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9

  • IMF: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平衡 调降明年全球增速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10月10日)在摩洛哥秋季年会期间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各国央行在避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控制住通胀的可能性更大了。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从过去几年的严重冲击中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均衡。 该机构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与7月份的预测一致;不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相较7月时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 这份展望中写道,今年早些时候,全球经济增长的几个不利因素已经消退,例如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供应链基本正常化、银行业动荡得到控制后全球金融状况有所缓解等。 尽管如此,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制造业放缓、服务业复苏缓慢、以及全球央行在“同步”收紧政策的影响。 蹒跚前行 分地区来看,IMF将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3个百分点,至2.1%,并将明年的预测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1.5%。 IMF将此次对美国经济的上调主要归因于第二季度企业投资走强、在劳动力市场吃紧的情况下消费增长强劲、以及政府的扩张性财政立场。 与此同时,欧元区2023年的增长预测被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0.7%;2024年的增长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至1.2%。 IMF指出了欧元区今年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分歧:随着贸易放缓和利率上升的拖累,德国经济体预计将收缩,而法国的外部需求表现优异,工业生产也迎头赶上。 此外,IMF目前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2024年将增长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尽管能源和食品市场受到战争的破坏,以及为对抗数十年来的高通胀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措施,经济活动已经放缓,但没有停滞…全球经济正在蹒跚前行。” Gourincha还补充道,IMF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测越来越符合‘软着陆’的假设。

  • OECD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呼吁央行保持紧缩政策

    当地时间周二(9月19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了最新经济预测,该组织上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下调了2024年增长预期。 OECD预计,继去年增长3.3%之后,今年全球GDP增速将放缓至3.0%,较6月份预测的2.7%有所提升,而明年全球GDP增长将放缓至2.7%,低于6月份预测的2.9%。 OECD首席经济学家Clare Lombardelli周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高通胀持续缓解,但全球经济仍处于困境。我们正面临通胀和低增长的双重挑战。” OECD警告称,各大央行过去的加息可能产生比预期更大的影响,而且通胀可能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上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连续第10次加息,不过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暗示,这可能是本轮紧缩周期最后一次加息。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周三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该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OECD呼吁央行不要过早放松货币政策,理由是尽管整体通胀有所下降,但许多国家的核心通胀仍在顽固上涨。该组织表示:“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限制性,直到有明显迹象表明,潜在的通胀压力已经持久减弱。” 具体国家和地区方面,OECD下调了对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2023年欧元区GDP增速从6月份的0.9%下调至0.6%,2024年GDP增速从6月份的1.5%下调至1.1%。 该组织还预计德国今年GDP将下降0.2%,是唯一一个将陷入衰退的主要经济体。这和欧盟委员会此前公布的预测相符,欧盟委员会上周表示,预计德国今年GDP将下降0.4%。 OECD预计美国GDP今年将增长2.2%,较6月预测的1.6%有所上调,明年的增长率则将放缓至1.3%,好于6月预测的1.0%。

