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9个
寒潮之下,素有光伏“卖铲人”之称的设备厂商也难以独善其身。行业龙头晶盛机电(300316.SZ)2023年归母净利润取得同比50%以上增长, 但与此同时,季度环比增长陷入停滞,连续三个季度净利停留在13亿元上下,公司亟待找到增长新动能。 昨日晚间,晶盛机电公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3.85亿元-49.70亿元,同比增幅为50%–70%。公司并未公告营收数据,但管理层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2023年能够实现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0%以上,对应规模超170亿元。 多家券商此前预估公司全年营收在170亿元-178亿元区间,归母净利润能达到46亿元-49亿元。对照公告数据,公司营收预计能达到市场预期,但归母净利润存在不确定性,按下限计算存在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 在光伏行业“降价潮”中,相比业绩大幅波动的下游厂商,晶盛机电的业绩表现无疑更有韧性。但随着行业迈入深度调整期,2024年设备行业前景也难言乐观,市场普遍担忧设备厂面临部分订单无法如期执行以及新增订单放缓的考验。 事实上,下游需求放缓的信号在公司2023年业绩中已有显现。从2020年开始,晶盛机电全年业绩基本呈现逐季增长态势,到2023年这种势头戛然而止。分季度来看,上半年公司净利呈现逐季增长,但进入三季度涨势见顶,Q3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环比仅持平,第四季度该项数据预计在8.71亿元-14.56元之间。 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公司亟待寻找新的动能。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机构投资者调研聚焦于公司碳化硅业务布局。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碳化硅于2023年加速狂奔,整个行业仍为海外巨头把控,国内多家厂商竞相涌入布局,市场期待国产化浪潮能在该领域上演进而打开新蓝海。据悉,晶盛机电自称已经实现8-12 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全覆盖并批量销售,6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批量销售且订单量快速增长。
编者按:2023年作为国内光伏行业洗牌开始的“元年”,各主材环节开始严重过剩,价格起伏不定,企业利润倒挂更是常见现象。作为上游原材料的 多晶硅在2023年年度跌幅达68.78%,硅片价格年度跌52.97%,组件价格跌幅达44.75%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行业产业短期过热过快扩张、中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愈发凸显。硅料价格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下一度“跌跌不休”,而组件价格更是来到了“1元”时代...... 在光伏行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之下,上游硅料是否已经触底?未来产能布局如何?SMM将在本文带领大家对2023年光伏市场进行回顾,并对2024年市场作出展望。 2023年多晶硅价格暴跌 但供应过剩下难逃跌势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其2023年在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终于不复2022年的荣光,价格走势堪称惊心动魄,经历过多轮涨跌,但最终依旧是难逃跌势。截至2023年12月29日,多晶硅致密料跌至59元/千克,较2022年12月30日的189元/千克下跌130元/千克,跌幅达68.78%。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历史价格 具体来看各阶段多晶硅价格走势情况: 2023年1月上旬,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2022年年底的“崩塌”态势,在终端需求没有起色的背景下,多晶硅价格彼时最低一度跌至120元/千克;但是进入2023年1月下半旬以及3月初,随着春节前部分下游需求的恢复,加之头部多晶硅企业进行“会议商讨”后集体捂货惜售,甚至不惜牺牲库存停止发货,市场多晶硅骤然开始短缺,叠加头部企业的抬价,多晶硅价格一路反弹走高,最高一度上冲至230元/千克,但是后续,随着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下游抵触情绪渐起,新玩家跑步进场,头部企业因捂货导致库存高企,多晶硅库存迅速从6万吨增长至11.8万吨。 待到2023年3月到2023年7月,多晶硅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头部企业也在库存及资金的压力下不得已开始降价排库,多晶硅价格随即出现“踩踏”行情,价格一路走跌至58元/千克的主流成交,部分大笔订单甚至跌至55元/千克。彼时,多晶硅的价格便已经导致部分二三线企业出现成本亏损的现象。与此同时,下游拉晶企业在发掘价格触底后开始囤货,造成多晶硅库存持续下滑——库存在3月跌至7万吨左右。但后市由于拉晶厂囤货结束以及硅片价格的崩塌导致需求减少,多晶硅库存又增至13万吨。 2023年7月末至2023年9月,多晶硅市场再度迎来一波反弹,7月末多晶硅市场在前期排库顺畅以及成本支撑下出现小幅反弹,彼时市场普遍认为此轮反弹属于短期行为,但是后续随着组件市场竞争价格战的兴起,组件远超终端需求进行排产,拉动上游各个环节需求递增;与此同时,国内多个多晶硅项目因价格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减产,导致供应不及预期,价格随即超出市场预期情况上涨,且在此之前,包括隆基、中环等在内的多家硅片企业扫荡大量市场低价硅料资源,造成硅料进一步短缺,多晶硅价格一度上涨81元/千克左右。且下游企业在多晶硅的一片“涨声”中,于“买涨不买跌”的刺激下加大采购,致使多晶硅库存迅速下跌至2万吨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轮价格的上涨存在一定的“泡沫性”,市场前期的集中采购引发下游大量囤货,甚至引发多家工业硅贸易商进场囤积硅料。硅片企业原料硅料库存一度逼近10万吨大关。多晶硅价格背离了实际市场需求。 2023年10月,随着下游电池片、硅片企业相继崩塌,多晶硅市场需求、情绪转弱,参与者对多晶硅走跌态度空前一致,采购减少,多晶硅库存恢复至4万吨左右,最终多晶硅价格终迎来下跌,多晶硅库存也在供过于求背景下持续累增,一度在2023年11月17日达到7.4万吨,市场情绪略显悲观。 临近2023年11月底,随着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其价格已经逐渐逼近下游心理价位,个别头部拉晶厂拿货甚至还有优惠,在多晶硅价格基本逼近心理低点的情况下,下游拿货甚至囤货积极性渐起;此外,随着彼时新一轮多晶硅签单逐渐展开,部分小客户还出现了优质料采买困难的情况,下游厂家多追捧优质硅料,与之对应的差料却无人问津,多晶硅企业近6万吨库存皆以差料为主。 进入2023年12月,多晶硅优劣料走势分化,优质料相对价格坚挺、差料价格继续走跌。不过临近年底之际,虽然大厂N型料依旧处于发货紧张状态,头部企业有意继续撑市,但随着下游各个环节的持续降价减产使得拉晶厂仍保持一定压价心态,优质料在2023年年底迎来小幅下跌,N型多晶硅料报价在2023年年底跌至67元/千克。 2023年多晶硅产量同比增幅超80% 2024年有何预期? 据SMM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多晶硅产量总计150.41万吨,相较2022年同比增加68.71万吨,增幅达84.1%。对于2023年多晶硅供应大幅增长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新投产能大幅增加所致。