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中创新航与设计公司Quadrante、Coba就葡萄牙电池工厂签署合作协议

    葡萄牙当地时间11月25日,中创新航(CALB)与Quadrante、Coba签署合作协议。Quadrante和Coba作为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将为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提供设计服务。Quadrante首席执行官Nuno Costa、Coba负责人Antonio Pereira da Silva,中创新航欧洲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本月2日,中创新航宣布在欧洲布局产业基地,规划于葡萄牙建立一座大型电池工厂,加速全球能源转型。Quadrante和Coba在欧洲的大型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历史悠久,是公认的设计咨询专家,拥有良好的业绩和声誉。Quadrante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建筑、工业和能源、城市、交通、环境、水力等工程咨询;Coba则为当地知名工程和环境咨询公司。此次三方合作,将高标准、高要求确保项目各项设计指标符合欧盟标准,全力打造中创新航全球领先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低碳工厂。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以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化智能制造实力,构建全方位能源运营体系。展望未来,中创新航将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共创共赢,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减少碳排放、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 中创新航与设计公司Quadrante、Coba就葡萄牙电池工厂签署合作协议

    葡萄牙当地时间11月25日,中创新航(CALB)与Quadrante、Coba签署合作协议。Quadrante和Coba作为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将为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提供设计服务。Quadrante首席执行官Nuno Costa、Coba负责人Antonio Pereira da Silva,中创新航欧洲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本月2日,中创新航宣布在欧洲布局产业基地,规划于葡萄牙建立一座大型电池工厂,加速全球能源转型。Quadrante和Coba在欧洲的大型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历史悠久,是公认的设计咨询专家,拥有良好的业绩和声誉。Quadrante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建筑、工业和能源、城市、交通、环境、水力等工程咨询;Coba则为当地知名工程和环境咨询公司。此次三方合作,将高标准、高要求确保项目各项设计指标符合欧盟标准,全力打造中创新航全球领先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低碳工厂。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以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化智能制造实力,构建全方位能源运营体系。展望未来,中创新航将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共创共赢,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减少碳排放、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 【隔膜周报】锂电池隔膜供需整体趋于紧平衡!美联新材豪掷百亿扩产锂电隔膜等材料

    【投资】美联新材百亿新项目落地四川 拟扩产15亿平方米锂电隔膜等 11月21日晚间,美联新材(300586)公告,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全资子公司美联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增资4.5亿元,并以该子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当日,美联新材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政府就前述事项在四川省签署了《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协议》。 具体来看,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实施地点为四川达州普光化工园区,拟总规划用地2,8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9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2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3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60万吨硫酸亚铁;二期预计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3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5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90万吨硫酸亚铁;三期预计投资25亿元,建设15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年创税10亿元。 【热点】千亿市值锂电隔膜上市公司正副董事长全被监视居住 11月21日晚间,锂电池隔膜上市公司恩捷股份(002812)突然爆雷!公司公告,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李晓明)和副董事长李晓华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值方面,2021年,恩捷股份以2235亿元的总市值位列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75位。截至11月21日收盘,恩捷股份总市值1389.84亿元。受正副董事长被监视居住消息影响,恩捷股份22日开盘一字跌停,报140.17元,总市值跌至1250.89亿元。 22日,恩捷股份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截至目前,就公司掌握的信息,公司未能知悉所涉事项的具体内容,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公司及各子公司生产及交付均在正常进行中。恩捷股份还预计2023年整个锂电池行业对隔膜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明年的业务,恩捷股份内部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公司已经跟绝大部分战略合作客户落实了明年的合作,现在的预期已超出了公司产能,公司一定会最大程度的保证明年客户对隔膜材料的需求。 【互动】沧州明珠:公司湿法隔膜产品最近两年先后导入了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 11月25日晚间,沧州明珠(002108)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认为自己与隔膜同行的差距主要是公司隔膜产品尤其是湿法隔膜产能相对较小。公司湿法隔膜产品最近两年先后导入了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产能逐步得到有效释放,湿法隔膜产品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在2021年投资建设年产4亿平方米的湿法隔膜项目,新增产能将在2023年得到有效释放。 【互动】中材科技:公司隔膜装备来源为自研和日本装备供应商采购 11月25日,中材科技(002080)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隔膜装备来源为自研和日本装备供应商采购,从实际供应情况来看,能够满足公司隔膜产业扩产需要。 【智库圈点】 锂电池隔膜供需整体趋于紧平衡 近期锂电池隔膜价格维持稳定,下游需求向好,供需整体仍趋于紧平衡,产业链企业积极扩产。 除了产能的扩张,从企业方面传递的信号来看,锂电隔膜技术创新方面的较量正持续升级,工艺创新、装备创新、材料创新以及差异化竞争、资本博弈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 【隔膜周报】锂电池隔膜供需整体趋于紧平衡!美联新材豪掷百亿扩产锂电隔膜等材料

