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0

  • 溢价超68%!内蒙古“煤炭大佬”拟近百亿要约收购ST新潮

    内部斗争风波不断的ST新潮(600777.SH)或将迎来新的实控人,抛来橄榄枝的正是内蒙古“煤炭大佬”郭金树和其执掌的汇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能集团”)。 值得关注的是,因此次收购人北京汇能海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汇能海投”)或涉嫌未如实报告披露一致行动人与实际持股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本次要约收购需要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因此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的。 欲高溢价入主ST新潮 8月23日晚间,ST新潮公告,汇能海投将向除自身以外的ST新潮全体股东的进行部分要约收购,计划收购股份数量3128228100股份,占ST新潮总股本的46%,要约收购价格为3.1元/股,要约收购期限共计30日。据此计算,如全部要约完成,汇能海投将为此花费96.98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对于此次要约收购,汇能海投给予了较高的溢价。相较于8月22日ST新潮1.84元/股的收盘价,溢价超68%。 汇能海投此举,意在获取ST新潮控制权。公告显示,发起要约收购前,汇能海投已经持有ST新潮4.99%股权。如此次要约完成,其直接持股比例将达到50.99%。 而目前,ST新潮处于“无主”状态。据一季报,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6.39%,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为38.28%。今年4月,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也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ST新潮的主营业务为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销售,其99.9%资产和经营活动均在美国。因坐拥北美油气资产,ST新潮被形容为“美概股”的企业。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35亿元,同比增长6.64%,净利为6.13亿元,同比下滑3.47%。 而此次要约收购是否生效,仍待《要约收购报告书》全文公告之日起30日后(如遇拟结束日为非交易日,则相应顺延至交易日截止)确认。 内蒙古“煤炭大佬”郭金树 天眼查资料显示,汇能海投成立于2023年4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郭建军,为汇能集团全资子公司。 据官网介绍,汇能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煤炭、电力、化工为主业,集物流、金融、地产、路桥、水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2023年,该集团实现含税销售额682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240位。 另据开屏新闻报道,在鄂尔多斯,汇能公司被视为和央企神华集团、民企伊泰集团并列的煤炭生产巨头之一。其现任董事长为郭金树,此前曾兼任市煤炭局局长,是公认的内蒙古“煤炭大佬”。 郭金树同时也是汇能集团最大的个人股东。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郭金树以200亿人民币位列第1274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最近两个月,郭金树在资本市场连连出手。今年7月,汇能集团以14.7亿元接盘中国罕王澳大利亚Primary Gold的100%股份;8月1日,汇能集团欲以14.66亿元接盘亚钾国际9%股权,后者核心资产为老挝的氯化钾、钾矿。 加上如今要约收购ST新潮,汇能集团三次出手耗资接近130亿元,并且瞄准的都是海外矿产。 要约收购存“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ST新潮在公告中提到:公司近期曾收到投资者投诉举报材料,声称汇能海投未如实报告披露一致行动人与实际持股情况,存在违法违规嫌疑,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 “因为是有人实名举报,此情况可能对收购人产生不利影响。此次要约收购能否成功,具体要根据收购的进展阶段、双方对收购的履行情况以及有无其他足以导致收购终止等要素进行判断。”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律师武四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ST新潮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开始对汇能海投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意图等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而后者于8月22日晚间通过电子邮件向公司表示“除披露情况外,不存在其他一致行动人持有贵司股权的情形”。 “基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十三条、第七十六条等规定,公司对于汇能海投本次要约收购行为存在合理怀疑与重大担忧。本次要约收购事项能否持续推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排除本次要约收购被依法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的风险。” ST新潮如是说。 同日,上交所向ST新潮发出监管工作函,提出“请汇能海投对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八十三条等相关规定,逐项核实并说明汇能海投与相关股东之间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汇能海投是否存在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同时,核实是否存在公告中提示的境外审查相关风险,是否影响本次要约收购。请财务顾问、律师对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明确发表意见”等要求。 另据公告,ST新潮就本次要约收购事项咨询了美国律师。律师认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有权审查本次交易,须将本次要约收购事项以及相关变化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事前主动申报并获得其批准,否则公司现有的在美业务将受到重大影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过程与结论尚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 煤炭产品价格下滑 恒源煤电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超三成|速读公告

