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33

  • 再生精铅出货以升水为主 炼厂亏损仅小幅收窄【SMM再生精铅周评】

    SMM 8月8日讯: 再生精铅持货商出货意愿一般,周内含税出厂价格对SMM1#铅均价升水0-75元/吨不等,不含税出厂价格对SMM1#铅均价减1000-900元/吨。周五,主流出厂价格对SMM1#铅均价升水0-25元/吨,冶炼企业表示难成交,下游接货意愿平平。 本周废电瓶价格相对稳定,但因市场货量有限,其价格仍是易涨难跌。另外,需要关注安徽地区再生铅生产情况,若需要停产配合污水排查与解决问题,则一时间对废电瓶需求量下滑,或小幅调低采购报价。现阶段来看,此概率较小。关于利润方面,截至2025年8月8日,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377元/吨,中小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598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废电瓶价格坚挺还原铅货源稀缺 回收端惜售冶炼端刚需承压【SMM废电瓶&还原铅周评】

    SMM 8月8日讯: 周内铅价补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看涨惜售情绪增加,部分再生铅冶炼企业表示到货量转淡。另外,由于终端消费表现不佳,市场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报废量有限,门店端收集量亦不多,废电瓶价格仍是坚挺。目前冶炼企业主流含税废电动执行采购价格在10100-10250元/吨。 市场还原铅货源仍旧稀缺,持货商报价坚挺,目前不含税还原铅出厂价格在15700-15850元/吨,个别厂家加运费到厂接近16000元/吨。另外,由于下游电池生产企业新订单有限,对于铅合金的需求平平,所以采购还原铅做合金的下游冶炼企业买货情绪亦不高,仅刚需微量采购。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下游刚需偏向原生铅市场 再生精铅成品厂库消化有限【SMM再生铅库存周评】

    SMM 8月8日讯: 截至 2025年8月7日,再生铅冶炼企业成品库存为1.83万吨,较上周减少约800吨。本周铅价先抑后扬,精铅持货商出货情绪有所好转,但相对有限。下游企业观望慎采,刚需采购偏向原生铅市场,因此再生铅厂库库存消化有限。由于下游消费暂无明显起色,预计下周电池生产企业铅锭采购情绪难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再生铅持货商因成本高而报价坚挺,成交压力亦同步上升,SMM预计下周再生铅厂库库存或小幅积累。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期铅价格周度回顾(2025.8.4-2025.8.8)【SMM铅周评】

    SMM 8月8日讯: 本周伦铅开于1974美元/吨,周初伦铅横盘震荡,期间低位1956美元/吨,美联储戴利表示降息时机临近,年内倾向于降息超两次,周中美元指数走弱,伦铅震荡上行,尾盘摸高2011美元/吨,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8月8日15:00,终收于1998.5美元/吨,涨幅1.24%。 本周沪铅2509合约开于16780元/吨,周一围绕16650元/吨一线低位震荡,周中铅价先抑后扬,安徽污水排查事件对当地再生铅冶炼企业生产的潜在影响发酵,提振铅价补涨上行,期间沪铅高位16935元/吨,受铅基本面表现拖累,铅价涨幅有限,横盘震荡,终收于16845元/吨,涨幅0.66%。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SMM再生铅冶炼厂周度开工率(2025.8.2-2025.8.7)【SMM铅周评】

    SMM 8月8日讯: 2025年8月2日-2025年8月7日SMM再生铅四省周度开工率为41.11%,较上周减少3.26个百分点。近期安徽地区污水排查与解决工作正在进行,据SMM了解,上半周个别企业停炉保温观望,其余企业稍受影响,但并未出现停产;下半周除当地检修停产的企业外,再生铅炼厂均维持正常生产,等候下一步通知。 上周内蒙古地区大型炼厂因7月下旬复产后爬产,本周地区开工率暂无较大变化,江苏、河南地区开工率亦相对稳定。铅价区间震荡,冶炼企业生产积极性暂无明显变化,由于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商观望惜售,炼厂到货量清淡,原料库存变化与产量息息相关,下周关注原料到货情况对再生铅开工率的影响。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再生铅:再生精铅报价较少且坚挺 下游散单刚需补库偏向原生铅【SMM铅午评】

    SMM 8月8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昨日跌25元/吨为16725元/吨,再生精铅持货商报价不多,出货情绪一般。目前,不含税出厂货源报15700-15850元/吨;主流含税报价对SMM1#铅均价升水0-25元/吨出厂,个别贸易商报厂提货源可以小贴水。下游电池生产企业接货意愿差,散单刚需补库偏向原生铅市场。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8.8锂电快讯】乘联分会崔东树称1—6月中国汽车进口同比下降32%

