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21个
全球市场整体低迷,电视厂商及其产业链如何寻找突破口?在日前开幕的2023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2023)上,TCL携115吋的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亮相。TCL电子(1070.HK)CEO张少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屏电视可以带来更佳的体验,渗透率也在加速提升。在电视市场整体平稳的背景下,“大板”市场存在增长机会。 据悉,TCL展出的115吋QD-Mini LED电视拥有目前行业最高的20000+级背光分区,能更好地还原电视画面中的细节场景。色彩方面,该产品沿用TCL最新量子点显示技术量子点Pro2023,并搭载TCL华星A++蝶翼星曜屏。 大尺寸电视近年来的加速渗透值得关注。TCL电子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TCL智屏出货量同比上涨12.9%至1146万台,其中65吋及以上TCL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67.8%,出货量占比显著提升7.4个百分点至22.5%,TCL智屏平均尺寸亦同比增长3.6吋至49.9吋。 “从销售额来看,3年前TCL的‘主力军’是65吋,到目前已经是75吋了”,张少勇透露,今年上半年,TCL 85吋电视的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已增长了10倍,对市场的渗透亦在加速。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趋势?“做产品”出身的张少勇认为,早期的CRT无法实现较高的分辨率,所以电视屏幕越大图像越模糊,体验不佳。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让消费者在相对合适的距离体验大尺寸带来的更好的画质和沉浸感。“当技术可以解决像素的问题,可以解决大小和性价比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观看距离的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就是不可阻碍的趋势。”他指出。 群智咨询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23年全球TV市场展望中也有类似判断。该机构指出,在OLED电视短期增长艰难的预期下,大部分头部品牌将会更加积极推进“大尺寸+MiniLED背光”的策略以提升LCD 电视产品在高端中的份额和竞争力。2023年,超大尺寸产品在电视市场中将大有作为。 上述报告预计,2023年65吋TV出货将同比增长9.4%,75吋同比增长16.4%,75吋+超大尺寸则将同比增长24.6%。 延伸至显示产业链来看,由于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中小尺寸显示需求仍较为低迷,且尚无明显的回暖趋势,产业链寻求增长的突破口或将更多的放在大尺寸市场。 与之对应的则是,大尺寸显示面板行情正在持续回暖。群智咨询统计显示,65吋及75吋大尺寸TV面板均价在7月上涨了8美金,预计8月将继续上涨6美金。今年1月,上述两种尺寸的TV面板的均价分别为113美金、173美金,至7月分别上涨至171美金、233美金,涨幅分别达到51.33%和34.68%。 据半年报数据,上游面板厂商中TCL科技(000100.SZ)55吋及以上尺寸产品面积占比已提升至78%,同时75吋、65吋产品份额分别为全球第一、全球第二;京东方A(000725.SZ)超大尺寸(≥85")产品全球出货量位列第一;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厂商群创和友达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日韩厂商的份额则在逐步下降。 记者:徐学成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402.5美元/吨,盘初下行摸底于8380美元/吨,而后一路上行,盘中摸高于8467.5美元/吨,盘尾窄幅震荡最终收于8437美元/吨,成交量至1.5万手,持仓量至27.9万手,跌幅达0.37%。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高开于69380元/吨,盘初摸底于69110元/吨,而后回升,盘尾窄幅震荡,最终收于69230元/吨,成交量至2.3万手,持仓量至15.7万手,跌幅达0.36%。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至8月2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万人)22.8,前值23.2,预测23.5。(2)欧元区8月CPI年率初值5.3%,前值5.3%,预测5.1%。 现货:(1)上海:8月31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9合约均价报于升水325元/吨,环比上涨10元/吨。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现货市场情绪持稳,市场成交依旧由贸易商主导,部分贸易商仍在寻求低价货源,以及少量下游仍对当月票据有所需求。月末交易情绪清淡,贸易商经历月末几天已经为9月初备好库存,进入9月后,市场对“金九银十”期待加强,9月沪铜现货行情或将演绎买卖双方精彩博弈。 (2)华南:8月31日广东1#电解铜现均价升水210元/吨,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交投淡静,关注今日月差的变化情况。 (3)进口铜:8月31日仓单报价50-65美元/吨,QP9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美元/吨;提单报价56-68美元/吨,QP9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上旬到港货源。近日内贸升水呈现回升之势,平水铜已报至300元/吨,沪铜近月合约月差拉大至300元/吨附近,多数美金铜持货商看好后市比价,9月上旬到港货源报盘坚挺,而买方压价情绪明显减弱,昨日市场交投活跃。 (4)库存:8月31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3675吨至102900吨;8月31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27吨至7285吨。 价格:宏观方面,数据显示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如期温和增长,但经通胀调整的个人消费支出环比超预期增长,美元指数反弹。基本面方面,昨日华东地区呈现期货价格与现货升贴水双双走高局面,月末最后一天市场活跃性仍由贸易商主导,寻求低价货源为9月做准备,下游加工企业因畏高情绪仅刚需补货,因市场现货资源并不宽裕,华东地区升贴水小幅上行;华南地区库存结束十连降,主要是由于月末消费清淡,市场整体并不活跃。