    【投资】美联新材百亿新项目落地四川 拟扩产15亿平方米锂电隔膜等 11月21日晚间,美联新材(300586)公告,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全资子公司美联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增资4.5亿元,并以该子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当日,美联新材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政府就前述事项在四川省签署了《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协议》。 具体来看,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实施地点为四川达州普光化工园区,拟总规划用地2,8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9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2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3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60万吨硫酸亚铁;二期预计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3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5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90万吨硫酸亚铁;三期预计投资25亿元,建设15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年创税10亿元。 【热点】千亿市值锂电隔膜上市公司正副董事长全被监视居住 11月21日晚间,锂电池隔膜上市公司恩捷股份(002812)突然爆雷!公司公告,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李晓明)和副董事长李晓华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值方面,2021年,恩捷股份以2235亿元的总市值位列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75位。截至11月21日收盘,恩捷股份总市值1389.84亿元。受正副董事长被监视居住消息影响,恩捷股份22日开盘一字跌停,报140.17元,总市值跌至1250.89亿元。 22日,恩捷股份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截至目前,就公司掌握的信息,公司未能知悉所涉事项的具体内容,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公司及各子公司生产及交付均在正常进行中。恩捷股份还预计2023年整个锂电池行业对隔膜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明年的业务,恩捷股份内部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公司已经跟绝大部分战略合作客户落实了明年的合作,现在的预期已超出了公司产能,公司一定会最大程度的保证明年客户对隔膜材料的需求。 【互动】沧州明珠:公司湿法隔膜产品最近两年先后导入了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 11月25日晚间,沧州明珠(002108)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认为自己与隔膜同行的差距主要是公司隔膜产品尤其是湿法隔膜产能相对较小。公司湿法隔膜产品最近两年先后导入了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产能逐步得到有效释放,湿法隔膜产品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在2021年投资建设年产4亿平方米的湿法隔膜项目,新增产能将在2023年得到有效释放。 【互动】中材科技:公司隔膜装备来源为自研和日本装备供应商采购 11月25日,中材科技(002080)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隔膜装备来源为自研和日本装备供应商采购,从实际供应情况来看,能够满足公司隔膜产业扩产需要。 【智库圈点】 锂电池隔膜供需整体趋于紧平衡 近期锂电池隔膜价格维持稳定,下游需求向好,供需整体仍趋于紧平衡,产业链企业积极扩产。 除了产能的扩张,从企业方面传递的信号来看,锂电隔膜技术创新方面的较量正持续升级,工艺创新、装备创新、材料创新以及差异化竞争、资本博弈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 59亿元!道氏技术获韩国浦项化学NCM前驱体大单

    11月25日晚,道氏技术(300409)公告称,公司子公司香港佳纳、广东佳纳与韩国浦项化学签订NCM前驱体(高镍)《购买合同》。 据悉,浦项化学将向香港佳纳、广东佳纳购买NCM前驱体(高镍),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当前的美元汇率为重要依据测算,预估合同总金额约为59亿元人民币,占道氏技术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89.82%。 资料显示,浦项化学是韩国LG化学、SDI和SKI三大电池企业的锂电池材料提供商之一,是韩国唯一一家同时可以提供正负极材料的供应商,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制造商,其第一大股东是韩国钢铁巨头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 道氏技术表示,子公司广东佳纳是国内最早实现三元前驱体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工艺水平以及完整的钴盐和三元前驱体生产和销售体系,产业链布局优势凸显。同时,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开发海外优质客户,此次与浦项化学达成合作,有利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优化客户结构,完善海外业务布局,推进产能规划的实现,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资料显示,道氏技术成立于2007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釉面材料业务,2014年12月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建筑陶瓷材料第一股”。上市之后,道氏技术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先后收购青岛昊鑫、佳纳能源、 MJM等多家公司股权,逐步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主营业务。 据了解,道氏技术目前已形成“英德+龙南+芜湖”三大三元 前驱体生产基地,并配套钴镍盐产线。其中,英德基地已形成年产4.4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龙南基地一期项目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建成;芜湖基地已开工,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电池网注意到,就在10月24日晚,道氏技术还发布公告称,为扩大产业布局,提高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公司与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兴办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合同书》,将以指定的子公司在龙南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投资兴办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 据悉,项目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石墨烯、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浆料、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纳米硅、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其他锂系列产品及原辅料、附属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另据道氏技术2022年三季度报,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2.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