    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承压,多家煤炭企业业绩下滑,恒源煤电(600971.SH)也不例外。尽管上半年商品煤产、销量同比均有所增加,但受煤炭价格下滑拖累,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超三成。 公司今日晚间发布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3亿元,同比下降8.13%;归母净利7.58亿元,同比下降32.14%。 从机构预期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最近6个月以来,共有7家机构对公司的2024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均值为19.59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3.79%。 恒源煤电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原煤、商品煤产量和商品煤销量较同期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公司煤炭产品价格较同期下降较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原煤产量494.17万吨,同比增加10.33%,商品煤产量384.75万吨,同比增加6.98%,商品煤销量388.15万吨,同比增加 2.36%,煤炭主营业务收入37.05亿元,同比下降7.07%。 恒源煤电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煤炭产品主要用于电力、钢铁等行业。回顾今年上半年,多家煤炭企业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主营业务受到煤炭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盈利同比下降。 从行业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动力煤消费旺季接近尾声,非电终端开始错峰复产,但下游基建消费偏弱,非电需求消费有边际增量,但需求量不大。恒源煤电表示,煤炭市场供需趋于宽松,价格承压运行,出现“旺季不旺”的态势,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受产量、进口量、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整体宽松,煤炭市场将延续上半年趋弱态势,但长协机制和下游需求改善,对煤炭市场有一定支撑。 有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整体上新能源和水电的消费情况较好,下游消费端,水电和新能源的替代作用比较明显,所以火电的日耗消费情况不是很理想。

  • 兖煤澳大利亚中期业绩承压引担忧 股价一度跌超20%

    兖煤澳大利亚(03668.HK)受中期业绩表现承压影响,今日低开,盘中一度跌超20%。截至发稿,跌19.64%,报28.85港元。 注:兖煤澳大利亚的表现 兖煤澳大利亚的走势拖累了煤炭股。截至发稿,兖矿能源(01171.HK)、兖矿能源(01898)、金马能源(06885.HK)、中国神华(01088.HK)分别下跌8.48%、4.15%、3.94%、2.99%。 注:煤炭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兖煤澳大利亚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一般经营业务收入为31.38亿澳元,同比减少21%;股东应占所得税后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前)为4.2亿澳元,同比减少57%。 注:兖煤澳大利亚的公告 兖煤澳大利亚的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煤炭销售收入的减少。2024年上半年,煤炭销售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38.53亿澳元下降了21%,降至30.30亿澳元。 具体来看,公司自产煤的平均售价从2023年上半年的每吨278澳元下降了37%,至2024年上半年的每吨176澳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全球煤炭价格的普遍下降,包括纽卡斯尔动力煤指数每吨价格下降了69美元(35%)。 在具体煤种方面,动力煤的平均售价从256澳元/吨下降至157澳元/吨,而冶金煤的平均售价则从389澳元/吨下降至319澳元/吨。 机构称此次不派息令市场失望 值得注意的是,兖煤澳大利亚宣布不派发中期利息。对此,摩根士丹利指该公司的中期业绩低于预期,虽然拥有强劲现金,但公司决定不派中期息令人失望,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 煤炭价格承压 平煤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降近四成|财报解读