消费方面,高铜价下需求量表现不佳,进入9月初或将有所好转。价格方面,近期海内外情绪偏乐观,预计铜价维持高位运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8月30日,中国家电业白电三巨头格力、美的和海尔同一天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这三品牌在2023上半年究竟谁更能赚钱?谁卖的空调更多?谁投入的研发费用最多?以数字说话最权威,“家电人”与大家一道解读半年报。 谁营收最多?谁利润最多? 上半年报告期内,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7.69%,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82亿元,同比增长13.98%。 海尔智家上半年实现营收1316.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归母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增速继续超营收增速。 格力电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2.37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73亿元,同比增长10.52%。 从营收和净利润对比来看,美的集团位居第一,且彼此间距离在拉大。美的集团营收额是格力电器营收额的近2倍,净利润是格力电器净利润的1.43倍。海尔智家的营收额是格力电器营收额的1.3倍,但净利润没有格力电器高。 谁研发投入最多?谁的销售费用最低?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家电人”还统计对比了三家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发现其间差距也不小。 上半年,美的集团研发费用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2%,销售费用171.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7%;海尔智家研发费用5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销售费用18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格力电器研发费用37.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1%,销售费用84.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01%。 通过对比发现,这三家上半年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研发费用美的集团投入最多,是格力电器的1.78倍,其销售费用是格力电器的2倍多。格力电器销售费用与去年同比大增71.01%,年报解释原因为主要受产品安装维修费增长影响。不过相对于美的和海尔,格力的销售费用控制的最好。 谁的空调卖的最多?谁的家电综合实力最强? 对于格力、美的和海尔谁最强的对比中,大家往往会以空调业务为例,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谁的空调卖的最多? 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调业务实现营收920.07亿元,同比增长10.54%;格力空调业务实现营收699.98亿元,同比增长1.82%;海尔空气解决方案在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实现营收231.47亿元,同比增长18.9%。海尔在海外家电与智慧家庭业务还有600多亿元营收未作分品类销量信息披露,所以海尔空调实际营收要远大于231.47亿元。 从三家空调营收对比可以看出,美的超格力220亿元,且同比增速10.54%要远大于格力的1.82%。海尔空调增速18.9%排名第一,预判后期会有大的上升空间。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这三家除了空调,其他家电品类在半年报中的份额。美的暖通空调业务营收920.07亿元,消费电器营收681.36亿元,在整个集团营收中分别占比46.71%和34.59%。 格力电器空调业务营收699.98亿元,生活电器营收21.77亿元,在整个营收中分别占比70.54%和2.19%。 海尔智家在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家电分类信息中显示,空调营收231.47亿元,冰箱/冷柜营收222.45亿元,洗衣机营收153.45亿元,水家电74.78亿元,厨电21.37亿元。 从以上数据对比看出,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在家电品类中除了空调,其他消费电器的营收占比都较格力电器高很多,这说明格力电器依旧是以空调为主,其他家电品类还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而海尔智家和美的集团在冰洗和厨卫电器等方面无论是品牌影响力和业绩都是很突出的。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8月30日,中国家电业白电三巨头格力、美的和海尔同一天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这三品牌在2023上半年究竟谁更能赚钱?谁卖的空调更多?谁投入的研发费用最多?以数字说话最权威,“家电人”与大家一道解读半年报。 谁营收最多?谁利润最多? 上半年报告期内,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7.69%,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82亿元,同比增长13.98%。 海尔智家上半年实现营收1316.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归母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增速继续超营收增速。 格力电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2.37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73亿元,同比增长10.52%。 从营收和净利润对比来看,美的集团位居第一,且彼此间距离在拉大。美的集团营收额是格力电器营收额的近2倍,净利润是格力电器净利润的1.43倍。海尔智家的营收额是格力电器营收额的1.3倍,但净利润没有格力电器高。 谁研发投入最多?谁的销售费用最低?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家电人”还统计对比了三家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发现其间差距也不小。 