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75

  • 专家谈:硅冶炼新技术进展【SMM硅业峰会】

    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系副主任陈正杰分享了硅冶炼新技术进展。 硅能源概况 硅能源概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月24日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要把 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 硅能源 、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 太阳能 、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广东省出台了《 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 》。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 硅片、电池片、组件和逆变器 等产业,发展安全经济新型储能电池,发展光电器件核心技术攻关;推动 硅能源数字化 发展;做大做优装备及零部件;健全关键材料配套能力;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 推动退域器件硅基材料循环利用 ;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点: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和服务;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支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规范和安全管理。 从 绿色能源到绿色能源 ,实现 绿色能源与有色金属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硅光伏产业概况 202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硅片产量为357GW、电池片产量为318GW、组件产量为288.7GW,同比分别增长了63.4%、57.5%、60.7%和58.8%。 2022年中国新增装机87.41GW,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51.11GW,同增74%;集中式新增装机36.3GW,同增41.8%。2022年出口规模第一次超过500亿美元。其中,组件出口423.61亿美元,硅片50.74亿美元,电池38.15亿美元。 2022 年全球新增装机230GW,预计2023年全球装机280-330GW,我国95GW-120GW。 问题: 国内光伏用地需求受到限制、电力市场交易给光伏发电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国外贸易壁垒给我国光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带来困难、海外大力发展本土制造业有可能对我国光伏制造业造成冲击。 工业硅绿色冶炼新技术进展 工业硅绿色生产 工业硅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用于光伏、有机硅等行业 “双碳”背景下硅能源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工业硅的需求 高纯多晶硅、有机硅等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2021年工业硅的需求分别达76.8万吨和120万吨,比2020年需求增长为20%和3.4%,2022年我国工业硅产量约为335万吨,同比增长24%左右,自2023年起国家统计局将工业硅纳入十种有色金属统计范围。 高品质工业硅生产技术 工业硅生产存在单耗较高、炉底上涨、杂质去除困难等技术难题 工业硅影响:多晶硅生产中对工业硅中B、P含量有针对性要求;有机硅单体合成对工业硅钛、磷等微量元素和物相有定向要求。。 开展了“高品质工业硅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研究;提出了“复合生物质碳还原剂生产-矿热炉强化熔炼-高效复合炉外精炼”技术路线。 发明了生物质、石油焦、煤、兰炭为原料的新型复合碳质还原剂制备新技术,实现了在工业硅冶炼过程的产业化应用。 构建了复合生物质碳还原剂的组分设计理论基础;还原剂比电阻大于3500μΩ∙m;硅的直收率提高了5 个百分点。 发明了复合炉外精炼新技术,成功研制了炉外精炼配套装备。 新型炉外精炼技术与理论,B、P 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满足多晶硅生产用; 产品中Ti、Ni、Pb 和Bi 含量满足有机硅单体合成用需求; 新型炉外精炼装备,炉外精炼时间缩短30min 以上。 研发了矿热炉强化熔炼新技术,实现在大容量矿热炉上生产应用。 扩大了高温“坩埚”反应区域,实现了强化熔炼; 有效抑制了矿热电炉炉底上涨。 工业硅微量元素相赋存及调控技术 对比4110#Si:Fe含量增加,FeSi 2 析出量增加;Ca含量增加,CaSi 2 析出量增加;Al含量增加,FeSi 2 转变为Si 8 Al 6 Fe 4 Ca;CaSi 2 转变为CaAl 2 Si 2 对比4110#Si:Al含量增加,Si8Al6Fe4Ca、CaAl 2 Si 2 析出量增加;过剩Al导致析出τ4、τ2甚至Al(Si)析出,Al(Si)相为毒害相。 当Al 含量足够将Fe 完全转化为Si 8 Al 6 Fe 4 Ca 相时, Ca 含量的增加有利于Si 8 Al 6 Fe 4 Ca、CaAl 2 Si 2 析出量增加。 工业硅冶炼用新型还原剂研究进展 通过新型生物质还原剂产业化试验得出结论,不同还原剂情况下冶炼电单耗线性拟合结果发现,冶炼电单耗降低300-500kWh。 工业硅冶炼渣回收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硅渣约占工业硅产量的10%,预计2022年产量约40万吨。 通过硅渣物相成分分析发现,硅渣主要成分为单质硅、碳化硅、硅酸盐。 从微观结构来看,硅渣中夹杂硅颗粒粒度不一,破碎至一定粒度时可实现单体解离。硅相硬度小于渣相,硅渣破碎时为硅硅断裂。 通过对硅渣界面分析发现,硅/渣之间界面清晰,界面处没有明显过渡相存在。 破碎解离技术 高压辊磨机破碎效率较高,可实现硅/渣相高效解离。 辊磨之后硅渣表面更为粗糙,利于浮选药剂的吸附。 界面调控与分选技术 通过氢氟酸辅助浮选回收硅工艺,观察氢氟酸及浮选药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发现,氢氟酸表面预处理联合浮选药剂界面调控,提高硅的浮选回收率,实现硅的回收。 硅-钛合金提取及精炼技术 硅智能工厂评价体系探讨 硅材料+数字孪生智能工厂评价体系构建 我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总体部署,以“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评价、绿色技术”为主线,基于硅光伏绿色制造长期利益的内涵,评价体系构建包含: (1)硅材料基因系统 (2)智能制造评价系统 (3)碳排放分析系统 (4)全产业链LCA评价系统 (5)低碳生产及再生循环评价系统 (6)碳交易评价系统 (7)安全防控技术评价系统 (8)专利及标准评价系统 8个方面多项指标,囊括制备能力、绿色环境、数字网络、研发创新、安全防控、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硅光伏绿色制造评价体系。 发展建议 产业集群绿色发展——进一步延链强链完善产业链,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工业硅绿色生产体系,为国家双碳计划贡献力量; 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发低碳绿色新技术,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低碳硅能源国际创新中心,驱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标准引领发展——加强绿色产业标准体系构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准化技术与人才培养高地,引领产业国际化发展。

