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5个
今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个人微博上表示,“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 上周,《科创板日报》记者已从供应链相关人士处获悉,华为Mate 70系列正抓紧投产,为11月上市做准备; 11月部分零部件的计划投产数相较Mate60同期增加约50% 。 去年Mate 60系列曾一度引发抢购热潮,今年的Mate 70又有何亮点? 综合供应链消息及相关爆料, Mate 70系列将搭载纯血鸿蒙系统及新一代麒麟处理器 。余承东此前透露,HarmonyOS NEXT将于四季度正式投入商用,华为Mate 70系列将首发搭载鸿蒙HarmonyOS NEXT正式版。 随着Mate 70即将面世,微信等主流软件在纯血鸿蒙的应用适配也在加速推进。今日有知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鸿蒙版微信近日在华为应用市场大规模放量 。目前鸿蒙版微信已发布新的测试版,增加了更多功能。 配置性能方面,华为Mate 70系列将采用等深四曲屏,屏幕分辨率为1.5K,后置居中类椭圆镜头,Mate 70非凡大师将采用八边形镜头设计。 还有消息称,不同于Mate 60的光学屏幕指纹解锁,华为Mate 70系列采用侧边指纹+3D人脸识别双重解锁方案,而侧边指纹识别技术允许用户在单手握持手机时,直接通过触碰手机侧边来解锁设备。 除此之外,市场还期待Mate 70系列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能力和AI应用。 之前Mate 60系列已使用AI技术帮助图像处理、声音识别和自然语言识别。例如,通过运用深度学习的图像增强算法,自主优化拍照效果,在低光环境下也能拍出清晰照片;AI语音助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理解用户指令的同时,还能进行高效交互。 随着华为、OPPO、荣耀、vivo等新机相继搭载AI功能,AI智能手机出货份额有望进一步上升。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预计,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出货份额将达到19%;预估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7.3亿台,出货份额占比将达到54%,超过2024年预期水平的三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今年8月,华为Mate60系列已在发布后开启首次官方降价:Mate60优惠500元,售价4999元起;Mate60 Pro优惠800元,售价5699元起;Mate60 Pro+优惠800元,售价8199元起。而华为Mate60RS非凡大师并未调价。 彼时已有消费电子产业链人士指出,Mate60系列首次降价,或为了后续华为Mate70系列上市做准备。 如今Mate 70系列即将面世,起售价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10月29日晚间,小米举办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发布会。据了解,该系列产品在外观上、性能上都有一定优化,且价格高于前作。供应商方面,财联社记者从多方获悉,TCL科技(000100.SZ)子公司TCL华星、蓝思科技(300433.SZ)、汇顶科技(603160.SH)等A股公司在此次供应中担任重要角色。 据悉,本次发布的小米15系列包括基础版和Pro两种机型。基础版包括12GB+256GB、12GB+512GB、16GB+512GB、16GB+1TB四个版本;Pro系列有12GB+256GB、16GB+512GB、16GB+1TB三个版本,均将在10月31日10点正式开售。 值得一提的是,15系列价格略高于前作。最低配的基础版12GB+256GB售价4499元,较14基础版同配置高出200元;最高配的Pro16GB+1TB售价6499元,较14Pro同配置高出500元。 外观上,小米15系列标准版正面屏幕为6.36英寸,拥有丁香紫、浅草绿,黑、白、银五个配色;Pro版本正面屏幕为6.73英寸,拥有岩石灰、白色、云杉绿以及亮银版四个配色。 性能方面,小米15系列搭载骁龙8至尊版,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同时加持了小米HyperCore,内置自研微架构调度器。 摄影方面,小米15系列搭载三颗徕卡高速镜头,50MP主摄、超广角、长焦。此外,颇受关注的AI功能也体现于此。15系列升级了Xiaomi 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2.0,该功能融合光学大模型,同时支持UltraZOOM-20X 超级变焦。 供应商方面,财联社记者从产业链多方获悉,首发的小米15系列手机屏幕由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独供;小米Pad 7系列由TCL华星及深天马A(000050.SZ)联合供应。 此前,一直有海外厂商参与小米旗舰机屏幕供应。随着国产手机OLED的崛起以及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从14系列开始,小米开始全面搭载国产屏幕。 组装方面,记者从产业链获悉,15系列机型继续由蓝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代工,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输出。此前的小米14也是由蓝思科技独家承担整机组装。 对于此次手机搭载的新功能超声波指纹技术,产业链人士向记者透露,大概率是汇顶科技供应。