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8

  • 国家电投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签约

    9月20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 次日上午,延安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延川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李鹏与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中国电能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政府副县长马骥涛与浙江钱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延川县蚕桑全生态链高质量发展项目。 天眼查显示,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包头:1-8月晶硅光伏产业项目开复工50个

    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2024年1-8月全市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截至8月末,今年全市实施的336个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中开复工项目267个,开复工率79.5%,竣工项目87个,竣工率48.6%。其中,续建项目复工107个,复工率95.5%,竣工43个,竣工率54.4%;新建项目开工160个,开工率71.4%,竣工44个,竣工率44.0%。 从开复工率看,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东河区、高新区、石拐区;从竣工率看,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昆区、九原区、青山区。 “3+5”重点产业集群项目中: ——3个旗帜型产业:晶硅光伏产业项目63个,开复工50个,竣工项目24个,竣工率63.2%;稀土产业项目44个,开复工40个,竣工项目8个,竣工率25.8%;陆上风电装备产业项目16个,开复工13个,竣工项目5个,竣工率71.4%。 ——5个重点战新产业:氟材料产业项目3个,全部开复工,暂无竣工项目;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项目46个,开复工41个,竣工项目17个,竣工率60.7%;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项目5个,全部开复工,暂无竣工项目;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项目6个,开复工3个,竣工项目1个,竣工率33.3%;氢能储能产业项目18个,开复工7个,暂无竣工项目。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4年1-8月全市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 奇瑞大连分公司车棚及屋面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及逆变器中标结果公示

    9月23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奇瑞大连分公司车棚及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及逆变器采购中标结果,信远轻体(南京)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1992.6770 万元中标。 根据招标公告,本次采购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组件(635W N型单品硅双玻组件、615W单晶单玻组件)、逆变器为300kW、196kW。

  • 集中式逆变器121台、组串式248台 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布采购招标公告

