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8个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SMM光伏分析师王雯绮就“ 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供应扩张和需求增长分析 ”的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 2024年,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50GW至470GW之间,同比增长15%。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2024年光伏组件需求或将超过90GW,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110GW。 全球光伏组件需求趋势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遇到瓶颈 据SMM数据显示,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390GW,同比增幅约69%。 2024年,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50GW至470GW之间,同比增长15%。 然而,不少国家的光伏项目建设进展受到项目审批流程冗长、土地资源以及电网整合问题的影响。随着后续上述问题逐步得到优化,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 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逐渐放缓,新兴市场成为需求主要驱动力 2024年光伏装机容量的增加将更多地依赖于中东和北非以及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表现。 南非、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将引领中东和北非光伏市场的开发进程。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正在推动光伏发电的加速部署,电力供应缺口迫切需要以负担得起的可再生能源来填补。因此,预计中东和北非的光伏市场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成为新兴光伏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2024年光伏组件需求超过90GW,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110GW 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00GW,占总能耗的42.5%。 德国、西班牙、波兰和意大利是欧洲四大光伏市场,预计这四个国家的光伏组件总需求将占今年欧洲市场需求的近50%,其中德国为22-25GW,西班牙为9-11GW,波兰为7-8GW,意大利为8-9GW。 中国光伏组件市场 中国光伏组件市场竞争激烈,产能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508.06GW,同比增长64.4%,组件产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终端装机需求的迅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达到278.8GW,同比增长27.3%。预计下半年,组件企业出货量压力下,电池组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继续加剧,一线企业的集中度将继续上升。小型电池组件企业在获得订单需求方面优势较弱,开工率持续下降,甚至导致停产。 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跌破了企业的生产现金成本,加剧了生产商的损失 SMM整理了近一年来光伏组件的价格表现,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光伏组件价格近一年时间内整体呈现“跌跌不休”的态势,TOPCon 182和TOPCon 210价格已经从2023年9月的1.3元/W左右的价格降至如今的0.75元/W左右,持续下跌的价格在穿越企业成本线之后,导致生产企业亏损加剧。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中国光伏组件供过于求事态严峻,库存压力和出货压力持续存在 自3月以来,光伏组件的供应量大幅增加,但实际需求增长抵消供应增幅。因此,中国组件市场供需失衡仍在继续。尽管当前光伏组件产量已下调,但仍处于库存积累周期。库存压力导致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并抑制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组件产量。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光伏组件库存约为50GW。到2024年9月,成品库存已超过60GW。尽管9月份的组件库存有所减少,但整体库存水平依然居高不下。在2024年第四季度末,如果库存水平要低于去年年底的50GW,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无疑增加了中国组件公司降低库存压力的难度。 海外光伏组件市场 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迅速扩大,或将达到1300GW以上 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光伏组件产能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2024年中国组件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100GW。由于电池供应短缺,印度和美国的光伏组件生产难以超过50%的开工率。 东南亚拥有较大的光伏组件产能,以越南为首。该地区主要由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组成,占78%。 由于美国政策的变化,东南亚光伏组件的开工率最近大幅下降。中国企业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可能在2024下半年年至2025年逐步关闭。 印度和美国的政策均在支持其扩大各自国内光伏组件产能。 欧洲光伏组件企业数量庞大,产能扩张计划广泛 全球光伏组件市场展望 全球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新技术引领光伏组件未来供应增长点 供应方面: 未来的光伏组件产能增长将主要来自BC、薄膜模块和钙钛矿等新技术。随着各国计划扩大其国内组件产能,预计2027年全球组件产能或将超过1700GW。 需求方面: 中国对新能源发电的支持力度依然很大。到2027年,预计对组件的需求预计将超过350GW。在各国支持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预计从2027年开始,全球光伏组件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光伏组件的供需失衡有望在2026年得到缓解,光伏组件价格可能会出现反弹 随着后续组件开工率的下降和需求的上升,光伏组件供需失衡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底。在加速出清旧产品线、且在需求持续带动下,预计组件供需在2026年出现好转。 对于2024年后续组件价格走势,SMM认为需观察组件库存消耗状况、排产趋势、以及上游原材料环节情况,组件价格或有希望跌幅放缓或出现小幅反弹。