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21

  • 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减弱 隔夜铜价走高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543.5美元/吨,盘初小幅震荡后重心抬升摸高于9572.5美元/吨,随后一路走低摸底于9477美元/吨,而后在震荡中重心有一定抬升,最终收于9539美元/吨,涨幅达1.48%,成交量至2.8万手,持仓量至27.1万手。隔夜沪铜主力合约2410开于75910元/吨,盘初即摸高于76000元/吨,随后重心走低,在盘中摸底于75430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75660元/吨,涨幅达1.03%,成交量3.6万手,持仓量13.6万手。 【SMM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国至9月1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1.9万人,为2024年5月18日当周以来新低。(2)国家发改委: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现货:(1)上海:9月19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10合约报升水40元/吨-升水80元/吨,均价报升水6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20元/吨。据SMM调研显示中秋节内保税区与国内社会库存均呈现去化状态,内需表现出强劲动力。在局部地区供应偏紧的情况下,下游对后市到货量表现担忧预期。但在绝对库存尚未将至低位前,升水抬升幅度仍然有限。 (2)广东:9月19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30元/吨- 升水80元/吨,均价升水5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30元/吨;总体来看,换月后下游补货积极性上升,持货商主动挺价出货,整体交投好于上一交易日。 (3)进口铜:9月19日仓单价格60到74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价格62到76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EQ铜(CIF提单)30美元/吨到40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9月下旬及10月初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对沪铜10合约-247元/吨附近,伦铜3M-October为C88.04美元/吨,10月date与11月date 至C49美元/吨附近。昨日进口比价较前一交易日走弱,美金铜市场活跃度不高。由于大部分10月提单船期尚不明确,卖方无法报价,仅剩少量9月底到港提单坚挺报价,市场难见询盘。仓单方面,前日下午由于下游的采购需求尚可,小部分仓单高价成交,但昨日比价走弱后,市场较为平静。 (4)再生铜:9月19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升4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8400-686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400元/吨,精废价差2102元/吨,环比下降20元/吨。精废杆价差114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铜价重心抬升,再生铜原料贸易商表示节后采购量环比节前有所增加,但销售价格受再生铜杆企业复产势头良好之下并没有出现回落,受美国降息、国内铜库存去库因素影响,即使再生铜原料价格高企,再生铜杆厂基于看多后续铜价,因此加大再生铜原料采购量。 (5)库存:9月19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325至304925吨;9月19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3752吨至87566吨。 价格:宏观方面,市场期待已久的美联储降息后,美元指数震荡走低,同时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录得21.9万人,为2024年5月18日当周以来新低,经济衰退预期减弱,铜价抬升。基本面方面,换月后下游补货积极性较高,整体需求相对坚挺,但局部地区供应偏紧,下游对后市的到货量有一定担忧,截至9月19日周四,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为19.26万吨,较上周四下降2.43万吨,连续11周周度去库,去库速度加快,继续刷新春节后的新低。综合来看,预计今日铜价维持高位运行。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铜价或将受到拉动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424美元/吨,盘初在震荡中摸高于9444美元/吨,随后重心下沉,全程维持宽幅震荡,在震荡中摸底于9393.5美元/吨,最终收于9400美元/吨,涨幅达0.22%,成交量至2.4万手,持仓量至27万手。隔夜沪铜主力合约2410开于74810元/吨,盘初即摸底于74680元/吨,随后重心抬升,全程维持震荡,震荡过程中摸高于75050元/吨,最终收于74910元/吨,涨幅达0.63%,成交量3.2万手,持仓量14.3万手。【SMM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联储以50个基点的幅度开启降息周期,点阵图显示美联储今年将再降息50个基点,明年再降100个基点,理事鲍曼则投票支持降息25个基点。鲍威尔称,降息视情况可快可慢可暂停,就业和通胀风险处于平衡,没看到经济中有迹象表明衰退可能性上升,未宣布抗通胀取得胜利。 现货:(1)上海:9月18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9合约报平水价格-升水80元/吨,均价报升水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元/吨。昨日现货市场表现平稳,受国内冶炼厂减产影响,下游对后市供应担忧情绪加大。但当前华东地区社会库存供应仍然较为宽松,升水上行幅度有限。预计今日升水将有小幅上行。 (2)广东:9月18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0元/吨- 升水50元/吨,均价升水2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降25元/吨;总体来看,节后下游补货欲一般,持货商降价出货,关注仓单的流出情况。 (3)进口铜:9月18日仓单价格60到74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美元/吨;提单价格62到76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美元/吨;EQ铜(CIF提单)30美元/吨到40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9月下旬及10月初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对沪铜10合约-231元/吨附近,伦铜3M-October为C84.37美元/吨,10月date与11月date 至C48美元/吨附近。9月下旬到港提单已不多,美金铜市场难见火法提单,仅月底到港货源被迫低价成交,10月到港提单船期尚不明确,报盘不多。仓单方面,由于现货进口存在盈利空间,下游对仓单采购积极性较高,但持货商报盘较高,上午实际成交有限。 (4)再生铜:9月18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保持不变,广东光亮铜价格68000-68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保持不变,精废价差2067元/吨,环比下降20元/吨。精废杆价差83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江西再生铜杆企业暂时未接到有关新政延后的通知,但是有企业反映延后的时长并不会全省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财政情况作调整,并且延长期间,政策或将与旧政策有差异。 (5)库存:9月18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1250至305250吨;9月18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5566吨至91318吨。 价格: 宏观方面,北京时间凌晨2点,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5.50%下调至4.75%~5.00%,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目前美联储官员们认为,随着通胀接近2%的目标和失业率上升,他们需要在年底前把利率降至4.25%~4.50%的区间,高于他们在6月份的预期,点阵图预测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预计在今年11月和12月的最后两次会议上都会降息25个基点。在利率决议开始前因市场普遍预计降息,铜价走高。基本面方面,供应上有国内冶炼厂被动减产,下游对后市供应担忧情绪加大,交割前最后一交易日现货市场总体表现平稳,预计交割后今日升水或小幅上抬。综合来看,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预计铜价受到拉动。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折价发行“白送钱”?美的集团正式登陆港股 投资者一度浮盈约30亿港元

    9月17日A股家电巨头美的集团(00300.HK;000333.SZ)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完成A+H上市。 截至发稿,美的集团港股报59.05港元/股,较发行价54.8港元涨近8%,盘中最高一度涨近10%。 据公告,美的集团本次港股IPO,公开发售阶段获5.31倍认购,公开发售2829.78万股。而国际发售股份最终数目约为5.38亿股,相当于发售股份总数的95%。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期间,美的集团就以庞大的融资规模赚足了市场眼球。 按最终54.8港元的发行价,及5.66亿股的发行规模计,美的集团本次港股IPO融资总额达306.68亿港元,是今年港股IPO市场上最大的IPO。 若以最高近10%的涨幅计算,投资者打新美的集团的浮盈一度达30亿港元,甚至超过了上半年港股最大IPO茶百道25.86亿港元的融资总额。 另一方面,美的集团本次港股IPO发行价较其A股9月13日的最新收盘价折价超过两成,也一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选择折价发行股份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利于潜在投资者,以便吸引资金关注确保IPO顺利。 而从公司公开发售仅获5.31倍的认购倍数来看,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对美的这类传统产业公司态度也较为谨慎。考虑到美的集团巨额的融资规模,也确实需要保守的发行策略护航。 此外,也有分析称公司选择保守的定价策略,与港股目前整体较为低迷的环境有关。 据华西证券分析师李立峰、冯逸华跟踪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恒生指数PE(TTM)估值约为8.54倍。而同期A股家电板块及美的集团A股的估值水平分别为10.41倍和12.24倍。从中也不难看出,港股市场较A股存在折价,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不过,作为A股优质白马股的代表,美的集团在港股折价IPO,也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捧场。 资料显示,本次IPO,美的集团吸引了红杉中国、国调基金二期、比亚迪、博裕资本、CPE源峰、大家人寿、TCL实业、IDG资本等18家基石投资者。招股信息披露,18家基石投资者申购了约36.2%的股份,合计12.56亿美元(约合97.86亿港元)。 但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美的集团在H股上市的意义又并不完全在于融资。 招股书披露,美的集团本次IPO的融资将主要用于绑定出海战略资源,加大研发、供应链、海外渠道品牌建设的投入。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8月,全国家电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3.6%,出口金额4735.8亿元,同比增长17.2%,明显高于外贸出口整体增速。 显而易见,美的集团此时选择扩大海外投资,不仅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出口动能,也有助于其提升全球化水平,抵御关税风险等外部压力。 国投证券分析师李奕臻、韩星雨在此前的报告中也提及,H股上市预计将促进美的按照国际准则编制报表,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活跃度。

  • 伦铜震荡运行 关注今夜美联储利率决议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417.5美元/吨,盘初即摸高于9421美元/吨,随后一路走低,在盘中摸底于9337美元/吨,随后复又走高摸高于9417美元/吨形成V字形,而后再次走低,在盘尾小幅震荡,最终收于9379美元/吨,涨幅达0.07%,成交量至1.3万手,持仓量至26.8万手。隔夜沪铜休市。 【SMM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国8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0.1%,高于预期的-0.2%,前值由1.00%修正为1.1%。(2)近期人民银行释放出降准还有空间的积极信号。业内专家表示,考虑到之前的几次降准中,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都没有降准,这或意味5%是当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限,那么就还有2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现货:(1)上海:9月13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9合约报升水10元/吨-升水50元/吨,均价报升水3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5元/吨。早市升水如期抬升,在上上周末进口铜大量到港的情况下,上周上海及周边地区仍然保持有力去库。因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即为沪期铜2409合约交割,预计现货升水仍将抬升。 (2)广东:9月13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0元/吨- 升水80元/吨,均价升水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元/吨;总体来看,持货商继续挺价出货但下游采购欲下降,现货交投不如上一交易日。 (3)进口铜:9月13日仓单价格56到70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美元/吨;提单价格57到73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美元/吨;EQ铜(CIF提单)30美元/吨到40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9月中下旬到港货源。9月13日进口比价对沪铜10合约-74元/吨附近,伦铜3M-October为C71.42美元/吨,9月date与10月date 至C45美元/吨附近。9月13日进口比价较前一交易日波动较大,提单报盘仅剩9月底到港货源,由于下游不愿承担资金成本,对其接货意愿较低,难见实盘;仓单方面,由于保税库库存持续下降,进口存在盈利空间,美金铜市场报盘较高,直接成交不多。此外,节前最后一个开盘日,许多贸易商已进入假期,市场较为安静。 (4)再生铜:9月13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涨4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7300-67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400元/吨,精废价差2105元/吨,环比上升295元/吨。精废杆价差725元/吨,据SMM调研了解,由于再生铜杆厂复产缓慢,导致再生铜杆市场供应紧缺,近期再生铜杆报价甚至对期货盘面升水,终端线缆企业纷纷改为采购电解铜杆以作替代,短时间内精铜杆供不应求,据精铜杆厂反映近期订单增加,部分订单需排产至下月。 (5)库存:9月13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125至311525吨;9月13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856吨至96884吨。 价格: 宏观方面,美国8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0.1%,高于预期,美元重新走高,使此前因美联储降息预期而走高的铜价受到一定美元的压制,震荡运行。基本面方面,此前进口铜大量到港,但在节前的备库下,电解铜库存仍然保持去库,消费有一定支撑,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即为沪铜2409合约交割,预计升水有一定抬升,若铜价居高持稳,节后消费或受到抑制。综合来看,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伦铜走高,预计内盘跟随指引,同时近期人民银行释放出降准还有空间的积极信号,预计今日铜价受到带动。今日关注晚间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投资要点 人口是基本盘:东南亚六国占据全球7.6%的人口及4%的最终消费支出。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东南亚六国人口6.06亿人,占据全球总人口的7.55%,2023年东南亚六国实现GDP3.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GDP的3.47%。我们对比中国和东南亚家电总量,东南亚六国占据中国人口的43%,从家电总销量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21%,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家电价格低于中国,从家电总销售额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16%。 参考中国,东南亚发展类似于中国的2010年左右,未来我们判断其家电有望实现高单位数增长。 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来看,新加坡发展程度高于中国,马来西亚基本同中国相当,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相当于中国的2005-2015年左右的发展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5年期间中国通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终端家电需求,十年家电零售复合增速为18%,拉长时间来看,2005-2023年家电零售复合增速为10%,且家电政策逐步退去后,行业进入了产品结构逐步升级的新阶段。根据欧睿数据,东南亚六国2018-2023年家电行业GAGR为5%,渗透率和我们2010年左右相当,对标国内增速水平及价格差异水平,我们判断东南亚家电市场有望实现5%-10%左右增长。 东南亚不同家电品类表现分化,韩国品牌为主流,中资品牌话语权提升。 (1)发展现状:分品类来看,东南亚六国黑电普及程度整体高于白电,白电中空调受电力影响普及较低,但电风扇普及程度高;竞争格局来看,韩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主流地位,日本品牌在空调领域占优,并随着中国企业逐步对海外品牌(如东芝等)完成收购并在东南亚建立相关工厂,在印尼泰国越南这几个区域中资品牌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受益于彩电对全球性运动赛事的赞助知名度提升及中国空调产业的全球地位,彩电及空调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接受度更高,也享受更高的市场份额。(2)格局变化:相对于2023年,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国家的份额提升显著,与风头正劲的韩国品牌争锋相对,日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失守,份额在过去五年期间一路下滑,唯有在空调领域仍保持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布局:品牌培育,制造先行。 东南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如越南主要是吸尘器、手机、彩电产业聚集地,而泰国主要是空调等制冷电器产业,为东南亚最大白电生产基地;考虑到关税、海运成本、现地交付、配套售后,中国企业加快在东南亚市场的制造布局。短期来看,东南亚建厂出口面向欧美市场,降低成本且通过产能转移规避风险,长期来看,本土化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深度挖掘当地市场。 投资建议。 关注出海带来的增量。 风险提示。 终端竞争激烈,品牌国际化进度缓慢。 正文 1. 如何看东南亚的家电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1.1 东南亚(六国)在全球占比:人口7.6%,GDP3.5%,消费4.0% 从人口上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东南亚六国人口6.06亿人,占据全球总人口的7.55%,2023年东南亚六国实现GDP3.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GDP的3.47%,东南亚六国GDP比重呈现提升态势。从消费体量上看,东南亚六国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比重为4.04%。 对比中国,中国人口占全球17.6%,GDP占全球16.9%,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17.07%。 1.2 家电总量与中国对比:销量为中国的21%,均价有巨大提升空间 我们对比中国和东南亚家电总量,东南亚六国占据中国人口的43%,从家电总销量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21%,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家电价格低于中国,从家电总销售额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16%。 