据SMM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达100万吨左右,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提升至278万吨上下,增幅约为178%。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相较于多晶硅供应的大幅增长,终端装机以及其直接下游硅片虽同样有所提升,但增速却有所不及。据SMM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预计装机量390GW,硅片产量580GW,同比增幅分别为68.8%、76.8%。皆不敌多晶硅91%的增幅。其中硅片约580GW的产量的硅片产量,对应多晶硅消费量约134万吨左右。由此可见,2023年多晶硅供过于求的情况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4年第一个月,国内硅片排产便有望在2023年12月排产下降的基础上继续走跌,1月国内硅片预计排产降至56GW左右,环比12月降幅达到7.9%。同时受市场需求以及转型影响N型片排产约为33GW左右,占比增至58.9%。 而早在2023年12月下半月,市场上便有不少硅片企业因下游需求以及情绪的变差而相继减产。一方面,1月国内组件排产预计将跌至40GW以下,电池片压力进一步增加,目前电池片利润被压缩至极致,尤其P型电池片几乎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多家电池片产线出现减少采购、减产甚至停产举措,进而对硅片市场产生显著的利空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走弱,硅片价格的走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部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P型硅片182mm、210mm市场成交低至1.9,2.9元/片的价格,对于行业水平而言仅稍高于生产成本,完全成本亦处于倒挂状态。 在2024年1月硅片排产走低的预期下,硅料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利空情绪。不过市场市场优质料供应依旧略显紧张,且近日,国内某头部硅料厂喊话N型硅料涨价,部分优质N型硅料签单价格上涨至72元/千克,个别单车订单涨至75元/千克,一度引发市场热议,但考虑到上述签单主要是散单,对1月刚结束的集中签单没有代表性,且下游接受度普遍不高的情况,目前多晶硅价格仍保持稳定。 展望2024年,据SMM了解,根据各公司披露多晶硅投产规划,2024年年底多晶硅名义产能将达到317万吨左右,将满足1400GW装机量。从中也可以看出,2024年多晶硅产能虽继续增加,但增速已远不及2023年。此外,虽产能过剩,但由于多晶硅价格触及部分厂家生产成本线以及库存压力,多晶硅厂家开工率将逐渐降低,供需平衡仍然过剩但量将有所减少。 市场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2024年有望继续增长! 而毫无疑问的是,2023年,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的下跌,极大程度上刺激了终端装机的热情,市场上对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均作出了良好的预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2023年我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23年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61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近20%。 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第二次上调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从此前的120-140GW上调至160-180GW。其表示,我国光伏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基地项目将成为集中式项目增长的重要支撑,不过受消纳、电力市场化交易、源网建设进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未来市场将更加难以预测。而此前,SMM也曾提到,未来终端电力需求端,解决电网消纳和土地空间问题也值得关注。 对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将预测从之前的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海外市场以欧洲、美国、印度、巴西等为主。 展望2024年终端市场,此前据国家能源局方面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2024年全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为2亿千瓦左右,较2023年的目标提升了25%。 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 200-210GW,同比增速或放缓至 5%-10%,在消纳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前,装机增长或进入较为稳健的新常态。
自去年12月最高功率组件达到738.98W以来,经过不到一个月持续优化,2024年1月捷佳伟创HJT单玻组件功率达到745.33W,双玻单封组件741.66W,纯双玻量产组件最高功率735.79W,以上HJT组件电池端均采用12BB印刷工艺,再次刷新公司HJT组件功率记录! 本次高效组件所用电池片均来自于捷佳伟创常州中试线,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5%/25.6%(ISFH),其中PECVD采用双面微晶工艺,PVD采用双面VTTO,金属化采用12BB密栅印刷。 目前捷佳伟创的PECVD高速RF微晶P技术,在保证膜层晶化率等性能前提下,沉积速率已从2.0 Å/s提升到2.4 Å/s以上,进一步降低了PECVD设备硬件成本。
1月17日,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建设事业部2024-2025年度光伏支架框架采购供应商入围中标候选人公布,中标候选人共计10家,分别是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华管塔制造有限公司、新疆汇利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摩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康贝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同景新能源科技(江山)有限公司、江苏火蓝电气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供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货物的本体、材料、附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以及货物的设计、制造、中间检验、出厂检验和试验、包装、上车装吊、运输至买方指定地点的运输和保险(不含卸货)、现场培训、现场开箱验收、现场指导安装、配合并网验收、技术资料(含软件资料)、技术服务、售后服务等内容。