29日下午,汇顶科技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超声波指纹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商用,目前vivo和iQOO都已经使用了公司的超声波指纹产品;但该产品今年刚刚出货,目前收入占比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Q3往往是消费电子旺季,产业链业绩的重要爬坡阶段。但今年Q3汇顶科技的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对此,上述人士表示“受客户新机发布时间后推影响,导致Q3业绩下滑。” 不过,针对超声波指纹技术,TrendForce集邦咨询资深研究副总邱宇彬在TrendForce集邦咨询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现场接受财联社记者访问时表示,屏下超声波不是一个很新的技术,早期高通就曾推出。 对此,汇顶科技证券部人士称:“我们跟他们(高通)是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方案,随着屏的发展,未来超声波指纹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产品性能不比高通差,但成本有所降低。” 邱宇彬进一步表示,相较于三四年前的产品,指纹辨识功能的创新性能为现在带来产品附加价值提升的空间比较有限。 “现在的手机行业比较辛苦,好像能做的规格、创新越来越少,所以有些厂商会尝试去导入(超声波指纹),试图在这个部分找到新卖点,或是归属于他品牌的一些独特的销售点。当然,这个技术相比于过去几年它更成熟了,成本上也会更低。”邱宇彬说。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878万台,同比增长3.2%。其中,小米凭借14.8%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四,出货量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不过,今年Q2,小米手机的ASP(平均每台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112.2元降至1103.5元,毛利率从13.3%下降至12.1%,低利润的阴云仍难消散。
智能手机行业的"年度旗舰大战"已拉开帷幕。除了华为外,vivo、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品牌均在10月发布新旗舰手机。此前记者已获悉,华为Mate 70系列智能手机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并预计将于今年11月正式面市。 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华为以17.5%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第一名,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手机出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10.0%和50.2%,增速领跑行业。开源证券表示,随着供应链稳定和研发突破,到202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有望达8000-9000万台。而且,HarmonyOS NEXT的到来将助力华为销量提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弘信电子 已大量为H公司Mate 60全系列手机及Mate Pad Pro等配套,成为该系列屏幕软板的核心供应商,取得了绝对大比例的供货地位。 祥源新材 的相关材料已运用至HUAWEI全系列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中。
时至第四季度,智能手机行业的"年度旗舰大战"已拉开帷幕。除了华为外,vivo、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品牌均在10月发布新旗舰手机。此前记者已获悉,华为Mate 70系列智能手机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并预计将于今年11月正式面市。 昨晚,在市场热炒连续三个涨停板后,福日电子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近期投资者关注公司是否代工华为Mate70高端旗舰机型系列,经公司核查,中诺通讯未代工华为Mate70高端旗舰机型系列。 但此前福日电子回应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时称, 华为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诺通讯重要客户,中诺通讯为其提供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ODM/JDM服务。 另外,光弘科技、欧菲光等华为Mate70概念股近期也有跟随拉升。 消息面上,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宣布将于10月22日晚7点正式举办,届时华为nova 13系列将与原生鸿蒙同场亮相。华为Mate70系列手机则暂时计划在11月发布。 除了华为外,vivo、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品牌均在10月发布新机,智能手机行业的“年度旗舰大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多家上市公司与华为长期合作 目前,华为nova 13系列在华为官方商城已经可以付定金,将于10月22日支付尾款。 在产品功能上,华为nova 13系列支持前后多焦段人像、AI修图,以及北斗卫星图片消息。 除了中诺通讯外,长沙比亚迪电子、光弘科技等也是华为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的代工厂商。 