    受到煤矿生产安全压力和下游行业需求不足等影响,平煤股份(601666.SH)上半年煤炭产品产量和价格均有所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 总市值约250亿元的平煤股份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54亿元,同比增长1.78%;归母净利13.93亿元,同比下降37.66%。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日,6个月以内,共有18家机构对公司的2024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最小值为34.17亿元,最大值为46.61亿元。 不过,其他煤炭股的财报亦显示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如冀中能源(000937.SZ)净利同比减少70.26%,兰花科创(600123.SH)净利同比预降58.88%-63.29%,山西焦化(600740.SH)净利同比预降78.78%-84.23%,山煤国际(600546.SH)净利同比预降52.58%-59.12%。 平煤股份在中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煤炭行业受严峻的安全形势和下游行业需求不足的影响,产量和价格较同期均有所下跌;全国煤炭进口量再创新高,累计进口煤炭2.5亿吨,同比增长12.5%,进口炼焦煤5739万吨,同比增长25.83%。 公司7月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原煤产量1420.82万吨,同比下降7.56%;商品煤销量1348.75万吨,同比下降13.2%;商品煤销售收入和毛利同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5.12%和12.72%。 公开信息显示,平煤股份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销售,产品主要为精煤和混煤。其中,精煤产品可分为主焦煤、1/3焦煤、肥煤等,主要供钢铁、化工行业使用;混煤又称动力煤,主要供电力、建材等行业使用。 回顾上半年,受电厂高库存掌握主动权及价格谈判优势,煤炭高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承压运行。需求方面,平煤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因下游需求未见起色,钢企和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以刚需采买为主,维持低库存状态。有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煤价走势主要就是看下游需求,目前煤炭需求一般而供给很稳定。

  • 中国神华领涨煤炭股 机构称其股息率有望升至7.48%

    今日港股市场上高股息股重返涨势,中国神华(01088.HK)率领煤炭股板块,涨幅居前。截至发稿,南南资源(01229.HK)、中国神华、蒙古焦煤(00975.HK)、中煤能源(01898.HK)分别上涨5.67%、3.38%、2.81%、2.47%。 注:煤炭股的表现 今日煤炭板块的消息面较平淡,板块整体异动还是因为高派息概念炒作卷土重来。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指出,中国神华作为煤炭央企龙头,凭借高比例年度长协煤和“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经营模式,拥有很强的盈利稳定性,叠加持续高分红以及未来存在煤炭和电力潜在增量,估值水平有望继续抬升。 该行认为,公司未来仍有提升分红率的可能性,假设分红率从75.2%提升至100%,股息率有望从5.62%提升至7.48%。如若同样锚定“五年期LPR+风险溢价”或“长江电力股息率+风险溢价”的股息率数值,则随着股价的上行而股息率下降,相应股息率与锚定股息率的差值演变过程,则资本利得的空间更大。 从消息面来看,中国神华昨晚发布公告称,今年7月公司商品煤产量为2680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煤炭销售量为4000万吨,同比增长5.3%。 注:中国神华的公告 中国神华还指出,黄骅港装船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到港资源量减少、上年同期基数偏高;航运货运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业务结构调整、上年同期基数偏高。 另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指出,近期,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延续,电厂日耗煤量环比增加,但多地降雨对降温用电需求有一定缓解效应。国内煤炭主产区整体产销平衡,部分地区小幅调降坑口煤价。 港口方面,电厂存煤始终远高于上年同期,且去库速度缓慢,考虑立秋时节已过,叠加进口煤成本下降、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增加,电厂现货采购需求不高。但同时由于发运价格倒挂,港口贸易商发运量始终低位徘徊。 因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后期现货价格延续震荡偏弱运行,但正处迎峰度夏高耗量阶段,尚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