  • 永和智控拟斥3122.45万元增资普乐泰兴 进入N型光伏电池业务新产业

    永和智控(002795.SZ)公告,公司与欧文凯、向亮睿、普乐泰兴签署了《关于普乐新能源科技(泰兴)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公司将在签署增资协议所约定的相关先决条件达成后,以3122.4490万元认购普乐泰兴新增注册资本3122.4490万元。增资完成交割后,普乐泰兴注册资本将增至6122.4490万元,公司持股比例达51.00%。另根据增资协议约定,公司同意分次向普乐泰兴提供资金支持(共计2亿元),但资金应仅用于公司位于泰兴高新区的厂房装修及支付1GW光伏电池片产线设备款。 据公告所示,欧文凯控制企业拥有数十项高效N型电池专利,并掌握了N型TOPCon电池和N型IBC电池等多种超高效电池量产工艺;欧文凯控制企业于2022年11月18日与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的协议约定,将在泰兴取得不低于2GW电池产能的厂房支持及配套政策支持。公司签署本增资协议主要目的系拟进入N型光伏电池业务新产业,实施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 59亿元!道氏技术获韩国浦项化学NCM前驱体大单

    11月25日晚,道氏技术(300409)公告称,公司子公司香港佳纳、广东佳纳与韩国浦项化学签订NCM前驱体(高镍)《购买合同》。 据悉,浦项化学将向香港佳纳、广东佳纳购买NCM前驱体(高镍),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当前的美元汇率为重要依据测算,预估合同总金额约为59亿元人民币,占道氏技术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89.82%。 资料显示,浦项化学是韩国LG化学、SDI和SKI三大电池企业的锂电池材料提供商之一,是韩国唯一一家同时可以提供正负极材料的供应商,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制造商,其第一大股东是韩国钢铁巨头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 道氏技术表示,子公司广东佳纳是国内最早实现三元前驱体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工艺水平以及完整的钴盐和三元前驱体生产和销售体系,产业链布局优势凸显。同时,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开发海外优质客户,此次与浦项化学达成合作,有利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优化客户结构,完善海外业务布局,推进产能规划的实现,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资料显示,道氏技术成立于2007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釉面材料业务,2014年12月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建筑陶瓷材料第一股”。上市之后,道氏技术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先后收购青岛昊鑫、佳纳能源、 MJM等多家公司股权,逐步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主营业务。 据了解,道氏技术目前已形成“英德+龙南+芜湖”三大三元 前驱体生产基地,并配套钴镍盐产线。其中,英德基地已形成年产4.4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龙南基地一期项目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建成;芜湖基地已开工,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电池网注意到,就在10月24日晚,道氏技术还发布公告称,为扩大产业布局,提高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公司与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兴办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合同书》,将以指定的子公司在龙南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投资兴办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 据悉,项目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石墨烯、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浆料、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纳米硅、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其他锂系列产品及原辅料、附属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另据道氏技术2022年三季度报,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2.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