  • SMM:2023-2024年工业硅市场发展与展望【SMM硅业峰会】

    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SMM工业硅分析师陆敏萍对2023-2024年工业硅市场发展情况做出分析和展望。她表示,SMM预计, 2023年全年工业硅市场或表现为供应偏紧格局。当前工业硅行业处于跌价被动减产带来的去库存阶段,工业硅价格围绕行业平均成本线附近运行。 工业硅、光伏产业链介绍 工业硅产业概述 : SMM整理了工业硅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大致情况,具体如下: 光伏产业链概述: 下图是SMM整理的光伏产业情况: 工业硅供应分析 2023年1-10月中国工业硅产量同比增幅5% 全年预计产量在375万吨 中国在全球工业硅供应中占比高达79%,是毋庸置疑的全球第一大工业硅供应市场。 据SMM调研显示,2022年中国全年工业硅产量在350万吨。2023年1-10月工业硅累计产量在305万吨,同比增加16万吨,增幅5.5%。2023年中国1-10月份97硅和再生硅累计40万吨,同比增幅28%。 工业硅分省份供应情况 依托于能源及原材料优势,国内工业硅供应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和四川地区,新增产能集中在西北地区,原有季节性供应增减变化被大幅削弱。其中宁夏地区工业硅供应从2022年的0.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986%。 SMM调研了解到,2023年硅供应量主要由北方新产能及再生硅贡献。 厂库向交割仓库转移隐性库存显性化 社会交割仓库库存占总社会库存比例大 库存方面,截止2023年10月20日,工业硅社会库存共计34.8万吨,其中黄埔港、天津港、昆明三地普通社会仓库合计11.5万吨,同比下降6%,各地区交割社会仓库累计23.3万吨,买现货抛期货较多,库存由厂家、普通仓库向交割库转移。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且据SMM调研显示,社会库存波动及华东通氧553#硅价,三季度走势基本成负相关。主要是替代品421#买交割没有优势,仓单流动性差,在上游硅企厂库库存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现货市场反而出现流动性紧张来助推硅价上涨的现象。 三季度北方硅企库存快速下降+西南多数货物被期现锁定,下半年硅企厂库库存呈连续下降趋势,与社会库存走势背离,但基本符合现货硅价走势逻辑。 原材料价格走势 硅石价格变动方面,硅石价格变动略落后于工业硅价格变动,且变动幅度较小。今年3月-4月硅石价格迅速下探,随后价格基本稳定,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工业硅价格窄幅震荡或小幅上探。 》点击查看SMM硅产品现货价格 石油焦价格:2023一季度石油焦价格下落,二季度价格回弹,预计2023年下半年石油焦价格持稳运行。 2023年1-10月行业平均成本同比下降11% 利润同比下滑超80% 据SMM调研显示,西北地区以火电供应为主全年电价基本稳定,西南地区依赖水电供应全年电价波动幅度大,相同地区丰、枯水期电价价差可在0.2元/千瓦时,仅电价成本波动即在2500-2700元/吨。 2023年过半数时间多数硅企处在亏损或盈亏持平边缘,2023年碳质还原剂、电极等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降低,粗略计算2023年1-10月行业平均成本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然硅价疲软连续下跌使得硅企利润同比下滑超80%。 工业硅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据SMM调研显示,2022年底规划的2023年工业硅投产的产能超过百万吨,然实际投产进度远不及预期。硅价行情、用工、政策等因素均有可能干扰投产进度。截至2023年10月底,SMM统计今年新增工业硅产能在83万吨左右,其中已经投入生产的产能仅占比一半。随着四季度部分产能陆续投产,三十余万吨产能预计在明年一季度释放。 下游需求分析及后市展望 供需双增下游消费格局转变 多晶硅消费占比提升快 从工业硅分类型消费结构来看,2022年多晶硅消费占比在28%左右,有机硅占比在31%左右,铝合金消费占比在18%左右,预计2023年,在供需双增的背景下,工业硅下游消费格局将有所转变,多晶硅消费占比快速提升,2023年来自多晶硅方面的消费占比有望达到41%左右,有机硅消费占比在26%左右,铝合金消费占比在15%左右。 多晶硅产能方面, 据SMM统计,截至10月末,国内多晶硅产能在214.5万吨左右。到2023年底预计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56万吨上下,同比增幅为113%。 