产品价格来看,东南亚六国冰洗产品的均价只有中国的66%和80%,我们判断背后主要受到产品结构因素影响。洗衣机来看,东南亚六国全自动洗衣机销售量占比仅有62%,而对比中国全自动洗衣机基本已经全部普及,占据总销量的95%。冰箱来看, 400L以上的大容量冰箱销售额占比仅为35%,销售量占比则更小,而对比中国,400L以上的冰箱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50%,我们认为随着东南亚消费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有望拉动整体均价的上行。 1.3 发展阶段与中国对比:相当于2010年左右水平 东南亚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内部差异较大。从人均GDP来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内部分化差异大,新加坡经济发展领先,人均GDP高于中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相当,其余四国人均GDP落后于中国。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3年中国人均GDP为1.2万美元,城镇化水平约为64%。 新加坡马来西亚: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 6.5万美元,城镇化率100%,发展程度高于中国;2023年马来西亚人均GDP 1.2万美元,城镇化率79%,发展程度与中国相当。 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2023年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人均GDP为4248美元、6385美元、3668美元、3817美元,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007年、2012年、2006年、2006年。2023年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城镇化率分别为59%、54%、48%、39%,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018年、2014年、2009年和2003年。 整体上来看,东南亚各国经济水平从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来看,新加坡发展程度高于中国,马来西亚基本同中国相当,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相当于中国的2005-2015年左右的发展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零售额在2005年为1613亿元,2015年为8270亿元,这期间中国通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终端家电需求,十年家电零售复合增速为18%,拉长时间来看,2005-2020年家电零售复合增速为12%,2005-2023年家电零售复合增速为10%。 回顾国内的家电行业发展,国内家电行业在2000到2012年经历快速增长期,随着家电政策刺激的逐步退潮,家电保有量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以后家电行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行业进入了产品结构逐步升级的新阶段,根据中怡康监测的价格数据,我们发现2012年-2020年期间,国内线下市场冰箱洗衣机均价从2891元和2061元提升至4740元和3375元,价格提升了64%、64%。 根据欧睿数据,东南亚六国2018-2023年家电行业GAGR为5%,目前东南亚从渗透率角度已经和我们2010年左右相近,我们判断东南亚家电市场有望逐步步入产品结构升级阶段,对标国内2010年以后的增速水平及目前与国内的价格差异水平,我们判断东南亚家电市场仍有望实现5%-10%左右的行业增速。 2. 不同品类表现分化,中资品牌话语权提升 2.1 品类表现:彩电冰箱渗透率达到80%,空调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中国家电品类渗透的节奏上来看,中国城镇渗透品类依次是洗衣机、彩电、冰箱、空调,中国农村渗透的品类依次是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 东南亚家电品类渗透的节奏上来看,呈现出和中国类似的发展路径,彩电较早实现普及,而空调的渗透相对靠后。整体上看,我们按照人口数量作为权重,我们测算2023年东南亚六国家电每百户拥有电视及冰箱约80台,拥有空调及洗衣机约50-55台,拥有电风扇约145台。 2.2 竞争格局:日韩品牌占优,中资品牌话语权提升 现状:从竞争格局来看东南亚市场的情况,我们发现韩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仍占据主流地位,日本品牌其次,随着中国企业逐步对海外品牌(如东芝)完成收购并在东南亚建立相关工厂,中国品牌在印尼泰国越南这几个区域逐步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 除了在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国内品牌份额较低外,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其他五国接受度较高。分品类来看,彩电在印尼和泰国中国品牌(包括收购品牌在内)占据接近30%的市场份额,在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占据10-20%左右份额;冰箱洗衣机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中国品牌(包括收购品牌)占据15%以上份额,但多数是依靠收购品牌(如海尔智家收购Aqua/美的集团收购Toshiba)实现份额的优势。空调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的销量份额均超过为20%。受益于彩电对全球性运动赛事的赞助知名度提升及中国空调业的全球强势地位,彩电及空调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接受度更高,也享受更高的市场份额。 变化:相对于2018年,中国品牌(包括收购品牌在内)在东南亚国家的份额提升显著,与风头正劲的韩国品牌直面竞争,日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失守,份额在过去五年期间一路下滑,唯有在空调领域仍保持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3. 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的渐进式发展 彩电企业最先布局东南亚。整体上看,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时间上,黑电早于白电早于小家电,我们判断这和彩电企业全球化时间较早,并且当地彩电产业发展领先于白电、小家电企业有关。 东南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目前中国家电企业逐步在东盟布局,已经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比如在越南主要是吸尘器、手机、彩电产业,如莱克电气、德昌股份、富佳股份均在越南设了吸尘器生产基地,京东方、兆驰等多家显示产业均布局越南;而在泰国主要是空调等制冷电器产业,如海尔美的等,得益于印尼人口基数大,家电内需逐步起量,各个企业也开始在印尼布局空调、小家电等相关领域。 