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6

  • 天奈科技:拟30亿元投建四川天奈锦城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天奈科技4月19日发布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投资四川天奈锦城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公告显示,项目内容为建设年产十万吨锂离子电池高导电新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拟建设年产 20000吨锂离子电池高导电新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二期拟建设年产80000吨锂离子电池高导电新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该项目分两期实施,计划总投资约人民币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人民币1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约人民币10亿元;二期总投资约人民币20亿元。 天奈科技表示,本次投资将充分借助眉山当地政府的产业配套优势及优惠政策,利于开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新型正极材料业务,其发展将会提升下游锂电池的相关性能,会是碳纳米管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项目达产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产能及业务发展空间将扩大。

  • 新能源行业势头正劲,正极材料发展正猛

    SMM4月18日讯: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趋势 短期来看,正极材料市场增长空间大,产能将快速扩张,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最高。 长期来看,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将加入锰元素,或与镍钴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来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将向高镍化、低钴化、高电压化和大单晶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动力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正极材料的变化备受关注。 一、正极材料市场概况 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能直接决定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正极材料成本占锂电池材料整体成本的 45% ,可直接决定锂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 正极材料主要分为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 (NCM) 和镍钴铝酸锂 (NCA) 等。   2022 年,全球正极材料总产能超过 421 万吨,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据 SMM 测算, 2023 年 -2025 年正极材料总产能分别为 589 万吨、 846 万吨、 988 万吨。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当前最为流行的动力电池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为镍钴锰酸锂( Li ( NiCoMn ) O2 ),具有电池能量密度高,耐低温性能好的特点。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 (LFP) ,具有本低廉,安全性非常好,循环寿命高的特点。 图: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二、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下游对锂电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正极材料将迎来一轮新的技术迭代和升级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近期,由于装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性较高磷酸铁锂电池重新赢得业内重视;业内以保障其安全性的同时扩大电池能量密度为目标,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革新。 加入锰( Mn )元素:通过在磷酸铁锂中掺入锰( Mn )元素制成磷酸锰铁锂电池,以扩大电池电压和能量密度。 图:磷酸铁锂材料结构和磷酸锰铁锂材料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与镍钴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通过复合技术将磷酸铁锂与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旨在保持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性的同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三元锂电池正向高镍化、低钴化、高电压化和大单晶化的方向发展。 高镍化:正极材料高镍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量密度。在三元电池体系中,镍含量越高,克容量越高; 低钴化:三元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钴、锂、镍等。其中,钴的成本高且资源稀缺,三元锂电池厂商希望通过降低钴的元素用量,达到提高性价比的目的。所以,低钴化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方面的未来趋势。 高电压化:高电压化路线是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高其电压平台使得正极材料在更高电压下脱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实现更高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进而达到提升能量密度的目的。 大单晶化:正极材料可以分为多晶和单晶,单晶材料的循环性能优于多晶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各向异性的晶格变化,多晶材料易出现晶界开裂,导致二次颗粒发生破碎,从而导致副反应快速增加,阻抗上升,性能快速下降等。采用单晶颗粒,可以减少晶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压实密度,从而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参考信息来源: SMM ,网络。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天原股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生产线进入试生产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天原股份今日发布公告称,为抢抓磷酸铁锂规模扩张机遇和宜宾市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发展红利,充分发挥公司磷铁等要素资源及技术优势,完善公司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项目。