有机硅产能方面, SMM预计2023年有机硅单体产能或将达到59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2%。2023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新增产能在170万吨上下,截至目前,实际释放产能在50万吨,剩余产能投产出现不同程度延后。SMM预计,2024年国内新增产能规划约为218万吨。 出口方面, 受汽车、房地差等终端需求低迷影响海外需求表现缩减。我国工业硅出口量在2022-2023年连续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1-9月工业硅累计出口量在43万吨,同比减少16%。 铝合金对国内工业硅消费驱动增速较缓 硅加入铝合金后主要改善其铸造性能:提高流动性、减少热裂倾向,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增加抗氧化和耐腐蚀能力。 原生铝合金多用工业硅牌号为441#、3303#及再生硅等,再生铝合金多用牌号为通氧及不通氧553#及97硅等。 SMM预计2023年再生铝合金产量或将达到675万吨左右,原生铝合金产量约为250万吨,对工业硅需求同比小增。 有机硅周期性供应过剩 规划项目投产不确定性增加 据SMM了解,2023年多数有机硅上市企业报告同比利润呈现负增长,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迷阶段,有机硅单体新产能进度也出现不同程度延后。 国内单体企业根据工业硅和CH₃Cl自供及外采的方式不同,在成本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2023年下半年有机硅下游及终端用户采购均以刚需为主,鲜少囤货。部分海外单体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产降负,仅东南亚地区消费支撑较好。 有机硅单体产能扩张 2023年1-10月DMC供应量在174万吨同比增幅12% 进入2023年,有机硅产能扩张,国内有机硅DMC月度产量相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据SMM统计,2023年1-10月有机硅DMC产量在174万吨,同比增幅12%。2023年全年有机硅单体产量预计在468.8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31%。 2023年有机硅受终端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价格不断走跌,年内DMC价格最低点在12400元/吨,接近近五年最低。综合来看,今年DMC价格多围绕成本线运行,四季度开始,国内仍有部分单体企业新产能计划落地,上下游供需错配DMC仍偏弱势,对上游原料工业硅的需求量维持增量。 2023年1-10月多晶硅产量在120万吨,同比增幅达92% 据SMM调研显示,进入2023年,多晶硅企业利润收窄,近期多晶硅行业主流生产成本在49-50元/千克,至2023年11月初,行业平均利润缩窄至18元/千克附近,较2023年上半年利润降幅近80%。 产量方面,2023年1-10月多晶硅产量在120万吨,同比增幅达92%,对原料工业硅需求量提升迅速,强势支撑2023年工业硅下游消费。 SMM预计2023年全年多晶硅产量或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同比增幅84%。 多晶硅行业扩张产能提升迅速 据SMM统计,2023年10月末,国内多晶硅产能达215万吨,SMM预计,到年末多晶硅产能或将达到256万吨,同比增幅为113%。 远期离啊看,随着多晶硅价因供应过剩带来的价格低迷,将有部门项目取消或停滞,预计在2024-2025年多晶硅新规划项目投产或不及预期。 工业硅消费结构:多晶硅增幅符合预期 海外消费持续低迷 多晶硅方面: 2022年底,SMM曾对2023年全年多晶硅产量做出预测,预计在155万吨左右。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多晶硅产量在106万吨,从目前生产进度来看,预计今年全年多晶硅产量在150万吨附近,同比增幅达84%,基本符合预期。 有机硅方面: 有机硅单体产量也是逐年增加,然增速远不及多晶硅,2023年消费占比在26%,同比2022年下降5个百分点,SMM预计,到2027年有机硅消费占比维持在26%-28%附近。 铝合金方面: 传统的铝合金市场因终端汽车等行业消费增速缓慢消费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工业硅行业处于跌价被动减产去库存阶段 硅价围绕成本线附近运行 据SMM整理的工业硅供需平衡表来看,2023年全年或表现为供应偏紧格局。当前工业硅行业处于跌价被动减产带来的去库存阶段,工业硅价格围绕行业平均成本线附近运行。

