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6

  • 【SMM分析】9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同步减少 进口环减12%,出口环减50%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9月进口: 2024年9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进口量为4,743吨,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60%。其中,NCM进口3,539吨,环比减少28%,同比减少66%;NCA进口1,203吨,环比增加157%,同比减少18%。 SMM分析:9月NCM进口量环比大幅减少,主要因江苏地区进口相较上月出现明显降低,9月份量级仅1,829吨,环比上月减少2,097吨。9月份NCA进口环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陕西、天津地区进口量出现倍增。   9月出口: 2024年9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出口量为4,002吨,环比减少50%,同比减少43%。其中,NCM累计出口3,922吨,环比减少47%,同比减少38%,NCA出口80吨,环比减少86%,同比减少90%。 SMM分析:9月三元材料出口环比大幅减少,其中NCM出口量相较8月份减少3,456吨,海外需求减少,出口表现不佳,其主要体现在至韩国的出口量,9月份仅为617吨,比上月减少2,575吨。但中国出口至日本的量级9月份则出现明显增长,9月份为1,720吨,环比增加854吨。NCA出口量方面,9月份量级不足100吨,主要因至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量级减少较为明显。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SMM分析】一览钴酸锂产业链及市场格局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钴酸锂(LiCoO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倍率性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3C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上游原材料供应 钴酸锂的生产依赖于钴和锂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近年来,钴和锂的价格波动对钴酸锂的成本影响较大。据SMM数据,2021年钴酸锂需求上升带动了四氧化三钴价格上涨,一度超过40万元/吨。碳酸锂也是影响钴酸锂成本的重要因素,其价格在2022年11月份最高达56万元/吨,之后一直保持下行趋势。当前四氧化三钴和碳酸锂价格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四氧化三钴月均价12万/吨左右,而碳酸锂月均价已不足10万元/吨。 中游钴酸锂制造: 中游环节主要负责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造。钴酸锂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由于其在更高电压下的结构不稳定,因此向高电压发展需要更深的技术积淀。钴酸锂的价格通常采用“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毛利”的定价模式,受到原料价格下行影响,钴酸锂价格也不断降低,据SMM数据,当前4.4V钴酸锂价格为14.5万元/吨。 下游电池生产和应用: 钴酸锂主要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3C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在线教育的普及,这些领域的需求有所回暖,从而带动了钴酸锂的需求增长。此外,新兴技术如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等也为钴酸锂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钴酸锂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厦钨新能占据显著的龙头地位,其他主要企业如天津巴莫科技、巴斯夫杉杉、盟固利和江门科恒也分别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钴酸锂正极材料正朝着高电压方向发展。高压钴酸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生产难度也相应增加,需要通过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技术提高其性能。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8月出口情况解析

    2024年8月,中国三元前驱体出口量为13186吨,环比增幅4%,同比减少40%。 2024年1-8月中国三元前驱体累积出口量为(含NCM、NCA、镍的氧化物及NC)135317.07吨,累计同比减幅20%。 8月,三元前驱体整体出口量与7月相比有增加,其中NCM增量明显,镍的氧化物及NC和NCA均减量明显。8月NCM的出口总量为11108吨,环比增加27%,同比减少36%;8月镍的氧化物及NC出口总量为2058吨,环比上月减少48%,同比减少56%。此外,8月NCA出口量为20吨。 分国别来看,8月韩国仍为我国镍的氧化物及NC的主要出口国,镍的氧化物及NC出口到韩国占比有所增加,占比在96%,出口量有所减少,由上月3737吨下降至1973吨。NCM流向韩国的量由上月8710吨增加至10865吨。 分出口省份来看,关于镍的氧化物及NC,2024年8月出口2058吨,其中江苏省出口量为26吨,占比1.3%,相比上月有大幅减量。湖南省出口量为1900吨,相比上月有增量,占比由27%降至92%。 从NCM来看,8月NCM出口量为11108吨,其中浙江省出口量为4439吨,虽然出口量较上个月有所减少,但在整体出口量中的占比由60%下降至40%。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周致丞021-51666711 孙贤珏 021-51666757 林子雅 021-51666902 杨涟婷 021-51595835

  • “卖的越多亏的越多”?龙蟠科技二季度环比营收增长亏损扩大 但毛利回升