菲沃泰、韦尔股份、欧菲光、汇创达、蓝思科技等上市企业,与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有长期合作。《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产业链人士处确认,蓝思科技参与了华为nova13系列相关零部件供货。而菲沃泰则是华为高端旗舰手机的供应商。 除了华为nova 13系列外,华为旗舰款手机Mate 70系列也备受关注。记者从产业链了解到,华为Mate 70系列暂时计划在11月发布,原生鸿蒙应用适配正在加紧进行。 ▌目标年底整个鸿蒙原生的应用超过10万 自去年9月份开始,华为启动打造鸿蒙原生的生态,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果即将见分晓。在10月2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将公布原生鸿蒙的新进展。 10月8日,原生鸿蒙已正式面向用户开启公测。据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透露, 迄今报名参加鸿蒙手机和平板公测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实际使用的Harmony NEXT操作系统的用户现在已经有几十万。“我们目标是能在今年Q4支撑Harmony NEXT的商用,预测今年年底整个鸿蒙原生的应用会超过10万个 。” 龚体表示,“从公测的情况来看,用户的净推荐值NPS指标比4.2版本提升了十几分,这超出了预期。同时也看到现在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从舆论统计来看,尽管80%几的用户好评和中评,但还是有百分之十几的用户给出了差评,这里面除了生态的完备性外,作为一个新的系统,本身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要快速地迭代和解决。” 迄今,整个鸿蒙生态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9亿, 而华为的目标是未来基于开源鸿蒙打造的数量会达到百亿、千亿的数量规模 。龚体称,智慧办公、智慧家居、智慧出行、运动健康和影音娱乐这五大场景是重点打造的场景化体验,智能化、空间化、终端一体化方面是未来重点演进和打造的方向。 ▌“年度旗舰大战”悄然拉开帷幕 时至第四季度,智能手机行业的"年度旗舰大战"已拉开帷幕。除了华为外,vivo、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品牌均在10月发布新旗舰手机。10月14日晚,vivo X200系列正式发布。vivo方面称,预售首日全系销量是上代的150%,定价5299元起的Pro版本更达到上代200%。 OPPO于10月16日公布Find X8系列外观设计,并正式开启预订。该款新机将于10月24日19:00正式发布。荣耀新一代旗舰Magic7系列将于10月30日正式发布,首发搭载MagicOS 9.0系统。 从各家披露的信息来看,AI智能体成最大看点之一。vivo已展示了“PhoneGPT”手机智能体,荣耀Magic7系列也将搭载AI Agent(智能体)。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161亿部,同比增长4.0%,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增长。根据此前预计,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8%至12.3亿部。生成式AI智能手机将实现344%的增长,占据整个市场18%的份额。
记者从供应链了解到,华为Mate 70系列整机已经量产,此前定于11月上市。“ 零部件已经在供货,快的话10月底也有可能,目前手机整机已经生产很多了 。”有供应链人士称。 今年6月,华为常务董事、BG董事长余承东在2024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透露,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首发鸿蒙 HarmonyOS NEXT 正式版,即纯血鸿蒙系统。 9月24日,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宣布,HarmonyOS NEXT将于10月8日正式开启公测。首批公测机型包括华为Mate 60系列、Mate X5系列和MatePad Pro 13.2系列。 在稍早21日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上,华为终端云总裁朱勇刚宣布已有超1万个应用和元服务上架HarmonyOS NEXT应用市场。华为开发者联盟注册开发者数量目前增长至675万。 记者还获悉,华为将联合多领域伙伴及开发者举办鸿蒙千帆会战誓师大会,全面推动原生鸿蒙的商用冲刺。 目前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蓝思科技、汇创达、华力创通等为华为终端产业链长期伙伴。 此前,《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产业链人士处了解到,华为Pura70系列的部分型号采用豪威传感器做主摄。而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XT主后盖蓝思独家组装制造,摄像头组件独家供应。 汇创达的精密按键开关结构件及组件进入华为供应链,全资子公司信为兴直接为华为、传音控股、小米科技、荣耀、联想集团、中兴通讯等厂商供货精密连接器和五金屏蔽罩等产品。 根据去年年报,华为终端业务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这也是在经历了两年下滑后,终端业务重新回到增长跑道。 IDC的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158万台,同比增长8.9%,延续了增长势头。其中,华为在2024年上半年以17.5%的市场份额,重新夺得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第一名。尤其是在2023年8月底回归之后,2024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超过了100%。