  • SMM:四季度多晶硅供应或过剩 成本端或支撑硅价【硅业峰会】

    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对2023年多晶硅市场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走势做出了展望。他表示,待到四季度,随着多晶硅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以及硅片、产量的大滑坡,多晶硅过剩局面或将显现。不过下半年伴随工业硅价格的不断走高,预计或将对四季度多晶硅价格带来一定的成本支撑。整体来看,SMM预计,2023年到2024年间,不论是对比硅片消费预期还是全球新增装机预期,多晶硅供应均或将延续供应过剩局面。 2023年多晶硅价格震荡走跌 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年初,2月中旬之前,多晶硅价格、库存呈现双双上升的趋势,与常规逻辑相悖。SMM认为,此轮多晶硅价格上涨,主要是得益于硅料企业的联合惜售挺价,而头部多晶硅企业联合挺价,惜售甚至停售亦导致了多晶硅库存的上升。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但市场规律终不可逆,硅料库存在达到近一个月的压力后,硅料企业竞相离场,带动多晶硅价格一路崩塌,而拉晶企业也适当补仓,直至三季度初期,多晶硅跌破60元/大关,引发头部拉晶厂进厂囤货,库存跌至低位,后续多晶硅价格出现上升。 对于2023年四季度多晶硅的价格趋势,SMM预计,后续硅料价格再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2023年多晶硅产能产量大幅提升 产量方面, 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1-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120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幅达到91%。2023年全年多晶硅预计产量将达到150万吨左右。 产能方面, 据SMM数据统计,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约120万吨,而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预计或将达到260万吨,增幅达113%。且下半年扩产步伐明显快于上半年,工期规划影响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从硅料扩产与硅片消费的对比来看,2023年三季度多晶硅扩产步伐略不及硅片消费,这也是三季度硅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待到四季度,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以及硅片、产量的大滑坡,多晶硅过剩局面显现,预计到春节前,此情况难有起色。 多晶硅成本分析 据SMM调研显示,下半年随着工业硅价格的不断走高,多晶硅成本出现上涨,截至目前,多晶硅单千克成本上涨约3-4元,这也将对后市,尤其是四季度多晶硅的价格低位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价格 多晶硅目前主要生产成本仍是硅耗和电耗。主流生产成本在49-50元/千克左右,头部企业略低维持在46元/千克左右,企业间差距较大,新老产线差距亦比较大(3-5元/千克)。 2023年多晶硅竞争格局 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国内多晶硅龙头控市能力从数据上看出现了一定下滑的情况,以Top5企业为例,2023年产能、产量占比分别为63.4%、75.7%,相较2022年出现7-8个百分点的下滑。 不过龙头企业定价权仍在,这点从年初多晶硅价格控市、优质料(N型料)的控市能力中便可以窥见一二。 后期随着硅料价格降到成本线附近,头部企业凭借成本及市场优势,开工率或将明显优于二三线企业,产量、产能占比将出现一定分化。 多晶硅扩产方面,据SMM调研统计,2023年全国总计多晶硅扩产量或在260万吨左右。 多晶硅远期供需预测 据SMM调研显示,多晶硅供应早在2022年末便已经出现了过剩,这也是导致2022年12月多晶硅价格“拐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SMM预计,2023年到2024年间,不论是对比硅片消费预期还是全球新增装机预期,多晶硅供应均或将延续供应过剩局面。 待到2025年~2026年间,随着2025年部分多晶硅产线将面临淘汰,加之多晶硅部分企业开工率降低,供应过剩的局面或将得到缓解,2027年多晶硅市场获奖再度呈现紧平衡状态。