3.1 黑电领域:最先布局,品牌为先,营销当道 彩电领先白电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彩电品牌在家电领域走在了出海东南亚的前列,1998年康佳在印尼合资建厂,1999年TCL通过收购彩电工厂进军越南市场,2000年长虹在印尼建厂,彩电相对于白电更早开始进行东南亚布局的领域。 (1)TCL电子:越南主战场,完善本土化制造 TCL在1999年开始布局越南市场, 2019年启动越南平阳工厂建设,从东南亚辐射北美市场。目前来看,TCL在越南的业务一个职能是供应越南以及东盟的市场,第二个职能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根据TCL电子2023年年报,TCL智屏零售量在东南亚菲律宾、缅甸居第一,在越南、泰国居第四。2023年TCL新兴市场收入213亿港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7%,占据公司海外收入的46%。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品牌竞争激烈 (2)海信视像:成立东盟区总部,发力东南亚市场 海信集团在2022年成立了东盟区总部,发力东南亚市场。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为推进本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共同拓展东盟区业务发展和品牌建设,于2023年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在当地进行品牌投入及产品营销。 海信视像在东南亚市场的品牌策略为海信和东芝双品牌运营,2023年公司持续提升区域化管理能力,渠道和门店数量大幅增加,网络布局及销售触点持续优化,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根据海信视像2023年年报援引GfK 数据,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海信系电视零售量市占率分别为11.25%和14.03%。 营销方面,TCL和海信均持续在体育领域加大投入。海信在世界杯、欧洲杯等世界级赛事持续营销,TCL多次成为美洲杯足球赛事全球官方赞助商,中国品牌逐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品牌竞争激烈 3.2 白电领域:渐进式发展,从产能到品牌 泰国为东南亚最大白电制造国。多年来,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主要生产商已相继在泰国建立了工厂,泰国成为全球除中国外的白色第二大生产制造大国,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全球白电制造产业链的重构,泰国比较成功地承接了日韩及中国转移出来的工厂产能。 (1)美的集团:全球化布局,制造出海,跨国并购 积极布局越南、泰国、印尼工厂。美的集团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最早在2005年于越南设立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美的越南工厂生产的主要品类为吸尘器、电饭煲、风扇、BBQ等,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目的地为北美、欧洲、印度、东南亚等。除了越南,美的集团在泰国合共布局了4个海外生产基地,分别是位于大城的美芝压缩机和威灵电机工厂,在巴吞他尼的冰箱、洗衣机工厂,在暖武里的冰箱、微波炉、生活电器工厂以及在春武里的空调工厂,形成从上游核心部件到下游家电产品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另外,美的集团位于印尼雅加达空调生产基地即将投产。 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布局东南亚市场。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日本东芝白电业务,借助东芝品牌在东南亚市场逐步受到认可。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品牌竞争激烈 (2)海尔智家:自主创牌,本土化战略 自主创牌。坚持“自主创牌”和“三位一体”战略,以全球化服务全球化,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深入200个国家和地区。在亚太市场,公司借助海尔集团收购三洋家电资产,使得海尔在东南亚及日本市场进一步增强了本土化竞争优势,目前海尔在东南亚市场主要以海尔、AQUA、Candy等品牌为主。另外,公司在泰国新建空调工业园,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 东南亚市场多年双位数增长,收入表现优异。公司在东南亚收入从2018年3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8亿元,占据海尔海外收入的比重达到5%。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品牌竞争激烈 3.3 小家电领域:规避产能集中风险,品牌的尝试性投入 越南为吸尘器产业聚集地,产能布局领先,品牌仍在培育。 产能布局:规避关税、客户平衡供应链。小家电产业链转移部分到东南亚等地区,主要源于贸易摩擦、部分客户平衡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目前越南已经成了中国吸尘器产业的海外聚集地,莱克、富佳、德昌的均在越南建立海外工厂,以空气炸锅为主要产品的比依股份在泰国预计新建产能。 品牌布局:尝试性探索。目前更多是新消费小家电品类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品牌的布局,如扫地机品类中的石头、追觅、云鲸,个护电器的徕芬等,东南亚年轻群体多,对新品类的接受度更高,因此众多新兴品牌愿意进行一定资源和品牌的投入。 3.4 总结:短期未雨绸缪,长期主义下的品牌国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的投资不断增多,并且呈现产业集聚的特点,对于家电企业来讲,众多家电企业考虑转移产能到东南亚的因素主要有:综合成本、客户要求、本土化等。 第一,短期来看,面向欧美市场,降低成本且通过产能转移规避风险 过去十年间,美国家电进口市场中,中国的份额在不断降低,而墨西哥份额提升明显,与此同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过去十年在美国家电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也有较大幅度提升。短期来看,东南亚的成本优势主要有:(1)生产成本:由于东南亚地区人力成本低于中国,若未来人工效率提升,东南亚生产成本有望低于中国;(2)税收优惠:东南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投资,政府提供了额外的税务优惠,切实实现成本的压缩;(3)关税成本:中国企业加快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产能布局,以主动规避未来潜在的关税。另外,众多代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应客户要求在东南亚建立产能,以求稳住自身在大客户的采购份额。 