    9月23日,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就绿电公司光伏电站逆变器设备采购发布招标公告。 (1)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 州乌兰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 建设规模:121台集中式逆变器及附属设备,248台组串式逆变器及附属设备,11台组串式逆变器配套无线数采通讯装置等附属设备采购。 招标范围: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绿电公司察西光伏电站、华振光伏电站、华炜光伏电站、德令哈百科光伏电站、黎彦光伏电站、明哲光伏电站、铜普乌兰一期光伏电站、铜普乌兰二期光伏电站8座光伏电站,121台集中式逆变器及附属设备,248台组串式逆变器及附属设备,11台组串式逆变器配套无线数采通讯装置等附属设备采购。 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下列项目: 因光伏电站投产时序不一致、光伏发电单元子阵容量不统一、箱变低压侧电压不统一,逆变器型式不统一,采用集中式、组串式逆变器组合投标,结合逆变器参数、结构型式、直流回路接入路数及其功率等因素确定各光伏电站发电单元对应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在逆变器室内、组串式逆变器安装在光伏区组件支架上。 (1)设备采购范围: ①集中式逆变器121台。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在逆变器室内,华炜光伏电站逆变器 室槽钢宽80cm(对应 35 台),逆变器室为砖混构筑物,南侧、西侧共设置2门;德令哈百科光伏电站逆变器室槽钢宽80cm(对应20 台),逆变器室为砖混构筑物,南侧、西侧共设置2门;铜普乌兰一期光伏电站逆变器室槽钢宽100cm(对应 16 台),逆变室为砖混构筑物,东侧、西侧共设置2门;铜普乌兰二期光伏电站逆变器室槽钢宽80cm(对应10 台)逆变器室为砖混构筑物,东侧、西侧共设置2门;华振光伏电站逆变器 室槽钢宽85cm(对应 20 台),逆变器室为砖混构筑物,南侧、西侧共设置2门;察西光伏电站当前逆变器室槽钢宽80cm(对应20 台)逆变器室为集装箱室,前后左右共设置4个门,逆变器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高1.9米,宽0.8米,长1.2米,满足以上逆变器尺寸要求四个门逆变器均可进入);逆变器需满足现场安装要求。 ②风道、逆变器至逆变器室数采装置通讯线缆等附属设备。(当前逆变器室面积约 7-57m2其中华振光伏电站当前单个逆变器室面积34㎡;察西光伏电站当前逆变器为集装箱室逆变器单个面积约 7m2;华炜光伏电站当前单个逆变器室面积 23㎡;德令哈百科光伏电站当前单个逆变器室面积 23㎡;铜普乌兰一期光伏电站当前单个逆变器室面积57.5㎡;铜普乌兰二期光伏电站当前单个逆变器室面积46.35㎡;该地区环境温度-27℃~35℃,逆变器风机电源由逆变器自身提供且启停由逆变器控制)。 ③组串式逆变器248台。组串式逆变器安装在光伏区组件支架上,参考规格尺寸:740mm*808mm*300mm ④11台配套组串式逆变器无线数采通讯装置等附属设备。黎彦光伏电站10台、明哲电站1台无线数采通讯箱(如投标方现场勘查无需更换原有无线数采通讯箱则不采购)。该地区环境温度-27℃~35℃,逆变器散热方式根据逆变器所处地区安装环境确定)。 (2)完成现场设备并网前自检及调试工作; (3)配合快频厂家完成现场快频装置联调工作; (4)配合现场设备单机测试工作(此工作预计2025年实施); ①集中式逆变器:当前子阵设备通讯方式为直流汇流箱(RCS485 通讯)、箱变(103/104/RCS485 通讯)、集中式逆变器(104通讯/RCS485)一起接入光电转换装置通过光纤通道上传监控系统。集中式逆变器通讯通过原来传输通道上传。 ②组串式逆变器:当前子阵设备通讯方式为阳光电源 Modlel 组串逆变器配套无线数采通讯箱,与箱变(103/104/RCS485 通讯)一起通过电力载波上传监控系统。组串式逆变器通讯通过原来传输通道上传。 (3)附属资料:安装图纸、说明书、出厂报告、型式试验报告、满足青豫直流近 区低电压耐受能力、高电压耐受能力、频率适应性、全景监控、快频装置调节性能要求、高低电压连续穿越等现场测试实验报告; (4)提供完整的设备和附件(提供设备标识牌及安装)。任何元件和装置,如果在本技术条款中没有提到,但对于逆变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必需的,也应包括在内,其费用包括在合同总价中。 工期/交货期/服务期限:自合同签订后30天开始供货,90天内完成所有设备的供 货。具体供货批次及供货数量以双方协商为准。 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即投标截止时间)2024年10月17日09时 00 分(北京时间)

  • 2.91元/W 小鹏汽车武汉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中标结果公示

    小鹏汽车武汉产业基地18606kW屋项分布式光伏发电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于2024年09月19日发布了评标结果。中标人为广东汇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厦门久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价格为66707218.80元,折合单瓦2.91元。 根据此前招标公告,项目拟利用小鹏汽车武汉产业基地屋顶资源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直流侧光伏板总容量约为22944.285kWp,采用39221块光伏板;交流侧逆变器总容量18606kW,采用11台196KW、7台250kW和49台300kW逆变器,安装7台3150KVA和1台2500kVA箱变,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本次招标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本光伏发电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设备调试和并网服务等内容。