  • 技术帖:提高工业硅冶炼入炉原料质量的方法【SMM硅业峰会】

    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东方希望兰州东金硅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处高级工程师徐福昌分享了提高工业硅冶炼入炉原料质量的方法。 工业硅生产原料分类 工业硅生产工艺流程 原材料的管理 操作关键、原料基础、设备保障 人----人员的能力、意识、操作; 机----生产能力、设备保养、及时维修维护; 料----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中间体、包装材料、成品。 法----系统的技术文件、制度文件(标准和记录)、操作规程; 环----生产环境,通过对生产环境的监控,可以避免交叉污染,对于现场管理来讲,规范的生产现场代表着安全生产、有序生产。 系统策划 质量策划: 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程序)和相关资源以达到目标,形成、更新供全员执行的体系文件; 系统设计的科学性: 对目标进行分解,科学合理的计算,生产实际反修正理论计算; 系统方法: 用合理的投入(适宜的资源)以最快的效率(优化的过程)达到质量目标。 原料标准的建立 流程管理 原料提质 煤的提质处理 结语 工业硅产业链 ① 电炉由半密闭交流向全密闭直流发展 ② 硅石由大颗粒向小颗粒及石英砂发展 ③ 还原剂在全煤全焦向生物质的发展 ④ 制定工业硅生产原辅料标准

  • 【即将开幕】2023(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最新进程函来了!11月17日!

    上海有色网将于 11月17日 在 中国·广西 举办 “2023SMM(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 ,感谢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随着会议临近,剩余席位进入疯抢阶段! 当前报名企业覆盖了工业硅国内 大型冶炼企业、贸易商、加工企业,包括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 ......将聚集各方优势资源,共襄“价值”盛宴。 SMM铝上游产业链峰会首届举办,欢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金属从业者集聚一堂, 目前报名已进入倒计时!如有兴趣的企业,报名从速!! 欢迎扫码报名参会 『会议介绍』 会议时间:11月17日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 酒店地址:广西南宁万丽酒店 『最新参会名单』 >>参会名单实时更新,可打开微信小程序 "SMM+" 查看最新报名企业~ 『发言嘉宾合集』 『会议议程』 报名咨询:17680472528 会议官网: 点击进入2023(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

  • 工业硅及硅系合金全密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电炉的高效益性【SMM硅业峰会】

