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19个
SMM2月1日讯:今日消费电子板块继续上涨,连续第八日飘红,截至日间收盘涨1.77%,盘中触2022年9月8日以来新高至1087.45。 截至日间收盘,个股普涨,魅视科技涨停,刷2022年8月31日以来新高至33.76;徕木股份涨5.37%;福蓉科技涨5.08%,一度刷2022年10月27日以来新高至17.09;佳禾智能涨4.92%;博硕科技刷2022年11月9日以来新高至57.69,收涨4.79%;领益智造涨4.29%,盘中一度触2022年9月2日及以来新高至5.64。 截至日间收盘行情: 机构观点 国信证券: 在近期研报中表示,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持续的终端去库存后,目前下游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行业进入弱复苏周期,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2年超跌后将在202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 中信证券: 2023一季度在疫情影响趋缓、年节促销活动驱动下消费电子行业的库存将持续下降,二季度将在“618”促销带动下料将进一步消耗库存,预计2023二季度前后回归正常的安全备货水平,2023下半年迎来传统消费旺季,预计市场呈现稳步复苏。 西南证券: 受损于工业、汽车边际需求下滑,模拟、功率半导体厂商业绩亦将在2022四季度进一步衰退,二阶导拐点可能较消费电子更晚。展望2023下半年,全球电子产业有望在库存去化、全球宏观需求好转以及低基数背景下实现同比业绩反转,从萧条进入复苏。
大盘全天探底回升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有色等周期股开盘走强,人工智能概念股继续活跃,ChatGPT概念方向领涨,数字经济概念股午后走强,券商股临近尾盘异动。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4200只个股上涨,近百股涨停或涨超10%。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046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044亿。板块方面,ChatGPT、小金属、信创、人工智能等板块涨幅居前,酒店、机场等少数板块下跌。截至收盘,沪指涨0.9%,深成指涨1.31%,创业板指涨1.27%。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9.7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1.02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8.72亿元。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碳中和下电价上涨,捋顺电价势在必行 中信证券认为,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电力低碳化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其中电力低碳化的关键是电力市场化,而电力市场化的关键是电价机制改革。过去我国电价经历了三次较大调整形成了三段式电价,2015年起改革聚焦“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当前改革的方向是电价形成机制更市场,电价结构为疏导成本更细化。整体来看,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增成本使得电价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分类上来看预计居民侧电价保持稳定,电源侧受益,电网侧影响较小,高耗能用户承担成本。根据测算,预计2030年市场电(非居民用电)价格或接近0.7元/度,但长期趋势有望随发电成本下行,建议关注绿电交易+分布式电力交易+电子交易平台+虚拟电厂。 方正证券: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 NLP头部厂商将率先受益 方正证券称,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而ChatGPT则属于AIGC的一个典型应用。目前我国在自然语言理解及相关AI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内AI大厂百度、腾讯优图、科大讯飞等都在加大AIGC领域的投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特别是NLP头部厂商将率先受益,其中既包括了科大讯飞等独立技术提供商,也包括百度、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厂商;其次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各领域的内容提供商,也将得益于AI技术驱动下数字内容的快速发展;此外AI芯片供应商也将一定程度受益。目前从受益顺序来看依次为技术提供商、内容供应商、AI芯片供应商。 