受益于光伏产能出清预期,信义光能(00968.HK)、协鑫新能源(00451.HK)、信义玻璃(00968.HK)分别上涨3.97%、2.67%、2.11%。 注:港股光伏概念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国家能源局在近期发布去年1-11月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1月末,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53.46GW,同比增长13.6%。其中,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57.62GW,同比增加49.9%,风电装机412.83GW,同比增加17.6%,火电总装机容量1378.84GW,同比增加4.3%。 后续光伏行业怎么看? 国信证券此前指出,2024-2025年,欧洲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需求预计将保持平稳,中东、美国等市场新增装机或将保持较快增速。此外预计2024-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保持 25%/20% 左右的增速增长,新增装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475GW、570GW。 首创证券指出,近期产业链价格阶段性趋稳,伴随着光伏装机淡季的到来,下游陆续降低开工负荷。新产能投放有明显趋缓迹象,供给端正在边际改善。我们看好成本优势显著的硅料龙头企业;产品出货结构好,高盈利市场出货占比高的组件龙头企业;供给压力已基本释放,预期反转的辅材环节。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与11月份相比,原煤、天然气、电力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增速加快。电力方面生产平稳, 12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增速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9.3%,增速比11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5%,增速比11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核电下降4.2%,降幅比11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4%,增速比11月份回落19.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7.2%,增速比11月份回落18.2个百分点。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稳定增长,进口高速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36万吨。进口煤炭4730万吨,同比增长5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进口煤炭4.7亿吨,同比增长61.8%。 原油生产有所加快,进口由降转升。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65万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11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6.9万吨。进口原油4836万吨,同比增长0.6%,11月份为下降9.1%。 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产量20891万吨,同比增长2.0%。进口原油56399万吨,同比增长11.0%。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11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比11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3.9万吨。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73478万吨,同比增长9.3%。 天然气生产保持稳定,进口较快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265万吨,同比增长2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6.4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11997万吨,同比增长9.9%。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平稳。12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增速比11月份放缓0.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7.4亿千瓦时。2023年,规上工业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分品种看, 12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增速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9.3%,增速比11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5%,增速比11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核电下降4.2%,降幅比11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4%,增速比11月份回落19.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7.2%,增速比11月份回落18.2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3年12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日前,随着乌图美仁1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并网,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海区域华能青海分公司1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完成并网。 本次并网的1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全部为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项目,对青海省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意义重大。项目分布在海南州、海西州,包括共和塔拉滩30万千瓦光伏、海南州50万千瓦光伏、乌图美仁10万千瓦光伏,以及共和切吉3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生产绿电25.5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3万吨,可有效减轻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了解,项目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建设了以科技创新、牧光互补、生态环保为特点的光伏项目。共和塔拉滩光伏项目部分光伏板运用了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实现了钙钛矿光伏技术从产线到商用示范的重大跨越;海南州50万千瓦光伏项目采用牧光互补模式,是华能在青海一次性建设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乌图美仁光伏项目运用“光伏开发+生态治理”模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12月25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印发宝安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全力构建以光伏、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为核心发展领域,以氢能为前瞻布局领域的“4+1”新能源产业体系,本措施重点支持光伏产业的节能环保硅料、下一代晶硅电池(Topcon、HJT、XBC)、薄膜太阳能电池、先进逆变技术等领域。 