    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通威绿色基材(广元)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唐琳介绍了工业硅及硅系合金全密闭的必要性、电炉全密闭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电炉的高效益性。 矿热炉生产品种有: 硅铁、工业硅、硅钙合金、硅铝合金、富锰渣、高碳锰铁、锰硅合金、高碳铬铁、硅铬合金、钛渣、黄磷、电石等。由于硅系合金冶炼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需要捣炉透气,无法实行全密闭生产,现今除硅系品种电炉外,其他品种电炉均已实现全密闭。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铁合金人先后对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生产的不捣炉工艺和全密闭设备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在工艺理念、设备升级、冶炼操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很有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工业硅及硅系合金全密闭的必要性 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炉内的总还原反应是: Si0 2 +2C→Si+2C0↑ 反应生成的CO气体携带着大量的化学潜能,但是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冶炼的特殊性,在生产时需要打开炉门进行捣炉透气操作,无法实现电炉的全密闭,在打开炉门捣炉的同时大量空气进入烟罩,烟罩内由炉膛逸出的CO气体与由炉门进人空气中的02,进行燃烧反应生成CO2,其反应如下,并放出大量热能: 2C0+0 2 →2C0 2 其后果是: 1、产生大量CO2气体污染环境; 2、浪费CO化学潜能。烟罩内CO气体的燃烧反应,浪费了烟气中大量的化学潜能,降低了企业效益; 3、增加设备故障率,降低作业率。CO气体的燃烧使烟罩内烟气温度达到600~700℃,特殊情况时高达1000℃以上。高温烟气容易烧坏炉内设备(把持器、烟罩顶部、内侧等),造成设备事故,增加故障率,降低作业率; 4、恶化工作环境,易发人身安全事故。烟罩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传导传热,特别是打开炉门操作时,高温传输到操作平台,增加了工作环境温度,恶化劳动环境,增加安全隐患; 5、增加碳损耗,增加碳排放。料面处的CO燃烧反应,增加了还原剂(C)的烧损; 6、降低硅回收率。炉膛上部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歧化反应(2Si0→2Si+02)的进行,降低了硅回收率,进而影响产量、电耗等指标。 综上所述,为实现工业硅和硅系合金生产的低碳、环保、高效、安全,对电炉全密闭很有必要。 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全密闭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研究者对工业硅和硅系合金不捣炉操作工艺进行研究,为电炉全密闭生产进行探索,发现可以采用二段式旋转炉缸实现不捣炉工艺进而实现电炉全密闭生产 炉体分成两部分,即上部与下部。上部内断面为正多边形,典型为正九边形,称为炉圈;下部是电炉的主体。两部分可各自单独旋转。原则上,两部分炉体可采取旋转或往复转动任意组合。 通过挪威埃肯公司不捣炉生产经验来看,该两段炉体电炉可以不捣炉,并取得了电耗降低、硅回收率提高的可喜结果。 国内方面,通过吉林铁合金厂硅铁电炉不捣炉生产经验,1982年吉林铁合金厂一车间104号,固定式12500kVA硅铁电炉,加上了上部炉圈旋转生产75硅铁的实践。结果显示:1、可以基本不捣炉,料管加料后仅需人工用大铲平整料面;2、料面冒火均匀无刺火现象,整个料面沉料均匀;3、炉台温度低,劳动环境改善;4、耗电降低,产量提高。 综合国内外实践介绍,可以肯定硅系合金两段式旋转电炉能做到不捣炉生产,为进而实现电炉全密闭打下基础。 全密闭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的高效益性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5% 1、电炉全密闭烟气中一氧化碳化学能充分利用,可减少用电量30%; 2、全密闭炉料面碳烧损减少,碳消耗降低10%。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投资减少15% 半封闭炉内由于炉内逸出的CO气体在烟罩下燃烧,烟气温度为600-700℃,特殊情况时可达1000℃以上,因此烟气量大,高达6Nm³/kW,工况烟气量19.8m³/kW,导致烟气净化设施庞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占地面积大。电炉全密闭后煤气量仅为0.23Nm³/kW,工况煤气量约为0.67m³/kW,烟气量大大减少,可使煤气净化处理设施大大缩小,投资费用大大减少。据资料表明,一台25000kW封闭炉总费用下降约15%。 2、产品成本下降 (1)全密闭炉能量回收远高于半封闭炉。在挪威埃肯公司《高效率的硅铁生产工艺》一文中指明:对于25000kW硅铁全密闭电炉生产过程中煤气的潜在能量约为17000kW。这意味着可回收能量占输入电量的70%。在2017年《中国工业硅产业链论文集》中指出:半封闭工业硅电炉余热锅炉的可回收发电量达到每吨产品的1920kWh。以工业硅产品吨电耗12500度计算可回收电量15.4%。二者比较,全密闭炉比半封闭炉每吨产品多回收54.6%能量。考虑某些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起码可多回收电量15%。工业硅电耗12500kWh/t,可多节电2000kWh/t;硅铁电耗8500kWh/t,可多节电1275kWh/t。回收能量多节电多,产品成本降低,企业效益明显增加。 (2)产品电耗降低。在挪威埃肯公司《高效率的硅铁生产工艺》一文中指明:电炉改造成封闭炉后,使75%硅铁的电耗大约降低了500kWh/t。在挪威埃肯公司菲斯卡厂的9000kW金属硅电炉上,同样出现电炉经改造成两段炉后,电耗也有降低。 根据我国江西新余钢铁厂“上部炉缸旋转电炉冶炼75%硅铁电炉试验”中指出:采用上部炉缸旋转后吨电耗下降2%。 (3)碳消耗下降。电炉封闭后烟罩内没有空气,没有氧,烟罩内不会产生碳的燃烧,在《高效率的硅铁生产工艺》中指出电炉封闭后碳消耗约减少10%。 (4)回收率提高。在《生产金属硅的9000kW 两段炉体的操作经验》和《高效率的硅铁生产工艺》等文章中指出,由于不需要捣炉和炉况稳定,电炉的Si回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产量提高。电炉全密闭后产品电耗降低和Si回收率提高,带来电炉产量提高,可降低产品的固定成本,这在国内外的经验介绍中都有表述。 (6)操作人员和设备减少。电炉全密闭后不需要捣炉透气,不需要推料平整料面,因此炉口操作人员和设备可以减少甚至取消。 (7)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全密闭为电炉智能化生产创造条件。全密闭电炉不需要进行捣炉等人工操作,为电炉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创造条件。 全密闭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的实施分二步走 1、第一步电炉两段体旋转实现不捣炉操作,预期投资100万/台,预计2024年底完成; 2、第二步电炉全密闭,电炉烟气中一氧化碳回收利用。全密闭工业硅电炉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65~80%左右,可作为燃料生产蒸汽或发电,也可用于化工工业或其他用途,预计2026年底完成。 结束语 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全密闭非常必要,在技术完全上可行;全密闭对于低碳、双控、环保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都很显著,并对企业智能化生产也有很大好处,一举多得。 现今行业协会已将全密闭工业硅及硅系合金电炉列为“十四.五”计划的重点科技进步项目。为实现我国从工业硅生产大国转变成生产强国而努力奋斗。