iPhone 16系列今起正式发售。作为苹果首款搭载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手机,叠加恰逢曾大卖的iPhone12、iPhone13系列的换机周期,不少机构预期iPhone16系列销售将远超iPhone15系列,迎来“强周期”。但就目前而言,iPhone16系列的销售情况似乎未及预期。 财联社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iPhone首发的二手回收热度远低于往年,有二手贩子向财联社记者无奈感叹“生意不好做,今年行情不如去年”。 此外,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近日表示iPhone16系列预售销量较15系列减少12.7%。目前,消费电子市场难言复苏,苹果迟迟未能推出能“惊艳”消费者的新功能,华为、小米等其他消费电子品牌却攻势凶猛,连推大卖产品。面对“前狼后虎”,苹果还能维持其一贯的手机霸主地位吗? 今日上午10点左右,财联社记者于深圳益田假日广场的苹果直营店发现,店内仍有不少体验产品人士,现场取货队伍亦排起长龙。 该门店店员告诉记者,目前,iPhone 16及16 Plus在店内有现货,下单即可提货;Pro及Pro Max则需预定,提货时间或将等到10月。财联社记者浏览苹果官网发现,目前下单Pro约需等待10天,Pro Max则需等待2-3周。 相较于往年,iPhone16的热度似乎有所降低。iPhone15系列首发当日,财联社记者曾于益田假日广场苹果直营店了解到,15系列全系列均无现货。如在苹果官网预定,基础机型需等待一周左右,而Pro Max等待时间则接近两个月。 热度降低亦同时体现在二手收货价格方面。往年,首发当日的Pro及Pro Max系列几乎均能在二手回收处加价500元以上售出,热门机型甚至可加超千元。而今日11点左右,现场多位二手贩子表示,已拒绝接收iPhone 16、iPhone 16 plus及iPhone 16 Pro在内的多款机型,仅Pro Max金色256G可加价400左右接收。“生意不好做,Pro已经破发,今年行情不如去年。”一位“黄牛”表示。 实际上,18日,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已作出预警。他发文表示,iPhone 16系列在首周末预购销量预估约3700万部,较去年iPhone 15系列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约12.7%,关键在于iPhone 16 Pro系列低于预期。 对于iPhone16系列目前销售低于预期的原因,CINNO Research 资深分析师刘雨实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缺乏创新,相比上代整体参数和软件提升有限,部分关键技术功能未兑现。iPhone16所支持的AI功能未能全面落地,国内需2025年才能使用,对首发造成不利影响。” 据了解,苹果智能将在10月份开始测试美国英语版本,12月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等地区推出;中文、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则将于明年推出,但具体时间未定。目前,在中国大陆购买的iPhone机型不能使用苹果智能。 其次,刘雨实认为市场环境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主要竞争对手在AI等功能方面先发优势明显,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给苹果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华为、OPPO、Vivo等多手机品牌均已推出搭载大模型的机型。从AI功能上来看,苹果智能与其他厂商的AI功能类似,未能起到“惊艳”效果。 其三,刘雨实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加谨慎地购买高价商品。”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预测显示,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3亿部,同比增长5%。尽管较上年有所增长,但距离2021年的13.9亿台仍有较大差距。 “在苹果销售不佳的情况下,主要竞争对手将趁机借助AI、折叠等领域上的先发优势谋求更高市场份额,增强自身在高端市场话语权。”刘雨实说道。 今日,除了苹果16系列首发外,华为的三折叠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亦正式开售。在开始抢购后,Mate XT非凡大师全部型号被瞬间抢空,目前官网渠道已告无货,购买页面显示“排队中”。不过,财联社记者走访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发现,店内体验人群并不多,工作人员表示,“不支持预定,现场仅供了解产品。” 供应链方面,iPhone 16的主要供应商变化较少,最大变化发生在代工格局。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往年主要由富士康承担的Pro系列代工订单,今年立讯精密(002475.SZ)会承担更多。此外,财联社记者从供应链获悉蓝思科技(300433.SZ)承担了iPhone 16的前后玻璃盖板、摄像头保护盖板、金属中框+侧键、后盖组装,及侧键蓝宝石供应。郭明錤早前调研报告还指出歌尔股份(002241.SZ)如往年担任麦克风供应商。 在“前狼后虎”的夹击之下,苹果压力增加,“果链”亦难如往年“躺赢”。往年,苹果手机发售期间“果链”们在二级市场往往迎来热炒。但今年果链们却未能被提振。 “对于上游‘果链’厂商而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转型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面临苹果订单减少、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的情况下。目前果链企业转型方向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座舱、XR等其他消费电子领域以及其他智能手机品牌客户等。”刘雨实说道。