    【盐湖股份: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计划于 2025年9月底启动联动试车】 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 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正集中优势资源、强化统筹调度,按照“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推进机制,全力以赴冲刺年度建设目标,并计划于 2025年9月底启动联动试车。自今年以来,受益于市场,公司钾系列产品价格呈现回暖态势,有力推动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财联社) 【万润新能:山东基地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已建成投产】 万润新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山东基地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已建成投产,受下游需求旺盛推动,近期排产较好,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财联社) 【海目星:已分别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相关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海目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分别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相关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财联社) 【中信建投: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 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当前,固态电池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下游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正迎来产业化关键期,呈现出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和应用场景开始拓展等特点。固态电池设备作为产业链最重要的上游环节,在固态电池行业大发展过程中必将最先受益。(财联社) 【乘联分会崔东树:1—6月中国汽车进口同比下降32%】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8月7日发文称,2025年1—6月进口汽车22万辆,同比下降32%,这是近期少见的1—6月巨大下滑。其中6月进口车4.3万台,同比下滑30%,环比5月降9%。在2014年进口车达到143万辆峰值后下行,2016—2017年进口增速稍有企稳改善,2018年以来至今持续下滑。2024年进口规模持续锐减,全年进口仅有70万辆,同比下降12%。目前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仍较大。(财联社) 【成都:新一轮汽车消费补贴上线】 据成都发布官微8月7日晚间消息,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8月29日-9月7日举行,锦江区、成华区最新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来了。其中,在锦江区购置家用乘用新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按照要求提交资料满足相应的条件,经审核合格后,以云闪付红包形式给予补贴,至高可享4500元锦江购车补贴;在成华区限上汽车企业购置家用乘用新车(含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按照要求提交资料满足相应的条件,经审核合格后,以云闪付红包形式给予至高6500元的购车补贴。(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8月磷酸铁锂周度小结 受新能源需求影响磷矿产能扩大 但供需紧平衡或将持续【SMM分析】 最高涨超37%!7月碳酸锂期货价格“狂飙” 8月市场或转向紧平衡?【SMM热点】 【SMM分析】2025H1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回顾:两新政策+购置税减免+车企价格战 三元前驱体2025年1-7月回顾与下半年展望:市场重构下的挑战与机遇【SMM分析】 【SMM分析】7月磷酸铁锂材料产量增长较为缓慢 【SMM分析】7月低硫石油焦价格在需求拉动下呈上行走势 【SMM分析】多因素拉扯 7月负极材料价格陷入僵持 【SMM分析】供应量级缩减 7月油系针状焦生焦价格持稳 【SMM分析】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年H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回顾与展望 SMM电解钴(鹿特丹厂库)价格点重磅发布:了解海外市场,把握内外交易先机 洗霸有研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夯实硫化锂市场领先优势【SMM分析】 【SMM数据】7月电解液产量微增 8 月增幅有望扩大 【SMM分析】7月三元材料产量环比上升5.75% 【SMM分析】7月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增长5.71% 【SMM分析】7月负极材料产量呈上行走势 8月下游需求有望持续攀升 【SMM数据】六氟磷酸锂产量7 月环比上扬,8 月延续涨势 【SMM分析】7月正极材料产量环比齐增 终端旺季备货即将来临 【SMM分析】7月磷酸铁产量增长明显 产能扩张与存量博弈进行中

  • 国产晶圆代工双雄Q2财报出炉:归母净利中芯降、华虹升 产能利用率均持续改善

    国内两大半导体晶圆代工龙头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毛利率为20.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尽管由于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新建产线出现引起生产性波动的突发事件,且相关影响延续至Q2,导致收入及毛利率环比下降,但降幅总体略优于此前管理层给出的指引。 归母净利润方面,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实现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5%,环比下降29.5% 。 分应用来看,Q2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0.6%;智能手机收入占比提升1%至25.2%;计算机与平板收入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15%。 产能利用率方面,第二季度为92.5%,环比今年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中芯国际第二季度月产能由2025年第一季的97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增加至约99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Q2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的晶圆销售量环比提升4.3%。 资本开支方面,2025年第二季为18.85亿美元,Q1为14.15亿美元。 华虹半导体今年第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毛利率10.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Q2归母净利润约795万美元,同比上升19.2%,环比增长112.1%。 分地区来看,华虹Q2中国市场收入规模及增幅最高,收入达到4.7亿美元,同比提升21.8%,在总收入中占比为83%。 收入按技术平台划分来看,华虹Q2模拟与电源管理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幅最高,收入达1.61亿美元,同比增长59.3%,收入占比28.5%;独立式非易失存储器销售收入2760万美元,同比增长16.6%。 华虹半导体表示,得益于模拟、逻辑及闪存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二季度65nm及以下工艺技术节点的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产能利用率方面,华虹Q2达到108.3%,环比提升5.6个百分点;折合8英寸付运晶圆数量达130.5万片,同比增长18%,环比上升6%。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表示,第二季度,在全球贸易及晶圆代工市场呈现一定波动的背景下,该公司聚焦自身产品、工艺、研发、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降本增效初见成果,主要营运指标持续改善。“面对需求分化的半导体市场,公司坚持以特色工艺技术壁垒为锚,力争在关键技术平台实现技术突破,丰富产品组合。” 白鹏表示,随著无锡新12英寸产线稳步推进产能爬坡,公司将实现产能规模到技术生态的全面升级。市场策略上,该公司协同国内外战略客户需求,秉持国际化和开放的业务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全球客户群体。 展望第三季度,中芯国际给出的收入指引为环比增长5%到7%,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华虹预计Q3销售收入在6.2亿美元至6.4亿美元之间,毛利率预计约在10%至12%之间。