兴业证券评2023年1月PMI数据:我国经济迎开门红 兴业证券认为,在制造业方面,剔除供应商配送指数的技术性拖累后,制造业PMI实际反弹幅度强于数据表现;春节假期影响员工到岗率,继而压制生产反弹空间,制造业需求复苏力度强于生产;分行业看,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较高的行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和航空航天设备等,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产需回升主要受春节农副食品消费旺季拉动,医药制造业高景气或主要受药品配备库存回补拉动。 在非制造业方面,伴随消费场景约束解除,1月以服务业为代表的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及业务活动预期双双反弹。分行业看,服务业复苏的“春节”浓度较高,位处景气高位或回升幅度较高的行业与春节消费高度相关,以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零售、住宿、餐饮等为代表。
一、【早盘盘面回顾】 市场早盘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均小幅上涨。盘面上,有色等周期股集体走强,章源钨业、翔鹭钨业、东方坦业、东方锆业涨停。ChatGPT概念股继续强势,初灵信息20CM涨停,赛为智能、汉王科技3连板。数字经济概念股表现活跃,湘邮科技、同为股份、东方中科等多股涨停。半导体板块迎来反弹,中京电子、沪电股份涨停。下跌方面,房地产、银行等蓝筹板块陷入调整。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1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5751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4亿。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1%,深成指涨0.4%,创业板指涨0.21%。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早盘净流入11.61亿,深股通早盘净流入20.66亿。 两市共47股涨停(不包括ST及未开板新股),10股未封住涨停,两市封板率84%。今日两市连板股13家,其中,智能制造概念股达意隆与爱仕达、AIGC同为股份悉数晋级4连板;AIGC概念股汉王科技与赛为智能、汽配股光洋股份、智造智造概念股智能自控、光伏玻璃概念股耀皮玻璃、有色锂电概念股上海洗霸3连板;此外,厦门信达、先锋电子、宁波富邦、建发合诚2连板。 板块方面,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其中赛为智能、汉王科技3连板,初灵信息获20CM涨停,云从科技、慧博云通、信雅达等个股涨幅居前。中信证券研报称,近期微软宣布追加投资OpenAI,并加速旗下产品和OpenAI相关AI技术的融合,引发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广泛关注。ChatGPT的发布,以及微软将OpenAI引入Azure产品线的举措,有望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在产业化层面的落地。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将不断迭代升级,兼顾经济性与可用性,向低成本的产业化应用推进。从投资维度,超大平台型科技公司、具备图文内容生产场景、基础算力与算法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而AI产业将继续保持“芯片+算力基础设施+AI框架&算法库+应用场景”的稳定产业价值链结构。 有色稀土板块涨幅居前,章源钨业、宁波富邦、中色股份、华钰矿业、翔鹭钨业、三祥新材等个股涨停,中国稀土涨超8%。消息面,1月31日,国内部分稀土氧化物价格上涨。 其中,氧化镨、氧化镨钕、氧化钬较30日价格分别上涨1万元、1.5万元、1万元/吨,报价分别为71.5万元、74.25万元、95万元/吨。 近三个月以来,上述品种累计涨幅达5.97%、14.62%、31.51%。 中信证券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变频空调、风电、工业电机、机器人等下游需求的支撑下,1月份稀土价格环比上月持续反弹,1至2月稀土价格或稳中有进。中长期来看,2025年我国及全球的稀+永磁材料产量将分别达到28.4万吨和31.0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下游需求高速增长,稀土价格或将持续得到支撑。 数字经济方向早盘回暖,其中数据要素概念走高 ,岭南股份、广西广电、湘邮科技等个股涨停,中远海科、恒久科技、铜牛信息等涨幅居前。光大证券在此前的研报中表示,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为815亿元,预计2021~2025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5%。 芯片板块迎来反弹,其中Chiplet分支领涨,同兴达、中京电子涨停,通富微电、芯原股份、国星光电、中富电路等个股涨幅居前。消息面上,AMD发表相关新品,其最受关注的“Alveo V70”AI芯片,采用台积电5/6纳米Chiplets设计,规划今年内推出。东方财富证券表示,随着 Chiplet 技术生态不断延展和日趋成熟,国内企业利用相关技术积累推动各个产业环节价值链重塑,出现新的业绩增长空间,投资机会也不断浮现,围绕 Chiplet 技术生态的先进封装、半导体测试、封测设备、IP/EDA 等领域优质标的都可能受益并实现价值重估。 总之, 今日早盘来看,指数端延续震荡整理格局,最终小幅收涨,而短线题材方向活跃度明显提升。