    受今年上半年正极材料价格下滑拖累,龙蟠科技(603906.SH)H1净利润亏损,但同比减亏。Q2单季度虽然毛利率水平有所回升,营收也实现了环比增长,但净利润却环比下滑。 龙蟠科技晚间发布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9亿元,同比下降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财务数据显示,公司Q2实现营收20.94亿元,环比增长42.03%;实现净利润-1.43亿元,相较于Q1的净利润-0.78亿元,亏损增大。 从Q2环比Q1的数据来看,龙蟠科技似乎陷入了“卖的越多亏的越多”的局面。但从半年报来看,并非业务原因。今年二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环比增长8.55%至13.69%,除了营收,公司利润总额环比亦减亏,为-0.93亿元,但净利润却一下拉大至-1.43亿元。 半年报并未披露龙蟠科技Q2“卖的越多亏的越多”的具体原因,但龙蟠科技表示,2024年上半年,下游降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正极材料行业加工费下降,产品毛利降低,叠加原材料下行带来的跌价影响,导致公司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计亏损。 龙蟠科技主营业务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两大类。今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产品营收占比从去年底的接近75%,回落至不足70%。 财联社记者此前从龙蟠科技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产能达24.25万吨/年,国内其他新增项目将视市场情况投产,印尼年产3万吨磷酸铁锂产线正在试生产,这也是公司今年唯一新增产能。 今年以来,磷酸铁锂价格持续下滑,而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滑幅度更甚。

  • 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蝉联榜首 容百科技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8月6日,容百科技(688005)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88亿元,归母净利润1,028万元,研发投入1.79亿元,同比增长49.79%。公司深耕精细化经营管理,强化提质增效,自2024年3月起,经营情况已迅速反转,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752万元。随着客户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海外工厂达产率逐步提升,公司下半年经营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元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在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达11%,继续蝉联榜首地位。其中,二季度,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7.4%,远超行业增速。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场份额近40%,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公司的9系超高镍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稳定供货,累计销量1.2万吨,占比近25%。 前驱体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三元前驱体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1%,单月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公司重要国际客户的高镍、超高镍产品进入量产认证阶段,国内产线已通过国际客户审核,海外产线进入实质性改造阶段。磷酸锰铁锂液相前驱体低成本、高性能新工艺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批量出货。 磷酸锰铁锂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磷酸锰铁锂出货达到2023全年出货总量,同比增长166%,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公司一代EV产品掺混三元方案在客户端锁定规格并实现首批量产,同时磷酸锰铁锂纯用方案完成头部客户定点,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居于前列。低成本、高性能固液一体化产品上半年完成验证,预计下半年实现全面量产。 钠电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坚持推进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两条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程,保持对普鲁士类和硬碳材料的技术研究,实现对头部客户的项目卡位。其中,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在压实、容量、加工性等众多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获国内外头部客户验证认可,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层状氧化物方面,公司利用专有的一体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完成165Wh/kg以上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并小批量交付知名客户。 全球化战略方面 ,容百科技加速了在韩国地区的正极、前驱体等项目的建设进程,同时完成了北美子公司注册和欧洲首个正极项目的布局。 容百科技韩国正极工厂已通过多家国际客户审核,韩国前驱体工厂通过了客户认证审核,6系、磷酸盐、钠电和固态等产品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容百科技通过投资并购手段开展欧洲工厂选址布局,目前已完成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项目原有厂区面积广阔,厂房、实验楼、公辅配套等基础设施完整,环评手续完备,可大幅加速容百科技的建设进度,有望在2025年底前率先完成首期建设。同时,该项目已具备完善的电力设施及电网连接,项目周边可建设风电光伏,最终实现100%绿电供应。 据悉,容百科技海外客户开发进展顺利,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 年上半年,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6个百分点。

  • 【正极材料周报】百亿级锂资源项目开工!多家材料公司上半年业绩“剧透”

    【项目】123亿元!湖南桂阳一锂产业项目开工 据桂阳县人民政府官网消息,7月10日,湖南汉尧桂阳矿山一体化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据悉,湖南汉尧桂阳矿山一体化项目是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典型,也是省重点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高新区有色科技产业园,由汉尧集团联合国内多家新能源产业链核心企业共同投资123亿元建设,力争在湖南郴州形成从含锂矿产资源采选、碳酸锂冶炼、正极材料、锂电池生产以及尾矿综合处理利用的新能源电池闭环产业链。 据了解,该项目分期推进,其中一期建设年处理300万吨提锂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生产线;二期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碳酸锂生产项目。(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动态】投资10亿元!年产5.3万吨!