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

  • 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创单月新高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为13534吨,环比增加2616吨,增幅24.0%;同比增加5604吨,增幅70.7%。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出口量13352吨;锂镍钴铝氧化物(NCA型)出口量183吨。 2025年1-8月中国正极材料出口量累计74257吨,同比增幅43.9%。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25年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口量为7576吨,环比增加919吨,增幅13.8%;同比增加2175吨,增幅40.3%。其中,锂镍钴锰氧化物(NCM型)进口量5567吨;锂镍钴铝氧化物(NCA型)进口量2009吨。 2025年1-8月中国正极材料进口量累计44572吨,同比降幅13.8%。 8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进出量5958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 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蝉联榜首 容百科技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8月6日,容百科技(688005)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88亿元,归母净利润1,028万元,研发投入1.79亿元,同比增长49.79%。公司深耕精细化经营管理,强化提质增效,自2024年3月起,经营情况已迅速反转,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752万元。随着客户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海外工厂达产率逐步提升,公司下半年经营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元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在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达11%,继续蝉联榜首地位。其中,二季度,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7.4%,远超行业增速。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场份额近40%,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公司的9系超高镍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稳定供货,累计销量1.2万吨,占比近25%。 前驱体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三元前驱体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1%,单月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公司重要国际客户的高镍、超高镍产品进入量产认证阶段,国内产线已通过国际客户审核,海外产线进入实质性改造阶段。磷酸锰铁锂液相前驱体低成本、高性能新工艺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批量出货。 磷酸锰铁锂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2024上半年磷酸锰铁锂出货达到2023全年出货总量,同比增长166%,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公司一代EV产品掺混三元方案在客户端锁定规格并实现首批量产,同时磷酸锰铁锂纯用方案完成头部客户定点,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居于前列。低成本、高性能固液一体化产品上半年完成验证,预计下半年实现全面量产。 钠电业务方面 ,容百科技坚持推进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两条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程,保持对普鲁士类和硬碳材料的技术研究,实现对头部客户的项目卡位。其中,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在压实、容量、加工性等众多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获国内外头部客户验证认可,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层状氧化物方面,公司利用专有的一体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完成165Wh/kg以上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并小批量交付知名客户。 全球化战略方面 ,容百科技加速了在韩国地区的正极、前驱体等项目的建设进程,同时完成了北美子公司注册和欧洲首个正极项目的布局。 容百科技韩国正极工厂已通过多家国际客户审核,韩国前驱体工厂通过了客户认证审核,6系、磷酸盐、钠电和固态等产品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容百科技通过投资并购手段开展欧洲工厂选址布局,目前已完成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项目原有厂区面积广阔,厂房、实验楼、公辅配套等基础设施完整,环评手续完备,可大幅加速容百科技的建设进度,有望在2025年底前率先完成首期建设。同时,该项目已具备完善的电力设施及电网连接,项目周边可建设风电光伏,最终实现100%绿电供应。 据悉,容百科技海外客户开发进展顺利,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 年上半年,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6个百分点。

  • 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 当升科技2023年净利润预计约18.5亿元—20亿元