  • 英利能源中标宁夏惠农区燕子墩乡牛棚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采购订单

    9月24日,中国电力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26.96MW牛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布,中标企业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隆基泰睿硅片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多晶硅及硅片论坛 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硅片研发中心产品专家 付楠楠围绕“隆基泰睿硅片的技术突破与应用”的话题展开阐述。 硅单晶制备技术回顾 1. 硅单晶制备技术回顾 1.1 Cz→RCz技术发展 RCz技术的应用使光伏用单晶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并在当前行业内占技术主导地位。 1.2 RCz技术下单晶电阻率分布特征 掺杂剂的分凝导致实际电阻率分布相对较广,缩短棒长可收窄电阻率但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 1.3 CCz技术研发 CCz技术可实现单晶头尾基本相当的电阻率。 氧含量: 双坩埚拉晶,石英坩埚溶解量增加;石英内锅影响熔体对流,进而影响氧的输运。 硅原料: 特殊的料块尺寸导致原料成本增加; 热场纯度: 硅料粉尘、双坩埚方案、加料装置等各个环节均容易引入杂质; CCz技术的固有缺陷导致其目前无法量产。 隆基TRCz技术工艺的开发及应用 2. TRCz技术工艺的开发 2.1 TRCz技术-从理论到实践 通过理论建模及实验验证,TRCz技术在开发初期即实现了电阻率媲美CCz的分布,且不对现有RCz炉台进行较大改造。 2.2 TRCz技术-实际产出单晶数据 TRCz开发阶段实现产出单晶电阻率范围收窄,同时少子寿命,氧,碳等质量指标水平不低于常规N型。 2.3 TRCz技术-整炉单晶电阻率分布 批量生产数据显示TRCz技术下实际晶棒头尾电阻率比值大幅缩小,对应的硅片电阻率集中度明显提升。 隆基泰睿硅片产品性能介绍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介绍 优势: 电阻集中度高: 硅片一致性高,表现更优; 吸杂效果好: 杂质更易吸除,寿命增益更大; 潜在优势: 机械性能更优,杂质缺陷更少。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电阻率集中度高 生产数据 更高的电阻率集中度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吸杂效果更佳 整体来看, 泰睿硅片中的Fe更易移动,通过吸杂可更有效被吸除。 通过吸杂实验——HJT测算得知, 在相同的吸杂条件下,少子寿命具有更高的提升潜力。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抑制氧缺陷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增强机械强度 对比单晶硅体系原子间距计算值0.2376 nm与实验值0.235 nm,计算模型准确性高; 对比P掺杂体系,Sb原子半径大使得体系中整体原子间距更小,从而具有更大理论断裂强度,实现机械强度增强效果。 隆基泰睿硅片优势——提效潜力大 总结 隆基泰睿硅片:全新的硅片技术平台。 其优势是更适用、更集中、更高效。 泰睿掺杂体系中: Fe杂质具有更低的迁移能垒,从而具有更佳的吸杂效果; 空位缺陷形成能更大,且大原子半径掺杂元素与氧原子电子云重叠度小,不易生成相关氧缺陷; 整体原子间应力相对较小,原子间间距更小,从而具有更高理论断裂强度,可实现机械强度增强; 在电阻集中与泰睿自身结构优势共同作用下,可实现电池端提效0.1%+,极限理论模拟下,搭载泰睿硅片可实现HJT电池效率提升0.09%~0.2%。