  • 因股东反对 嘉可能放弃煤炭业务剥离计划

    当地时间周三(8月7日),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表示,在与股东讨论过后,公司决定放弃剥离煤炭业务的计划。 嘉能可的煤炭业务是其利润最高的部门之一,近年来创下了创纪录的回报。俄乌冲突爆发引发的能源危机,以及竞争对手和银行放弃该行业导致的新增产量不足,都让嘉能可受益匪浅。 在碳中和的压力下,嘉能可去年11月公布了一项剥离煤炭业务的计划。该公司的计划是在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泰克资源的煤炭业务后,剥离出自身煤炭业务,并与泰克的煤炭业务合并。 然而,嘉能可周三表示,公司绝大多数股东都反对剥离煤炭业务的计划。嘉能可董事长Kalidas Madhavpeddi称,保留煤炭资产“为嘉能可创造价值提供了风险最低的途径”。 尽管嘉能可曾多次表示,如果投资施压,公司将退出煤炭业务,但多年以以来,该公司一直在开采煤炭,而其大多数竞争对手都出售了煤炭资产。嘉能可的计划是继续运营现有业务,直到现有的煤矿枯竭为止。 据嘉能可首席执行官Gary Nagle称,该公司可能会增加炼钢煤产能。不过,Nagle拒绝透露是否会考虑英美资源集团正在出售的澳大利亚煤炭炼钢资产。 Nagle说:“只要价格、地理位置和数量都合适,我们没理由不考虑进一步收购炼钢煤。” 嘉能可周三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其营收为1170.9亿美元,同比增长9%,但净亏损2.33亿美元,其中计入了17亿美元的一次性项目,包括约10亿美元的减值支出。 嘉能可上半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暴跌33%,至63.4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68.1亿美元,原因是煤炭价格走弱导致其煤炭资产收益下降了60%。

  • 年赚超20亿元却打响股价自救战 永泰能源一线生产情况如何?