  • “新美联储通讯社”解惑:为何央行加息那么猛 衰退铡刀却还没落下?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多国央行都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激进加息,试图冷却通货膨胀。而当前的事实证明,这或许还依旧不够——主要央行们仍很难完全停下紧缩的脚步…… 不过,有意思的是,眼下2023年上半年都已经快要过去了,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就持续担心的经济衰退风险,却仍难见“踪影”——尽管利率已经过大幅调升,但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基本保持稳健,这在美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物价压力也依然存在。 众多华尔街预言家们口中的“衰退灾难”究竟去哪了?难道这一次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等“百发百中”的经济衰退预警指标,真的失灵了吗?对此,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记者Nick Timiraos在最新专栏文章中,就试图探寻答案。 Timiraos在文中主要罗列了三点原因: ①疫情刺激的长期影响 首先,2020年新冠疫情所引发的不同寻常的衰退以及随后的复苏,削弱了加息的正常影响。 在2020年和2021年,美国和全球其他政府向那些开始转而积极储蓄的家庭,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财政援助,而疫情的肆虐则打断了正常的消费模式。同时,央行纷纷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能够锁定较低的借贷成本。 因而,即便是直到最近几个月,家庭和企业也依然能够在激进加息后继续大量消费。家庭虽然动用了他们的储蓄,但这些储蓄也因收入的稳固增长而得到了补充。此外,由于与疫情有关的劳动力短缺和巨额利润,企业继续得以推动招聘。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上周就对记者表示,疫情时代的很多内在力量正在阻碍紧缩政策。 汽车和建筑业这两个传统上对利率尤为敏感的行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疫情期间的半导体短缺问题限制了待售汽车的供应,导致急切的买家为现有车辆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尽管美国独栋住宅的建设去年大幅下降,但建筑业就业在过去12个月里有所增长。推动就业增长的是供应链瓶颈,这些瓶颈延长了完成房屋建设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的加息会迫使负债累累的消费者和企业控制支出,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多的钱来偿还贷款。但在过去的两年里,消费者并没有过度举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偿还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9.6%,比1980年至2020年3月疫情爆发前的最低水平还要低。 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atthew Luzzetti表示,“在本轮紧缩周期的这个时间点上,人们预期中的很多失衡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②政府支出带来缓冲 其次,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也继续推动着经济增长,缓冲了事实上被证明不如预期那样灾难性的经济冲击。 虽然欧洲的能源危机导致该地区在冬季(今年一季度)陷入了轻度衰退,但该地区并没有像一些分析师预测的那样遭遇深度衰退。欧洲各国政府已承诺提供高达8500亿美元的资金支出支持。 今年不断下跌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也帮助消费者省下了不少花销,这提振了消费者信心,缓解了政府预算压力,进而推高了经济增速。在过去一年间,国际油价已经下跌了近一半——从120美元左右的高位跌至了不到70美元,并低于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 在美国,财政政策在今年为经济提供了更多动力。美国总统拜登在2021年批准的大约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和去年签署的两项立法提供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半导体制造,这些资金还在持续流入实体经济。 ③加息影响发酵需要时间 第三,加息的影响往往也相对滞后,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冷却经济增长和通胀。 英国央行于2021年12月首次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则分别于2022年3月和2022年7月首度启动加息。 根据一些业内人士的预计,美联储前三分之二的加息可能只是将利率恢复到不再“踩油门”的水平,而后三分之一的加息才开始通过“踩刹车”减缓了经济增长。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在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其结果是,目前紧缩政策限制经济增长的时间可能只有八到九个月。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曾将美联储加息500个基点的潜在影响,比作倒霉的卡通人物大笨狼怀尔(Wile E. Coyote)所面临的看不见的危险。 “如果你在一年内加息500个基点,是否会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飘在头顶……落在我们身上?”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称。 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董事总经理Dario Perkins则指出,利率上升正在以不明显的方式减缓经济增长,比如导致雇主削减空缺职位或公司放弃扩张。他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货币政策似乎没有发挥作用,但实际上它依然是有效的。” 攀登“最后一英里” Timiraos表示,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央行可能没有尚采取足够多的紧缩措施来冷却需求。 例如,欧洲央行本月将关键利率上调至3.5%,但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值,这可能仍处于一个刺激性的水平。 许多经济学家仍然预计在未来6到18个月内会出现经济衰退,这可能是因为过去加息的影响尚未显现,或接下来仍将面临未完成的加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信号不一,人们其实很难判断到底要把利率加到过高。在美国,招聘市场一直很强劲,但5月份雇员们的平均工作时间已有所下降,最近几周初请失业金的人数也攀升至了2021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美国劳工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能源和食品杂货价格的下降,帮助美国5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夏天约9%的四十年高点降至了如今的4%。物价上涨的广度确实已经缩小了。5月份,CPI分类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种类涨幅超过了5%,低于去年曾一度出现的八成占比。 然而,中央银行家们仍然感到焦虑,因为所谓的核心通货膨胀——即不包括容易波动的食品和能源的物价涨幅,仍然相对居高不下。核心通胀指标往往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 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在周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就警告称,将通胀降至许多央行2%的目标可能比预期的更难。 国际清算银行表示,高通胀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有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强化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可能会发现他们需要引发更严重的经济衰退,以迫使通胀降至目标。 Timiraos最后指出, 正如国际清算银行所说的——“最后一英里可能构成最大的挑战”!

  • 惠誉:全球短期增长前景改善 但加息影响犹存

    近日惠誉评级在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自12月以来,2023年全球增长前景已显著改善,但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犹存,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惠誉目前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0%,高于2022年12月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的1.4%。惠誉已将中国2023年增速预测值自4.1%上调至5.2%,欧元区预测值自0.2%上调至0.8%,美国预测值自0.2%上调至1.0%。 得益于中国疫后重新开放、欧洲天然气危机得到实质性缓解,以及短期内美国消费需求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全球短期增长前景改善 。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惠誉首次上调未来一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不过,惠誉将2024年全球增长预测从2.7%下调至2.4%,以反映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迅速加息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师Brian Coulton表示, “眼下,央行在宴会渐入佳境之时迅速撤走酒杯。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愈加凸显,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惠誉表示,总体通胀率看似已见顶,但核心通胀率居高不下,并且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愈加担心通胀变得积重难返。劳动力市场失衡是造成薪资压力的因素之一,但失衡局面并未好转。惠誉目前预计,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和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将在6月分别达到5.5%和4.0%的峰值,较12月预测分别上调了5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日本核心通胀率创下40年来新高,且惠誉预计,日本央行可能会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再上调50个基点至1%。 在减缓美国需求方面,货币紧缩政策起效所需时间比预计的久,但惠誉认为,在短短15个月内加息525个基点最终将给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影响。惠誉维持美国将陷入衰退的预测——尽管步入衰退的时点料将推迟至2023年第三季度,这一时点较惠誉先前预测推后了几个月,出现在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峰值数月之后。