目前,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生产线已建成,现已投料进入试生产,同时另外年产7.5万吨生产装置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一期年产2.5万吨项目从试生产运行到全面达产需要一定的时间。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在产业链上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更好的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1、【华宇首个钠离子电池】3月17日,以“钠领未来”为主题的“2023雅迪·华宇钠电发布会”在杭州举行。雅迪科技集团携手旗下华宇新能源联合宣布,雅迪·华宇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极钠1号”,以及首款装配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车“极钠S9”。其中,钠创新能源目前是华宇新能源第一供应商,“极钠1号”使用的正极材料、电解液均由钠创新能源提供。   2、【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电池正负级材料开工】2月22日,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亮相山西省“三个一批”活动并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开工奠基。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项目占地110亩,计划10月底投料试生产,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1.2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实现总营收20亿元以上。   3、【蓝固新能源电解液实现吨级量产】在2023年“电动中国”系列论坛——“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蓝固新能源官宣了系列钠电解液产品:4000周长循环产品、4.2V高电压产品、5C倍率型产品、-80℃超低温产品、80℃高温产品、宽温产品以及正在开发的钠离子固态电解质和固液混合电解质。蓝固新能源的钠离子电解液已于2022年9月实现吨级量产,目前具备5000吨钠电池电解液生产能力,预计023年5月具备年产5万吨的生产能力。   4、【贝特瑞钠电正负极已具备产业化能力】3月17日,贝特瑞与雅迪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华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进行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上开展技术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创新研发材料储钠机制,贝特瑞硬炭负极材料将作为华宇新能源的优选钠电池负极材料。贝特瑞钠电正负极已具备产业化能力,目前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实现吨级以上订单。   5、【科翔股份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处于内部检测阶段】科翔股份(300903.SZ)在3月14日接受特定机构调研时表示,研发的钠离子电池需要得到外部第三方机构检测并拿到检测报告,才能给客户送样,目前还在内部检测阶段。关于意向订单问题,目前已有意向的储能需求能够消化明年1GWH的钠离子电池产能。 》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 丰元股份正极产能已达14万吨 拟25亿投建磷酸铁一体化等项目

    3月16日晚间,丰元股份(002805)披露最新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7.36亿元,同比增长11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84.24%。 丰元股份2022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元) 资料显示,丰元股份于2016年上市,上市初期公司以草酸业务为公司主营业务。2017年公司开始重点推动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2022年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相关收入占公司合并总收入的86.20%,公司已形成以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为主,草酸业务为辅的主营业务模式。 丰元股份表示,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继续保持业绩高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建成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规模已达14万吨,其中磷酸铁锂产能12.5万吨,常规三元0.5万吨,高镍三元示范线0.2万吨且0.8万吨正在设备调试中。公司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磷酸铁锂产能30万吨,产能规模优势逐渐凸显。 在市场拓展方面,丰元股份已与比亚迪、鹏辉能源等下游公司实现稳定合作关系,进入宁德时代、厦门海辰等公司的供应商体系,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其他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如LG、亿纬锂能、蜂巢、力神、瑞浦、比克等,进入技术沟通、样品小试、中试及小批量订单等阶段。 在产品技术储备方面,丰元股份目前拥有磷酸锰铁锂、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三元9系正极材料、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无钴化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众多产品研发,满足下游多方位需求。 2022年,丰元股份还参股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对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持续投入研发。公司参股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一步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储能材料。公司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申报的“深海电源系统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根据规划该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深海资源开发与应用领域,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突破深海电源技术及其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和重大应用价值成果,推动深海电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该中心还服务国家和山东省在大规模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系统的迫切需求,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丰元股份在年报中还强调,公司坚持“正极材料-前驱体-锂/铁/磷矿一体化布局”思路,强势布局延伸产业链,正加快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产业链,解决资源瓶颈、论证筛选产业链合作机会,巩固核心产业链的紧密性。