    总市值近250亿元的永泰能源(600157.SH)近日祭出护盘组合拳引发市场关注。目前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牌,股票拟于8月8日(周四)复牌。 公司去年净利达22.66亿元,今年上半年净利预超11亿元,同比实现增长。然而,永泰能源的业绩增长未能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近几年股价徘徊在2元左右,7月24日更是跌至1.1元。为缓解面值退市担忧,当天,公司采取应对措施,筹划重大事项暨停牌、增加回购股份金额变更回购用途,并发布了告全体股东信。 永泰能源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市场情绪对股价波动影响比较大,股价跌到1.1元可能会出现恐慌性的踩踏,实际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并未向市场有效传达。” 永泰能源是否被情绪化错杀?煤炭与电力业务互补经营的永泰能源目前一线的生产情况如何?财联社记者为您带来一线报道。 电厂“想尽办法增收” 进入位于长江南岸张家港的永泰能源下属沙洲电力公司的厂区,三个超200米高的烟囱巍然伫立,其中两个正向外冒出滚滚“白烟”。据介绍,这“白烟”已经过多道净化,最终排放的主要是水蒸汽。 目前,沙洲电力拥有2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和2台60万千瓦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326万千瓦,在江苏省排名前五、苏州地区排名第二。沙洲公司年发电能力180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30万吨,年处理污泥能力20万吨。2023年,苏州及张家港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1719亿千瓦时、320亿千瓦时,沙洲公司发电量占苏州及张家港地区总用电量的11%和58%。 从人员配置上,“电厂基本实现自动化,可以看到在监控室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值班”,沙洲电力工作人员介绍称,“目前电厂负荷调节,电网会自动跟踪调整,值班人员观察一下数据,有报警信息可以直接发现。” 从现有资源上,沙洲电力公司的厂区直接和码头连在一起,节省运输成本。公司拥有2座长江煤运码头,分别为5万吨级和10万吨级,形成了1000万吨/年的煤炭货运吞吐能力。去年所属煤码头“#1泊位升等”获省海事局同意靠泊5万吨级船舶的批复文件,升等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成本5000多万元。 调研过程中,永泰能源电力板块多位负责人反复提及“想尽办法增收”。沙洲电力董事长介绍:“公司码头现以自用为主,电厂计划开展码头对外业务,增加盈利点。” 永泰能源位于张家港的另一家电厂华兴电力也在利用现有资产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利用电厂旗下的苏州至张家港60公里长厂外天然气管道,新开拓管道沿线天然气销售业务。 在同样的固定成本之下,发电小时数是电厂收入的关键。“电厂区位优势非常重要,同样的电厂规模建设成本差距不大,但是利用小时数差别非常大”,沙洲电力公司人士表示,“我们电厂的年利用小时数接近5600小时,这在全国都是非常高的,发电利用小时数直接关系到电厂效益”。 据悉,沙洲电力和华兴电力所在的张家港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坐拥沙钢和永钢两大钢企,属于苏南用电负荷中心。 长城证券援引国家能源局及各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发电企业煤电利用小时数为4466小时,国电电力、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煤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5210小时、4599小时、4388小时和4301小时。 煤矿“吃干榨净” 在兴庆煤业的指挥调度中心,可以通过一个个屏幕实时观察兴庆煤矿各个环节的监控视频。视频显示,井下工作人员不多。据公司人士介绍,“煤矿使用集约化、智能化、机械化设备之后用人非常少,公司目前主通风机房、水泵房、变电所、架空乘人装置、皮带运输系统等重要场所、重点区域实现无人值守和自动化控制。” 兴庆煤业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隶属于永泰能源旗下灵石银源煤焦开发有限公司,是永泰能源在灵石地区的10座矿井之一。截至2023年底保有储量1.02亿吨,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建有配套坑口洗煤厂。 据兴庆煤业公司人士介绍,9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矿井,按照国家的现行标准是每班不超于180人。公司实行早中晚三班倒,其中早班(8点-16点)为安全检修,中班(16点-24点)大概130-140人,包括采煤工、掘井工、辅助工(负责开皮带、通风、排水、测瓦斯等)。所有操作不允许单独操作,需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谈及绩效考核制度,矿上管理人员介绍称,安全是第一位,其次提升产量和效益。其中,产量方面指的是去除煤矸石的煤炭产量。开采的煤炭中混杂煤矸石(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在井下现场作业的时候, 通过调整支架的角度等方式尽量不采矸石 ,煤质就比较好。如果混的石头多了,出了力不挣钱,公司是有处罚的,矸石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掉,就像吃面包一样,它中间夹了一层酱,这层酱是必须吃掉的。” 为了把开采的煤炭“吃干榨净”,兴庆煤业配套坑口洗煤厂,把原煤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据介绍,洗煤厂目前采用国内先进的重介选煤工艺,关键设备全部选用进口设备,设备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和全程监控,具有选煤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洗煤厂从2015年建成迄今持续提标改造,累计投入接近一个亿。据悉去年开始,通过垃圾堆里捡金子,矸石中煤炭含量已从8%降至1%。这相当于洗100万吨的原矿,原来要扔掉8万吨煤炭,现在少扔7万吨。 提标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据公司人士介绍,去年升级后的洗煤厂给兴庆煤矿带来约1亿元的净利增收,若没有持续进行洗改技术升级,利润差额可达3000万-4000万元。 业绩股价形成反差 与二级市场低迷股价形成反差的是,永泰能源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2022年和2023年全年净利分别为19.09亿元和22.66亿元,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11.6亿元-12.6亿元,同比实现增长,业绩较为稳健。 从龙头业绩来看,同样主营煤炭和电力的中国神华(601088.SH)上半年预计净利同比降8.1%至14.1%;其他煤炭股大多业绩承压,如兰花科创(600123.SH)、山西焦化(600740.SH)和冀中能源(000937.SZ)等上半年净利均同比预降超五成。 从具体自救措施来看,财联社记者观察到,本次永泰能源自救组合拳中的筹划重大事项为购买储能公司、优质煤炭资源等资产控股权事项,而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对于“增发是否与回购注销形成对冲”的问题,永泰能源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也是为了巩固现有能源主业,给市场信心,并且公司也会控制适当的发行规模。需另外说明的是,公司 通过发行股份可以引入长期的战略投资者 ,这也是公司进行价值提升的一个长期措施。 回看过往,2018年时永泰能源一度出现债务危机,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会否出现二次违约的问题,永泰能源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已大幅下降至52.17%的较低水平,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也比较充沛,2023年度为70.25亿元、今年一季度为11.15亿元,且预计今年也能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水平,所以对保障公司还本付息、生产经营等均没有问题。 从业务来看,除了煤炭、电力等主营业务外,永泰能源转型布局电力储能,于今年5月斥资9200万元收购了关联公司海德股份持有的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持有德泰储能100%股权。 永泰能源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所属国内单条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长时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已于 2023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开始陆续投产见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