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39

  • 国芯科技:前三季度汽车电子芯片出货量超过130万颗 预计明年有更多出货量

    12月7日,国芯科技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汽车电子芯片的出货量已经超过130万颗。今年的汽车电子芯片出货主要以车身控制芯片为主,预计明年会有更多的出货量,会有更多的汽车电子芯片产品进入市场。公司正在开展新能源电池管理控制芯片CCFC3008PT的研发,进展顺利。 业绩方面,国芯科技前三季度营收达到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8%;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达到9,664.7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98%;扣非后净利润达3,737.45万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49.14%。 在汽车车身控制芯片领域,公司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研发成功的新一代中高端车身/网关控制芯片已经实现超过130万颗出货和装车,应用场景包括整车控制、车身网关、安全气囊、无钥匙启动及T-BOX等应用,可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覆盖新能源车和传统乘用车等;目前下游的涵盖整车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长安、奇瑞、东风等,预计随着公司产品前装应用量增加和影响力增加,芯片的订单及出货增长量会进一步增加。 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领域,公司已研发成功CCFC2003PT、CCFC2006PT等型号芯片产品,其中CCFC2003PT对标NXP(恩智浦)MPC5634、CCFC2006PT对标NXP(恩智浦)MPC5554,并已在重型发动机中获得实际应用,对标NXP(恩智浦)MPC5674的CCFC2007PT已经内部测试成功,对标NXP(恩智浦)MPC5777的CCFC3007PT芯片产品正在设计中,可覆盖传统的汽柴油发动机、新型混动发动机及电动机应用需求。动力总成控制芯片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应用验证,公司目前正在和相关厂商紧密合作,争取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应用。 在汽车域控制器领域,公司已经完成汽车域控制器芯片CCFC2016BC的研发,同时也正在研发高端的域控制芯片CCFC3007PT、CCFC3008PT和CCFC3009PT芯片系列。 在新能源电池BMS控制领域,8月31日,公司公告披露了公司成功研发的CCFC2007PT芯片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管理(BMS)控制芯片。公司正在开展新能源电池管理控制芯片CCFC3008PT的研发,进展顺利。 车规级安全MCU芯片方面,公司已成功开发CCM3310S-T、CCM3310S-H和CCM3320S等三款汽车电子安全芯片产品,形成高、中、低产品系列,其中CCM3310S-T/CCM3310S-H已批量供货,CCM3320S正在进行客户验证阶段。 在其他应用领域,公司也开始瞄准汽车电子混合信号类以及音频处理芯片领域国产化替代机会,启动汽车门控混合信号芯片CCL1100B的研发以及安全气囊点火芯片、降噪芯片等的研发工作。 信创业务方面,公司信创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云应用芯片和端应用芯片。云应用芯片包括云安全芯片、存储控制Raid芯片和边缘计算芯片。公司的端应用芯片产品具有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加解密及可信计算等功能,多款产品通过相关部门安全认证,已应用于信创PC、打印机和电子钥匙等领域。 公司除了重点在汽车电子和云应用芯片投入外,主要还包括: 在嵌入式CPU领域,公司继续基于RISC-V和PowerPC指令架构投入研发,并启动64位多核CPU的设计,这是一款具有多级流水线的超标量处理器,满足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领域大数据处理应用的市场,可实现对ARM A53 CPU核的替代,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对外授权。 在端安全领域,公司继续聚焦生物特征识别、金融安全和物联网安全等领域,基于已量产供货的CCM4202S和CCM3310S-L芯片市场反馈,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对这两款进行了优化设计,其中:CCM4202S-E优化了原CCM4202S的触摸功能,更适合智能门锁应用,已完成流片,开始样品测试;CCM4202S-EL拓展了满足数字货币场景应用的功能,已完成设计,正在工程批流片中;CCM3309S优化了原CCM3310S-L片内Flash特性,更适合IoT应用,已完成设计,正在工程批流片中。 在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领域,公司研发的芯片具备多核计算、网络路径和协议加速引擎、路由转发以及多种高速通信接口,适用于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计算、安全及通信需求,其中H2040样片已回来,正在测试中;H2048、H2068、S1020芯片已完成设计,正在流片中。