  • IEA:年初全球石油需求缓慢上升 预计年底将出现强劲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2023年年初全球石油需求缓慢上升,但预计到年底将出现强劲增长,维持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的预测不变。 在最新发布的月报中,IEA仍然预计今年的需求将增长200万桶/日,主要是由于中国优化疫情封控措施后其经济有所复苏。 目前来看,随着俄罗斯增产而燃料需求回升缓慢,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但市场将在今年年中左右达到平衡,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推动需求增长。 IEA预计,今年的总需求将为1.02亿桶/日,比上个月的预测高出10万桶/日。IEA表示,石油供应预计将难以跟上需求步伐,有可能使石油市场在今年下半年陷入供应不足的局面。 IEA表示,其预计今年的石油供应总量为1.016亿桶/日,比上个月的预测高30万桶/日,但仍落后于预期的需求水平。 不过,IEA警告称,高通胀和投资者对高利率的担忧给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并可能对需求构成风险。IEA补充称,对美国银行业健康状况的担忧也带来潜在的下行风险。 与此同时,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商业石油库存已攀升至18个月来最高水平,原因是需求下降,同时欧洲在出台俄油进口禁令前增加了库存。 俄罗斯石油收入大幅下滑 IEA提到,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在一年的时间里大约减少了一半,而石油出口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西方制裁正在产生预期的效果。 IEA指出,俄乌冲突已有一年时间了,而西方采取了一连串制裁导致欧洲的最大买家不再购买俄罗斯原油,之后俄罗斯基本上成功找到了新的客户,但石油出口收入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月份俄罗斯石油日出口量下降50万桶,至750万桶,此前1月份俄罗斯石油出口表现特别好,柴油和其他成品油纷纷赶在制裁生效前运出俄罗斯。 IEA表示,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收入下滑到了116亿美元,比上个月少了27亿美元,大约是2022年3月石油出口收入的一半。现在预计今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1040万桶/日,较上个月的预测高30万桶/日,但仍比2022年少74万桶/日。 此前一天,当被问及去年是否担心俄罗斯经济可能会因国际制裁而崩溃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他曾经担心过,但现在俄罗斯成倍地强化了自己的经济主权,并没有像对手所希望的那样崩溃。他补充说,俄罗斯经济稳定的基础“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强大”。 普京指出,去年离开俄罗斯的西方公司认为俄罗斯经济会崩溃,但“事实并非如此”,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强大了。

  • 欧佩克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 全球经济前景将更加乐观

    欧佩克(OPEC)组织秘书长海瑟姆·加伊斯(Haitham Al Ghais)表示,随着中国于疫情限制措施后重新开放,全球经济前景将变得更加乐观。加伊斯周一表示:“我必须始终强调,现市场的积极和乐观情绪是相对谨慎的乐观情绪。” 加伊斯警告称,虽然今年石油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但疫情尚未完全平息,意味着市场仍存在波动的风险。他补充道,欧佩克组织成员国部长们只需打个电话就可以在必要时对能源市场价格进行干预。 在经历了今年的艰难开局后,布伦特原油现约为每桶80美元,交易员们正权衡中国边境重新开放、新一波疫情及能源供应是否充足之间的关系。欧佩克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上周的一次监测会议上选择将现能源产能水平保持不变,认为去年底达成的大幅减产协议应该足以暂时稳定当前市场。 此外,该组织表示,尽管市场需求复苏的迹象初露端倪,但现在开始再次提高生产水平还为时过早。