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丰元股份还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总投资约25亿元,在华宁县产业园区盘溪化工园区投资建设20万吨磷酸铁一体化项目及10万吨草酸暨黄磷尾气综合利用项目。 具体来看,项目分两期投资建设,首期固定资产投资为8亿元,二期固定资产投资为10亿元。整个合同约定投资计划用42个月完成,并于每期厂房验收结束后120天内完成当期设施设备调试并开始正式生产。 丰元股份表示,磷酸铁是公司主营业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此次投资建设20万吨磷酸铁一体化项目主要是公司基于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综合性能,对公司开拓上游产业链及优化产业布局有着积极意义。 另据规划,2023年,丰元股份将加大产能扩建力度,加速产能释放进程。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枣庄生产基地、安庆生产基地和玉溪生产基地正在按计划稳步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形成公司磷酸铁锂产能30万吨,三元产能1.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配套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预计2023年建设磷酸铁产能10万吨,其他配套项目有序推进。 同时,丰元股份还将继续加强与已有重点客户比亚迪等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尽快推进宁德时代、厦门海辰、比克、LG等海内外客户的产品验证及批量供货工作,确保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渠道建立和产品销售为切入口,探索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国际业务的模式,公司已经在韩国设立办事处机构,推进与LG、SK等客户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1、【30亿元!5GWh/年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自贡高新区2023年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活动会场兴储世纪5GWh/年钠离子电池项目,是本次集中开工的代表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将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园。   2、【开元教育跨界布局钠电】据悉,3月8日,开元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元教育”)控股的孙公司麓元创新能源拟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联合资方在湖南岳阳投资建设2GWh储能集成及1GWh钠离子生产线。公告显示,该产线将由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政策支持,湖南达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用地,孙公司湖南麓元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简称“麓元创新能源”)投资建设,项目位于湘阴县金龙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龙科创港,预计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   3、【传艺科技钠电量产在即!】目前,传艺科技的钠离子正极、负极、电芯量产设备全部进场并调试完成,配套设施准备就绪,待检查后即可试产。量产产品型号分别有18650、26700圆柱电池和71173204方形铝壳电池,能满足两轮车、储能及电动工具等客户的需求。据悉,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其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157Wh/Kg,循环性能优异及倍率性能优异,能适用于低温及高倍率场景。   4、【天赐加速布局钠离子电解液】目前天赐材料已能够系统性地提供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解决方案,包括核心的电解质和添加剂及配套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已实现双氟磺酰亚胺钠(NAFSI)的中试开发,目前中试产品已经产出,其品质可以满足钠电池的使用。此外,针对钠电池相关的配套添加剂,天赐材料在其对应锂盐添加剂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已经储备多种钠盐添加剂的合成技术,可根据市场需要快速实现量产。   5、【振华钠电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销售】据悉,振华新材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沙文二期扩能项目),建设年产1.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目前部分投产,预计一季度全面投产;沙文一期技改项目正在推进,建成后将形成1.6万吨正极材料产能,预计上半年完成。   6、【鹏辉能源:钠电产品循环突破6000次】据悉,目前鹏辉能源在聚阴离子和层状氧化物路线都具备量产能力,其中研发的无负极磷酸钒钠体系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同时,在产品端将推出循环寿命在6000次以上的量产产品。   7、【容百科技:目前已实现每月吨级出货,至23年实现百吨/月出货】3月14日,容百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钠电正极材料领域具有多年技术积淀, 2022年,公司钠电正极累计出货几十吨级,商业化进度行业领先。公司现有钠电正极产能约1.5万吨/年,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3.6万吨/年产能,2024年底建成10万吨/产能。 》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1、【钠离子电池集流体】与锂电池不同,由于铝和钠在低电位不会发生合金化反应,钠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都可使用廉价的铝箔而不是成本更高的铜箔。供应商:鼎盛新材、万顺新材。   2、【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位于综改区潇河新兴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10亩,总投资约11亿元,总建筑面积9.57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万吨、负极材料1.2万吨,实现总营收20亿元以上。   