其中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并且赚钱效应逐步扩散至人工智能板块整体,而稀土有色则在涨价效应的驱动下同样涨幅居前。此外,前两日遭遇短线分歧整理的数字经济以及半导体方向今日如期获得了资金的回流。整体而言,市场后续可能会从此前指数性整体行情,再度向各热点相互轮动的结构性行情进行切换,故在此背景下踏准市场节奏仍是关键,应对上不宜追高,耐心等热点板块短线回调整理后择机低吸或具备更高的胜率。 午间涨停分析图 二、【市场新闻聚焦】 1、发改委产业司近日组织召开稀有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相关司局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各方分别介绍了近期有关工作情况,围绕稀有稀贵金属行业生产运行形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今日共43股涨停,17股炸板,封板率为72%;恒久科技7连板,爱仕达、同为股份、达意隆均3连板,北交所天宏锂电及创业板赛为智能均2连板。盘面上,收涨个股2814只,收跌个股1906只;北交所、钙钛矿、教育等方向涨幅居前,旅游、半导体芯片、数字经济、医药医疗等跌幅居前。 山西证券表示,当前阶段,国内的经济修复预期对A股的影响更甚,虽然春节期间部分数据相对而言不及预期,但当前时点的市场可能仍为情绪所主导,且后续的核心推动力将由内资接棒,依旧坚定看多,而风格的切换也许正在进行中。从月度维度看,消费股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而在“躁动”后期,部分估值相对较低的子板块或许更优,同时,在风格切换的验证期依旧看好中小成长股,特别是在主线未明的环境之下,受自上而下驱动的军工、新能车、信创、光伏、医药等板块。 市场概述 指标显示,市场短线情绪竞价回落到0轴附近,早盘处于窄幅震荡状态,午后有所回升。近两天开盘波动较大,主要受大盘的影响。 个股方面,恒久科技7连板领涨市场,北交所天宏锂电及创业板赛为智能均2连板,爱仕达、同为股份、达意隆3连板。 指数方面,集合竞价集体低开,早盘小幅冲高后进入单边回落状态,沪指收跌0.42%,创业板指收跌1.26%。两市成交额合计9002亿,较昨日降低1619亿。 北向资金,今日合计净买入101.44亿。其中,沪市净买入60.77亿元,深市净买入40.67亿元。月内第五次净买入额超百亿,为历史首次,1月仅16个交易日累计加仓达1412亿元,单月净买入额创陆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焦点板块及个股 以NPL、AIGC为首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今日分化,赛为智能、川大智胜、智能自控、汉王科技、视觉中国均2连板,海天瑞声、华是科技涨超11%。从盘面表现上看,该题材力度相对昨日的涨停潮而言有点偏弱,后续可以留意是否会有标的能够打开空间。 海通传媒团队称, ChatGPT再掀热潮, 微软宣布新一轮投资OpenAi,美国网络媒体公司BuzzFeed宣布使用ChatGPT帮助创作内容,股价跳涨3倍。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对应的有 PGC/UGC等)在2022年发展速度惊人,迭代速度呈现指数级爆发,微软、谷歌、Meta.5百度等平台型巨头持续布局。预计AIGC将有望成为数字内容创新发展擎,AIGC能够从技术层面实现以低边际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满足海量个性化需求,游戏、影视等内容研发商有望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有望激发内容创作思路,扩展创作空间等。根据Gartner的测算,至2025年,生成式AI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数据的10%,今日份比例不到1%预期未来有10倍提升空间。 赛为智能2连板,带动了“智能”及机器人方向的个股,达意隆、爱仕达均是5天4板,泰禾智能、新时达首板。从盘面上看,比较偏向投机,以资金引导为主,持续性和高度有待验证。 北交所个股受到资金关注,天宏锂电2连板,凯华材料、乐创技术、欧福蛋业涨停,慧为智能、德瑞锂电涨超24%,还有长虹能源等十余股涨超11%。消息面上,北交所制定并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交易细则》,明确了交易债券范围、登记托管机构、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其他交易事项等事项。据悉,北交所目前正针对适格券商开展全面动员,部分券商已开始积极筹备。 北交所标的的强势,以及市场投机氛围的传到,午后创投概念股也有不错表现。四川黑马、中迪投资、京投发展涨停,创业黑马、鲁信创投、复旦复华、市北高新等纷纷大幅拉升。 综合来看,市场今天缩量调整,除了北交所个股,其它题材表现相对一般,昨天最强的人工智能和汽车产业链均是分化,数字经济、半导体芯片、医药医疗等方向领跌。如果以昨日开盘的点位看待,指数目前是连续两天回落,今日筹码沉淀之后,短线上有望迎来修复,可以多留意资金回流的方向。 今日涨停分析图:
大盘全天低开后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北交所个股全线走强,北证50指数涨超5%,4只个股涨停,逾20只个股涨超10%,北交所个股走强也带动创投概念股尾盘异动,光伏等赛道股展开反弹,钙钛矿电池方向领涨。人工智能概念股继续活跃,ChatGPT方向领涨。下跌方面,芯片、数字经济概念股陷入调整。此外多只业绩预亏股大跌。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近28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9002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19亿。板块方面,北交所概念、钙钛矿电池、教育、ChatGPT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CRO、国资云、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0.42%,深成指跌0.8%,创业板指跌1.26%。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1.4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0.7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0.67亿元。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广发证券:“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有望提升消费行情的持续性 广发证券认为,中国居民超额储蓄率高位回升,显示较为强劲的消费能力。但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走低的掣肘,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仍相对较低。因此,地产链“稳增长”政策+“扩内需”政策持续加码,将有助于修复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提升消费行情的持续性(时间&空间)。 中金公司:钢铁基本面改善或超市场预期 中金公司指出,短期随着“稳增长”信号明确,各方政策的积极变化有望逐步扭转市场对经济及钢铁需求的悲观预期,并成为本轮稳增长周期中钢铁第一波行情的催化剂,板块当下迎布局良机;中期,目前行业仍处于“低价格、低库存、低利润”格局,拥有较高安全边际与潜在向上弹性,23年钢铁供给在产量压降下弹性较弱,而稳增长下需求与库存周期有望形成向上的共振,钢铁基本面改善或超市场预期,并有望带来板块第二轮钢价上涨与钢企盈利扩张带来的超额收益。 中信证券:机构配置提升空间显著 中信证券认为,2022年四季度,受益于货币、财政、地产和信贷等多方面政策延续积极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银行业经营环境和风险预期持续改善,板块估值表现同步企稳修复,机构关注度延续回升。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在基本面驱动的投资逻辑下,机构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保持稳步上行态势。
据统计,外资在1月购入的中国股票金额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数量。 海外资金本月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已经净增持了价值1395亿人民币的沪、深股票,比此前最高的月度记录还要高出50%以上。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在报告中表示,强劲的假期消费数据将继续成为第一季度的主题,并增加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春节长达一周的休市并不能阻拦外资热情,甚至在本周开市的第一天,沪深300指数就差点走出牛市行情。 截至周一,沪深300指数较去年10月31日的近期低点已经上涨了19.74%,据技术性牛市定义的20%仅一步之遥。 大放异彩 分析师们预计,未来的几个月外国买盘将继续推动中国股市上涨,希望能赶上港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11月初以来近50%的涨幅。 几乎没有人怀疑今年的中国股市将大放异彩,这在大多数经济体被迫迎接衰退的时期格外显眼,国际上也纷纷调高了对中国今年的经济预测,如高盛就将中国的GDP增长调至5.5%。 高盛策略师在上周日表示,中国股市有进一步购买的空间。对冲基金投资者虽然已经连续三个月增持中国股票,但投资者的仓位尚未完全跟上当前中国投资风向的改变。目前继续减持和做空中国股票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做多。 投行Jeffries策略师Sean Darby及其团队则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预测还没有包含任何的上行修正。接下来将会有一系列的上调,这会让投资者更加乐于追逐市场。 经济复苏 今年开局旅游和消费支出的强劲增长,为外资提供了明显的信号:全国春节期间旅游收入比2022年增长了30%;此前政府部门已提出了让消费成为中国经济主要驱动力的目标。 CMC Markets分析师Tina Teng对此解释称,中国A股新年伊始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刺激性货币政策和重新开放后的乐观情绪。 她补充道,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措施和对科技行业的监管放松,也推动了近日股市的上涨。 Grow Investment Group首席经济学家则表示,中国家庭的过剩储蓄也将支持股价继续上涨。随着家庭开始支出并减少储蓄,中国经济将会复苏,市场也会做出反应,兔年的市场已经恢复生机。