具体原文如下: 宝安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3060”双碳目标、“双区”驱动、“双改”示范重大发展机遇,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的意见》《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精神,实现我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高端核心区”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重点支持领域 为全力构建以光伏、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为核心发展领域,以氢能为前瞻布局领域的“4+1”新能源产业体系,本措施重点支持光伏产业的节能环保硅料、下一代晶硅电池(Topcon、HJT、XBC)、薄膜太阳能电池、先进逆变技术等领域;新型储能产业面向先进储能技术(新型锂离子电池、钠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固态电池、超级电容等)的原材料、元器件(IGBT、MOSFET、DSP等芯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等领域;智能电网的柔性交直流配电、智能微网、液冷超充等领域;综合能源服务的虚拟电厂、车网互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直柔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氢能产业的氢气制储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等领域;以及上述产业的其他前沿技术领域。 二、培育壮大企业主体 (一)引导企业深耕厚植。支持本地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做大做强,大力培育一批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好的“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骨干企业,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对年产值增量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企业,按每1亿元产值增量奖励150万元的标准,给予最高4500万元的奖励。 (二)加强规上企业培育。积极培育一批成长型新能源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一流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上年度首次实现纳统,且次年实现产值正增长的新能源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支持优质企业落户。抓住国内外传统能源头部企业向新能源转型趋势,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瞄准优势企业实行定向招商,充分挖掘龙头企业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来深投资意愿,优先引导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和优质企业落户宝安,提升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球新能源500强大型能源企业总部或其子公司,在我区租用办公场地的,给予首年100%租金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50万元。 (四)提供产业空间保障。依托城市更新和“工业上楼”项目,围绕光伏、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综合能源服务、氢能等重点领域,建设新能源产业专业园区,积极构建新能源研发和制造核心承载区。鼓励新能源产业专业园区制定配套的租金优惠措施。 (五)加快先进产品规模化量产。提升新能源产业制造水平,加大对企业在本区面向重点产业支持领域关键环节生产线的建设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的10%给予事后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三、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六)推动创新研发载体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在我区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试基地等创新载体,建立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市场拓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 (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点支持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年产值达20亿元及以上、5亿元及以上、5亿元以下的企业,分别按照企业研发投入的5%、7.5%、10%,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八)强化高端人才团队激励。面向全球引进细分领域知名研究机构和人才团队,全方位提升我区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源动力”。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人才(团队)等可按“凤凰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区人才政策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奖励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等政策。 (九)提供科技金融支持。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优的新能源企业融资,对获得银行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获得融资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四、加快示范推广应用 (十)支持开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支持企业在本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或预留屋顶光伏(BAPV)建设条件,优先采用市场竞争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产品,建设一批可推广的示范项目,带动光伏制造业稳健发展。 (十一)支持开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稳步拓宽先进储能项目示范应用,优化构建储能商业模式。