  • 金属超半数下行 伦锡跌超1% 黑色系震荡 铁矿石唯一飘绿【SMM午评】

    SMM12月7日讯: 美元方面,午前时段走势震荡,涨跌互现。因美国大型银行高管警告称经济即将衰退,打压了风险偏好支撑美元。 内盘金属方面,截至午盘涨跌参半。沪铅低位盘桓,跌0.97%居前。沪铜、沪铝震荡下行,纷纷翻绿微跌,沪铜跌0.30%,沪铝跌0.16%。沪锡、沪镍震荡下行,涨幅收窄,沪镍涨0.66%,沪锡微涨0.11%。沪锌震荡涨0.71%, 黑色系方面,走势持续震荡,近全线飘红。铁矿石震荡下行,微跌0.13%唯一飘绿。螺纹、热卷冲高后回落,分别微涨0.21%、0.38%。不锈钢震荡涨0.23%。双焦方面走势稍有分化,焦煤震荡下行,涨幅收窄至0.44%,焦炭震荡微涨,涨至1.82%。 外盘金属方面,表现稍逊一筹,全线飘绿。伦锡、伦铅开盘后下行,其中伦锡跌至1.33%领跌,伦铅小幅跌0.56%。伦锌攀升后下行,跌0.51%。伦铜、伦铝震荡下行,伦铜微跌0.43%,伦铝跌0.44%。 原油方面,震荡下行翻绿。EIA上调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预估,且微幅下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同时,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和升息前景打压。 贵金属方面,现货金周三微升,投资者等待下周 美联储政策会议提供加息步伐方面的线索。目前市场定价显示,美联储12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1%。 截止午间收盘11点30分,金属及原油市场合约情况 》点击查看更多SMM金属价格 现货市场一览: 铜 : 下游消费意愿仍较弱  现货升水继续走低【SMM华北铜现货】 今日华北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200~升水60元/吨,均价贴水7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90元/吨,成交价格65780-66180元/吨,均价6598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跌90元/吨。今日铜价震荡走低,整体交投重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走低。虽然铜价下跌,但现货升水并未能走高,反而……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铜产品价格 铝 : 沪铝震荡下行 铝锭现货成交一般【SMM铝现货午评】 现货方面,华东现货较12合约升水40元/吨,较昨日升水缩窄10元/吨,早间无锡地区以SMMA00铝锭贴水10元/吨至20元/吨左右成交。巩义地区今日现货较SMMA00铝价贴水200元/吨左右,较上一交易日贴水扩大40元/吨。今日铝价在第一交易时段偏强运行,市场接货情绪……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铝产品价格 铅 : 再生铅:沪铅价格回落 部分炼厂反馈近期散单出货低迷【SMM铅午评】 再生铅现货市场方面,早盘期间冶炼企业跟随SMM1#铅锭下调,但部分企业较SMM1#铅锭贴水幅度从昨日400元/吨回落为350元/吨附近,而广东地区依然存在较SMM1#铅锭贴水500元/吨附近的再生精铅。部分再生炼厂表示,其近期散单出货状态较为低迷,出货较少,而……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铅产品价格 锌 : 天津锌:现货市场偏紧 升水相对坚挺 【午评】 天津市场0#锌锭主流成交于25020~25130元/吨,紫金成交于25140-25220元/吨,葫芦岛报在30650元/吨,0#锌普通对2301合约报升水350-410元/吨附近,紫金对2301合约报升水470-500元/吨附近,津市较沪市贴水230元/吨。今日锌价偏强,现货市场维持……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价格 锡 : 沪锡走势承压回落 现货市场成交回暖【SMM锡午评】 现货市场方面:今日早盘期间冶炼厂因价格走高报价稍显谨慎,厂家整体报价随盘上调,价差维持在近期较小水平。根据贸易商反馈早盘 报价 升贴水维持平稳,主流成交维持在贴水水平,现货市场出货因价格回落稍有改善。下游企业刚需采购,但部分企业畏高情绪……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锡产品价格 镍 : 纯镍现货持续偏紧 现货升水小幅抬升【SMM镍现货午评】 现货市场,12月7日,金川升水报价7500-8000元/吨,均价7750元/吨,价格较前一交易日上调350元/吨。俄镍升水报价5800-6000元/吨,均价5900元/吨,价格较前一交易持平。海外纯镍进口延续大幅亏损,市场海外纯镍现货稀缺,市场成交偏弱。镍豆方面,镍豆价格……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镍产品价格