3、【1.5万吨钠电正极】近日,湖南轻盐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签约落户望城经开区,项目由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特新材”)负责。公司计划总投资6.5亿元,利用美特新材现有土地约65亩,投资建设年产7500吨锂电池和1.5万吨钠电池正极材料智能生产线,项目计划2023年5月份启动建设,2024年二季度实现投产,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   4、【首条“钒基磷酸盐体系”钠离子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线正式落户】近日,全国首条“钒基磷酸盐体系”钠离子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线正式落户随州广水市。该项目由恩耐吉科技负责。一期项目启动后产量将达千吨级,产能达8000万,二期产能规划2000吨,产值1.5亿。   5、【钠电正极材料的原料使用情况】钠电正极材料目前多以层状氧化物路线为主,层状氧化物材料又分为铜铁锰酸钠、镍铁锰酸钠、铁锰酸钠。其中铜铁锰酸钠主要是以Na2CO3为钠源,与CuO、Fe2O3和Mn2O3混合,用固相法制备。而铁镍锰酸钠,则是以NiSO4.6H2O,FeSO4.7H2O,MnSO4.H2O和Na2CO3为原料,通过共沉淀+烧结两步结合的方式制备。   6、【1.2万吨钠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将于一季度全面投产】振华新材在2月28日公告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销售,并在持续出货中。沙文二期扩能项目中的年产1.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已实现部分投产,预计一季度全面投产。   7、【硬碳负极成为钠电首选】现有钠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路线有金属氧化物、有机负极材料、基于转化及合金化反应的负极材料和碳基负极材料等。其中,金属氧化物容量较低,合金类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不佳,碳基无定形碳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较好,在控制成本之后最有望实现商业化。其中,硬碳负极成为首选,支持钠电快充过放 》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 目前钠电正极材料的主要技术路线分为3种: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普鲁士蓝白 ,其中层状氧化物因工艺路线与三元正极类似,因此具备先发优势,暂为主流路线。然而,当前的三种技术路各有优劣,对应的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层状氧化物: 具有比容量高、压实密度高的优势,结构利于储钠,但结构存在相变导致循环性能和稳定性较差。此外,层状氧化物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在晶体结构表面形成副产物, 未来应用场景会偏向于动力和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根据钠离子的配位环境和氧的堆积方式,层状氧化物可分为O3、P3、P2、O2等,其中O3型材料和P2性材料的发展前景较好。O3型材料(如NaNiO2、NaFeO2、NaCrO2等)具有更高的钠含量,能量密度更高,但由于钠离子迁移的扩散能垒高,故其循环寿命较差。P2型材料(如Na2/3Ni1/3Mn2/3O2、Na2/3Fe1/2Mn1/2O2等)循环寿命较好、空气稳定性较高,但比容量略低。 聚阴离子: 框架结构稳定,使得该类材料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但大质量的阴离子基团较多,导致材料的导电性和比容量较差,且能量密度较低, 未来将应用于储能电站。 常见的聚阴离子材料有硫酸铁钠、磷酸铁钠、磷酸钒钠、氟磷酸钒钠、焦磷酸盐等。其中硫酸根比磷酸根电负性强、工作电压更高,且硫酸盐系材料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但其易吸潮分解使得材料的循环寿命比较差。钒基聚阴离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 (3.4~3.8V)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钒成本较高且具有毒性,削弱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材料的性价比优势。 普鲁士蓝白: 发展较晚,成本最低,能量密度较高。开放三维结构利于钠离子脱嵌、安全性、倍率性好,但制备过程中难以控制配位水,导电性和循环寿命较低,合成条件苛刻,且氰化物具有潜在毒性, 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共沉淀法和水热法,更适用于大规模推广的场景,例如混动车。 钠电正极材料的优劣势比较 钠电企业布局情况汇总

  • 高预增难掩四季度业绩“失色”正极材料行业年初遇冷 新一轮洗牌或已开始

    电池产业链减产在3个月前尚是争议,但正极材料厂的业绩表现已侧面印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A股正极材料厂2022年业绩预告获悉, 去年四季度,正极材料厂净利润环比多呈下降,碳酸锂库存跌价、产品销量下降是部分公司解释原因的共同点。 对于正极材料厂而言,挑战或才刚刚开始,业内反映1-2月锂电产业链恢复节奏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在正极材料行业激进的产能扩张之下,“产能过剩”已兵临城下,竞争格局恶化或促使产业开始新一轮洗牌。 去年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多呈下降 统计A股7家正极材料厂业绩预告获悉,尽管2022年净利润高预增,但四季度净利润实现确定性环比增长的企业仅2家,分别为当升科技(300073.SZ)及容百科技(688005.SH),其他公司均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容百科技分析业绩增长得益于2022年四季度高镍正极销量环比增速约30%。当升科技则分析,公司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需求快速增长,销售规模大幅增加,新一代产品快速实现规模化销售,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表现得如此强劲,去年四季度行业整体显得暗淡。厦钨新能(688778.SH)2022年计提减值准备合计对公司2022年度合并利润总额影响2.52亿元。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其中资产减值损失的1.5亿元,主要是碳酸锂部分存货跌价。 同样受资产减值准备影响的还有龙蟠科技(603906.SH),公司2022年计提(含转回)未经审计的各项减值准备9337万元,影响致2022年度净利润减少8081万元。但这并非全部原因,即使抛开资产减值准备,公司净利润环比仍下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 主要原因还是销量下降,去年四季度末各方处于去库存的阶段,下游整车厂预期降低,“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子”。 另外,了解到,由于正极材料采购碳酸锂的计价方式是 M-1模式,采购策略对公司净利润亦有所影响。 其实当时就有电池厂表示,电池企业排产放缓,一方面既有产能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是消费端受经济大环境及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压力较大。 