外国投资者正在大举重返中国股市,仅在1月份就抢购了比2022年全年还要多的股票。尽管有为期一周的假期,但通过与香港的交易联系,本月境外基金仍净增持了1311亿元人民币(合194亿美元)在沪深上市的股票。根据汇编的回溯至2017年的数据,这比此前的月度记录高出了近50%。 随着交易员本周从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归来,这股热潮帮助推动中国内地股市基准沪深300指数走到牛市的边缘。分析师预计,外资买盘将推动中国内地股市在未来几个月跑赢大盘,追上去年11月初以来海外中国股票的大幅上涨。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稳健的假日支出数据将“在整个第一季度继续成为强心针,增强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截至周一,沪深300指数在过去三个月上涨了近20%,因为在改变疫情管控政策和支持增长的举措后,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不过,该指数仍落后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52%的涨幅。 虽然持续数月的涨势已导致一些投资者获利了结,周一沪深300指数从牛市边缘回落就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股市今年会大放异彩。尽管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在努力应对经济衰退的恐惧,但许多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随着经济复苏,中国企业盈利可能会随之增长,并为股市增添动力。 包括Sean Darby在内的Jefferies策略师在1月30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市场的每股收益预测还没有在修正中计入任何上行因素。预计未来将有一系列上调,这将迫使投资者追逐市场。”
一、【早盘盘面回顾】 市场早盘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光伏等赛道股展开反弹,钙钛矿电池方向领涨,奥联电子涨超10%,京山轻机涨停。人工智能概念股继续活跃,ChatGPT方向领涨,赛为智能、汉王科技均2连板,川大智胜、岭南股份涨停。教育股开盘冲高,美吉姆一度涨停。下跌方面,芯片股和数字经济概念股陷入调整,佰维存储、荣联科技等大跌。此外多只业绩预亏股大跌,金一文化、京蓝科技等跌停。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6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5627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532亿。截至上午收盘,沪指跌0.38%,深成指跌0.64%,创业板指跌0.76%。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早盘净流入46.94亿,深股通早盘净流入38.88亿。 两市共29股涨停(不包括ST及未开板新股),15股未封住涨停,两市封板率66%。今日两市连板股13家,其中,军工+数字经济概念股恒久科技7连板,智能制造概念股达意隆、AIGC同为股份3连板,此外,威尔泰、海得控制、川大智胜、汉王科技、光洋股份、智能自控、赛为智能、耀皮玻璃、上海洗霸、嵘泰股份2连板 板块方面,钙钛矿电池概念涨幅居前,其中奥联电子涨超10%、京山轻机涨停,金晶科技、隆华科技、西子洁能、宝馨科技涨超5%。消息面上,近日,经中国计量院第三方测试认证,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面积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电池稳态输出效率达到32.44%,时隔三个月再次刷新国内转换效率纪录。浙商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目前国内已有3条百兆瓦单结钙钛矿产线投产,多条百兆瓦产线、GW级产线计划中,期待平米级单结组件效率突破 16%。晶硅电池厂商纷纷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成为产业化主流方向之一。 机器人板块同样在盘中走强,其中江苏北人涨超10%,新时达、海得控制涨停,英威腾、海目星、中大力德、绿的谐波涨幅居前。消息面,近期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839 亿元,工业机器人密度为百万人276 台,大约相当于日本的 90s-00 年水平。在劳动力短缺叠加劳动力成本增长的环境下,预计 23-2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速在 20%-30%。 教育板块同样活跃,其中美吉姆涨超9%、全通教育、传智教育、ST开元等个股涨幅居前。进入22年四季度,投资者对职教看法发生改变,疑虑与恐慌逐渐消除。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服务,推进民办学校选营分类,另一方面,多家高教公司公布的业绩向好,其业绩韧性市场注入信心。此外,23年上半年教育部贴息贷款部分项目的审批有望落地,届时教育信息化方向也有望迎来增量的机会。 ChatGPT概念今日延续强势,其中汉王科技2连板,海天瑞声、福石控股、传智教育涨超5%,拓尔思、宏景科技、云从科技等个股跟涨。消息面上,近日美国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宣布计划使用ChatGPT开发商OpenAI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协助创作个性化内容。