天铁锂电材料项目正式竣工 据天铁股份(300587)消息,7月11日上午,安徽天铁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天铁股份间接全资子公司,简称“天铁锂电”)项目竣工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化工园成功举行。 消息显示,天铁锂电是天铁股份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的重大投资项目,项目位于安徽合肥庐江县龙桥化工园。项目投资10亿元,占地约300亩。项目建设难度大,涵盖产品品种多、技术起点高,具有循环性、应用广等特点,涉及有机精细化工、稀有金属冶炼、无机化工三大工业领域。 据此前开工消息显示,2022年3月,天铁锂电年产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开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无水氯化锂、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3000吨金属锂等生产能力。(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看点】又一海外订单推进 世界最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投产 据武汉市人民政府消息,7月12日,在湖北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高阔的厂房内,巨大的机械设备和仪器连轴运转,一种黑色粉末不断从产线产出。这是全球目前最大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它正在加紧完成一个海外的百万订单——为韩国现代汽车的项目生产电池正极材料。 据了解,这条千吨级正极材料生产线,是总部位于光谷大道的武汉启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钠新能源)的核心资产,也是公司董事长胡培近三年来科研转化出的最大成果。 据悉,资本方面,近一年时间内,启钠新能源完成了5轮风险投资,总计获得投资达1.365亿元,投资者中包括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央企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三家联合开发!石墨烯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要来了? 格林美(002340)消息显示,7月10日,格林美集团控股子公司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征方程”)共同签署《关于联合开发石墨烯磷酸(锰)铁锂材料产业化技术与市场化推进的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组合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与市场优势,从磷酸铁锂电池与废料的回收利用开始,联合开发石墨烯增强型磷酸(锰)铁锂材料产业化技术,以石墨烯技术提升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让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实现高值化再利用。 同时,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推动石墨烯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进入主流电池厂、整车厂等新能源头部产业链,应对碳足迹要求,快速导入全球市场,打造世界核心的石墨烯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基地,化解未来庞大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回收利用绿色化与经济化矛盾,推动全球新能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业绩】锂产品毛利大幅下降 天齐锂业上半年预亏或达55.3亿元 7月9日晚间,天齐锂业(002466)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48.8亿元—55.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4.52亿元。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锂产品毛利大幅下降。(来源:海融网) 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 赣锋锂业上半年预亏或达12.5亿 7月9日晚间,赣锋锂业(002460)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7.6亿元—12.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8.5亿元。上半年,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PLS股价下跌,产生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锂盐及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虽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但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来源:海融网) 【业绩】碳酸锂等产品价格下跌 盐湖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腰斩 7月9日晚间,盐湖股份(000792)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7亿元—23亿元,同比下降54.88%—66.65%。上半年,因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来源:海融网) 【业绩】镍、锂等主要金属市场价格下跌 华友钴业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 7月9日晚间,华友钴业(603799)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亿元到18亿元,同比减少13.67%到28.06%。华友钴业表示,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镍、锂等主要金属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影响了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 (来源:海融网) 【业绩】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 永兴材料上半年净利润预降超5成 7月9日晚间,永兴材料(002756)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1亿元至8.2亿元,同比下降56.93%至62.7%。 