围绕本区范围内的输变配电设施、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商业园区等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开展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融合项目示范,对已并网投运且实际投入500万元以上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储能配置时长不低于2小时的,按照储能设施装机规模给予200元/千瓦时的补贴,对单个项目最高补贴300万元。 (十二)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项目。支持企业在本区范围内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光储直柔一体化、集中供冷、能源托管、微电网、氢能应用、碳捕集与封存、近零碳试点等绿色低碳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带动效应显著、示范意义突出的推广应用标杆项目,实际建设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实际建设投入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十三)支持打造快充及超充示范站。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撑我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助力深圳市实现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目标,重点支持区内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和设备厂商发展,围绕机场、高铁枢纽、邮轮码头、公交场站、会展中心、市政公园、核心商圈、高速服务区、灯塔工厂、重要政务场所等区域,引导建设一批技术领先、场景全覆盖的快速充电、车网互动及超级充电示范站。对具备车网互动功能,且包含单枪同时满足最大充电功率不低于480kW、最大输出电压不低于1000V、最大输出电流不低于500A条件的公用超充设施,按超充电堆设备投资额的30%,给予资金补贴,单个充电场站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五、加强能源开放合作 (十四)加大高水平开放合作。抢抓全球光伏、新型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机遇,充分发挥“湾区核心”区位优势,加大对世界500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卡脖子”科技攻关项目等外资招引力度。鼓励我区新能源企业与国内外规模较大的知名能源投资建设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建设,拓宽新能源项目“引进来”渠道,推动我区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十五)支持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围绕光伏、新型储能、智能电网领域,对获得海运运输证书、境外市场准入认证的企业,按照单张证书实际发生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4万元的奖励,单个企业年度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十六)支持企业标准创新。支持新能源企业或机构推动高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对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研制,或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机构和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六、附则 (十七)本措施扶持对象为已注册登记,且实际经营的法人。本措施与区级其他同类优惠措施、前海合作区同类优惠措施不重复资助,由企业自主选择申报。所需资金从区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十八)本措施自2024年1月3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由区发展改革局负责解释。本措施相关操作规程、申报指南等由区发展改革局另行制定和发布,执行期间如遇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及规定调整的,可进行相应调整。 相关阅读: 部门解读 | 宝安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近日,九江市柔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烁光电”)完成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明冠投资和青创集团联合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10MW钙钛矿中试线建设。 柔烁光电一期计划建设10MW中试线和100MW产能柔性钙钛矿光伏生产线。目前柔烁光电已完成10MW中试线设计,随着本轮融资的结束,即将于2024年年后,正式启动产线建设,同时预计将在2024年中再开放一轮融资,着手100MW量产线建设以及首个KW级示范站建设。
1月16日,金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承销总结相关文件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通过。 本次发行采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根据投资者认购情况,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为22,527,596股,发行规模为999,999,986.44元,本次发行对象具体如下: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000.00万元(含发行费用),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99,999,986.44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20,170,308.87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79,829,677.57元,将全部用于金辰智能制造华东基地项目、高效电池片PVD设备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一)金辰智能制造华东基地项目 公司拟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科技产业园新建厂房并配置对应生产设备,用于生产公司新一代高效组件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电池自动化设备,从而提升公司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能力。金辰智能制造华东基地项目总投资额为48,273.47万元,预计使用本次募集资金41,000.00万元,不足部分公司将以自有资金或者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二)高效电池片PVD设备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旨在进行高效电池片用PVD工艺设备研制并形成量产能力,相关设备是HJT电池片生产线的核心工艺设备之一,主要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非晶硅钝化异质结电池正背面沉积TCO透明金属氧化物导电膜。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