  • 晶盛机电:目前已成功生长出8英寸碳化硅晶体并建设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研发实验线

    12月6日,晶盛机电(300316.SZ)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237.9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24.6亿元。公司在材料端的目前主要布局了4个主要的材料,包括蓝宝石、碳化硅、石英坩埚和金刚线。其中,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及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生长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月公司新一代金刚线生产项目投产仪式在浙江上虞举行;目前公司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并建设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的研发实验线,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 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晶盛机电实现营业收入74.63亿元,同比增长86.96%,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增长80.92%。截至2022年9月30日, 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237.9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24.6亿元 。 在调研中,晶盛机电指出,公司规划了2022年度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希望能够紧抓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行业大趋势, 努力实现新签半导体设备及其服务订单突破30亿元(含税), 同时做好光伏设备和辅材耗材的市场拓展,以及未完成设备订单的交付和技术服务, 力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规模突破百亿 。 晶盛机电还指出,单晶炉公司每年都在投入很多的研发,公司开发的第五代单晶炉主要是基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客户对差异化创新的需求。公司计划推出第三种模式, 为光伏产业开辟了自研设备和通用设备外的平台设备+专有技术的新局面 ,为客户差异化竞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未来下游客户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对创新研发的内在需求动力也会更加强。第五代新型单晶炉配置有更强大的硬件引擎和控制系统模式,助力客户在技术上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公司在材料端的目前主要布局了4个主要的材料,包括蓝宝石、碳化硅、石英坩埚和金刚线。蓝宝石材料方面, 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掌握核心技术及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在石英坩埚业务这块,公司 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金刚线领域, 2022年11月公司新一代金刚线生产项目投产仪式在浙江上虞举行 。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拓展公司核心辅耗材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对公司加速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碳化硅方面,据晶盛机电介绍,目前国际上主要量产衬底尺寸集中在4-6英寸,先进厂商已研发出8英寸衬底产品。国内目前实现量产主要为4英寸,6英寸产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大尺寸是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8英寸碳化硅晶片尚未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6英寸碳化硅晶片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在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国内碳化硅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公司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并建设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的研发实验线,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 ,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积累,实现大尺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的自主可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端的竞争力。

  • 【12.7锂电快讯】康隆达子公司天成锂业拟今日复产 | 北京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延续一年