永兴材料表示,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中,碳酸锂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受此影响,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来源:海融网) 【业绩】锂电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滑 中矿资源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6成 7月9日晚间,中矿资源(002738)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4.6亿元—6亿元,同比下降60.06%—69.38%。上半年,受锂电新能源行业市场波动影响,锂化合物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滑。(来源:海融网) 【业绩】受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市场环境影响 融捷股份上半年净利预计同比下降超3成 7月9日晚间,融捷股份(002192)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1.85亿元,同比下降38.79%—49.71%;基本每股收益0.5854元—0.7125元。 融捷股份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受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主营的锂精矿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导致公司锂矿采选业务利润同比减少。同时,联营锂盐企业利润也大幅下降,导致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来源:海融网) 【业绩】碳酸锂价格低位运行 江特电机上半年预亏超5500万元 7月9日晚间,江特电机(002176)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000万元—550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2.42%—4.05%。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导致公司锂盐业务亏损。(来源:海融网) 【业绩】受碳酸锂行业周期持续影响 威领股份上半年预亏超4000万元 7月9日晚,威领股份(002667)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300万元—4,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64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6,200万元—4,7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65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23元/股—0.17元/股。 威领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受碳酸锂行业周期的持续影响,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公司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进而影响上半年业绩。(来源:海融网) 【业绩】降本增效叠加汇兑收益 西藏珠峰上半年业绩预增或翻倍 7月9日晚,西藏珠峰(600338)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348万元到14,02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增加3086万元到7760万元,同比增加49.28%到123.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13万元到13,97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增加1809万元到6466万元,同比增加24.11%到86.16%。 西藏珠峰表示,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汇率变动产生较大汇兑收益并计入财务费用;二是上半年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措施,期间费用同比下降。(来源:海融网) 【业绩】锂精矿等销售明显增长 西藏矿业上半年净利预增超两倍 7月9日晚间,西藏矿业(000762)预计,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000万元—13,000万元,同比增长255.78%—413.91%;扣非净利润8000万元—12,000万元,同比增长955.46%—1483.2%;基本每股收益0.17元—0.25元。 西藏矿业表示,业绩变动原因为公司上半年抓住铬矿主流块矿价格稳中有升的契机,持续加大生产力度,根据碳酸锂市场情况调整优化销售策略,铬矿和锂精矿销售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明显增长;深入推进算账经营,有效管控成本费用支出,推动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来源:海融网) 【业绩】受益锂业板块降本增效 吉翔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超4倍 7月9日晚间,吉翔股份(603399)公告,预计公司2024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到7500万元,同比增加459.89%到739.84%。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锂业板块的降本增效;公司钼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没有大幅存货跌价损失的情况,非经常性收益确认收入较多,致使上半年钼板块净利润未出现亏损。(来源:海融网) 【业绩】中伟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预超11.3亿 镍钴磷钠四系产品销售量超14万吨 7月14日晚间,中伟股份(300919)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3亿元—12.3亿元,同比增长33.76%—45.6%;归母净利润8.3亿元至9.3亿元,同比增长8.04%—21.06%。 中伟股份四大材料体系产品出货量持续保持正向增长,上半年,镍、钴、磷、钠四系产品销售量超14万吨,同比增长15%,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领先。上半年,公司印尼镍产品整体产出超3.5万金属吨,其中第二季度环比增长39%,后续随着印尼镍冶炼项目产能放量,将推动公司效益进一步提升。(来源:海融网) 【业绩】锂盐价格大降 盛新锂能上半年预亏超1.3亿元 7月10日晚间,盛新锂能(002240)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1.3亿元—1.9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6.11亿元。公司称,上半年,受锂电新能源行业市场环境影响,锂盐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来源:海融网) 【业绩】三元前驱体等基本满产 格林美上半年预盈超6.61亿 7月10日,格林美(002340)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61亿元–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85%。 