  • 中石化等入股!中材科技旗下中材锂膜获65亿元融资

    11月25日晚间,中材科技(002080)发布关于中材锂膜权益融资的进展公告称,9月19日至11月1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锂膜增资扩股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11月21日,中材锂膜确认了最终合格投资人及出资金额,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出具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增资结果通知》。 根据上述通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新原锂科(杭州)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3名外部合格投资人拟合计出资50亿元;中材科技拟同步出资15亿元。据此,中材锂膜合计引入增资65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材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中材锂膜50.79%股权,中材锂膜仍为中材科技控股子公司。新入股东中石化资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新原锂科分别投资15亿元、14亿元、21亿元,将各自持有中材锂膜增资后10.56%、9.86%、14.78%股份。 资料显示,中材锂膜全称为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锂电池隔膜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  锂电池隔膜产业是中材科技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据中材科技此前披露,中材锂膜本轮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南京、萍乡、宜宾、内蒙三期、滕州三期项目建设。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8月份,中材科技连发两则扩产公告,计划通过中材锂膜在四川、江西两地分别投建年产10亿平方米湿法隔膜项目,总投资额约65.54亿元。 其中,9月27日上午,中材锂膜(西南)基地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在四川省广元市三江新区长江工业园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3.3亿元,项目将建设8条基膜生产线,合计基膜年产能10亿平方米,建设44条涂覆生产线,合计涂覆年产能8亿平方米,预计2023年6月投产。 中材锂膜还计划在江西省萍乡市投资32.24亿元建设“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生产线项目”。项目建设8条单线有效产能1.25亿平方米/年的锂电池湿法基膜生产线,合计基膜产能10亿平方米/年;建设36条水性涂覆生产线,合计涂覆产能8亿平方米/年。   此外,中材科技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第三季度隔膜出货约3亿平方米,每月出货量1亿平方米左右,现阶段产能发挥较好,第四季度单月产出预计略有提升,年底年产能预计能到16亿平方米;盈利方面,整体成本端持续向下,但新增产能下半年逐步释放、第三季度增量较小,客户及产品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单平净利润第三季度较上半年基本持平。 按照中材科技隔膜产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十四五末期,公司要具备70亿平方米级别基膜产能。

  • 中石化等入股!中材科技旗下中材锂膜获65亿元融资

    11月25日晚间,中材科技(002080)发布关于中材锂膜权益融资的进展公告称,9月19日至11月1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锂膜增资扩股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11月21日,中材锂膜确认了最终合格投资人及出资金额,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出具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增资结果通知》。 根据上述通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新原锂科(杭州)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3名外部合格投资人拟合计出资50亿元;中材科技拟同步出资15亿元。据此,中材锂膜合计引入增资65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材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中材锂膜50.79%股权,中材锂膜仍为中材科技控股子公司。新入股东中石化资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新原锂科分别投资15亿元、14亿元、21亿元,将各自持有中材锂膜增资后10.56%、9.86%、14.78%股份。 资料显示,中材锂膜全称为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锂电池隔膜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  锂电池隔膜产业是中材科技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据中材科技此前披露,中材锂膜本轮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南京、萍乡、宜宾、内蒙三期、滕州三期项目建设。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8月份,中材科技连发两则扩产公告,计划通过中材锂膜在四川、江西两地分别投建年产10亿平方米湿法隔膜项目,总投资额约65.54亿元。 其中,9月27日上午,中材锂膜(西南)基地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在四川省广元市三江新区长江工业园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3.3亿元,项目将建设8条基膜生产线,合计基膜年产能10亿平方米,建设44条涂覆生产线,合计涂覆年产能8亿平方米,预计2023年6月投产。 中材锂膜还计划在江西省萍乡市投资32.24亿元建设“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生产线项目”。项目建设8条单线有效产能1.25亿平方米/年的锂电池湿法基膜生产线,合计基膜产能10亿平方米/年;建设36条水性涂覆生产线,合计涂覆产能8亿平方米/年。   此外,中材科技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第三季度隔膜出货约3亿平方米,每月出货量1亿平方米左右,现阶段产能发挥较好,第四季度单月产出预计略有提升,年底年产能预计能到16亿平方米;盈利方面,整体成本端持续向下,但新增产能下半年逐步释放、第三季度增量较小,客户及产品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单平净利润第三季度较上半年基本持平。 按照中材科技隔膜产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十四五末期,公司要具备70亿平方米级别基膜产能。