    【康隆达:控股子公司复产】 康隆达公告,目前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嘉美路管线迁移和管网改造工作已初步完成,具备复工复产条件,控股子公司天成锂业、协成锂业设备检修及设施维护已完成,拟于2022年12月7日恢复正常生产。 》点击查看详情 【达志科技:拟10.2亿元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产线项目】 达志科技公告,拟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产线项目(1.8GWh和1.3GWh),项目预计总投资不超过10.2亿元。 【盐湖股份:蓝科锂业公司生产使用的吸附剂由公司自行生产】 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蓝科锂业公司生产使用的吸附剂由公司自行生产。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正按投资计划持续推进,计划2024年底建设完成。 【亿纬锂能:拟以2.9亿元对子公司玉溪亿纬锂能增资】 亿纬锂能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9,000万元向子公司玉溪亿纬锂能有限公司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玉溪亿纬锂能注册资本将由1000万元变更为30000万元,公司仍持有其100%的股权。 【总投资213亿 欣旺达义乌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开工】 据义乌发布消息,近日,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义乌史上制造业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拟建年产5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213亿元,占地超1300亩,规划建设5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线,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管理系统。项目计划总工期500天,计划于2023年5月1日完成一期工程,2023年9月底第一条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 【SK On和福特在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厂破土动工】 SK On与福特的合资企业BlueOval SK破土动工,将建设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厂,为扩大其在全球电池市场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SK On称,周一,包括SK集团执行副主席 Chey Jae-won 在内的约 400 名商界领袖、美国州和联邦官员以及当地居民参加了在肯塔基州格伦代尔举行的电动汽车电池厂奠基仪式。 【北京:延续一年 明年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 12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到,全面落实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自2022年9月1日起,对于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其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并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官宣复产!江西一锂盐企业停产5日后复产 或累计影响125吨碳酸锂当量?【SMM快讯】 汽车整车板块再度走强 机构称我国汽车工业处于出口的爆发期【SMM热股】 比亚迪印度工厂ATTO3首车下线 加速出海拟在巴西投建新厂【SMM分析】 一文速览“锰酸锂”产品解析 【SMM分析】 五度熔断!“天价锂矿”两轮叫价飙至12亿!单次加价2亿【SMM热点】 一周三家碳酸锂冶炼厂停产! 影响多大?锂盐价格还要降?【SMM专题】 电芯主流正极材料梳理【SMM分析】 本周钴锂报价多下跌 六氟磷酸锂单周跌1.2万!【新能源产业周度观察】 本周钴锂市场报价多下跌 | “天价锂矿”一周五度熔断 封顶价已达12亿!【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退补”倒计时 车企或将迎来真正考验【SMM分析】 当升科技再布局30万吨磷酸(锰)铁锂及20万吨三元正极 正极老兵不断焕发新活力【SMM分析】 电解液新型锂盐系列一:LiFSI产能盘点 布局企业竟多达30家?【SMM分析】 再来10万吨!电解液龙头宜昌10万吨磷酸铁产线正式投产!【SMM分析】 电池界“新宠” 吐故钠新之路还有多远【SMM分析】

  • 海源复材拟1000万元投设子公司完善光伏领域布局

    12月7日,海源复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2年12月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本次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是为了积极开拓市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市场布局,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10月31日海源复材发布2022年三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2.47亿元,同比上升46.68%,归母净利润-6345.07万元,同比下降26.85%。按本报告期单季度数据看,本季度营业总收入3338.48万元,同比上升10.91%,本季度归母净利润-6486.26万元,同比下降91.03%。毛利率2.13%,同比增2.14%,净利率-25.68%,同比增13.5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4506.8万元,三费占营收比18.24%,同比减19.46%,每股净资产2.64元,同比减15.1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同比增138.1%,每股收益-0.24元,同比减26.82%。

  • 神工股份: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能将继续扩充 已获多家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批量订单