但在2024年仅有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件价格整体维持下跌趋势。2025年下半年,电池组件价格有望看到下降放缓或略有反弹。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高级科学家 Roy Hermanns 博士围绕“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的铁能源循环”的话题栈开分享。他表示, 铁作为能源循环的载体,非常适合中长期储存(季节性),易于运输,无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低/无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直接排放,可实现完全可回收和循环;具有成本竞争力;非常适合没有H 2 连接且电网接入有限的工业/住宅区“第六集群”;高性能高输出温度>1500°C);TRL接近商业可用性TRL 7/8(1MW规模)。 挑战:平衡能源供需 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热力和电能,在这一过程中,能量储存是至关重要的!氢是否足以满足所有应用? 基础设施和容量所需的解决方案: 当前能源输送能力:电力:15%;化石:85% 完全用电气化取代化石燃料是不可能的,氢是否足以满足所有应用? 能源供应安全所需的解决办法 未来的解决方案: 电力:几乎不可能(拥堵); 氢:进口,不能到处储存; 氢不能取代目前所有的化石燃料,需要额外的可持续能源载体,以补充氢和氨。 解决方案: 铁作为能量载体: 通过以下方式转化“生锈”的氧化铁:H 2 电解;用“绿色电力”直接减少。 铁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的优势如下: 铁能源循环如何工作? 铁能源循环可以实现安全、低成本、长距离运输。 铁能源的力量是可扩展的,它可以大量储存和运输。 铁能源循环发电高效,对环境影响小; 铁能源循为高温和偏远地区等难以减排的行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下图是铁作为能源载体与其他载体的区别 铁粉的直接氧化可用于高级工艺加热。 总结 铁作为能源循环的载体,非常适合中长期储存(季节性),易于运输,无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低/无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直接排放,可实现完全可回收和循环;具有成本竞争力;非常适合没有H 2 连接且电网接入有限的工业/住宅区“第六集群”;高性能高输出温度>1500°C);TRL接近商业可用性TRL 7/8(1MW规模)。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青海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了《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等。文件要求,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5%,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文件提到,将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形成清洁、稳定、高效的治理能力,减少二次污染。聚焦大气、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涉重金属及有机废水等重点行业,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应用示范。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提升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废水治理水平。 原文如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2024〕3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5%,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1. 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引导各市州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功能定位清晰、产业互为补充、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西宁市重点发展光伏、锂电、复合纤维材料等产业,海西州重点发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冶金、氢能等产业,海东市重点发展新能源、合金材料、大数据等产业,其它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冶金等行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绿色低碳改造,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依法依规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支持相关地区有序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的绿色载能产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做大光伏、锂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做专铝镁、铝锂等轻金属合金、高性能纤维、镁基土壤修复等新材料产业,做优大数据产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谋划布局储能、固态电池等未来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千亿产业集群。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 4.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企业利用氢能、生物燃料等替代传统能源。有序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合理引导工业用天然气消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电窑炉、热泵、电动力等设备,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落实国家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制修订,并推广应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以流程降碳、工艺降碳、原料替代实现生产过程降碳,促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冶金等重点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培育低碳发展示范标杆。实施能效“领跑者”和能效对标达标行动,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能效指标。(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强化用能监督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实现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全覆盖。