释放有望在上半年带动价格上升至23000元/吨,之后工业硅产能释放或拖累下半年价格回落至18000元/吨。但我们提示投产节奏的推演是基于当前信息的判断,后期仍存一定不确定性,企业投产节奏与电力供应仍是值得关注的风险。
SMM12月28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100元/吨,日内随多头增仓震荡上行摸高于17575元/吨,后横盘在17415元/吨附近上下震荡,15:00收于1742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涨260元/吨涨幅1.51%,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488手至8197手,环比减少5.62%,成交量在21736手。当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宏观情绪得到提振,基本面下游消费疲软维持供应偏宽松,现货价格维持偏弱。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SMM12月27日讯:今日工业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200元/吨,开盘后在17275元/吨附近上下震荡,最高点触及17410元/吨,最低点在17130元/吨,15:00收盘于1716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跌5元/吨,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763手至8685手,环比增加9.63%。目前工业硅基本面无明显变化,市场观望情绪较多,价格表现弱稳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工业硅出口量为49165.80吨,环比增加27.46%,同比下降15.06%。11月出口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其中,日本是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11月向日本出口工业硅11,465.37吨,环比增加10.55%。
SMM12月26日讯:今日工业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6940元/吨,开盘后在17185元/吨附近上下震荡,最高点触及17435元/吨,最低点在16825元/吨,15:00收盘于17170元/吨,较上周五收盘价格涨110元/吨涨幅0.64%,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293手至7922手,环比增加3.84%。今日盘面参与人数仍较有限且流动性不积极,现货方面临近年底下游备货进行到收尾阶段,市场以散单成交为主,叠加现货供应充裕业内情绪偏悲观,现货价格维持偏弱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