    12月6日,神工股份(688233.SH)在业绩会上表示,“8英寸轻掺低缺陷抛光硅片项目” 年产180万片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订购完成,其中一期5万片/月的设备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状态,二期订购的10万片/月的设备陆续进场并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能将继续稳健扩充;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于世界首位;今年公司持续扩展了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规格的对接和产品评估工作,目前已得到了如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的批量订单;从整体来看,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收入仍来源于海外市场。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约3.91亿元 同比增长11.81% 神工股份介绍,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度营收1.28亿元左右,环比增加5.33%,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约3.91亿元,同比增长11.81%。第三季度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00万元左右,环比第二季度增长了8.84%。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净利润1.35亿元左右,同比减少了20%左右。 研发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超平坦硅片”已经在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接受样品评估;另外,公司研发的“氩气退火片”也取得一定进展,这两款高技术难度的硅片有望充分证明公司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并为未来批量产品的导入打开大门。 目前公司“8英寸轻掺低缺陷抛光硅片项目” 年产180万片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订购完成,其中一期5万片/月的设备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状态。二期订购的10万片/月的设备陆续进场并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能将继续稳健扩充,并在更高产量条件下确保高良率水平,为客户评估之后的批量订单提前做好准备。 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世界首位 大直径硅材料产能方面,神工股份称,公司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生产规模全球领先,公司将根据直接客户订单数量并结合行业的需求增速,按计划扩充产能。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优化了多项长晶工艺,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单批次产量和成品率。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还及时地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升级改造:持续优化投料方法,改进了热场结构,对热场中的主要石墨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还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良品率和产量不断提升。 大直径硅材料产品近期经营情况方面,神工股份表示,公司前三季度大直径硅材料产品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较高。今年第二季度,大直径硅材料产品销售受下游客户“交期调整”影响,出货情况同比有一定下降。第三季度,终端客户“交期调整”有所趋缓,因此,三季度大直径硅材料出货有一定增加。大直径硅材料销售占比方面:出口仍占较大比重;今年公司韩国客户占比大幅度提高。另外,产品结构方面,前三季度,公司16英寸到19英寸较大直径硅材料的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同时,这一产品一直以来也是公司毛利最高的产品。 此外,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直径单晶硅材料市场规模在4-5亿美元左右,按照公司4.54亿人民币左右的大直径单晶硅销售额计算,市占率达到15%上。从海外硅电极厂商的大直径单晶硅材料采购情况来看,公司在日韩市场的占有率较高。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于世界首位。 目前已得到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批量订单 公司硅零部件业务方面,神工股份透露,公司硅零部件产品是由子公司福建精工以及锦州精合生产制造,是将公司自有的大直径材料经过钻孔、打磨、抛光、清洗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等离子刻蚀机直接使用的硅的零部件成品销售给客户。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两大类客户:一类是国内主要刻蚀机设备厂商,如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公司已经是这两家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另一类是国内IC终端厂家,如长存、长鑫等。今年公司持续扩展了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规格的对接和产品评估工作。目前已经得到了如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的批量订单,公司正在大力拓展更多料号在更多客户的评估工作。 投资者关心公司产品国内外营业收入占比情况,对此,神工股份指出,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产品已经扎根于分工严密的国际半导体供应链中,直接销售给日本、韩国等半导体强国的知名硅零部件厂商。后者的产品销售给国际知名刻蚀机设备厂商,例如美国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日本东电电子(Tokyo Electron Limited, TEL),并最终销售给三星和台积电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厂商。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日渐完善,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主要针对硅零部件产品和硅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公司前三季度硅零部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有所提升,硅片产品也取得一定销售收入,但从整体来看,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收入仍来源于海外市场。

  • 燕东微为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企业 报告期内关联交易金额较高

    12月7日,燕东微(688172.SH)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21.98元/股,申购上限为2.50万股,市盈率68.39倍,属于上交所科创板,中信建投为其独家保荐人。 燕东微是一家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半导体企业,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已发展为国内知名的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制造和系统方案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16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或技改项目,其中包括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及1项电子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连续六年获得“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称号。 招股书显示,燕东微主营业务包括产品与方案和制造与服务两类业务。公司产品与方案业务聚焦于设计、生产和销售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制造与服务业务聚焦于提供半导体开放式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服务。公司主要市场领域包括消费电子、电力电子、新能源和特种应用等。2020年,公司作为北京市首批两家入选企业之一,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名单,致力于成为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展望未来,燕东微指出,公司将面向AIoT、汽车电子、5G通信、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应用领域,坚持高密度功率器件、显示驱动IC、电源管理IC、硅光芯片四大产品方向,坚持More than Moore+特色工艺的技术路线,坚持IDM+Foundry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设计、芯片制造、封测的能力,努力成为卓越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和系统方案提供商。 值得注意的是,燕东微存在关联交易相关风险等。具体来看,燕东微的关联交易金额较高。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8,588.28万元、17,225.65万元、27,836.85万元和35,207.35万元,占发行人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91%、9.63%、13.02%和15.87%;其中主要为向北方华创采购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交易金额分别为7,381.11万元、16,915.70万元、26,960.83万元33,943.25万元。北方华创为我国国产集成电路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燕东微的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采购了大量国产成套关键装备、实现了国产装备在大规模生产线上的量产应用验证,因此,燕东微向北方华创采购金额较大具有合理性,相关交易预计会持续发生。 燕东微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以下项目: 财务方面,于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上半年度,燕东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41亿元、10.3亿元、20.35亿元及11.56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1.76亿元、2481.57万元、5.69亿元及3.19亿元人民币。