  • 电池厂抢矿 矿企造电池: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提速

    自去年以来,锂矿及碳酸锂的供需动态及市场价格就一直是电池产业链企业持续关注的焦点。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抢矿大战也在持续上演:车企开启自造电池模式,接连下场采矿;电池头部企业频频出手布局上游资源;正极材料供应商也在加速向上游延伸……  可以说,下游企业向上“挖矿”已渐成常态,与此同时,电池网注意到,上游资源端企业也已悄然进入电池制造领域,开始吃起“电池饭”。  “电池饭”开吃   经电池网梳理发现,在资源端“造电池”的队伍中,锂矿巨头赣锋锂业是最早入局的企业之一,电池业务已初显锋芒。11月23日,公司公告,在增资近27亿后,公司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分拆上市提上日程。赣锋锂电最早起步于2011年,业务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赣锋锂业半年报显示,赣锋锂电目前有五个正在筹划及建设中的锂电池项目,其中三个位于江西新余,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广东惠州和重庆两江新区。  在产能方面,安信证券报告显示,赣锋锂电已建7GWh产能,其2021年投产的3GWh产线可以满产,新建成的4Gwh产线还在调试;预计规划的2GWh第一代固态电池产能将逐步释放。 日前,赣锋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也表示,截止2022年6月30日,锂电池系列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13.02%。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年报中,赣锋锂业就曾提出,希望跻身全球锂电池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碳酸锂生产商永兴材料也于近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州永兴锂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超宽温区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项目全面投产。超宽温区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将从上游原材料制备跨入下游锂离子电池制造的核心领域,极大地延伸了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现有锂电产业的企业,铁矿巨头大中矿业也跨界开启电池制造之路。据悉,大中矿业去年刚刚登陆深交所主板,公司切入电池新能源领域直接双管齐下,同时布局资源端与电池制造端。11月23日,公司公告,联手国城控股、上海锦源晟、景成投资拟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豪掷200亿打造锂电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区。其中,八个建设项目就包括10GWh锂电池制造项目、电池PACK和公共储能电站投资项目。而在20天前,大中矿业160亿元含锂多金属露天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刚刚落地湖南郴州临武县,其中,仅锂电池生产项目就涉及投资金额1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区别于大中矿业直接入局锂电池生产制造,天齐锂业和盛屯矿业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参与电池环节,两家公司分别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中创新航香港IPO,在股权层面与动力电池生产商深度绑定。  “全面布局”提速  电池网注意到,相较于之前锂盐企业布局矿端资源、负极材料加码石墨化产能、电解液添加剂及溶剂延伸电解液产品等细分领域内部的一体化布局,今年以来,像上游资源企业开吃“电池饭”等锂电行业向下、向上游环节延伸的“纵向一体化”布局明显增多,部分先行者已开始谋求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其中逻辑,仅从本月部分公司官宣的动态就可窥一二:  11月18日,混动电池生产商科力远公告,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认购等方式,将宜春力元打造成为新材料总部,同时,公司还计划3.5亿元收购矿业公司部分股权,获得上游4处锂矿优质资源,实现构建锂电全产业链目标。  11月15日,电解液添加剂上市公司华盛锂电公告,拟与控股子公司华赢新能源合资设立子公司,12.6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11月15日,艾迪精密公告,公司以1.2亿元收购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全面推进电机、电控、电池、储能等相关产品及核心技术的开发,协同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完善公司产业布局。  11月7日,东阳光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狮溪煤业拟携手车企旗下公司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遵义能源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遵义市从事相关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  11月7日,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工。据了解,该产业园总投资规模约170亿元,规划建设内容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11月3日,中伟股份公告,拟与欣旺达战略合作,共建冰镍、锂资源产线。  上述动态无一不说明,锂电产业链企业正向上、或向下、或双向伸开业务“触手”,全产业链布局加码提速。  不仅是产能方面的布局,近期资本方面的动态亦是如是:岚图汽车完成近50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里,赣锋锂业赫然在列;盛新锂能23亿元定增获批,比亚迪全额认购。  结语 “有锂走天下”。下游车企、动力电池及中游材料企业“向上游”渐成趋势,上游资源端“向下游”也水到渠成。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池制造是重技术、重资产行业,上游入局还需警惕技术、生产工艺、客户市场开拓等关键因素是否匹配。 无论是向上走,还是向下游开拓,纵向布局看中的是成本压低带来的利润增厚。但值得关注的是,全产业链挑战性也不小,资本开支多、管理半径长、内控压力大,也考验加码企业的整体运营管控及融资能力。 综合来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纵向布局正快马加鞭,但要想取得长效发展,投资还需谨慎,量力而为。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