    SMM 1月23日讯: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当升科技近日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在18.5亿元—20亿元,同比下降11.45%—18.09%。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当升科技表示,受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公司业绩相应出现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当升科技主营业务为锂电材料,其产品包括高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高端数码电池等领域。 对于当升科技提及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这一点在SMM历史价格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据SMM历史价格显示,在2023年间,因下游需求疲软,以电池级碳酸锂为首的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下行明显,2023年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约为25.88万元/吨,而2022年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却维持在48.24万元/吨左右,同比跌幅达46.35%。 》点击跳转SMM数据库 据SMM调研,2023年,在三元材料产能过剩的行情下,三元材料价格主要受成本端即三元前驱体和碳酸锂价格的影响。其中三元前驱体因镍钴价格处于下行周期且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价格不断走低,而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也在2023年拖累三元材料整体呈现出下行趋势。以 三元材料523(多晶/消费型) 报价为例,其2022年均价在33.47万元/吨左右,而2023年该价格跌至20.56万元/吨左右,降幅达38.57%。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二季度,在锂价反弹叠加终端需求复苏——动力需求小幅回暖以及小动力和数码电池为年中消费节提前备货的背景下,三元材料价格曾短暂出现止跌回弹的情况。 而自2023年12月底以来,虽然此前锂价依旧偶有波动,但是三元材料价格已经开始进入维稳阶段。据SMM调研显示,近期,随着锂价开始持稳,正极材料成本也表现较为稳定。而放眼当下的需求端,数码和小动力市场,价格战仍激烈,部分企业报价已将加工费压缩到极低点。下游终端在节前有少量囤货行为,电动工具市场表现尚可;动力市场,供应端来看,三元正极企业1月生产为2月春节建立一些库存;需求端,电芯厂总体需求弱稳,部分企业存在小幅增量。预期后市,三元材料价格或将继续持稳。 截至2024年1月23日, 三元材料523(多晶/消费型)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12.4~13.7万元/吨,均价报13.05万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即便在2023年间,当升科技产品价格有所下滑,但是针对市场上的种种挑战,当升科技依旧凭借着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不断优化客户结构,令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在2023年间,公司还在加快新品推广速度,固态锂电、钠电等新体系正极材料,新一代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超高镍材料等新产品成功完成高端客户导入开发并持续放量,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吴证券对此评论称,按照公司的2023年业绩预期来看,公司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在3.6~5.1亿元左右,符合市场预期。盈利方面,据东吴证券测算,当升科技2023年全年三元正极单吨扣非利润维持在3万元/吨之上,虽然因为原材料锂镍价格下跌、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公司单吨盈利下滑,但是在行业中依旧维持优势。

  •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铅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据悉,近期澳大利亚多元化矿业公司和金属生产商South32正在推进针对北美电池行业的计划,与该地区的一家买家签署了首个非约束性供应协议。 该协议包含一份非约束性、非排他性的初步协议,涉及未来向一未透漏名字的公司提供电池级材料。该材料将来自South32在亚利桑那州的Hermosa项目,特别是克拉克锌锰银氧化物矿床,该矿床位于泰勒锌铅银矿床旁边。 South32已完成大量样品的收集,以支持2023年年中电池级硫酸锰产品的初步试点工厂生产。Hermosa的第二个水处理厂有望在未来几个月投产,这将有助于泰勒和克拉克矿床的开采。该公司表示,可能会像全球其他一些锰供应商一样,扩大自己生产硫酸锰盐能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细节。 伴随着美国《降低通胀法案》和欧盟《关键矿产法案》的颁布,来自非中国硫酸锰的需求迅速拉升,对中国企业而言,如果关键矿物的提取在美国或FTA国家,且在中国加工,则符合关键矿物要求。如果关键矿物的提取不在在美国或FTA国家,且在中国加工,则不符合关键矿物要求。对于锰而言,澳大利亚的锰矿提取属于FTA国家,因此可以在中国加工成正极;但是对于镍而言,印尼不在FTA名单内,因此,不能在中国加工成正极,只能在韩国等国家进行加工。若要满足关键矿物要求,中国企业就必须要在相关国家建厂,考虑到运输成本,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会多加鼓励本土企业布局高纯硫酸锰。因此对于中国高纯硫酸锰企业而言,此后的竞争压力会愈发激烈,且占据市场增量的比例或将被海外企业挤占。

  • 2022年11月我国高纯硫酸锰产量2.98万吨,环比下降5.10%。 据SMM调研,各家主流锰盐厂11月后半月长单提货情况不及预期,主因新能源终端需求收缩,电池厂和三元正极企业对后市普遍看衰,因此对应的前驱体厂11月也小幅减量。除此之外,考虑到年末冲量所需原料已于10月基本完成备库,所以前驱体厂采购硫酸锰的需求被再次加以抑制。至此,多家硫酸锰厂的开工率水平为50%左右,市场整体维持去库节奏。 12月,电池厂和三元正极厂年末去库存,减产幅度环比上月较高,据SMM了解,前驱体厂也会相应减产,其中5、6系前驱体减量明显,8系受海外需求拉动,产量或将持稳。 综合来看,12月硫酸锰需求量会继续走弱,锰盐厂对后市也较为悲观,预计实现产量约2.78万实物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