  • 先进光伏电池组件技术演化与展望-从单晶到BC产品【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NETZERO光伏产业大会-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创新与应用经济性论坛-BC电池与组件技术与应用专题 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管理中心产品策划副总裁 李绍唐围绕“ 先进光伏电池组件技术演化与展望-从单晶到BC产品 ”的话题作出分享。 单晶技术回顾 直拉单晶技术 -RCz技术革命 金刚线切片——进一步提升单晶路线价值 2014年隆基率先将金刚线切割技术用于光伏硅片的生产,2015年实现100%金刚线切片。 一方面金刚线直径的持续降低使切割过程中的硅损耗显著降低,另一方面高速切割显著提高了单晶硅片的生产效率。 金刚线直径降低;方棒出片数提升;切割速度提升。 双面技术-兴于PERC时代,发电量提升5~10% PERC电池背面铝电极调整为局部铝栅线,则可成为双面PERC电池。PERC电池的光衰减问题可通过电注入乃至掺镓技术来解决; 隆基在2017年5月推出了基于双面PERC电池的双面双玻组件,此后基于客户价值坚持推广双面组件,推动其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开。2020年隆基双面组件累计出货量率先突破10GW,推动双面组件迅速成为市场主流(截2023年双面占比已经超过64%); 隆基双面组件问世起设计上即采用2+2mm双面玻璃控制组件重量,有框设计避免双玻组件安装与长期使用中的破损问题,边框无C面降低对背面发电的影响,奠定了此后双面组件的设计基调。 单晶市占比的快速提升 在以上因素作用下,单晶市占比从自2015年触底反弹,叠加中国的领跑者项目的作用,单晶PERC技术替代BSF技术,成为第二代主流电池技术。 在组件端半片技术、多主栅技术降低封装损失,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泰睿硅片-RCz技术的重大升级 突破CZ&RCZ头尾边界分凝限制,实现电阻率均一; 兼容全电池平台,提升电池效率,提升电池性能一致性,并可优化载荷性能。 n型高效技术发展 TOPCon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 TOPCon- 纳米隧穿氧化层&n + 多晶硅实现优异的钝化效果 该技术2013年提出,快速演进创造了26.1%的效率纪录,从钝化的角度单面TOPCon钝化的效率极限为27.5%,双面TOPCon钝化的效率极限为28.7%。目前量产的为n型TOPCon电池,上表面采用LECO技术; 2022~2023实现效率的快速提升(年均超10W),同时通过硅片减薄、SMBB降银成本也开始具有竞争力。同时,TOPCon功率标定一度存在广泛的功率虚高现象,在2023年下半年引发关注并基本解决; 相比PERC组件,同版型TOPCon组件功率高30W以上,组件双面率提升10%,温度系数有一点优化,具有更好的发电性能; 在近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形势下,目前TOPCon电池已成为第三代的主流电池技术路线。 HJT(异质结电池) HJT-采用纳米晶硅钝化层 高效HJT电池采用纳米晶硅作为钝化层,为背结电池,电池效率纪录达26.81%(M6尺寸,Voc-751 mV 与 FF-86.1%,Jsc-41.45 mA/cm2),纳米晶硅提高Voc与FF,nc-SiOX(n)进一步提高了透过率。缓冲层、TCO层均做了优化设计。光注入技术也带来明显效率增益。 HJT产品双面率与功率温度系数相对TOPCon有一定优势,组件功率在使用光转膜后相比TOPCon略有优势,成本上相对TOPCon较高; 近年来,通过硅片吸杂,激光转印、银包铜、无主栅等技术,成本上也有明显下降; 在一些公开的实证中,HJT表现不及预期,有待更多验证。 IBC (叉指式全背接触电池) 栅线背置+极致钝化结构,有望成为第四代主流电池技术 BC结构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早期规模化应用需要应用掩膜技术,成本很高,占据高端生态位。现在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BC的工艺路线与成本得以显著优化,有望拓展广阔的应用市场; BC是一种电池结构的平台技术,可以与PERC、TOPCon、HJT等钝化技术相结合,除了正面无栅线带来的功率约2.5%的提升,BC电池可以在p区与n区都采用最先进钝化工艺,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 电池互联方面,可以焊接互联,兼容无主栅、铜电镀等降本技术;单面组件也可以使用导电背板的方案。 无主栅技术 -以降本为目标 覆膜与焊接点胶两种技术路线,前者有额外的膜成本,后者存在一定pad点,节省银上稍低。整体降本水平,后者可兼容现有设备所以存在一定竞争优势。如解决好工艺良率与可靠性(热循环),有望大规模推广。 产品尺寸的演化 硅片尺寸的演化 —— 方形片不断增大 (工艺驱动与应用限制) 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及早期光伏电池的制造环节成本都很高,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半导体为了实现12英寸的制造,硅片厚度提高了数百微米。半导体晶圆的变大不会对芯片的尺寸以及后续的封装、应用带来影响; G1与M6尺寸的出现,不仅是考虑电池制造成本,也是通过增大电池尺寸带来组件功率/尺寸的增加,节省组件制造成本、系统端的人工、电缆、支架等成本。目前电池成本仅占系统成本的7%,单纯的电池制造成本并非是产业链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这样的组件尺寸增大就会受到高电流带来的热损耗、组件可靠性、人工搬运、场景适配等因素的制约。 硅片尺寸的演化 —— 从方形片到矩形片 ( 从硅片定义组件,到组件定义硅片) 随着组件竞争的白热化,由硅片尺寸定义组件尺寸的局面逐步成为历史。 出于应用端的价值最大(优)化,由组件最佳尺寸反推硅片尺寸成为现实。 2020年中,182组件推出锁定1134mm组件宽度。2023年7月,9家企业在组件长度上进一步达成共识,组件标准尺寸从2278*1134mm,升级为2382*1134mm。 由2382*1134mm组件尺寸,存在两种主流硅片尺寸182*192mm、182*210mm。后者电流稍高,主要关注点是逆变器和跟踪支架的匹配。 隆基技术路线规划 2024-2026电池技术发展规划 单结产品以BC为终极路线,快速推动BC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叠层产品提前布局,最新发布了34.6%的效率纪录。 Hi-MO 9- 基于HPBC2.0电池 隆基Hi-MO 9 - 更高效、多发电、更可靠、有绝活 Hi-MO 9 –性能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由于其优秀的温度系数、线性衰减、工作温度等,整体发电能力优秀,发电增益 0.8 ~ 2% (VS TOPCon)。 隆基Hi-MO 9 —— 多发电 (实证单瓦发电量增益1.0%~1.2%) 隆基Hi-MO 9 - 更可靠 隆基Hi-MO 9 —— 有绝活 (抗辐射、电流不均) 性能对比测试 隆基Hi-MO 9 VS 市售常规N型产品 结合应用场景、系统方案的微创新与组合创新 随着电池技术路线的明确、尺寸规格区域统一以及光伏产品成本的显著下降,结合应用场景、客户需求的微创新值得关注; 2023年下半年隆基推出了无A面的防积灰产品,在以工商业分布式为代表的低倾角场景受到广泛欢迎; 以重点关注的海光应用场景为例,材料上的优化创新需要结合差异化的加严测试方案,比如盐颗粒对接线盒的侵蚀问题,驱鸟以及鸟粪的清洗方面主要都需要依赖系统端的方案; 市场化电价与多能互补趋势下,电站设计方面也会有新的思路与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Hi-MO9海光产品价值分析示例