  • 声光电科:BMS芯片已初步运用于储能电源领域 光伏保护芯片已实现量产

    12月6日,声光电科(600877.SH)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北斗导航芯片及模组在汽车前装领域还在做最后阶段的验证;公司BMS芯片已初步运用于储能电源领域,预计明年实现销售,后续公司将启动BMS芯片的车规级认证工作;光伏保护芯片已推出系列化产品并实现量产。 业绩方面,声光电科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下跌4.1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3.92%。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85.41万元,同比大增136.6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43.00%。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53元,同比增长64.19%;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1008,同比增长68.56%。 关于疫情对公司四季度生产经营的影响,公司表示,近期重庆疫情较为严峻,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安排对接工作,通过居家开展研发设计工作、线上会议、厂区隔离值守等形式确保公司运营,目前上市公司研发生产运营基本正常。

  • 创耀科技:预计PLC无线双模芯片今年四季度会贡献部分营收 明年研发投入将与今年持平

    12月6日,创耀科技(688259.SH)财务总监纪丽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PLC无线双模芯片预计今年四季度会贡献部分营收 。目前用于工业互联领域的芯片已回片,初期客户已开始功能性及可靠性验证,公司将积极支持客户并进一步完善芯片产品,逐步达到小批量出货。车载短距无线领域,项目处于设计阶段,基于FPGA原型验证已及相应投片工作已完成。 2023年预计研发投入会和2022年持平 ,研发费用会根据业务开展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据介绍,公司2022年三季度营收约为2亿元,同比增长了15.5%。1—9月份的营收为6.75亿,同比增长显著。营收来源为三块,电力线载波业务营收为0.71亿元左右,接入网业务营收约5.45亿元,其余为芯片版图设计业务收入及其他技术服务。2022年1—9月份净利润约为7,120.51万元,同比增长18.29%。研发费用方面,1—9月份研发投入合计1.3亿元左右。第三季度研发投入5,286万元,较前两个季度有所增加,主要系流片费、IP费、实验材料费以及人员薪酬增加等。 就三季度合同负债金额同比下降近50%,董事长、总经理YAOLONG TAN称,公司三季度合同负债金额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公司逐步交付和履约在手订单所致。截至2022年Q3合同负债金额约3.4亿元,其中大多数是接入网业务的在手订单,公司希望能尽快完成这些订单,但目前根据产能及研发项目的验收进度来看,截止到2022年底只能完成部分。新订单也会根据目前在手订单执行情况调整。 目前需要消化掉大部分,再产生后续订单,但目前进度有所放缓。 公司存货同比增加主要因为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为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加大备货所致。存货中还包含一些长期技术服务合同累计的服务成本,这部分将随着研发项目的最终验收转为主营成本。 创耀科技表示,公司PLC产品线的无线双模的出货量, 预计明后年将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接入网产品线中,路由网关SOC及WiFi AP芯片有望进入无线路由市场并逐渐起量。外部国际局势对接入网业务在海外局部地区的出货可能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影响。 值得关注是,创耀科技的 PLC芯片目前已经跟一些逆变器厂家有合作 。目前公司在与客户探索将通信芯片的应用从逆变器、汇流箱一级进一步向下延伸到光伏组件一侧。如果能够进入到光伏组件一侧,通信芯片使用量将极大增加。应用于光伏组件上的PLC双模通信芯片, 目前已经流片,预计在今年年底回片 。但在这些应用市场上何时会放量出货, 创耀科技认为大批量的应用还有待行业统一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市场的认可 。 创耀科技提到,公司的主要客户为运营商、国家电网等, 受到消费电子市场等的波动影响较小 ,使得公司的业绩能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底,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公司所支持客户在电网HPLC通信芯片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今年的数据相关统计机构尚未给出, 根据公司内部出货量统计,预计会超过去年 。工业、车载等通信领域公司产品尚在研发阶段或者小批量测试阶段,未做相关市场统计。 此外,车载芯片是公司一个长期投入的领域,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公司已加入的星闪联盟是基于短距无线标准的联盟。联盟会员包括整车厂、芯片厂以及汽车配套的一些方案厂商,公司在星闪联盟中将与联盟会员一起完成一些核心IP的设计以及提供配套解决方案, 预计于2023年年中推出首款星闪芯片 。电力行业中,PLC产品线的无线双模芯片将作为公司 后续一至两年的拓展重点 ,光伏通信,智能配网也将作为公司 中长期的储备方向 。