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全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诊断+改造”等模式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组织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强化结果运用,挖掘企业、园区节能降碳潜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资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 7. 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鼓励发展和应用绿色采选加工技术,推动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推动尾矿综合利用与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支持钾、镍、铅、锌、银等矿产资源在采选、冶炼、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攻关,开发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培育一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骨干企业。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推进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锂电池等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支持打造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整治力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 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加强复杂难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区域大宗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提升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基于区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动固废利用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废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废有序减少。加快建设“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城市”。(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实施工业水效提升改造工程,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绩效评价和水效领跑者行动,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遴选节水标杆企业、园区。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健全省、市州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加强监督管理。鼓励企业开展用水审计、水效对标达标,提高用水效率。(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生产过程绿色低碳转型。 11. 强化有害物质源头减量。推进原辅材料无害化替代,围绕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最终产品,减少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所列化学物质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促进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削减生产过程污染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围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艺环节,开展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同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有序推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激励制度,应用好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升级改造末端治理设施。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形成清洁、稳定、高效的治理能力,减少二次污染。聚焦大气、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涉重金属及有机废水等重点行业,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应用示范。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提升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废水治理水平。(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 14.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力度,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培育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不断探索绿色低碳路径和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提升。支持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标准,打造绿色制造标杆。积极创建“零碳”工厂、园区,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区,打造国家级零碳技术集聚区和先行示范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 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着力构建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主要行业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广应用一批高端、智能、绿色低碳环保产品,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产品供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6. 强化绿色服务能力建设。推行服务型制造,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引导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提升服务。