9月20日10:08,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正式开售,同一用户限购一台。 在开始抢购后,Mate XT非凡大师全部型号被瞬间席卷而空,目前官网渠道已告无货,购买页面显示“排队中”。 据华为商城,9月21日10:08将再次放货。 华为这款折叠手机于北京时间9月10日正式发布,售价19999元-23999元,提供256GB、512GB和1TB机型,在开售前,仅华为官网一个渠道就有超过640万人预约购买。 据介绍,该机完全展开为10.2英寸的屏幕,为全球屏幕面积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同时仅有3.6毫米厚。其配备华为天工铰链系统,实现双轨联动,第一次实现内外弯折,使用UTG玻璃,复合超韧叠层让抗冲击能力提升30%。机身内电池为业界最薄,仅有1.9mm,三块电池等效5600毫安时容量,支持66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该手机同时支持灵犀通信和天通卫星通信。 民生证券表示,华为Mate XT作为全球首个三折叠手机,引领了折叠屏手机形态的持续创新,加速折叠屏手机渗透。未来三折叠乃至多折叠将成为全新终端形态,硬件方面,可以满足更大的屏幕,达到PC和平板强生产力属性,实现将平板、PC装进口袋。 当前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基本完成了折叠屏产品线的布局与迭代。 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国厂商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Q2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8%,主要受西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市场推动,中国占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的一半以上。据IDC数据,2024Q2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57万台,同比增长104.6%,其中,华为以41.7%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IDC预测,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068万台,同比增长52.4%,预计到2028年将超过170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9.8%。 成熟的产业链为技术迭代、产量增长提供保障。为推动三折叠屏量产,目前国内多家OLED面板、铰链、材料等领域上市公司均在与手机终端品牌进行联合研发。 与传统直板手机相比,三折叠屏内折要抗挤压、外折抗拉伸,内外折对屏幕特性的需求是“互斥”的,因此解决产品量产工艺挑战巨大。 铰链、UTG玻璃是相对非折叠的两大增量。 不过,消费电子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强调, 仍需注意在9月20日开卖后的市场需求热度能否延续 。他指出,过往华为旗舰机型也曾有过发售后需求快速下滑的例子。目前市场对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估已由3000万部下调至1500万部,他对其背后原因也进行了总结: 1)软件设计难以适配目前的大尺寸屏幕。当前传统双折叠手机展开后纵横比例大多为1:1或4:3,在软件适配上存在难点; 2)折叠屏手机利润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品牌厂商开发与销售折叠手机的意愿。符合行业共识的是,当下折叠屏手机仍然面临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企等问题; 3)折叠屏幕耐用度不佳,这也是目前其他品牌尚未跟进华为推出三折叠屏手机的最大顾虑来源。
知名消费电子分析师郭明錤昨日发文称,其最新供应链调查显示,由于市场需求热度较高,故翻倍上调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的2024年出货量预测,已经由50万部上调至100万部。 据华为商城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为Mate XT的预约人数已达662.2万人。 不过,郭明錤也强调,尽管当前Mate XT预期出货量上调,但仍需注意在9月20日开卖后的市场需求热度能否延续。他指出, 过往华为旗舰机型也曾有过发售后需求快速下滑的例子 。 整体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折叠屏手机势头尚可,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折叠手机出货报告,第二季度全球折叠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8%。然而,郭明錤指出,目前市场对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估已由3000万部下调至1500万部,该分析师对其背后原因也进行了总结: 1)软件设计难以适配目前的大尺寸屏幕。