格林美称,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大释放、市场大增量,产销两旺,公司“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业务强劲发力,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钴产品、镍产品等核心产品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98%以上,毛利率全面提升。(来源:海融网) 【业绩】锂行业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雅化集团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超近9成 7月10日晚间,雅化集团(002497)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8000万元—1.2亿元,同比下降87.38%—91.58%。上半年,锂行业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且锂盐产品价格跌幅大于锂原料价格,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来源:海融网) 【看点】长远锂科:拟变更证券简称为“五矿新能” 7月11日晚间,长远锂科(688779)公告,公司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的议案》,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证券简称为五矿新能,公司证券代码“688779”保持不变。(来源:海融网) 【研报】平安证券:各环节新增产能逐步落地 镍供应端整体宽松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各环节新增产能逐步落地,资源端表现稳定,镍供应端整体宽松。需求端来看,新能源领域仍为未来镍元素需求的核心驱动,不锈钢作为基本盘或表现相对平稳,预计全球镍元素仍维持过剩格局。在此背景下,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享有更大的利润安全边际,行业出清过程中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行业走出底部后有望享有更大的利润弹性。(来源:海融网) 【智库圈点】磷酸铁锂整体趋势小幅下滑 日前,SMM分析,近期磷酸铁锂的价格仍跟随碳酸锂波动,目前主流加工费的差异较小。磷酸铁锂正极厂目前市场比较平稳,处于市场的淡季,各家企业在保住原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在产能允许的条件下会去争取一些小订单,这种情况在中型磷酸铁锂企业比较多。7月磷酸铁锂企业反馈较6月相差不会太大,市场暂未有明显利好消息,整体趋势小幅下滑。

  • 总投资100亿!头部央企6万吨/年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迎新动态

    据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简称:和利时)消息,近日,和利时与中色正元(安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色正元),举办了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一期)DCS系统、仪表和阀门签约及启动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和利时表示,该项目是行业头部央企首次“下场”参与新能源行业。项目一期包含2条四氧化三钴和4条三元前驱体产线,区域划分为3大控制厂区,26个装置区,DCS系统点数37,000点,25个控制站,机柜150余面,各类仪表阀门6000多台,这一项目是公司级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资料显示,中色正元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由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股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约992亩。项目主要产品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是中国有色集团“1+4”战略中“做精材料”方面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和利时作为全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主力供应商,30多年来一直深耕于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在新能源领域,和利时拥有资深行业方案专家、智能化解决方案团队和专业的实施团队,助力中色正元公司建设成为新能源行业智能制造和转型升级示范带头工厂。

  • 【正极材料周报】多家公司原材料项目传新动态!国务院要求合理布局锂等行业新增产能

    【项目】总投资25亿!云威锂业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和碳酸锂项目投产 据“濂溪区融媒体中心”消息,5月27日上午,九江云威锂业有限公司(简称:云威锂业)一期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和碳酸锂项目投产仪式在江西九江濂溪产业园举行。 据了解,云威锂业项目于2022年落户濂溪产业园,建设年产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年产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2022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5月底建成运营。 消息显示,云威锂业项目是目前国内采用石灰苛化工艺建设万吨级电池级锂盐(包括氢氧化锂和碳酸锂)批量达标生产的企业。公司产品对标日韩企业的技术标准,主要供应国内外主流正极材料厂商及电池厂商,已经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和宁德时代等顶尖企业的供应商。(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天齐锂业重要参股公司SQM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签署《合伙协议》 6月2日晚,天齐锂业(002466)公告,5月31日,参股公司SQM公告其与Codelco(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签署了《合伙协议》。该协议确立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拟通过将Codelco之子公司Minera Tarar并入SQM子公司SQM Salar(简称“合营公司”)的方式,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SQM目前从Corfo租赁的阿塔卡马盐湖地区开采及生产锂、钾及其他产品的活动和后续销售(直接或通过合营公司子公司或代表处进行)。