鼓励绿色低碳装备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积极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提供产品绿色设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开展绿色诊断、运营管理、检验检测、评价认证等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速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 17.建立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加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分行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生产过程关键工艺装备智能感知、控制系统优化,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以数据驱动提升行业绿色制造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鼓励企业、园区开展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建设,实现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加强资源能源供应、使用、替代等环节数据的智能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推动主要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数、赋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工作措施 20.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对工业绿色转型系统谋划、整体部署、解决重大问题、督促重点任务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各地区要落实各自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细化实化推进举措,合力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强政策支持。用足用活国家“两重”“两新”支持政策,统筹用好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鼓励各地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落实好国家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省委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机构作用,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宣传,推广工业绿色转 型发展中的新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在全省上下形成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良好局面。(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8月光伏新增装机139.99GW,其中8月新增16.46GW,同比增长2.88%。加之大型风光基地陆续开工及部分光伏项目正在冲刺年底并网目标,预计三季度末及四季度光伏装机量将会走高,也将带动组件需求的增加。 北极星追踪数据,8-9月,光伏组件招标规模超74GW,其中N型(53.6GW)占72.4%,较去年同期增长107.8%;8-9月定标规模超22.4GW,N型组件约19.6GW,占比87.5%,相较于去年同期提升96%。 然而,光伏组件价格继续走低,p型最低价0.637元/W,N型最低价0.6229元/W。 招标 8-9月光伏组件招标规模超74GW,中国能建、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四家央企采购规模均达到10GW以上,占82%。 从招标类型来看,明确为TOPCon组件的规模达到19.4GW,此外异质结、BC技术开始单独出现于央国企的组件集采包中, 其中明确为异质结组件的规模达到2.5GW, 异质结+BC规模达1.5GW,详情如下: 功率方面,明确组件功率的项目规模达到21.8GW,主要聚焦于580Wp以上组件,占比58%;700Wp及以上高功率组件也已崭露头角。 从定标来看,8-9月组件定标规模超22.4GW,定标规模达到GW的企业有8家,分别为国投集团、粤水电、国家能源集团、中核集团、中国电建、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华润电力,合计约19.8GW,占总定标规模88%。 中标 从中标方面来看,有超15.6GW明确组件中标规模,有5家企业中标规模达到吉瓦级水平。中标规模前三的企业来自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合计中标约9GW,占比定标总容量58%。 具体来看,天合光能组件中标规模超3.7GW,中标项目包括国投集团1.91GW、广州发展(标段3)800MW、如东凌洋农场315MW渔光互补项目等。 晶澳科技组件中标规模超3.66GW,中标项目包括龙源电力(标段1、标段3)1GW、国投集团2.37GW等。 晶科能源组件中标规模1.63GW,中标项目包括国家能源集团1.4GW、国投全州东山黄龙80MW农(林)光互补项目、全州文桥镇江头75MW农(林)光互补项目光伏组件采购项目等。 同时,正泰新能、隆基组件中标规模也超过了GW级。而通威、英利能源、环晟光伏、华耀光电、东方日升在这两个月组件中标项目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订单量。 此外,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广州发展、水发集团、粤水电五家央国企发布组件集采订单8.3GW,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通威、正泰新能、一道新能、安徽华晟新能源等28家企业入围,各家中标企业供货规模暂无数据。 价格 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走低。P型组件中标均价由年初0.892元/W下滑至9月的0.669元/W,降幅25%;N型组件中标均价也是处于下滑态势,从1月0.943元/W降至9月的0.701元/W,较年初降幅25.7%。 尤其在8月、9月,TOPCon、异质结组件中标均价创新低。TOPCon组件最低中标价0.635元/W,最高0.83元/W,均价0.745元/W;异质结最低中标价0.777元/W,最高0.85元/W,均价0.813元/W;BC组件,在粤水电的组件集采标段4中,入围企业有隆基、爱旭太阳能、华耀光电,最低投标价0.785元/W,最高0.8元/W,均价0.793元/W。 值得重视的是,这两个月已有8个项目的中标价格进入0.6X元/W。如下表: 不过,高价组件同样存在,如水发集团2024年光伏项目15MW轻质组件集采中,入围企业来自于江苏日托光伏、上海品诚晶曜光伏科技、一道新能,最高投标价1.43元/W。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9月30日,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发改局公布该县“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配置公开优选投资开发主体结果,确定竞配得分最高的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成功中标。 据了解,富宁县“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计划配置6个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总装机530MW。其中,集中式风电项目4个,装机容量450MW,分别为:荒田风电场120MW、那来风电场205MW、田蓬风电场65MW、新华风电场60MW;集中式光伏项目2个,装机容量80MW,分别为:平安光伏电站40MW、那平光伏电站40MW。 根据竞配文件要求,集中式风电项目确定项目业主后10个工作日内签订投资开发协议,协议签订并根据相关管理要求取得用地预审等支持性文件后1个月内办理核准手续,同步办理用地、用林、环评、水保等前期手续并取得施工许可后开工建设,开工后12个月内应具备投产条件,项目从选定投资业主后,在18个月内建成;集中式光伏项目确定项目业主后10个工作日内签订投资开发协议,光伏项目协议签订1个月内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2个月内(剔除开工前置手续办理时间)应实现开工,原则上开工后8个月内应具备投产条件,12个月内应具备全容量并网条件。