当前传统双折叠手机展开后纵横比例大多为1:1或4:3,在软件适配上存在难点,而华为Mate XT则拥有单屏态、双屏态、三屏态三种显示模式,其于三屏形态下的屏幕比例约为16:9,接近市场大多数平板参数,因此适配问题相对更容易解决。 2)折叠屏手机利润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品牌厂商开发与销售折叠手机的意愿。符合行业共识的是,当下折叠屏手机仍然面临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企等问题,如国内企业广泛采用的水滴型铰链,能够有效改善折痕问题,但其价格高昂的金属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铰链制造成本。 3)折叠屏幕耐用度不佳,这也是目前其他品牌尚未跟进华为推出三折叠屏手机的最大顾虑来源。郭明錤进一步分析称,华为选择领先竞争对手采用三折叠外观的主因,归根结底还是其处理器性能相对落后, 故其所能选择的差异化策略有限 。 交银国际证券9月11日研报指出,三折叠屏手机的量产有望继续拉动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尤其是高端份额的提升与渗透。产业链方面,该机构认为,Mate XT的发布利好国内显示屏、摄像头、基带和射频芯片等相关手机产业链公司,如国产CMOS传感器龙头韦尔股份、国产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国产面板龙头京东方A。
继华为正式发布三折叠手机Mate XT之后,小米三折叠手机专利曝光。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显示,小米公司获得了一项“手机及其主体”的外观设计专利,展示了小米三折叠手机设计。信息显示,小米于2022年12月21日提交了该设计专利,展示了两种设计方案,专利权人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此外,专利草图显示,小米三折叠手机背面采用水平放置的摄像头方案,水平放置了 3 个摄像头,并配有一个LED闪光灯。 除了三折叠手机专利曝光外,小米8月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文章称,小米公司今年8月手机销量超过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报告指出,2024年8月小米公司智能手机销量保持平稳,相比之下苹果同期则呈现季节性下滑。
知名消费电子行业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全球手机市场中,苹果公司时隔3年(2021年8月以来)首度被中国品牌小米超越 ,跌至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 (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该机构表示,出现这一情况的背后有两大原因。首先是 苹果iPhone历来会在9月新机发布前经历季节性销售淡季 。与此同时, 小米虽然在8月销售量环比持平,但中国品牌也是2024年上半年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销售量同比增速达到22%。即使下半年的增速因基数效应放缓,Counterpoint预期该品牌依然能获得“强两位数百分比”的全年增速。 (来源:Counterpoint) 对于小米“强于大盘”的表现,Counterpoint研究总监Tarun Pathak解读称,今年小米采取了更精简的产品战略,集中精力在每个价格区间创造一个旗舰型号,而不是在一个细分市场塞进多款设备。虽然入门到中端设备继续展现强劲表现,但小米也在可折叠和Ultra系列所代表的高端市场取得进展。 通过上图也不难看出,苹果iPhone每年都会在9月新品发布后迎来销售高潮。不难预期, 苹果会在10月以后重新夺回全球第二、乃至第一的位置 。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苹果在新形态(折叠屏等)、生成式AI等领域的“蛰伏”,对于iPhone销量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iPhone“换机潮”模棱两可 由于对高端用户影响最大的“苹果智能”仍处于未知的状态,所以上周五开始的新iPhone预订数据也出现了预期内的进展。 知名消费电子分析师郭明錤在上周末发布的分析显示, iPhone 16 Pro系列的两款手机预售情况明显弱于上一代。其中iPhone 16 Pro Max首个周末的预售数量预期为1710万部,比起iPhone 15 Pro Max同期少16%。 反倒是iPhone 16和16 Plus因为显著的硬件提升(以苹果的标准而言),预定数据明显好于上一代。 (来源:郭明錤) 受此影响,苹果公司股价周一跳水近3%,跌至近1个月来的新低。 郭明錤分析称, iPhone 16 Pro系列需求低于预期的关键因素,是“苹果智能”并没有与手机同步发售,另外iPhone也要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所以接下来AI功能的上线,以及“双十一”和欧美假日季的促销,将会定义iPhone 16系列的销售曲线。 苹果公司在9月初的发布会上宣布,“苹果智能”会在今年10月支持美国地区的英语用户,随后会在今年12月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本地化英语。 中文、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用户则要等到明年才有机会用上真正意义上的“苹果AI” 。 (来源:苹果中国官网) 当然这里也会有一个问题:既然要到明年才能用上“苹果智能”,这些Pro Max用户将面对另一个选择——等iPhone 17。根据传闻,iPhone 17 Pro Max将首次提高至12GB 内存(提升高达50%!),芯片也将升级至台积电2nm工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