《合伙协议》包括交易完成前以协议和文件的方式订立,其中包括《股东协议》、SQM在马里昆加盐湖(Salar de Maricunga)的资产的销售协议、SQM将授予合营公司的某些工业产权许可、合营公司的章程和授权书,以及SQM将以何种方式向其子公司SQM Salar注入目前不属于SQM Salar业务的资产和合同等。根据SQM披露的《合伙协议》,合营公司的成立尚需满足一系列先决条件,包括:(1)取得智利国内外反垄断机构的批准;(2)完成与土著社区的磋商程序等。(来源:海融网) 【动态】年产1万吨!珩创纳米磷酸锰铁锂项目试生产 据江苏珩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珩创纳米)发布的消息,5月29日,该公司1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第一批产品正式下线。 电池网注意到,2022年底,珩创纳米江苏盐城一期基地年产5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产线正式投产,同时竣工2000㎡研发中心。 珩创纳米表示,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新产线建成后,珩创盐城基地将拥有年产1.5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行业】国务院:合理布局硅、锂等行业新增产能 据中国政府网5月29日消息,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要求,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来源:海融网) 【看点】湖南裕能目前在手订单饱满 稳步推进西班牙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 5月29日,湖南裕能(301358)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同时,湖南裕能介绍,截至2023年底,公司设计产能约70万吨。未来,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来考虑产能建设节奏,主要包括云南基地、贵州基地及海外项目。 在海外布局方面,湖南裕能透露,公司正在稳步推进西班牙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目前在筹备前期的相关审批工作。(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碳酸锂当量增至75.09万吨!这一锂矿资源量更新 5月27日晚间,雅化集团(002497)公告,近日公司收到下属控股子公司KMC公司的通知,KMC公司委托第三方机构四川省第五地质大队对KMC公司拥有的Kamativi多金属矿的资源量估算进行了更新,编制了《津巴布韦北玛塔贝莱兰省Kamativi矿区锂矿勘探报告》。2022年收购时的历史勘探数据显示,该矿区已钻孔勘探区域矿石资源量1822万吨,氧化锂平均品位1.25%,折合氧化锂资源量约22.78万吨。 《津巴布韦北玛塔贝莱兰省Kamativi矿区锂矿勘探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Kamativi多金属矿已勘探区内探获探明+控制+推断矿石量2421.5853万吨,锂矿物(Li 2 O)资源量30.4026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为75.0944万吨,本报告勘探结果相比2022年公告时的历史勘探矿石资源量增加599.5853万吨。其他待勘探区域,将根据后续勘探情况及时更新。(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互动】格林美:在湿法冶炼镍资源领域还没有达到产能过剩的状态 5月26日,格林美(002340)在互动平台表示,按照市场需求来看,到2026年,全球对于湿法镍资源需求将达到100万吨,目前,在全球建成的湿法镍资源项目仅有30万吨,远远低于未来需求量,所以,在湿法冶炼镍资源领域还没有达到产能过剩的状态。公司镍资源优势与领先的湿法冶金技术能够牢固地连通全球产业链。欧美新能源市场以三元电池为主流,欧美三元电池占据70%的市场,拥有镍资源,就拥有欧美未来市场的主动权,同时三元电池的回收价值大大高于磷酸铁锂,欧美没有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能力,也不允许进行填埋,因此未来三元在欧美市场依然会是主流,高镍以及超高镍优质产能不存在过剩情况。在当前新能源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公司率先在印尼、韩国布局前驱体工厂,把握欧美市场竞争的先机。(来源:海融网) 【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正极材料 丰元股份持续打造自身竞争力 近日,丰元股份(002805)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公司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丰富产品结构,提升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3年,丰元股份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方面,对超长寿命磷酸铁锂、高性能磷酸锰铁锂、补锂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钠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投入。 原材料方面,丰元股份会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根据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对库存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此外,公司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择机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有效降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主营业务稳步发展。(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国际】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三期提前半年建成投产 据紫金矿业(601899)消息,5月26日,卡莫阿铜矿三期选厂较计划提前6个月正式投料运行,达产后,卡莫阿铜矿年矿产铜产量将提升至60万吨以上,成为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铜矿。与此同时,基于一、二期产量和回收率均超预期,项目正在规划80万吨/年的铜产量目标,这将进一步推动卡莫阿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之一。(来源:海融网)