  • 晶丰明源上半年扭亏为盈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猛增420%

    8月7日晚间,晶丰明源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晶丰明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下降0.44%;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上升151.67%;扣非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上升170.44%;毛利率稳中有升,综合毛利率达39.60%,同比上升4.18个百分点。 关于业绩变化,晶丰明源在公告中表示, 该公司过工艺迭代、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持续降本增效,使得整体毛利率较上年有所增长。此外,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电机控制驱动芯片领域的技术及产品能力提升,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业务也快速增长。 单季度来看,晶丰明源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05亿元,归母净利润0.22亿元,扣非净利润0.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晶丰明源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为0.9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08亿元,同比减少53.97%。 对此,晶丰明源在公告中表示, 变化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子公司凌鸥创芯对账期条款为预付的供应商采购需求上升,使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另受该公司持有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间性差异影响,使得托收金额同比下降;同时其人员增加引致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 拆分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晶丰明源LED照明驱动芯片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15.02%;营业收入占比51.46%,同比降低8.81个百分点。AC/DC电源芯片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1.94%。电机控制驱动芯片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0%。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实现销售收入0.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9.81%。 对于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业务的快速增长,晶丰明源在公告中表示, 该公司高性能计算产品线的数字多相控制器、DrMOS、POL及Efuse全系列产品已经实现量产,进入规模销售阶段,特别是新一代显卡应用,多家海外和国内客户开始大批量出货。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晶丰明源研发研发投入降幅明显。今年上半年, 该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75亿元,同比下降5.05% ,占营业收入比例23.87%,同比减少1.16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晶丰明源研发人员数量为43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7.45%,同比增加1.68个百分点。该公司累计获得境内发明专利授权206个,获得境外发明专利授权56个。 民生证券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多相电源作为将电能转换成更高或更低电压、电流或功率的电源管理芯片,主要为CPU/GPU等大负载主芯片供电需求而生,目前已成为CPU/GPU供电主流方案,随着AI应用增长,其市场空间广阔。 晶丰明源在公告中表示,随着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及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场景逐步增加,未来电源管理芯片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速。 该公司通过持续的BCD工艺和产品创新,第二代DrMOS芯片性能显著提升,成本明显下降,已获得多家客户导入,进入量产阶段。

  • 跨国车企半年报:净利润全面遭“重创” 福特跌超80%、保时捷降六成

    受关税、在华表现等因素影响,以BBA为代表的跨国车企上半年承压明显。 财联社记者梳理了九家跨国车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尽管多数车企营业收入未出现明显波动,但净利润却集体遭遇“重创”。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九家车企的净利润全部出现两位数同比下滑,最小跌幅为通用汽车的20.9%,奔驰、保时捷、Stellantis、福特、雷诺的跌幅均超五成。 分品牌来看,奔驰、宝马、奥迪表现不一。奔驰、宝马上半年营收出现小幅下滑,奥迪虽然实现收入正增长,但净利润仅为13.46亿欧元,同比跌幅近四成。7月底,奥迪下调了全年财务预期,原因是受到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及持续的重组成本带来的影响,在营收表现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奥迪将营业利润率预期从之前的7%至9%下调至5%至7%。 作为净利润下滑最明显的车企,福特汽车表示,关税调整所带来的冲击高于预期。今年4月,由美方挑起的“关税战”对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强烈冲击,影响延续至今。 8月7日,丰田汽车预计全年经营利润3.20万亿日元(此前预计3.80万亿日元),市场预估3.8万亿日元。丰田汽车称,美国关税将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此前一日,马自达方面称,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虽然很多跨国车企的营收表现低于预期,部分出现了下滑,但依旧在正常范围内。相对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跨国车企的盈利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关税因素影响下,产品终端价格普涨,整车企业供应链成本攀升,且必须面临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之下,让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的重要性在快速提升。以保时捷为例,市场消息称,保时捷正在考虑将某些生产步骤从德国转移至美国,以减轻关税冲击。从终端表现来看,保时捷上半年全球交付量为146,391辆,同比下降6%;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21,302辆,同比下降近三成。业绩数据显示,保时捷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66.6%至7.18亿欧元。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新规划、新动作接踵而至。到2027年,大众集团将在中国市场上市超过20款电动化车型。至2030年,将在华提供约30款纯电动车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对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发展保持乐观态度,继续将中国市场视为增长市场;在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后,保时捷全新投建的位于嘉定区江桥镇的上海办公新址将于下半年投入运营。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的全球汽车销量增长5%,其中中国汽车市场销量1565万辆、增长11%。今年6月,中国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回升至36%,1-6月为33.8%。“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极其巨大。”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