第二,长期来看,提升品牌知名度,本土化深度挖掘当地市场 目前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多数满足欧美客户的需求,而满足当地需求的比重较小,但长期来看,东南亚市场人口众多,未来家电发展潜力较大,且从竞争格局上来看,中国品牌知名度总体仍不及日韩品牌,但从过去多年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认可度在逐步提升,加上收购品牌本身在当地具备一定影响力,中国企业所掌控的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中国企业仍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全球来看,中国的家电龙头正逐步成长为全球的家电龙头,横向对比中国,国内品牌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凭借更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优势及广泛的营销网络布局已经成为国内家电市场的主力,日韩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步销声匿迹,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本土化建设的推进,快速实现本土服务、现地交付、配套售后等问题,中国品牌有望深度挖掘当地市场。 4. 投资建议 关注出海带来的增量。东南亚市场人口基数大,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家电市场发展潜力大,中国品牌蒸蒸日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品牌在海外产能和品牌的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逐步贡献增量,有望拉动公司整体实现稳健增长。 5. 风险提示 终端竞争激烈,品牌国际化进度缓慢。

  • 今日港股家电股走强涨幅居前,短线重回上升趋势。 截至收盘,TCL电子(01070.HK)、海尔智家(06690.HK)均涨超3%,JS环球生活(01691.HK)涨逾2%,创维集团(00751.HK),海信家电(00921.HK)跟涨。 消息面上,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近期多地频出新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预期家电行业后续业绩有望受到带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约20地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细则。8月至今,湖北、天津、吉林、重庆、河南、北京、广东、湖南等地已先后落地以旧换新政策。 国联证券家电团队在本周的报告中指出,本轮以旧换新力度比肩家电下乡,8月以来地方细则持续落地,政策执行有望于9月开始兑现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8月国内家电市场一度受到高基数和内销疲弱影响出现下滑,引发家电股出现一轮下行。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杨策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提振内销,出口端延续强劲,估值回落后,板块龙头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国联证券也表示,近2月房贷利率下行,住宅销售短期有回升迹象,而渠道变化对份额的影响值得关注,龙头或可在下沉渠道及整装渠道崛起过程中收获增量,新品类有望实现更优增长。 光大证券分析师洪吉然、周方正则在近期的报告中称, 整体来看,白电的估值水平是消费品中最低的子行业之一, 业绩稳定性将推动估值中枢向上回归,建议超配。

  • 铜价重心上移 下游采购逐步转为观望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247.5美元/吨,盘初即摸高于9260美元/吨,而后一路下行至盘中摸低于9172.5美元/吨,盘尾窄幅震荡最终收于9207.5美元/吨,涨幅达0.76%,成交量至1.9万手,持仓量至27.2万手。隔夜沪铜主力合约2410开于74030元/吨,盘初即摸高于74130元/吨,而后震荡下行,至盘中摸低于73720元/吨后重心抬升,盘尾回落最终收于74010元/吨,涨幅达0.8%,成交量至3.1万手,持仓量至15.1万手。宏观方面,美国最新公布的PPI数据喜忧参半,美国PPI、核心PPI月率分别为0.2%、0.3%,均高于预期但前值被下修,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温和升至23万人,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下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39%,美元指数走跌,利多铜价。此外,因飓风“弗朗辛”扰乱了美国石油生产,国际油价延续反弹,铜价也跟随上行。 【SMM 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国8月PPI同比增1.7%,符合预期,为自二月以来最低;环比增0.2%,高于预期0.1%;同时,7月PPI从2.2%被下调至2.1%,进一步显示通胀压力正在趋缓。美联储首选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表现温和,通胀压力正在趋缓,市场仍预计美联储将于下周降息25个基点。(2)欧洲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关键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而主要再融资和边际贷款利率下调60个基点。欧洲央行如期降息,下调了今后三年GDP增长预期,然而,由于服务业通胀居高不下,核心通胀预期被小幅上调,年内继续降息两次的可能性下降。 现货:(1)上海:9月12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9合约报贴水10元/吨-升水40元/吨,均价报升水15元/吨,环比跌20元/吨。节前铜价大幅走高,下游采购多以刚需备库为主,昨日成交较前两日有所降温。但考虑到今日为节前最后一个现货交易日,SMM统计显示周内库存仍大幅去化,预计升水仍将有所抬升。 (2)广东:9月12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0元/吨- 升水80元/吨,均价升水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20元/吨。总体来看,库存持续下降持货商挺价出货,现货交投好于前日。 (3)进口铜:9月12日仓单价格58到72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价格59到75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EQ铜(CIF提单)30美元/吨到40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报价参考9月中下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环比回落,由于前日下午比价好于昨日,许多货源于前日成交,昨日市场报盘量不多。提单方面,9月底到港提单因到货日期较晚昨日被迫低价成交;仓单方面,由于仓库货源不多,持货商持续报高价,难见成交。 (4)再生铜:9月12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涨4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7300-67500元/吨,环比上升400元/吨,精废价差2105元/吨,环比上升295元/吨。精废杆价差725元/吨,据SMM调研了解,由于再生铜杆厂复产缓慢,导致再生铜杆市场供应紧缺,近期再生铜杆报价甚至对期货盘面升水,终端线缆企业纷纷改为采购电解铜杆以作替代,短时间内精铜杆供不应求,据精铜杆厂反映近期订单增加,部分订单需排产至下月。 (5)库存:9月12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3300吨至311650吨;9月12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322吨至99740吨。 