  • 大咖谈:光伏能源发电逆变技术发展与趋势【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全球光伏电站应用创新及运维论坛 上,江苏省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汪义旺围绕“ 光伏能源发电逆变技术发展与趋势 ”的话题展开分享。 光伏发电背景 1、光伏发电背景 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产业链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作,中游是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设备的制造,下游是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 20余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推动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 光伏企业:光伏企业数量已超过63万家(630390家),占全国企业数量的比例已超过1%,预测2025年将超过100万家。自2022年,已连续两年新增企业注册数量超过10万家,预测2023年累计企业注册数量为675829家。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光伏产业技术迭代速度迅猛,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成长性行业,光伏产业链中,科创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三省,三省的科创企业数量约为2800家、1600家、1300家左右,分别占 比25.02%、14.70%以及11.91%。 逆变市场分析 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的电力电子装置。可跟踪光伏组件陈列的最大输出功率,将其能量以最小的变换损耗、最佳的电能质量并入电网或用于电器设备应用。 光伏逆变器的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及运行稳定性,是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光伏逆变器:从生产成本上来看,逆变器的原材料分为两类:电力电子器件和结构件。 光伏逆变器的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80%以上,功率半导体模组,分立器件起到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散热片的尺寸、提高相同电路板上的电流密度作用。 光伏逆变器:逆变器在成本在光伏系统中占比 5%左右。 数据显示,近年逆变器出口数量峰值为2022年5027.3万个,金额峰值为2023年91.09亿美元,2023年出口量4641.86万个。2024年1-7月逆变器出口金额共计340亿元(2023年同期478亿元),同比减少29%。 光伏逆变器:光伏市场的装机容量大规模增长的态势带动了光伏逆变器的市场需求; 在存量市场方面,由于逆变器由功率半导体、电容、电感等电子元器件构成,其使用寿命一般在 10 年左右,低于光伏电站平均 25 年左右的可用年限,因此逆变器亦具有巨大的存量电站的替换需求,推动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逐年增长。 逆变器出口主要省份为广东省(华为,古瑞瓦特,科士达,迈格瑞能,盛弘电气,易事特,首航新能源等),安徽省(阳光电源等),浙江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昱能科技,禾迈股份等),江苏省(固德威等)。 逆变器行业特点 产业赛道好: 相比较于光伏产业链其它环节,逆变器初期投入相对小,且原材料占比高,相对投入小,进入资金门槛相对低。 逆变器环节优势突出: 在本轮行业周期中,逆变器环节优势明显:(1)逆变器环节属于轻资产,产能弹性大;(2)成本结构分散,不存在单一原材料供应缺口,与上游关联度弱,波动小,不受原材料价格周期性波 动的影响;(3)逆变器单价更低,在光伏电站中成本占比约为4-6%,下游对其价格变化不敏感。 认证多,要求高: 属于电气设备,认证参数多,且标准不断升级变化,认证费用也高。 产品参数规格多样: 不同地区电网参数、用户要求不一样,带来产品参数规格的多样性。 市场渠道和品牌效应: 在品牌渠道层面,地面电站客户一般要求供应商有多个项目使用经历,品牌属性强,新进入者打开市场较难;分布式市场装机比较分散,渠道属性强,与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较难。 光伏逆变技术 逆变器是基于电力电子的光伏核心装备: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器。 受益于分布式市场装机大幅增长,组串式逆变器占比提升至80%左右,而集中式逆变器占比为20%左右。 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功能:DC/AC的逆变变换、DC侧光伏发电的控制(MPPT)、AC侧交流输出的管理。 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中可控型的核心装置,被称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或者“大脑”,也是连接太阳能光伏直流侧与电网负载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高效、可控运行。 衡量逆变器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整体控制性能、最大功率点跟踪范围、转换效率、功率密度、可靠性等。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是一种通过调节DC/DC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光伏板能够输出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的控制技术。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光伏电池的输出端口电压的控制来实现最大功率的输出。 MPPT控制实质上是一个自动寻优的过程,通过在光伏电池和负载之间加入阻抗变换器,控制光伏电池端电压,使变换后的工作点正好和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重合。 其它相关技术 其它相关技术包括:漏电流抑制、多机并联、弱电网运行、虚拟电厂、光储直柔、光储充放一体化技术等。 未来发展趋势 1. 大功率、高电压/大电流、系统化 增大单机功率: 通过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每瓦成本提升电压等级和大电流适配能力:通过提高电压等级可增加串联的组件数量,从而减少并联电路数量,以降低线缆损耗及相关工程设备成本,同时为匹配大功率组件(>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平均效率98.3%)。 增强系统化工程性能: 逆变器作为光伏能量和参数信息的“中枢”,随着各种智能电站场景的应用,需要具备链接、兼容和耦合匹配新型电力系统的工程性能(新型电力系统)。 2. 降本增效 降本: 光伏逆变器原材料成本刚性,是降本核心重点。降本方面,光伏逆变器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80%以上,包括功率器件在内的多数原材料已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动降低成本。 增效: 电子及电路新技术升级助力增效,采用新型的变换电路拓扑、新一代功率器件(SiC、GaN)以及辅、散热材料等,提升效率。 降本和增效的相关路径:功率大型化、原材料替代化和技术性能提升化。 3. 智能化、多元化、场景化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型的电力电子设备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光伏逆变器也将不断向智能化、多元化、高效率、多功能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光伏+场景的需求。主动支撑电网和光储一体是提升新能源渗透率、降低电网强度的保障。光伏逆变器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特性以适应这一变化。 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广泛互联、灵活智能