  • 最高降幅近94倍!1/3不赚钱!63家正极材料及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汇总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为电池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体量,赛道玩家持续涌入,竞争日趋激烈。2023年以来,在下游周期性增速放缓节奏下,电池新能源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作为电池新能源的核心材料环节,亦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 相较于前两年,受益于锂价的疯狂上涨,上游锂盐及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自2023年以来,我国锂价逐渐回归理性,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产业链利润也随之重构。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3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从数据来看,业绩降温成为这一赛道基本盘,其中,2023年企业净利最高降幅超过90倍,超过三分之一不赚钱;2024年一季度企业净利最高降幅近94倍。 业绩降温 锂价寻底 营业收入方面,统计在内的63家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约13,571.13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15.41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25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3家超千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8家,其中只有5家增长幅度超过10%,幅度最大的为59.68%;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企业有45家,降幅超过10%的有34家,幅度最大的达到63.54%。 2024年一季度,6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894.4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45.94亿元;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35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正泰电器、华友钴业、中化国际、西部矿业超百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20家,富临精工幅度最大,达到106.34%;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企业依然占据大数,43家,降幅最高达到87.88%。 净利润方面,统计在内的63家企业,2023年净利润总计787.2亿元,平均净利润12.5亿元;有38家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18家,其中净利润超百亿的仅有紫金矿业1家;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11家,同比负增长的企业52家,降幅最高达到9044.38%。另外,不赚钱的有25家,中化国际亏损18.48亿元。 2024年一季度,63家企业净利润总计118.49亿元,平均净利润1.88亿元,有42家企业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4家企业,分别为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正泰电器;有21家企业出现亏损,20家企业亏损维系在5亿元以内,仅天齐锂业1家亏损高达38.97亿元。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31家企业,其中,腾远钴业增幅高达1705.74%;同比负增长的有32家企业,其中,天力锂能降幅最大,达9355.11%。 细究业绩降温背后,主要系锂电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震荡下跌,由年初50万元/吨到年末跌破10万元/吨,进入2024年,碳酸锂吨位价格也在10万元左右上下浮动。 在锂价的持续波动中,手里有矿的锂盐企业业绩首当其冲。其中,相较2022年,国内锂矿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2023年共计少赚323.85亿元,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9.75%、75.87%;盐湖大佬盐湖股份净利同比下降49.17%。另外,盛新锂能净利同比下降87.35%;雅化集团净利同比下降99.11%;江特电机净利同比下降117.06%……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碳酸锂价格已经击穿了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江西宜春大量涉锂企业已经停产,仍在开门营业的企业,也不约而同地大幅压减产能。 相较之下,具备多业务布局的公司,所受锂价回落的影响相对更小。盛屯矿业2023年实现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27倍,主要受益于铜价上涨;华友钴业手握镍钴锂资源开发,净利润降幅也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公司铜产品、镍产品的营收分别增长11.16%、224.84%,对其业绩构成一定支撑。 除了锂矿商和锂盐企业,伴随锂价下跌,业绩更为“受伤”的还是在价格高位“囤货”的正极材料厂商们,尤以磷酸铁锂企业表现最为明显。其中,湖南裕能2023年存货金额占比虽由18.81%下降至4.94%,在大量去库情况下,2023年,公司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47.44%,公司称,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和碳酸锂大幅跌价,导致毛利率下滑。 不止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年报数据也显示,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10.42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达9.44亿元。2023年,德方纳米亏损额达16.36亿元,同比减少168.74%;公司销售毛利率仅0.19%,产能利用率为69.54%。 像德方纳米一样,龙蟠科技、富临精工、丰元股份、安达科技、合纵科技、万润新能等聚焦磷酸铁锂路线的正极材料厂商在2023年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机构指出,随着供需格局转向过剩,预计2024年锂价都将处于寻底阶段。业内普遍认为,从长远和近几年锂价走势分析,总体来说今年碳酸锂价格以稳定为主,不会产生较大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变化,并未颠覆长期需求依然向好的发展逻辑,所以,伴随高价材料存货的逐步出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利润回温似已在酝酿之中。仅从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来看,富临精工净利同比增长107.6%;德方纳米净利同比增长74.25%;丰元股份同比增长70.68%;龙蟠科技同比增长64.96%…… 创新竞放 出海争荣 技术创新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更是竞争力。