价格:基本面方面,随着昨日铜价走高,下游观望情绪较重,多以按需采购为主,需求有所下降,但据SMM统计,周内库存仍大幅去化,截至9月12日周四,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周一下降1.4万吨至21.7万吨,且较上周四下降3.9万吨,连续10周周度去库,去库速度加快,继续刷新春节后的新低。相比周一库存的变化,全国各地区的库存均是下降的,总库存较去年同期的10万吨高11.6万吨。价格方面,预计今日铜价维持偏强震荡。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下游节前备库情绪显现 整体消费表现较好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098美元/吨,盘初小幅走高后下行至盘中摸低于9044美元/吨,而后一路上行,盘尾摸高于9145美元/吨,盘尾最终收于9138美元/吨,涨幅达1.32%,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27.2万手。隔夜沪铜主力合约2410开于并摸高于73330元/吨,盘初一路下行至盘中摸低于72710元/吨,随后一路上行,盘尾最终收于73100元/吨,涨幅达0.51%,成交量至3.5万手,持仓量至15.4万手。 【SMM 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5%持平预期,较前值2.9%明显下降,为连续第五个月放缓,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但8月核心CPI(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环比上涨0.3%,略高于预期和前值的0.2%,为四个月来最大涨幅。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8月的CPI数据已经让美联储本月降息板上钉钉,但核心通胀环比增幅略高预期,预计9月不会出现50个基点的较大幅度降息。(2)随着欧洲通胀回落至三年来最低水平,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将抢跑美联储先行降息。当前,交易员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7日至18日的会议上开启降息周期,欧洲央行则将抢先一步于周四再次降息25个基点。 现货:(1)上海:9月11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9合约报升水20元/吨-升水50元/吨,均价报升水35元/吨,环比跌5元/吨。早市因大量进口货源集中流入内贸,持货商并未过多挺价,成交区间较为集中。中秋假期临近,据调研显示大部分工厂中秋仍维持生产,预计今日升水仍将小幅走高。 (2)广东:9月11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10元/吨- 升水50元/吨,均价升水20元/吨,环比持平。 总体来看,临近中秋小长假下游补货增加,现货升水止跌回升,整体交投较昨日好转。 (3)进口铜:9月11日仓单价格58到72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提单价格59到75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EQ铜(CIF提单)30美元/吨到40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3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中下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较前一交易日回暖,已出现盈利空间。提单方面,市场报盘差距较大,部分中下旬到港货源在比价较好之时高价成交,然而下游对9月底到港货源接货兴趣不大,卖方被迫让利出货。仓单方面,由于保税库存不高,比价好转存在盈利空间,持货商报价迅速拉涨。 (4)再生铜:9月11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涨1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6900-67100元/吨,环比上升100元/吨,精废价差1810元/吨,环比下降6元/吨。精废杆价差70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江西安徽等地再生铜杆厂表示783号令或将推至至2028年执行,今日已有再生铜杆厂恢复再生铜原料采购报价并开始招聘再生铜杆生产线工人。 (5)库存:9月11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1225吨至314950吨;9月11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5387吨至102062吨。 价格:宏观方面,昨晚公布的美国8月未季调CPI年率为2.5%,为连续第5个月走低,创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2.6%。未季调核心CPI年率为3.2%,与预期、前值持平,此前连续四个月走低。CPI数据公布后,强化了美联储可能在下周进行幅度较小的25个基点降息的预期,利多铜价。基本面方面,昨日大量进口货源集中流入内贸,电解铜现货供应增加,贸易商积极出货,对于现货升贴水存在一定打击。消费方面,由于中秋假期临近,下游备库情绪显现,整体消费表现较好。价格方面,目前全球市场都在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动向,预计铜价依旧维持低位震荡。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多地落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深圳提出新增消费级无人机等纳入补贴范围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正在多地落地。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江苏、上海、湖南等地出台具体方案。 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9月10日,《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将统筹中央相关资金和天津市配套资金后,用于支持天津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总资金量达到24.8亿元,高于天津市历年安排的促消费补贴资金水平。 《深圳市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在补贴标准方面提出,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最高由1万元提高至2万元。同时,从支持范围看,此次深圳以旧换新的消费品产品种类选择性更大,除了国家明确的8类家电产品和广东全省统一支持的3类产品外,深圳提出新增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机器人、咖啡机等6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深圳之前,已有广东(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未纳入)、上海、湖南、浙江等地纷纷出台方案,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的新一轮补贴政策均大幅提高了补贴标准,扩大了支持范围。 广东表示,在落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基础上,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含当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辆、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辆。 