  • 专家谈:ALD、PVD工艺设备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中的应用与进展【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创新与应用经济性论坛-TOPCon及钙钛矿专题 论坛上,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事业部CTO\博士、教授 廖宝臣介绍了“ ALD、PVD工艺设备在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中的应用与最新进展 ”的话题。 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进展 钙钛矿单结(理论效率: 31-33%) √26.7%: 中科大(2024-04) 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理论效率> 43%) √29.1%:南京大学谭教授团队(2022-12) 钙钛矿+Si 叠层(理论效率> 43%) 33.7%:KAUST University (2023-05) √33.9%: Longi (2023-09) √34.6%*: Longi (2024-06) 产业化进展 √28.6%: Oxford PV (2023-05) Area (258.14 cm2) √26.9%: Oxford PV (2024-06) Perovskite tandem module。 产业化三大要素: 效率、寿命以及成本。 钙钛矿叠层电池稳定性 微导专注真空镀膜设备,其中ALD出货产业化验证 ALD 在高效电池应用中的优势 原子层级厚度控制;高密度超薄薄膜,无针孔;100% 保型性; 低温工艺;低TMA耗量;新薄膜材料;纳米叠层、原位掺杂;Ideal for Interface Engineering ALD + 钙钛矿叠层应用 钙钛矿叠层电池稳定性 钙钛矿叠层电池–微导解决方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