上半年,美的集团研发费用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2%,销售费用171.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7%;海尔智家研发费用5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销售费用18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格力电器研发费用37.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1%,销售费用84.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01%。 通过对比发现,这三家上半年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研发费用美的集团投入最多,是格力电器的1.78倍,其销售费用是格力电器的2倍多。格力电器销售费用与去年同比大增71.01%,年报解释原因为主要受产品安装维修费增长影响。不过相对于美的和海尔,格力的销售费用控制的最好。 谁的空调卖的最多?谁的家电综合实力最强? 对于格力、美的和海尔谁最强的对比中,大家往往会以空调业务为例,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谁的空调卖的最多? 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调业务实现营收920.07亿元,同比增长10.54%;格力空调业务实现营收699.98亿元,同比增长1.82%;海尔空气解决方案在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实现营收231.47亿元,同比增长18.9%。海尔在海外家电与智慧家庭业务还有600多亿元营收未作分品类销量信息披露,所以海尔空调实际营收要远大于231.47亿元。 从三家空调营收对比可以看出,美的超格力220亿元,且同比增速10.54%要远大于格力的1.82%。海尔空调增速18.9%排名第一,预判后期会有大的上升空间。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这三家除了空调,其他家电品类在半年报中的份额。美的暖通空调业务营收920.07亿元,消费电器营收681.36亿元,在整个集团营收中分别占比46.71%和34.59%。 格力电器空调业务营收699.98亿元,生活电器营收21.77亿元,在整个营收中分别占比70.54%和2.19%。 海尔智家在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家电分类信息中显示,空调营收231.47亿元,冰箱/冷柜营收222.45亿元,洗衣机营收153.45亿元,水家电74.78亿元,厨电21.37亿元。 从以上数据对比看出,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在家电品类中除了空调,其他消费电器的营收占比都较格力电器高很多,这说明格力电器依旧是以空调为主,其他家电品类还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而海尔智家和美的集团在冰洗和厨卫电器等方面无论是品牌影响力和业绩都是很突出的。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美的集团表示,2023上半年营收为196,988,402千元,同比增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8,232,291千元,同比增13.98%。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尽管国内的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受海外经济波动、汇率变化和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仍旧错综复杂,经营形势依然面临挑战,美的集团坚定经营思路,有效贯彻“稳定盈利,驱动增长”的年度经营原则,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改善,整体经营情况在符合预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展现了美的经营韧性与高质量增长的长期态势。 1、以用户为中心,聚焦场景化产品布局,发挥美的多品类优势和利用数字化手段,持续推动全价值链优化,实现业务场景、产品和服务升级 2、坚持科技领先,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全球平台推动研发效率提升,构建数字化敏捷创新的研发体系,实施“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美的标准走出去”的战略 3、深化渠道变革转型,持续提升渠道效率、重塑零售服务与ToB服务能力,实现用户直达 4、加速推动全球突破,强化海外本地化运营,深化东芝家电协同整合 5、推动全面数字化变革,实现全价值链数据运营与平台化运作,提升数字时代的企业竞争力 6、面向用户分层匹配多品牌、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传播,赋能终端零售与用户运营 7、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市场发展机遇,响应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坚持技术突破与创新,不断完善ToB业务布局 8、创新机器人产品开发,加快推动中国市场机器人业务整合与拓展
佛山照明表示,公司贸易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控股子公司国星光电的贸易及应用类产品、外延及芯片产品、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以及公司的电工产品和租赁收入、废品收入等。 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主要原因有: 一是降成本。抓住今年以来部分材料价格下降的机遇降低采购成本;开展三精管理,加强成本考核与管控力度,持续推进机器换人,降低制造成本。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灯具销售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高毛利产品占比。 三是汇率变动带来的出口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