富临精工(300432.SZ)相关人士则就2022年四季度净利润分析称,主要是公司加快了高端产能投建,对江西基地老旧产线及房屋进行了拆除重建,及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一次性计入。 一季度悲观与乐观情绪交织 今年1月份,受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后的需求减弱担忧,碳酸锂上下游订单签订遇阻。 从两家正极材料厂相关人士处获悉, 1月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主要是终端需求没有起来。且期间恰逢春节,正常也会停产检修,可能会有些压力,但2月需求已有所好转。 后续锂价企稳后,也会进一步促使正极材料企业增加补库。 产业或将开始新一轮洗牌 头部动力电池用招标的形式采购,各家为了开工率让渡毛利率,竞争环境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持续恶化,张金惠称,供过于求的情况,行业利润持续下降,有些没有开工的规划,势必会延迟,或是取消。 另外注意到,即使产能过剩已成业内共识,但2023年以来同样有如当升科技般的企业继续加码,该公司拟在攀枝花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首期项目总投资26亿元。2022年正极材料主流企业的拟建产能更是高达150万吨以上。 对此,有正极材料厂高管表示, 高端正极材料供应还是比较紧张,因为今年中高端的车放量是重点,高压实密度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有效产能不足。 德方纳米持同样态度,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随着大量企业跨界入局磷酸铁锂行业,“我们认为行业未来会形成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 事实上,国内锂电产业链已至少出现两次“产能过剩”的节点,但动力市场和储能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短期的波动或未影响企业家对新能源行业的长期看好。

  • 单季净利创历史新高!300亿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全年业绩预计同比翻倍 传统淡季需求偏弱市场观望情绪浓

    总市值接近300亿元的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当升科技晚间公告, 预计2022年净利润22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101.65%–110.82%。 Q3净利5.66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7.22亿元-8.22亿元,环比增长28%至45%, 单季净利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1月11日收盘,6个月以内共有25家机构对当升科技的2022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预估均值为20.13亿元。晚间公布的年报预测值22亿元-23亿元, 高于机构预估均值 。 谈其业绩增长的原因,当升科技在公告里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需求快速增长,销售规模大幅增加, 新一代产品快速实现规模化销售,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新产能顺利释放,产品供应能力大幅增强。 而在12月2日,当升科技曾公告表示,公司联合蜀道新材料与射洪市人民政府签订了《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此外,公司联合蜀道新材料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首期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 浙商证券分析师张雷等12月6日研报指出,截至2021年底,当升科技锂电多元正极材料产能4.11万吨,钴酸锂2880吨,目前在建产能7万吨。叠加12月2日公告的两项项目, 远期三元正极产能约39.1万吨,磷酸(锰)铁锂及配套项目60万吨。 据介绍,锂电池的四大组成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 电动汽车和储能是锂电应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 公开资料显示,当升科技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 主要从事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有多元材料、钴酸锂、智能装备。半年报显示,多元材料占公司营收比例达89.21%。 华安证券分析师王强峰11月28日研报指出,钠离子电池基本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 正极材料为钠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比约为26%。 2023年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放量的元年,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装机量为3GWh,相应的正极材料需求量为0.75万吨。 随着钠离子电池良率不断提升叠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至2026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123.7GWh,进而带动正极需求量达30.9吨, 2023-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45.5%,钠离子电池正极即将迎来需求高峰。 张雷认为,客户方面,当升科技目前国际客户销量占比超过七成,与SK、LG ES、AESC等一线电池厂紧密合作,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客户包括4680大圆柱电池在内的动力电池。预计当升科技2023年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 自2022年11月11日的高点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累计下跌约18%。有分析认为, 考虑到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结束带来的一季度需求削弱效应,终端效率或将有所下滑 ,所以终端新能源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积累方面表现得较为谨慎,导致上游的订单数量下降,从而使得 锂价出现回调 ;另一方面, 即使是在行情较为火热的2022年,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年度目标也并非全部能实现,可见新能源车市场行情并非如所期待的那般乐观 。 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等1月8日研报指出, 锂镍钴等主要原料价格走低 ,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 正极材料也在上周呈现下跌走势 。从市场层面来看, 年初春节前后为传统淡季,叠加“国补”到期市场观望情绪较浓,多数企业在完成年底冲量计划后 ,1月排产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而近期下游中小电池客户陆续提前放假,头部电池排产环比也有所下滑, 预计月内动力端需求整体维持偏弱预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