  • 2023年度SMM工业硅价格采标单位企业授牌仪式隆重举行!【SMM硅业峰会】

    SMM作为有色行业的独立第三方平台,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成交日所报的 上海有色现货价格(SMM价格) 受到行业高度、广泛认可。“ SMM现货价格 ”从矿、冶炼、贸易、加工、终端整条产业链出发,服务于制造业40万家企业用户,并被采用作为交易结算价格。截止2023年,SMM推出了 SMM工业硅 等几十种硅价格用于满足硅产业链现货交易、也推出了符合IOSCO标准的结算指数。 如所有SMM体系的IOSCO一样,SMM会定期公布、签发、剔除采标单位,并对其进行授牌。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为 2023年度SMM工业硅价格采标单位 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2023年度 SMM工业硅价格采标单位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恒硅缘新材料有限公司 城固县桓永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道氏硅业有限公司 大田县华阳光电有限公司 东方希望集团昌吉吉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佛山市华舟铝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星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华劲铝业集团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梁河县中亚硅业有限公司 龙陵永隆铁合金有限公司 泸水康南/康华硅业有限公司 普格县华鑫铁合金加工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鹏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银丰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超今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恒业硅业有限公司 四川乐山鑫河电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纳毕硅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荥经建寅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泰宁县三晶光电有限公司 无锡品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无锡市全众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无锡市亿金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新疆玖红硅业有限公司 新疆索科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盈航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盈江明亮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泸水金志矿业有限公司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天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市藏瑞金属制品贸易有限公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诚硅材料有限公司 镇康县汇华硅业有限公司 重庆路航铝业有限公司 重庆顺博铝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SMM大数据总监刘小磊为企业采标单企业授牌 感谢以上行业同仁对SMM的鼎力支持!