财通证券指出,ChatGPT开启AI新纪元,有望成为新的全行业生产力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丰富度。部分行业如搜索引擎、文稿创作、艺术设计等可能出现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的骤变,全行业“AI+”浪潮已至。 总之,今日早盘三大股指均呈现出缩量整理的走势。从热点来看,赛道方向集体活跃,其中光伏钙钛矿电池概念、智能制造(机器人)方向以及人工智能ChatGPT概念领涨。而旅游、酿酒、CXO等价值性板块则跌幅居前,总体来看,市场的风格进一步向成长股占优的方向倾斜。另外需注意的是,即使成长内部也呈现出轮动态势,前期较为强势的数字经济与半导体方向再度遭遇明显的分歧回调。因此,当前的行情仍应以震荡走高的结构看待即可,不宜追高。 午间涨停分析图 二、【市场新闻聚焦】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今天(31日)公布了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这是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指数重新回到扩张区间。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为2.9%,并预计在2024年上升到3.1%。与IMF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相比,更新内容对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高出0.2个百分点(原为2.7%),但低于历史(2000年至2019 年)平均值3.8%。IMF指出,央行上调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报告预计全球通胀将从2022年的8.8%下降到2023年的6.6%以及2024年的4.3%,但仍高于疫情前(2017年至2019年)约3.5%的水平。
SMM1月30日讯:顺延年前涨势,消费电子板块继续上涨,连续六日飘红;今日涨幅位于行业板块前8列内,2022年11月8日以来新高至1065.91,截至15:00分涨幅为2.23%。 截至日间收盘,个股普遍收涨,蓝思科技一度涨停,刷2022年3月8日以来新高至13.52,收涨18.81%;领益智造涨停,刷2022年9月8日以来新高至5.47;瑞玛精密涨停,触2022年11月7日以来新高至27.13;惠威科技涨停;京泉华刷2022年8月25日以来新高至37.8,收涨7.44%;振邦智能涨7.01%,盘中刷2022年7月5日以来新高至60.99。 截至日间收盘行情: 机构观点 西南证券: 受损于工业、汽车边际需求下滑,模拟、功率半导体厂商业绩亦将在2022四季度进一步衰退,二阶导拐点可能较消费电子更晚。展望2023下半年,全球电子产业有望在库存去化、全球宏观需求好转以及低基数背景下实现同比业绩反转,从萧条进入复苏。 国泰君安期货: 需求侧来看,随着疫情对需求的抑制逐渐消散、消费电子行业触底回升以及光伏用锡的崛起,2023年全球锡需求将进一步抬升。供应方面,精锡加工费持续处于低位,且临近春节前矿端捂货不出,令市场原料供应较为短缺。 东莞证券: 2022年电子行业景气度承压,各细分子板块走势也不如人意,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萎靡,影响行业整体需求。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厂商正处于去库存阶段,板块基本面进入底部区域,而国内的疫情政策变化也有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有望在2023年回暖。展望2023年,半导体设备/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国产替代继续进行,而AR/VR、汽车电子等终端创新也将持续推进,电子行业有望迎来较好的长期布局时点。建议从下游复苏、国产替代和终端创新等方面把握投资机遇。 国盛证券: 高度重视国内半导体及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空前重构、变化,以及消费电子细分赛道龙头。 国信证券: 消费电子建议关注手机需求复苏预期及折叠屏、VR 新品创新。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持续的终端去库存后,目前下游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行业进入弱复苏周期,国信证券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2年超跌后将在202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 海通证券: 半导体设备受益于国内产线建设的持续仍订单饱满、成长动能充足;经历了前两年的送样验证、小批量出货后,半导体材料公司将迎来中长期的快速成长阶段;IC设计板块,海通证券重点看好板块中有独立新产品放量或新产品打破原有产品天花板逻辑、具有独立阿尔法的成长性标的;消费电子板块2023年关注创新力引领的消费升级,叠加元宇宙热度的主题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 今年手机有望重回增长,消费电子板块增量在于以穿戴为代表的新品,苹果MR 将是行情主线。同时汽车智能化升级长坡厚雪,娱乐化成为汽车新卖点。 