10月9日,华润电力2024年第3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布,标段1中标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436030000.00元,单价0.6229元/W;标段2中标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186870000.00元,单价0.6229元/W。 华润电力2024年第3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采购容量1GW,分为2个标段: 标段一采购N型双面双玻单晶组件,总容量为700MWp,组件尺寸:2382×1134×30mm,电池片尺寸:182×210mm,功率≥610Wp;标段二采购N型双面双玻单晶组件,总容量为300MWp,组件尺寸2278×1134×30mm,功率≥580Wp。 交货期/工期:投标人与华润电力所属项目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生效后,根据项目公司签约合同约定交付时间或投产通知书要求交付时间为准。预计交付时间集中在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0月9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发布《凤庆县2024年第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优选竞争性磋商公告》,凤庆县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中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共计8个,装机规模65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9.9亿元。 公告要求,上述项目中,装机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下项目,开工6个月内应具备投产条件;1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8个月内应具备投产条件。全容量并网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8个项目开发经营年限上限设为25年,经营期满后由凤庆县人民政府收回开发权重新组织资源利用开发。 同时,公告明确允许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成员均需满足招标文件里的所有要求。 磋商申请人资格要求如下: 1.投标人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或其他合法证照。 2.投标人需具备完成本项目的投融资能力、建设管理能力、运营维护能力,并提供承诺或相关证明材料: 3.信誉要求:投标人信誉良好,2021年至今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未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企业名单,未在全市范围内已建及在建项目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a、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情况的;b、存在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情况的;c、存在未按规定足额缴纳耕地占用税情况的;d、存在未按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地租情况的;e、存在各级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未完成整改情况的。未存在倒卖指标等违法行为(提供信用中国网站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查询截图、企业信用报告)。 4.提供2021-2023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磋商申请人2021年以后成立的按年份提供,2023年后新成立的投标人须提供成立以来各年度财务报表及近期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出具的书面正式承诺,由其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盖章。 5.投标人需提供无行贿犯罪行为情况承诺。 6.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的投标。
10月8日,华能北方公司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苏计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施工候选人公示。 据悉,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苏计沙地)境内,由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发电厂投资建设,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预备清单项目之一。本项目建设2000MW光伏治沙基地项目,划分为3个标段,建设3座220kV升压站,3座升压站各配置100MW/200MWh储能。本期一次建成,计划于2025年投产。 从中标情况来看,中标候选人被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个设计院“包圆”,中标价格范围为0.32~0.44元/W,详情见下: 招标范围:光伏方阵、集电线路及光缆工程、围栏、道路、桩基、设备基础、接地工程、安防视频的建筑安装施工;升压站、储能电站等建构筑物的建筑、安装施工;设备材料的供货(除甲供设备材料外);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及工期控制;校验、试运、质量检测、外部协调、试验、验收(含消防验收)、调试、并网及培训等全部工作,以及在质量保修期内的消缺等。