  • 2023SMM工业硅优质贸易商企业名单揭晓!【SMM硅业峰会】

    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在全国能源转能过程中,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硅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光伏、新能源、特高压等行业发展也为有机硅行业提供了可观的前景;传统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铝合金材料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也扰动着市场神经。 工业硅作为上述三大行业的最上游环节,在光伏企业对工业硅做产业配套、有机硅短期供需错配、工业硅期货加速行业内卷等相关背景下,面对行业定价模式转变,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2023年工业硅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硅产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推选一批优秀的工业硅供应商、贸易商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加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有色网(SMM) 此前组织了 2023年度 SMM众望所硅“工业硅优质贸易商” 评选活动,并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隆重举行了颁奖仪式! 2023SMM工业硅优质贸易商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博宇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华舟铝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星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璟程兴进出口有限公司 山西宏晟利隆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品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无锡市全众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中诚硅材料有限公司 重庆路航铝业有限公司 SMM华南办总经理谢修江为企业采标单企业授牌 在此,SMM祝贺以上获奖企业!期待更进一步的合作~

  • 2023SMM工业硅优质供应商企业名单揭晓!【SMM硅业峰会】

    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在全国能源转能过程中,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硅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光伏、新能源、特高压等行业发展也为有机硅行业提供了可观的前景;传统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铝合金材料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也扰动着市场神经。 工业硅作为上述三大行业的最上游环节,在光伏企业对工业硅做产业配套、有机硅短期供需错配、工业硅期货加速行业内卷…等相关背景下,面对行业定价模式转变,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2023年工业硅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硅产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推选一批优秀的工业硅供应商、贸易商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加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有色网(SMM) 此前组织了 2023年度 SMM众望所硅“工业硅优质供应商” 评选活动,并在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上隆重举行了颁奖仪式! 2023 SMM工业硅优质供应商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城固县桓永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希望集团昌吉吉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梁河县中亚硅业有限公司 龙陵永隆铁合金有限公司 四川纳毕硅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泸水金志矿业有限公司 云南天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SMM执行副总裁周柏为企业采标单企业授牌! 在此,SMM祝贺以上获奖企业!期待更进一步的合作~

  • 宁德时代: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和电气化 未来三大发展方向【SMM欧洲锂电池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欧洲锂电池大会 上,宁德时代欧洲公共事务负责人Balázs Szilágyi介绍了宁德时代在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和电气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未来三大发展方向。他表示,宁德时代计划到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和电气化 电动汽车市场(EV) SNE Research: 宁德时代电动汽车电池消费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动汽车电池消费量全球第一,市场份额36.8%。 储能系统电池市场(ESS) 宁德时代在2021年和2022年的ESS电池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一,2023上半年,宁德时代ESS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的储能解决方案在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ESS主要市场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宁德时代BESS有助于整合可再生能源,并为加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 三个发展方向: 核心技术实现卓越性能 其从真正的安全技术、高能量密度技术、自动温度控制技术、超快充技术、长寿命技术、智能管理技术等角度进行详细地介绍。 先进技术 其从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M3P电池、冷凝电池(Condensed Battery)、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等电池技术进行了介绍。 灯塔工厂 全球锂电行业仅有2座灯塔工厂均来自宁德时代。 极致制造,极致产品:自适应生产线、更高的质量、更绿色的制造工艺以及完整生命周期数据跟踪。 宁德时代的乘用车产品涵盖了BEV、PHEV、HEV、48V和12V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了最广泛的OEM合作伙伴。 其列举了一系列的商业应用解决方案、电池更换解决方案EVOGO、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研发实力、产品设计(安全是电池设计、集成和操作的核心)、质量管理、 电池回收与循环经济 在宁德时代子公司Brunp的支持下,宁德时代与客户共同打造电池生产-应用-梯次利用-电池回收的闭环。同时,宁德时代正在与欧洲当地合作伙伴洽谈在阴极反应材料和电池回收领域的战略合作,以促进宁德时代在欧洲的本地化,发展可持续的电池价值链,从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碳中和计划 宁德时代计划到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社会责任 宁德时代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