  • “分布式业务分拆”传闻引发股价大跌 天合光能:董事会未收到相关指导意见

    12月6日午后,天合光能股价快速下跌,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盘,其股价下跌11.04%,报收于57.53元/股。 消息面上,有市场传闻称,该公司分布式业务将分拆。 针对上述传闻,天合光能方面相关人士回应称:“公司始终以有利于业务发展(包括更好地发展分布式业务)为最高指导原则;有关事项请以公司公告为准,勿轻信市场传言;目前公司董事会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分布式业务分拆的指导意见。” 那么,天合光能“分布式业务分拆”传闻为何会引发其股价暴跌? 建信安盈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冯晓婷分析称,“从基本面因素来看,若如分拆,分布式业务的股权会被稀释,而这部分又是高增长板块,或对其整体估值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分拆也有利于分布式业务更好发展。” “从市场情绪化因素来看,中天科技事件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冯晓婷表示。此前,中天科技因启动分拆其海缆业务,引发市场震动。 关于天合光能,当前,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含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系统产品业务;其中,系统产品业务又分为支架、分布式两大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光伏发电及运维、储能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三大板块。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分布式光伏业务系统出货量超2.2GW,于报告期末有超1500家经销商合作伙伴,渠道成长态势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收入为581.98亿元,同比增长86.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2亿元,同比增长107.74%。这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该公司光伏组件、分布式电站等业务板块营收大幅增长,其毛利增加。 此前,在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总经理高纪凡表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的各类型业务快速发展,出货量及销售量持续高速增长,对其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做出显著贡献。 与此同时,天合光能在海外市场也布局了分布式光伏系统产品,目前已在欧洲、澳洲、印度等进行渠道布局。 另据天合光能此前披露,该公司还积极储备N型电池技术,计划继续推出基于210/210R平台技术的N型TopCon组件产品,进一步扩大海外高端分布式市场。 当前,在“双碳”目标、整县推进、能耗双控等强有力的政策牵引下,分布式光伏迎来高速增长。 近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今年国内光伏装机量继续大幅攀升,装机结构方面,户用、工商业分布、集中式三分天下,其中“分布式占比非常高。” 王勃华曾分析表示,未来分布式光伏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市场空间。一是由于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以央企为梯队,地方国有企业和跨界能源巨头企业为代表纷纷进入分布式市场;二是光伏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政策层面,就在昨日(12月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光伏装备、电池片及组件、系统集成、电站建设运维产业链条;做大做优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等优势领域,积极开发新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 另据行业机构预测,今年11-12月预期分布式光伏新增约11GW,全年为51GW左右,地面电站新增21GW,全年为40GW左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