10月8日,凉山州美姑县940MW光伏电站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布,标段1投标单价2.328元/W-2.745元/W;标段2投标单价1.77元/W-1.827元/W;标段3投标单价1.95元/W-1.964元/W。 本项目直流侧总装机容量1088.97932MWp,交流侧容量940.2MW。在1#地块内规划新建1座98.5MW/197MWh储能站和1座220kV升压站,并通过2回220kV线路接入规划的凉山东500kV变电站。 本项目本体工程划分为3个标段。光伏组件、逆变器、固定支架(不含预埋下立柱)按照三峡集团一级集采计划项目采购结果,该设备价款以暂估价形式计列至EPC合同总价中。3个标段的基本情况如下: I标段:Ⅰ标段为本项目牵头标,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交流侧容量276MW,直流侧容量322.4338MWp,共11条集电线路回路,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 II标段:交流侧容量341.1MW,直流侧容量389.79122MWp,共14条集电线路回路。 Ⅲ标段:交流侧容量323.1MW,直流侧容量376.7543MWp,共13条集电线路回路。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电子工程师 Joris de Hoog分享了“锂以外新型电池材料研究学术综述”的相关话题。他表示,欧盟电池材料约80%的原材料必须从欧盟以外进口,预测从2030年开始,全球镍和锂供应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而届时欧盟的大部分电池产能将投入运营,这些短缺可能会影响这些材料的价格,影响欧盟电池生产的竞争力。我们已经看到镍的价格上涨了70%,锂的价格上涨了惊人的870%。 下图是欧盟电池供应链对电池材料的对外依存程度。 此图显示了欧洲对选定电池材料的依赖。第一列显示了原始、未精炼材料的数据,第二列显示了精炼材料。平均而言,约80%的原材料必须从欧盟以外进口。 此外,这些材料的供应仍然高度集中在从少数国家进口。 精炼材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特别是精炼锂,其中80%由智利供应,而29%的进口加工镍来自俄罗斯。欧盟的几个主要供应国是治理指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引发了人们对开采这些原材料的社会和环境条件的担忧。对其他人来说,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贸易限制,影响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全球供需平衡 最后,预测从2030年开始,全球镍和锂供应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而届时欧盟的大部分电池产能将投入运营,这些短缺可能会影响这些材料的价格,影响欧盟电池生产的竞争力。我们已经看到镍的价格上涨了70%,锂的价格上涨了惊人的870%。 新兴锂技术 一些基于锂离子的新颖研究侧重于: 固态电池、高压阴极材料、锂金属、锂硫、锂氧、锂二氧化碳。 钠离子电池: 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相似,原材料便宜且丰富(钠是地球上第六丰富的材料),高熵化学已成为一种有望提高能量密度的范式,与锂离子类似的电化学使钠离子电池可以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受益。 镁电池: 它们具有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高的理论容量,并且使用更便宜的材料。 镁几乎不倾向于形成树枝状晶体,从而导致最终的短路,提高了其固有的安全性。 然而,它们会在阳极上形成钝化层。镁带强正电荷(它释放两个电子而不是一个)的事实导致阴极上非常强烈的相互作用,阻碍了插入动力学,阻碍了有效的可逆插层。 钾离子: 与锂离子类似的操作使制造过程相似,它可以从某些电解质中非常低的还原电位中受益,这使得能量密度非常高; 导电性和扩散性可能非常高,使快速充电/放电成为可能; 它可以使用铝作为集电器,取代铜,从而降低成本和重量; 低能量密度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池来储存大量能量,从而再次增加了成本; 插层过程中体积大幅增加,导致电极粉碎。 铝离子: 可以快速充电;电解液中的对应物是单价的,限制了容量; 目前铝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对铝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导致寿命短。 它具有缓慢的动力学,需要一种新型的电解质来实现完全的3电子转移。 目前研究中的电解质非常昂贵。 锌离子: 这些材料再次具有较高的理论比能量密度,本质上是环保的,原材料丰富且廉价,并显示出高水平或本质安全性。然而,动力学过程缓慢,降低了它们的能源效率,缩短了循环寿命。 为了提高它们的功效,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阳极工程、添加剂选择、电解质开发、新的阴极的品种。 钙离子: 另一种多价体系,每个插入的离子释放2个电子,与镁等其他多价体系相比,钙离子的研究较少,但由于钙的丰度非常高,因此仍然很有趣。 它们具有很高的循环寿命、增强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潜力,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以确保稳定性。 此外,钙的镀覆和剥离过程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会因电解质的分解而形成钝化层,需要加以防止。 铁离子: 过去,各种铁化学物质已被用于液流电池。 铁离子电池工作电压低,能量密度低,重量重。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构建在教室中,因此它们可以用于教育目的,或者在安全是首要问题的应用中。 氟离子(阴离子穿梭电池): 阴离子穿梭电池依赖于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的穿梭,而不是锂离子等带正电荷的离子。 它们通常与金属结合使用以储存能量,并依赖于转换反应,导致电极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没有镀层或树枝状物的风险),并显示出非常高的理论能量密度。 氟离子与传统的碱离子范式截然不同,因为它们使用氟阴离子(负)代替锂阳离子(正)。 氟化物是其组中最小、最轻的元素(就像锂一样),为快速离子传输和高能量密度开辟了可能性; 它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它们表现出很高的氧化稳定性,能够产生很高的工作电压。 双阴离子: 双阴离子电池涉及阴离子和硫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运动(而不仅仅是一个)通过具有两个电荷载流子,理论能量密度更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少对昂贵金属的需求; 根据架构的不同,它们的工作电压可以高达5.2V,这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双离子电池的研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商业化可能还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被称为PVK的聚合物被研究为一种潜在的电荷载体,无论是单一形式还是交联形式,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锂基电池相同。 目前存在重大障碍,包括: 分子的电化学稳定性有限,离子电导率低(因为分子体积大),小有机分子倾向于溶解在电解质中,这可以通过开发固态电解质来解决 能量密度有限,因为分子的比容量较低,可能不支持高压操作 聚合物材料可能会因膨胀而开裂和断裂 某些成分的回收可能存在问题 合成这些分子的成本可能很高。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