盘面:隔夜伦铜低开于8421.5美元/吨,而后一路上行,盘尾横盘整理摸高于8482美元/吨,最终收于8468美元/吨,成交量至1.4万手,持仓量至28万手,涨幅达0.15%。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开于69570元/吨,盘初摸底于69430元/吨,而后一路走高,盘尾摸高于69740元/吨,最终收于69640元/吨,成交量至2.9万手,持仓量至15.7万手,涨幅达0.49%。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万人)公布值17.7,前值37.1,预测19.5。(2)美国7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月率0.9%,前值0.4%,预测-0.6%。 现货:(1)上海:8月30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9合约均价报于升水315元/吨,环比上涨70元/吨。8月末最后两个交易日,现货升水出现反弹,昨日主流平水铜与好铜货源均报价趋高。随着低价货源被贸易商收入囊中,货源趋向紧张,主流铜报价上调。月末将过,隔月BACK月差走扩,表明进入9月后市场交易者对后市行情期待,昨日货源趋紧,贸易商低价备货情绪进一步抬升。 (2)华南:8月30日广东1#电解铜现均价升水185元/吨,环比涨25元/吨。总体来看,月末供需两弱,但持货商仍挺价出货,整体交投不佳。 (3)进口铜:8月30日仓单报价46-62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提单报价55-65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上涨1.5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上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表现欠佳,对沪铜09合约亏损在350元/吨附近,9月上旬到港提单报盘依然坚挺,买卖双方僵持难下,实际市场成交清淡,而远期货源报盘相对稀少,且远期比价孱弱下,市场青睐度低;仓单方面,昨日仅听闻好铜仓单报盘65美元/吨,市场反应平淡。 (4)库存:8月30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1575吨至99225吨;8月29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100吨至7512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8月ADP新增就业人数录得17.7万人,为五个月来最小增幅,不及预期的19.5万人。此外,美国商务部长称希望美企在华投资,并称持乐观态度离开中国。基本面方面,昨日隔月月差扩大,市场对9月预期较为乐观,伴随华东地区现货资源偏紧,升贴水走高。电解铜期货价格走高,下游买兴受到抑制,但贸易商低价备货积极性较高,市场更多以贸易商为主导;华南地区铜库存已出现十连降,持货商欲挺价出货,但月末下游买兴不高,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消费方面,月末企业存在资金压力,采购欲不高,叠加高铜价影响,整体需求偏弱。价格方面,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通胀已得到明显缓解,叠加国内宏观情绪便乐观,预计铜价维持高位运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盘面:隔夜伦铜低开于8428美元/吨,盘初下行,盘中摸底于8363美元/吨,而后回升,临近盘尾摸高于8458美元/吨,最终收于8455美元/吨,成交量至1.4万手,持仓量至28.1万手,涨幅达1.15%。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开于69100元/吨,盘初摸底于68990元/吨,而后一路走高,盘尾摸高于69510元/吨,最终收于69480元/吨,成交量至3.7万手,持仓量至15.5万手,涨幅达0.56%。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德国9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25.5,前值-24.6,预测-24.3。(2)美国7月JOLTs职位空缺(万人)882.7,前值916.5,预测946.5。 现货:(1)上海:8月29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9合约均价报于升水245元/吨,环比上涨10元/吨。期铜高位企稳,现货市场采购情绪一般,下游零星补库,贸易商低价收货主导市场交易。观察前两日月差企稳BACK210元/吨附近,持货商对月差走势报价亦持稳。月末,在铜价高企态势下,部分贸易商低升水收货较为积极,但下游买兴不佳,预计今日现货升水依旧跟随月差波动。 (2)华南:8月29日广东1#电解铜现均价升水160元/吨,环比涨5元/吨。总体来看,库存再创新低现货升水震荡走高,下游被迫无奈只能接受高升水,整体交投不如前日。 (3)进口铜:8月29日仓单报价44-60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提单报价51-66美元/吨,QP9月,均价环比下跌1美元/吨,报价参考8月末及9月上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表现平平,对沪铜09合约亏损在400元/吨上方,市场9月上旬到港提单货源溢价依然高挺,但实盘成交已经开始松动,远期比价表现孱弱,10月到港货源无人问津。仓单方面依然供需两弱,供给端弹性更弱,市场报盘高企。 (4)再生铜:8月29日广东光亮铜价格为64100-64300元/吨,下游消费对于价格上涨信心不足,为此再生铜原料价格未能跟涨,昨日精废价差录得1267元/吨,环比小幅走宽,回到优势线上方,再生铜原料经济效益再现。 (5)库存:8月29日LME铜库仓单增加125吨至97650吨;8月29日上期所仓单库存环比减少649吨至7612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劳工部周二发布的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报告显示,7月职位空缺数量为882.7万个,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表明劳动力市场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对美联储9月暂停加息的押注增加,同时押注11月恢复加息的概率下降,美元指数跳水。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昨日升贴水持稳,电解铜期货价格高位运行,抑制下游买兴,但月末贸易商低升水收货积极性较高;华南地区库存已连续9天下降,近期出库量与入库量相差不大,因库存跌至低位现货升贴水昨日走低,部分下游企业因刚需补货被迫接受高升水。消费方面,因铜价高位运行,下游观望情绪较重,整体交投不佳。价格方面,市场押注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将至转折点,铜价偏强运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