5月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新规将引导、规范锂电产业链有序发展,从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技术创新方面提高相关产品质量,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当前,电池新能源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加码技术创新和材料迭代,推动落后产能出清,进行降本增效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研发支出来看,统计在内的63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中,有58家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其中,2023年,35家企业研发投入过亿,8家超过10亿;研发投入呈现同比正增长的有23家,川金诺增幅最高达337.62%。2024年一季度,研发投入过亿的企业有13家,呈现同比正增长的有21家,天力锂能增幅最大,至209.15%。 在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下,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研发热点不断出新,项目布局不断落地。 由于兼具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三元材料高能量密度的优点,高性价比的磷酸锰铁锂在2023年布局渐热,容百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光华科技等均有相关项目规划发布。从进展情况来看,容百科技2023年在保持磷酸锰铁锂出货第一的同时,还开发了三元掺混的M6P产品、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产品,并在车规动力电池上完成中试,2024年有望在车用市场实现突破;德方纳米磷酸锰铁锂也已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并已率先装车,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进程;湖南裕能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处于批量试生产阶段,正积极推动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应用…… 磷酸锰铁锂带动磷酸盐正极材料技术市场攀升的同时,在高倍率快充、高能量密度等需求呼唤下,三元材料也正向着高镍化、高电压化、单晶化发展。不仅如此,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引领下,钠电池、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滞,仅在固态电池领域,容百科技、厦钨新能、振华新材、当升科技等已纷纷实现正极材料的相关技术布局。 除了发力技术创新,为了绕开当下“卷不动”的国内市场,寻求发展新路径,更多材料厂商将目光看向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也已成为当前锂电企业争相布局之地。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天赐材料、龙蟠科技、海亮股份、格林美、长远锂科、比亚迪、华友钴业、璞泰来、诺德股份、厦钨新能、道氏技术、新宙邦、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贝特瑞等企业均有海外项目规划发布。其中,正极材料企业包括天赐材料、龙蟠科技、格林美、长远锂科、厦钨新能、道氏技术、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贝特瑞等。 进入2024年,格林美再次加码印尼镍项目;贝特瑞摩洛哥正极材料项目开工;容百科技披露韩国基地产能持续提升,北美、欧洲布局取得新进展。 展望未来,正极材料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出征海外等竞争仍在继续,研发热点和发力方向也远不止于此,正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也将随之持续变化。

  • 厦钨新能与法国ORANO签署协议 加强在电动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合作

    厦钨新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6日与法国ORANO SA公司签署《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在生产电动车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将合力推进双方的合资项目建设,分别建成由公司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和由ORANO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 双方承诺通过 CAM 工厂和 PCAM 工厂,加强法国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发能 力:一方面,双方将开展与 CAM 工厂、PCAM 工厂配套的法国研发中心的建立、开 发与合作,为 CAM 工厂和 P-CAM 工厂的产品提供生产及工艺提供持续的支持,满 足客户需求,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双方将加强 CAM 工厂、 PCAM 工厂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立未来高端产品开发能 力,提升 CAM 工厂、PCAM 工厂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回收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在 CAM 工厂、PCAM 工厂中复用回收材料, 促进技术和商业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碳中和做出贡献,和确保原料保障: 一方面,双方将通过合作推进电池回收和原料保障等达成碳中和关键目标,落实 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双方将开展技术和商业合作,共同探索电池回 收和原料保障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利用 CAM 工厂、PCAM 工厂和回收工 厂综合优势,打造全套服务,为客户优化最终价值。 继双方下属公司于 2023 年 5 月签署的合资协议之后,这份新的协议旨在持 续推动双方在电动车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合作。本协议的签署,符合公 司的发展战略,属于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公司的海外市场开拓 进度,保证公司行稳致远,符合双方的战略发展利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