  • 全球经济放缓 日本12月工业产出小幅下降

    日本12月的工业产出小幅下降,反映出全球经济放缓等影响。数据显示,12月工业产出较11月萎缩0.1%,锅炉和精密测量设备降幅最大,相比之下,经济学家预计下降1%。工业产出同比下降2.8%,分析师预期为3.6%。 与前三个月相比,第四季度的产量下降了3.1%,表明年底经济受到拖累。 虽然整体结果好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但小幅下滑反映出经济持续疲软,日本央行可以以此作为维持宽松政策的理由。 其中一个担忧是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和欧洲,这是由持续激进的政策收紧造成的。目前,国际金融组织也越来越多地警告经济减速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预测,今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受到经济衰退冲击。 另外,第四季度最后一个月不温不火的生产还给年底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反弹带来了压力。据悉,日本的GDP在7-9月期间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日元贬值。 日本周二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去年12月零售业销售额较一个月前增长1.1%,数据更为乐观。尽管该国通胀率创下40年来的新高,但消费仍保持坚挺。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去年12月份就业市场依然紧张,失业率为2.5%,就业人数与求职者的比率为1.35。这意味着每100名求职者有135个职位空缺,与一个月前持平。 Bloomberg Economics亚洲经济学家团队对此评论道:“展望未来,我们预计1月份的就业市场状况将因行业而异。餐馆和酒店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应该会继续受益于外国游客的回归和政府重新发放的旅游补贴。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制造商可能会限制招聘。”

  • 欧佩克维持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不变 对全球经济表示“谨慎乐观”

    当地时间周二,欧佩克表示,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反弹,并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且该组织对2023年的世界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欧佩克在最新的月报中指出,维持对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情况的预测,预期增速仍为每日220万桶,总需求量达每日1.0177亿桶,与上个月的预测持平。 月报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需求预计增长30万桶/日,非经合组织国家预计增长190万桶/日。因此,该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仍然为每日1.0177亿桶,而2022年为每日9955万桶。 欧佩克补充道,目前的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全球经济发展、新冠疫情政策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不过,若经济走强成为现实,可能导致需求上调,并支撑油价。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势头似乎比此前预期的更为强劲,可能为2023年提供一个稳健的基础。 欧佩克月报提到,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会反弹,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51万桶/日。 欧佩克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2.5%,和此前预期一致,但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3%。 除了中国带来的利好之外,美联储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和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软都是经济上行的来源。而下行风险包括高于预期的通胀,这可能促使主要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欧佩克秘书长Haitham Al-Ghais周二早些时候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随着旅游和经济活动的恢复,该组织看到了来自中国的需求向好迹象。不过,他警告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放缓和持续通胀给前景蒙上了阴影。 分析师预计,如果经济衰退进一步拖累油价,欧佩克和更广泛的欧佩克+集团将会采取行动,以捍卫油价。

  • IMF总裁报喜:全球经济增速或今年触底 并于明年反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二称,该机构连续下调全球增速预期的日子相信已经结束。 格奥尔基耶娃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现在没有看到增速预期出现下调,不过2023年全球经济将会(如之前预期的那样)放缓。” “我们的预测是,全球经济会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不过好消息是, 增速将在今年触底,而2024年我们将看到全球经济出现上行 。” 看好中国经济 自2021年10月以来,IMF已三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测。 最新一次是在去年10月,当时IMF维持了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3.2%的预期,不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2.7%。 在周二的采访中,格奥尔基耶娃较为看好中国经济,她认为中国将能够在年底前达到该组织4.4%的增长预测。 就在格奥尔基耶娃发表这番评论的前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一份新报告 ,其中写道,全球经济的严重分裂可能会使全球产出削减高达7%。 在这份报告中,IMF警告,现有研究表明,碎片化越深,代价就越高,而技术上的脱钩还将放大贸易限制带来的损失。 提醒央行不要过早转向 谈及各国央行可能降息的问题,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目标”。目前来看,虽然通胀正在放缓,但仍然相当高。” 上周数据显示,美国12月的通胀率触及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欧元区12 月的通胀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她补充道,“各国央行必须当心,不要过早地从刹车上撤下来。”

  •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2023年会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世界经济论坛(WEF)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预计2023年会有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报告还显示,约18%的受访者认为世界经济“极有可能”陷入衰退,如此悲观的比例是去年9月份调研时的两倍。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太可能出现衰退。 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萨迪亚·扎希迪当天发布声明称,目前的高通胀、低增长、高负债和高度分散的环境降低了恢复增长和提高世界上最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所需投资的动力。 上周,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因持续的高通胀推升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 世界银行指出,对增长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和俄乌冲突,还有多国经济引擎熄火。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前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警告在最严重情况下,全球经济碎片化将导致全球经济总产出减少高达7%。贸易联系减弱将对低收入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造成最大冲击。 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风险报告也将通胀危机、极端天气和地缘经济对抗列为短期内的三大主要风险。 在周一的报告中,世界经济论坛认为,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蔓延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因此通胀可能依旧是许多国家的一大麻烦。大多数经济学家(68%)预计到2023年底,生活成本危机可能会变得不那么严重。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和美国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政策制定者将面临收紧过多或过少的风险。 尽管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会打击教育、医疗、气候等领域的投资,但一些人认为这会压低通胀,并迫使美联储等机构放缓加息步伐。 在所有地区中,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欧洲经济前景极为萧条,91%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疲软”,或者“极为疲软”。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