市场消息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以下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SMM1月30日讯:家电行业板块连续两日飘红,春节节后首日大涨,一度刷2022年9月7日以来新高至15828.23,截至日间收盘涨1.72%。 个股普涨,截至日间收盘,东方电热涨15.35%,盘中一度涨停,刷2022年11月7日以来新高至7.07;爱仕达涨停,触2022年8月3日以来新高至10.62;禾盛新材涨停,刷2022年12月16日以来新高至11.39;高斯贝尔涨停,刷2022年10月24日以来新高至12.45;萤石网络刷历史新高至34.44,收涨8.03%;三花智控涨6.79%,盘中刷2022年9月29日以来新高至26.5;*ST同洲涨停;日出东方涨4.35%;富佳股份涨4.31%;盾安环境涨3.76%,盘中一度刷2022年10月14日以来新高至15.55;长虹华意涨3.48%;四川九洲涨2.87%,盘中刷2022年12月12日以来新高至7.29。 截至日间收盘行情: 机构观点 德邦证券 : 国内防疫举措优化推动线下客流逐步回暖,后续有望助力消费者信心提振,预期国内市场家电类消费亦将提振,尤其是线下门店占比较高、安装属性较强的品类。另外近期地产政策有所放松,尽管基本面缓和仍需时间,但市场预期已有所提升。 信达证券 : 防疫政策调整后的首个春节,家电消费复苏迹象显露。春节假期期间,苏宁门店扫地机、洗碗机、大屏电视等家电产品热销,实现同比或环比翻倍增长,京东平台家用电器成交额占比明显提升,家电消费正逐渐回暖。此外,参考京东平台部分家电品类23年春节假期前两周与22年同期销售对比,洗地机、剃须刀、电吹风、电饭煲、破壁机、投影机等家电品类节前销售较去年明显提升。家电作为居民主要消费品之一,有望随国内经济周期复苏而触底反弹,建议持续关注品类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家电可选消费龙头,如清洁电器品类中的科沃斯、石头科技,家用智能投影品类中的极米科技,个护按摩品类中的倍轻松、飞科电器等。同时,建议积极关注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致力于新品类外延的传统家电龙头老板电器;关注品类渗透率仍较低的集成灶第一梯队企业火星人、亿田智能等。 招商证券 : 随着地产三支箭(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股权融资支持)政策先后出台,在“保交楼”政策带动之下,我们预计 2023 年地产竣工面积有望同比增长15%。防疫政策在实施“乙类乙管”后,虽短期对四季度线下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随着全国各大城市感染逐步过峰,我们认为消费复苏确定性强,叠加海外资金在美元加息放缓,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下加速流入,家电尤其是白电行业作为外资青睐品种受益明显,我们建议重视家电耐用品投资机会,白电重点推荐海信家电、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及上游核心零部件三花智控、盾安环境;大厨电重点推荐老板电器、亿田智能、火星人,关注帅丰电器和浙江美大;疫情放开消费复苏,重点推荐光峰科技、科沃斯、JS环球生活、飞科电器、倍轻松,关注极米科技、石头科技、小熊电器。 东莞证券 : 2022年国内家电行业零售额下滑,但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全球经济复苏,今年家电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消费升级趋势再现。高端转型升级未来仍是家电产品发展主要方向,呈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健康化、套系化等特点。建议关注销售回暖的家电品类,继续关注估值性价比较高、具备业绩韧性的优秀家电企业。 市场消息 上海市 : 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沈阳市 : 定于1月10日至2月28日期间,面向在沈个人消费者,组织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本次新春消费券分为汽车消费券、家电消费券、综合消费券、餐饮消费券等四种消费券,发放总额1亿元。其中:汽车消费券4000万元,家电消费券1500万元,综合消费券3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500万元。 天津市 : 据政府官网消息,1月11日起至2月底,天津将安排1.15亿元市级财政资金用于发放第二期“津乐购”消费券,共设汽车、家电、百货零售、餐饮文旅四大类,围绕重点节日等节点分批次投放。在几类消费券中,汽车消费补贴总计安排资金6000万元,补贴分为四档,其中购车金额35万元以上的每辆补贴6000元。 河南省: 据消息,购车、家电等河南多项促销费政策将延续至2023年3月底。河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介绍,近期主要举措,3月底前对购买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电给予补贴。三是办好消费促进活动,已经启动了2023年网上年货节,一季度,还将在全省开展”新年新春消费季”活动,围绕汽车、电子、家电家居、餐饮等8个方面,目前已经谋划了”豫鉴美食”、汽车焕新季、家电以旧换新、直播新生活、老字号嘉年华等50场主题活动,丰富节日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