上海明确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鼓励结合客流变化、城市公交行业发展等情况,合理选择更换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车长类型。对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对更换动力电池的,每辆车补贴4.2万元。 江苏省在方案中提出,对全省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家庭、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社会老年人自付50%、补贴50%,补贴上限每户3000元;困难老年人在每户3000元限额标准内按实际支出全额补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各地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还有利于经济内循环和加速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上海和深圳为例,两地都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针对汽车、家电、家居等多个领域推出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这种政策设计,一方面能直接减轻消费者购买负担,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另一方面,通过设定明确的补贴标准和支持范围,能引导消费者向更环保、节能、智能的产品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上海和深圳的政策还体现出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朱克力进一步分析称,比如,上海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标准提高至2万元,既能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还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深圳新增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机器人等6类产品的以旧换新支持,在满足消费者对新兴科技产品需求的同时,有望推动相关产业创新与发展。

  • 铜价维持偏强震荡 下游节前备库观望情绪增加  【SMM铜晨会纪要】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068美元/吨,盘初即摸高于9086美元/吨,随后一路下行,至盘中摸低于8983美元/吨,盘尾震荡小幅走高,最终收于9019美元/吨,跌幅达0.85%,成交量至1.5万手,持仓量至28.1万手。隔夜沪铜主力合约2410开于并摸高于72870元/吨,盘初下行并摸低于72250元/吨,随后一路窄幅震荡,盘尾最终收于72510元/吨,跌幅达0.47%,成交量至4.5万手,持仓量至15.5万手。宏观方面,欧佩克分别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至203万桶/日和174万桶/日,盖过了热带风暴弗朗辛造成供应担忧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挫,铜价亦跟随下跌。 【SMM 铜晨会纪要】消息:(1)美国东部时间周二晚21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周三早晨9点,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与卡马拉·哈里斯将举行首场“面对面”辩论。鉴于现在距离11月5日大选已经不足8周,两人的民调又格外接近,这也会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较量。当然,与美国的经济、外交、贸易政策休戚相关的全球市场自然也逃不了干系。(2)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2万辆和24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8.5%,同比分别下降3.2%和5%。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2万辆和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和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8%。 现货:(1)上海:9月10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9合约报升水10元/吨-升水60元/吨,均价报升水35元/吨,环比跌10元/吨。早市因持货商报价区分较大,叠加月差转为BACK结构后,下游备库观望情绪增加,昨日多以刚需备库为主。距中秋备库还剩3个交易日,预计消费支撑下今日现货升水将有增加。 (2)广东:9月10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10元/吨- 升水50元/吨,均价升水20元/吨,环比持平。总体来看,库存持续走低但持货商者仍较多,现货升水仅能持平前日,后市继续关注仓单的流出情况。 (3)进口铜:9月10日仓单价格56到70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下跌2美元/吨;提单价格59到71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下跌3美元/吨;EQ铜(CIF提单)27美元/吨到37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报价参考9月中下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环比大幅回落,美金铜市场再次陷入僵持。提单方面,目前市场报盘以9月底和10月初到港货源为主,下游不愿承担国庆假期的资金成本,接货意愿较低或实盘偏低。仓单方面,因对09合约仍存盈利空间,性价比尚可,但是由于卖方报盘偏高,上午实际成交尚不多。 (4)再生铜:9月10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涨2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6600-66800元/吨,环比上升200元/吨,精废价差1816元/吨,环比上升365元/吨。精废杆价差65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昨日广东再生铜原料贸易商表示光亮铜收货价67200元/吨,但参考再生铜杆厂原料报价66800-67000元/吨,说明再生铜杆厂仍然更偏向采购低价废铜。 (5)库存:9月10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275吨至316175吨;9月10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152吨至107449吨。 价格:基本面方面,从供应端来看,由于月差转为BACK结构,贸易商出货意愿较强,叠加前期大量进口湿法、非注册货源到港,电解铜供应有所增加。消费方面,随着昨日铜价维持偏强震荡,下游备库观望情绪增加,多以按需采购为主,但距中秋备库仅剩三个工作日,预计消费量仍会增加。价格方面,市场在今晚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前存在不安情绪,预计铜价依旧维持低位震荡。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